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友《奥林匹克训练题库第五章》题解部分

刘京友《奥林匹克训练题库第五章》题解部分
刘京友《奥林匹克训练题库第五章》题解部分

刘京友主编《奥林匹克训练题库》第五章应用题——详解

(需要全部找我 QQ:1033072775)

第五章应用题

一、行程问题 (3)

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3)

相遇问题 (17)

追及问题 (32)

综合题 (50)

与工程问题类似的问题 (75)

二、工程问题 (79)

三、典型应用题 (101)

鸡兔同笼问题 (101)

盈亏问题 (107)

年龄问题 (112)

植树问题 (117)

时钟问题 (120)

还原问题 (131)

牛吃草问题 (140)

经济问题 (144)

四、分数应用题 (150)

分数问题 (150)

比例问题 (175)

溶液配比问题 (183)

一、行程问题

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1. 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解设:全程为72与48的最小公倍数。

[72 48]=144

(1)求去时所用时间为144÷72=2(h)

(2)求来时所用时间为144÷48=3(h)

(3)求来回的总时间为3+2=5(h)

(4)求来回的总路程为144×2=288(km)

(5)求平均速度为288÷5=57.6(km/h)

答:该车的平均速度为57.6 km/h。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300千米外的乙地去,前120千米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使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50千米/时,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

解(1)求出全程需要的时间为300÷50=6(h)

(2)求出前120千米所需时间为120÷40=3(h)

(3)求剩下的时间为6-3=3(h)

(4)求剩下的路程为300-120=180(km)

(5)求出剩下180千米的速度速度为180÷3=60(km/h)答:剩下的路程应以60km/h速度行驶。

3 .汽车往返于A,B两地,去时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来回的平均速度为48千米/时,回来时的速度应为多少?

解(1)求出单程为:[48 40]=240

(2)求出去时时间为240÷40=6(h)

(3)求出总时间为240×2÷48=10(h)

(4)求来回来的时间为10-6=4(h)

(5)求出回来的速度为240÷4=60(km/h)

答:回来的速度为60km/h。

4.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自行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4米/秒、6米/秒和8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解(1)设全程为[4 6 8]=24(m)

(2)总时间24÷4+24÷6+24÷8=13(s)

(3)求出总路程24×3=72(m)

(4)求平均速度为72÷13=5

7

13

(m/s)

答:平均速度为5

7

13

m/s。

5. 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A点开始爬行一周。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50cm,20cm,40cm(如左下图)。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

解(1)设出全程为[50 20 40]=200(cm)

(2)求出总时间200÷50+200÷20+200÷40=19(min)

(3)求出总路程200×3=600(m)

(4)求平均速度600÷19=3111

19

(m/min)

答:平均速度为3111

19

(m/min)

6. 老王开汽车从A到B为平地(见右上图),车速是30千米/时;从B到C为上山路,车速是22.5千米/时;从C到D为下山路,车速是36千米/时。已知下山路是上山路的2倍,从A到D全程为72千米,老王开车从A到D共需要多少时间?

解设:上山为X千米。

(1)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为

(x+2x)÷(x÷22.5+2x÷36)=30(km/h)

【此处不是方程,分子、分母中的x可以约掉,求出30】

因此,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与平地AB段的速度相等,因此,全程的平均速度就是30(km/h)

(2)求出总时间为72÷30=2.4(h)

答:共需2.4小时。

7 .某司机开车从A城到B城。若按原定速度前进,则可准时到达。当路程走了一半时,司机发现前一半行程中,实际平均速度只达到原定速度的

原定

速度的比应是多少?

解设:司机按原速度走一半路程的时间为1个单位,那么全程时间就为2单位.

V前一半=V原×11 13

在前一半路程一定得情况下,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即 t前一半:t原= V原:V前一半

=1÷11 13

t前一半=13 11

t后一半=2-13

11

=

9

11

后一半路程一定条件下

V后一半:V原= t原:t后一半=11:9

答:平均速度:原定速度=11:9.

8. 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 200米的大桥,共用100秒。已知每辆车长4米,两车间隔10米,那么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

解(1)求共行多少米 100×4=400(m)

(2)求车队全长为400-200+10=210(m)

(3)求车辆数210÷(10+4)=15(辆)

答:该车车队共有15辆。

与工程问题类似的问题

163.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前进,当两人相

(1)2.5公里占全程的分率(2

3

3

4

)-1=

5

12

(2)两地的距离 2.5÷

5

12

=6(km)

答:两地相距6公里。

164.甲、乙二人骑车同时从环形公路的某点出发,背向而行,已知甲骑一圈需48分,出发后30分两人相遇。问:乙骑一圈需多长时间?

(1)甲的速度1÷48=1 48

(2)甲与乙相遇时甲余下的距离1-1

48

×30=

3

8

(3)乙的速度3

8

÷30=

1

80

(4)乙骑一圈所需时间1÷1

80

=80(min)

答:乙骑一圈需要80分钟。

165.甲、乙两站相距不到500千米,A,B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A车行至210千米处停车,B车行至270千米处也停车,这时两车相

分析:甲、乙两站相距不到500公里,甲、乙相对开出后,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即相遇后离开和未相遇。

(1)A、B相遇后离开(210+260)÷(1+1

9

)=432(km)

(2)A、B未相遇就停下(210+260)÷(1-1

9

)=540(km)

题意要求甲、乙两站相距不到500公里,因此,此答案不符合题意。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432公里。

166.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行完全程需10时,货车行完全程需15时。两车在中途相遇后,客车又行了90千米,这时客车行完了全程的80%,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1)客车、货车的速度

1÷10=

1

10

1÷15=

1

15

(2)求客车、货车相遇的时间:1÷(

1

10

+

1

15

)=6(min)

(3)求相遇时客车所走的路程:

1

10

×60=60%

(2)求全程:90÷(80%-60%)=450(km)

答:甲、乙两地的距离为450公里。

167.小王和小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王走完全程要60分,小李走完全程要40分。出发后5分,小李因忘带东西而返回出发点,因取东西耽误了5分,小李再出发后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1)小王、小李的速度1÷60=1

60

1÷40=

1

40

(2)小王在小李取东西过程中走的路程1

60

×(5+5+5)=

1

4

(3)小王、小李之间的距离为1-1

4

=

3

4

(4)相遇时间为3

4

÷(

1

60

+

1

40

)=18(min)

答:小李再出发后18分钟两人相遇。

二、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18天,如果甲队干3天、乙队

解甲与乙合作需要18天完成。

(1)求甲、乙的工效和1÷18=

1 18

甲干3天、乙干4 天,可以看成二人合作干了3天。

(2)合作3天,共同完成的工作量

1

18

×3=

1

6

(3)乙的工效1

5

1

6

=

1

30

(4)甲的工效

1

18

1

30

=

1

45

(5)甲单独完成该工程的时间1÷1

45

=45(天)

(6)乙单独完成该工程的时间1÷1

30

=30(天)

答:甲单独完成需要45天,乙单独完成需要30天。

2.完成一件工作,需要甲干5天、乙干 6天,或者甲干 7天、乙干2天。问:甲、乙单独干这件工作各需多少天?

解设:甲、乙的工效分别为x、y。

由题意可知:5x+6y=1

7x+2y=1

将上两式变换为:5x+6y=1

21x+6y=3

得:16x=2 x=1 8

则:y=

1 16

甲单独完成任务时间:1÷1

8

=8(天)

乙单独完成任务时间:1÷

1

16

=16(天)

答:甲、乙单独干这件工作各需8天、16天。

3.部分由

甲、乙合作,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1)乙6时完成的工作量(1-1

4

)×

1

2

3

8

(2)甲的工效1

4

÷5=

1

20

(3)乙的工效3

8

÷6=

1

16

(4)余下的工作量1-1

4

3

8

=

3

8

(5)两人合作完成余下部分工作量的时间3

8

÷(

1

16

+

1

20

)=3

1

3

答:甲、乙合作还需要31

3

天。

(1)甲、乙合作8天完成的工作量

甲干3天、乙干5天与甲干5天、乙干3天,可以看成共同干了8天,完成的工作

量为

1

2

+

1

3

=

5

6

(2)甲、乙合作工作的工效

5

6

÷8=

5

48(3)甲、乙合作工作的时间为1÷

5

48

=9.6(天)答:甲、乙合干需要9.6天。

(1)甲、乙合作加工的工效

甲干2天、乙干3天完成的1

2

,与甲干1天、乙干2天完成的

7

24

的差,即是

甲、乙合作加工的工效:1

2

÷

7

24

5

24

(2)甲、乙合作加工完该批零件的时间:1÷5

24

=4

4

5

答:甲、乙合作加工完该批零件需要44

5

天。

成该工作需多长时间?

(1)甲、乙的工效和1÷6=1 6

(2)单独工作的工效比1

2

÷甲工效=

1

3

÷乙工效甲工效:乙工效=3:2

(3)甲的工效1

6

×

3

5

=

1

10

(4)甲单独完成该工程的时间1÷

1

10

=10(天)

答:甲单独完成该工作需要10天。

鸡兔同笼问题

1.1 鸡和兔放在一只笼子里,上面有29个头,下面有92只脚。问:笼中有鸡、免各多少只?

解假设:29头都是鸡。

(1)多出来的腿数92-29×2=34

(2)兔子的数量为34÷(4-2)=17(只)

(3)鸡的数量为29-17=12(只)

答:笼子中鸡有12只,兔子有17只。

2.某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5分,每做错或不做一题扣1分。小华参加了这次竞赛,得了64分。问:小华做对几道题?

解假设:小华全部都做对了。

(1)多出来的分数为20×5-64=36

(2)小华做错的题目数量为36÷[5-(-1)]=6(道)

(3)小华做对的题目数量为20-6=14 (道)

答:小华做对了14道题。

3.3 某电视机厂每天生产电视500台,在质量评比中,每生产一台合格电视机记5分,每生产一台不合格电视机扣18分。如果四天得了9931分,那么这四天生产了多少台合格电视机?

解假设:全部是合格的。

(1)四天生产的总数500×4=2000(台)

(2)多出来的得分为2000×5-9931=69

(3)生产的不合格数量69÷[5-(-18)]=3(台)

(4)合格产品数量为2000-3=1997(台)

答:四天共生产了1997台合格电视机。

4.某运输队为商店运输暖瓶500箱,每箱6个暖瓶。已知每10个暖瓶的运费为5.5元,损坏一个暖瓶,要赔偿成本11.5元(这只暖瓶的运费当然得不到),结果运输队共得到1553.6元。问:共损坏了多少只暖瓶?

解假设:都没有损坏。

(1)运输暖瓶的总数为500×6=3000(个)

(2)多出来的运费为3000÷10×5.5-1553.6=96.4(元)

(3)损坏暖瓶的数量为96.4÷[(5.5÷10)-(-11.5)]=8(个)答:共损坏了8个暖瓶。

5.2分和5分的硬币共36枚,共值 99分。问: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解假设:都是2分的硬币。

(1)多出来的钱数为99-36×2=27(分)

(2)五分硬币的数量为27÷(5-2)=9(枚)

(3)2分硬币的数量为36-9=27(枚)

答:贰分硬币有27枚,五分硬币有9枚。

6.小明有2分硬币和1分硬币共50枚,他把这些硬币等值地换成16枚5分硬币。问:小明原有2分硬币多少枚?

解假设:都是2分硬币

(1)2分和1分硬币的总钱数为16×5=80(分)

(2)多出来的钱数为50×2-80=20(分)

(3)1分硬币的个数为20÷(2-1)=20(枚)(4)2分硬币的数量为50-20=30(枚)

答:2分硬币有30枚。

盈亏问题

27.若干个同学去划船,他们租了一些船,若每船4人则多5人,若每船5人则船上有4个空位。问:有多少个同学?多少条船?

(1)求船的数量(4+5)÷(5-4)=9(条)

(2)同学的人数9×4+5=41(人)

答:有14名同学,共有9条船。

28.学校给参加夏令营的同学租了几辆大轿车,若每辆车乘28人则有13名同学上不了车,若每辆车乘32人则还有3个空座。问:有多少名同学?多少辆车?

(1)求车的数量(13+3)÷(32-28)=4(辆)

(2)同学的人数32×4-3=125(人)

答:有125名同学,共有9辆车。

29.合唱队的同学到会议室开会,若每条长椅上坐3人则有9人没座,若每条长椅上坐4人则多3个座位。问:合唱队有多少人?

(1)求车的数量(9+3)÷(4-3)=12(辆)

(2)同学的人数12×4-3=45(人)

答:合唱队有45名同学。

30.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那么每条船正好坐9人;如果增加一条船,那么每条船正好坐6人。问:全班有多少人?

分析:

减少一条船正好坐9人,就相当于不减少的情况下,每条船坐9人,空着9个座位。

增加一条船,就相当与在不增加的情况下,每条船6人,多出6个人没有座位。

(1)求船的数量(9+6)÷(9-6)=5(辆)

(2)同学的人数5×9-9=36(人)

答:全班共有36名同学。

31.全班同学站队排成若干行,若每行14人则多5人,若每行17人则少4人。问:排成了多少行?有多少同学?

(1)求排队的行数(5+4)÷(17-14)=3(行)

(2)同学的人数17×3-4=47(人)

答:排成了3行,共有47名同学。

32.李五拿一根绳子在一个圆柱上绕,绕了2圈时,绳子还余 2.86米,但要绕5圈还差1.85米。问:这根绳子多长?圆柱的直径是多少?(π=3.14)

(1)求排队的行数(5+4)÷(17-14)=3(行)

(2)同学的人数17×3-4=47(人)

答:排成了3行,共有47名同学。

33.用一根绳子测井台到井水面的深度,把绳对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9米;把绳子三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2米。求绳长和井深。

(1)求井的深度[(9×2)-(2×3)]÷(3-2)=12(米)

(2)求绳子的长度2×(12+9)=42(米)

答:绳子长42米,井深为12米。

年龄问题

46 今年小宁9岁,妈妈33岁,再过多少年小宁的岁数是妈妈岁数的1/2?

解设:再过x年小宁的岁数是妈妈岁数的1/2

由题意可知:

(9+x)=(33+ x)×1 2

解得:

x=15

答:再过15年小宁的岁数是妈妈岁数的1/2。

47 哥哥和弟弟两人三年后的年龄和是26岁,弟弟今年的年龄恰好是兄弟二人年龄差的2倍。问:兄弟二人各几岁?

解设:哥哥的年龄为x岁。

现在的年龄和为: 26-2×3=20(岁)

由题意可知,20-x=[x-(20-x)]×2

解得:

x=12

弟弟年龄为20-12=8(岁)

答:今年哥哥12岁,弟弟8岁。

48 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和是53岁,小明年龄的4倍比爸爸的年龄多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相差几岁?

解设:小明的年龄为x岁。

由题意可知:4x=53-x+2

解得:

x=11

年龄差为53-11-11=31(岁)

答:小明与爸爸的年龄相差11岁.

49 兄弟俩都有点傻,以为只有自己过一年长一岁而别人不会长大。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再过3年我的年龄就是你的2倍。”弟弟说:“不对,再过3年我和你一样大。”这时他们俩各几岁?

解设:哥哥现在的年龄为x,弟弟现在的年龄为y。

由题意可知: x+3=2y

x=y+3

解得:x=9

y=6

答:哥哥现在9岁,弟弟6岁。

50 父亲今年44岁,儿子今年16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8倍时,父子的年龄和是多少岁?

解分析:此题如果按照再过多少年后,父亲岁数是儿子的8倍,是不成立的,因此只能考虑多少年以前,父亲岁数是儿子的8倍。

设: x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8倍。

由题意可知:(16-x)×8=44-x

解得: x=12

父亲岁数为 44-12=32(岁)

儿子岁数为 16-12=4(岁)

父子年龄和为 4+32=36(岁)

答: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8倍时,父子的年龄和是36岁。

还原问题

102.有一堆桃,第一个猴子拿走了这堆桃的一半加半个桃子,第二个猴子又拿走了剩下桃的一半加半个,第三个猴子拿走了最后剩下的桃的一半加半个,桃子正好被拿光。问:这堆桃子原来有几个?

(1)第三只猴子拿走前的桃子数1

2

+

1

2

=1(个)

(2)第二只猴子拿走前的桃子数(1+1

2

)×2=3(个)

(3)第一只猴子拿走前的桃子数(3+1

2

)×2=7(个)

答:这堆桃子原来有7个。

几个?解

(1)第三次未卖出前的西瓜数3÷1

2

=6(个)

(2)第二次未卖出前的西瓜数(6+4)÷(1-1

3

)=15(个)

(3)第一次未卖出前的西瓜数(15+6)÷(1-1

4

)=28(个)

答:这堆西瓜原来有28个。

104.李明从图书馆借来一批书给同学们看,他先给了甲5本和剩下的

(1)未借给丁前2÷(1-1

2

)+2=6(本)

(2)未借给丙前6÷(1-1

3

)+3=12(本)

(3)未借给乙前12÷(1-1

4

)+4=20(本)

(4)未借给甲前20÷(1-1

5

)+5=30(本)

答:李明共借了30本书。

105. 袋子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一共这样做了五次,袋中还有3个球。问:原来袋中有多少个球?

(1)第五次前(3-1)÷(1-1

2

)=4(个)

(2)第四次前(4-1)÷(1-1

2

)=6(个)

(3)第三次前(6-1)÷(1-1

2

)=10(个)

(4)第二次前(10-1)÷(1-1

2

)=18(个)

(5)第一次前(18-1)÷(1-1

2

)=34(个)

答:原来袋中有34个球。

130.某商品按每个5元利润卖出 11个的钱,与按每个 11元的利润卖出10个的钱一样多。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解设:这种商品的成本是x元。

(x+5)×11=(x+11)×10

x=55

答:这种商品的成本是55元。

131.商店进了一批钢笔,用零售价10元卖出20支与用零售价11元卖出15支的利润相同。这批钢笔的进货价是每支多少钱?

解设:这种商品的成本是x元。

(10-x)×20=(11-x)×15

x=7

答:这种商品的成本是7元。

132.租用仓库堆放 2吨货物,每月租金6000元,这些货原来估计要销售2个月,实际降低了价格,结果1个月就销售完了,由于节省了租金,结算下来,反而多赚1000元。每千克货物降低了多少元?

(1)减少的损失为6000-1000=5000(元)

(2)每千克降低的成本5000÷(2×1000)=2.5(元/千克)

答:每千克货物降低了2.5元。

133. 某种蜜瓜大量上市,这几天的价格每天都是前一天的80%。妈妈第一天买了2个,第二天买了3个,第三天买了5个,共花了38元。如果这10个蜜瓜都在第三天买,那么能少花多少钱?

解设:每个哈密瓜的价格为x元。

2x+3x×80%+5x×80%×80%=38

x=5

全部都在第三天买的总费用:

5×80%×80%×10=32(元)

三天买的与第三天买多花的钱:

38-32=6(元)

答:如果这10个蜜瓜都在第三天买,那么能少花6元。

134.张先生向商店订购某种商品80件,每件定价100元。张先生向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减价,每减价1元,我就多订购4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如果减价5%,那么由于张先生多订购,仍可获得与原来一样多的利润。问: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1)降低后的价格100×(1-5%)=95(元)

(2)多买的件数4×5=20(件)

(3)设:这种商品的成本是x元。

(100-x)×80=(95-x)×(80+20)

x=75

答:这种商品的成本是75元。

百分之

几?(保留两位小数)

解由题意可知:(用M表示总数,以后同)

M白=2

3

M全

M黄= 1

3

M全

可得:

M白没爆=

1

13

×

2

3

M全=

2

33

M全

M黄没爆=

2

17

×

1

3

M全=

2

51

M全

又可得:

M白爆=(1-

1

13

)×

2

3

M全=

8

13

M全

M黄爆=(1-

2

17

)×

1

3

M全=

5

17

M全

玉米爆花的占全部的:

8

13

M全+

5

17

M全)÷M全=90.95%

答:这袋玉米爆花的占90.95%。

2. 甲、乙、丙三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终点时乙离终点5米,丙离终点10米,那么乙到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解由题意可知:

S甲= S甲

S乙=

95 100

S甲

S丙=

90 100

S甲

可得:

S甲= 100 95

S乙

又可得:

S丙=

90

100

S甲=

90

100

×

100

95

S乙=

18

19

S乙

S乙=100,得

S丙=18

19

S乙=

18

19

×100=

1800

19

(米)

S丙距离终点=100-1800

19

=

100

19

=5

5

19

(米)

答:乙到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5

5

19米。

3. 甲桶的水比乙桶多20%,丙桶的水比甲桶少20%。乙、丙两桶哪桶水多?

解由题意可知:

M甲=(1+20%)M乙

M丙=(1-20%)M甲

可得:

M丙=(1-20%)M甲

=(1-20%)(1+20%)M乙

=96% M乙

答:乙、丙两桶中乙桶水多。

之几?解由题意可知:

M冰=(1+

1

10

)M水=

11

10

M水

可得:

M水=10

11

M冰

M冰-M水=M冰-10

11

M冰=

1

11

M冰

答: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它的1 11

上只剩下2个

桃。问:树上原有多少个桃?

解由题意可知:

第一天即30天中的一天吃了1 30

第二天即29天中的一天吃了1

29

就相当于30天时的

1

30

……

第二十九天即2天中的一天吃了1

2

就相当于30天时的

1

30

可知,前二十九天每天吃的都是桃子全部的1

30

,剩余的2个就是全部的

1

30

。可

《唱山歌》教案示例讲解学习

《唱山歌》教案示例

《唱山歌》教案示例 大连市西岗区建设小学马红 人教社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课堂教学纪实)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献给课改疑难杂症的一剂处方

献给课改疑难杂症的一剂处方现针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病症,献上我的自创处方,以供参考。 病症一:展示课无法顺利进行 病因: ①老师授课“朝三暮四” ②小组建设未落实到位 ③导学案制作未按常规“出牌” ④学生缺乏必要的培训 处方: 老师应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潜心课改。 面对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我们老师应具有前卫思想,改变观念。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勇于放手学生。忌急功近利,勿浮躁呆板,莫阳奉阴违。 课改刚开始总有个摸索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间必然有苦有乐,有辛酸有劳累,有成功有失败。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课改便慢慢见成效。更何况课改并不能影响你的教学效果。不过,任何课改都是把双刃剑,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利也有弊,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有必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现状,灵活处理展示课中碰到的问题。对于基础好的班级,老师点拨时间一般没必要超过10分钟。但对于基础很差的班级我们就有必要对展示课中的错误与失误及时做好点拨,不要因为领导说不许超过10分钟的点拨就任凭学生云里雾里也缄默不语。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学生能解决问题的,老师万万

不可越俎代疱。 那种为了课改而课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更有甚者,领导来了把课桌摆好,教学流程硬套课改模式,领导走了课桌也跟着换了方向,教学方式又回到过去。这样,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啥药,故不能形成习惯,也就不自然。再者,这样既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又对课改产生懈怠情绪。“什么样的老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说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展示课的顺利进行与班级小组建设好至关重要。 课改伊始,班主任老师就该根据以往的经验未雨绸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约约束、激励好班中的每个成员,且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究,究必果,赏罚分明,切不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听之任之。否则就会出现讨论时学生说东道西,不入正题,或者纪律涣散,课堂没生气。 发挥导学案的导航、指明灯作用。 导学案不一定影响教学效果,但它却直接影响展示课的正常进行。导学案过难过易,过繁过简都不利于展示的顺利进行。故我们在制作导学案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各科特点,吃深钻透教材,了解学情,摸清教学大纲和中考考纲,尽量让我们的导学案删繁趋简,去伪存真,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也能应对考试。 任课教师针对本科特点培训学生必不可少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尽管班主任在班上可能早就针对课改精神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培训,但作为任课教师不可坐享其成。我们有必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五年级下第一单元5刘三姐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五十篇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五年级下第一单元5刘三姐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五十篇 第1题【单选题】 选择与歌词意思不相符的一项。 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走兽众人财。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 ) A、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B、不能抢别人的劳动果实 C、以网换鱼,以箭换兔,公平交易 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合众人排。横梁不正刀斧砍,管你是斜还是歪。( ) A、话不说不透,理不讲不清。 B、什么事情都得讲道理,你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就可以站出来讲。 C、路有不平,就会有人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答案】:无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在横线上填关联词。 ①______她在家排行老三,______别人称她刘三姐。 ②你______不怕我唱歌,结亲______要摆擂台。 ③她______聪明伶俐,美丽动人,______有一副美妙的歌喉。

【解析】: 第3题【填空题】给划线字注音。【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嫉恶______ 恼羞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多音字组词 模mó______ mú______ 空kōng ______ kòng______【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查字典 “轿”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组词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给加横线字注音擂台______ 花轿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花纹的样式或者某些饰物的种类非常多______ ②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______ 【答案】: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案

磨课环节之修改教案 《唱山歌》教案 修改原因:音乐课堂中“听”是主导,应当让学生多听多感受,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境导课 1、视频《桂林山水》风光片创设情境,引导了解故事,激发学习情趣。 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师: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活泼、可爱,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教师播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2、师:播放《对歌》优酷视频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对答如流。那么,刚才我们看到的影片片段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学反思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学反思 我从三维目标全面分析了自己上课的过程。即学生的动机维度、教学的质量维度、课堂时间分配维度。 首先从动机维度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原因是我教学激情不够引起的,新教师如何调节自己上课的情绪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气氛,这是个值得我细致琢磨的教学方式问题。如何更有激情地面对学生、面对课堂是我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另外,课堂提问的设计也缺乏激发性原则,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先得让学生愿意学,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引领方式,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索知识的奥秘,比我们老师满堂灌要有效的多。 其次从教学质量维度看,我的教案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我校学生在认知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故不能将所有问题抛给学生,这样的课堂肯定不能使全部学生融入进来。因此,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式。例如:在教授学生认识我国横向铁路干线(东西向)时,我先将四横中学生已经接触到的陇海兰新线的大致走向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照样子找出另外3条,同时提醒她们按顺序找(从北往南找)。一般学生都能找到其余三条,我再用PPT演示出那的三条,让学生对照找出规律。这样既能激发部分学生的成就感,使他更感兴趣,也能使能力较弱的学生掌握这一知识要点。紧接着,寻找纵向铁路干线时,我先演示和常州有关的京沪线,这次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其余6条南北向的铁路干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讨论这个环节,我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简单的问题直接回答。例如P88页图A和图B对比的问题,先学生自己

看,建立自己的初步印象和观点,然后在讨论,避免了空洞的讲废话。从而使两个环节都努力做到让学生有所收获。 最后是课堂时间维度。试上时,白志方老师就指出了我教学中重点内容的练习时间不是很充分。可以让学生找到了再到书上P91图上用其他颜色的笔描一描,这样既是加深印象,又使得教学的时间层次比例不失调。四横七纵的铁路干线网作为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才是有效教学的体现。为了巩固,我添加了生生互动的说铁路找枢纽活动,但学生并没有全部实践起来,也是我本课的一大缺憾。 总的来说,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但同时也暴露了我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随堂课还是公开课,我都要更精心地去备课,更富有激情地面对学生,力争上好每堂地理课。 反思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学反思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节,按大纲要求为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及交通运输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学习我国五纵三横的铁路交通运输网。 为增强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我导入新课让学生听歌曲《天路》,问学生有没有知道这首歌的歌词说明是哪条铁路,学生很快说出是青藏铁路,这条铁路的开通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又问了学生青藏铁路修建克服了世界三大难题,这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我就告诉学生,好多学生认真的记在书上,(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本节导课还比较顺利。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刘三姐》同步练习D卷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刘三姐》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96分) 1. (3分)按拼音写汉字 dú tèshì jiāwán mě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我会拼(看拼音,写词语)。 yízuòshān tiān kōng lián má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uōhuàyìnián hǎo y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擂台欠债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分)看拼音,写词语。 bú yào lián yi lián baǎi w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ái yǒu shé tou diǎn tó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分)写出反义词 美妙—________ 暴躁—________ 清凉—________

6. (4分)形近字组词 娇________ 轿________ 抢________ 枪________ 7.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伶俐 ②仗义 8.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嘲笑 ②阴谋 9. (5分)抄写词语 聪明嫉恶如仇崎岖 10. (5分)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我们都举手赞同。 ②这件事一定得去他办。 11.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②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2. (2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嫉恶________ 恼羞________ 13. (5分)扩句

唱山歌教案word版本

《唱山歌》教案 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影片《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机智斗争的种种情节。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影片有大量的壮族民歌,有的旋律优美,有的活泼、风趣,给人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感受。 《唱山歌》为六声徵调式,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 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握好两处演唱的准确性:一是起句中的 “哎”字从第二拍自然起唱,并注意要将高音的起伏和附点造成的韵味表现出来。二是 《唱山歌》是一首流传多年、脍炙人口的壮族民歌。在教唱中,教师可有目的的向学生简要介绍壮族的情况和歌曲的故事背景。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唱山歌》,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优秀的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 2. 感受歌曲所营造的“声画统一、声情并茂”的意境,并从中领略到壮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教学重点: 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歌页,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风景图片,请大家欣赏,你能看出这是哪里吗?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广西桂林的美丽风景。广西地处我国的大西南,山清水秀,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歌声更美,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刘三姐,刘三姐是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聪明、活泼、善良、勇敢,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播放刘三姐电影片段茶山对歌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静夜思》导学案

《静夜思》导学案 一、课前预案:“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句。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那深深的怀念之情。题目“静夜思”点出了这首诗特定的写作背景:寂静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洒满床前,那洁白的颜色让人觉得又像是地上铺满了片片银霜。这一比喻十分贴切而巧妙。诗人抬起头来看到那一轮挂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游子(离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样地照在故乡的土地上。故乡的亲人啊,他们是否平安幸福?诗人无法回到故乡,与亲人团圆,只好借这一轮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想到这里,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低下头来,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二复习旧课 出示学习步骤: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品诗句、悟诗情。 4、诵感情、赏诗文。 三、学习课文 师:(放录像李白呤诵《静夜思》)请大家看录像听老师读这首诗。 (生认真听,一部分学生模仿) 师: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 生1:我认为“疑是地上霜”写得好。 生2:我认为“举头望明月”这句写得好。 生3:“低头思故乡”这句写得好。 …… 过渡:是的,这首诗写得很美,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 1、学习第一行诗。 师:请大家齐读第一行诗。 生:(大声朗读) 师:你认为这句诗哪个词写得好? 生:“明月光”写得好。晚上看到明亮的月光,很容易思念家乡。 (字理识字:电脑课件出示--明,两字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表示日,表示月,太阳与月亮同时出现表示非常亮。) (师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2、学习第二行诗。 师:哪位同学喜欢第二行诗,请站起来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1:“疑”是怀疑的意思,所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生2:“疑”要重读。 (生朗读第二行诗)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生1:李白为什么把月光当作白霜? 生2:因为“霜”和“月光”都是白色的。 生3:因为作者很晚不能入睡,产生错觉,所以把月光看成了白霜。 (指导读第二行诗,重读“霜”,体会诗意,然后齐读1、2行诗) 3、学习第三、四行诗。 师:刚才我们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学习第一、二行诗?

《唱山歌》教案示例

《唱山歌》教案示例 大连市西岗区建设小学 马 红 人教社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课堂教学纪实)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歌中 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 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 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 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 喜爱的民间歌 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 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 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 也爱唱她的歌。 那么她到底有多聪 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 式?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什么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鸭子水面翻筋斗, 大 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 水面撑阳伞, 鸳鸯水 面共白头。 木瓜结果 抱娘颈, 香蕉结果一 条心, 柚子结果包梳 子, 菠萝结果披鱼 鳞。 菩萨有嘴不讲 话, 铜锣无嘴闹喳 喳, 财主有脚不走 路, 铜钱无脚走天 下。

山西省洪洞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回延安(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回延安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再读课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作者善于抓住动作表达情感的方法。 自主学习: 1.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2.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的表颜色 的,请从诗中找出十几个叠字词语,按上述类别加以分类。 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归纳诗歌的艺术特点。 1.夸张手法的运用。 2.富于变化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1)比兴关系:

(2)并列关系: (3)顺承关系: 3.动词的运用很有特色。 4.语言的运用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展示质疑 小组交流,老师点拨,解决疑难。 总结提升

当堂反馈 阅读下节诗歌,回答文问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1贺敬之,当代()、()。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剧本《》(与丁毅等合作)。《回延安》选自《》,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2.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向“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3.诗中运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 B.表示数量 C.表示情态 D.表示颜色。请摘抄这节诗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4.“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________ 5.这一节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五年级下5刘三姐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九篇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五年级下5刘三姐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九篇 第1题【单选题】 选择与歌词意思不相符的一项。 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走兽众人财。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 ) A、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B、不能抢别人的劳动果实 C、以网换鱼,以箭换兔,公平交易 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合众人排。横梁不正刀斧砍,管你是斜还是歪。( ) A、话不说不透,理不讲不清。 B、什么事情都得讲道理,你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就可以站出来讲。 C、路有不平,就会有人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答案】:无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查字典 “轿”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组词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照样子写词语。①随时随地______ ______②直直落落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在横线上填关联词。 ①______她在家排行老三,______别人称她刘三姐。 ②你______不怕我唱歌,结亲______要摆擂台。 ③她______聪明伶俐,美丽动人,______有一副美妙的歌喉。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给加横线字注音擂台______ 花轿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美妙—______ 暴躁—______ 清凉—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填字成词。 ______恶如仇______羞成怒 狼狈不______ 扬______吐气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刘三姐的歌声连那些飞鸟游鱼都会听得入迷。______ ②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______ ③莫怀仁把刘三姐当成眼中钉、肉中刺。______ ④整个大街上,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______ 【答案】:

小学音乐课教案《唱山歌》

小学音乐课教案《唱山歌》 小学音乐课教案---《唱山歌》 ——蓉儿公主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主题歌《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教具准备:课件、歌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歌声导入: 教师表演唱《唱山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音乐空白处引导学生随教师随意做动作。 1 师:同学们好。刚才徐老师唱了一首歌~你听了有什么感想, 生:我觉得老师唱得真好听。 生:旋律很优美~好象把我们带入了风景迷人的大山里。 生:老师~您唱的是山歌吗, 师:你知道得真多。我唱的正是一首山歌。 生:在山里唱会不会有回音呢, 师:大家认为呢, 2、发声练习:

那好~我用“啊”做原声~你们做回音好吗, 现在你们跟着琴声做原音~我来做回音。只需要在你们唱回音方法的基础上~张大嘴巴放开一点声音就可以了。 3、故事欣赏: 师:同学们~没想到你们对音乐的领悟力这么高~回音现象被你们演绎得惟妙惟肖。知道吗,这首山歌的原始演唱者是我们广西壮族民间传说的“歌仙”刘三姐。 师:说到刘三姐~有没有同学知道她的故事, 2 看来~同学们对刘三姐的了解还不够深。下面就由徐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刘三姐的故事。,播放《唱山歌》的葫芦丝背景音乐, 广西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著名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这里。广西壮族自治区被称为“歌海”~壮族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刘三姐就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 她美丽、聪慧、活泼、勇敢~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最重要的是她敢于用歌和地主恶霸做斗争,人们十分敬重她喜爱她。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想听一听刘三姐的歌啊,下面徐老师请大家欣赏电影《刘三姐》的一个片断。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3

第5课.《刘三姐》导学案1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 第5课《刘三姐》五步导学案 编写人:白剑楠审核人:孙花莹 【目标导航】 1、会认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刘三姐嫉恶如仇、敢于斗争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刘三姐是怎样用歌声与土豪恶绅作斗争。 2、理解刘三姐歌声的含义,体会山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前置性学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本课出现的七个二类字。 2、多渠道广泛搜集刘三姐及其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诱思导学 1、情感导入: ①播放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引出刘三姐。 ②出示图片:(刘三姐塑像)引发谈话:你对刘三姐的了解知多少?(资料共享)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①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口头交流) ②刘三姐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结合1、2自然段) 2、理清脉络,快速浏览课文,填空: 本课文共分()部分,叙述了“刘三姐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这是典型的()结构。在这几部分中,第()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重点部分主要讲了刘三姐的()件事。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三、读悟品学 (一)引导品学 1、从刘三姐与众秀才对歌情景中,体会刘三姐聪敏、机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①对比之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②欣赏对歌片断:(电影刘三姐) ③引导情感初读: 体会莫管家从神气霸道,到气急败坏、狼狈不堪的情感变化,及刘三姐的自信与不畏强权、勇敢机智。 2、总结学法: 默读课文——→体会山歌含义——→体悟人物性格特点——→情感初读(二)自主品学 1、用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刘三姐用歌声大灭管家威风”。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体悟刘三姐嫉恶如仇、仗义执言的性格特点2、用批注法自主学习“刘三姐用歌声揭穿管家阴谋,并提出对歌摆擂”。(个人展示) (三)讨论解疑 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第三课时(提升课) 四、得知博学: 1、由《印象刘三姐》引发学生课堂小练笔:我心目中的刘三姐 2、出示刘三姐的山歌,引发学生全面了解《刘三姐》传说故事。 五、反思促学 1、生畅谈收获,汇报交流。 2、教师小结。 附:板书设计:第5课刘三姐 刘三姐机智勇敢爱憎分明 教师反思:

印象之《刘三姐

印象之《刘三姐》 农林 在我比较小的时候就看过《刘三姐》蛮多次的,那时候懂的不多,只是觉得音乐好听。如今重温经典,便对这部电影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影片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且继续不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 影片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先说说影片讲述的故事:原本在山上以砍柴维生的刘三姐因为反抗当地的地主,地主砍断藤落江想致她于死地,却不料刘三姐命福,在遇龙河上脚踩葡萄藤,手摇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声传扬,被老渔夫和阿牛哥收留。 一传十十传百,千百里外的群众都知道刘三姐来到了这里,纷纷长途跋涉赶来见她与她对歌,并邀请她去自己的家乡安顿生活,可谓百鸟朝凤。劳动人民唱山歌是生活中多么重要的事情呢,而那些一样能歌善舞的老百姓还是拜刘三姐为歌仙,刘三姐能达到这样的感召力,怎么只是因为唱歌好而已呢?看看刘三姐刚烈的个性,爱憎分明写在脸上,唱起歌来那不是悠扬婉转而是气宇轩昂直逼云霄,她随口骂来恶霸,听得劳作的人民可是解气。 反抗精神基本寄托在山歌上,刘三姐到了哪儿,她的精神随歌传播到哪儿,整一个成为农民反抗强权的精神领袖,是任何地方恶霸的眼中钉。于是当地的莫地主开始想方设法不让刘三姐唱歌,又不敢对她明枪明刀,怕的就是群众的暴动。所以便有了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的一出绝妙好戏。 那些读之乎者也的书生只会摇头晃脑,背着歌书,而刘三姐却是张口就来,毫不思索,傲气俏皮。她的歌声、她的智慧全在艰辛的劳作和大自然的灵气中浑然天成。地主和秀才们斗不过歌,丑态毕露,民众得了胜利。但是地主依然不甘心,设计抓了刘三姐,可地主的丫鬟也是刘三姐的拥护者,出谋划策助她逃跑,外又有阿牛哥和群众们设局相救,

唱山歌教案

歌曲《唱山歌》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中歌曲《唱山歌》。 2、教材分析:《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壮族民歌精品。节拍为2/4拍,一段体结构,f小调六声民族徵调式,歌曲共两个乐句,分别为(1~8小节)的第一乐句,和带扩充的(9~19)的第二乐句。一字多音的唱词多以小三,大二度音程进行,配以附点为主的节奏型及起伏的旋律音高,使得旋律优美委婉。通过学习《唱山歌》使学生体会影片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感知音乐的不同体裁,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课件、聆听音乐,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感受与体验音乐 带给人的想象。 2、通过演唱和演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是“对唱”,了解一首歌曲中有两种拍 号是“变换拍子”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基本能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幻灯片、视频、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课件:桂林山水)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桂林到底有多美,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课件:桂林山水) 师: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那里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女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常常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病句修改学案

病句修改学案 开心一刻 老师问:“小明穿了一件蓝上衣,一顶灰帽子就出去了。错在哪里?”学生答:“” 修改病句是语文中考试题中相当稳定的一个题型。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熟悉这一考点的病句类型,二是根据病因,“对症下药”修改病句 一、常见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成分赘余 5、表意不明 6、结构混乱 7、用词不当 8、前后矛盾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病因: 其实修改句子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减少判断错误. 二、修改例句,明诊法 “五看”诊断病因法 二、方法指导 何为五“看”?也就是看并列项、看否定词、看关联词、看动词、看介词。 [“一看”并列项] 并列项指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并列项之间一般有顿号或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如:和、并)作标志,它可以是名词与名词的并列,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的并列。 例题: 1.天渐渐转暗,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空中倾泻下来。(08广西南宁) 2.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疲力竭、疲惫不堪,我便忍痛干起来。(08江苏常州)3.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再发生。(08山东泰安) 4.只要你用心品味汉字,认读汉字,就一定会发现她的神奇魅力。(08江苏盐城) 第一个“墨似的乌云”和倾泻不搭配 第二个“精疲力竭”和“疲惫不堪”语义重复。 第三个“宣传媒体”包含报刊、电视、网络,不能形成并列关系。

刘三姐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导学案资料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一课时: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对顶角”的定义呢?.练习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练习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图1 F E O D C B A 第3题 b a 4 3 2 1 第1题F E O D C B A 第2题

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

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 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1:刘三姐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聪明,有智慧)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6、师: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划拍唱一唱。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刘三姐教学设计

《刘三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会认“喉”等六个字。 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⑶听一听、唱一唱刘三姐唱的山歌。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以默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的原因。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刘三姐唱的山歌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刘三姐唱的山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2.难点: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的原因。 3.关键:读一读、唱一唱刘三姐唱的山歌,体会山歌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让我们先来听听刘三姐的山歌吧! 2.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3.教师:听了刘三姐的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自由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5.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刘三姐的歌声走近刘三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刘三姐的歌声,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突破课文重难点打下基础。) 二、要求导读,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新初期的政治建设》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钟丹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我校作为四川省高中新课改样板学校,在探索新课程改革道路上已走过两年,我市初中阶段虽早已实施课程改革多年,师生在一些传统教与学的模式上变化不大,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知识难以迅速支撑他们完成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过渡。这就决定了高一历史在教学方面老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促成学生在这一学科上的转变,因此不论是课前的导学案设计、课中探究问题的安排以及课后及时的巩固检查都要求精心准备。 中国民主政治史对高一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非很高,要注意设法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课历史名词概念较多,对部分学生来讲容易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增加学习难度,要注意解决。 教学思路:本课重点是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以及特色。难点是三大制度所具有的特色。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但与现实结合也比较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从现实出发,尤其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协的内容,可以结合现今的两会内容讲解,通过两会中的个案来解释本课中的一些名词。在课标中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史实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的,而过程中主要以情境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去突破重难点。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 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难点: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注重启发式教学,可事先拟好专题,自由组合并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对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