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北碑南帖论》译解

合集下载

老师说:北碑南帖问题

老师说:北碑南帖问题

老师说:北碑南帖问题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人期待,颇有意义。

遇见,新的人生由此出发……北碑南帖问题明以前习字范本主要是帖。

清代中期以后,金石学大发展,新发现的汉、晋、南北朝石刻极多,其中确有“神品”、“妙迹”,书法界厌弃“帖学”,崇尚“碑学”(帖学碑学的名称是后起的),成为一时风气。

北碑南帖的说法,创自阮元(嘉庆、道光时人)。

阮元著《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文,轰动一时。

他认为正书行草可分南北两派:南派由钟繇、卫瓘传给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

北派由钟繇、卫瓘传给索靖、崔悦……欧阳询、褚遂良。

他又说北派书家长于碑榜,南派书家长于启牍。

阮元在当时学术界地位很高,他在上提倡,给予全国学者的影响极大。

直到清末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才开始批评他的话不全面。

康有为说:“北碑中若《郑文公》之神韵,《灵庙碑阴》、《晖福寺》之高简,《石铭门》之疏逸,《刁遵》、《高湛》《法生》、《刘懿》、《敬显儁》、《龙藏寺》之虚和婉丽,何尝与南碑有异。

南碑所传绝少,然《始兴王碑》戈戟森然,出锋布势,为率更(欧阳询)所出,何尝与《张猛龙》、《杨大眼》笔法有异哉。

故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

阮文达(元)之为是论,盖见南碑犹少,未能竟其源流,故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也。

“我基本上同意康有为的意见,阮元将钟繇、卫瓘以后的正书行草硬分南北两派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石刻以外的书法范本石刻以外可作书法范本的主要有下列几类:一、甲骨文,商代卜课用的龟甲兽骨上所刻文字。

二、金文,也叫青铜器铭文,旧称钟鼎文。

商、周两代青铜器上范铸的文字(先刻在泥范上,然后翻铸),少数也有直接刻在铜器上的。

三、历代真迹,包括竹简、木简、绢素、纸张以及少数器物上的手写文字,大多数是墨笔,偶然也有朱笔。

真迹是最上等书法范本,比任何碑帖都好。

摘录自《大师私淑坊沙孟海讲授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

阮元《北碑南帖论》译解

阮元《北碑南帖论》译解

【原文】古石刻纪帝王功德,或为卿士铭德位,以佐史学,是以古人书法未有不托金石以传者。

【译文】古代石刻旨在记录帝王的功德,或为大臣铭记德行官位,以佐证史学,所以古人书法没有不借助金石来流传的。

【原文】秦石刻曰“金石刻,明白是也”。

【译文】秦代石刻铭文记:“撰铭刻碑就是让前人功绩流传后世,后人知道前人的功绩德行的。

”按,秦代刻石《琅琊台》、《泰山》、《峄山》碑均有“金石刻因明白矣”句。

【原文】前、后汉隶碑盛兴,书家辈出。

东汉山川庙墓无不刊石勒铭,最有矩法。

【译文】西汉、东汉时期隶书碑刻盛兴,擅写隶书的书家云集。

东汉山川(摩崖)、庙宇、墓志没有不凿刻石碑书写铭文的,这个时侯的碑刻铭文也是最符合铭刻体制规范的。

【原文】降及西晋、北朝,中原汉碑林立,学者慕之,转相摹习。

【译文】到了西晋、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流传的汉碑(汉制以隶书体刻石碑)很多,学习的人追慕而来,相互临摹研习。

【原文】唐人修《晋书》、南、北《史》传,于名家书法,或曰善隶书,或曰善隶草,或曰善正书、善楷书,善行草,而皆以善隶书为尊。

【译文】唐朝人修撰《晋书》和南北朝《史》传,涉及到品题名家书法时,或者说擅长隶书,或者说擅长隶草,或者说擅长正书(隶书)、擅长楷书,擅长行草,而都以称擅长隶书为尊贵。

【原文】当年风尚,若曰不善隶,是不成书家矣。

【译文】那时候的风尚是:如果不称擅长隶书,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书法家的。

【解读】古人讲“物勒功名”,刊石立碑,以求流传后世。

以篆隶书体书丹,实为“善史书”之功用。

秦用篆书,乃统一后标准秦篆,应为“书同文”之样式;两汉隶书又有古隶、八分之别。

西汉碑刻少见,东汉碑刻多为八分隶书。

加之书者姓名无考,虽有士大夫书碑之制,终无法一一对应。

故后人于史书中寥寥数语,认为篆隶书碑是其定制,不知是书体演进规律和铭刻制度使然。

所以后人以为那个时候的书家如果不称其“善隶书”就不是真正的书家。

【原文】故唐太宗心折王羲之,尤在《兰亭序》等帖,而御撰《羲之传》,唯曰“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而已,绝无一语及于正书、行草。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先秦书法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

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从商到秦统一,汉字的演变表现出由繁到趋势,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书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

书法艺术的内涵因文字变化而显得更加丰富。

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上有哪些变化?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整体上是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风格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而酣畅,笔画圆浑,但装饰意味趋弱。

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成熟,笔画趋于统一,字型更加自由,风格也呈多样化,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块,在西周晚期基本消失。

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

金文发展到西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书风的地域特色?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①春秋早期齐系文字结体疏朗平整,用笔细劲圆润,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结体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

到战国中晚期,用笔趋于简率。

②春秋时期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婉转妩媚而不乏率真。

关于帖学碑学概念的理性思考

关于帖学碑学概念的理性思考

关于帖学、碑学概念的理性思考关于帖学、碑学概念的理性思考宋开罗帖学和碑学是现今书学理论中常常出现的两个概念,对这两个名词常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在看到有关帖学碑学问题的文章时,我时常感到困惑。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使自己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我对碑学帖学从最简单的概念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现将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写出,可能并不准确,也可能是错误的,特求教于方家。

一、帖学、碑学名词的由来帖学和碑学这两个名词最早出现在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中。

帖学:“晋人之书流传曰帖,其真迹至明犹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为帖学宜也。

”碑学:“阮文达亦作旧体书,然其为《南北书派论》,深通此事,知帖学之大坏,碑学之当法,南北朝碑之可贵。

”这是帖学碑学这两个名词最早出现之处。

北朝之碑虽早已有之,但并未得到历代书法家的重视,也很少有人习写北碑。

从阮元开始,人们才认识到北碑的书法美学价值,进而有人在书法创作中进行艺术实践。

阮元、包世臣等人提出北碑南帖之分别,开始有了尊碑思想。

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和包世臣的《艺舟双辑》中都有扬碑抑帖之意,但他们并未提出帖学和碑学这两个词,在他们的著作中,也看不出帖学到了“大坏”的程度。

他们认为北碑和南帖是来自同一源流的两个艺术流派,各有所长,只是以往人们对北碑的艺术美不够重视,所以他们才提出尊碑思想。

阮元、包世臣及以后一些人对北碑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碑学的发展以至成熟开辟了一条道路。

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首先提出了碑学这个概念。

为了与碑学相对应,他把以前的书学主流派,即以南帖和“二王”为宗的书学流派称为帖学,并突出了碑帖之间的对立。

他明确提出尊碑卑帖思想,断言帖学大坏,碑学当兴。

这两个名词概念的提出,是碑学作为书学流派正式诞生的宣言书,它从理论上完成了碑学帖学这两个书学流派之间的对立统一体系的构建。

二、帖学碑学中帖与碑的含义帖字的读音有三种,每种读音的声调不同,其含义也不相同。

宋代金石学对清代碑学的影响

宋代金石学对清代碑学的影响

宋代金石学对清代碑学的影响宋代金石学之大兴,对明、清文字源流的研究,篆刻学的发展,书法史的探讨、书法创作的继承革新、碑学的兴起,书法艺术的鉴赏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实在宋代时,金石学就已经影响到了学术界。

朱熹曾说过:"予少好金石文字,家贫不能多致,独时取欧阳公所集录,观其序跋辩证以为乐,后又得赵氏《金石录》读之,大约亦如欧阳子书,然序次益条理,辩证益精博,予心亦益好之。

"〔18〕宋代金石学的兴盛,还带动了宋、元印学的发展。

虽然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证"设官分职废置之由"、文字和印制的演变,但在"遗文旧典"之中,文人士大夫却发现秦玺汉印的"庄雅朴厚之意",引出了欣赏的价值。

随之是摹集古印制作印谱之风盛行。

如杨克一的《集古印格》、宋徽宗的《宣和印谱》、王俅的《啸堂集古印录》、王顺伯的《复斋印谱》、颜叔夏的《古印谱》、姜夔的《集古印谱》、赵孟頫的《印史》等。

元代印学家吾丘衍也深受宋代金石学的影响。

他在《学古编·三十五举》中谈到: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与隶相通。

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且以为法,大可笑也。

多见故家藏得汉印,字皆方正,近乎隶书,此即摹印篆也。

王俅《啸堂集古录》所藏古印,正与相合。

凡屈曲盘回,唐篆始如此。

"至清代,金石学已开始影响到书法创作。

清代碑学书法的兴起并非凭空而来,它可上溯到宋、明,并与清代金石学的发展纠葛在一起。

明末,金石篆刻之学开始复兴,明代的金石学家和篆刻家们不遗余力地搜集印章,摹刻印章,汇成三十多部印谱。

如顾从德的《集古印谱》、范汝桐的《集古印谱》、郭宗昌的《松谈阁印史》等。

而且此期的印学还形成了诸多流派,如以文彭为代表的三桥派、以何震为代表的雪渔派和以苏宣为代表的泗水派等。

[19]清代较早受金石学影响且导致隶书中兴和碑学萌芽的乾、嘉时期的隶书创作潮流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最先接受学术界影响并投入临习汉碑实践的书家,大多都与篆刻有缘。

“一代文宗”阮元:南北书派与北碑南帖,看他如何革新清代书坛

“一代文宗”阮元:南北书派与北碑南帖,看他如何革新清代书坛

“一代文宗”阮元:南北书派与北碑南帖,看他如何革新清代书坛金石拓片金石学的发展与兴盛为书法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碑学与帖学的对峙在清代一朝情况越加明显。

而清代碑学的发展则是经历了三个阶段:乾隆中期的前百余年,习碑者多以汉碑隶书为主;乾隆中期到道光年间,汉隶与篆书得到了同期的发展,取汉碑朴拙高古之气,篆书参以钟鼎金文;道光到宣统年间,习碑者取法的对象进一步得到扩展,这一时期主要取法北碑。

可以说北碑的兴起是在嘉庆道光以后所发生的。

但是晚清魏碑的兴盛绝非不是偶然的发生的,碑学脉络的延续,为清代书法家的创作与理论发展上起到了铺垫作用。

阮元像在碑学发展过程中,碑学理论开先河者当为阮元莫属。

阮元在书法史上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关于南北书法流派的梳理及评析。

阮元是乾隆五十四年的进士,先后担任过山东、浙江学政,户部、兵部、工部侍郎,浙江、湖南、江西巡抚,两广,两湖,云贵总督等等,可谓是封疆大吏,官运亨通。

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在他任官之余,收藏金石碑帖,重视经史考订之学,是当时的朴学大师。

清代碑学派理论的广为流传离不开阮元所做出来的努力。

拓片嘉庆年间,阮元写了两篇文章名为《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鲜明地提出尊碑抑帖的主张,在理论上明确宣扬了北碑的书法价值,再上阮元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影响力,一时之间这两篇文章可谓是为尊碑开了先路,所阐发的观点可谓是震聋发聩,居功至伟。

后世的包世臣与康有为在阮元的理论基础上为碑学添砖加瓦,包世臣在他的《艺舟双楫》中提出“万毫齐力”“气满”诸说,为碑学的观念普及推波助澜,而康有为所做的《广艺舟双楫》更是碑学理论集大成者,同时也把尊碑抑帖的主张推倒了极端。

董其昌书法“南北书派论”的产生有着固有的时代背景。

清代以前书法尚未有明确的“南北分宗”一说。

大家可能想到最为贴近的是明代董其昌在绘画领域提出“南北宗”的论调,但是董其昌是“崇南抑北”,而阮元的“南北书派”则是带有明显的崇北抑南的倾向。

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书论中对帖学的不同态度分析

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书论中对帖学的不同态度分析

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书论中对帖学的不同态度分析作者:吴成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1期摘要:在碑学的问题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阮、包、康三人的书学理论常常被人认为是“一块铁板”,对于三人书学态度的不同存有盲区。

本文从其书论入手,分析三人对于帖学态度的异同。

关键词:碑学;书论;帖学;态度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73-01碑学的出现对书法史格局长生了巨大影响,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巨大的改变。

至今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开创了书法审美的新思路、新角度。

谈到清代碑学兴起,阮元、康有为、包世臣三者是避不开的。

三人对清代碑学兴起起到地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但是三者的书学思想很容易被大家同一而视,虽然同是提倡碑学阮、康、包三人的书学观点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明晰他们各自书学观点及原因,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碑学兴起的过程与原由。

其实理解其书学观点形成的原由,依据就在于对他们各自书学著作的细致分析。

“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

”(阮元《北碑南帖论》)阮元对于评判是较为公正的。

他看到了帖的优势在于书信和长卷,可以随意挥洒,意态纵横。

而碑的优势在于法书深刻,比较正式,给人一种庄重感。

碑与帖书写意识不同,帖是一般作为书信或抒情较为放松所以出来的效果就比较随意;碑、摩崖一般是记载某位人功勋或者某些大事,墓志则是书写刻有死者生平的的石刻是写给鬼神所览,所以写碑一般都比较谨慎严肃,出来的效果也比较有一种深严的气度。

但是包世臣对于帖就是很明显的就有了很明显的褒贬。

“古碑皆直墙平底,当时工匠知书,用刀必正下以传笔法。

后世书学既湮,石工皆用刀尖斜入,虽有晋唐真迹,一经上石,悉成尖锋,令人不复可见始艮终乾之妙。

故欲见古人面目,断不可舍断碑而求汇帖已”(包世臣《艺舟双楫》)这是说古碑的优势,在于当时工匠懂得书法刻的时候都会垂直石面下刀尽力存笔法的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