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实证研究_以沈阳市民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为例
辽宁非遗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辽宁非遗市场调研分析报告1. 引言非遗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拥有众多优秀的非遗项目。
本文旨在对辽宁非遗市场进行调研,分析辽宁非遗项目的现状以及市场发展潜力,为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 调研目的和方法2.1 调研目的* 了解辽宁非遗项目的特点和种类;* 分析辽宁非遗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掌握辽宁非遗项目的消费者需求和购买意愿;* 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2.2 调研方法* 网上调研:通过网络搜索和在线问卷调查,了解辽宁非遗项目的种类、传承人情况、市场销售渠道等信息;* 实地走访:前往辽宁省内的非遗传承机构、市场、商铺进行访问和观察,了解非遗项目的生产制作过程、销售情况等。
3. 调研结果和分析3.1 辽宁非遗项目的特点和种类经过调研发现,辽宁非遗项目种类繁多,包括传统手工艺、饮食文化、音乐舞蹈、民间戏剧等。
其中,辽宁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工艺独特,如中国结、剪纸、绣球等,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注意和喜爱。
此外,辽宁的民间戏剧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3.2 辽宁非遗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调研显示,辽宁非遗市场虽然发展较为成熟,但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辽宁省内有众多非遗传承机构和市场,为非遗项目的生产、销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另外,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升,非遗项目逐渐被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市场需求与日俱增。
然而,辽宁非遗市场面临一些问题,如低知名度、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等。
这些问题使得辽宁非遗项目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
因此,辽宁非遗市场需要加大品牌宣传、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努力,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3.3 辽宁非遗项目的消费者需求和购买意愿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于辽宁非遗项目的需求以及购买意愿有所差异。
年轻人更加注重非遗项目的时尚性和创新性,更愿意购买和使用这些具有文化底蕴的产品。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沈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

沈阳民俗文化1.沈阳秧歌秧歌是流传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
沈阳秧歌属东北大秧歌,分高跷、地秧歌两大类。
沈阳人酷爱秧歌,他们舞得热烈、舞得豪放、舞得粗犷,令人振奋。
如今早晚或节假日的沈阳街头,不仅常有火爆的老年秧歌队表演,还有精品秧歌表演,如"蹉步秧歌"、"灯官秧歌"、少儿高跷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水袖秧歌"、"举顶高跷"等。
每年,沈阳都有举办秧歌节,历时五至七天。
大型秧歌比赛是秧歌节的主体项目。
秧歌节的举办,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了解沈阳,也让中国和沈阳的秧歌走向世界。
2.西迁节和抹愚节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辽宁锡伯族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庙会,以纪念220多年前锡伯族人从东北迁往西北边陲的壮举,这是锡伯族人最盛大的节日。
此外,还要举行文艺会演和赛马、叼羊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抹黑节则是在农历正月十六日,据说这一日是巡天神来视察的日子,一到这天,锡伯人不等天亮就纷纷出门,挨门串户,不分男女老少往脸上抹黑。
青年人见了老年人,先请安,后跪一脚,再向长者脸上象征性地抹一点黑,以示尊敬和吉庆。
也好让巡天神看见他们的诚心,免去小麦的黑穗病。
3.锡伯族的“喜利妈妈”每逢正月初一,锡伯族家家户户都要供奉"喜利妈妈",求她保佑全家平安、人财兴旺。
"喜利妈妈"是锡伯人求子孙繁衍不断的象征,又是记载锡伯族家庭州系的族谱。
"喜利妈妈"的牌位一般在堂房的西北角上,其象征仪标是一条两丈多长的丝绳。
它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大扫除后,开始供奉,到农历二月初二,再装入纸袋,放回原处。
4.撒路灯习俗地处沈阳的西北地区有十月十撒路灯习惯,农历正月十五春节过后,专人组织二十至二十五人做灯笼,做好点火的纸包,等到正月十四的傍晚,举灯笼人排成两队,以锣鼓为前导,有人把纸包点燃,沿家放在地上,小纸包燃烧时间较长,又被沿路放在地面上,所以叫撒路灯,让人感到神秘惬意,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浅析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辽宁省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源远流长,涵盖了多种传统技艺和表演艺术,如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手工艺等。
在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地被发现并用于环境设计的传承与创新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和传承上。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观和智慧。
在环境设计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设计中,不仅可以为环境增添文化氛围,更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以愉悦的享受。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剪纸艺术的图案和构图,在建筑立面的装饰中运用传统木雕的技艺等,从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环境设计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环境设计中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创新不仅仅是新的理念和技术的应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提升。
在辽宁省,一些企业和设计师积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环境设计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创新的环境作品。
在酒店餐厅的装修设计中,可以利用传统的壁画、雕刻等手工艺品,结合现代的照明和装饰材料,营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环境。
这种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方式,不仅可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可以为环境设计注入新的时代气息。
在环境设计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提升环境品质。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和技艺,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都可以为环境设计提供灵感。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和造园理念,将山石、水景等元素融入设计,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和谐自然。
在建筑设计中,也可以利用传统建筑的木结构和斗拱等特色,打造出具有文化底蕴的建筑形态。
这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环境设计中的方式,可以提高环境的品质和审美价值,为人们创造出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视角

第21卷第5期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5 2019年10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Oct.2019收稿日期:2019-04-26作者简介:戴茜(1983-),女,辽宁沈阳人,讲师,博士。
DOI:10.15916/j.issn1674-327x.2019.05.024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视角戴 茜(渤海大学政法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辽宁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聚集的重要地区,拥有着大量底蕴丰富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文明日新月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文化技艺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虽然政府部门早已认识到抢救与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法规措施进行补救,但碍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难度大,范围广等现实问题,导致省内保护工作仍处在困境当中。
本文首先以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分析;以辽宁省为视角,针对该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的缺陷不足及存在的现实性问题进行梳理,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基础教育等多方面平衡少数民族权益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传承人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9)05-0081-05一、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一)防止失传,促进永续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断推进,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消失、失传。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无不与其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栖息环境、生活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无不通过本民族特有的传接方式世代传承,流传至今。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日趋现代化的经济生活方式早已融入到我国社会发展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导致的社会审美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非遗+”模式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理论与实践探析——以辽宁省为例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知识产权与专利导航总第804期第10期2023年5月收稿日期:2023-02-23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31029)。
作者简介:丰雷激(2002—),男,本科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
“非遗+”模式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理论与实践探析——以辽宁省为例丰雷激(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169)摘要:【目的】探寻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推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
【方法】对辽宁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下的创新型探索进行分析。
【结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当今时代下具有发展和保护并行的趋势,但在保护上仍然存在理论逻辑冲突等法律保护问题与局限性。
【结论】针对保护的困境问题,分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自身特性,对存在问题的内在逻辑与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明确权利主体、细化法律衔接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路径。
关键词:“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中图分类号:D92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10-0124-04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010.026Analysi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of Folklore Works Under the Mod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ake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FENG Leiji(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9,China)Abstract:[Purposes ]To explore the way to strengthe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folkloreworks in the new era,so as to promot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on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Folklore Works (Draft for Soliciting Opinions ).[Methods ]The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mode in Liaoning Province was analyzed.[Findings ]Today,folklore works have the trend of developing while protecting,but there are still legal protection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such as theoretical logic conflicts in their protection.[Conclusions ]Aiming at the dilemma of protection,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lore works,unfolds and locates the internal logic and limita⁃tions of the problems,and obtain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path of folklore works,such as clarifying the subject of rights and refining the legal connection.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folklore works;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0引言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现状及传承保护路径探究——以沈阳市

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现状及传承保护路径探究收稿日期:2018-11-15课题项目:2018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8CMZ003);2017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YSK2018-12-04)作者简介:王飞(1987-),男(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党团建设和民族文化;徐静宇(1998-),女(汉族),安徽亳州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是文化之基、民族之根,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滋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25日发布并实施《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沈阳市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现状沈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境内有满、蒙、朝、锡伯等43个民族,经过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饱含东北地域特色和民族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生产生活经验、技能、习俗的传承和积累,是世代相承、文化长期融合的历史产物和精神瑰宝,是形成沈阳地区完整文化和艺术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