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合集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诊断及治疗方法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诊断及治疗方法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诊断及治疗方法牛病毒性腹泻也称黏膜病,是由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一、病原病原为腹泻病毒,本病毒有囊膜,对胰醚、乙醇、氯仿等敏感,对低PH(PH<3.0)敏感,对热不稳定,56℃很快失活。

大多数毒株对低温稳定。

二、流行病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可感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头、猪、鹿及小代鼠。

各种年龄的牛对本病均易感,以6-18月龄者居多。

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

亚临诊感染居多,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年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冬末和春季。

新疫区急性病例多,发病率通常约为5%以上,病死率90-100%。

老疫区则病例较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很低而隐性感染率在50%以上。

本病也常见于肉牛群中,舍饲牛群发病时往往呈暴发式。

近年来,猪对本病病毒的感染率日趋上升,不但增加了猪作为本病传染源的重要性,而且由于本病毒与猪温病毒在分类上同为瘟病毒属,有共同的抗原关系,使猪瘟的防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三、临床症状潜伏期7-14天。

1、急性急性者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0-42℃,持续4-7天,有的可发生第二次升。

随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持续1-6天。

继而又有白细胞微量增多,有的可发生第二次白细胞减少。

病牛精神沉郁,厌食,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2-3天内可能鼻镜及口腔黏膜表面糜烂,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呼气恶臭。

通常在口内损害之后常发生严重腹泻,开始水泻,以后带有黏液和血液。

急性病例恢复的少见,通常死于发病后1-2周,少数病程可拖延1个月。

2、慢性慢性病牛很少有明显的发热症状,主要表现为鼻镜上的糜烂,此种糜烂可在全鼻镜上连成一片。

眼常有浆液性分泌物。

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跛行。

淋巴结不肿大,大多数患牛均死于2-6个月内,也有些可拖延到1年以上。

母牛在妊娠期感染常发生流产,或产下先天性缺陷犊牛。

新疆沙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2型毒株的分离鉴定

新疆沙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2型毒株的分离鉴定
2( BV D V一 2 ) . The s us pe c t e d BV DV s a mp l e s f r o m a c a t t l e f a r m i n Sha wa n c o un t r y we r e de t e c t e d by RT —
关键词 : 新 疆 ;B VDV;分 离 鉴 定 ;RT— P CR
中 图分 类 号 : Q 7 8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O 5 2 9 6 0 0 5 ( 2 0 1 3 ) 1 O 一 ( 】 ( 】 1 4 O 4
I s o l a t i o n a n d i d e nt i f i c a t i 0 n o f Bo v i ne v i r al di a r r he a v i r u s
l 4
r "同兽 医 杂 忐 2 0 1 3 4 | - ( 第 4 9卷 ) 第 1 0期
新 疆 沙 湾 牛 病 毒 性 腹 泻 病 毒 基 因 2型 毒 株 的分 离 鉴 定
王 国超 ,王 沪 生 ,乔 军 ,孟 庆玲 ,刘 昱 成 ,杨 海 波 ,贺 志 昊 ,陈创 夫
பைடு நூலகம்
pa t h i c e f f e c t( CPE),a nd t he i s o l a t e d s t r a i n wa s c o nf i r me d t o be BVDV t ype 2( na me d BVDV— SW )by t he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k n o w wh e t h e r t h e C O WS i n Xi n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h a v e b e e n i n f e c t e d wi t h B VDV t y p e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V / D)i Xni g a x e m n w scre u t i l eB v ev a d r e i s B D f m te BDM n i a - n epr et a a i ot o s a oi i l ir av u ( V V)r h jn i rd o t n r a h r o
离 到 的 8株 病 毒 可 发 生 细胞 病 变 , M B 在 D K细胞 上 的 T I  ̄ l 3 0 。毒 株 血 清 中 和 实验 结 果 , T C C D 为 o ~l R —P R反
应 结 果 , 隆后 重组 质 粒 经 B m 、 i 克 a H IHn I d H双 酶 切 鉴定 、 组 质 粒 P R鉴 定 结 果 均得 到 预计 扩 增 片 段 。重 组 重 C
ioua db D K cl n poue l d r —4gnr i sTx i dsrm nur i t n et S T ncl e yM B e s d er cdb nl f t la r d i y o 2 eao ;oit a u etl ao s (N ) e tn cy n e az i t
pto g a cagswt te CD0 e en1 d1o T e eutf e. et lao s (N )adR a l i l h e i I 5bt e 0 a 0 . h slo lm nu a zt n et S T n T— h o c n hh T w n r sa 1 ri i t
质 粒测 序结 果 与 G n ak中 已发 表 的 牛病 毒性 腹 泻 病毒 N D eB n A L株 序 列 同源 性 为 8 .% 9 .% 。 【 论 】 实 20 48 结 证
所 分 离 到 的病 毒 为 B D 命 名 为 B—s 、 s一 、 V V, —lB— 2 B—S 、 一3 B—S 、 一4 B—s一5 B—s一6 B—G一1 B—G 、 、 和

新疆沙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2型毒株的分离鉴定

新疆沙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2型毒株的分离鉴定

新疆沙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2型毒株的分离鉴定王国超;王沪生;乔军;孟庆玲;刘昱成;杨海波;贺志昊;陈创夫【摘要】为了解在新疆奶牛中是否存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2型的感染,利用BVDV 5'-UTR特异性引物对沙湾县某牛场采集疑似感染BVDV病料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将检测为阳性样品处理后接种MDBK单层细胞,结果从血液样品中成功分离出1株可产生细胞病变(CPE)的BVDV毒株(命名为BVDV-SW).通过对该分离株5'-UTR和E2基因的扩增、测序和序列比较,证实所分离的毒株为BVDV基因2型.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17237毒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证实新疆奶牛中存在BVDV-2的感染,为该病的免疫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3(049)010【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新疆;BVDV;分离鉴定;RT-PCR【作者】王国超;王沪生;乔军;孟庆玲;刘昱成;杨海波;贺志昊;陈创夫【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新疆沙湾县兽医站,新疆沙湾832002;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新疆沙湾县兽医站,新疆沙湾83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9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成员,属内同时还包括猪瘟病毒(CSFV)、绵羊边界病病毒(BDV)。

BVDV主要引起牛的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目前,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在养牛业发达的国家更为严重。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需要采用实验室检测对病毒进行识别,为病毒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随着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的深入研究,已经建立了多种诊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诊断方法,本文将主要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和选择。

1 临床表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对牛具有较大的危害,该病的潜伏期7~10d。

该病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病症潜伏期一般在1周左右,病牛将出现持续高烧、精神不振等症状。

严重时,将会引发腹泻,致使牛体内水分流失,使其体温升高,进而引发牛的死亡。

(2)慢性病症病牛的体温长期偏高,临床表现不如急性腹泻剧烈,但同样会对牛造成较大影响。

而且,牛的眼角、鼻腔会出现大量的分泌物,导致牛逐渐消瘦,使其失去健康的体征。

该病后期,病牛会极度消瘦,黏膜会出现大量的充血,肠道伴有粘液、气泡等,导致牛无法正常采食,使其逐渐衰弱而死亡。

所以,需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避免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应结合实验室诊断的方式,使病变能够得到及早预防,降低粘膜病对牛的影响。

2 实验室诊断技术2.1 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诊断结果较为准确。

采用该技术检测时,需要对BVD-MDV抗原进行检测,对其分布状况进行确定,对抗原,需要采用过氧化物酶进行处理,制作组织切片,抗原将固定在组织中,确保抗原检测精确度。

切片需要采用0.02%蛋白酶进行处理,在4℃环境下,对切片进行消化处理,提高切片对酶的亲和度。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属于持续性的病毒血症,对组织的影响较为严重,对病毒抗原应进行严格检测,提高病原检测技术的有效性。

对BVD-MDV可以采用间接鉴定形式,通过过氧化物酶对切片的着色检查,借由免疫荧光法进行检验,进而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确保染色后的细胞能够肉眼可见。

2.2 蛋白A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电镜检查是病毒诊断的重要方式,能够实现病毒粒子的检测,对病毒粒子进行敏感识别。

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

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

2015年第7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芦刚(盘锦市双台子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盘锦124000)科研◎畜牧兽医[中图分类号]S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7-0242-01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本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的黏膜病。

1病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

为单股RNA,有囊膜的病毒,直径50-80nm,呈圆形。

本病毒能在胎牛肾,睾丸,肺,皮肤,肌肉,鼻甲,气管及猪肾等细胞培养物中增殖传代,也适应于牛肾传代细胞系。

BVDV株中有的能引起培养细胞形成空泡及死亡,有的毒株只能使培养细胞产生较少的可见变化,感染细胞呈现正常状态。

病毒主要分布在血液,精液,脾,骨髓,肠淋巴结,妊娠母畜的胎盘等组织及呼吸道,眼鼻的分泌物中。

本病毒对乙醚,氯仿,胰酶等敏感,pH为3以下易被破坏,50℃氯化镁中不稳定,56℃很快被灭活,血液和组织中的病毒在-70℃可存活多年。

流行病学:本病可感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鹿及小袋鼠,家兔可人工感染。

各种年龄的牛对本病毒均易感,以6-18月龄者居多。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

今年来自欧美一些国家猪的感染率很高,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呈亚临床感染。

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

直接或间接接触都可传播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年都可发生,但多见于冬末和春季。

新疫区急性病例多,不论是放牧还是舍饲,大小都可感染发病,发病率不高,约为5%,病死率为90%-100%,老疫区则急性病例很少,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低,而隐性感染率在50%以上。

本病也常见于肉牛群中,关闭饲养的牛群发病时往往呈暴发。

上海地区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血清学调查

上海地区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血清学调查

c e s d( < O 0 ) Aciiy o l t mi-y u i r n a ia ea d g u a co ao lt r n a n s r rae P . 5 ; t t fgu a cp r vcta sm n s n l t mi- x laei ta s mi a e we e v c sg i c n l e u e P < O 0 ), u o sg iia tdfe e c sf u d t h e e fak l e p o p a in f a ty r d c d( i . 5 b tn in f n ifr n ewa o n o t elv lo l ai h s h — c n t s 、 ra i ep 0 p s i a ea d u i a i n s r m ( > 0 0 ) No sg i c n i e e c sf u d t h a e c e tn h s h k n s n r cd i e u c P . 5 ; inf a tdf r n e wa o n O t e i f c n e to acu a d p o p o u n s r m ( > O 0 ); i ism ea oim a a ee sp e e td t ed ci o t n fc li m n h s h r si e u P . 5 L pd tb l s p r m tr r s n e h e l —
种 类 型 B DV疫 苗 。 V 1 2 诊 断试 剂 .
10份血 清 经 E IA 抗 体 试剂 盒 检 测[ , 6 8 LS g有 ]
Ab ta t Th f e to u p e n a i n wih y a tc lu e i it o e a i c e c l p r me e s o - s r c : e e f c f s p l me t t t e s u t r n d e n s r lb o h mi a a a t r f Hy o Li e b o a i g c ik r t d e . A o a f1 0 h a t y H y Li e b o a i g c ik f7 d y — g n r wn l y n h c s we e s u i d t t lo 8 e lh - n r wn l y n h c s o 一 a s a e we e c o e n t i x e i e t Th id r i i e n o t r e g o p a d ml r h s n i h s e p rm n . e b r s we e d v d d i t h e r u s r n o y,t r e r p i a e e h e e l t sp r c

牦牛病毒性腹泻病诊断与病毒分离鉴定

牦牛病毒性腹泻病诊断与病毒分离鉴定

牦牛病毒性腹泻病诊断与病毒分离鉴定作者:樊凤霞,骆正杰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3期摘要:该文旨在研究牦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致病原及其生物学特征,采取临床诊断与病毒分离鉴定方法,对患病牛进行诊治。

临床诊断发现患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口腔黏膜溃疡、水样性腹泻、粪便中夹杂血液和肠粘膜等典型临床症状。

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发现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效价达到10-5.19/0.1 mL,分离得到的病毒能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阳性血清中和,牛病毒性腹泻间接免疫荧光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

因此,可以确诊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

关键词:牦牛;病毒性腹泻病;诊断;病毒分离鉴定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3.0070引言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以腹泻、繁殖障碍及免疫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由于牛病毒性腹泻会严重影响牛的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牛出现免疫抑制和持续性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病毒分离鉴定主要选择由大通回族自治县实验室保存的牦牛肾传代细胞,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牛病毒性腹泻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3种物品均购自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1.2临床诊断结合大通县某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对该养殖场发病牛的临床症状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结合养殖场该病的流行情况和患病牛的临床表现,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

1.3试验方法1.3.1样品采集采集养殖场某患病牛的鼻腔粘液和粪便,作为临床实验室诊断病料,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

1.3.2病毒分离培养与细胞病变观察将从患病养殖场带回的鼻腔粘液和粪便分别用经过灭菌的生理盐水充分进行5倍稀释,使用0.45 um的滤膜进行充分过滤后,除去表面细菌,取0.5 mL滤液接种到牛肾传代单层细胞中,在5%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内37 ℃培养,每天观察细胞的病变情况,连续培养第5天后,收获病毒,盲传10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