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地形类型多样指地形为5样,分别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山区面积广大指山区占全国面积的2/3,山区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的统称。其中山地是占1/3。注意山地与山区的区分。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特点第一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多雪山,多冰川。【内蒙古高原】特点是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多草原和荒漠。【黄土高原】特点支离破碎,千沟万壑。【云贵高原】特点地形崎岖。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特点面积最大,我国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特点第二大盆地,维度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特点又称紫色盆地。

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特点面积最大,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特点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有“鱼米之乡”’之称。

6.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7.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9.第一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

10.第二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

11.第三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12.【太行山脉】【巫山】既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行政区域的分界线。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巫山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13.地势西高东低的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东西交通,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

第二节气候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手纬度位置的影响】和【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减低,反之......】

2.冬季气温分界线是【1月0°C等温线】——相当于【秦岭-----淮河一线】。

3.冬季气温,秦岭---淮河以北低于0°C,秦

岭---淮河以南高于0°C。

3.夏季气温特点:【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以外。】【7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其中青藏高原地区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受地形的影响。

4.注意区分:【冬季】最冷是黑龙江省的漠河,最热是海南省的海口。【夏季】最冷是青藏高原地区,最热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

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把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降水空间分布:

(1)规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季节分布:

(1)规律: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2)特点:雨季集中在4——10月份。

3.干湿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2)类型: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3)湿润区降水量在800㎜以上,植被是森林。半湿润区降水量在400㎜——800㎜之间,植被是草原。半干旱区降水量是200㎜——400㎜,植被是森林草原。干旱区降水量

在200㎜以下,植被是荒漠。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1)气候复杂多样(5样)

(2)季风气候显著(3样,类型齐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中国的地形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②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

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地形类型多样指地形为5样,分别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山区面积广大指山区占全国面积的2/3,山区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的统称。其中山地是占1/3。注意山地与山区的区分。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特点第一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多雪山,多冰川。【内蒙古高原】特点是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多草原和荒漠。【黄土高原】特点支离破碎,千沟万壑。【云贵高原】特点地形崎岖。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特点面积最大,我国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特点第二大盆地,维度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特点又称紫色盆地。 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特点面积最大,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特点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有“鱼米之乡”’之称。

6.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7.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9.第一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 10.第二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 11.第三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12.【太行山脉】【巫山】既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行政区域的分界线。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巫山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13.地势西高东低的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东西交通,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气候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气候现象知识点总结超 详细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气候现象知识点总结 1. 气候与气象的区别 -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时间内的天 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 气象是指短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天气的变化、起因等 方面的研究。气象是指短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天气的变化、 起因等方面的研究。 2. 气候要素 - 温度:指气温的高低,受纬度、海洋性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温度:指气温的高低,受纬度、海洋性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 - 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受降水和蒸发等因素影响。 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受降水和蒸发等因素影响。

- 降水: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云或露珠后,由云或露珠下落到 地面的过程。降水: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云或露珠后,由云或露珠 下落到地面的过程。 - 风:指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受地形、地球自转等 因素影响。风:指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受地形、地球自 转等因素影响。 - 云量:指大气中云的覆盖程度,可分为多云、少云、晴天等。云量:指大气中云的覆盖程度,可分为多云、少云、晴天等。 3. 气候现象 - 季风:指大陆和海洋之间、地表和高空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造 成的气流相互作用的现象。季风:指大陆和海洋之间、地表和高空 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气流相互作用的现象。 - 温带气候:指位于副热带和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温度适中。温带气候:指位于副热带和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温度适中。 - 热带雨林气候:指位于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温度高、湿度大,全年降水丰富。热带雨林气候:指位于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 温度高、湿度大,全年降水丰富。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知识点笔记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三级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1、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 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我国气温最冷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最热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降水最多地方: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 境》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地势总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西向东依次是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燕山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我国主要地形区:(课本P24)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最高、最大)、内蒙古高原(最平坦)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五种地形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4.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5.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 (还有地形因素的影响) 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x疆的吐鲁番。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和南京。 3.我国的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由北往南气温升高)一个高原气候区(见书P3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也在秦岭—淮河一线 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800mm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x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5.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见书P36)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主。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 地形类型多样指地形为5 样;分别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 山区面积广大指山区占全国面积的2/3 ;山区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的统称。其中山地是占1/3 。注意山地与山区的区分。 3.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特点第一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多雪山;多冰川。【内蒙古高原】特点是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多草原和荒漠。【黄土高原】特点支离破碎;千沟万壑。【云贵高原】特点地形崎岖。 4.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特点面积最大;我国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特点第二大盆地;维度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特点又称紫色盆地。 5.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特点面积最大;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特点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有“鱼米之乡”'之称。 6. 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7.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 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9. 第一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海拔在4000 米以上。 10. 第二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 米以上。 11. 第三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 米以下。 12. 【太行山脉】【巫山】既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行政区域的分界线。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巫山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13. 地势西高东低的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东西交通;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 第二节气候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 ......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手纬度位置 的影响】和【1 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减低;反之】 2. 冬季气温分界线是【1 月0°C 等温线】——相当于【秦 岭- 淮河一线】。 3.冬季气温;秦岭---淮河以北低于0 C;秦岭---淮河以南高于0° C o 3. 夏季气温特点:【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以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 3、主要山脉:

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 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 ①、位置: ②、特点: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 ①、位置: ②、特点: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分布,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许多“绿洲”分布。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南方地区的一个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⑶、三大平原: ①、位置:。 ②、特点: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5、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见中国地理(上册)P27 活动题 1 。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⑴、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 ⑵、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归纳

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归纳 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地势总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西向东依次是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脉、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我国主要地形区:(课本P24)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最高、最大)、内蒙古高原(最平坦)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五种地形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4.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5.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还有地形因素的影响) 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x疆的吐鲁番。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和南京。 3.我国的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由北往南气温升高)一个高原气候区(见书P33)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也在秦岭—淮河一线 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800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x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5.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见书P36)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主。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 6.我国季风气候特点:热同期(或称夏季高温多雨)(见书P38) (成因: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双重影响,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 名称源地风向性质 冬季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西北、东北风(偏北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 夏季风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西南风(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的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的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x疆吐鲁番。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

八年级上册地理2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2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也是中学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第二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应的知识点。 一、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1. 陆地的分布 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其分布往往与板块构造有关。目前全球有七大洲,其中亚洲为最大,澳洲为最小。其次,岛屿分布范围较广,位于洋中或陆缘,与海底地震活动有关。 2. 海洋的分布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分布在各大洋中,亦涉及板块构造。太平洋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其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洋。此外,海洋深度较大,常常由深海极地等特殊地理环境组成。 二、陆地和海洋的地形特征

1. 陆地地形特征 陆地地形由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等组成。山地是指海拔高 度较大,坡度陡峭明显的地区;高原是不同海拔高度的广阔平缓 地区,丘陵则为长度较短,海拔高低不一的山体,平原则是指地 形较为平坦,适合农耕或开发利用的区域。 2. 海洋地形特征 海洋地形有基底、大陆架、海脊、海沟、海台和海山等。其中,基底指海洋底部固态岩石层,大陆架是指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缓 坡区,海脊是指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山脊,海沟是指海底深度较 大的狭长沟壑,海台和海山是海底地形特有的构造层。 三、陆地和海洋的资源利用 1. 陆地资源利用 陆地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土地利用。 其中,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森林资源包括林木 和林产品,水资源包括各种河流,土地利用则包括人类生活和农 业生产等。

2. 海洋资源利用 海洋资源利用包括海产品、海岸线资源以及油气勘探等。其中,海产品主要包括各种海鲜,海岸线资源主要包括海滩、海湾、海 峡等地带,油气勘探主要利用海洋蕴含的天然资源。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地理2章的主要知识点介绍,通过学习以上 内容,同学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情况, 还能认识和掌握资源的利用及其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 中多加思考与总结,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八年级上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地形地貌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包括山川、平原、高原、盆地、 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貌是地球表面的特征,包括山脉、峡谷、洼地、沙漠等。 地球的地形、地貌受到地球内部地幔和外部气候、水系等因素 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和地貌景观反映了地球各地的不同自然条件,如气候、水文等。 山地 山是指海拔超过500米,相对高度超过300米,斜度大于25度的地形地貌。山区因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土地贫瘠、气候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山地资源主要是森林、水力等。 高原

高原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超过150米,斜度在 25度以下的地形地貌。高原降雨相对比较稳定,土地资源丰富, 主要是草原、森林、水力等。 平原 平原是指海拔在300米以下,相对高度在10米以下,斜度小 于10度的地形地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发达,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是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的主要区域,建设 地铁等基础设施的首选区域。 河流 河流是指在地表向同一方向流动的水体,由源头、支流、汇口、泥沙沉积等组成。河流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提供水资源、运输等功能。 湖泊

湖泊是指自然形成的水域,以被陆地环绕、水深过浅、水量变化不大等为特点。湖泊面积大、水质好、风景优美,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海洋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的广阔水域,包括五大洋和相应海域。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开发海洋资源和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 本文简单介绍了地球的主要地形地貌类型,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地形地貌对于自然和人类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更好的保护它们,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地形类型多样指地形为5样,分别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山区面积广大指山区占全国面积的2/3,山区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的统称。其中山地是占1/3。注意山地与山区的区分。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特点第一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多雪山,多冰川。【内蒙古高原】特点是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多草原和荒漠。【黄土高原】特点支离破碎,千沟万壑。【云贵高原】特点地形崎岖。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特点面积最大,我国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特点第二大盆地,维度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特点又称紫色盆地。 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特点面积最大,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特点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有“鱼米之乡”’之称。 6.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7.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9.第一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 10.第二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 11.第三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12.【太行山脉】【巫山】既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行政区域的分界线。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巫山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13.地势西高东低的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东西交通,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 第二节气候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手纬度位置的影响】和【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减低,反之......】 2.冬季气温分界线是【1月0°C等温线】——相当于【秦岭-----淮河一线】。 3.冬季气温,秦岭---淮河以北低于0°C,秦岭---淮河以南高于0°C。

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学习地球表面环境、天气气候、山川河流、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世界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在八年级的地理学习中,第二章的知识点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一一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个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在自身轴线上每天旋转一周,造成了昼夜的交替;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一年完成一周。 二、地球的行星运动 地球是太阳系中五大行星之一,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会遵循开普勒三定律,它们分别是“行星运动轨迹为椭圆形”、“行星与太阳连线在同一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轴的立方成比例”。

三、地球的地理位置 地球上的地理位置是世界地图上最基本的元素。在地图上,我 们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经度是指从地球 中心穿过这个地方的经线,表示地点的东西方向;纬度则是指从 地球中心到地球表面的正常向量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表示地 点的南北方向。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了大气、水、土壤、生物等方面。其中大 气包含了气象、气候、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等;水包括了海洋、 江河、湖泊、水文循环等;土壤则涉及了土地利用、水土流失、 荒漠化等;生物则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有关。 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土地利用、资源开发、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这些人类活动不仅 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六、地球的区划 地球的区划主要是为了方便人类管理和研究地理分布的区域划分,常见的包括了国家、行政区域、地理区域等。在区划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到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 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的知识点。通过这 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我们 所生活的环境。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认真对待,不断提升自己 的地理素养,为自己的未来发展铺路。

初二上册地理第2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地理第2章知识点总结 学习要懂得整理和归纳知识,山高不厌攀,水深不厌潜,学精不厌苦:追求!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初二上册地理第2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2章知识点总结1 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②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6、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7、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海拔最高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8、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第2章知识点总结2 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x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我国地形总特征:地形,面积广大。 2、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北列是和,中列是和,南列是 和。 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西列是,,中列是,, 东列是。 西北—东南走向:,,。 弧形山脉:。 3、四大高原:,冰川广布,海拔最高,“世界屋脊”;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 ,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4、中国陆地最低处在盆地的艾丁湖湖底。 5、四大盆地:,我国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沙漠; ,我国纬度最高盆地; ,我国海拔最高盆地,誉为“”; ,我国纬度最低、面积最小盆地,也叫“盆地”。 6、三大平原:,我国最大平原,土肥沃; ,又称“黄淮海”平原; ,“鱼米之乡”,“水乡”。

7、三大丘陵:,,。 8、我国地势总特征:高低,呈状分布。 9、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 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 第三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 10、一、二阶梯分界线:,,,; 二、三阶梯分界线:,,,。 11、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南北温差,越往北气温越; 冬季气温最低出现在,气温最高在省。 1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全国普遍,南北温差; 夏季气温最低在高原,气温最高在盆地。 13、我国有个温度带,,,, 和一个区。 14、秦岭和淮河是我国月℃等温线分布,也是温度带中和 的分界线。 1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是从向递减。降水最多出现在台湾省 的,降水最少出现在新疆的。 16、四种干湿地区:,,,。 17、秦岭和淮河是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也是干湿地区中和 的分界线。 18、我国有种气候类型,北方的气候,南方的气候 和气候,西北的气候,青藏高原的气候。 19、秦岭和淮河也是气候和气候的分界。 20、季风区内夏季盛行季风,冬季盛行季风。

初二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初二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关于初二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观察:地图中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颜色是否有明显地域变化? 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思考: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中国地势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与阶梯间的界线 这样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带来哪些响?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第二阶梯:多高原、盆地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为主思考假设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情况又将何?主页中国的地形 ——复杂多样 这些地形区周围被那些山脉围绕? (一)山地 中国的地形 ——复杂多样 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中列: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南岭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中列:东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巫山长白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横断山脉雪峰山3.南北走向的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祁连山、阿尔泰山 喜马拉雅山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祁连山脉 阿尔泰山 横断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秦岭南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