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一》实验课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一实验教学大纲(初稿)
一、目的与任务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一》是一门论述园林苗木的繁殖、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科学。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是园林工作者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多、快、好、省的进行苗木繁殖、培育的基础,是顺利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保障。
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讲授建立苗圃及苗木繁殖、培育等理论数据和技术措施外,更应当突出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结合实践,通过大量的实习,现场教学和参加实际生产工作,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又学会育苗工作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本院听力残疾的园林专业学生,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而《园林植物繁育技术一》实验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结合园林生产、建设的实际工作,培养他们在种子生产、苗木繁殖、培育、养护及苗木移植等方面的工作本领,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园林绿化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验题目
1、温室育苗(6课时)
(1)播种一二年生草花:播种、移栽、上盆、采种
(2)培育几种温室花卉:育苗及生长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2、扦插(3课时)
(1)硬枝扦插:月季等植物的硬枝扦插
(2)嫩枝扦插:紫背天葵等植物的嫩枝扦插
3、苗木嫁接(6课时)
(1)木本植物嫁接:枝接、芽接
(3)草本植物嫁接
(4)仙人掌嫁接
4、苗木的分株及压条繁殖(2课时)
5、苗木移植(2课时)
6、园林树木修剪(4课时)
7、无土栽培育苗(4课时)
8、组织培养(4课时)
9、园林树木种子采集、调制、贮藏(2课时)。
园林植物育种学实验教案1121用

实验一植物种质资源圃的设计和建立一、实验目的了解建立种质资源圃的意义及其在育种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种质资源圃田间试验设计原理;练习圃地总体规划、小区划分及试材的定植方法。
二、实验原理种质资源圃的建立是为了加深对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是育种的材料仓库。
虽对各种来源的种质资源及其特性有所了解,但可能尚不深入,有必要设置种质资源圃,对每份试材进行观察、研究和比较鉴定,全面地了解每份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从中筛选出育种所需要的原始材料或直接用于生产的优良品种。
种质资源圃田间试验设计的原理是尽量减少非试验因子的干扰,提高田间试验的典型性、代表性、正确性和重演性。
小区面积大小应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具体确定,为了不造成基因流失或较少流失,需确保栽培株数(白菜、甘蓝、黄瓜、萝卜等需50~100株;茄子、番茄、辣椒30~50株;大葱、洋葱100株);在小区设置方面,一般每隔5~10个小区设1个对照小区;在每类蔬菜种植区两侧设置保护行,在试验田周围设置保护区。
田间道路的设置应较一般试验田宽一些,以便于观察、记载;应把同类或特性相近的种类归到一起;在每个种类内,把形态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相近的品种、类型归到一起;对多年生或宿根类植物应另设一个种植区,不至于妨碍种质资源圃土地的合理轮作。
三、实验用品1、试材搜集到的各种蔬菜、花卉植物品种、类型,半栽培类型、野生植物种子或繁殖材料,以及实验区的平面图。
2、工具和用品整地作畦工具、皮卷尺、木质或塑料标牌、毛笔、变色油笔、墨汁、绘图纸等。
四、实验步骤将学生分成3~5人为一组1、种质资源的初步整理对搜集或引入的种质资源,根据其原始记录进行统一编号(永久性的编号)。
写明它的中文名、拉丁名、品种名(若是国外引进,应附上原文名称、来源和主要性状)。
在将各条途径搜集的品种类型,按各种植物归类之后,给每一份材料编一个小区号。
小区号的编法:前2位数是年份号(91);年份后是小区号。
小区号数的多少取决于当年种植的材料数,若在100以内为2位数,大于100则为3、4位数。
园林植物育种学——球根花卉育种(教案).docx

第十三章球根花卉育种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球根花卉的冇种特点。
2.掌握重要球根花卉的主要育种冃标和育种技术。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百合等球根花卉育种的主要目标和方法。
2.百合等花卉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办法。
难点:球根花卉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办法。
教学内容:一、球根花卉的育种特点:•重要的切花■盆花种类•人多种类采川分球繁殖•种球退化现象较为普遍•育种技术以远缘杂交为主•育种水平较高,品种丰富二、球根花卉育种实例以百合(Lilium spp.)为例一)育种资源1・野生资源:百合属共9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及寒带;我国原产40余种,大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屮地区。
百合属原种可分为四个组:百合组、钟花组、卷瓣组和轮叶组。
1)百合组:麝香百合、王百合、宜昌百合、布朗百合、台湾百合、天香百合等(7 )2)钟花组:渥丹、毛百合、紫花百合、墨江百合、玫红百合等(1())3)卷瓣组:卷丹、湖北百合、鹿子百合、川百合、山丹、丽江百合等(22 )4)轮叶组:欧洲百合、新绸百合、青岛百合等(4 )2.品种资源:国际百合学会(1982 ) , 9类1)亚洲百合杂种(Asiatic hybrids )2)美洲百合杂种(American hybrids )3)欧洲(星叶)百合杂种(Martagon hybrids )4)白花百合杂种(Candidum hybrids )5)东方百合杂种(Oriental hybrids )6)麝香百合杂种(Longiflorum hybrids )7)喇叭型百合杂种(Trumpet hybrids )8)其它类型杂种(Miscellaneous hybrids )9)原种(包括变种和变型)(Species )二)育种目标与性状遗传1.抗性育种1)抗病:病毒、真菌等,湖北百合具有较强的抗病、耐盐碱等特性。
2)抗寒:节约能源,降低主产成本。
3)抗热:亚洲及东方仃合朵种存在越夏问题。
原产我国的淡黄花百合、台湾百合、王百合、通江百合等耐热性强。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标准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标准《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学时数:62理论环节学时数:42课堂教学环节学时数:20学分:4适用于专业:园艺技术专业先修成课程:植物生物与环境开学单位:园艺课程组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园艺植物育种学就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它轻易牵涉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就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关键的理论科学,也就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在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园艺植物育种学被列入一门关键的专业基础课程,就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繁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同时,园艺植物育种学对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都有著紧密的关系。
因此,不论在理论研究上或在生产实践上,园艺植物育种学都日益表明出来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
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特征,深入探索引起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人们能动性地改造生物,造福人类。
简言之,园艺植物育种学的研究,就是要不断地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从而进一步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于生产实践,促使生物朝着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向发展和进化。
植物育种学就是一门应用科学,就是专门研究育种和育种植物新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自学和掌控植物遗传繁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识本地区主要园艺植物的常规繁育、杂种优势利用和良种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特点,融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建议以理论教学(即为课堂讲授)和实验结合的教学方式顺利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关《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关键理论以交代确切为宜,同时能够较系统、较全面地向学生详细了解一下《园艺植物育种学》的进展和应用领域前景则效果更好。
讲授建议重点注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征引得宜。
为了严格执行学生能够更好地备考和苟固所学的知识,应适当布置一些必要的课后作业,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园林植物繁育与栽培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繁育与栽培》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2013216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7学期总学时:30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30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容;第二部分园林植物的繁殖;第三部分花卉生产;第四部分草坪与地被植物生产;第五部分园林树木生产;使学生明确园林植物的概念与畴,了解园林植物生产的目的与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
第二部分园林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种子处理、播种技术、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这部分容是园林植物生产的基础和关键。
第三部分花卉生产,首先将花卉进行分类,再分别对露地花卉、温室花卉和切花花卉的形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园林应用等作以详细阐述。
第四部分草坪与地被植物生产,介绍北方常见草坪草与地被植物的种类、习性及相应的栽培管理与养护措施。
第五部分园林树木生产,按园林应用将园林树木分类,并对园林树木的栽培措施和不同种类树木(乔木、灌木、藤木)的形态、习性、繁殖方法、培育措施和园林应用分别论述。
2、地位和任务:《园林植物繁育与栽培》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本课程是应用性专业课,讲授本课程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课堂讲授与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将要从事园林植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和科研的学生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生产、繁育、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总体要求:本门课程讲解了园林植物繁育与生产的性质、地位和容,园林(花卉、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栽培和管护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植物露地、温室、盆箱的育苗、栽植、管护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明确园林植物的概念与畴,了解园林植物繁育与生产的目的与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栽培的园林植物,了解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园林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的经营等方面的容,掌握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熟练掌握多种常见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
林木育种学教学大纲

林木育种学教学大纲Genetic Improvement of Forest Tree 课程编号:L1014学时数:40〔课程: 30 试验:10 学分数:2.0适用专业:林学执笔者:康向阳开课学期: 编写日期:2023 年8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林木育种学属于专业课程,为林学专业的必修课。
主要任务:通过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国内外林木疗种的进展概况,充分生疏林木良种在国民经济进展中的意义,并初步把握林木育种的根本原理与方法,为学习者今后从事与林木育种争论、品种治理、良种繁育和推广等工作打卜.肯定的根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堂授课局部〔30 学时〕第一章绪论〔2 学时〕1林木育种的性质与任务:了解林木育种的性质及其主要争论内容;学握林木育种的特点、任务。
2林木育种与林业生产:充分生疏林木育种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疏现代林木育种的FI 标。
3林木育种的现状及进展趋势:了解林木育种的进展历史、争论现状以及进展趋势,注重技术对现代林木育种进展的影响及作用等。
其次章林木选育技术根底〔4 学时〕1物种和生物进化:了解牛物进化和白然选样的关系;把握种内多层次变异及其产生缘由。
2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索:生疏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因索对群体遗传平衡的影响。
3遗传参数及其估算:把握遗传力、配介力的性质以及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
4选择与选择方法:生疏选择类型及其特点,把握选择方法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育种方法与树种生殖方法的关系。
第三章遗传资源与树木引种〔 4 学时〕1遗传资源:了解树木遗传资源的概念与类别,理解遗传资源与育种资源的区分和联系;把握林木遗传资源的对林木遗传改进的意义与作用。
2生物多样性和遗传流失:了解遗传多样性的意义以及林木遗传资源流失的缘由;了解遗传多样性的主要争论方法。
3林木遗传资源治理:理解林木遗传资源收集、保存、争论和利用的冃的;把握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的形式及其适用范围等。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是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掌握种质资源搜集、保存及开发利用的原理,熟练掌握园艺植物引种、选种、杂交育种、优势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与良种繁育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弄清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能较熟练地从事园艺作物育种的实践和研究工作。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黑体,小4号字)绪论第一节园艺作物育种学的范畴学习要点:掌握园艺作物育种学的概念,了解园艺作物育种的作用和任务。
第二节园艺作物的育种目标学习要点:理解园艺作物育种目标的多样性,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第三节园艺作物育种发展和成就学习要点:了解园艺作物育种发展和成就。
第四节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学习要点:理解园艺作物育种在种质资源创新、育种目标、育种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学习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学习要点:了解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本章重点、难点:园艺作物育种学的概念与任务;园艺作物育种的目标及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园艺作物育种学的概念和任务,掌握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了解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种质资源第一节种质资源的作用与现状学习要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种质资源工作的现状。
第二节种质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学习要点:了解掌握种质资源的分类方法,掌握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及用途。
第三节园艺作物的起源与进化学习要点:了解种质资源起源的学说,掌握瓦维洛夫种质起源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学习要点:掌握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以及各类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第五节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学习要点:掌握种质资源评价的内容和利用途径。
第六节种质资源的创新学习要点:了解种质创新的意义,掌握种质创新的方法。
教学大纲格式

《园林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育种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园艺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生化,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树木栽培学等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园林植物育种学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
它以遗传学、植物生理学、栽培学等为基础,是研究园林植物新品种创造及良种繁育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选择育种、引种、杂交育种等理论与技术,了解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细胞杂交等育种新技术,学会新品种的培育及保存方法,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品种、育种目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选择育种、芽变、引种、有性杂交育种、回交、远缘杂交、杂交优势育种、多倍体、单倍体、辐射诱变、化学诱变、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原生质体、品种登录、品种审定等概念。
2.深刻理解实生选种、芽变选种、引种、杂交优势、倍性育种、诱变、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
3.熟练掌握选种、引种、杂交、诱变、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矮牵牛、菊花、百合、梅花、月季、草坪草等物种育种中的应用。
4.能用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解决园林植物育种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初步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重点:1. 园林植物育种的概念。
2. 品种的概念与特征。
难点:品种与种、变种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重点: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及主要目标。
难点: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制定原则与实现途径。
第二章园林植物种质资源重点:1.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2.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及保存方法。
难点:种质资源的概念以及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与创新。
第三章选择育种重点:1. 实生选种的方法。
2. 芽变的特点及细胞学、遗传学基础。
难点:选种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芽变的转化与选择。
第四章引种重点:引种的原理与方法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园林植物育种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构成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以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学等为基础,研究园林植物新品种创新及良种繁育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种质资源研究,选择育种、引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生物技术育种、良种繁育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对园林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 2、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园林植物育种的有关概念,如品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选种、芽变、引种、有性杂交、远缘杂交、优势杂交、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辐射诱变、化学诱变、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掌握选种、引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种质资源研究、实生选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良种繁育等相关技术,及其在重要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木本花卉等育种中的应用,能用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进行园林植物遗传改良,解决园林植物栽培和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园林植物育种学》课程内容包括总论中的绪论、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园林植物种质资源、选择育种、引种、有性杂交育种、杂交优势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各论包括一
课程编码: 060258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教学对象: 园林本科 学时学分: 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3学分 编写单位: 编 写 人: 审 定 人: 编写时间: 2012 年7 月 2
二年生花卉育种、宿根花卉育种、球根花卉育种、木本花卉育种、草坪植物育种,共涵盖十五章内容。 重点为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品种的概念与特征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与特点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方法;实生选种的方法;芽变的特点及遗传学基础;引种驯化的原理及方法步骤。杂交育种技术、回交、远缘杂交的特点。杂种生产的一般程序。单倍体诱导的主要途径;多倍体诱导的原理及方法。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方法。体细胞杂交及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品种登录、审定的作用。矮牵牛、三色堇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菊花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百合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梅花、月季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难点有品种与种、变种的关系;种质资源概念;选种的原理;芽变的概念,芽变的转化;引种的理论基础;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与衡量方法;多倍体后代的选育;单倍体产生的原理;射线种类及剂量选择依据;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菊花品种分类;百合品种分类;梅花、月季品种分类系统。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拟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可以灵活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讨论式、启发式教学 对于在学术界有争议或答案多样的章节或知识点,如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育种的争论、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园林绿化物种缺乏等,将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或实验教学中。在讲授育种理论在园林植物中的具体应用时,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其学习热情。
(2)“案例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教师自己做过的实验方案或亲自实验经历或经典的育种事件为案例,系统、完整地将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串连起来或者深入地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灵活运用。如在讲述基因工程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时,我们就以课程组获奖的‘瓶插寿命延长的香石竹’为例,从立项背景讲起,一步一步地讲述转基因香石竹是如何获得的,教师讲授完后还让学生总结转基因香石竹的研究涉及育种学的哪些基本理论与技术。案例讲完后,学生普遍反映教师将基因工程理论‘具体化’了,变成了可具体操作的实验方案。
(3)“辩论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运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各论时,针对某一园林植物在实际栽培或应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或某一特定的育种目标,布置给学生一个模拟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育种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制作PPT在课堂上面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和答辩,由 3
老师和学生组成评委团,对其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提问和评判。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良好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参与教学的老师都处在科研第一线,教学中经常将学生带到科研现场或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科研课题。使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科研第一线,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5)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严格按学校要求的统一规范命题、考教分离原则进行考试,但在平时成绩评定中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依据各个环节特色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课堂提问、课外读书报告、自主实验报告和小科研观察报告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与考过程中的积极性、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和锻炼学生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研究的能力。 5、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检查作业,课程考试,课程实验。 课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及考勤( 10 %),实验( 20% ),期末考试( 70% )。 6、选用教材 选用教材:包满珠.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一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7、教学参考书 [1] 程金水主编.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一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
[2] 杨晓红.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气象出版社, 2004 [3] 张启翔主编.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4.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4] 张启翔主编.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5.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5] 吴建慧. 园林植物育种学实验原理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6 [6] 林凤栖. 植物分子育种,科学出版社, 2004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根据学院规定,每一学期,考试课程按18周,考查课程按17周安排课程教学。 课程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学时数 讨论(习题)课 学时数 绪论 2 1 第一章 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 2 4
2 第二章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2 3 第三章 选择育种 4 4 第四章 引种 2 5 第五章 有性杂交育种 4 6 第六章 杂交优势育种 4 7 第七章 倍性育种 4 8 第八章 诱变育种 4 9 第九章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0 10 第十章 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 * 0 11 第十一章 一二年生花卉育种 2 12 第十二章 宿根花卉育种 2 13 第十三章 球根花卉育种 2 14 第十四章 木本花卉育种 2 15 第十五章 草坪植物育种* 0 总计 36
二、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任务和内容; 掌握品种的概念与特征;能正确区别种、变种、品种等概念之间的关 2、重点:园林植物育种的概念;品种的概念与特征。 3、难点:品种与种、变种之间的关系。
4、本章思考题:1. 如何理解品种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作用?
5、讲授内容: 一、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意义与任务 二、品种的概念及其在园林花卉业中的作用 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简史 四、园林植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五、园林植物育种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5
第一章 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2学时) 1、教学目标:明确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及其制定原则;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与实现途径。 2、重点: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及主要目标。 3、难点: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制定原则与实现途径。
4、本章思考题:1. 与其他植物相比,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有何特点? 2. 分析当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5、讲授内容 一、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二、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制定原则 三、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四、实现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2学时) 1、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掌握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调查、收集与保存方法。 2、重点: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及保存方法。 3、难点:种质资源的概念以及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与创新。
4、本章思考题: 1. 怎样合理利用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2. 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5、讲授内容: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第二节 植物起源中心与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分类、调查、收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