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推断题

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推断题
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推断题

2019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推断)

好题狂练

(限时60分钟)

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去冬今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降大雪。如果高速公路管理者不及时采取扫雪等措施,势必会造成重大行车事故,为了排除行车安全隐患,公路管理者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事故,也肯定会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①及时采取扫雪等措施,也不一定能避免重大行车事故的发生。

答案②及时采取措施,也不一定能避免发生事故③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交通事故,也不一定就能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解析首先明确材料的中心——公路管理者采取措施避免发生

事故。其次了解①的句式“是……也不一定能……”,由材料给出的“势必会造成重大行车事故”,“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事故”,“也肯定会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得出,三个材料犯了说法过于绝对的错误。依据材料进行合理推断即可。

2.下面两个文段中都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请分别说明。

①当一盘喷香美味的糖醋鱼端上饭桌时,鱼嘴能张合,鱼鳃会扇动……我们不解地问邹经理,鱼已经烧熟了,嘴和鳃为什么动弹?邹经理告诉我们,这是厨师绝妙的烹调技艺。做好的鱼可活二三十分钟,有时一条鱼吃得只剩骨架,鱼嘴还能张合。

②晚报上周刊登的《北京的塔》一文说:“北京的塔多建在中轴线西侧。”北京的塔都是建在中轴线西侧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答案①邹经理的回答只说明了厨师的技艺如何高超,却未能说明烧熟的鱼嘴和鳃为何还能动弹。答非所问。

②批驳者将原文“北京的塔多建在中轴线西侧”篡改成“北京

的塔都是建在中轴线西侧”。偷换了别人的论点,然后对这个不正确的论点进行批驳。

解析题干已明确“逻辑问题”,所以应留心句间关系,语段的话题中心等。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只要大力发展旅游,云南的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云南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民俗风情,这些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就会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势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①大力发展旅游不一定能让云南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②新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一定能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③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一定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解析解答这类问题,应从逻辑角度分析句间关系是否恰当。比如“只要大力发展旅游,云南的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这种说法太绝对,因而出现逻辑错误。大力发展旅游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其他三处依据材料合理推断即可。

4.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我们班组,老张作为一名有威望的工人,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只要老张强调了工作纪律,就等于关心了同事们的生活。上班时一定要穿上工作服,作业时就能保证人身安全;如果平时工作中谁有了困难,只要老张能帮助他一把,任何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①强调工作纪律未必等于关心同事们的生活。

答案②穿上工作服,未必就能保证人身安全③能帮助一把也不会任何困难都迎刃而解

解析首先,应梳理整个文段的结构层次,明确文段意思,就本题而言,文段是叙述老张关心同事,但文段却武断地认为只要老张关心同事,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这显然是强加逻辑关系;其次,梳理语段文脉,体察其推理过程,从而发现推理的疏漏和不严谨之处;再次,梳理文段语句之间的关系,紧扣关联词语,如“只要……就……”“一定”“未必”等,由关联词语的武断和全称判断入手,判定其不合理之处,并作相应修改。

5.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要点,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工业4.0阶段,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是“互联网+”,而不再是“+互联网”。一个“+”位置的变化耐人寻味。过去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而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但在“互联网+”所处的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

目前在中国拿着手机就能完成支付、订购产品,一机在手,走遍全国,这种情形标志着我国已步入工业4.0时代。而率先提出这个先进概念的德国已走得很远了。如今在德国一些城市的街头,停着不少有特殊标识的汽车,只要你是会员,就可以用一张卡片把任意一辆车开走,办完事停在路边走人即可,而你驾驶车辆的所有数据会及时传回车厂,相关费用会从你的账户扣除。这一模式未来会颠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很多人今后不必再买车;而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就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

①“这一模式未来会颠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找出问题句),“可能性”成“必然”(问题所在),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能断定未来的必然走向。(解释问题)

②。

答案②“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就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可能性”成“必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能断定未来的必然走向

③“目前在中国拿手机就能完成支付、订购产品,一机在手,走遍全国,这种情形标志着我国已步入工业4.0时代”,举例失误(或概念理解错误),这是3.0时代的表现(工具性明显)

解析首先找出存在逻辑错误的语句,再指出病因,最后结合事理作出解释。

6.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②③

④⑤

答案①农历五月初五②起源③别称④习俗⑤影响

解析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前几年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另外本题结合高考推断题型,利用图表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④处分支图可知“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应是端午节“习俗”,依次推断其他空白处所填内容。

7.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进入6月后,京城各大美院接连迎来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毕业展。许多毕业生认为,只有毕业展,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毕业展上一定能遇见欣赏自己的老板,也能预知接下来若干年可能出现的艺术新潮;不参加毕业展,注定自己没实力。因此,一度被视为老土的传统文化展览方式如今成为学子们的新秀场。

①不参加毕业展未必没有才华。

答案②毕业展上未必就能碰上欣赏自己的老板

③不参加毕业展也不一定没实力

解析就本题而言,首先要梳理结构,分析例句。本题中从所给示例看,“只有毕业展,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表达过于绝对。据此推知,“毕业展上一定能遇见欣赏自己的老板”“不参加毕业展,注定自己没实力”表述过于绝对,参考例句推理即可。

8.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但别绑架道德,甚至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挟持了“道德优越感”的行为,一定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也必定是以善之名的作恶。从这点上看,公众应该勇敢智慧地对道德绑架说“不”,并尊重他人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单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判断对错。这样必能营造良好的行善氛围。

①道德绑架不一定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答案②道德绑架不一定都是以善之名的作恶③这样不一定能营造良好的行善氛围

解析就本题而言,首先要梳理结构,分析例句。本题中从所给示例看,“必定”“必能”关系表述过于绝对,参考例句推理即可。

9.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青春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把青春融入生活,你就能领会青春的真谛。青春并不是华丽的外衣,人生并非花团锦簇,青春的笑容也必定都会和眼泪融在一起。几次挫折便是生活的全部吗?走出失败的阴影,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失落意味着不再拥有,当你感叹夕阳西下的时候,朝阳正从你的背后升起。

①把青春融入生活不一定能领会青春的真谛。

答案②青春的笑容不一定都和眼泪融在一起③并不是所有的失落都意味着不再拥有

解析就本题而言,首先要梳理结构,分析例句。本题中从所给示例看,“必定都”“失落意味着不再拥有”关系表述过于绝对,参考例句推理即可。

10.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经济发展是一个可看见可度量的指标,人们从中获益变得富裕,富裕能够让人幸福。幸福其实是一种更本质的追求。拿美国来说,世界幸福报告的作者认为,社会支持、信任、感知自由和慷慨都压制了美国的幸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才能让国民幸福。发展经济就会维持国民幸福感不下跌。

①富裕不一定能让人幸福。

答案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不一定能让国民幸福③发展经济不一定能维持国民幸福感不下跌

解析就本题而言,首先要梳理结构,分析例句。本题中从所给示例看,“才能”“就会”关系表述过于绝对,参考例句推理即可。

1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那些古代典籍、历史文物,不是与古人有关,而是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有关。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年轻人追捧,到“石渠宝笈特展”成为舆论热点,都说明传统文化在与现代人共生共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故宫的成功转型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心灵的、文化的。我们敬畏传统文化,不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稀有,而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自然进化的产物。

①古代典籍、历史文物,也是与古人有关的。

答案②故宫的成功转型也是技术层面的③我们敬畏传统文

化也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稀有

解析就本题而言,首先要梳理结构,分析例句。本题中从所给示例看,“不是……而是……”“不是因为……而是因为……”,肯定与否定关系表述过于绝对,参考例句推理即可。

12.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山东、天津、浙江的作文都围绕“书”做文章,“书”成为今年的高考热词,那么明年的高考热词也一定会与书有关。高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只要明白了这两点,就能准确预测高考作文;预测准确了,就一定能写出高分作文。

①今年的高考热词未必就是明年的高考热词。

答案②明白了这两点也未必就能准确预测高考作文③预测准确也未必能写出高分作文

解析就本题而言,首先要梳理结构,分析例句。本题中从所给示例看,“只要……就……”“……就一定……”关系表述过于绝对,参考例句推理即可。

语言逻辑推断题专练及答案分析

语言逻辑推断题专练及答案分析 逻辑推断考查题 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②③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

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②③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①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王小兰小学毕

逻辑推理问题练习

逻辑推理问题练习 1.小王、小张和小李,他们三位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老师。现知道: (1) 小李比老师年龄大; (2) 小王与农民不同岁; (3) 农民比小张年龄小。 请问:他们三人中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老师? 2.甲、乙、丙分别是来自中国、日本、英国的小朋友,甲不会英文;乙不懂日语却与英国小朋友热烈交谈。问:甲、乙、丙分别是哪国小朋友? 3.A 、B 、C 三个人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战士。现在知道:(1)C 比战士年龄大;(2)A 与农民不同岁;(3)农民比B 年龄小。请确定三人中谁是工人,农民和战士? 4.卢刚、丁飞和陈瑜,一位是老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飞行员。现知道:卢刚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丁飞年龄小;陈瑜比飞行员年龄大。问:他们三人中谁是医生?谁是老师?谁是飞行员? 5.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六个面分别涂着红、黄、蓝、绿、白、黑六种颜色。从不同侧面观察,得到以下三种结果。请辨别一下涂黄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涂白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涂红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 6.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分别写上汉字:数学奥林匹克。如图,他们中哪两个字是对面? 7.一个六面体的6个面上分别刻有1----6的六个数字,它放置的状态不同,可见到的数字也不同。请推断数3、4、1对面的数字。 8.有黑、白、红三种颜色的珠子,共16颗,已知白珠子颗数是黑珠子的5倍,红珠子有多少颗?

9,张明、席辉和李刚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工人,农民和老师。已知 (1)张明不在北京工作,席辉不在上海工作。(2)在北京工作不是老师。 (3)在上海工作是工人。 (4)席辉不是农民。 问这三人各在哪里?各是什么职业? 10.小亮、小红、小娟分别在一小 二小、三小读书,各自爱好围棋、体操、足球中的一项。(1)小亮不在一小,小红不在二小;(2)爱好足球的不在三小。 (3)爱好围棋的在一小,但不是小红。 问:三人各在哪个学校和爱好是什么? 11.李英、赵林、王红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竞赛,他们是来自金城、沙县、水乡的选手,并分获一、二、三等奖。(1)李英不是金城选手;(2)赵林是不沙县选手;(3)金城选手不是第一;(4)沙县选手是二等奖;(5)赵林不是三等奖;问这三位选手从自哪?分别获几等奖? 12.小东、小兰、小英读书的学校是一小、二小、三小。他们各自爱好游泳、篮球、排球中的一项体育运动,但谁爱哪项运动,在哪个学校读书还不清楚,只知道:(1)小东不在一小;(2)小兰不在二小;(3)爱好排球的不是三小;(4)爱好游泳的在一小;(5)爱游泳的不是小兰。请推断他们各自学校和爱好。13.有甲、乙、丙、丁同住一四层楼里,他们之中有工程师,工人,老师和医生。现知道:(1)甲比乙住的楼层高,比丙住的楼层低,丁住第四层。 (2)医生住在老师楼上,在工人楼下,工程师最低。问他们的职业和各住几层? 14.徐、王、陈、赵四人是工厂木工、车工、电工和钳工。他们都是象棋迷。 (1)木工只和车工下棋,而且总输给车工;(2)陈、王两位是邻居; (3)陈与电工下棋各有胜负; (4)徐比赵下得好; (5)木工家离工厂最远; 问:他们各是什么工种? 15.甲、乙、丙三个同学,今年高考中分别考取工大、科大、船院三所院校的物理系、机械系、化学系,现在已知下列情况:(1)甲不在工大;(2)乙不在科大;(3)在工大的不学机械;(4)在科大的学物理;(5)乙不学化学。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甲、乙、丙三人分别在哪个学校、哪个系? 16.甲、乙、丙三人分别出生在北京、武汉、哈尔滨,他们分别是演员、老师和工人。已知 1.乙不是演员,丙不是老师;2演员不出生在武汉;3老师出生在北京;4丙不出生在哈尔滨。甲、乙、丙分别出生在哪里?各从事什么职业?

语言运用之逻辑推断题及答案

语言运用之逻辑推断题 【回顾】2017年高考新题型——逻辑推断题 逻辑推断题是全国卷新增的一个考点,主要考查说话的逻辑性。说到逻辑,就会涉及专门的学科内涵,有超纲之嫌,而该命题策略巧妙地回避了专门的逻辑概念,引导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思考语言表达问题,提醒考生注意逻辑修养,培养语文思维,提升自己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这与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相一致。 1.(2017·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明确所给文段的主旨: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的好处。再次,仔细研读内容,找出推断存在问题之处。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推断不合理,取得好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浓厚的兴趣只是其中之一。“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推断也不合逻辑,成绩好坏与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不存在必然联系。最后,参照例①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2.(2017·全国卷Ⅱ)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趣味逻辑推理100题第41-50题及答案

趣味逻辑推理100题 第41-50题答案 某电子商场销售量最高的三款相机分别产自美国、中国和德国。 已知:B相机不是中国生产的;中国生产的相机在销售时赠送了一张大容量存储卡;C相机在销售中没有任何赠品,它与产自德国的那款相机同是金属外壳。请问,这三款相机分别产自哪里? 解: 已知: 1、B相机不是中国生产的; 2、中国生产的相机在销售时赠送了一张大容量存储卡;

3、C相机在销售中没有任何赠品,它与产自德国的那款相机同是金 属外壳。 推理: 一、根据已知条件1、2、3推出,中国生产的相机不是B和C,只能是A; 二、根据已知条件3知道,C相机不是德国产的,从推理一也知道不是中国产的,推出是美国生产的; 三、综上,余下的B相机是德国生产的。 结论:A相机产自中国 B相机产自德国 C相机产自美国

里奥去旅行,在森林里迷了路。他终于找到一座小木屋,门口有一个孩子在玩耍,“你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吗?”里奥问孩子。“哎呀,我可不知道,你可以去问问我的爸爸妈妈。不过,我爸爸在星期一、二、三说谎话,妈妈在星期四、五、六说谎话,星期日他们倒都说真话。”小孩回答。 里奥问小孩的父母询问今天是星期几,孩子爸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孩子妈也说:“昨天是我说谎话的日子。”里奥想了一会儿同,终于正确地判断出了这一天是星期几。 解: 已知: 1、孩子爸爸在星期一、二、三说谎话, 2、孩子妈妈在星期四、五、六说谎话, 3、星期日他们倒都说真话。 4、孩子爸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 5、孩子妈也说:“昨天是我说谎话的日子。”

推理 一、根据已知条件1――3,如果这天是星期一,那么昨天是星期日,爸妈都说真话,根据已知条件5,孩子妈妈星期一、二、三说真话,她说昨天说谎,但是星期日她是说真话,与此有矛盾,不成立; 二、如果这天是星期二,那么昨天是星期一,孩子的妈妈星期一、二、三说真话,她说昨天说谎,与此有矛盾,不成立; 三、同理,星期三也不成立; 四、如果这天是星期五,孩子的爸爸星期四、五、六说真话,他说昨天说谎,与此有矛盾,不成立; 五、同理,星期六也不成立; 六、如果这天是星期日,孩子的爸爸星期六和星期日都说真话,他说昨天说谎,与此有矛盾,不成立; 七、只有星期四,孩子的爸爸星期三说谎,星期四说真话,他说昨天说谎是相符的;孩子的妈妈星期三说真话,星期四说谎话,他说昨天说谎,说谎的负判断就是真话,也相符,因此成立。 结论:这天是星期四。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题精选(1-27题)复习过程

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 ()最大,()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4、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措,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 (1)中班比小班少;(2)中班比大班少;(3)大班比小班多。 ()人数最少,()人数最多。 5、三个同学比身高。甲说:我比乙高;乙说:我比丙矮;丙:说我比甲高。 ()最高,()最矮。 6、四个小朋友比体重。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7、小清、小红、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小强说:小琳比我还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8、有四个木盒子。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盒子,()盒子,()盒子,()盒子。 9、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 (1)甲不姓张;(2)姓黄的不是丙;(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 甲姓(),乙姓(),丙姓()。 10、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1)小春说:“我分到的不是蓝气球。” (2)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3)小华说:“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 小春分到()气球。小宇分到()气球。小华分到()气球。 11、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赛跑。得第一名的不是甲,得第二名的不是丙,乙看见甲和丙都在自己的前面到达了终点。 甲得了第()名,乙得了第()名,丙得了第()名。

2019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推断题)

2019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推断) 好题狂练 (限时60分钟) 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去冬今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降大雪。如果高速公路管理者不及时采取扫雪等措施,势必会造成重大行车事故,为了排除行车安全隐患,公路管理者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事故,也肯定会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①及时采取扫雪等措施,也不一定能避免重大行车事故的发生。 ②。 ③。 答案②及时采取措施,也不一定能避免发生事故③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交通事故,也不一定就能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解析首先明确材料的中心——公路管理者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事故。其次了解①的句式“是……也不一定能……”,由材料给出的“势必会造成重大行车事故”,“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事故”,“也肯定会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得出,三个材料犯了说法过于绝对的错误。依据材料进行合理推断即可。 2.下面两个文段中都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请分别说明。 ①当一盘喷香美味的糖醋鱼端上饭桌时,鱼嘴能张合,鱼鳃会扇动……我们不解地问邹经理,鱼已经烧熟了,嘴和鳃为什么动弹?邹经理告诉我们,这是厨师绝妙的烹调技艺。做好的鱼可活二三十分钟,有时一条鱼吃得只剩骨架,鱼嘴还能张合。 ②晚报上周刊登的《北京的塔》一文说:“北京的塔多建在中轴线西侧。”北京的塔都是建在中轴线西侧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②

答案①邹经理的回答只说明了厨师的技艺如何高超,却未能说明烧熟的鱼嘴和鳃为何还能动弹。答非所问。 ②批驳者将原文“北京的塔多建在中轴线西侧”篡改成“北京的塔都是建在中轴线西侧”。偷换了别人的论点,然后对这个不正确的论点进行批驳。 解析题干已明确“逻辑问题”,所以应留心句间关系,语段的话题中心等。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只要大力发展旅游,云南的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云南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民俗风情,这些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就会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势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①大力发展旅游不一定能让云南经济快速发展。 ②。 ③。 答案②新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一定能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③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一定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解析解答这类问题,应从逻辑角度分析句间关系是否恰当。比如“只要大力发展旅游,云南的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这种说法太绝对,因而出现逻辑错误。大力发展旅游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其他三处依据材料合理推断即可。 4.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我们班组,老张作为一名有威望的工人,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只要老张强调了工作纪律,就等于关心了同事们的生活。上班时一定要穿上工作服,作业时就能保证人身安全;如果平时工作中谁有了困难,只要老张能帮助他一把,任何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经典逻辑推理题附答案

经典逻辑推理题(你能做起几道)(附答案)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下午 11:32 一、 Q先生和S先生、 P先生在一起做游戏。 Q先生用两张小纸片,各写一个数。这两个数都是正整数,差数是1。他把一张纸片贴在S先生额头上,另一张贴在P先生额头上。于是,两个人只能看见对方额头上的数。 Q先生不断地问:你们谁能猜到自己头上的数吗? S先生说:“我猜不到。” P先生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又说:“我还是猜不到。” P先生又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仍然猜不到; P先生也猜不到。 S先生和P先生都已经三次猜不到了。 可是,到了第四次, S先生喊起来:“我知道了!” P先生也喊道:“我也知道了!” 问: S先生和P先生头上各是什么数? 二、 有一个牢房,有3个犯人关在其中。因为玻璃很厚,所以3个人只能互相看见,不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有一天,国王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只叫他们知道帽 子的颜色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不叫他们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宣布两条如下:

1.谁能看到其他两个犯人戴的都是白帽子,就可以释放谁; 2.谁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释放谁。 其实,国王给他们戴的都是黑帽子。他们因为被绑,看不见自己罢了。于是他们3个 人互相盯着不说话。可是不久,心眼灵的A用推理的方法,认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您想,他是怎样推断的? 三、 有一个很古老的村子,这个村子的人分两种,红眼睛和蓝眼睛,这两种人并没有什 么不同,小孩在没生出来之前,没人知道他是什么颜色的眼睛,这个村子中间有一个广场,是村民们聚集的地方,现在这个村子只有三个人,分 住三处。在这个村子,有一个规定,就是如果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并且在晚上自杀的话,他就会升入天堂,这三个人不能够用语言告诉对方眼睛的颜色,也不能用任何方式提示对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而且也不能用镜子, 水等一切有反光的物质来看到自己眼睛的颜色,当然,他们不是瞎子,他们能看到对方的眼睛,但就是不能告诉他!他们只能用思想来思考,于是他们每天就一大早来到广场上,面对面的傻坐着,想自己眼睛的颜色,一天天过去了 ,一点进展也没有,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地人,他到广场上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说,你们之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眼睛是红色的。说完就走了。这三个人听了之后,又面对面的坐到晚上才回去睡觉,第二天,他们又 来到广场,又坐了一天。当天晚上,就有两个人成功的自杀了!第三天,当最后一个人来到广场,看到那两个人没来,知道他们成功的自杀了,于是他也回去,当天晚上,也成功的自杀了! 根据以上,请说出三个人的眼睛的颜色,并能够说出推理过程!

逻辑推理问题(学生版)

逻辑推理问题 本讲知识可以说是多数孩子比较喜欢的一讲,有趣又可以开发智力,自主学习研究性比较高。其中运用的一些方法和思想我们在平时的奥数学习中已经接触运用过了。本讲我们主要从解答逻辑推理问题的方法入手讲解。如假设法、列表法、排除法、比较法、整体考虑法等,通过实际例题具体讲解。 列表时要将同一对象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分别用行与列标出,通过横向与纵向的不断比较得出结论。。 假设法 “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顺藤摸瓜,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排除法 还有一种组题形式的逻辑推理题(多为选择题),这种题型通常从题目条件出发,并结合排除法来确定选项。 一般的逻辑推理 对于一般的逻辑推理题,要能够通过假设、枚举、列表或者列表与假设相结合等方法来分析,逐个探讨各种假设的正确性,进而得出确切的信息。 体育比赛中的逻辑推理问题 对于体育比赛形式的逻辑推理题,注意“一队的胜、负、平”必然对应着“另一队的负、胜、平”。有时综合性的逻辑推理题需要将比赛情况用点以及连接这些点的线来表示,从整体考虑,通过数量比较、整数分解等方式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试题来源】 【题目】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 问: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 【试题来源】 【题目】甲、乙、丙每人有两个外号,人们有时以“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军”、“小画家”、“大作家”和“歌唱家”称呼他们。此外: (1)数学博士夸跳高冠军跳得高; (2)跳高冠军和大作家常与甲一起去看电影; (3)短跑健将请小画家画贺年卡; (4)数学博士和小画家很要好; (5)乙向大作家借过书; (6)丙下象棋常赢乙和小画家。 你知道甲、乙、丙各有哪两个外号吗?

2020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准确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准确 真题训练 (名师精选全国真题+解析答案,值得下载) 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类似“追逐孔雀,拔孔雀尾巴毛”的行为,已不仅仅只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制度问题。动物园针对无攻击性的动物开辟人与动物的零距离接触区域,是造成这次不文明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动物园管理者必须出台相应措施,才能杜绝游客不文明现象的产生。此外,对不文明游客进行有效的惩戒,就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①动物园针对无攻击性的动物开辟人与动物的零距离接触区域,并不一定是造成这次不文明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②。 ③。 【答案】②动物园管理者出台相应措施,也不一定能杜绝游客不文明现象的产生 ③对不文明游客进行有效的惩戒,不一定就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解析】依据提示,①动物园针对无攻击性的动物开辟人与动物的零距离接触区域,并不一定是造成 2.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题材与尺度的突破,也是电视剧语言的突破,正是因为如此,网

上一片沸腾的娱乐化解读,并不会消解剧作的严肃性。通过这一剧作的成功,我们会发现反腐题材的电视剧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只要你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就一定会博得人们的喜欢。由此证明,现实题材的电视剧,都会像《人民的名义》一样大火。 ①并不是所有的反腐题材的电视剧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②。 ③。 【答案】②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不一定就会博得人们的喜欢③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不一定都会像《人民的名义》一样大火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只要大力发展旅游,云南的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云南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民俗风情,这些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就会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势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①大力发展旅游不一定能让云南经济快速发展。 ②。 ③。 【答案】②新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一定能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③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一定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解析】解答这类问题,应从逻辑角度分析句间关系是否恰当。比如“只要大力发展旅游,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带答案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带答案 公务员备考考生想要在逻辑推理部分中取得高分,试题练习尤为重要,以下就由本人为你提供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帮助你练习提分。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一) 1、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河南来京的打工人员当 上了门卫;有些武术学校的学员当上了门卫;所有的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如果上述情况是真的,无法断定为真的选项是( )。 A、有些河南来京打工人员是武术学校的学员 B、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 C、有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 D、有些门卫没有就业许可证 2、某公司在选派与外商谈判的人员时,有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为了组成最佳谈判阵容,公司有如下安排:如果派甲去,而且不派乙去,那么丙和丁中至少要派一人去。 如果公司没有派甲去,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派乙去,不派丙和丁去 B、不派乙去,派丙和丁去 C、乙、丙、丁都没派去 D、乙、丙、丁都派去 3、S市一所小学的学生户籍情况比较复杂,所有三 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的户籍也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而农民工子弟的户籍都不在本市。

据此,可以推出( )。 A、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 B、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 C、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 D、有些一年级学生不是农民工子弟 4、如果天气晴朗,小刘就去郊游,如果老婆不与他同去,小刘就不去郊游;如果单位有急事,小刘就不去郊游;如果今天不是星期六,小刘就不去郊游。 假设以上说法正确,那么,如果小刘去郊游,则不能判定下述哪项正确?( ) A、老婆与小刘同去郊游 B、天气晴朗 C、小刘单位没有急事 D、今天是星期六 5、所有甲公司的员工上班时都穿制服,小李上班时穿制服,所以小李是甲公司的员工。下列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 )。 A、所有得病的同学都没参加此次运动会,小明没得病,所以小明参加了此次运动会 B、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所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C、所有的鸡都不会飞,会飞的动物都是鸟类,所以鸡不属于鸟类 D、所有的酒类喝多了都对身体有害,可乐不属于酒类,所以可乐喝多了对身体无害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答案 1、答案: A

小学奥数 逻辑推理 题集含答案

小学奥数逻辑推理题集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甲、乙、丙三人进行跑步比赛.A、B、C三人对比赛结果进行预测.A说:“甲肯定是第一名.”B说:“甲不是最后一名.”C说:“甲肯定不是第一名.”其中只有一人对比赛结果的预测是对的.预测对的是 . 2. A、B、C、D、E和F六人一圆桌坐下. B是坐在A右边的第二人. C是坐在F右边的第二人. D坐在E的正对面,还有F和E不相邻. 那么,坐在A和B之间的是 . 3. 甲、乙、丙、丁与小明五位同学进入象棋决赛.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每胜一盘得2分,和一盘得1分,输一盘得0分.到现在为止,甲赛了4盘,共得了2分;乙赛了3盘,得了4分;丙赛了2盘,得了1分;丁赛了1盘,得了2分.那么小明现在已赛了盘,得了分. 4. 曹、钱、刘、洪四个人出差,住在同一个招待所.一天下午,他们分别要找一个单位去办事.甲单位星期一不接待,乙单位星期二不接待,丙单位星期四不接待,丁单位只在星期一、三、五接待,星期日四个单位都不接待. 曹:“两天前,我去误了一次,今天再去一次,还可以与老洪同走一条路.” 钱:“今天我一定得去,要不明天人家就不接待了.” 刘:“这星期的前几天和今天我去都能办事.” 洪:“我今天和明天去,对方都接待.” 那么,这一天是星期 ,刘要去单位,钱要去单位,曹要去单位,洪要去单位. 5. 四位外国朋友住在十八层高的饭店里,他们分别来自埃及、法国、朝鲜和墨西哥. (1)A住的层数比C住的层数高,但比D住的层数低; (2)B住的层数比朝鲜人住的层数低; (3)D住的层数恰好是法国人住的层数的5倍; (4)如果埃及人住的层数增加2层,他与朝鲜人相隔的层数,恰好和他与墨 西哥人相隔的层数一样; (5)埃及人住的层数是法国人和朝鲜人住的层数的和. 根据上述情况,请你确定A是人,住在层;B是人,住在层;C是人,住在层;D是人,住在层. 6. 小赵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五位数,它由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小张说:“它是84261.”小王说:“它是26048.”小李说:“它是49280.”小赵说:“谁说的某一位上的数字与我的电话号码上的同一位数字相同,就算谁猜对了这个数字.现在你们每人都猜对了位置不相邻的两个数字.”这个电话号码是 . 7. 小赵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五位数,它由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小王说:“它是93715.”小张说:“它是79538.”小李说:“它是15239.”小赵说:“谁说的某一位上的数字与我的电话号码上的同一位数字相同,就算谁猜对了这个数字.现在你们三人猜对的数字个数都一样,并且电话号码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有人猜对.而每个人猜对的数字的数位都不相邻”.这个电话号码是 .

MPACC备考之常见逻辑推理错误及其练习

MPACC备考之常见逻辑推理错误及其练习 从论证有效性分析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主要特征来看,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逻辑推理错误主要有以下15种类型。了解这些类型将有助于考生在考试时快速辨明题干中存在的问题,顺利进入构思与写作的阶段。 阅卷人在给文章评分时,主要依据也是考生是否发现了这些逻辑错误。记住,题干所给的每个推理都有严重的逻辑推理错误,考生一定要发现这些错误并指出错误所在,且能自圆其说。 一、混淆或偷换概念 混淆概念是在论证中把不同的概念当做同一概念来使用的错误。混淆概念通常是一种不正当论证的诡辩手法,它或是利用同一语词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或是利用两个语词在语义上的相似或部分相同,来达到混淆概念的目的。 在论证中使用的语词或概念的意义模糊暧昧,被称为含混笼统的谬误。想清楚的事情未必都能表达得清楚,没想清楚的事情肯定表达不清楚。思想模糊或认识不清是造成含混笼统的一方面原因。有意利用含混笼统的语词或概念来掩盖论证的缺陷,或者为了掩盖自己的无知而滥用语词,是造成含混笼统的另一方面原因。 强化训练 1、物种灭绝是大自然的规律。据科学家估计,在人类使用最原始的工具以前,地球上曾经存在的物种就已经灭绝了大半。大自然的这种不断产生和消灭物种的恒常过程被那些指责人类使用技术而影响了环境,并由此而造成新近的物种灭亡的人所忽视。这些人必须明白:现代灭绝的物种即使没有人类技术的应用现在也会灭绝的。 以下哪项指明了上述论证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逻辑缺陷? (A)作者错误地假设技术不会导致任何环境上的破坏。 (B)作者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目前尚未灭绝的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C)作者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着还没有被科学家区分和研究过的物种。 (D)作者只引证了那些支持半数以上曾经存在物种已经灭绝的理论的科学家,而没有提到任何一个不支持这一理论的科学家。 (E)作者没有提供明确的证据表明现代灭绝的物种与在没有人类技术存在的情况下将会灭绝的物种是同样的。

2018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之逻辑推断分类汇编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之逻辑推断分类汇编含答案

备战2018年高考全国百强校分类汇编 1.【2018届山西太原市高三模拟试题(二)】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例证,另写一段话,要求和文段论点一致。 “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得有个多取向的思路。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如果你能反复地思考、比较、对证,你对一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思想就会丰富许多。比如我们过去常常讲,“大河不满小河干,小河不满渠沟干。”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反方向的道理同样站得住脚。如果渠沟里面没有水,小河里面也没有水,那么大河里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反方向的道理同样站得住脚。“己之所欲”就能施与他人吗?或者“己所不欲”,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都不能施与他人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结合论点写论据。主要论证“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

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②成人了也不一定就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③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出国后也不一定就不会受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 3.【2018届陕西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现代化的摩天大厦往往彰显着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富足。与之相反,低矮杂乱的城中村如同城市的伤疤,环境脏乱,治安较差,安全隐患突出。可见,城市的发展、品位的提升离不开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改造好了,将大大改善市容市貌,彻底解决交通拥堵的现象。因此,城建部门要加快城中村改造进度,早日给市民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

小学数学《推理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推理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解题指导1 【例1】有五个人进行汽车竞速赛,他们没有比成平局,而是先后到达的。威尔不是第一个,约翰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一个,琼在威尔后面到达,詹姆不是第二个,瓦尔特在詹姆后到达。五个到达的顺序怎样? 【思路点拨】 。 詹姆不是第二个,瓦尔特在詹姆后到达。所以只能詹姆第一名,瓦尔特就是第二名, 约翰第三,威尔第四,琼第五。 答:詹姆第一,瓦尔特第二,约翰第三,威尔第四,琼第五。 总结:用“列表方法”把复杂问题加以条理化是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变式题1】有张、李、王、刘四位老师分别教数学、语文、美术、英语。张老师可以教语文、美术;李老师可以教数学、英语;王老师可以教数学、语文、美术;刘老师只能教美术。为了使每人都能胜任工作,那么教数学的是哪位老师? 解题指导2 2.在推理问题中,常常遇到判断说假话真话的问题,这时我们常用假设的方法,淘汰掉不成立的说法,从而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例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说,其中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一位老师拿出这五座山的图片,并在图片上标出数字,他让五位学生来辨别,每人说出两个,学生的回答如下: 甲:2是泰山,3是华山; 乙:4是衡山,2是嵩山; 丙:1是衡山,5是恒山; 丁:4是恒山,3是嵩山; 戊:2是华山,5是泰山。 老师发现五个学生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什么呢? 【思路点拨】采用假设法解决,因为每人说两句话,总有一句是对的,先假设甲第一句话对,第二句话则是错的,则乙说的2是嵩山是错误的,可推出4是衡山是正确的,由此可推出丙说1号是衡山是错的,那么5是恒山是正确的,由此推出丁说4是恒山是错误的,那么3是嵩山是正确的。因为5是恒山,所以5是泰山是错误的,2号是泰山,所以2号不是

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第六讲: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1、张明是张海的弟弟,张江是张河的哥哥,张江是张明的父亲,张河是张海的什么人 2、三个小朋友,小芬、小丽和小壮在谈论谁的个子高 小芬说:“小丽比小壮高” 小丽说:“小芬比小壮高” 小壮说:“小芬比小丽矮“ 这个三个小朋友谁的个子最高谁的个子最矮 3、同学们站成一排,从左边数华华是第5人,从右边数第4人是华华,这排共有多少人 4、如图:有七张写着数字的卡片,ABC三人分别取其中的两张 A说:“我所取的卡片,合起来是12“ B说:“我所取的卡片,合起来是10” C说:“我所取的卡片,合起来是22” 你们剩下的一张卡片上写着几呢 14 12 4 6 8 2 10 5、有ABC三个人,在这个三个人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战士,一位是运动员,现在知道C的年龄比战士大,A和运动员的年龄不相同,运动员的年龄比B小,问这个三个人各是什么人 6、第5组4个小朋友在交作业时少交了一人的作业本,老师分别问了他们四人: 甲说:“没叫作业的人在乙、丙、丁三人之中” 乙说:“是丙没有交” 丙说:“在甲和丁中有1个人没交作业” 丁说:“乙说的是真的” 经过证实,四人中有两人说对了,两人说错了,你知道是谁没有交作业吗 7、ABC三人中只有一人数学测验没有及格 A说:“是C” B说:“A在说谎” C说:“不是我” 如果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对的,那么谁没有及格

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做了一件好事,为了弄明白是谁做的好事,老师询问了他们,他们三人的回答如下: 甲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乙也没有做” 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丙也没有做” 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也不知道是谁做的” 在老师的一再追问下,他们承认了上面的几句话中,没人都有一半是真话,一半是假话,请你帮老师分析下,究竟是谁做的好事 8、四个小孩在校园内踢球,不知是谁踢的球把课堂窗户的玻璃打破了,王老师跑出来一看,问“是谁打破了玻璃” 小张说:“是小强打破的” 小强说:“是小明打破的” 小明说:“我没有打破窗户的玻璃” 小胖说:“王老师,小强在说谎,不要相信他“ 这四个孩子只有一个说了老实话 请判断,说实话的是谁,又是谁打破窗户的玻璃的 9、有A、B、C、D、E五个自然数,其中A>B,E>C>D,D>B,E>A。那么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丙丁四个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售货员,一个是工人,一个是老板,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况判断每个人的职业 1)甲和乙是邻居,每天一起骑车去上班 2)甲比丙年龄大 3)甲和丁业余练武术 4)教师每天步行上班 5)售货员的邻居不是老板 6)老板和工人互不相识 7)老板比售货员和工人年龄都大 11、甲乙丙三人参加数学竞赛,他们分别来自一中,二中,三中,在这次竞赛中他们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现在知道: 1)甲不是一中的学生 2)乙不是二中的学生 3)一中的学生不是一等奖 4)二中的学生得了三等奖 5)乙不是二等奖 请你判断他们各自的学校和获得的奖励

12道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12道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1.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不超过6公里。因此,如果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公里,它就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方法相同?(A)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早晨有人跑步,则他不是跳远运动员。(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第5小时。 (C)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做游戏。 (D)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则晚上也可能起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启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启动。 (E)油漆三小时之内都不干。如果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则不是油漆。2.1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它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 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下列选项哪个与该错误相类似?(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E)你说谎,所以我不相信你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你说谎。

3.有一天,某一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侦破,查明作案人肯定在甲、乙、丙、丁之中。于是,对这四个重大嫌疑犯进行审讯。审讯所得到的口供如下:甲:我不是作案的。乙:丁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丁:作案的不是我。 经查实: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那么,以下哪项才是正确的破案结果?(A)甲作案。(B)乙作案。(C)丙作案。(D)丁作案。 (E)甲、乙、丙、丁共同作案。 4.古代一位国王和他的张、王、李、赵、钱五位将军一同出外打猎,各人的箭上都刻有自己的姓氏。打猎中,一只鹿中箭倒下,但不知是何人所射。张说:"或者是我射中的,或者是李将军射中的。" 王说:"不是钱将军射中的。" 李说:"如果不是赵将军射中的,那么一定是王将军射中的。" 赵说:"既不是我射中的,也不是王将军射中的。" 钱说:"既不是李将军射中的,也不是张将军射中的。" 国王让人把射中鹿的箭拿来,看了看,说:"你们五位将军的猜测,只有两个人的话是真的。"请根据国王的话,判定以下哪项是真的?(A)张将军射中此鹿。(B)王将军射中此鹿。(C)李将军射中此鹿。(D)赵将军射中此鹿。(E)钱将军射中此鹿。 5."赵科长又戒烟了。" 由这句话我们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专题练习及答案

合情推理、演绎推理 一、考点梳理:(略) 二、命题预测: 归纳、类比和演绎推理是高考的热点,归纳与类比推理大多数出现在填空题中,为中、抵挡题,主要考察类比、归纳推理的能力;演绎推理大多出现在解答题中,为中、高档题,在知识的交汇点出命题,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推理能力。预测2012年仍然如此,重点考察逻辑推理能力。 三、题型讲解: 1:与代数式有关的推理问题 例1、观察()()()() ()() 223 3 2 2 44 3 223, a b a b 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 a b ab b -=-+-=-++-=-+++进而猜想n n a b -= 例2、观察1=1,1-4=-(1+2),1-4+9=(1+2+3),1-4+9-16= -(1+2+3+4)…猜想第n 个等式是: 。 练习:观察下列等式:3 321 23+=,33321236++=,33332123410+++=,…,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 等式.. 为 。 。 练习:在计算“”时,某同学学到了如下一种方法:先改写第k 项: 由此得 … 相加,得 类比上述方法,请你计算“”,其结果为 . 2:与三角函数有关的推理问题 例1、观察下列等式,猜想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并证明结论的真假。 2020202020202020202020203 sin 30sin 90sin 150,23 sin 60sin 120sin 18023 sin 45sin 105sin 165, 23 sin 15sin 75sin 1352++= ++=++=++= 练习:观察下列等式: ① cos2α=2 cos 2 α-1; ② cos 4α=8 cos 4 α-8 cos 2 α+1; ③ cos 6α=32 cos 6 α-48 cos 4 α+18 cos 2 α-1; ④ cos 8α= 128 cos 8α-256cos 6 α+160 cos 4 α-32 cos 2 α+1; ⑤ cos 10α=mcos 10α-1280 cos 8α+1120cos 6 α+ncos 4 α+p cos 2 α-1; 可以推测,m -n+p= .

逻辑推理题及相应答案

逻辑推理题及相应答案 第一题:懦弱的男人 男人和女人坐皮艇在海上时,遭遇了鲨鱼,在鲨鱼离他们只有10米远的时候,男人着急的将女人推进了海里,并抽出匕首指着女人,说道,我们只能活一个!随即男人迅速划船逃离.女人很失望,对于这个懦弱自私的男人,她没有责怪他什么,只怪自己瞎了眼看上他...... 女人在默默的等待死亡, 五米,四米......鲨鱼速度很快,女人闭上了眼睛,忽然鲨鱼绕过了她,冲向皮艇,将男人拖下水,疯狂的撕咬男人,很快男人便尸骨无存. 后来女人被路过的商船救了下来,女人发现船长望着海水在哭泣.女人问他哭什么?船长说出了原因,女人听后伤心欲绝,跳进海里自杀了.船长说了什么? 第二题:迷路的男孩 有个男人开车去机场赶班机,在到了一个三岔口时,看见一个男孩蹲在地上哭泣.男人下车询问男孩为什么哭,男孩说他迷路了.于是男人带着小男孩朝他描述的大致方向找去,在开了很久的车之后,男孩说看见了自己的家,便跳下车.这时,男人发现自己已经误了班机的起飞

时间.男人在车里沮丧起来,突然又吓的直冒汗,然后又欣慰的笑了.是什么事造成男人这样的情感变化? 第三题:地下酒吧的秘密 在地下五层的酒吧中,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坐在吧台边的椅子上焦急的等待.他的眼睛一动不动的注视着天花板上钟表上的时间.突然他像发了狂一样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接着将手机狠狠的扔在地上,然后哭着大喊:救命!......他一系列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题:只有公主逃走了! 王子带着公主逃出了鬼堡,到出口处时,魔鬼出现了,魔鬼说:“白色代表天使,与恶魔对立,所以穿白色连衣裙的公主不能通过,必须死在这里!”说着魔鬼掏出了匕首.结果王子却死了,公主逃出了鬼堡,为什么?

逻辑推理问题练习题

逻辑推理问题练习题 1.康大五校四年级三个班参加运动会。运动会上举行跳高、跳远和百米赛跑三项比赛,各取前三名。第一名得5分,第二名得3分,第三名得1分。已知一班进入前三名的人数最少,二班进入前三名的人数是一班的2倍,而且这两个班所得总分相等,并列年级组的第一名。三班得了多少分? 2.四个小朋友进行三项田径比赛。规定第一名得5分,第二名得3分,第三名得2分,第四名得1分。最后统计四个人的总分情况是:甲得10分,乙得12分,丙得4分,丁得7分。试求每人每项所得分数中的一种情况。 3.德国队、意大利队和荷兰队进行一次足球比赛,每一队与另外两队各赛一场。现在知道: (1)意大利队总进球数是0,并且有一场打了平局; (2)荷兰队总进球数是1,总失球数是2,并且它恰好胜了一场。按规律,胜一场得2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那么德国队得了多少分? 4.A、B、C、D、E、F六年足球队进行比赛,每队都已赛过三场。(1)A队三战得6分; (2)B队三战都负; (3)C队三战三平; (4)D、F两队进行过一场比赛,D队的三场比赛积分为1分。 比赛中凡是胜一场的都得了2分,平局的都得1分,负一场得0分。

你知道E队的三场比赛都是与哪个队进行的吗?比分如何? 5.有两只袋子,每只袋子里放着一块糖或者一块石子。外面都贴着一张纸,分别写着: 袋子A:这只袋子是糖,另一只袋子里放着石子。 袋子B:一只袋子里放着糖,一只袋子里放着石子。 这两只袋子纸上写的内容,有一个是正确的,另一个是错误的。问:每只袋子里装着什么。 6.有甲、乙两人,他们是老实人,或是骗子。 甲说:“我们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是骗子。” 甲和乙是哪种人? 7.有五个人各说了一句话。 第一个人说:“我们中间每个人都说谎”。 第二个人说:“我们中间只有一个人说谎”。 第三个人说:“我们中间有两个人说谎”。 第四个人说:“我们中间有三个人说谎”。 第五个人说:“我们中间有四个人说谎”。 请问,他们谁说谎话,谁说真话? 8.某地质学院的三名学生对一种矿石进行分析。 甲判断:不是铁,不是铜。 乙判断:不是铁,不是锡。 丙判断:不是锡,而是铁。 经化验证明,有一个人判断完全正确,有一个人只说对了一半,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