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

合集下载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和《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督导工作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流程。

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条件和程序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2.经科室讨论和有关专家会诊同意;3.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

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相关规定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5.按月填写《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报临床药学室汇总,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

三、管理责任1.权限的控制,在应用程序上实行电脑程序严格把关,医院信息科通过电脑程序控制,将本院抗菌药物设有标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标识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与用药合理性评估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与用药合理性评估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与用药合理性评估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要的实际使用情况、评估用药合理性结果。

方法:从我院信息系统内调取2020年1-8月份的99份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病例,统计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应用合理性情况。

结果:23份存在欠合理用药现象,占全部病例的23.23%。

结论:我院在临床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上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需要做好专项评估,及时总结用药不合理、持续完善改进,有针对性地改进不合理用药情况。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性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之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抗菌活性十分强,能够用于有效治疗危重细菌感染及耐普通抗生素之类的患者[1-2]。

但是,据《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8)》中规定,自2011年以来各级医院均在持续增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及强度。

而阴性革兰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耐碳青霉烯类病菌的检出率则在日渐上升。

总体上看,伴随这种抗菌药的进一步推广运用,越来越多的患者表现出多重耐药性,非常不利于细菌感染的诊治工作。

为此,本研究就我院2020年1-8月份诊治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展开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从我院信息系统内调取2020年1-8月份的99份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病例,统计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应用合理性情况。

纳入标准:均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病历完整性好,依从性佳;都是住院病人。

排除标准:存在非细菌感染情况;严重器质性疾病;不适宜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1.2方法为了规范管理本院临床上具体使用抗菌药的情况,有效遏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病原菌的产生,通过医院HIS信息系统调取2020年1-8月份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全部出院病历(共99份),进行合理应用分析并整理,找出不合理使用类型主要因素,确定后续监控的重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以改善碳青霉烯类药整体使用的合理性。

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评价细则说明
第二部分:品种选择评价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选用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如考虑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应选 用美罗培南;不宜选用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②CRE感染及重症感染应选用推荐剂量较大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③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的感染不应选用厄他培南; ④妊娠患者不推荐选用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 ⑤儿童不推荐选用比阿培南。 违反①—⑤中任意一 条,每条扣1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评价细则说明
第四部分:病原学及疗效评估
①使用抗菌药物前有相应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证据); 不符合①扣20分; ②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 等。 不符合②扣1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评价细则说明
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
30 25 20 15 10 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目 录
Content
A B C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0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 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 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从抗菌药物的优化管理到碳青霉烯的合理应用

从抗菌药物的优化管理到碳青霉烯的合理应用

+ 2D Dose Duration
2M Maximal clinical outcome Minimal collateral damag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1:388-416 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 24 (suppl 1):S21–S31
SX
12
16 75.0%
9
13
69.2%
SY
TJ
WH ZJ 合计
6
13 46.2%
6
6
13 46.2%
4
12
14 85.7%
9
4
13 30.8%
3
106
173 61.3%
69
13
46.2%
13
30.8%
13
69.2%
14
21.4%
170
40.6%
CMSS 2010,王辉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Vol34.No10,897-904
掌握病原菌
院内感染G- 菌占71%,依次为大肠、肺克、铜绿和不动
G+
29% n=12668
G71% n=31002
1% 3% 3% 5%
3% 27%
大肠杆菌
5% 肠杆菌
不动杆菌
克雷伯菌属
铜绿假
15%
单孢菌
16%
16%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沙雷菌属 柠檬酸杆菌属 其他假单胞菌 其他嗜血杆菌 伯克霍尔德菌属 莫拉菌属 金杆菌属 其他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合理性调查与分析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合理性调查与分析
* 基金项目 :上海市药学会科研项目(项目编号 : 2018-YY-09)
** 作者简介 :毛亚佩,药师。研究方向 :临床药学。 E-mail :709373431@
*** 通信作者 :卫英,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 :医院 药学、药事管理。E-mail :weiyinglx@
44
上海医药 2019年 第40卷 第19期 (10月上)
·药物临床·
菌药物耐药。我院根据该通知要求,于 2017 年 5 月起进 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2018 年,国家卫生健 康委发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及《碳 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提出应进一步规 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KEY WORDS carbapenems; antimicrobials; rational use of drugs
碳青霉烯类是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最 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作为非典型的 b- 内酰胺类抗菌 药物,它与头孢菌素类不存在交叉耐药性,具有抗菌谱 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尤其对产超广谱 b- 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b-lactamase, ESBL)肠杆菌科细菌感
染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治疗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 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然而,随着碳 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我国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 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已高达 66.7% 和 69.3%,肺炎克雷 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 2005 年的 3.0% 和 2.9% 上升到了 2017 年的 20.9% 和 24.0%,耐药 率上升幅度高达 8 倍 [2],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 菌药物耐药已经成为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2017 年,国 家卫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提出医疗机构要指定专人定期收 集、汇总本单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信息表, 并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碳青霉烯类抗

从抗菌药物的优化管理到碳青霉烯的合理应用

从抗菌药物的优化管理到碳青霉烯的合理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能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膜的完 整性被破坏,水分由外环境不断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 胀、变形死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应严格控制使用;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 患者应慎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5
结论与展望
从抗菌药物的优化管理到碳青霉烯的合理应用的意义和价 值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降低细 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从而延 长药物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治疗选择。
提高治疗效果
优化抗菌药物的管理可以确保药 物在适当的剂量和时间内给予患 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
国内碳青霉烯耐药性的严峻形势
我国是全球细菌耐药性形势较为严峻的国家之一,碳青霉烯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已经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 的重大挑战。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和影响因素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主要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外排泵过度表达、药物作用靶点的改 变等机制实现。
配伍禁忌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应避免混合使用或在同一输液管 中连续输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 药性和监测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状
全球范围内碳青霉烯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扩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 等常见病原体。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一、评价细则说明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 5 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张表针对 1 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 1 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

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 100 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 分。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第一部分:适应证①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②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③粒缺伴发热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1]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选用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如考虑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应选用美罗培南;不宜选用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②CRE 感染及重症感染应选用推荐剂量较大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③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的感染不应选用厄他培南;④妊娠患者不推荐选用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⑤儿童不推荐选用比阿培南。

第三部分:用法、用量及配伍评分说明分数不符合① —④,扣100分。

违反① —⑤中任意一条,每条扣10分。

①用法错误;违反① —⑦②用量错误[2];中任意一条,③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方案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2] ;每条扣 10④宜单瓶输注,不与任何药物配伍;分。

⑤厄他培南不得使用含葡萄糖的液体作为溶媒;⑥本类药物均应避免与丙戊酸联合使用;⑦亚胺培南应避免与更昔洛韦联合使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和《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督导工作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流程。

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条件和程序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2.经科室讨论和有关专家会诊同意;3.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

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相关规定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4.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5.按月填写《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报临床药学室汇总,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

三、管理责任1.权限的控制,在应用程序上实行电脑程序严格把关,医院信息科通过电脑程序控制,将本院抗菌药物设有标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标识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6-8] 危险因素
反复使用抗菌药物或前期曾使用三代头孢菌素 住院日延长(≥7 天) 曾入住或现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留置导管(包括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经皮胃或空肠造瘘管、导尿管等) 存在结石或梗阻(如胆道、泌尿道) 既往曾有产 ESBLs 细菌感染或定植 反复住院(包括护理中心) 严重疾病状态(如器官移植) 基础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 机械通气 年龄≥60 岁 肾脏替代治疗
2.粒缺伴发热的定义C)<0.5×109/L 或预计 48 h 后 ANC<0.5×109/L。(2)发热:口腔温度单次测定≥38.3℃(腋温≥38.0℃)或≥38.0℃(腋温≥37.7℃)持续超过 l h。
5.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1. 多重耐药菌所致的重症感染 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是指细菌对潜在有抗菌活性的 3 类及以上抗菌药物 耐药[3]。如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是指对 下列 5 类抗菌药物中至少 3 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4]。目标性治疗时需判 断病原菌是否为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同时还要注意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定植或携带, 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携带状态不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包 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5]。对于一些轻中度的多重 耐药菌感染,宜选择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如产 ESBL 细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可根据药敏结果 选用其他类别抗菌药物[5]。 2. 多重耐药危险因素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尚未或无法获得病原菌药敏结果时,重症感染患者如有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风险, 也可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包括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常见多重耐药的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 1-表 3。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一)处方权限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高级职称医师应按年度经本机构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被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临床 应用前需提交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申请,经本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方可 开具处方[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当天须在病程 中记录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等应用指征、副高及以上医师查房意见和会诊意见等。因抢救 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确需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时,处方量不得超过 1 日用量,并详细记 录用药指征,于 24 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二)病原学送检 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送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 证据),包括:痰培养、肺泡灌洗液、支气管毛刷、分泌物培养、引流液培养、无菌体液培养 (血、脑脊液、骨髓、关节液、胸腹腔穿刺液等)等,在具备条件时应留取无菌部位标本。治 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等,并据此调整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四、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建议 (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国家卫健委 2018 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评价细则》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 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 等;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粒缺伴发热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 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症状极重患者的 经验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有: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 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 酶)肠杆菌 科细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 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 5 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 培南和厄他培南。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细菌抗菌作 用差;其他 4 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 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无抗菌作 用。 二、全国及我省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 1.5%,总 体耐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 9.0%,较 2014 年上 升了 2.6 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26.9%。老年、儿童和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 10.2%、9.1%和 7.8%。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平 均为 20.7%,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30.2%。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 出率持续较高,2017 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 56.1%,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80.4%。 全省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我省 2018 年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 1.6%,碳 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 4.2%。2018 年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
16%,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 55.4%。对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进行比较,2018 年三级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 假单胞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均高于二级医院。各地市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 埃希菌检出率均低于 3.0%,其中潍坊和德州最高(均为 2.6%),滨州最低(0.4%) 。各地 市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差异较大,菏泽、济南、聊城、泰安检出率均在 5%以 上,其中菏泽最高(11.6%),烟台最低(0.7%)。全省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 均低于 30%,济南检出率最高(24.1%),莱芜最低(6.2%)。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 药率较高,菏泽、聊城检出率均超过 70.0%,其中菏泽最高(77.8%),日照最低(36.0%)[1]。
肠杆菌科细菌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该菌即为 CRE:①对任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多立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4mg/ L,或厄他培南 MIC≥2 mg/L;
山东省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19 年版)
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大量使用,导致细菌对其耐药水平持续上升,而 新的抗菌药物研发缓慢,耐药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使治疗费用明显 增加。为促进全省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规范管理,根据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 43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 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 号)、《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 识等 3 个技术文件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822 号)、《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12 号)等文件精神,山东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 心起草编写了本专家共识,由山东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公室与山东省合理用药专家委员 会联合发布,旨在为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注:1.免疫抑制剂[12-13]包括:阿贝莫司钠,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硫唑嘌呤,培拉西普,环孢素,依维莫司,盐酸胍立莫 司,伊诺莫单抗,咪唑立宾,霉酚酸酯,莱帕立新,西罗莫司,他克莫司,佑米莫司,伏孢素,佐他莫司,抗胸腺细胞球蛋 白,利妥昔单抗,奥法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莫罗单抗-CD3,阿仑珠单抗,巴利昔单抗,达克珠单抗,托珠单抗, 贝利木单抗,IL-1 阻滞剂如阿那白滞素和 canakinumab,IL-5 阻滞剂如 mepolizumab(美泊利单抗)和 reslizumab(瑞丽珠单 抗),IL-4 和 IL-3 阻滞剂 dupilumab,IL-17A 阻滞剂如苏金单抗、伊沙珠单抗和布罗达单抗,IL-12 和 IL23 阻滞剂 Ustekinumab (优特克单抗),阿巴西普,Belatacept,那他珠单抗,依法珠单抗,芬戈莫德,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Certolizumab pegol, 戈利木单抗,依那西普,Eculizumab(艾库组单抗),Ibrutinib(依路替尼),Idelalisib,Tofacitinib,Ruxolitinib(鲁索替尼)。
危险因素
3. 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多见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脓胸、腹腔感染 (包括急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感染以及腹腔脓肿)、盆腔感染、腹腔或盆腔感染引起的 血流感染、各部位脓肿、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涉及消化道和女性生殖道的手术切口 感染、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褥疮感染等)、口腔感染、颌面部感染、阴道感染[2]及有误 吸风险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8]。对于“重症患者”,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 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4. 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 免疫缺陷病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是基因突变导致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补体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0]。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相关危险因素如下表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