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蚕易发僵病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病害防治Bin g h a ifa n g z h i 一、秋蚕僵病发生的症状秋蚕感染僵病后食欲减退,行动不活泼,蚕体出现各种病斑,有的不出现病斑,刚死时蚕体柔软,可以任意绕折,皮肤不易破,后蚕体逐渐僵硬,白僵呈桃红色,2天后,蚕体遍布白毛和白粉。

眠前发病,病蚕多呈半蜕皮或不蜕皮蚕。

蚕感染白僵菌后7天内死亡,对于小蚕潜伏期短,死亡的比较快。

二、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分析秋蚕僵病的传统途径是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僵菌孢子附着在幼虫体壁上,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10小时的吸湿膨胀,芽管通过分泌酶的作用和压力穿入蚕体皮肤内,在蚕的体液中大量繁殖使蚕病死发白,尸体僵硬。

僵菌的发生发育条件在秋蚕期尤其是在秋蚕和晚秋蚕期具有很大的吻合性。

容易对正秋蚕和晚秋蚕造成较大的损失。

经过从春到秋的连续蚕作,野外昆虫的僵病,尤其是桑园害虫僵病随桑叶、空气流通进入蚕室,造成交叉感染,如果进行常规性的回山消毒、环境消毒重视不足或消毒不彻底,病死僵蚕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病原到处扩散。

另外由于现在我国广泛的应用白僵菌制剂进行林业及农业虫害的防治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蚕药市场缺乏有效管理,市场上销售的蚕药品种繁杂、极为混乱,蚕农在蚕病发生后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药剂;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不当利益售卖过期蚕药。

此外,由于农户的知识水平有限,在选择药剂时一般不会选择市场上新出现的防效较好的蚕药,而是仍按照经验选择传统药剂,不利于僵病的防治。

三、防治方法1.提高蚕饲养户的养蚕技术水平针对饲养户养蚕水平不高、不重视消毒工作的现状,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蚕饲养工作中消毒防病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消毒防病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其饲养水平。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合作优势,可以专门组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队伍,专门进行统一的消毒工作,包括蚕饲养之前蚕室及蚕具等的消毒、桑园虫害防治、蚕沙集中处理等,以降低秋蚕僵病的发生。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秋蚕僵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蚕体传染病,对桑蚕养殖的危害极大,养蚕场(户)必须高度重视。

1.僵病种类(1)白僵病白僵病是以白僵菌分生孢子,通过空气、桑叶等媒介附着于蚕体表面,然后钻入蚕体内部进行寄生的一种传染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尤以接触传染为主。

该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28℃,如果环境温度超过28℃,分生孢子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或不能发芽;该菌适宜生长湿度为95%~98%,如果环境湿度超过98%,分生孢子就不能发芽。

分生孢子在发芽时,可形成芽管穿入蚕体形成营养菌丝,摄取蚕体营养并开始分生,当分生孢子增加到一定数量时,蚕儿体表就会出现淡褐色油渍状病斑,或黑色焦状斑;这些病斑一旦发展到高潮时,蚕儿就会很快死亡。

死亡的蚕体由软变硬,2天后尸体上就会出现白色气生菌丝,并不断长出白色分生孢子覆盖蚕体表面。

如果蚕儿在休眠期染上该病,轻者可引起脱皮,皮壳上会逐渐长满分生孢子;重者则会很快死亡;患有分生孢子的病蚕尸体及脱皮壳又可成为新的传染病源,随空气流动再次危害蚕体。

(2)黄僵病黄僵病主要来源于野外昆虫的腐烂尸体进入了养蚕室,这些腐烂尸体与蚕体接触后,很快就会引发黄僵病。

黄僵病分生孢子和芽生孢子生长适宜温为25℃,初期无明显症状,发病时蚕体皮肤上可出现许多小斑点,布满全身,以气门为中心发生两个对称大黑斑,死后随着尸体的硬化,体色呈淡桃红色,然后逐渐长出绒毛状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覆盖蚕体全身,呈淡黄色。

(3)绿僵病绿僵病是以绿僵菌分生孢子,通过空气或桑叶等媒介传播感染,然后进入蚕体内进行寄生的一种僵病。

分生孢子呈尖卵圆形,表面很光滑,淡绿色,大量孢子集聚在一起呈鲜绿色,随着孢子生长而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变为深绿色。

绿僵菌分生孢子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温度过高时,发育不良;分生孢子梗短,轮生于气生菌丝上,小梗顶端串生多个分生孢子,位于病蚕腹侧或背面,有不定形干枯病斑,或有外围较深、中间稍淡的黑褐色云纹状病斑。

晚秋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晚秋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晚秋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僵病属真菌病-种,是目前蚕茧生产中极为常见、危害ㄡ较严重的-类蚕病,特别在晚秋蚕期最易发生。

-、发病症状及规律。

蚕ㄦ患白僵病初期体色-般稍暗,反应迟钝。

发病后期,蚕体常出现油渍状病斑。

濒死时排软粪,少量吐液。

刚死的蚕头部向前伸出,肌肉松驰,略有弹性,以后逐渐硬化,约l一2天后,从硬化的尸体上先后长满白毛和白粉即病菌的菌丝和孢子。

白僵病易在多湿、适温(24一28摄氏度)的环境中发生,且各龄期都能够感染。

-般从感染到发病死亡时间,小蚕为2一4天,大蚕为4一6天。

ニ、发生原因。

晚秋蚕僵病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是养蚕户防病意识淡薄,防治措施不严。

ニ是饲养粗放,不注重除沙、提青和蚕室内温湿度调节等技术环节的处理。

三是桑园管理不善,没有抓好桑园治虫エ作,造成虫□叶和被有病害虫污染叶增多,产生病菌交叉感染。

四是晚秋蚕饲养时期的气温大多在25摄氏度左右,较适合僵菌孢子的生长,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白僵病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
l、重视消毒防病。

蚕前消毒是在养蚕l周前,先将蚕室及其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垃圾集中烧毁,并用5%的新鲜石灰水泼酒蚕室的四周地面。

蚕室内打扫清洗后,墙壁用2O%新鲜石灰浆粉刷。

蚕具则必须在清洁流水中洗刷干净后置于阳光下曝晒,然后放入蚕室进行2次化学
1。

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

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

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要点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常会出现大幅下降并伴随阴雨天气,早晚气温低于蚕儿生长发育适温,相对湿度偏大,接近饱和状态,蚕儿处于低温多湿环境中,如果蚕农没及时做好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很可能会造成僵病爆发,甚至颗粒无收。

为此,为防止僵病危害,确保晚秋蚕茧丰收,通过分析僵病发生的特点和蚕儿的易感期,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晚秋蚕僵病预防的技术措施。

一、僵病发生的特点温、湿度和真菌分生孢子(僵病病原)的发芽关系十分密切。

在适宜的湿度下(饱和湿度),分生孢子在10℃才开始发芽。

10~28℃,温度越高,发芽、生长越好。

最适温度为24~28℃。

28℃以上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发芽。

在适宜的温度下(25℃),湿度越高对真菌分生孢子的发芽、生长更为有利。

一般以湿度98~100%最适,70%以下时不能发芽。

如白僵菌,湿度在90~100%时发芽、发育都好;80%时能发芽,但发育不良;75%时能发芽,但大多数不能发育;70%以下时不能发芽。

所以养蚕生产中僵病感染率的高低,受湿度影响最大。

问题是:蚕的生长发育适温也基本适合真菌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加强消毒防病的同时,做好晚秋蚕期的升温排湿和通风排湿显得尤为重要。

二、蚕儿僵病的易感期蚕体壁表面的结构与僵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蚕儿僵病的易感期,从个体来说,是蜕皮(或孵化)~饷食;从群体而言,是见起(或见苗蚁)~饷食,另外,熟蚕也是僵病的易感期。

由于小蚕和各龄起蚕体皮较嫩,体表粗糙,体壁多皱,易为真菌分生孢子附着和发芽侵入,故发病率高。

随着蚕儿食桑增多和龄期增长,体皮逐渐坚硬增厚,真菌感染率下降。

蚕儿从感染僵病到死亡,最快的2天,最慢的7天。

小蚕感染发病率高且发病快,大蚕感染发病率低且发病慢。

三、防僵技术措施针对晚秋蚕期的天气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长期阴雨、低温多湿的天气状况,要求蚕农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强蚕期中消毒,坚持定期用含有效氯0.5%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控制病原传播污染;二是做好桑园除虫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三是根据蚕期天气情况采用防僵药剂进行预防,控制僵病发生;四是对已发病的病蚕一定要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免再次感染。

蚕僵病防治四法

蚕僵病防治四法
阳光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有 效杀死僵病菌。
02
将感染蚕僵病的蚕具和桑叶放在 阳光下暴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 线杀灭僵病菌,是一种简单有效 的物理防治方法。
高温杀灭
利用高温破坏僵病菌的生存环境,使 其失活。
将感染蚕僵病的蚕具和桑叶放入高温 环境中,如烘箱或蒸汽消毒柜中,利 用高温破坏僵病菌的生存环境,使其 失活,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微生物制剂
使用一些对蚕无害的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可以产生抗菌物质或提高蚕的抗病性,从而控制蚕 僵病的发生。
生物农药使用
生物农药种类
选择使用对蚕无毒或低毒的生物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这些生 物农药可以杀死或抑制蚕僵病病原菌 的繁殖。
使用方法
根据生物农药的特性和蚕僵病的发病 情况,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 ,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确保消毒 效果。同时,消毒后要保持干燥,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病菌。
饲养管理防病
饲养管理也是防治蚕僵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合理安排养 蚕批次,避免过度密集,保持蚕室通风良好。同时,要提 供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促进蚕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蚕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 病弱蚕。同时,要保持蚕室卫生,及时清理残叶和病蚕尸 体,防止交叉感染。
低温冷冻
通过低温降低僵病菌的活性,抑制其 繁殖。
将感染蚕僵病的蚕具和桑叶放入低温 环境中,如冰箱或冷冻库中,利用低 温降低僵病菌的活性,抑制其繁殖, 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03
化学防治法
药剂选择
针对蚕僵病病原菌的特性,选择具有杀菌作用的 化学药剂,如甲醛、漂白粉、氯化苦等。
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宜的药剂浓度 和配比,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浅析晚秋蚕僵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晚秋蚕僵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2 僵 病 发 生 的 特 点

是 有真 菌 传 染 源 , 发 病 的 蚕 体 、 外 昆虫 如 野
等 。二是 真菌 的 分 生 孢 子 必 须 要 通 过 一 定 途 径 传 染 。三是 具 备 适 宜 的 温 湿 度 : 白僵 病 温 度 在 2 4~ 2 ℃最 适 ,8 以 上 生 长 受 到抑 制 甚 至 不 能 发 芽 。 8 2℃
响。
来 的桑螟、 桑尺蠖等鳞翅 目害虫越来越多, 在桑 田里 和其它农作物随处可见因僵病而死亡的昆虫尸体, 尸体上长满 了白僵菌的分生孢子 , 这些孢子随风飘 散, 污染 桑 叶 、 蚕室 及其 周 围环境 , 时可 能感 染 到 随
家蚕 。
32 人 为 因素的影 响 .
3 2 1 消毒不 彻底 ..
湿 度 。二是 蚕期 中眠起处 理不 当 , 不提 青分批 , 及 不 时淘 汰病弱 蚕 , 死蚕 到处乱 丢 。三 是 不 能科 学 掌 病 握 小蚕 的覆 盖时 间和蚕期 中水剂 添食 时间 。四是 不 能给予 蚕生 长发育 的适熟 叶 , 不剔 除虫 口叶 、 虫粪 污

1 6・
加剧。 3 2 5 蚕农 缺乏科 学养蚕 技术 ..

中通称为“ 易感期 ” 。由于小蚕和各龄起蚕体 皮较 嫩, 腊质少 , 体表粗糙 , 体壁多皱 , 易被真菌分生孢子 附着和发芽侵入 , 故发病率高。
是在养 蚕期 间不 能很 好掌握 适应 蚕发 育 的温
3 僵病发生的原因
3 1 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 . 由于气 候逐 渐 在 变 暖 , 之 射 阳 县 又 有 多 年 的 加
2 1 第 4期 02年
蚕桑 茶叶通 讯
・ 5・ 1
浅 析 晚 秋 蚕 僵 病 发 生 的 原 因及 对 策

浅谈白僵病的发生及防治关于晚秋蚕主要病害的对策

浅谈白僵病的发生及防治关于晚秋蚕主要病害的对策

浅谈白僵病的发生及防治关于晚秋蚕主要病害的对策白僵病是家蚕真菌性病害之一,它是由白僵菌经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

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

蚕死后,先软后硬,合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

白僵菌喜湿怕干,多湿地方,多雨季节,蚕儿就容易发生白僵病。

尤其在晚秋蚕期发病率高达3%以上,严重影响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到农民增收的稳定增长。

导致小商小贩到处喊收,再次加大了传播寄主,对来年的饲养造成威协。

一、白僵病大流行的原因1.小蚕共育室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共育室虽然按照要求做了消毒及回山消毒工作,但领种前消毒敷衍了事,共育人员疲于怕药剂中毒。

因为一般病菌残留在蚕室、蚕具及周围边环境中,所以导致小蚕污染。

2.大、小蚕套养,没有执行“三专一远”的共育制度由于晚秋蚕领种,正在采摘早秋茧,而一小部分联户共育农户上房养大蚕,下房养小蚕,两个蚕室相互乱串,只知道洗手,不知道换衣,为病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由于北方特殊的气候条件僵病虽然有零是发生,农户思想麻痹,将病源体乱丢乱放,有的胜至于将尸体,放院内晒干出销,在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高低差率大,蚕室相对多湿,造成僵病的大面积爆发,病原体也呈几何数上开,成为新的传染源。

4.蚕室内湿度大,低温时,加温不通水换气,蚕座除沙次数少由于后期生石灰保存不当,起不到消毒效果,蚕技人员收烘鲜茧无暇时间上门指导,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乱用药,用药不准确,有些浓度过小,反导增大了蚕座的湿度。

还有一些农户,将“402”药剂药贩处购回后,用量不祥,导致蚕儿中毒。

损失严重。

5.忽视了桑园防虫工作桑园内桑尺蠖,野蚕等害虫病变尸体残留在叶面,对桑叶造成污染而与家蚕交叉感染发病。

二、白僵病的防治1.坚持小蚕共育制度,杜绝散发蚕种。

依据历年节气变化规律,做好蚕种与烘茧周期,调剂适宜时间,尽量减少交错蚕病机会。

2.蚕室,蚕具及周边环境按标准严格消毒。

控制小商小贩走村入户,正面宣传,杜绝传播媒体。

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1 发 病 特 点

迟 眠蚕 、 弱 小蚕不 能及 时淘 汰 , 给僵病 发生 提供 了重
要 条件 。
是 面积 较 大 。2 0 1 1年 中 秋 蚕 期 全 村 饲 养 家
2 . 4 发 病后 措施 不当 调查 中发 现大 部 分蚕 农 在 蚕 儿 发 生僵 病 后 , 不
及 时拣 出僵 蚕 除 沙 , 未 隔离 病 区 , 僵蚕 乱 扔 , 蚕 沙 乱
度大 , 空气湿度 大, 野外昆虫僵病发生率高 , 污染桑 叶和环 境 , 造成 交叉感 染 , 僵 病发 生偏 重 。
9 0 %左右的农户发生僵病 , 2 5 %的农户发病严重 , 一 些 农 户甚 至倒 蚕 、 绝收 , 损失 达 1 8万元 , 蚕 农 反 响 强 烈 。笔者 通过 实 践 调查 , 总 结 了秋 蚕僵 病 的 发 生 特
倒, 病原到处扩散 , 造成环境污染 , 增加了感染机会 , 更有 甚 者 , 把蚕 收集 起 来 出售 , 以图 眼前 利 益 , 污 染
了饲养 环境 。
前, 很 多养 蚕户 在小 蚕共 育期 间均有 不 同程 度发 生 , 造 成 蚕 座 间扩 散 蔓延 , 至 5龄 期 和熟 蚕 上 蔟 前后 发
2 . 2 小区气候条件和交叉感染 该村地处“ 两山夹一 河” , 是典型的山地多湿气
候 。春季雨 水偏 多 , 蚕座 内湿 度偏 大 , 蚕农 又 没 有加 温排湿, 给僵 病 孢子 生长 繁殖 提供 了适 宜 环境 条 件 。 秋 蚕 1— 3龄 期 内连续 半个 月 阴雨 天气 , 蚕 座 湿 度达 1 0 0 %; 由于茧价 的持 续 低 迷 , 蚕农 放 松 了桑 园治 虫
2 0 1 3年第 1 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e , 0r 以便气 流循环 。放 置蚕 匾 1 , a 6层 可饲 育小 蚕 数量 : 一龄 蚕 3 2张 、 二龄蚕 l 、 6张 三龄蚕 8张 , 或一 至二 龄蚕用 半组合 , 三龄 蚕用足 全组合 ; 叠式 蚕具可
放2 0层 左右 , 间距 离不小 于 4 m。 层 c
参 考 文 献
中又 不能 桑 园内使 用 农 药 防治 桑树 害 虫 , 而增 从
加 了蚕儿与 桑病虫 的交 叉感染 机会 。
14 技 术处理 粗放 .
木 及蔬菜 上 可 以到 处 可 见 因僵 病 而死 亡 的 昆 虫 尸 体, 尸体 上长满 了 白僵 菌 的分 生孢子 , 这些分 生孢 子 由于重量 轻 、 数量 多 , 随风飞扬 , 污染 桑叶 、 室及周 蚕 围环境 , 经采 叶等 途 径带 入 蚕 室 , 成 交 叉感 染 , 并 形
意识 地通 过推迟 给 桑 时 间 , 制 给桑 量 等办 法 来延 控
长龄 期 , 到 出售毛脚 茧 的 日的 , 所 为违背 了蚕 达 如此
乜雷 电G电G 乜雷雹§己 雷8Ge雷 电S乜 G eG雹G
发生 僵病 的蚕沙 和 病蚕 尸 体乱 堆乱 放 , 经处 未
乜G乜雷 8S
节能 围护 仅 配套 自动加 温 补湿 器 饲育 小 蚕 , 不 提供 其他加 温形式 使用 。 自动 加温补 湿器宜 放置节 能 围护 后侧 小 门 内, 既方 便 设定 、 加水 , 又不 影 响养
僵蚕超来 超多 , 病源 不断扩 散积 累 。
大力 推广 省力 化 养 蚕 技术 , 后 采 取 漏 空 透 5龄 气育 、 面条桑 育 , 两种方法 适用 于春 蚕和 晚秋 蚕 斜 这 的饲 养 , 过采 用 了立 体 的 、 次分 明 的饲 育 形 式 , 通 层 使蚕 与蚕 、 与蚕 沙之 间有 了一 定 的距 离 , 而减 少 蚕 从 了相互 传染 的机会 , 止 了病 源 的蔓延 扩散 。另外 , 阻 因为通 风透气 , 体 环境 清 洁 , 叶 新鲜 , 儿 食 下 蚕 桑 蚕 率高 , 蚕体健 壮 , 病力增 强 。 抗 加 强桑 田肥 培管 理 , 同桑 叶质 量 。桑 叶 质量 提 的好差 , 对蚕 的体 质影 响极 大 , 特别 是 在 夏秋 季 , 气 候 恶劣 , 叶质 开差大 , 而且 还有 多种害虫 为害 和污染 桑 叶 , 以, 方面 要 进行 桑 园治虫 , 所 一 减轻 虫 害对 桑 叶的危 害 , 另一 方面要 加强肥 水管 理 , 以推迟桑 叶老 化 的时 间 , 改善 叶质 , 达到 良桑饱食 的 目的 。再 有就 是采 叶 时 , 如发 现有僵 病 的昆虫要 及时处 理掉 , 千万 不能 带进蚕 室 , 防止 发 生 交叉 感 染 ; 虫 口叶 , 用 对 要 有效 氯 03 的漂 白粉 液 进 行 叶 面 消 毒 , 晾 干 后 .% 待
室了, 一些 养蚕 户忙于 其它农 活和 中秋蚕 的饲养 , 匆 忙 中忽视 了晚秋 蚕种 进 室 前 的消 毒 , 别农 户 竟然 个
1 发 病 原 因
1 1 交叉感染 . 近三 年来 , 如皋 市 晚秋 蚕 饲 养期 间 , 桑 田、 在 花
将中秋蚕与晚秋蚕同室混养。与此同时, 中秋蚕期
[ ] 许 才铨 . 1 小蚕节能围护试验初报. 中国蚕业) o 5年 , 《 2o 第 二十六卷第 3期 ,2— 3页. 3 3
江 莩砉 卫 21年第1 00 期
儿的生长发育规律 , 影响了蚕儿 的体质。在小蚕共 育期间, 不能做到精选 良桑 , 人为地给蚕儿添食偏老
叶 , 至虫 口虫 、 水 叶 , 甚 湿 造成 蚕儿食 下量少 , 营养 不 良, 发育 不 齐 , 质 下 降。蚁 体 消毒 不彻 底 , 有 能 体 没 在各龄起 使用 防僵 粉 , 发现 僵病未 能及 时采 取措施 , 延误 了用 药治疗 的最 佳时 间 , 导致 了蚕 儿病情 加重 ,
2 0 第1 江 莩套卫 0 年 期 1
晚秋蚕 易发 僵 病 的原 因及 防治 对 策
许 剑
( 如皋市如城镇农技站
中 图分 类 号 :8 43 ¥ 8 . 文 献 标 识 码 : C
26 0 ) 2 50
文 章 编 号 :0 9 l 2— 0 20 一l 一1 09
僵病 自 20 07年 以来 , 每年 的晚秋蚕从 2龄 起各 龄 期都 曾不 同程度 发生 , 尤其 是 20 损失极 为严 09年 重, 一部分 农 户单 产 只有 1k , 至 有 少 数 户 子颗 5g甚 粒无 收 , 给如城镇 蚕桑 生产 的发 展带 来 了极 大 的 这
发 生僵病 。
1 2 病 死蚕 处理不 当 .
粗 放 的饲 养 管理 , 成 蚕儿 发 育 不齐 , 质 差 、 造 体
抗 逆 能力弱 , 这是蚕 病发 生的 内在原 因。
收 蚁 时间 不统 一 , 的养 蚕 户人 为地 推迟 收 蚁 有
时间, 造成蚁体虚弱 , 容易感染发病 。受蚕茧价格低 和开秆迟 的影 响 , 不集 中共 育 , 自然 温度 饲 养 , 凭 有
蚕操 作 。
给桑 、 除沙等操 作必 须在 围帐外进 行 , 时避 操作 免尖锐 物接触 节能 围护 , 以免影 响 保 温效 果 和使 用
寿命 。
双层薄膜围护( 全组合) 双层薄膜围护( 半组合)
双层节能 围护仅配套 自动加温补湿饲育小蚕,
不 能放置 煤炉 、 木屑 炉等炉具 。
影响, 同时 也挫伤 了蚕农 的生产 积极性 , 必须 引起大 家 的高度重 视 。
理 就施人 桑 田 , 致病 菌 繁 殖 , 导 生成 大 量分 生 孢 子 , 到处传播 、 扩散 , 加剧 了对环 境 的污染 。
13 中晚秋蚕 同室混 养 . 中秋 蚕 刚进 入 4龄 期 的 时候 , 晚秋 蚕 种就 要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