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文档

软件测试文档
软件测试文档

软件测试报告

一、问题描述:

用Java实现求两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结果,要求两整数的范围都是[0,100]。从键盘输入数m,数n,判断他们的范围,若不在[0,100]范围内,则输出提示语,要求重新输入,并且在做除法运算时,当除数为0时,输出提示语,说明除数不能为0。

将两数的范围定在[0,100],以更好的进行边界值分析,等价类测试等黑盒测

试方法;为充分体现白盒测试的特点,有些地方故意用了if-else语句,while循环;另外,加、减、乘、除运算分别用了四个函数来计算,这样既可以在主函数中调用,又可以在Junit框架中分别对这四种运算进行测试。

二、程序源代码:

1. import java.util.Scanner;

2. public class Computer {

3. private int a;

4. private int b;

5. public Computer (int x,int y) //构造函数,初始化

6. {

7. a=x; //注意:Juint中需要输入测试值在0~100范围内

8. b=y;

9. }

10. public double add() //加法

11. {

12. return a+b;

13. }

14. public double minus() //减法

15. {

16. return a-b;

17. }

18. public double multiply() //乘法

19. {

20. return a*b;

21. }

22. public double divide() //除法,要求除数不能为0,否则输出提示

23. {

24. if(b!=0)

25. return a/b;

26. else

27. System.out.println("除数不能为0!");

28. return 0;

29. }

3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31. {

32. Scanner scanner = null;

33.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34.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0~100的两个m,n整数:");

35.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第一个数:");

36. while(true){ //若输入值不在要求范围内,则有循环直到输入正确为止

37. int m = scanner.nextInt();

38. if(m>=0&&m<=100)

39. {

40.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第二个数:");

41. while(true){

42. int n = scanner.nextInt();

43. if(n>=0&&n<=100)

44. {

45. Computer cpt=new Computer(m,n);

46. System.out.println("运算结果是:");

47. System.out.println("加法:"+m+"+"+n+"="+cpt.add());

48. System.out.println("减法:"+m+"-"+n+"="+cpt.minus());

49. System.out.println("乘法:"+m+"*"+n+"="+cpt.multiply();

50. System.out.println("除法:"+m+"/"+n+"="+cpt.divide());

51. }

52. else

53. System.out.print("输入n值不在要求区间,请重新输入n:\n");

54. }

55. }

56. else

57. System.out.print("输入m值不在要求区间,请重新输入m:\n");

58. }

59. }

60. }

三、黑盒测试:

1、边界值测试:

1.1、边界值分析:

输入要求是0~100之间的整数,因此产生了0和100两个边界,边界值分析可产生4*2+1=9个测试用例。可构造(50,0)、(50,1)、(50,50)、(50,99)、(50,100)、(0,50)、(1,50)、(99,50)、(100,50) 这9组测试用例。

在该测试时,发现(50,0)这个测试的除法的预期输出和实际输出不一致,是因为代码中return 0;当除数n=0时,实际返回的是0.0。

public double divide()

{

if(b!=0)

return a/b;

else

System.out.println("除数不能为0!");

return 0; //出现Bug

}

1.2健壮性测试:

健壮性测试可产生6*2+1=13个测试用例,在上面边界值分析测试用例的基础上再添加(50,-1)、(50,101)、(-1,50)、(101,50)这4个测试用例即可。

表2 健壮性测试用例

2、等价类测试:

规定了输入值m,n的范围[0,100],则

变量的有效等价类:

M1={m:0≤m≤100}

N1={n:0≤n≤100}

变量的无效等价类:

M2={m:m≤0}

M3={m:m≥100}

N2={n:n≤0}

N3={n:n≥0}

2.1、弱一般等价类测试:

该测试可用每个等价类的一个变量实现,可生成1个测试用例。2.2、强一般等价类测试:

该测试基于多缺陷假设,需要1*1=1个测试用例。

表3 强、弱一般等价类测试用例

2.3、弱健壮等价类测试:

该测试基于单缺陷假设,不仅对有效值测试,还考虑了无效值,可生成1+2+2=5个测试用例。

表 4 弱健壮等价类测试用例

2.4、强健壮等价类测试:

该测试基于多缺陷假设,从所有等价类笛卡尔积的每个元素中获得测试用例,可生成(1+2)*(1+2)=9个测试用例。

表5 弱健壮等价类测试用例

3、因果图:

C1:输入m值在[0,100]内 C2:输入n值在[0,100]内

e1:输出结果 e2:输入m值不在区间 e3:输入n值不在区间

3.基于决策表的测试:

变量的有效等价类:

M1={m:0≤m≤100}

N1={n:0≤n≤100}

变量的无效等价类:

M2={m:m≤0}

M3={m:m≥100}

N2={n:n≤0}

N3={n:n≥0}

表6 基于决策表的测试用例

二、白盒测试:

1.测试覆盖指标:

流程图:

1.1、语句覆盖:

每个可执行的语句必须至少执行一次,则测试用例:

表 7 语句覆盖测试用例

1.2、(判定)分支覆盖:

每个判定必须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则测试用例:

表 8(判定)分支覆盖

1.3、条件判定覆盖:

每个判定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值(真/假)至少出现一次并且每个判定本身的结果(真/假)也至少出现一次,则测试用例:

表 9 条件判定覆盖

1.4、路径覆盖:

测试用例要求覆盖所有可能的路径:

表10 路径覆盖

2.基路径测试:(为简便画图,开始点从主要代码第36行开始,其他无分支节点用省略号表示)

4个独立路径为:

P1:1,...,36,37,38...42,43...54,55,58,59,60

P2:1,...,36,37,56,57,58,59,60

P3:1,...,36,37,38...42,52,53,54,55,58,59,60

P4:1,...,36,37,38...42,43...54,42,52,53,54,55,58,59,60 P5:1,...,36,37,56,57,58,36,37,56,57,58,59,60

三、Junit动态测试:

import junit.framework.TestCase; //引入Junit框架中所有类

public class ComputerTest extends TestCase {

private Computer a; //定义变量

private Computer b;

private Computer c;

private Computer d;

public ComputerTest (String name) {

super(name); //构造函数,使用super关键字直接引用父类TestCase的构造函数

}

protected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

super.setUp(); //建立环境,可以进行一些测试数据的初始化,还可以把数据库联接写在此处,以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效率

a = new Computer(1,99);

b = new Computer(101,5);

c = new Computer(1,2);

d = new Computer(1,0);

}

protected void tearDown() throws Exception {

super.tearDown();

}

public void testComputer() {

int x=1;

int y=1;

assertSame(x,y); //assertSame() }

public void testAdd() { //加法测试

assertEquals(100.0, a.add());

}

public void testAdd1() {

assertEquals(106.0, b.add()); //输入值超出要求范围,测试失败,因为要求0~100范围,所以,在构造Computer()函数时,要规定变量x,y的范围

}

public void testMinus() { //减法测试

assertEquals(-89,a.minus()); //预期值和结果不相等,测试

失败

}

public void testMinus1() {

assertEquals(-89.0,a.minus());

}

public void testMultiply() {

assertEquals(2.0,c.multiply());

}

public void testMultiply1() {

Object tx = null;

try{

assertEquals(2.0,c.multiply());//c.multiply()的正常结果是2.0,所以在此不应抛出异常

fail("should have thrown an exception"); //上面不抛出异常,不执行fail()

}catch (Exception e) {

tx = e;

}

assertNotNull(tx); //断言tx不为空,则一定有异常}

public void testDivide() {

assertEquals(0.0,d.divide()); //因divide()函数中,当d=0时,返回0.0,所以这里测试应该成功,虽然希望得到“被除数不能为0!”的情

}

public void testDivide1() {

assertEquals(0.5, c.divide());

}

public void testEmpty(){

try{

c.divide();

fail("should have thrown an exception ");

}catch(RuntimeException Ex){

assertTrue(true); //assertTrue(true);

}

}

}

截图:

(1)、测试testAdd1()时,由于b=new

Computer(101,5);assertEquals(106.0, b.add());输入值范围超出定义范围,测试异常;

(2)、测试testMinus()时,assertEquals(-89,a.minus());预期值和实际值不相同,测试异常;

(3)、测试testMultiply()时,断言不为空,抛出异常

Junit集成测试:

在Junit中,Test Case总是对所有方法进行测试,而Test Suite中可对其中的一部分方法测试,而且一个测试类中还可以包含其他测试类。在Test Case类中声明一个public static Test suite()方法即可完成多个测试

类的集成。

例如,在上例ComputerTest类中,添加:

public static Test Suit()

{

TestSuite suite=new TestSuite();

suite.addTest(new ComputerTest("testAdd"));

suite.addTest(new ComputerTest("testMultiply1"));

return suite;

}

若在另一个ComputerTest1类中,要测试ComputerTest中的所有测试方

法,则应:

public class ComputerTest1 extends TestCase

{

public ComputerTest1(String name)

{

Super(name);

}

public static Test Suit()

{

TestSuite suite=new TestSuite();

suite.addTestSuite(ComputerTest.class);

return suite;

}

}

四、测试用例设计体会:

在这次软件测试过程中,我扮演了用户、程序员、测试员三钟角色,为了充分体现黑盒、白盒以及Junit动态测试的特点,我特意设计了一个[0,100]之间的整数简单加减乘除运算。

对于黑盒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完全没有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纯粹的依据功能和要求来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测试时使用了多种测试方法,包括边界值测试(边界值分析、健壮性测试、特殊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弱一般、强一般、弱健壮、强健壮等价类测试),基于决策表的测试等。虽然黑盒测试很容易生成测试用例,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可能的输入被测试到,某些代码得不到测试,不能直接对隐蔽了许多问题的特定程序段进行测试,不易进行充分性测试。比如:在上例中,若输入的数据是2,0,则输出的是0.0 ,很明显这个结果是不正确的。

对于白盒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首先对程序进行分析,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涉及到程序的控制方法、源语句、编码细节、数据库设计等。设计测试用例时应用了白盒测试中的多种测试方法,其中包括:测试覆盖(语句覆盖、分支覆盖、分支条件覆盖等)、基路径测试等方法。白盒测试中,对代码的测试比较透彻,但不容易生成测试用例,而且测试工作量很大,。因为白盒测试是基于代码的基础上,所以对变量的定义、数据的分析、精度的度量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上例中要求输入的值是[0,100]之间的int型,而输出的结果却要求的是double型。

对于Junit,编写了另一段代码来测试要执行的代码,代码中的一个测试类

(TestCase)包含了很多测试方法(testXXXX),每个测试方法中又有很多测试断言(assertXXXX),在方法中测试预期值是否和实际值一致。

总之,在这次测试设计让我对软件测试有了一个深入了解,对于测试方法、测试过程,都有了较好的认识,学会了如何进行黑盒测试、白盒测试、以及一些测试工具(如Junit)。当然,对于以后企业上的软件测试,还有待很大的提高。

《软件测试技术》期末A卷及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20分;请将答案填入题后括号中。 1.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最低() (A)需求分析(编制产品说明书)(B)设计 (C) 编码(D)产品发布 2.单元测试中用来模拟被测模块调用者的模块是() (A) 父模块(B)子模块 (C)驱动模块(D)桩模块 3.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4.侧重于观察资源耗尽情况下的软件表现的系统测试被称为() (A)强度测试(B)压力测试 (C) 容量测试(D)性能测试 5.必须要求用户参与的测试阶段是() (A)单元测试(B)集成测试 (C) 确认测试(D)验收测试 6.软件测试员究竟做些什么。() (A)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 (B)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 (C)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确保其得以修复 (D)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将其得以修复 7.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果图法是建立在决策表法基础上的一种白盒测试方法; (B)等价类划分法是边界值分析法的基础; (C)健壮性等价类测试的测试用例要求在有效等价类中取值; (D)在任何情况下做黑盒测试皆应首先考虑使用错误推断法。 8.不属于单元测试内容的是() (A)模块接口测试(B)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C) 路径测试(D)用户界面测试 9.划分软件测试属于白盒测试还是黑盒测试的依据是() (A)是否执行程序代码 (B)是否能看到软件设计文档 (C)是否能看到被测源程序 (D)运行结果是否确定 10.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测试文档的是() (A)测试计划(B)测试用例 (C) 程序流程图(D)测试报告 11.几乎没有产品计划、进度安排和正规的开发过程的软件开发模式是() (A)大棒模式(B)边写边改模式 (C) 瀑布模式(D)快速原型开发模式 12.如果某测试用例集实现了某软件的路径覆盖,那么它一定同时实现了该软件的() (A)判定覆盖(B)条件覆盖 (C) 判定/条件覆盖(D)组合覆盖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软件测试范文软件测试需要些文档

软件测试范文软件测试需要些文档 1、测试方案(主要设计怎么测试什么内容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经过分析,在这里可以得到相应的测试用列表) 2、测试执行策略(可以主要包括哪些可以先测试,哪些可以放在一起测试之类的), 3、测试用例(主要根据测试用例列表,写出每一个用例的操作步骤和紧急程度,和预置结果), 4、BUG描述报告(主要可以包括,测试环境的介绍,预置条件,测试人员,问题重现的操作步骤和当时测试的现场信息), 5、整个项目的测试报告(从设计和执行的角度上来对此项目测试情况的介绍,从分析中总结此次设计和执行做的好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地方和对此项目的一个质量评价)。 那测试用例要怎么写?从哪得来的那 摘要

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 关键字 测试报告缺陷 正文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 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 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 部门经理 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 XXXX单位(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说明书

系统测试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软件测试报告的目的 如:找出缺陷原因。对软件质量作出评价。 1.2背景 该项目的来源: 该项目的委托单位: 该项目的主管部门: 1.3定义 列出本测试计划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如无特殊术语时本款可写为“无”。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a. 本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批文;b. 项目开发计划;c. 需求规格说明书;d. 概要设计说明书;e. 详细设计说明书;f. 用户操作手册;g. 本测试计划中引用的其它资料、采用的软件开发标准或规范。 2.测试方法 列出系统测试所采用的方法,如功能测试、数据库测试、安装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3.测试机构和人员 本次测试由负责,测试人员有:。

4.测试结果 测试记录中错误点的比率: 此项内容参照测试计划中的评价内容填写。 详细测试记录见附件:《测试记录表》。 在此表中列出所有测试的功能名称,并在“是否通过”栏中对逐项功能标明是否通过,若通过,标识“√”,若不通过,标识为“×”。 5.测试记录分析统计。 可按《测试记录统计表》模板进行。 可用圆饼图显示各功能点的问题所占的比重。 6.评价 6.1软件能力 对软件的测试结果与功能需求作比较,如软件能力基本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规定的能力要求,但部分有计算错误,见1.7测试结果。 6.2缺陷和限制 对软件测试结果中的缺陷(或称为错误)加以总结,如×××功能在××操作中发现较大的问题,下一步准备改进,其它尚有部分错误。

6.3建议 通过测试,对软件测试欠缺的方面加以总结。如本次测试虽然完成了×××的功能测试,但由于操作方式多变,所以建议使用更多测试用例来测试该软件可靠性。 6.4测试结论 得出最后的测试结论。如部分功能有待修改。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课10.7软件测试概述 一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照开发阶段划分 a)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检查每个程序单元嫩否正确实现详细设计 说明中的模块功能等。 b)集成测试:组装测试,将所有的程序模块进行有序、递增的测试, 检验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 c)系统测试:检查完整的程序系统能否和系统(包括硬件、外设和 网络、系统软件、支持平台等)正确配置、连接,并满足用户需 求。 d)确认测试:证实软件是否满足特定于其用途的需求,是否满足软 件需求说明书的规定。 e)验收测试:按项目任务或合同,供需双方签订的验收依据文档进 行的对整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决定是否接受或拒收系统。 2.按照测试技术划分 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逻辑都是正确的,检查软件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错误,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

测试,只是检查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 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3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开发方测用户测试第三方测试 4 是否使备测软件运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课后作业:1.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1)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调试是为证明软件开发的正确性。 (2)测试以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一般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测试是有计划的,需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是不受时间约束的。(4)测试经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过程。 (5)测试的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要求开发人员进行必要推理以至知觉的"飞跃"。 (6)测试经常是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成的;调试必须由了解详细设计的开发人员完成。 (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以由工具支持;调式时,开发人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2.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软件测试就是说要去根据客户的要求完善它.即要把这个软件还

《软件测试基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期末试卷先锋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软件测试技术》试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5空,分数为30分) 1、判定覆盖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试程序中的每个判断的“真”、“假”分支至少被执行一次。 2、黑盒测试的具体技术方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决策表法、因果图法。 3、黑盒测试又称之为功能测试。 4、等价类划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5、根据覆盖目标的不同,逻辑覆盖又可分为: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路径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判断/条件覆盖。 6、根据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定义,可以把自动化测试工具划分3大类白盒 测试工具、黑盒测试工具和测试管理工具。 7、软件测试是为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8、测试用例是由测试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数据两部分组成。 9、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大类。 10、软件是包括程序、数据、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11、边界值分析法属于黑盒测试。 12、单元测试是以详细设计说明书为指导,测试源程序代码。 13、集成测试以概要设计说明书指导,测试软件结构。 14、确认测试以需求分析说明书为指导。 15、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 维护。

16、代码复审属于静态测试,不实际运行程序。 17、集成测试把模块组成成系统的测试方式:一次性集成测试和。 18、黑盒测试有两种基本方法,即:通过测试和失败测试。增量式集成测试 20、Junit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 java 测试框架,用于编写和运行可重复的测试。 21、在Junit中3.8中testXXX()测试方法必须满足几个条件:public , void 和无方法参数。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分数为30分) 1. 下列哪一项不是白盒测试?(C)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系统测试 D.回归测试 2. 属于黑盒测试的方法?(C) A.基于基本路径 B.控制流 C.基于用户需求测试 D.逻辑覆盖3.在Assert类中断言对象为NULL是_____。(C) A.assertEquals B.assertTrue C.assertNull D.fail 4.___________的目的是对最终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最终软件系统产品满足需求。(A) A.系统测试B.集成测试 C.单元测试D.功能测试 5.在Assert类中断言两个对象相等是_____。(A) A.assertEquals B.assertTrue C.assertSame D.fail 6.有一组测试用例使得每一个被测试用例的分支覆盖至少被执行一次,它满足的覆盖标准___________。(B)

软件测试计划文档

测试计划

目录 1.概述 (1) 1.1产品简介 (1) 1.2围 (1) 1.3限制条件 (1) 1.4参考文档 (1) 2.约定 (2) 2.1测试目标 (2) 2.2接收标准 (2) 2.3资源和工具 (2) 2.3.1资源 (2) 2.3.2工具 (2) 2.4送测要求 (2) 2.5编号规则 (2) 3.测试种类及测试标准 (3) 3.1测试种类 (3) 3.2测试方法及标准 (3) 3.2.1功能测试 (3) 3.2.2业务测试 (3) 3.2.3压力测试 (3) 3.2.4安装测试 (3) 3.2.5验收测试 (3) 4.测试重点及顺序 (4) 4.1预测风险 (4) 4.2测试重点 (4) 4.2.1功能测试 (4) 4.2.2业务测试 (4) 5.暂停标准和再启动要求 (5) 6.测试任务和进度 (6) 7.测试提交物 (7)

1.概述 1.1产品简介 本次开发是在销售助手一期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续开发,包括新增客服功能模块、解决一期遗留的售前部分问题、完成必要的库房管理功能。二期结束后产品就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销售管理软件。 1.2围 本测试计划是针对<销售助手二期概要设计说明书>中规定容的测试计划,包括: ?改进后的报价书 ?改进后的客户关怀 ?销售机会中新增加的客户反馈 ?销售机会中新增加的客户组织分析 ?销售机会中改进的竞争管理(待定) ?销售机会中改进的联系人 ?改进后的产品和价格配制器 ?新增的销售知识库 ?新增的联系活动管理 ?新增的客户请求模块 ?新增的客服活动模块 ?新增的客服合同模块 ?新增的客服计划模块 ?新增的客服知识库模块 ?新增的完成关联任务模块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日历浏览数据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报表功能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个人事务中心 1.3限制条件 本测试计划受限于产品开发人员提交测试的容和时间的事实。根据开发人员提交模块的实际情况,本计划会做出相应修改。 1.4参考文档

软件测试的定义及常用软件测试方法介绍

软件测试的定义及常用软件测试方法介绍 一、软件测试的定义 1.定义: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 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2.内容:软件测试主要工作内容是验证(verification)和确认(validation ),下面分别给 出其概念: 验证(verification)是保证软件正确地实现了一些特定功能的一系列活动,即保证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Do it right) 1.确定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个给定阶段的产品是否达到前阶段确立的需求的过程 2.程序正确性的形式证明,即采用形式理论证明程序符合设计规约规定的过程 3.评市、审查、测试、检查、审计等各类活动,或对某些项处理、服务或文件等是否 和规定的需求相一致进行判断和提出报告。 确认(validation)是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目的是想证实在一个给定的外部环境中软件的逻辑正确性。即保证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 1.静态确认,不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程序,通过人工或程序分析来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2.动态确认,通过执行程序做分析,测试程序的动态行为,以证实软件是否存在问题。 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测试,软件测试应该包括整个软件开发期间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如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当然软件测试的主要对象还是源程序。 二、软件测试常用方法 1. 从是否关心软件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的角度划分: a.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是以用户的角度,从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测试的,很明显,如果本身设计有问题或者说明规格有错误,用黑盒测试是发现不了的。

软件测试基本点(参考文件资料资料资料)

一、功能测试 1、对话框测试输入进行测试。包括日文字符、英文字符、数字字符、特殊字符、及几种字符的组合。 2、对界面可操作按钮进行测试。包括【新增(N)】【保存(S)】【修改(M)】【查询(A)】【打印(P)】【退出(X)】。同时需要对鼠标右键的菜单进行测试。 3、数据保存测试。将1 和2 进行组合。 4、必要条件控制测试。在做了3 时将必要条件(如:a、编号、姓名不可为空b、编号、姓名不可重复)控制测试联合起来。 二、图形界面测试 1.窗体是否能够基于相关的输入或菜单命令适当的打开 2.窗体是否能够改变大小、移动和滚动 3.窗体的数据是否能够利用鼠标、功能键、方向箭头和键盘操作 4.当窗体被覆盖并重新调用后,窗体是否能够正确再生 5.窗体相关的功能是否可以操作 6.是否显示相关的下拉菜单、工具条、滚动条、对话框、按钮、图标和其他控制,既能正确显示又能调用 7.显示多窗体时,窗体名称是否能够正确表示 8.活动窗体是否能够被反显加亮 9.多用户联机时所有窗体是否能够实时更新 10.鼠标无规则点击时是否会产生无法预料的结果 11.窗体声音及提示是否符合既定编程规则 12.窗体是否能够被关闭 13.窗体控件的大小、对齐方向、颜色、背景等属性的设置值是否和程序设计规约相一致 14.窗体控件布局是否合理、美观 15.窗体控件 TAB 顺序是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16.窗体焦点是否按照编程规范落在既定的控件上 17.窗体画面文字(全、半角、格式、拼写)是否正确 18.鼠标有多个形状时是否能够被窗体识别(如漏斗状时窗体不接受输入)

三、功能测试就是对产品的各功能进行验证,根据功能测试用例,逐项测试,检查产品是否达到用户要求的功能。常用的测试方法如下: 1.页面链接检查:每一个链接是否都有对应的页面,并且页面之间切换正确。 2.相关性检查:删除/增加一项会不会对其他项产生影响,如果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否都正确。 3.检查按钮的功能是否正确:如update, cancel, delete, save 等功能是否正确。 4.字符串长度检查: 输入超出需求所说明的字符串长度的内容, 看系统是否检查字符串长度,会不会出错. 5.字符类型检查: 在应该输入指定类型的内容的地方输入其他类型的内容(如在应该输入整型的地方输入其他字符类型),看系统是否检查字符类型,会否报错. 6.标点符号检查: 输入内容包括各种标点符号,特别是空格,各种引号,回车键.看系统处理是否正确. 7.日文字符处理: 在可以输入日文的系统输入日文,看会否出现乱码或出错. 8.检查带出信息的完整性: 在查看信息和update 信息时,查看所填写的信息是不 是全部带出.,带出信息和添加的是否一致 9.信息重复: 在一些需要命名,且名字应该唯一的信息输入重复的名字或ID,看系 统有没有处理,会否报错,重名包括是否区分大小写,以及在输入内容的前后输入空格,系统是否作出正确处理. 10.检查删除功能:在一些可以一次删除多个信息的地方,不选择任何信息,按”delete”,看系统如何处理,会否出错;然后选择一个和多个信息,进行删除,看是否正确处理. 11.检查添加和修改是否一致: 检查添加和修改信息的要求是否一致,例如添加要求必填的项,修改也应该必填;添加规定为整型的项,修改也必须为整型. 12.检查修改重名:修改时把不能重名的项改为已存在的内容,看会否处理,报错.同时,也要注意,会不会报和自己重名的错. 13.重复提交表单:一条已经成功提交的纪录,back 后再提交,看看系统是否做了处理。 14.检查多次使用back 键的情况: 在有back 的地方,back,回到原来页面,再back,重复多次,看会否出错.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模板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模板 1. 引言 1.1 目的和作用 本规范规定一组软件测试文件。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中一个独立的、关键的阶段,也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检测出错误的几率,使测试能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地进行,就必须要编制测试文件。而标准化的测试文件就如同一种通用的参照体系,可达到便于交流的目的。文件中所规定的内容可以作为对测试过程完备性的对照检查表,故采用这些文件将会提高测试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能见度,极大地提高测试工作的可管理性。 1.2 适用对象及范围 本规范是为软件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维护人员、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审计人员、客户及用户制定的。 本规范用于描述一组测试文件,这些测试文件描述测试行为。本规范定义每一种基本文件的目的、格式和内容。所描述的文件着重于动态测试过程,但有些文件仍适用其它种类的测试活动。 本规范可应用于数字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它的应用范围不受软件大小、复杂度或重要性的限制,本规范既适用于初始开发的软件测试文件编制,也适用于其后的软件产品更新版本的测试文件编制。 本规范并不要求采用特定的测试方法学、技术及设备或工具。对文件控制、配置管理或质量保证既不指明也不强制特定的方法学。根据所用的方法学,可能需要增加别的文件(如“质量保证计划” )。 本规范既适用于纸张上的文件,也适用于其它媒体上的文件。如果电子文件编制系统不具有安全的批准注册机制,则批准签字的文件必须使用纸张

2. 引用标准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 定义本章定义本规范中使用的关键术语。 3.1设计层design level 软件项的设计分解(如系统、子系统、程序或模块)。 3.2通过准则pass criteria 判断一个软件项或软件特性的测试是否通过的判别依据。 3.3软件特性software feature 软件项的显著特性。(如功能、性能或可移植性 等)。 3.4软件项software item 源代码、目标代码、作业控制代码、控制数据或这些项的集 合。 3.5测试项test item 作为测试对象的软件项。 4. 概述 4.1 主要内容本规范确定了各个测试文件的格式和内容,所提出的文件类型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说明和测试报告。 测试计划描述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资源和进度。它规定被测试的项、被测试的特性、应完成的测试任务、担任各项工作的人员职责及与本计划有关的风险等。 测试说明包括三类文件: (1)测试设计说明:详细描述测试方法,规定该设计及其有关测试所包括的特性,还规定完成测试所需的测试用例和测试规程,并规定特性的通过准则。 (2)测试用例说明:列出用于输入的具体值以及预期的输出结果,并规定在使用具体测试用例时,对测试规程的各种限制。将测试用例与测试设计分开,可以使它们用于多个设计并能在其它情形下重复使用。

测试需求说明书

测试需求说明书 以下文件中蓝色文字内容为模板指导性内容,正式文件中请删除。 参考《软件测试与测试技术》清华大学出版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 (4) 背景 (4) 定义 (4) 文档约定 (4) 范围 (4) 参考文献 (4) 2. 测试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目标 (5) 运行环境 (5) 条件与限制 (5) 3. 系统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数据的一致性、正确性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用例描述 (6) 6. 测试需求 (7) 功能测试需求 (7) 性能测试需求 (7) 运行测试需求 (7) 安全测试需求 (8) 文件传输 (8) 数据导入导出测试 (9) 安装测试 (9) 回归测试 (9) 用户文档测试 (10) 7. 其他专门需求 (10) 1.引言 [ 引言提出了对软件测试需求规格说明的纵览,这有助于理解文档如何编写并且如何阅读和解释。]

1.1目的 [对测试产品进行定义,阐述编写测试需求数的目的及意义,说明编写这份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在该文档中详尽说明了这个产品的软件需求,包括修正或发行版本号。如果这个软件测试需求规格说明只与整个系统测试的一部分有关系,那么就只定义文档中说明的部分或子系统测试。] 1.2背景 [对测试项目背景的说明如下: 需要阐述测试项目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填写本项目的测试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 说明测试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者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定义 [列出测试需求说明书中用到的专业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词组的原词组、缩写词和符号。] 1.4文档约定 [开发人员、项目经理、营销人员、用户、测试人员或文档的编写人员描述了文档中剩余部分的内容及其组织结构,提出了最适合于每一类型读者阅读文档的建议,描述编写文档时所采用的标准或排版约定,包括正文风格、提示区或重要符号,列出进行本软件测试工作的约束,例如:经费限制、测试期限、设备条件、用户的资料准备和交流上的问题等。] 1.5范围 [需要简述产品的测试范围] 1.6 参考文献

软件测试技术 B卷 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20分;请将答案填入题后括号中。 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B ) (A)发现程序中的所有错误(B)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C)证明程序是正确的 (D)调试程序 2. 下列___不属于测试原则的内容( D ) (A)软件测试是有风险的行为 (B)完全测试程序是不可能的 (C)测试无法显示潜伏的软件缺陷(D)找到的缺陷越多软件的缺陷就越少 3. 导致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是( A ) (A)编制说明书(B)设计 (C)编码(D)测试 4. 修复软件缺陷费用最高的是____阶段:( D ) (A)编制说明书B)设计 (C) 编写代码(D)发布 5. 白盒测试是根据程序的__C__来设计测试用例,黑盒测试是根据软件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A)功能 (B)性能 (C)内部逻辑 (D)内部数据 6. 条件覆盖的目的是( A ) (A)使每个判定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B)使程序中的每个判定至少都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 (C)使程序中的每个判定中每个条件的可能值至少满足一次。 (D)使程序中的每个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7. 一个程序中所含有的路径数与____有着直接的关系。( A ) (A) 程序的复杂程度 (B) 程序语句行数 (C)程序模块数 (D)程序指令执行时间 8. 动态黑盒子测试:( D ) (A)直接测试底层功能、过程、子程序和库(B)可估算执行测试时代码量和具体代码 (C)从软件获得读取变量和状态信息的访问权(D)测试的是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行为 9. 在自低向上测试中,要编写称为___B_的模块来测验正在测试的模块。 (A) 测试存根(B) 测试驱动模块 (C)桩模块 (D) 底层模块 10. 下列___不是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优点( D ) (A)速度快、效率高 (B)准确度和精确度高 (C)能提高测试的质量(D)能充分测试软件 11. 配置测试( C ) (A) 是指检查软件之间是否正确交互和共享信息 (B) 是交互适应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集中体现 (C) 是指使用各种硬件来测试软件操作的过程 (D) 检查缺陷是否有效改正 12. 下列各项中___不是一个测试计划所应包含的内容( B )

软件测试文档

1.测试分类 1.1.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在所有单元、集成测试后,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的总体测试。 1.2.确认测试 模拟用户运行的业务环境,运用黑盒测试方法,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或软件需求说明书中指明的软件特性(功能、非功能)上的。从测试原理上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1.3.白盒测试 通过程序的源代码进行测试而不使用用户界面。这种类型的测试需要从代码句法发现内部代码在算法,溢出,路径,条件等等中的缺点或者错误,进而加以修正。 1.4.黑盒测试 通过使用整个软件或某种软件功能来严格地测试, 而并没有通过检查程序的源代码或者很清楚地了解该软件的源代码程序具体是怎样设计的。测试人员通过输入他们的数据然后看输出的结果从而了解软件怎样工作。 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盆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和正确的输出。 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法。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5.灰盒测试 灰盒测试就像黑盒测试一样是通过用户界面测试,但是测试人员已经有所了解该软件或某种软件功能的源代码程序具体是怎样设计的。甚至于还读过部分源代码。 因此测试人员可以有真对性地进行某种确定的条件/功能的测试。从软件特性上分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6.功能测试 是指为了确保软件系统功能实现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其他特性而进行的测试。 性能测试:是指为了评估软件系统的性能状况,和预测软件系统性能趋势而进行的测试和分析。 END

软件测试说明书

软件测试说明

目录 1范围 (1) 1.1标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系统概述 (1) 1.3文档概述 (1) 2引用文档 (1) 3测试准备 (1) 3.1功能性测试 (1) 3.1.1 硬件准备 (1) 3.1.2 软件准备 (1) 3.1.3 其它测试前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4测试说明 (1) 4.1功能测试 (1) 4.2性能测试 (5) 4.3接口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5需求的可追踪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6注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理范本

[示例文档1]软件测试计划书

[示例文档1]软件测试计划 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软件测试计划

1 概述 测试目的 说明本项目测试目的、预期达到的目标。 背景 说明本项目测试的背景。 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计划及测试整个过程中所要参考的文件、资料。 2 测试基本内容 测试要点 测试要点应对以软件测试的以下信息进行具体描述。 测试方法:本次测试采用的测试方法(黑盒或白盒测试)。 测试类型:测试类型的说明。 测试手段:如手工测试、自动测试或手工与自动测试相结合。 采用手工与自动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说明不同手段所占比例。 采用自动测试,需详细说明选用的测试工具。 测试内容:根据软件项目的实际特点确定确认测试的测试内容。对部分软件除基本的功能测试外,可能还包括: 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极限测试、并发操作测试等。 测试环境 说明本次测试软件的运行与测试所需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测试范围 确定本次测试范围。

测试工具 说明本次测试使用的测试工具,包括自编测试程序,并进行确认。 测试开始时间 指明本项目测试工作的开始时间。 测试结束时间 确认测试工作预计的完成时间。 3 实施计划 测试设计工作任务分解和人员安排 测试设计工作应包括对系统功能及专业知识的学习, 编写测试大纲、设计测试用例等工作。 时间安排 测试设计开始时间:测试设计工作预计开始时间。 测试设计结束时间:测试设计工作预计结束时间。 人员安排 列出预计参加本次测试设计工作的全部测试人员。 输出要求 测试设计工作的输出应包括《测试用例》、《测试记录表》、《测试报告》。 对系统功能及专业知识学习如有必要也要形成书面材料。 由测试小组负责规定组织相关的测试人员进行评审计划。

软件测试验收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718软件测试验收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件测试验收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软件测试、验收报告 1引言 1.1目的 说明编制本测试验收报告的主要目的。 1.2背景 列出本项目的委托单位、承办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1.3参考资料 a)本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批文;

b)项目开发计划; c)分析设计说明书; d)本文档中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软件开发规范)。 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 1.4定义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的定义、缩写词的原文。 2软件测试 2.1动态、静态数据特性 把本项测试中得到的动态、静态的输入/输出数据的结果同动态/静态的输入/输出的期望结果进行比较,列出发现的问题。

最全软件测试基础教程(2011版)

软件测试基础教程 测试的基本概念 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是产品发布、提交给最终用户前的稳定化阶段。 1、测试的分类: 从测试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 手工测试:不使用任何测试工具,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来运行系统,测试各功能模块。 自动化测试:利用测试工具,通过编写测试脚本和输入测试数据,自动运行测试程序。目前最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是基于GUI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基本原理都是录制、回放技术。 从整体的角度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确认测试。 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一般包括逻辑检查、结构检查、接口检查、出错处理、代码注释、输入校验、边界值检查。 单元测试的依据是系统的详细设计;一般由项目组开发人员自己完成。 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进行测试。一般包括逻辑关系检查、数据关系检查、业务关系检查、模块间接口检查、外部接口检查。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在所有单元、集成测试后,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的总体测试。 确认测试:模拟用户运行的业务环境,运用黑盒测试方法,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或软件需求说明书中指明的软件特性(功能、非功能)上的。 从测试原理上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白盒测试:是通过程序的源代码进行测试而不使用用户界面。这种类型的测试需要从代码句法发现内部代码在算法,溢出,路径,条件等等中的缺点或者错误,进而加以修正。 黑盒测试:是通过使用整个软件或某种软件功能来严格地测试, 而并没有通过检查程序的源代码或者很清楚地了解该软件的源代码程序具体是怎样设计的。测试人员通过输入他们的数据然后看输出的结果从而了解软件怎样工作。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盆子, 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

软件测试报告的参考文件

软件测试报告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 任务编号/序号:工作名称: 程序(ID):程序名称: 编程员:测试完成日期:年月日测试工程师:测试完成日期:年月日 1、安装: 是否(1)程序运行环境已经正确设定□□ 2、程序代码检查: (1)程序单位首部有程序说明和修改备注□□ (2)变量、过程、函数命令符合规则□□ (3)程序中有足够的说明信息□□ (4)修改注释符合要求□□ (5)类库的使用符合要求□□ 3、画面及报表格式检查: (1)画面和报表格式符合规定需求□□ (2)程序命名符合格式需求□□ (3)画面和报表的字段位置和宽度与设计文档一致□□ 4、功能测试: (1)多画面之间切换正确□□ (2)功能键、触发键、按钮、菜单、选择项功能正确□□ (3)数据项关联及限制功能正确□□

(4)设计文档规定的其它功能 测试内容: 5、正确性测试: (1)读/写/删除操作结果正确 (2)各种组合条件之查询或报表正确 (3)设计文档规定的其它操作 测试内容: □ □ 6、可靠性测试: (1)非法键容错测试 (2)异常字符容错测试 (3)程序负作用检查 (4)残留文件检查 7、效率测试: 单用户(机型) □ □ 多用户(终端数)□ □ (1) 输入画面效率测试: 延迟时间: □ □ □ □ (2) 报表及查询效率测试: 最小报表时间:□ □ □ □ 最大报表时间:□ □ □ □ 8、多用户测试: 终端数: □ □ (1)随机测试: □ □ □ □ □ □ □ □ □ □ □ □ □ □

测试次数:□□ (2)共享测试:□□ (3)同步测试:□□ 9、其它测试: 测试内容:□□测试备忘: . 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标准和测试用例汇总

软件测试标准 前言 前一版的《软件测试标准》,在测试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修改在原标准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测试理念、工作方法、组织方式,使之更贴近实际工作,真正起到纲领的作用。 一、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是指为了度量和提高被测试对象的质量、对测试对象进行工程设计、使用和维护的与软件开发过程并发的生命周期过程。软件测试的目的为:验证软件产品的实现状态以及实现质量。 2、软件测试相关概念 2.1白盒测试 指基于程序结构的测试,测试目标是检查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逻辑路径,是代码级的测试。 2.2黑盒测试 基于程序功能的测试,根据输入输出的关系推断程序功能的正确性。 2.3测试用例 测试方案,包括数据输入和相应的期望输出。依据测试用例来执行具体操作。 2.4预防性测试 其原理为:只要测试在生命周期中进行得足够早,就能够提高待测软件的质量。 2.5测试风险分析 其目的为:确定测试对象、测试的优先级、测试的深度。 2.6软件测试模型 公司目前采用V模型,实现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同步进行。 2.7等价类划分 将测试对象按某种约定划分为有限个组成部分,提高测试的有效性。 2.8边界值分析 分析测试对象的所有边界值及边界附近的临界值。 二、测试工作流程 三、开发—测试流程

程序员 测试员BUG管理 关闭BUG 得到BUG 修改BUG 版本更新新的开发任务 得到新版本 提交新BUG 验证BUG 执行新的测试任务BUG审核 定期检查、审核BUG 定期编译 说明: 1、新版本提供时间,由程序员与测试员按实际情况协调; 2、BUG 审核的范围包括对BUG 的抽查;对标注为不修改或待讨论BUG 的管理; 3、软件涉及到功能性修改时,应该先提供修改设计说明,讨论通过后方可进行修改。 四、测试角色与职责 角色 职责范围 管理 负责测试全过程组织管理 分析 负责进行测试分析、编写测试用例 执行 执行测试任务 文档管理 负责对测试文档、开发文档管理 五、BUG 主要参数 1、当前状态 记录BUG 的状态,包括已修改、未修改、已验证。 2、严重程度 BUG 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级别 级别一:死机,数据丢失,主要功能完全丧失,系统悬挂 级别二:主要功能丧失,导致严重的问题,或致命的错误声明

软件测试用例(标准参考)

{ 项目名称} { 测试用例标题} 机构公开信息

版本历史

目录 0. 文档介绍 (5) 0.1文档目的 (5) 0.2文档范围 (5) 0.3读者对象 (5) 0.4参考文献 (5) 0.5术语与缩写解释 (5) 1. 接口-路径测试用例 (6) 1.1被测试对象(单元)的介绍 (6) 1.2测试范围与目的 (6) 1.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6) 1.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6) 1.5接口测试用例 (6) 1.6路径测试的检查表 (7) 2. 功能测试用例 (8) 2.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8) 2.2测试范围与目的 (8) 2.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8) 2.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8) 2.5功能测试用例 (8) 3. 健壮性测试用例 (9) 3.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9) 3.2测试范围与目的 (9) 3.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9) 3.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9) 3.5容错能力/恢复能力测试用例 (9) 4. 性能测试用例 (10) 4.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0) 4.2测试范围与目的 (10) 4.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0) 4.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0) 4.5性能测试用例 (10) 5. 图形用户界面测试用例 (11) 5.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1) 5.2测试范围与目的 (11)

5.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1) 5.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1) 5.5测试人员分类 (11) 5.6用户界面测试的检查表 (11) 6. 信息安全性测试用例 (12) 6.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2) 6.2测试范围与目的 (12) 6.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2) 6.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2) 6.5信息安全性测试用例 (13) 7. 压力测试用例 (13) 7.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3) 7.2测试范围与目的 (13) 7.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3) 7.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3) 7.5压力测试用例 (14) 8. 可靠性测试用例 (14) 8.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4) 8.2测试范围与目的 (14) 8.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4) 8.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4) 8.5可靠性测试用例 (15) 9. 安装/反安装测试用例 (15) 9.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5) 9.2测试范围与目的 (15) 9.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6) 9.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6) 9.5安装/反安装测试用例 (16) 附录:评审意见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