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编程实验报告(实现TCP、UDP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编程实验报告(实现TCP、UDP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编程实验报告(实现TCP、UDP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编程实验

实验题目:实现TCP、UDP数据传输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生班级: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套接字SOCKET的原理、开发;

2.掌握TCP、UDP协议的实现。

二、实验原理

1.SOCKET原理

①套接字(socket)概念

套接字(socket)是通信的基石,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它是网络通信过程中端点的抽象表示,包含进行网络通信必须的五种信息:连接使用的协议、本地主机的IP地址、本地进程的协议端口、远地主机的IP地址、远地进程的协议端口。创建Socket连接时,可以指定使用的传输层协议,Socket可以支持不同的传输层协议(TCP或UDP),当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时,该Socket连接就是一个TCP连接。

②建立socket连接

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称为ClientSocket,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称为ServerSocket。

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服务器监听: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客户端请求:指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连接确认: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时,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双方就正式建立连接。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2.TCP原理

①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所发送数据是有序的,字节流的。TCP连接的端口叫套接字socket或插口,采用三次握手确认建立一个连接:

位码即TCP标志位,有6种标示: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ACK(acknowledgement确认),PSH(push传送),FIN(finish结束),RST(reset 重置),URG(urgent紧急)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 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

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没有数据需要发送后,则通过四次挥手释放连接: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主动关闭,向服务器发送FIN报文,进入FIN_WAIT_1状态,表明无数据要发送了。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FIN报文,向客户端回复确认ACK报文,进入FIN_WAIT_2状态,表明无数据要发送了。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FIN报文,请求关闭连接并进入CLOSE_WAIT 状态。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FIN报文,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后进入TIME_WAIT状态;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段后就关闭连接;此时,客户端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则客户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②java中用于TCP协议的socket编程的主要API有: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ServerSocket是用来创建服务器端的套接字socket。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Socket是用来创建客户端的套接字socket。

●InetAddress(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InetAddress)类:用来表示IP地址。

●凡是基于TCP创建的套接字可以叫做流套接字。

●服务器端相当于一个监听器,用来监听端口。

●服务器与客服端之间的通讯都是输入输出流来实现的。

3.UDP原理

①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其连接的建立不必像TCP那样需要服器端侦听,也不需要有客户机端请求连接,属于一种“强制”性的网络连接。UDP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该服务对消息中传输的数据提供不可靠的、最大努力的传送。这意味着它不保证数据的到达,可不保证所传送数据报的顺序是否正确,UDP 不重新传输丢失的数据。

②java中用于UDP协议的socket编程的主要API有: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DatagramSocket(数据电报套接字)。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DatagramPacket(数据电报包,里面包含了发送的信息)。

●基于UDP的套接字就是数据报套接字。

●两个都要先构造好相应的数据包。

●在DatagramPacket包中的函数intgetLength()返回实际接受的字节数,

byte[]getData()返回接受到的数据。

●要想接受端给发送端回信息,就需要知道发送端的IP地址InetAddress

getAddress()和发送端进程所绑定的端口号int getPort()。

●数据报套接字发送成功之后,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虚连接,双方可以发送数

据。

三、实验方法

1.拓扑图

2.实验环境

Windows10,MyEclipse2014,VMware Workstation pro下Windows7

3.程序语言

Java

4.版本

型号为X555LF的微机一台,虚拟机为VMware Workstation pro12

四、实验内容

1.程序源代码、注释

①TCP编程

服务端程序:

package internet;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Writer;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ServerSocket;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Socket;

public class TCPserver{//服务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throws 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server start...");

ServerSocket ss=new ServerSocket(10086);//建立服务器socket

Socket s=ss.accept();//调用accept(),产生阻塞,监听指定的端口,等待客户端的连接

System.out.println(s.getInetAddress().getHostAddress()+"...connection");

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getInputStream())); //读取客户的信息的输入流

BufferedWriter bw=new BufferedWriter(new OutputStreamWriter(s.getOutputStream()));//向客户端发送信息输出流

bw.write("thank you!");//服务器端收到信息后,将回应信息返回给客户端

bw.newLine();

bw.flush();

String receiveData=null;

while((receiveData=br.readLine())!=null){

System.out.println("receive data:"+receiveData);

}

s.close();

ss.close();

}

}

客户端程序:

package internet;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Writer;

import java.io.PrintWriter;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Socket;

public class TCPclient{//客户端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throws Exception{

Socket s=new Socket("192.168.160.2",10086);//建立tcp客户端socket,要确定要连接的服务器ip,port

PrintWriter pw=new PrintWriter(new OutputStreamWriter(s.getOutputStream()));//获取输出流,向服务端发送信息

pw.write("30013");

pw.flush();

s.shutdownOutput();

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getInputStream())); //获取输入流,读取服务端的相应信息

String sendDataStr=null;

while((sendDataStr=br.readLine())!=null){

if(sendDataStr.equals("bye")){//关闭连接

break;

}

}

br.close();//关闭资源

pw.close();

s.close();

}

}

②UDP编程

服务端程序:

package internet;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DatagramPacket;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DatagramSocket;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InetAddress;

public class UDPserv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throws IOException{

/*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

*/

DatagramSocket socket=new DatagramSocket(10086);//创建服务器端DatagramSocket,指定端口

byte[]data1=new byte[1024];//创建字节数组,指定接收的数据包的大小

DatagramPacket packet1=new DatagramPacket(data1,data1.length);

System.out.println("server start....");

socket.receive(packet1);//此方法在接收到数据报之前会一直阻塞

String info=new String(data1,0,packet1.getLength());

System.out.println("I'm server,receive from client:"+info);

/*

*向客户端响应数据

*/

InetAddress address=packet1.getAddress();//定义客户端的地址、端口号、数据

int port=packet1.getPort();

byte[]data2="thank you!".getBytes();

DatagramPacket packet2=new DatagramPacket(data2,data2.length,address,port);//创

建数据报,包含响应的数据信息

socket.send(packet2);//响应客户端

socket.close();

}

}

客户端程序:

package internet;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DatagramPacket;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DatagramSocket;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32002.html,.InetAddress;

public class UDP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throws IOException{

/*

*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

*/

//定义服务器的地址、端口号、数据

InetAddress address=InetAddress.getByName("192.168.160.2");

int port=10086;

byte[]data1="30013".getBytes();

DatagramPacket packet=new DatagramPacket(data1,data1.length,address,port);//创建数据报,包含发送的数据信息

DatagramSocket socket=new DatagramSocket();//创建DatagramSocket对象

socket.send(packet);//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报

/*

*接收服务器端响应的数据

*/

byte[]data2=new byte[1024];//创建数据报,用于接收服务器端响应的数据

DatagramPacket packet2=new DatagramPacket(data2,data2.length);

socket.receive(packet2);//接收服务器响应的数据

String reply=new String(data2,0,packet2.getLength());//读取数据

System.out.println("I'm client,server reply:"+reply);

socket.close();

}

}

2.实验结果截图

①TCP编程实验结果:

②UDP编程实验结果:

3.发送了哪些TCP、UDP包?(抓包分析)

①TCP编程

请求连接到关闭连接所抓到的包:

TCP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发送SYN包到服务器。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确认客户端的SYN并发送自己的SYN包,则向客户端发送[SYN+ACK]包。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

至此,三次握手完毕,客户端与服务器可以开始互发数据。

发送数据长度为16(3个汉字+10个数字)字节:

四次挥手: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主动关闭,向服务器发送FIN报文,进入FIN_WAIT_1状态。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FIN报文,向客户端回复确认ACK报文,进入FIN_WAIT_2状态。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FIN报文,请求关闭连接并进入CLOSE_WAIT 状态。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FIN报文,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

至此,客户端等待2ms后没收到服务器的回应,连接关闭。

②UDP编程

UDP发送的数据包:

客户端192.168.160.4向服务端192.168.160.2发送长度为16的用户数据报文:

服务端192.168.160.2向客户端192.168.160.4发送长度为10的用户数据报文:

五、实验体会

1、本次实验,通过自己编程自己抓包分析,对于TCP协议与UDP协议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对于套接字socket有了一定的了解。

2、本次实验,通过安装虚拟机并在虚拟机中安装操作系统、配置环境,最终能在虚拟机中成功跑程序,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薄弱,需要多加实战练习,网上资源丰富,是我们学习的便利,要学会合理利用。

3、通过本次实验,认识到无论是安装和使用软件以及编程,都需要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实战练习。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网络层

第四章网络层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IP协议哪些是正确的(ABCD )。 A.I P协议提供尽力发送(best effort)服务 B.I 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 C.I P协议根据其版本分为IPv4和IPv6协议 D.I P是TCP/IP 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 2.检查数据包能否到达远程主机最常使用哪一种协议(D ): A. UDP B. SMTP C. FTP D. ICMP 3.当一个路由器收到了一个TTL值为0的IP包时,它进行一些什么样的处理?( A ) A.将该IP包丢弃 B.根据目的地址寻找一条路径并进行转发 C.将该IP包TTL值加1 D.将该IP包TTL值设置为255 4.在给你的计算机设置IP地址的时候,那些地址是保留不被使用的(FGH ): E.202.197.95.4 F.0.0.0.0 G.127.0.0.1 H.255.255.255.255 I.230.197.95.4 5.在IPV6中IP地址是多少位(二进制):(C ) A.32 B.64 C.128 D.256 6.ICMP协议位于(A ) A.网络层 B.传输层 C.应用层数 D.据链路层 7.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 果一定(C ) A.为全0 B.为全1 C.相同 D.不同 8.要控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可以采用哪个手段?A A.用路由器将网络分段 B.用网桥将网络分段 C.将网络转接成10BaseT D.用网络分析仪跟踪正在发送广播信息的计算机

9.以下四个IP地址哪个是不合法的主机地址:( B ) A.10011110.11100011.01100100.10010100 B.11101110.10101011.01010100.00101001 C.11011110.11100011.01101101.10001100 D.10011110.11100011.01100100.00001100 10.如果网络内部使用数据报,那么(D ) A.仅在建立时作一次路由选择 B.为每个到来的分组作路由选择 C.仅在网络拥塞时作新的路由选择 D.不必作路由选择 11.在OSI参考模型的各层次中,(C )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分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2.下述协议中,不建立于IP协议之上的协议是(A )。 A.ARP B.ICMP C.SNMP D.TCP 13.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14.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C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5.一个IP报头的头长度字段为4位,当其值为0101(2进制)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此IP报数据部分长为32字节 B.此IP报头部长为32字节并且带有12字节的任选项目 C.此IP报头部长为20字节并且无任选项目 D.此IP报头部长为20字节并且带有12字节的任选项目 16.在给你的计算机设置IP地址的时候,以下哪个地址是可以使用的( A ) A.202.197.95.4 B.0.0.0.0 C.127.0.0.1 D.255.255.255.255 17.使用ping 命令的–f参数是指不对数据包进行分段,这时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 A.TCP头中的SYN位被设置为1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实验报告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一)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时间:2016年3月15日 1.实验内容: 实验的目的: 1、通过模拟牵引供电系统,了解牵引供电系统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2、了解认识微电网及控制实验系统; 3、了解西南交通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 实验的原理: 1、牵引供电系统 实验室初步设计的联合实验室平台体系架构,平台的设计在充分考虑供电可靠性、实验室布局与实现不便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与配电系统的特点。采用400V 配电网络来模拟实际铁路的10kV 配电。同时,依托施耐德电气强大的行业背景,通过采用相应智能设备方便地实现了对整个实验室系统的集中管理、保护与控制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等。 牵引供电部分模拟实际牵引变电所,通过升压变压器将10kV 升至27.5kV 为牵引负荷供电。配电部分模拟铁路配电网,采用400V 电压模拟实际线路采用的10kV 电压。在一级负荷贯通线路上设置有故障模块,模拟实际铁路配电线路的各种故障,借以观察故障后保护以及断路器等的动作情况,实际铁路配电网络中的分段装置开关房用施耐德电气的配电柜来模拟。 2、微电网及控制实验系统 微网系统是一种相对于配电网规模较小的分散式独立系统,它基于以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设备组合在一起,直接供小型用户使用,它可以被视为电网中的一个可控单元,在短时间内动作以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及负载的需求。 微电网保证以下功能: 1) 任意电源接入对系统不造成影响,确保人员电气安全; 2) 自主可选择运行点,微电网控制应该做到能够基于本地信息对电网中的事件进行反映,并自动切换至独立运行方式;

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组建实验报告

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组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计算机网络架构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使用水平,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3台PC机 三.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校园网。要求进行子网划分和结构设计,并将网络结构建立起来。最后完成网络设备的调试。 四.实验说明 某大学分为总校和分校,为该校设计校园网,总校有一个局域网共20台计算机,分校由VLAN划分为两个局域网,分别有10台计算机。该校被分配了一个C类网段210.100.10.0,总校和分校各有一台路由器及一台交换机。请进行网络设计,将总校和分校各个局域网连接起来。 根据要求,设计IP地址分配表,设计网络结构,画出网络拓扑图。根据设计搭建网络结构。配置网络设备,完成网络调试。 提示:1)使用IP子网掩码的原理设计IP地址分配表。 2)用到的设备为两台路由器,以及两台交换机。 五.实验设计 一、设计思路 总校局域网20台计算机,分校2个局域网各有10台计算机,若要满足要求,则至少需要5位主机位,即大小为2^5=32台主机的局域网。由于是C类网段,最后8计算机ID码5位用作主机号,还有3位可以用作子网号,即可以划分2^3-2=6个子网(000和111不可用作子网号),因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0000)。而总校、分校各个局域网只需从6个子网中任选其一并且不重复即可。由此可以设计IP分配表如下 二、IP分配表 三、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后习题答案网络层

第四章网络层 4-01.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4-02.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答: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 ⑴不同的寻址方案;⑵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⑶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⑷不同的超时控制; ⑸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⑹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⑺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⑻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⑼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⑽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4-03. 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答: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⑴物理层中继系统:集线器,转发器(repeater)。 ⑵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交换机,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⑶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⑷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⑸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04.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TCP、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4-05. 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分为ABCDE 5类;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各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 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

浅析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计算机网络简介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为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2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的脆弱性,网络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再者,操作系统的另一个安全漏洞就是存在超级用户,如果入侵者得到了超级用户口令,整个系统将完全受控于入侵者计算机网络由于其具有大量资讯,人们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能进行很多交易项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促进了越来越发达的网络购物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携带在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芯片中,在很多浏览过程或者卖家与买家在交易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信息泄露的问题计算机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有待加强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首先对网络设置访问权}s},主要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带来的浅谈计算机知识在统计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安全威胁,其主要任务是不让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一般做法是加强入网控制,其次,加强网络防火墙的控制防火墙技术是基本可以解决网络层安全性问题的此外,还可采用虚拟专用网、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等。 法律问题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以往社会发展中从未遇到的问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篇一: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

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虚电路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数据报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二、网际协议IP 1、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2、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3、互联网可以由许多异构网络互联组成 4、分类的IP 地址 IP 地址定义: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5、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的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两级的IP 地址:IP 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IP 地址: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 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Ip地址不仅可以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点分十进制记法:192.168.1.1 一些特殊的ip地址:保留地址0.0.0.0 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127.0.0.1 不指派地址128.0.0.0 192.0.0.0 6、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7、解析协议ARP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 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8、如何知道同一个局域网内其他主机的mac地址? A在局域网内广播arp请求分组,其他主机接收分组,IP地址与报文中一致的主机收下分组,并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A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并发送arp响应报文,A 收到响应报文后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9、生存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10、若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arp映射表怎样建立?交给连接不同网络的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虽然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研制成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昂贵而奢侈的技术。一直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 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程碑。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于1969 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 开通于1973 年,同年,英国的NPL 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 都是分组交换网络。 1.3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始与1970 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

CSMA/CD 方法。以太网的CSMA/CD 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所以又称CSMA/CD 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1.4网络互连阶段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某些计算机系统用户希望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或者想与其他系统联合完成某项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 是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院校、企业、政府的局域网自发地加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超级网络,连接有数千万的计算机、 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革新,网络应用越来越广。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互联网应用,很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希望能抓住机遇,掌握未来的命运。中国也加强了网络方面的投入。中科院计算所为自己的网络起名为“织女星网络”(Vega Grid),目标是具有大规模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能力。与国内外其他网络研究项目相比,织女星网络的最大特点是“服务网络”。中国许多行业,如能源、交通、气象、水利、农林、教育、环保等对高性能计算网络即信息网络的需求非常巨大。预计在两三年内,就能看到更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电力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电力工程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供电系统常用设备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 1、认识供电系统各种常用电器设备在供电系统中应用; 2、了解常用电器设备的结构; 3、掌握常用电器设备的功能。 二、实验内容 1、电力变压器的认识 2、互感器的认识 3、熔断器的认识 4、隔离开关的认识 5、负荷开关的认识 6、断路器的认识 7、开关柜的认识

三、实验步骤 1、电力变压器 (1)功能:将电力系统的电能电压升高或降低,以利于电能的合理输送、分配和使用。 (2)型号: (3)结构

图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图2干式电力变压器 (4)分类 ◇按用途分:有升压和降压变压器; ◇按相数分:有单相和三相变压器; ◇按绕组材料分:有铜绕组和铝绕组变压器; ◇按绕组型式分:有双绕组、三绕组和自耦变压器; ◇按调压方式分:有无载调压和有载调压变压器; ◇按绕组绝缘和冷却方式分:有油浸式、干式和充气式; ◇按容量系列分:有R8系列和R10系列。 2、互感器 (1)功能: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互感器的功能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或1A,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

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型号: 1.1 低压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型号由字母符号及数字组成,通常表示电流互感器绕组类型、 绝缘种类、 使用场所及电压等级等。字母符号含义如下:第一位字母: L--电流互感器。 第二位字母: M--母线式(穿心式); Q--线圈式; Y--低压式; D--单匝式; F--多匝式; A--穿墙式; R--装入式; C--瓷箱式。 第三位字母: K--塑料外壳式; Z--浇注式; W--户外式;

网络实验报告-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组建

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组建12.1 实验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计算机网络架构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使用水平,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2.2 实验环境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3台PC机 12.3 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校园网。要求进行子网划分和结构设计,并将网络结构建立起来。最后完成网络设备的调试。 12.4 实验说明 某大学分为总校和分校,为该校设计校园网,总校有一个局域网共20台计算机,分校由VLAN划分为两个局域网,分别有10台计算机。该校被分配了一个C类网段210.100.10.0,总校和分校各有一台路由器及一台交换机。请进行网络设计,将总校和分校各个局域网连接起来。 根据要求,设计IP地址分配表,设计网络结构,画出网络拓扑图。 根据设计搭建网络结构。 配置网络设备,完成网络调试。 提示: 1)使用IP子网掩码的原理设计IP地址分配表。

2)用到的设备为两台路由器,以及两台交换机。 思考: 1)要使总校局域网能够与分校两个局域网通信,如何配置静态路由? 分别为分校的两个网段配置静态路由,并且全部经过的连接分校交换机的路由器。 针对本实验,具体配置为: Router1#con Router1(config)#ip route 210.100.10.96 255.255.255.224 210.100.10.66 ! 添加静态路由Router1(config)#ip route 210.100.10.128 255.255.255.224 210.100.10.66 ! 添加静态路由Router1(config)#end 2)如果分校两个局域网分别有20台主机,交换机快速以太网口是否够用?如不够用,则如何解决该问题? 不够用,可以增加一个交换机,进行级联。 IP地址分配表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62.00) 1.如果IP地址为120.14.22.16,掩码为255.255.128.0,则子网地址是____。【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 (分数:2.00) A.120.0.0.0 B.120.14.0.0 √ C.120.14.22.0 D.120.14.22.16 解析:解析:考查子网掩码。由子网掩码可知前17位为子网地址,因此选B。 2.一个网段的网络号为198.90.10.0/27,子网掩码固定为255.255.255.224,最多可以分成____ 个子网,而每个子网最多具有____个有效地IP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分数:2.00) A.8,30 √ B.4,62 C.16,14 D.32,6 解析:解析:考查CIDR子网的划分。由题可知除去网络ID,主机ID有5位二进制数,一位二进制无法分配主机号(排除了0和1就没了),最少两位二进制表示主机号,因此还剩3位二进制可以表示子网号,所以最多可以分成8个子网。当5位二进制都表示主机号,即只有一个子网时,每个子网最多具有30个有效的IP地址(排除了全0和全1)。故选A。 3.下面哪个协议是网络层协议?____。【重庆邮电大学2007年】 (分数:2.00) A.HTTP B.TCP C.DHCP D.ICMP √ 解析:解析:考查网络层协议。HTTP和DHCP都是应用层协议,TCP是传输层协议,IP、ARP、ICMP是网络层协议,因此选D。 4.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4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____。【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 (分数:2.00) A.IP,ICMP,ARP,UDP B.TCP,ICMP,UDP,ARP C.IP,ICMP,ARP,RARP √ D.UDP,IP,ICMP,RARP 解析:解析:考查网络层协议。TCP和LIDP都是传输层协议,IP、ICMP、ARP、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是 网络层协议。 5.在TCP/IP体系结构模型中,____是属于网络层的协议,主要负责完成IP地址向物理地址转换的功能。【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 (分数:2.00) A.ARP协议√ B.IP协议 C.停止.等待协议 D.ARO协议 解析:解析:考查ARP协议。所谓地址解析(AddressResolution)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故选A。

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

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 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 信息11-2班李阳 摘要:计算机网络一直在不断地更新,也快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也使得其他的各行各业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充斥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先进。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当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新技术革命对计算机网络的要求。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对"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发展, 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 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 所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 分析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 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 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 为用户提供服务, 兴起于60年代后期。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 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 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 提供资源共享, 组成了资源子网。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这个时期, 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 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ISO1984年颁布了OSI/RM, 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 也称为OSI七层模型, 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70年代后, 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 局域网由于投资 少, 方便灵活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 与广域网相比有共性, 如分层的体系结构, 又有不同的特性, 如局域网为节省费用而不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 而是由单个 的广播信道来连结网上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80年代末开始, 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 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 多媒体, 智能网络, 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 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2 当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考虑到今天的互联网不仅具有规模巨大、用户众多、影响深远和应用基本成功等诸多优点, 而且它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可供参考的、覆盖全球的、成功运行的、现实计算机网络,因此本文对于当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现状的讨论主要以互联网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也兼顾考虑了OSI/RM 等较具代表性的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如果从Klernrock 在1961 年首次发表论及“分组交换”理论的博士论文算起, 互联网已经 走过了40余年的研究、建设和发展历程。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除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正确与及时, 以及其管理机构的相对健全和运营机制的比较合理等非技术因素以外,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其体系结构的支持: 灵活的分组交换技术、简单的分层模型和开放的协议标准等。这些特点较好地适应了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主要以传送离散型正文数据为基础的各种简单应用的需求,因而有效地支持和促进了E—mail、Telnet、FTP 等传统互联网应用类型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然而, 自从20 世纪90 年代初WWW 技术的出现, 以及美国NSF 解除互联网上的商业限制以后, 互联网便进入了应用与服务的蓬勃发展阶段, 而传统网络体系结构的缺陷与不足也随之逐渐显露出来。 3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必须对因为网络而引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的变化作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 下面我们就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将产生的几方面影响做一下简单地介绍。首先, 网络将会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主要元素是信息, 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 人

plc实验一分析

中北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实验报告《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实验名称: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实验日期:2016.11 班级:13070341 学号:1307034120 姓名:梁宇杰

三、实验原理 1 、基于继电接触器的传统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方法 (1)电动机的单向连续运行,主电路如图1-1所示,控制电路如图1-2所示。

(2)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双重互锁,主电路如图 2-3 所示,控制电路如图2-4 所示。

2、基于施耐德电机控制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方法 (1)Tesys U 智能型电机控制器介绍Te Sys U 系列的启动器是一种创新的一体式马达启动-保护装置,将传统的三元件起动-保护方案集成于一体内,大幅减少了空间占用和接线时间,同时,因为新技术的应用,Te Sys U 在更小的体积内,实现了更为强大的功能。传统的解决方案和 Te Sys U 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对比如图 2-5 所示。 Te Sys U 型启动器可完成以下功能: 1)单相或三相电动机的保护和控制:a、分断能力;b、过载保护、相保护、接地保护等;c、动力切换;

2)应用控制: a、保护功能报警; b、应用检测(运行时间、故障数目、电动机电流值等); c、日志(保存的最近 5 次故障,并带有电动机参数值);只需要选择控制单元(LUCM1XBL)和功能模块(LULC033)并简单插入动力底座(LUB12)中就能实现这些功能,这样产品就可以最快速、及时的定制。辅助装配的附件可以简化甚至完全取消元件之间的连线。 (2)施耐德电机控制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电机控制器控制三相异步电机的原理图如图 2-6 所示。 ZSJ-A 电气自动化平台智能电机启动器的接线图如图 2-7 所示。

中小型校园网规划与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五 中小型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利用所学知识,对中小学校需求进行调研,并根据学校需求和特点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 二、实验任务 要求编写校园网需求分析报告和网络设计方案。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 (一)需求分析报告: 1) 满足计算机教学教研、计算机辅助教学、行政办公需要,提供 各种教学、办公工具和支撑平台,并提供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 系统资源。 2) 具有完善的办公事务处理能力,包括电子公文传递、电子公文 管理、电子邮件等无纸办公功能。 3) 能够满足信息交流的需要,方便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教研人员 对各种信息资料、科技情报的检索和查询。 4) 能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确保信息处理 安全保密,还应有方便高效的网络管理工具。 5) 学校信息网络系统要保证应用和技术先进,能不断满足学校未 来业务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二)网络设计方案: 1) 网络分层规划(划分层数以及各层设备选择) 根据校园规划、校园内数据访问流量特点,网络可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方法,使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构架方式。通过千兆光纤交换构建网络核心层,构成网络主干;通过千兆双绞线交换构建汇聚层,构成楼宇子网交换;通过百兆交换构成接入层,实现楼宇中各楼层房间的网络接入。 1.核心层。在校园网络部署2核心节点,双冗余模式。两个核心节点采用2台高性能千兆路由交换机作为主干中心交换机,将两核心节点以千兆双回路互联提供无阻塞传输骨干网,并实现负载分担和互为备份,提高核心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汇聚层。在校内的学生宿舍、图书馆、行政楼、实验楼、和多媒体教室部署汇聚交换机,采用千兆交换机作为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双链路捆绑连接,实现负载均衡的同时完成链路备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试卷1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试卷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路由器的缺点是( )。 (分数:2.00) A.不能进行局域网联接 B.成为网络瓶颈√ C.无法隔离广播 D.无法进行流量控制 解析:解析:路由器的缺点是:①路由器转发数据有延迟(可忽略不计);②检测不到IP冲突;③检测不到ARP攻击;④局域网对每个IP地址使用了线程限制功能,如果路由器下连接过多计算机,这样会分散流量,使得用户感觉网速变慢。 2.在给主机配置IP地址时,能使用的是( )。 (分数:2.00) A.29.9.255.18 √ B.127.21.19.109 C.192.5.91.255 D.220.103.256.56 解析: 3.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则它可以划分几个子网( )。 (分数:2.00) A.8 √ B.6 C.4 D.2 解析:解析:255.255.224.0=1111111 1111111 11100000 00000000。 4.网络节点仅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做出路由选择的决定,与其他节点不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这种路由选择算法称为( )。 (分数:2.00) A.分布路由选择 B.集中路由选择 C.独立路由选择√ D.固定路由选择 解析: 5.路由器接收的IP报文中的目标网络不在路由表中时,将采取的策略是( )。 (分数:2.00) A.丢掉该报文√ B.将该报文以广播的形式从该路由器的所有端口发出 C.将报文退还蛤上级设备 D.向某个特定的路由器请求路由 解析: 二、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 6.B类IP地址的范围是( )。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28.0.0.0~191.255.255.255)

计算机网络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 摘要:文章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进行了探讨,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作了介绍,同时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SNMP;分布式管理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发展和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管理指的是初始化并监视一个活动的计算机网络,收集网络系统中的信息,然后作适当地处理,以便诊断问题,控制或者更好地调整网络的一系列操作。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络效率,使之发挥最大效用。网络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证网络可靠性、提高网络运行效率。网络管理的概念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演变。对于网络管理,目前还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可以将网络管理定义为以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管理层次与维护水平为目标,主要涉及对网络系统的运行及资源进行监测、分析、控制和规划的行为与系统。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 网管协议就是规范网管通信的约定。在基于TCP/IP的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域,SNMP占有明显的优势。下面介绍一下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关于网络管理有一个基本原理是若要管理某个对象,就必然会给该对象添加一些软件或硬件,但这种“添加”必须对原有对象的影响尽可能小。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正是按照这样的基本原理来设计的。SNMP发布于1988年。Internet在1990年制订出网管标准SNMP,使SNMP很快变成了事实上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尽可能简单,以便缩短研制周期。SNMP的基本功能包括监视网络性能、检测分析网络差错和配置网络设备等。在网络正常工作时,SNMP可实现统计、配置和测试等功能。当网络出故障时,可实现各种差错检测和恢复功能,虽然SNMP是在TCP/IP基础上的网络管理协议,但也可扩展到其他类型的网络设备上。SNMP整个系统必须有一个管理站,它实际上就是网控中心。在管理站上运行管理进程。在每一个被管对象中一定要有代理进程。管理进程和代理进程利用SNMP报文进行通信,而SNMP报文又使用UDP来传送。有时网络管理协议无法控制某些网络元素。例如,该网络元素使用的是另一种网络管理协议。这时可使用委

学校网络实验报告

学校网络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模拟校园网 篇二:网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课题名称:校园网—接入层和汇聚层姓名: 班级:带教老师: 报告日期: 电子信息学院 目录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4) 二、综合实验的内容 (5) 2.1 校园网需求分析 ................................................ ........................... 5 2.2校园网规划................................................. .................................... 7 2.3网络技术指导与测试分析 ................................................ ............ 9 三、综合实验的步骤与方

法 (17) 3.1项目需求分析 ................................................ ............................. 17 3.2制定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目标方案 (17) 四、综合实验的要点 ..................................... 18 五、小组分工 . (19) 六、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19 七、问题 .........................(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学校网络实验报告)...................... 20 参考文献............................................... 21 前言 通过专业综合实验,使学生在掌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从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设计、施工、组建,到测试、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贯穿网络工程全过程所有实验任务。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能够满足网络工程专业的“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的四年培养目标。因此,专业综合实验对学生的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