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设计经验总结与分享

硬件设计经验总结与分享
硬件设计经验总结与分享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硬件基础培训
经验分享与课程总结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是中国最专业的 ARM 技术开源论坛, 最全面的 ARM 技术学习园地;分享、交流、学习 ARM 技术,探讨研究 ARM 技术问题。让我们的 ARM 技术水 平飞速进步吧!

硬件基础培训教程
声 明
本文档版权归属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所有, 并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书面同意,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 摘录本手册部分或全部内容,违者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 任。 本文档为硬件基础培训配套教材。 欢迎您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论坛获取最新培训教程和 参与论坛举行各种开源项目。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第 2 页,共 10 页

硬件基础培训教程
经验分享与课程总结
讲到这一课,我们的整个培训课程就基本上快要结束了,在这一期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述了如 下内容 。
第一部分:USB转串口线设计经验分享
1.1 不要放过任何可疑的地方
在从事设计时, 我们要保持严谨的态度, 对每一个可疑的地方都需要仔细确认, 比如在 USB 转串口线时,我们在选定使用 PL2303HX 作为设计主芯片时,不知道大家是否确认过以下问题: 1. 原理图中 VDD_325 到底是从由谁来提供?
2. PL2303HX 和 PL2303 到底有什么区别? 3. EEPROM 是否是必须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第 3 页,共 10 页

硬件基础培训教程
1.2 尽可能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源
在这里,我们所讲的资源,不是说芯片具体的接口或者内部的资源,而指的是,可以帮助我 们准备完成整个设计的资源,包括人员或者设备。 就好比上面提到的哪些问题,我们如何才能确认呢?常用的方式有: 看芯片手册和文档说明 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 找厂家技术支持协助 向有相关经验的人员请教 这几种方式, 我们一定要学会,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尽可能将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到最小。
1.3 按计划控制进度
在这里,我们将这次课程,整个看成一个项目来看,计划和实际进度偏离得比较远,按照计 划,我们实际的课程安排应该是十次左右,而实际上,由于某些环节比较复杂,课程次数就比计 划的多,当然,这是为了尽量让大家都学到知识,所以是值得的。 但是就一个具体的项目而言,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设计上,或是前期分析阶段的一个 重大失误。
第二部分:硬件设计经验
在这一节,我们还是以知识点的方式,分享硬件设计过程中的一点经验。
2.1. 嵌入式硬件基本概念 2.1.1. 地的种类
除了正确进行设计,产品的接地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地的设计不合理,都有可能导致 最终的产品不稳定,损坏设备,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设备的地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数字地:也叫逻辑地,是各种开关量(数字量)信号的零电位。 模拟地:是各种模拟量信号的零电位。 电源地:分为交流地和直流地,交流地为交流供电电源的地线,这种地通常是产生噪声 的地。直流地为直流供电电源的地。 屏蔽地:也叫机壳地,为防止静电感应和磁场感应而设。 问题: 我们设计的 USB 转串口小卡,存在哪几种地?分别指出? 下面就接地设计,提出一点看法: 控制系统宜采用一点接地。 一般情况下,高频电路应就近多点接地,低频电路应一点接地。在低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 间的电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然而接地形成的环路的干扰影响很大, 因此, 常以一点作为接地点; 但一点接地不适用于高频,因为高频时,地线上具有电感因而增加了地线阻抗,同时各地线之间 又产生电感耦合。一般来说,频率在 1MHz 以下,可用一点接地;高于 10MHz 时,采用多点接地; 在 1~10MHz 之间可用一点接地,也可用多点接地。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第 4 页,共 10 页

硬件基础培训教程
交流地与信号地不能共用。 由于在一段电源地线的两点间会有数 mV 甚至几 V 电压,对低电平信号电路来说,这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干扰,因此必须加以隔离和防止。 浮地与接地的比较。 全机浮空即系统各个部分与大地浮置起来, 这种方法简单, 但整个系统与大地绝缘电阻不能 小于 50MΩ。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一旦绝缘下降就会带来干扰。还有一种方法, 就是将机壳接地,其余部分浮空。这种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但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模拟地。 模拟地的接法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抗共模干扰能力,对于模拟信号可采用屏蔽浮技术。对于 具体模拟量信号的接地处理要严格按照操作手册上的要求设计。 屏蔽地 在控制系统中为了减少信号中电容耦合噪声、 准确检测和控制, 对信号采用屏蔽措施是十分 必要的。 根据屏蔽目的不同, 屏蔽地的接法也不一样。 电场屏蔽解决分布电容问题, 一般接大地; 电磁场屏蔽主要避免雷达、电台等高频电磁场辐射干扰。利用低阻金属材料高导流而制成,可接 大地。磁场屏蔽用以防磁铁、电机、变压器、线圈等磁感应,其屏蔽方法是用高导磁材料使磁路 闭合,一般接大地为好。当信号电路是一点接地时,低频电缆的屏蔽层也应一点接地。如果电缆 的屏蔽层地点有一个以上时,将产生噪声电流,形成噪声干扰源。当一个电路有一个不接地的信 号源与系统中接地的放大器相连时,输入端的屏蔽应接至放大器的公共端;相反,当接地的信号 源与系统中不接地的放大器相连时,放大器的输入端也应接到信号源的公共端。
2.1.2. 0欧姆电阻的用途
模拟地和数字地单点接地 只要是地,最终都要接到一起,然后入大地。如果不接在一起就是"浮地",存在压差,容易 积累电荷,造成静电。地是参考 0 电位,所有电压都是参考地得出的,地的标准要一致,故各种 地应短接在一起。人们认为大地能够吸收所有电荷,始终维持稳定,是最终的地参考点。虽然有 些板子没有接大地,但发电厂是接大地的,板子上的电源最终还是会返回发电厂入地。如果把模 拟地和数字地大面积直接相连,会导致互相干扰。不短接又不妥,理由如上。有四种方法解决此 问题: 1、用磁珠连接;2、用电容连接;3、用电感连接;4、用 0 欧姆电阻连接。 磁珠的等效电路相当于带阻限波器, 只对某个频点的噪声有显著抑制作用, 使用时需要 预先估计噪点频率, 以便选用适当型号。 对于频率不确定或无法预知的情况, 磁珠不合。 电容隔直通交,造成浮地。 电感体积大,杂散参数多,不稳定。 0 欧电阻相当于很窄的电流通路,能够有效地限制环路电流,使噪声得到抑制。电阻在 所有频带上都有衰减作用(0 欧电阻也有阻抗),这点比磁珠强。 跨接时用于电流回路 当分割电源,地平面后,造成信号最短回流路径断裂,此时,信号回路不得不绕道,形成很 大的环路面积,电场和磁场的影响就变强了,容易干扰/被干扰。在分割区上跨接 0 欧电阻,可 以提供较短的回流路径,减小干扰。 配置电路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第 5 页,共 10 页

硬件基础培训教程
一般,产品上不要出现跳线和拨码开关。有时用户会乱动设置,易引起误会,为了减少维护 费用,应用 0 欧电阻代替跳线等焊在板子上。 空置跳线在高频时相当于天线,用贴片电阻效果好。 其他用途 布线时跨线; 调试/测试用; 临时取代其他贴片器件; 作为温度补偿器件; EMC 对策的需要。另外,0 欧姆电阻比过孔的寄生电感小,而且过孔还会影响地平面的 完整性。
2.1.3. 上下拉电阻
上下拉电阻的作用 当 TTL 电路驱动 COMS 电路时,如 TTL 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 COMS 电路的最低高 电平 (一般为 3.5V) 这时就需要在 TTL 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 , 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OC 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搞电平值。 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在 COMS 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 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 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 能力。 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 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 有效的抑制反 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 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综合考虑
2.2. PCB布局原则
布局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布线的布通率, 移动器件时注意飞线的连接, 把有连线关系的器 件放在一起。 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考虑信号流向,合理安排布局,使信号流向尽可能一致。 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 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 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 所有元件距板边距离应大于 5 毫米。双列直插元件相互的距离要大于 2 毫米。BGA 与相 邻元件的距离大于 5 毫米。 阻容等贴片小元件相符距离大于 0.7 毫米。 贴片元件焊盘外 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焊盘外侧要大于 2 毫米。 压接元件周围 5 毫米不可以放置插装元器件。 焊接面周围 5 毫米不可以放置贴片元件。 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元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第 6 页,共 10 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硬件基础培训教程
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优先摆放电路功能模块的核心元件及体积较大 的元器件,再以核心元件为中心摆放周围电路元器件。 功率大的元件摆放在有利于散热的位置上,如采用风扇散热,放在空气的主流通道上; 若采用传导散热,应放在靠近机箱导槽的位置。 质量较大的元器件避免放在板的中心, 应靠近板在机箱中的固定边放置。 对竖插在机柜 中工作的 PCB 板,同样也要尽量使质量较大的元器件靠近板件的下方。 元件布局时,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 以便于电源分隔。 去耦电容应在电源输入端就近放置。 数字器件和模拟器件要分开,尽量远离。 热敏元件应远离发热元件。 有高频连线的元件尽可能靠近,以减少高频信号的分布参数和电磁干扰。 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放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可调元件的布局应便于调节。如跳线、可变电容、电位器等。 用于阻抗匹配的阻容器件的布局,要根据其属性合理布置。 匹配电阻布局时要靠近该信号的驱动端,距离一般不超过 500Mil。
2.3. 布线设计原则
应避免锐角、直角走线。推荐采用 45 度走线,这样可以减小信号反射等形成的干扰。 相邻层的信号线为正交方式。 高频信号尽可能短, 同样对应的高频信号相关的地线也应尽可能短, 以确保高频信号的 形成的回路面积最小。 输入、输出信号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走线,最好在线间加地线,以防反馈耦合。 双面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最好与数据流向一致,以增强抗噪声能力。 数字地、模拟地要分开,对低频电路,地应尽量采用单点并联接地;高频电路宜采用多 点串联接地,对于数字电路,地线应闭合成环路,以提高抗噪声能力。 对时钟信号、高频信号、敏感信号等关键信号,应根据其特性阻抗要求考虑线宽,做到 阻抗匹配。尽量为其提供专门的布线层,并保证其回路面积最小。必要时应采取手工优 先布线、屏蔽和加大安全间距等方法保证信号质量。 整块线路板布线、打孔要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疏密不均的情况。当印制板的外层信号 有大片空白区域时,应加辅助线使板面金属线分布基本平衡。 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 EMC 环境较差,应避免布置对干扰敏感的信号。 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布置在阻抗控制层上。
2.4. PCB设计时应该遵循的规则 2.4.1 地线回路规则
环路最小规则, 即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 环面积越小, 对外的辐射越少, 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 对这一规则,在地平面分割时,要考虑到地平面与重要信号走线的分布,防止由于地平面开 槽等带来的问题;在双层板设计中,在为电源留下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应该将留下的部分用参考 地填充, 且增加一些必要的孔, 将双面地信号有效连接起来, 对一些关键信号尽量采用地线隔离, 对一些频率较高的设计,建议采用多层板设计。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第 7 页,共 10 页

硬件基础培训教程
2.4.2
串扰控制
串扰是指 PCB 上不同网络之间因较长的平行布线引起的相互干扰, 主要是由于平行线间的分 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作用二产生。克服串扰的主要措施是: 加大平行布线的间距,遵循 3W 规则。 在平行线间插入接地的隔离线。 减小布线层与地平面的距离。
2.4.3
屏蔽保护
对应地线回路规则, 实际上也是为了尽量减小信号的回路面积, 多见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信号, 如时钟信号,同步信号;对一些特别重要,频率特别高的信号,应该考虑采用铜轴电缆的屏蔽结 构设计, 即将所布的线上下左右用地线隔离, 而且还要考虑好如何有效的让屏蔽地与实际地平面 有效结合。
2.4.4
走线的方向控制规则
即相邻层的走线方向成正交结构。 避免将不同的信号线在相邻层走成同一方向, 以减少不必 要的层间窜扰; 当由于板结构限制 (如某些背板) 难以避免出现该情况, 特别是信号速率较高时, 应考虑用地平面隔离各布线层,用地信号线隔离各信号线。
2.4.5
走线的开环检查规则
一般不允许出现一端悬空的布线,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天线效应", 减少对外产生不必要的干 扰辐射和受外部干扰。以免产生一些 EMC 问题,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
2.4.6
器件去耦规则
在印制版上增加必要的去耦电容,滤除电源上的干扰信号,使电源信号稳定。在多层板 中,对去耦电容的位置一般要求不太高,但对双层板,去耦电容的布局及电源的布线方 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时甚至关系到设计的成败。 在双层板设计中, 一般应该使电流先经过滤波电容滤波再供器件使用, 同时还要充分考 虑到由于器件产生的电源噪声对下游的器件的影响, 一般来说, 采用总线结构设计比较 好,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由于传输距离过长而带来的电压跌落给器件造成的影响,必 要时增加一些电源滤波环路,避免产生电位差。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能否正确地使用去耦电容,关系到整个板的稳定性。
2.4.7
器件布局分区/分层规则
主要是为了防止不同工作频率的模块之间的互相干扰, 同时尽量缩短高频部分的布线长 度,通常将高频的部分设在靠近接口部分,当然,这样的布局仍然要考虑到低频信号可 能受到的干扰。同时还要考虑到高/低频部分地平面的分割问题,通常采用将二者的地 分割,再在接口处单点相接。 对混合电路, 也有将模拟与数字电路分别布置在印制板的两面, 分别使用不同的层布线, 中间用地层隔离的方式。
2.4.8
电源与地线层的完整性规则
对于导通孔密集的区域, 要注意避免孔在电源和地层的挖空区域相互连接, 形成对平面层的 分割,从而破坏平面层的完整性,并进而导致信号线在地层的回路面积增大。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第 8 页,共 10 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硬件基础培训教程
2.4.9
3W规则
为了减少线间串扰,应保证线间距足够大,当线中心间距不少于 3 倍线宽时,则可保持 70% 的电场不互相干扰,称为 3W 规则。如要达到 98%的电场不互相干扰,可使用 10W 的间距。
2.5. 参考间距 2.5.1. 线宽与间距
(1)走线宽度为 12mil 间距 线 焊盘 过孔 线 最小值 推荐值 12mil —— —— 24 mi —— —— 焊盘 最小值 12mil(表层) 11mm(内层) 12mil —— 推荐值 24 mil 24 mil —— 最小值 12mil(表层) 0.28mm(内层) 12mil 12mil 过孔 推荐值 24 mil 24mil 24mil
(2)走线宽度为 8mil 间距 线 焊盘 过孔 线 最小值 8mil —— —— 推荐值 16mil —— —— 焊盘 最小值 8mil 8mil —— 推荐值 16mil 16mil —— 最小值 8mil 8mil 8mil 过孔 推荐值 16mil 16mil 16mil
(3)走线宽度为 6mil 间距 线 焊盘 过孔 线 焊盘 过孔 推荐值 最小值 推荐值 最小值 推荐值 最小值 6mil —— ——
12mi
—— ——
6mil 8mil ——
12mi 14mil
——
6mil 8mil 9mil
12mi 14mil 15mil
2.5.2. 铜箔厚度,走线宽度与电流关系
铜箔厚度,走线宽度和电流关系(T = 10oC)
铜皮厚度 35um 宽度(mm) 0.15 0.20 0.30 电流 A 0.20 055 0.80 铜皮厚度 50um 宽度(mm) 0.15 0.20 0.30 电流 A 0.50 0.70 1.10 铜皮厚度 70um 宽度(mm) 0.15 0.20 0.30 电流 A 0.70 0.90 1.30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第 9 页,共 10 页

硬件基础培训教程
0.40 0.50 0.60 0.80 1.00 1.20 1.50 2.00 2.50
1.10 1.35 1.60 2.00 2.30 2.70 3.20 4.00 4.50
0.40 0.50 0.60 0.80 1.00 1.20 1.50 2.00 2.50
1.35 1.70 1.90 2.40 2.60 3.00 3.50 4.30 5.10
0.40 0.50 0.60 0.80 1.00 1.20 1.50 2.00 2.50
1.70 2.00 2.30 2.80 3.20 3.60 4.20 5.10 6.00
2.5.3. 覆铜安全间距的设置
在覆铜时,安全间距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对一般的低电压电路,覆铜的安全间距为线宽的两倍, 最小为 15mil。 如线宽为 8mil,则安全间距为 16mil,如线宽为 6mil.安全间距为 15mil。 特殊电路(电 磁敏感电路、高压电路、电路热拔插接口部分)需依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安全间距。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232468.html,
第 10 页,共 10 页

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初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虽然不大,但是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以下就是我在一年来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少接触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1、揭开神秘的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个陌生学科,大多学生有很大的神秘感。首先我们注意帮助学生揭开“信息技术”这个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样我们从开始的教学中首先把信息技术从“原始——>先进”的发展过程给学生讲清,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不是才有的,而是早就存在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从理解简单落后的信息技术,上升到了解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学生便从思想上对什么是信息技术有了占领深刻的认识。攻破了这一难题,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处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我们也是从处理信息的原始工具讲起,逐渐讲到当今处理信息的最先进的工具——计算机。提到计算机,学生就不那么陌生,引导他们回答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计算机,这样便引出

计算机的广泛地应用。由此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的计算机的构造及功能讲到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的构造及性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演变和性能的提高,了解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惊人发展速度,继而从心里佩服这个先进的产物,逐渐开启好奇之门。有了这些基础,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容易做了,讲述计算机中的信息是怎样表示的;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信息技术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等等。 2、登堂入室。 经过上述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质上了解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中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打破了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触到怎样使用计算机这个先进的工具了。 讲使用计算机,首先我们注意讲清整个计算机系统,让学生搞清硬件、软件的作用。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学习计算机家族中的小兄弟——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了。 先讲述现在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操作系统软件来完成的。接着讲解现在教材采用的windowsXP操作系统。讲述windowsXP系统时,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讲清最基本的鼠标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还增加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操作如有趣的打字练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范本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1 2020年4月19日

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1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设计技能,处理建筑设计中有关方针、政策、功能、经济、安全、美观等方面的问题。解决总体、单体、空间等关系,以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美建筑形象与环境。依据建筑设计完成结构体系的布置、结构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计算、构造和施工图。 (2)掌握一般建筑工程的设计思路,进而举一反三熟悉有关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预算等建设过程。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学以致用,学习科学技术和技能的目的是应用。一个工程师在设计、建设实际工程中应具备的知识,都是我们在毕业设计中应予以加强的。因此深切领悟总体概念设计、掌握具体理论设计和实际工程技术处理措施的结合作为重点来训练。 (4)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全面对待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2 2020年4月19日

培养勤奋、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5)掌握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养成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工作态度。 (6)使学生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土建设计的内容和构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熟悉有关设计标准、规范、手册和工具书,增强毕业后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适应能力。 2成果形式及要求 (1)计算书和说明书: 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楚,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计算书内容要阐明设计依据或标准,方案构思、特点、必要的经济指标,结构选型、构造处理、材料特点及计算上的主要问题,还应包括结构计算全过程,计算要正确、完整、思路清晰、简图明了。计算书格式:应严格按照毕业设计手册中的要求。 (2)图纸: 3 2020年4月19日

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工作总结

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工作总结 工程开工至今,在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顽强拚搏下,在各施工班组及全体参建者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下,一幢幢建筑物拨地而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八个月来,我们经历了困难与挑战,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点燃激情、贡献力量,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施工现场。240个日日夜夜,我们与紧张匆忙为伴,与艰难困苦相随,在座的各位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尽职守则、攻坚克难。特别是刚刚度过的酷暑炎热天气,我们不仅挥晒了汗水,更考验了信念、意志和毅力。大家用真诚、热情诠释了对迁建工程许下的诺言,今天基本取得了主体工程竣工的阶段性胜利。回顾走过的历程,可圈可点;赢来如此的局面,可喜可贺!这是我们整个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充分体现,这是项目部全体人员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向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衷心地道一声:“大家辛苦了”!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一次承上启下、总结经验、以励再战的会议;全面总结前期工作,明确后期生产任务,再次动员广大员工及参建者,凝心聚力铆足劲,再接再励谱新篇,为全面完成迁建工程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前期工作总结 至主体结构封顶,共完成施工产值---万元,已完成项目投资计划--万元占总款金额的--%。在武警重庆总队三个在建项目的定期巡回交叉检查中,多次列综合评比第一名,受到了中核中原公司以及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多次受到了莅临施工现场考察指导工作的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形成了大量的宝贵管理经验,并培养了大批管理、技术、施工方面的人才,这是项目部的骄傲和财富。 工期短、要求高、监管严的“三边”工程经验: 第一,起步定位高,整体构思好 迁建工程项目规模对我们来说是超前的,投资大、要求严,时间短、标准高,而施工现场又有面积之宽阔、人员之繁杂、项目之多样、周边环境之复杂等特性,增加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 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完成)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吉家坊小学郝晓颖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帮组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提高。 本学期我还是担任一到六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有了过去教学工作的铺垫,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要顺利多了,收获了一些小小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也深感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不断的摸索中教学,也开始越发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

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拥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听课的机会,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希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总结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总结 本工程的结构设计咨询工作是在工程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介入的。进行的方式是介入后的结构设计全过程控制,包括对初步设计的修改完善,对施工图设计过程的控制和对施工图成果的审核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本工程位于山东淄博,地下一层车库,地上一二层营业、办公,三至十八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平板式筏形基础。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本工程设计方案原为剪力墙结构,并已通过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考虑到下部楼层为营业和办公,在咨询过程中首先探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可行性和优点,配合设计单位对结构方案进行了调整,由剪力墙结构改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并合理的而布置剪力墙和框架柱,优化了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多次的设计计算、分析比较、合理调整来满足规范规程的而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结构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多次与结构设计人员交流沟通,统一了设计的做法和上机计算数据,事先控制保证了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沿着安全、合理、经济的思路进行,使最终的结构施工图成果文件差错少、质量优、经济性好。 施工图绘制完成后,对结构设计的成果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审核意见。配合设计方对施工图审查咨询中心的审核意见进行了修改,对部分审查意见与审查专家进行了沟通说明,修改后的施工图交付建设单位。 设计咨询工作和精益求精的结构设计保证了结构设计的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达到了使营业、办公空间布置的方便合理,地下车位的增加,合理的混凝土用量,较低的用钢量等多方面效益。通过结构设计的咨询优化,给投资方带来了很好的效益,使投资方非常满意。 该工程现已进行了图纸交底与会审,并已开工建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钢筋多少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 .资料. . .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 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 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个 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我从各方面严 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 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 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 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 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 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 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 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 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 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 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 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 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 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 改进工作。 四、当堂点评学生作业:根据我们学部的打造博文课堂新模式的要求对于每节课 要坚决实行堂堂清对于电脑课这样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所以 我一直坚决执行着而且当堂对每个完成作业的同学随堂点评.使学生能更好的学好知识使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 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 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 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 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 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 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

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措施

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措施探析 摘要: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由四部门组成,分别是楼板、柱、梁以及基础承重构件。在允许的高度情况下,框架结构的设计需要提供较大的空间,来适合多种使用功能的要求。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多层厂房以及仓库中。本文从现浇板截面及配筋、人工调整框架节点配筋及填充墙、框架柱模板结构设计、强化建筑物框架结构设计的管理措施、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其他问题五个方面进行了框架结构设计技术的探析说明。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探析 abstract: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composed by four departments, respectively is floor, column, beam and foundation bearing component. at the height of the allowed, frame structure design need to provide larger space, to suit a variety of use function requirements. is widely used in the industry of multi-story factory buildings and warehouse. this paper, from the site casting integrated section and reinforcement, artificial adjustment framework node reinforcement and fill walls, frame column template structure design,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he frame structure design management measures, fram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other problem five on the frame structure design technology analysis shows.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辛勤过后的快乐,也有耕耘过后的收获,现在做以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工作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从领导的分配,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工作几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业务。争取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加大备课的容量,加强上课质量,落实反思的分量。 首先,我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把备课学来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与时俱进,让新课程也走进我的课堂;虚心向他人学习,跨学科听课,学校有讲课活动积极参加,生怕漏听了任何一节课。认真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当一节课上万之后我总考虑一下,我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我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做好反思,再进行二次备课。就这样我不断努力探索,建立

了激趣导入——自主尝试——归纳总结——练习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自主的接受信息技术课。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上微机课,不再是只想着玩游戏了,而是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有的甚至还能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在辛勤努力之后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认同,这是我几年来最想见到的。家长开放日的时候,顶着机器状况不好的压力,领导让我开放一节课,我就上了一节实实在在的平时课,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现在我可以骄傲的说,我的每一节课都可以随时进门就听,虽然比不上公开课那样缜密、无懈可击,但是却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的课。虽然信息技术相对于语文数学来说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最开始还被大家认为是连专科都不算的“二课”,但是随着我们一代代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让信息技术学科也能成为教育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五、努力的方向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由于有一定的思路,所以难免思考的少了一些,出现了一些倦怠。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最新总结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马xx于2xx年6月毕业于xx科技学院,取得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xx新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参加工作,从事结构设计的技术工作,现任助理工程师职务。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工作中,我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每天都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的重大新闻和事件,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把党的政治思想和方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二)、主要工作业绩 在工作这些年里,我设计完成了如xx市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城东街道半沙村地块住宅建设项目,金海湾花苑商住建设项目,xx市北白象镇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工程项目,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用房及辅助非生产。 (三)、结构技术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

(1)、拿到条件图不要盲目建模计算。先进行全面分析,与建筑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种情况(功能、选型等)。 (2)、建模计算前的前处理要做好。比如荷载的计算要准确,不能估计。要完全根据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来输入。 (3)、在进行结构建模的时候,要了解每个参数的意义,不要盲目修改参数,修改时要有依据。 (4)、在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不能随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构件的截面。这一点要作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来重视。 (5)、梁、柱、板等电算结束后要进行优化调整和修改,这都要有依据可循(需根据验算简图等资料)。 (四)、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在这几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学习上,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理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应该还原回到生活。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不断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很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技术特点及其设计要点探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技术特点及其设计要点探讨 【摘要】本文对建筑结构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论述,针对建筑结构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得到了建筑结构框架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关键词】框架结构;空间刚度;整体稳定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抗侧刚度 0 引言 随着建筑功能以及建筑造型呈现出的多功能以及多样化趋势,建筑结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也日趋增加。因此,建筑结构设计者应该在遵循建筑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利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解决一些结构方案设计中的重点与难点。 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技术特点 1.1 框架结构的定义 所谓的框架结构也就是指一种由梁和柱连接而成的一种承重结构。这种框架结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有着一个良好的承重作用,还对建筑空间结构有着良好的维护分隔的作用,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1.2 框架结构的特点 1)自重比较轻。设计这种结构的建筑单位,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降低施工成本,建筑施工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这种结构的建筑施工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收益,具有较强的经济性。 2)灵活性强,有利于平面空间结构的设计,可以调整建筑平面空间布局,使其更加合理。这样可以使建筑的空间结构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可以扩展更多的空间面积,提高其利用率,而且这样的建筑内部结构也更加和谐。 3)具有增强稳定性的特点,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其构件更加标准,而且可以使施工更加规范,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对这种结构的有效利用,可以使整个建筑结构更加安全,而且对其的规范也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快施工的进度,提企业的经济效益。 4)框架结构设计也是建筑设计者比较青睐的建筑类型。这种结构稳定性高,而且可以使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构思,可以根据施工单位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对设计进行修改,具有灵活性,这种结构的设计增加了建筑的功能,也有助于设计师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2 建筑框架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筑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建筑框架的抗震验算,而具体的验算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楼层与布置特点来对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柔度等进行计算分析。在验算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根据建筑场地的类别,一般在有条件时,8层或者是超过5层的建筑可以采用剪力墙,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且框架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双向梁柱刚接体系,并合理的运用部分框架梁搭接在另外一方的框架梁之上。 当需要加装雨蓬时,其设计不能够从建筑的填充墙中挑出。而且在设计跨度较大的雨蓬、阳台等梁结构时,应该着重考虑梁所承受的扭矩(以梁中心线处板承受的负向弯矩乘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通过这四年对建筑结构的学习,培养了我们每个人独立做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不知不觉毕业设计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时光令人难忘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成功的完成了这次设计课题—扬州某办公楼框架结构图实训和施工组织设计。回想起来做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颇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和设计,我通过自己动手看懂图纸和熟悉03G101图,梁柱钢筋分离和钢筋加密区的计算等,这是对我能力的一种提升。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也是一个培养,同时毕业设计的水平也反映了本科教育的综合水平,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和动员教育。 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这次的设计课题——扬州市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根据任务书上的进程安排,自己按时准确的完成了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各门相关课本,有《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础设计》、《房屋建筑学》等,并自己借阅了相关设计规范。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先进行了建筑设计,x老师主要负责我们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和建筑图的批改,老师严格要求每个人,直到图形符合规范要求做到美观和实用。接着是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由x老师负责,x老师认真负责,每个星期至少和学生见两次面,在我遇到不会时,老师总是认真细心的讲解给我们大 第 2 页共 7 页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技术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ZJ-055376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Three summar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 本年度,我们科组认真贯彻学校的指导方针,积极完成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新机房的装配及相关工作,刻苦钻研新教材,认真搞好课外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工作 今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的老师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新教材已经基本定型,我们要认清方案,找准自已的位置,把握新教材的要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为搞好教学,我们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一章由指定的老师负责总体备课,使备课组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探索教与学的新方法,利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如:“分层教学”,“互助学习”,“自主学习”。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并开展校级课题的研究。备课组教研气氛浓厚,做到经常互相听课,评课。改革考试制度,结合信息技术的要点,采用无纸化考试,学生一人一机,全部是选择题,考试结束时学生即可知道自己的成绩。 二、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刘晶等教师认真辅导学生参加区里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们还对学生参加学校科技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指导,并做好作品的评比工作。此外,初中部这边也开展了动画制作的第二课堂,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辅助教学方面 做好了各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指导学科老师制作上课课件、使用电脑等知识,从而使老师们能充分用好电脑为教学服务。同时也为很多老师参加全国、全区、全市等比赛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我们还继续配合学校做好高考信息录入等工作。 四、计算机网络及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本学期,我校还新装配了一个学生方正机房和一个教师阅览室并投入了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电脑教学条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们的维护工作,但全科组的老师依然尽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加大力度丰富和不断更新我校的校园主页内容,把我校的信息及时地在学校网页上发布。暑假时,我们计算机组的老师为建设学校新网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并使学校网站焕然一新,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 维护好多个学生电脑室,保证信息技术课的顺利展开。维护好现有的系统以及各科组电脑,保证正常使用,如图书管理系统等。随着设备的增多,计算机科组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科组的全体老师都能认真完成。 五、继续做好科组教师内部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学习了Windows Server20xx;Photoshop7.0;Dreamweaver MX;Flash MX等。分别由不同的教

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交底完整版

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交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框架结构模板工程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XX车间为框架-钢结构,框架部分地上二层,一层层高,二层层高。基础标高至一层顶标高,高度共计,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二、主要材料 1、模板: 15mm厚镜面多层板 2、垫板:50mm×200mm松木板 2、柱箍:Φ48×钢管 3、次龙骨:50mm×70mm木方 4、对拉螺栓: 12mm通丝螺杆 5、钢管脚手架:Φ48×钢管及连接扣件(十字、一字及转向) 三、主要机具 圆盘锯、手提锯、电钻、汽油式手提吹风机、扳手、吊线坠、尺子、墨斗等。 四、施工流程 1、柱模板 搭设安装脚手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立柱子片模→安装柱箍→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验收 2、梁模板 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验收 3、板模板 搭支架→测水平→摆主梁→调整楼板模标高及起拱→铺模板→清理→复核模板标高、平整度、支撑牢固情况→验收 五、施工方法及操作要求 1、满堂架搭设 (1)搭设前将地基及基础承台上的杂物和余料等清理干净。 (2)立杆底端接触灰土地基部位垫通长松木板,接触基础承台混凝土部位垫木垫块(镜面板边角料,尺寸10cm×10cm)。 (3)搭设过程应逐根检查钢管垂直度、管口情况,剔除弯曲、管口变形及两端被封堵的钢管。 (4)立杆纵横向间距为900mm,水平拉杆步距不大于1500mm,横竖向扫地杆距地面不大于200mm。钢管立杆、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搭接。(5)剪刀撑的设置

学期末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末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 工作总结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帮组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提高。 同样的,本学期我还是担任三到六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有了过去一年多的工作的铺垫,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要顺利多了,收获了一些小小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也深感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不断的摸索中教学,也开始越发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 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 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下 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事信息技术教学的 心得体会 。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 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 &“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 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 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拥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听课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 1.2延性较好。 1.3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呈剪切型)。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 1.4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2、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2.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2.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2.3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2.4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 2.5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3、结构平面、竖向布置 3.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3.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但在铰接排架方向应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 3.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方向设置剪力墙。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用,而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 3.4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3.5小高层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首先尽可能将过于狭长的结构用伸缩缝脱开。如果建筑专业不允许,可通过加大端部开间的抗侧刚度达到限制结构扭转效应的目的。具体可将边框架的角柱断面增大,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