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岩体强度

合集下载

工程岩土学06影响岩体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工程岩土学06影响岩体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表征岩石抗冻性能的指标—
①抗冻系数——将岩石试样在-25℃~
+25℃条件下反复冻结和融化25次,以冻融 前的抗压强度(R) 与冻融后的抗压强度 (Rf)之差,除以试验前的抗压强度,即抗 冻系数(Cf),以百分率表示。 Cf = R-Rf
×100%
RLeabharlann 一般认为: Cf < 25%的岩石是抗冻的
②质量(或重量)损失率——(式6-2) 将岩石试样在-25℃~+25℃条件下反复冻 结和融化25次,反复冻结和融化25次,以 冻融前、后试样固体颗粒质量之差(MsMsf)与冻融前试样固体颗粒质量(Ms)之 比。
4. 应力增加速率
研究资料表明,随加荷速率
的提高,岩石的变形模量和抗拉、
抗压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图6-24~图6-26 。
加荷速率对抗拉强度的影响
抗拉强度与加荷速率的综合关系
抗 压 强 度 与 应 变 率 的 关 系
空隙度与抗压强度增量间的关系
原 因 分 析
由于加荷速率愈高,组成岩石的 基本质点间的相对位移没有得到应有 的发展,在表观上,也就是岩石的应
联结性质 胶结物成分 联结质量——吸引力的大小,主 要取决于相邻质点的距离和吸引 力的特性 联结数量——联结面积的大小, 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类型。例 如细粒岩石的力学性能总是高于 由粗粒组成的风化程度相同的同 类岩石
胶结类型 联结程度
随着岩石的密度减小或空隙度
增大,岩石的弹性模量和强度都明 显降低,说明了粒间接触面积对岩
应力持续时间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实践中测得的岩体的动弹性模量
值总是高于静弹性模量值,其主要原 因即在于前者的应力延续时间大大短 于后者。
§6.6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3.次生结构面 是岩体形成后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面,包括 卸荷裂隙、风化裂隙、次生夹泥层和泥化夹层等。
2020/5/30
5
工程地质学概论:第六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二)力学成因类型
1、张性结构面是由拉应力形成的,如羽毛状张裂面、纵张 及横张破裂面、岩浆岩中的冷凝节理等
• 特点:张开度大、连续性差、形态不规则、面粗糙,起 伏度大及破碎带较宽,易被充填,常含水丰富,导水性强
岩脉受构造结构 面控制,而原生 节理受岩体接触 面控制
产状与岩层或构 造方向一致
产状与构造线呈 一定关系,层间 错动与岩层一致
受地形及原结构 面控制
主要特征 分布
性质
工程地质评价
海相岩层中此类结构 面分布稳定,陆相岩 层中呈交错状,易尖 灭
层面、软弱夹层等结构面较为平整; 不整合面及沉积间断面多由碎屑泥 质物构成,且不平整
2、剪性结构面是剪应力形成的,破裂面两侧岩体产生相对 滑移,如逆断层、平移断层以及多数正断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特点:连续性好,面较平直,延伸较长并有擦痕镜面等 。
2020/5/30
6
工程地质学概论:第六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二、结构面特征及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1、结构面产状
• 走向、倾向、倾角 • 结构面与最大主应力间的关系控制着岩体的破坏机理与强度。如图,当
(一)地质成因类型 • 原生结构面 • 构造结构面 • 次生结构面 (二)力学成因类型 • 张性结构面 • 剪性结构面
2020/5/30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3
工程地质学概论:第六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岩体结构面的类型及其特征

第六章岩体结构及稳定性分析

第六章岩体结构及稳定性分析
滑坡: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 破坏面(带),产生以水平运动为 主的现象,称为滑坡。
倾倒破坏:由陡倾或直立板状岩体组成的 斜坡,当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近平行时, 在自重应力的长期作用下,由前缘开始向 临空方向弯曲、折裂,并逐渐向坡内发展 的现象称为倾倒破坏(弯曲倾倒)。
边坡破坏
边坡破坏
三、影响岩体边坡变形破坏的因素
岩体的工程性质主要由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 构面的性质控制。
所以研究岩体的关键在于研究岩体结构,其重点 在于分析结构面。
将岩体的结构特征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意义如下:
( 1 ) 岩体中的结构面是岩体力学强度相对薄弱的 部位,它导致岩体力学性能的不连续性、不均一性和 各向异性。只有掌握岩体的结构特征,才有可能阐明 岩体不同荷载下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应力状况。
软弱夹层类型
原生软弱夹层:沉积软弱夹层、火成软 弱夹层(岩浆软弱夹层)、变质软弱夹 层 构造软弱夹层:多为层间破坏软弱夹层 次生软弱夹层:风化夹层、泥化夹层
岩体结构体
岩体受结构面切割而产生的单元 块体,称为结构体。
结构特征可用:结构体形状、块 度及产状来表示。形状与结构面组数 密切相关,结构体块度取决于结构面 间距。不同形态和产状的结构体,其 稳定程度不同。
30o<60o E
N
A W
O C
W
S
30o<60o
E B
S
E B N
A W
O C
N E
30o<60o
C
A
W
N
C O
E
B S
6.3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6.2.1 边坡岩体中的应力分布特征 §6.2.2 边坡岩体的变形与破坏 §6.2.3 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步骤 §6.2.4 边坡岩体稳定性计算

第六章 岩体的工程

第六章  岩体的工程

• 2、剪切变形特征 • 在岩体中取一含结构面的岩块试 件,在剪力仪上进行剪切试验, 可得到结构面剪应力τ与结构面剪 切位移△u的关系曲线。试验研究 表明,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有如下 特征。 • 1、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曲线均为非 线性曲线 ,可为脆性变形和塑性 变形两类曲线 。 • 2、塑性变形曲线:特点是无明显 的峰值强度和应力降,且峰值强 度与残余强度相差很小,曲线的 斜率是连续变化的,且具流变性。 脆性变形曲线:特点是开始时剪 切变形随应力增加缓慢,曲线较 陡。峰值后剪切变形增加较快, 有明显的峰值强度和应力降。当 应力降至一定值后趋于稳定,残 余强度明显低于峰值强度。
d
(四)结构面的形态
• 4)结构面形态:
• ①要素:起伏形态、起伏角、粗糙度。 • ②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和剪切强度有影响。 • ③起伏角:i=arctan(2δ/L)
结构面的粗糙度
• 结构面的粗糙度可用 粗糙度系数 JRC表示。 • 粗糙程度可将粗糙度 系数(JRC)分为如图 6—5所示的10级 。
• 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 组成岩体的岩石材料性质;结构面的发育 特征及其性质和岩体的地质环境条件,尤 其是天然应力及地下水条件。 • 本节内容将主要介绍岩体的变形与强度性 质
一、岩体的力学性质
• (一)结构面的变形特性 • 1、法向变形特征
• 试验方法
• 分别对这两种试件施加连续法向压应力, 可得到(P76)如图6—6所示的应力—变形 关系曲线。 • ΔVj=ΔVt—ΔVr
(—)结构面的剪切强度
• 由于结构面的特征不同,结构面抗剪强度 曲线有以下几种形式: • 1.平直光滑无充填结构面的剪切强度 • 其剪切强度接近于人工磨光面的摩擦强 度.即 τ=σtanφi • 天然平直光滑结构面仍具有细微的起伏和 凹凸,剪切强度仍由内聚力(c)和摩擦力组 成。 υ一般20—40,C在0—0.1MPa。

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精品PPT课件

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精品PPT课件
长时强度 < 强度 < 瞬时强度
五、 岩石的强度性质及测定方法
岩石试件抗压、抗拉、抗剪、三向抗压强度及测定 岩石的极限强度——岩石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研究岩石强度的意义:
①作为岩石分类以及巷道、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的 主要指标;
②判断工程稳定性的强度准则的基本参数; ③地下工程变形区域计算的判据。
Et
d d
(变形曲线导数);
割线斜率
Et
(割线斜率);
弹塑性: 弹性摸量:E = 加载曲线段切线斜率=卸载曲线段割线斜率;
变形摸量:
E0
e
p
σ~ε曲线呈线性关系(线弹性类岩石),曲线上任一点P的 弹性模量E:
E
σ~ε曲线呈非线性关系
初始模量:
E
初=
d d
0
切线模量(直线段):
E
切=
a a
n
x
2
y
x
2
y
cos 2
xy
sin 2
n
x
2
y
sin 2
xy
cos 2
最大最小主应力:
1 x y
3
2
(
x
2
y
)2
2 xy
最大主应力与 x轴的夹角 θ可按下式求得:
tg2 2 xy x y
任一斜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用主应力表示为:
n
1
3
2
1
2
3
cos 2
n
1
2
3
sin 2
抗拉强度——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试验设备:
直接拉伸——万能材料试验机(试件的夹固、轴力共线困难,少用) 间接拉伸——巴西试验装置(劈裂法) 试件破坏形式:拉断、劈裂

岩体力学岩体的变形与强PPT学习教案

岩体力学岩体的变形与强PPT学习教案
第17页/共87页
2.1.4 岩体变形的结构效应
(三)结构面密度的影响 反映结构面密度的指标主要有线( 面、体 )裂隙 率、岩 体质量 指标R QD, 岩体的 完整性 系数I 等。
对于较完整岩体,随着RQD降低 ,模量 降低系 数近似 线性减 小。 岩体的完整性系数I 较低时,模量比较低,且变化不大;I 值较高时,随着 I 值增加,模量比以线性关系迅速增大。
岩块力学性质结构效应基础坚硬结构面不连续的小节理隐节理层面三结构面综合分级221结构面的类型第30页共87页2222结构面及其力学性质结构面及其力学性质221221结构面的类型结构面的类型222222结构面的自然特性结构面的自然特性22212221结构面的结合状态及其充填物质结构面的结合状态及其充填物质22222222结构面的几何形态或形态特征结构面的几何形态或形态特征22232223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结构面的空间分布22242224结构面两侧岩性及其差异结构面两侧岩性及其差异223223结构面的力学性质结构面的力学性质22312231无充填结构面无充填结构面22322232充填的结构面充填的结构面22332233复合结构面复合结构面22342234未贯通断续结构面未贯通断续结构面第31页共87页222222结构面的自然特性结构面的自然特性结构面的自然特性是结构面的自然特性是指结构面的现状特征指结构面的现状特征
2.1.0 概述
岩体变形控制量化分析的基础是正确获得岩体的变形 破坏规律及相应的变形参数及强度参数。岩体变形参数 需要通过岩体变形试验来获得。
岩体变形试验包括:承压板法,狭缝法、单(双)轴 压缩法、钻孔径向加压法、隧道液压枕径向加压法、隧 道水压法等。可以获得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一、岩体变形试验分类 (一)按照施加荷载作用方向 (1)法向变形试验:承压板法、狭缝法、单双轴三轴压

岩石力学课程Chapter6

岩石力学课程Chapter6
H H K 0tg K 0tg b1 c b1 b1 q 1 e pe K 0tg
20 洞室为深埋时, H→∞
30 c=0
b1 c q K0tg
b1 q K0tg
§6.5 太沙基理论
6.5.1 基本原理
Case2 洞室侧面的岩石不稳定,形成45°-ψ/2的滑裂面
6.6.2 芬纳(Fenner)公式
变形压力公式推导
沿垂直洞轴线切取单位厚度 (平面问题)。在塑性区内取微 分体,满足(力平衡条件):
F
r
0
d d d很小, , sin sin 2 2
d r rd 2 dr sin r d r r dr d 0 2
6.4.4 压力拱理论的适用条件
基本前提:洞室上方的岩体能够形成自然压力拱。 下列情况不能应用压力拱理论:
1o 岩石的fK<0.8,洞室的埋深H小于2倍压力拱高度或小于压力拱 跨度的2.5倍(H<2.0h or H<2.5b2). 2o 明挖地下结构; 3o 当fK<0.3的土(淤泥、粉沙、饱和粘土),不能形成压力拱;
2b1dz 2b1 z d z 2b1 z 2cdz 2K0 z dztg
整理后:
d z c tg K 0 z dz b1 b1
§6.5 太沙基理论
6.5.1 基本原理
Case1 洞室侧面的岩石比较稳定,不会形成45°-ψ/2的滑裂面
根据边界条件z=0,σz=p
垂直压力计算公式的推导与上述过 程一致,只要将前面公式中的b1用b2 代替。
b2 b1 h0tg 45 / 2
0


侧压仍按朗肯主动土压力公式计 算!!

工程地质学_第6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工程地质学_第6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2、结构体特征及性质
(1)特征 可用其规模、形态及其产状进行描述 a.按不同级别结构面对岩岩体的切割,可将结构体划分为 4级。 Ⅰ级结构体——地质体或称断块体 Ⅱ级结构体——岩块 Ⅲ级结构体——块体 Ⅳ级结构体——山体
b.基本形状有柱状、块状、板状、楔形、锥形、菱形等。一般 来说其稳定程度,板状结构体比柱状、块状的差。而楔状的比 菱形及锥状的差. c.产状一般用结构体表面上最大结构面的长轴方向表示,平卧 的板状结构体比竖直的板状结构体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要大— 些.
变质较浅的沉积岩,如千枚岩等路 堑边坡常见塌方。片岩夹层有时对 工程及地下洞体稳定也有影响
对岩体稳定影响很大.在上述许 多岩体破坏过程中.大都有构造结 构面的配合作用.此外常造成边坡 及地下工程的塌方、冒顶
在天然及人工边坡上造成危害, 有时对坝基,坝肩及浅埋隧洞等工 程亦有影响,但一般在施工中予以 清基处理
侧壁的起伏程度
结构面粗糙
结构面的粗糙度可用粗糙度系数(JRC)表示: 它可以
增加结构面的摩擦角.进而提高了岩体的强度。据结构面 的粗糙程度可将粗糙度系数(JRC)分为10级。在实际工作 中,可用剖面仪测出所研究结构面的粗糙剖面、然后与标 准剖面进行比较,即可求得结构面的粗糙度系数(JRC).
e. 结构面的张开度
层状结构 (Ⅱ1)
与围岩接触面可具 接触面延伸较 熔合及破坏两种不 远,比较稳定而 同的特征。原生节 原生节理往往短 理一般为张裂面, 小密集 较粗糙不平 结构面光滑平 片理短小,分布 直.片理在岩层深 变质 1.片理 产状与岩层或 极密.片岩软弱 部往往闭合成隐蔽 构造方向一致 夹层延展较远, 结构面,片岩、软 结构面 2.片岩软 弱夹层 具固定层次 弱夹层、岩片状矿 物.呈鳞片状 张性断裂不平整, 1.节理(X型节理, 张性断裂较短小, 常具次生充填.呈 张节理) 产状与构造线 剪切断裂延展较 锯齿状,剪切断裂 2.断层(正断层,逆 呈一定关系, 远,压性断裂规 较平直.具羽状裂 构造结构面 断层,走滑断层) 层间带动与岩 模巨大.但有时 晾,压性断层具多 3.层间错动带 层一致 为横断层切割成 种构造岩,成带状 4.羽状裂隙劈理 不连续状 分布,往往含断层 泥、糜棱岩 1.卸荷裂隙 2.风化裂隙 次生结构面 3.风化夹层 4.泥化夹层 5.次生夹泥 分布上往往呈不 连续状,透镜 受地形及原结 一般为泥质物充 体,延展性差, 构面控制 填,水理性质很差 且主要在地表风 化带内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
σ (σ 1+σ 3)/2

1 3
2 2 3 1 sin 2 2

1 3
cos 2
(3-24)
要保证结构面稳定或处于极限稳定状态,必须使得式(324)的应力状态满足式上式(3-23)的强度条件。将上式 代入(3-23)式,整理后得:
1 cos sin( j ) 3 sin cos( j ) c j cos j 0
该公式由有效应力原理推导得出
结构面 破坏点
pw
cj tan j
3 ( 1 3 )(cos2
sin cos ) tan j
(3-38)
3.3.3 岩体强度的确定方法
• 岩体强度的确定方法:
– 现场直接测定法:
• • • • • 单轴抗压强度测试; 抗剪强度测定; 三轴抗压强度测定。 准岩体强度计算方法; Hoek-Brown经验公式求算法;
3.3.2 结构面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1. 结构面倾角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复杂应力状态下,把式(3-27)改为结构面的极限破坏准则:
1 3
2c j 2 3 tan j (1 tan j cot ) sin 2
(3-32)
现在根据式(3-32)来分析β 与Δσ(σ1-σ3) 之关系: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引起结构面破坏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应力状态或应力差(摩尔圆的直径),另一个是结 构面的倾角(β角)的大小。 这种分析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种是固定σ3,分析σ1与β 之关系;另一种是固定σ1,分析σ3与β之关系。(现仅分 析第一种情况)

在σ3固定值时:
– 当β趋于900时和趋于φj时,上式分母为零, σ1-σ3则 趋于无穷大,说明岩体的承载能力无穷大,岩体不会因 结构面的存在与否而破坏。 • 由于岩体的承载力不能是无穷的,它只能是达到岩石 的抗压强度时材料就破坏了。所以,此时σ1最大可以 达到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即岩体的强度就等于岩石的 强度。
τ
A B σ1
σ2
m
m
o
σ3
o1
σ1
σ
单节理面稳定性实例分析:洞室边墙问题
由图中可知σx=σ3=0,σz=σ2(平面问题处理,不予 考虑),σy=σ1,把这些条件带入式(3-27)得到:
1 cos sin( j ) c j cos j 0
(3-28)
现在根据式(3-28)进行分析: (1)当β<φj时 :显然式(3-28) 大于零成立,说明三角块 abc处于 稳定状态。
受载岩体,尺寸一般为 0.5~1.5m的立方体。
岩体抗剪强度的测定:
• 测定方式见下图:垂直千斤顶和侧横向千斤顶。 T、P力作用点经过剪切面的中心点,消除剪切面上 的力矩效应。 • 测定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
P T sin F
T cos F
根据上述的公式,通过多次测试可求得一系列的σ 和τ 值,最后求得其平均值。
π/2 +φ n 2β1 2β β σ1 σ σ3
C
O
Cj σ3
2β‘1
o1
σ1
2. 结构面的粗糙度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水平结构面直剪时,如图3-21(a):
• (见教材),式(3-33)
T / P tan j
–单一斜结构面时:
(3-33)
• (见教材)其结构面上的受力分析图见图3-21(b)所示, 计算公式见式(3-34)~(3-37)
近似为φj
f tan( j i) f c j tan j
爬坡! 剪断!
齿状结构面的折 线型强度曲线。
3. 结构面内充水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结构面内水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物理影响:冲刷、润滑,软化充填物等。 •化学影响:溶蚀、氧化还原等。 •力学作用:水压力使得结构面上的有效正应力减小, 从而影响岩体的强度。其影响关系见下图所示: 在初始应力状态σ1和σ3 不变 时,使得结构面产生破坏的水 压力pw可由下式确定。在莫尔 强度理论中,相当于把莫尔圆 向左移动一个距离pw 。
3.多组结构面岩体强度:
• 岩体含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结构面时,岩体 强度的确定方法是分步采用单一结构面分析 方法,分别绘出每组结构面单独存在时的强 度包络线和莫尔应力圆,岩体总是沿一组最 有利于破坏的节理首先破坏。见下图所示。
红、黑、蓝分别代表三组不 同的结构面,在三组结构面 的力学参数不同,倾角不同 的情况下,必须分别对每组 结构面进行分析,取对应最 危险的结构面作为控制或影 响岩体强度的结构面。
即 : 相 切 的 极 限 状 态
y cos(450 j / 2) sin j (450 j / 2) c j cos j 0
(3-29)
或表示为: y
2c j cos j 1 sin j
(3-30)
Cj φj
2
即为结构面处于 稳定和极限平衡 (稳定)时的应 力状态条件。 可以据此进行稳 定性判断和是否 需要采取加固。
– 由此得出:
① 当φj< β< 900时,才可能沿着结构面破坏; ② 当β不满足这个条件时,破坏将不沿着结构面破坏, 也就是说结构面在此不影响岩体的强度,此时的岩体 强度取决于岩石的强度,破坏在岩石内部产生。
–当β 在φj< β< 900之间的任意角度时,为了寻找结构面 对强度的影响,可采用求式(3-31)的极值:将式((331))对β求导数并令其导数等于零,即可求得β值为 (90+φj)/2 ,其对应的最大主应力σ1取得最小值,其值 由式(3-32)给出: 下图表示了σ3不变时岩体破坏的强度特征:
τ
o
σ
2. 单一结构面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节理面强度条件:前节的结构面强度条件为:
c j tan( j)
(3-23)
单一结构面岩体强度:当单个节理面控制岩体强度时:由 下图得结构斜面上一点的应力状态为:
σ1
A σ3 β B ccotφj φj o 2β σ
3
τ A
A
c
σ1 o1
Rmc Kv Rc
准岩体抗压强度 准岩体抗拉强度
弹性波P波速度
Rmt Kv Rt
vmp Kv v rp
2
(3-40)—岩体完整性(龟裂)系数
该方法的优点:简单、明了,通过室内试验和简单的现场 测试容易获得相关的参数。所以,该方法是工程中最常用的 确定岩体强度参数的方法。
a
σy
n
实际上是在边墙表面上 节理面尖角处取一微小 单元进行受力分析分析, 节理面为ac面。
n
β
c
(2)当β=φj时,式(3-28)也大于零,说明结构面处于稳 定平衡状态。
(3)当β>φj时 ,具体视式(3-28)中两项值大小而定。
(4)(考虑极限平衡条件:)当结构面的倾角与岩石破裂时 的破裂面倾角一致时,即在 450 j / 2 并且在式 (3-28)成立时(即结构面处于稳定和极限平衡状态 时),可得到:
第六讲
岩体强度
3.3 岩体强度
• 岩石、岩体强度关系图:
无论是地下和地面工程,岩石和岩体之间的关系可见图所 示。岩石与岩体的强度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岩 体强度与岩石强度有关,同时又与结构面的性质有关。
3.3.1 节理岩体强度分析
1. 岩体强度:岩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 • • 整体完整岩体强度:等于岩石强度; 完全受节理面控制的岩体强度:等于节理面强度; 受节理控制的岩体强度:介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时的 节理岩体强度:大于节理强度、小于岩石强度。如下 图所示。 节理:成组出现的 有规律的裂隙(不 连续面),节理面 两侧么有明显的位 移或错动; 节理岩体:有节理 分布的岩体。
• 岩体现场三轴强度的测试分析方法:
通过试验,可以测得一系列的破坏时的三个方向的主 应力大小,根据这些主应力的大小,绘制莫尔应力圆; 根据摩尔应力园,确定岩体的强度曲线,见下图所示 根据强度曲线确定岩体的相关力学参数如内摩擦角、 粘结力等。
τ
σ1
σ1 σ3
σ1 σ
0
σ3
σ3
• 现场岩体三轴强度测试存在的问题
(2)Hoek-Brown经验公式:
岩体的抗压强度:通过试验分析导出了节理岩体三轴应 力状态与岩石单轴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1980年):
1 3 mR c 3 sR
2 c
(3-41)
式中m,s为与岩性、结构面状况有关的常数,可以直接查表322。 令σ3等于零:
T / P tan( j i )
P T
(3-37) P T* T i
P*
(a)
(b)
–齿状结构面时:
• (见教材,前面已经讲过)。提示:在应用时必须 注意结构面的强度是折线型的,按照高、低应力分 段应用强度方程: 1)低的正应力时: 2)高的正应力时: τj cj φ j +i φj σ
岩体三轴抗压强度的测定:
• 测试方法见下图所示,轴向用压力枕或千斤顶,两个侧向 液压枕; • 通过多次试验,测定不同围压下的岩体三个方向的应力强 度值; • 采用测得的一系列σ1、 σ 2、σ 3,再根据莫尔应力圆求得 应力强度线,见下图所示。
1-混凝土顶座,2、4、 6-垫层,3-顶柱,5球面垫,7、10-压力 枕,8-试件,9-压力 表
σ1- σ3
当σ1不变 时, σ3对β 的关系,请 感兴趣的学 生自己分析。
j
β
• 结构面不产生破坏的条件:
–见下图的分析,β 为结构面的倾角或结构面外法线方向 与σ1之间的夹角。结构面不发生破坏的条件为:
21' 2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