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白僵病发生与综合防治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蚕桑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而病虫害是制约蚕桑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地保护蚕桑养殖业,以下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巧。
一、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1. 白僵菌病的防治白僵菌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
预防和控制白僵菌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蚕种,提高遗传抗性;-加强饲料管理,保持蚕室干燥通风;-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干旱或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等。
2. 细菌性蚕病的防治细菌性蚕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主要有:-选用抗病蚕种,增加蚕的免疫力;-控制饲料的污染,保持蚕室的清洁卫生;-加强饲料营养管理,提高蚕的抵抗力;-使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如四环素等。
3. 桑根黑斑病的防治桑根黑斑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桑树苗进行栽植,提高桑树的抗病能力;-避免桑树过度密植,保持通风良好;-及时修剪枯死的树枝和叶子;-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等。
二、常见虫害的防治技巧:1. 蚕蚜的防治蚕蚜是常见的蚕桑养殖中的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定期巡视蚕室,发现蚕蚜及时清除;-合理施肥,保持桑树的生长健康;-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寄生性蜂类等;-在桑树的底部放置黄色的黄板,吸引蚕蚜并进行集中捕杀。
2. 蚕叶螨的防治蚕叶螨是蚕桑养殖中的常见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及时清除桑树的杂草和枯叶,减少螨虫的滋生地;-合理控制湿度,避免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敌百虫等;-进行规范的轮作和间隔休养,减少螨虫的发生。
3. 蚕蛾的防治蚕蛾是蚕桑养殖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在蚕室周围悬挂黑色的灯泡,吸引蚕蛾并进行集中捕杀;-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氰戊菊酯等;-进行规范的轮作和间隔休养,减少蚕蛾的滋生。
综上所述,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与技巧包括白僵菌病、细菌性蚕病和桑根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以及蚕蚜、蚕叶螨和蚕蛾的防治技巧。
蚕发生白僵病原因及防治办法?

蚕发生白僵病原因及防治办法?养殖蚕用户注意了今天本人主要讲述的是蚕发生白僵病,是什么原因导致蚕发生白僵病呢?有什么防治方法呢?今天本人就为大家解答。
蚕白僵病发生的原因①小蚕共育的蚕室和蚕具没有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彻底消毒,白僵菌残留量多。
②大、小蚕饲养没有专用蚕室,房屋里间养小蚕、外间养大蚕,或者前屋养大蚕、后屋养小蚕,导致白僵菌扩散到小蚕身上引起发病。
③发生白僵病的病、死蚕未集中处理,扩大了白僵菌的传播范围。
④蚕室内湿度大,除蚕沙次数少。
⑤蚕室、蚕具消毒少,蚕体、蚕座用药少。
⑥轻视桑园治虫工作,桑园内鳞翅目害虫密度大,发生白僵病后污染了桑味及周围环境,引起家蚕感染发病。
蚕白僵病的防治①严格执行“专室、专具、专用,小蚕室远离大蚕室”的分育制度。
②蚕室、蚕具以及周围环境要按标准严格进行消毒,可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或防僵灵2号1000倍液全面喷洒。
③经济使用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各龄起蚕时更要撒防僵粉消毒。
大蚕发生僵病后,用“402”水剂1500倍液进行体喷,连续喷3天,然后隔天喷1次,可控制白僵病的蔓延。
④病蚕及死蚕要及时捡出,放入消毒缸集中烧毁,切不可乱丢乱扔,更不能收集晒干出售,蚕沙要集中起来沤制,切不可乱倒乱放。
⑤用木屑、干草等发烟材料熏烟,关闭门窗,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排烟,每天熏1次,可防止白僵病的发生和蔓延。
⑥调节好蚕室内的湿度,阴雨天室内湿度大时,可多撒石灰、焦糠等干燥材料;勤除蚕沙,保持蚕室内清洁卫生。
⑦经常进行桑园治虫,控制野外昆虫的虫口密度,预防交叉传染发病。
⑧养蚕结束后,蚕具、蚕簇和蚕室内外都要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不留死角。
浅析家蚕白僵病及防治措施

白僵菌分生孢子附着到蚕体上后,在 24~28℃ 的适宜温度和 75%以上的相对湿度下,经 5~12 小
特种经济动植物
年期
时发芽侵入蚕体而发生白僵病;但是当相对湿度在 70%以下,即使温度适宜,白僵菌分生孢子也不能发 芽侵入蚕体。白僵病在家蚕各个龄期都可感染发病, 不同龄期的家蚕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的时间不同,一 般情况下,1~2 龄蚕为 1~2 天,3 龄蚕为 3~4 天,4 龄 蚕为 4~5 天,5 龄蚕为 5~6 天。起蚕、熟蚕最易感染 白僵菌,感染的熟蚕大多数在营茧中死亡。
2 发病主要原因
2.1 忽视消毒,病菌蔓延 一是蚕前消毒不彻底,蚕具只是进行洗晒,未用
消毒药剂进行彻底严格消毒,使得白僵菌等病菌有 残留在蚕具表面的机会;二是只重视蚕室室内的消 毒,对周围的环境消毒不彻底;三是蚕室和蚕具不按 规定的标准进行彻底消毒,使白僵菌有残留;四是只 注重蚕前消毒,忽视蚕中、蚕后严格消毒。以上 4 点 都会引起病菌蔓延,致使家蚕白僵病发生,影响蚕茧 产量,甚至绝收。
害防治,防止害虫感染白僵病而污染桑叶及周围环 境。若发现要及时对桑园用多菌灵进行叶面消毒, 并用 40%的乐果乳油 800 倍液加 80%的敌敌畏乳 油 800~1 200 倍喷洒桑园及周边。
4.3 做好病蚕体消毒和集中处理 养蚕期间要把白僵病蚕在产生分生孢子前及时 捡出来,并将病蚕投入含有效氯 1%的漂白粉消毒 液中消毒;病死蚕应投入石灰缸内集中深埋或烧毁, 切不可乱丢乱扔。 4.4 勤除沙,做好蚕沙集中发酵处理 发生白僵病,可用防僵粉对蚕体、蚕座消毒后加 网除沙,除沙时在蚕座下垫焦糠拌防僵粉或毒消散 等药物。勤除蚕沙,保持蚕室内清洁卫生,对发生白 僵病后的蚕沙要用含有效氯 1%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后再清理,多撒些干燥材料,蚕沙要集中入坑进行发 酵腐熟,彻底消灭病源,切不可乱倒或撒到桑园里, 防止分生孢子污染环境和桑叶。 4.5 控制好蚕室内温、湿度 要根据家蚕各龄大小,结合天气变化,控制好蚕 室的温、湿度,及时进行提温排湿,打开蚕室门窗通 风换气。阴雨天蚕室内湿度大时,可多撒新鲜石灰 粉、焦糠等干燥材料,还要注意补温,做到适温饲养。 若家蚕在低温条件下饲养,则龄期会延长,发育不齐 和抗病力下降,容易导致蚕病的发生。大蚕期特别 要注意做好通风排湿工作。 4.6 做好蚕体、蚕座的消毒 收蚁要用“防病一号”对蚕体和蚕座进行消毒, 各龄起蚕用漂白粉防僵粉(小蚕期漂白粉防僵粉按 漂白粉和石灰粉 1:12 的比例配制;大蚕期漂白粉防 僵粉按漂白粉和石灰粉 1:8 的比例配制)对蚕体、蚕 座进行消毒。一是家蚕每个龄期第 1 天要用防僵粉 消毒 2 次,消毒 15~25 分钟后给桑喂叶;二是每天早 上或晚上在给桑前用防僵粉对蚕体、蚕座消毒 1 次; 三是每隔 2 天用含有效氯 1%的漂白粉液对除沙后 的蚕室、贮桑室地面及周围环境消毒 1 次;四是在多 湿季节,如发现有白僵病发生,在给桑食尽后,用硫 磺 3~4g/m3 进行熏烟消毒 30 分钟,然后通风排烟, 驱除蚕室内空气中的分生孢子,减少白僵菌感染。
农村家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能带人蚕室使用 。 33 调节 蚕 室 、蚕座 合 理温 湿度 .
根 据 蚕 龄 大 小 和 当 时 的 气 象 环 境 ,及 时 升 温 排
湿 ,加 强蚕 室 通 风换 气 工作 ,多 撒 吸湿 干 燥材 料 ,如
14 没有 做好 桑 园治虫 工作 . .
() 3 每次 除沙 后 ,用 含有 效 氯 1 的漂 白粉 液对 蚕 % 室地 面 进行 消毒 , 以切断 传染 途 径 。蚕 网用 漂 白粉 液 消毒 后 在 1光 下 曝 晒 ,才 可使 用 。没有 消 毒 的 用具 不 3
部 分蚕 农 重蚕 轻桑 的意识 和 经 济条 件 限制 ,对 桑
孵化不好 ,导 致实用孵化 率降低 ,从 而增加收蚁批 次 。经 过 多年 实践 ,本 人 认 为要 提 高实 用 孵化 率 ,必
须 对 照催 青计 划适 当升 高或 降 低 温度进 行 调 节 ,具体 可参考 表 l 。
蚁 ,结果反而收不完且收成多批 。若胚胎发育过慢则
表 1 不 同 胚 胎 发 育 阶段 所 需 温 度 标 准
4 做 好 补 催 青 工 作
补 催青 的好坏 将 直接 影 响 蚕种 的实用 孵 化率 。蚕 种 领 回后 要及 时摊 开 ,以薄 薄 一 层 为宜 ,同时 加 强补
湿 :作 。在补催青 中蚕农往往 容易 忽视湿 度 的重要 r 性 ,从 而造成孵 化不齐 。具体 标准为 :温度2 . , 5℃ 5 干湿差 1 ℃ ,直 到收蚁 当天早 上 5 . 5 点开 灯感 光 。
沙发 霉发 热 。
34 妥善处 理 病蚕 及 蚕沙 .
白僵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染 ,传染源是病
浅谈白僵病的发生及防治关于晚秋蚕主要病害的对策

浅谈白僵病的发生及防治关于晚秋蚕主要病害的对策白僵病是家蚕真菌性病害之一,它是由白僵菌经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
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
蚕死后,先软后硬,合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
白僵菌喜湿怕干,多湿地方,多雨季节,蚕儿就容易发生白僵病。
尤其在晚秋蚕期发病率高达3%以上,严重影响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到农民增收的稳定增长。
导致小商小贩到处喊收,再次加大了传播寄主,对来年的饲养造成威协。
一、白僵病大流行的原因1.小蚕共育室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共育室虽然按照要求做了消毒及回山消毒工作,但领种前消毒敷衍了事,共育人员疲于怕药剂中毒。
因为一般病菌残留在蚕室、蚕具及周围边环境中,所以导致小蚕污染。
2.大、小蚕套养,没有执行“三专一远”的共育制度由于晚秋蚕领种,正在采摘早秋茧,而一小部分联户共育农户上房养大蚕,下房养小蚕,两个蚕室相互乱串,只知道洗手,不知道换衣,为病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由于北方特殊的气候条件僵病虽然有零是发生,农户思想麻痹,将病源体乱丢乱放,有的胜至于将尸体,放院内晒干出销,在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高低差率大,蚕室相对多湿,造成僵病的大面积爆发,病原体也呈几何数上开,成为新的传染源。
4.蚕室内湿度大,低温时,加温不通水换气,蚕座除沙次数少由于后期生石灰保存不当,起不到消毒效果,蚕技人员收烘鲜茧无暇时间上门指导,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乱用药,用药不准确,有些浓度过小,反导增大了蚕座的湿度。
还有一些农户,将“402”药剂药贩处购回后,用量不祥,导致蚕儿中毒。
损失严重。
5.忽视了桑园防虫工作桑园内桑尺蠖,野蚕等害虫病变尸体残留在叶面,对桑叶造成污染而与家蚕交叉感染发病。
二、白僵病的防治1.坚持小蚕共育制度,杜绝散发蚕种。
依据历年节气变化规律,做好蚕种与烘茧周期,调剂适宜时间,尽量减少交错蚕病机会。
2.蚕室,蚕具及周边环境按标准严格消毒。
控制小商小贩走村入户,正面宣传,杜绝传播媒体。
高温多雨时蚕儿防白僵

高温多雨时蚕儿防白僵高温多雨时白僵病发生频繁,成为蚕茧生产的“隐形杀手”。
白僵病是白僵菌寄生于蚕体而引起的蚕病。
白僵病蚕从感染到发病死亡时间,一般l~2龄为2~3天,3龄3~4天,4龄4~5天,5龄5~6天。
防治措施:l.蚕室蚕具蔟室蔟具的消毒:蚕室蚕具蔟室蔟具等要进行二消-洗(即上一批蚕结束后马上用消毒药液消毒,然后用清水清洗,再用消毒药液消毒),消毒药液量即配即用。
2.硫磺熏烟:具体方法是,按每立方米蚕室l5克硫磺的量,把硫磺放在破铁锅或瓦盆内,置火上烧至硫磺熔化,移离火源,划着-根火柴投入已熔化的硫磺中点燃,发生蓝色火焰,密闭熏烟一个晚上。
经硫磺熏烟后的蚕室应打开门窗透气,2~3天后方可收蚁养蚕。
3.小蚕具消毒:鹅毛、蚕筷、蚕网等小蚕具煮沸2O分钟,然后在太阳下晒干贮藏备用,塑料薄膜、切桑板等也要用克孢灵或消毒灵消毒。
4、蚕体蚕座消毒:如上批蚕已发生过白僵病,应在盛食期用“蚕座净”增加1次蚕体蚕座消毒。
已发生白僵病,应每天用“蚕座净”进行1次蚕体蚕座消毒,直到不再出现僵蚕。
方法是:先在蚕窝上垫上经消毒过的尼龙薄膜,-人用力拿着蚕种纸,卵面和蚁蚕向下正对尼龙薄膜,另-人在蚕种纸背面用蚕筷使劲敲2~3下,全部蚁蚕落下,然去在蚁蚕上筛适量“蚕座净”lO分钟后给桑叶并匀座。
5.及时隔离淘汰病死蚕。
发现病死蚕立即捡出放进消毒缸,并淘汰最迟的迟眠蚕及弱小蚕。
6.熏烟防僵期如发现白僵病较严重时,可用松毛、干草、树叶、木屑、谷壳等做发烟材料,按每立方米lO~l5克的,进行不完全燃烧,及时关闭门窗,尽量使烟雾在半小时内发散出来,充满蚕室,保持l 小时后将烟排出室外,每天持续1次。
注意事项:药液消毒以消毒灵为好,如使用漂白粉要注意有效氯的含量。
药液浓度为2OOml/立方米,即2O千克/lOO立方米。
均匀喷湿,并保持湿润半小时以上。
蚕体蚕座消毒以复方蚕座净为好,也可用漂白粉、防僵粉。
小蚕用2%有效氯加新鲜石灰,大蚕用3%有效氯加新鲜石灰。
桑蚕僵病发生因素及预防措施

;
素及 ̄i措旋 ll l ' j
指 导站 黑龙 江 宁安 17 1 ) 5 4 0 3
桑蚕僵病 俗称 硬化 病 , 是饲 养桑 蚕 中的主 要病
害之 一 。桑蚕僵 蚕 因病源 菌 的种 类 不 同可分 为 黄 僵 、 僵和 白僵 3 类 型 。 染途 径为接触 性传 染 , 绿 种 传
2 . 蚕 体蚕 座 消毒 在 收 蚁 、各 龄起 蚕 时 , .1 3
要对 幼 虫体撒 布 1次防僵 粉 , 除小 蚕期 采用 防病 一
号 、 蚕 期采 用 防病 一 号之 外 , 大 还可 撒布 新鲜 石 灰 粉, 也可采 用漂 白粉 消毒 。 232 采 用 药 物 防 治 在 饲 养 过 程 中 要 经 常 . .
在 养 蚕前 要 对 蚕 室进 行 清 扫 、洗 刷 ,然 后 消
毒, 彻底 杀灭 附着 在 蚕 室 内 的病 原 , 防止 室 内病 原
扩 散 。为 提 高消 毒 效果 , 室 要进 行 2次 消毒 ; 蚕 消 毒后 打 开 门 、 窗通 风 排湿 。蚕 具经 洗 刷 、 泡 消 毒 浸 后, 要集 中在 一起 , 阳光 下曝 晒 。要对 养 蚕 室 的 在 周 围环 境进 行 全面 清 扫 , 使 病 原充 分裸 露 , 利 促 有 于消 毒 药剂 对病 原 体 的接 触 ,达 到彻 底 消 毒 的 目 的 。在 上年 度 发生 僵 病 的饲 养 场所 , 除 用 常 规药 剂 消毒 外 , 采 用含 有 效氯 1 的漂 白粉 液 或 防僵 要 % 灵 2号 l 0 0倍 液 对蚕 室 、 具 、 围环 境 全 面喷 0 蚕 周
经 济效 益 。本 文对 桑蚕 僵病 发生 因素进 行 剖析 , 并
是采 用 了失 效 的消 毒 药液 或 劣质 产 品 ,导致 蚕
农村家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动物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期摘要受农村养蚕条件和养蚕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白僵病已成为家蚕养殖中的常见病害,不仅严重影响家蚕的产量,还影响家蚕的质量,直接为蚕农带来经济损失。
本文分析家蚕白僵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与症状,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家蚕养殖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家蚕白僵病;原因;发病规律;症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84.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1-0240-01农村家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江红莲(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安徽黄山245900)白僵病由白僵菌侵入而发,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一旦染病死亡率较高,死后尸体会逐渐变得僵硬,并覆有白色的分生孢子,因此得名白僵病。
白僵病的发病和家蚕饲养环境有密切关联,蚕室条件差、饲养技术不专业、消毒杀菌不彻底、饲养环境温度较高等都将成为诱发该病的原因,一旦发病将会对家蚕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1发病原因1.1饲养环境湿度过大在蚕室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前提下,很容易出现不通风、不透气的问题,加之基础设施不完善、饲养技术不科学,在管理方面又相对粗放,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在除沙、分匾方面不能及时处理,致使出现蚕沙堆积、蚕头过密,进而大大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不良气体也随之增多,为白僵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1-2]。
1.2消毒工作不到位目前,农村家蚕养殖户分布较为集中,且饲养范围较大,很难做到蚕室完全独立、蚕具完全独占,经常存在蚕室中存放其他杂物、蚕具用于其他生产活动,在混用后又不能做到彻底清洗消毒。
此外,有的蚕室距离家畜家禽圈舍较近,卫生环境较差,清扫时又不彻底,为白僵病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大大增加了发病概率。
1.3二次污染防御意识不足由于大部分蚕农缺乏较为专业的技术知识,在二次污染防御方面意识不足,对病死蚕体没有及时进行移除处理,导致白僵病病菌侵染到其他健康个体。
此外,在蚕沙处理方面,没有做到及时堆沤处理,导致蚕沙随风乱飞,使得白僵病病菌四处扩散,造成二次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传染 ,其次是创伤传染。传染源是病蚕和患病 野外昆虫尸体上 的分生孢子 。白僵病 以蚕 1 3 ~ 龄发病较为普遍 ,发病初期表现为体色稍暗、反 应迟纯 、行动呆滞 ;发病后期 ,蚕体上常出现油
渍状或细小针点病斑 ; 濒死 时排软粪 , 少量叶液 。 刚死的蚕头胸部 向前伸出 , 肉松驰 , 肌 身体柔软 , 略有弹性 ,有的体色略带淡红色或桃红色,以后 逐渐硬化 ,约经 1 2 从硬化尸体 的气门、口器 ~d 及节间膜等处先长出白色气生菌丝 ,逐渐增多 , 布满全身 ,最后长出无数分生孢子 ,遍体如覆
白粉 。
收稿 日期 :2 1- — 1 0 12 1
作者简介 :唐小磊 ( 9 0 ,女 ,农艺师 ,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 17-)
.
1 9.
r 比楫保 期
2 1 年第2 息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01 鞘 期 2
Jc 生 1 曩远
1 .桑园管理不到位 。 .4 2 部分农户未按技术要求进 行冬伐 ,有的剪伐过低 ,造成春季发芽迟 ,产叶 量低 ;有的对桑树不追肥 、不管理 ,养蚕时缺桑 叶 ,采 叶过 嫩 ,不 能 做到 良桑 饮食 ,极 易 发生 白 僵病 。 2 白僵 病 综 合防治 措 施 21严格 消毒 . 21 . 1养蚕前消毒。养蚕前对小蚕具可煮沸 2 分 . 0 钟 消毒 ,然后在太阳下晒干贮藏备用 ;用含有效 氯 l %的漂白粉对蚕室进行消毒 ;用消特灵 10 00 倍 液对所有养蚕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 ,消毒后的 蚕具在保湿半天后暴晒两天。 21 .. 2蚕期消毒 。 用防病一号 、 白粉防僵粉 、 漂 抗 菌剂“0 ” 4 2等消毒防白僵病的发生。 上季养蚕有 白 僵病发生的,在小蚕收蚁期用药 1 。l 次 龄盛食 期用药 1 , 次 以后每龄起蚕和盛食期各用药 1 。 次 高湿天气 ,每天使用 1 2次新鲜石灰粉进行消 毒 。除沙时蚕座下垫焦糠拌防病一号 ,可防白僵 病 。发生 白僵病的要及时捡 出病蚕 ,进行深埋或 烧毁 ,并用“0 ” 4 2水剂 10 倍液连续 3 50 d喷蚕体 , 然后隔天喷 1 , 次 直到没有 白僵病继续发生为止。 21 . 3回山消毒 。 . 养蚕结束后 , 迅速按照 “ 扫 、 消、
中图分类号:¥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1 4( 0 1) 0 -1 -0 42 05 6 1 2 1 - 2 9 2
桑蚕产业是郧西县重点发展的农业 “ 六大” 特色产业之一 , 07 2 0 年被国家商务部列为 “ 东桑 西移”工程蚕茧基地县 ,20 0 8和 2 1 00年分别列 为湖北省优质农产品 ( 桑蚕 ) 板块基地。全县现 有高标准桑园 4 0h 2 0 0年全县产鲜蚕茧 0 Om ,2 1 l l,蚕茧收人 已成为部分农 民家庭 的主要要来 5t 源之一。但郧西桑蚕新区,蚕桑生产技术不够成 熟 ,桑 园管理不科学 ,蚕房 、蚕具消毒不严格 , 加之受秦岭山区特殊气候条件 的影响 ,蚕 白僵病 时有发生 ,造成损失近百万元 。蚕桑技术人员通
r 期比楫t 糸
2 1 第2 总第1 4 01 年 期 2 期
腑 远 生 化
桑蚕 白僵病发生与综合防治
唐小磊 ’ 邹新堰 詹传叶 解金林 余红 。 高斌 。
( 郧西县蚕桑技术服务 中心 42 0 郧西县安家农技 中心 4 2 0 460 46 0
4 20 4 60)
郧 西县 六 郎农技 中心
洗 、晒”的程序进行 ,即先用含有效氯 1 %的漂 白粉 液或 防僵 灵 2号 10 液对 蚕 室 、 具 和周 0 0倍 蚕 边 环境 进 行彻 底 消毒 ,然 后 打扫蚕 室 蚕具 ,再 用 清 水 清洗 和 凉晒 。凉 晒后 将所 有 蚕具 集 中放入 蚕 室 再 用 消毒药 液 消 2 . 室配套。养蚕农户要有养蚕专用房 ,每张 2蚕 蚕要有 5 个蚕箔 、 O 0 9 个蚕网和其他必需的蚕具。 2 . 3管好桑 园。冬季修剪要改变过去近地面修砍 方式 , 严格按照对桑树 l m以下的伐秋梢 , m 以 l 上 的修 剪 1 / 3或 1 / 4嫩 稍, 桑树 主干 不得低 于 6c 0m。夏伐要在春蚕 5龄时结合采 叶同时进行 ( 拳上每枝条留 3 . 4芽)加强桑园追肥 、 。 除草管理 , 保证充足 、优质的桑叶供应 。 2 . 时发种。根据郧西县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 4适 习惯 , 春蚕海拔 4 0 0 m以下的村 以发早春蚕为主 , 适宜时间 4 2 号至 5 5 月 8 月 号; 海拔 4 0 以上 0m 的村以晚春蚕为主 , 适宜时间 5 5 月 号至 5 8 月 号 。秋蚕海拔 4 0 以下的村发种适宜时间 8 0m 月 l 2号 8 l 号 ;4 0 月 5 0 m以上的村发种时间 8 8 月 号至 8 1 号。 月 2 尽量避开高温高湿天气 , 减轻气 象 因素对蚕生长的影响。
过近几年对桑蚕 白僵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试 验 ,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1 白僵病 发 病特 点 1 . 1白僵病病症 。 白僵菌是虫生真菌 , 有一定 的腐
白僵病发生较重 ;秋蚕发种早 、降雨量多,白僵
病 发 生较 重 。( 表 ) 见 。
白僵病发生情况对照表
生 陛,但主要靠寄生昆虫在 自然生态系中保存和 传代 ,其寄主范围广 ,可在蚕和野外昆虫之间发 生交叉感染 ,因患病蚕死后尸体僵硬并产生 白色 分生孢子而得名。白僵病传染途径主要是经皮接
1 白僵 病 发 生与 流行 的原 因分析 . 2
1 . 消毒不彻底。养蚕前 、 .1 2 养蚕期 、回山消毒不
彻底 ,养蚕期间消毒石灰质量差 ,未按消毒规程
蚕虽统一组织 了小蚕共育室的消毒 ,但大蚕期农 户消毒不彻底 ,导致 白僵病普发。
1. .2白僵病发病 的气候条件 。气温在 2 — 8 2 4 2 ̄ C, 相对湿度 7%以上 , 5 湿度越高 , 白僵病发病越重。 郧西春蚕 白僵病 2 0 年 比 2 1 年重 , 09 00 秋蚕 2 1 00 年 比 2 0 年重 ,并呈现出春蚕发种迟 、温度高 ,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