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水质污染综合分析及治理建议

合集下载

芜申运河青弋江航道青弋江口至三里埂段整治工程

芜申运河青弋江航道青弋江口至三里埂段整治工程

芜申运河青弋江航道(青弋江口至三里埂段)整治工程阶段性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2019年12月3日,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芜申运河(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办公室)在芜湖市组织召开了芜申运河青弋江航道(青弋江口至三里埂段)整治工程阶段性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

参加会议的有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安徽博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环境监理单位)、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广东金东海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蚌埠市诚信水利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监理单位)、安徽长之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验收调查单位)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共11人,验收会成立验收组(名单附后),验收组现场察看了项目工程建设与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本项目建设情况和验收调查单位关于验收调查报告的汇报,审阅并核实了有关资料,经认真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地点:芜湖市弋江区、镜湖区、鸠江区、芜湖县。

2、建设规模:航道按限制性Ⅲ级航道标准进行整治,预测货运量2020年约为1680万t,2030年将达到2280万t;航道底宽45m,航道水深3.2m,最小弯曲半径480m;通航净高: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7m;通航净宽:双向通航桥孔通航净宽不小于60m。

3、工程占地:总占地307.85hm2,其中:永久占地62.39hm2,临时占地245.46hm2。

4、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11月委托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芜申运河青弋江航道(青弋江口至三里埂)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009年10月10日安徽省环保厅以《环评函(2009)331号文》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

工程施工总工期44个月。

工程实际于2011年12月开工,2016年12月航道疏浚、裁弯取直、堤防退建、护岸工程建设完成。

5、投资情况:本项目环境保护总投资9131.00万元,其中环境保护专项投资约1131万元,水土保持专项投资8000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一期工程投资31. 46亿元)的2.9%。

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议江河流域是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1. 加强污染物治理江河流域的污染物是造成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对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进行有效治理。

同时,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对于违法排污行为严肃追责,确保污染物的排放在可控范围之内。

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江河流域最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护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

我们应该加强湿地保护,建立湿地保护区并完善湿地管理制度。

同时,促进湿地的自然恢复,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投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推动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人类活动对于江河流域的植被造成了破坏,加速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速度。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湿的力度,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4. 推广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农业是江河流域的重要经济活动,但传统农业模式往往伴随着农药的过度使用和化肥的滥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我们应该推广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倡有机耕种和生态农业技术。

此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5. 加强跨部门合作与国际合作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

我们应该加强跨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同时,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挑战。

6. 弘扬环保意识,加强教育与宣传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的普及,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关于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关于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关于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1.强化法规体系:完善水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

制定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标准,推动行业达标排放,提高整体水质。

2.加强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频率和准确性。

运用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实现对水质动态的实时监控。

3.推动源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

推动城市雨污分流,减轻城市雨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4.推广生态修复:大力发展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

推广植被覆盖,特别是河岸带和水源地周边,通过植被的自净作用改善水质。

5.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水环境治理的财政投入,提高治理项目的资金保障。

支持企业引入绿色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6.推动产业升级:推动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和整治,引导产业升级为清洁生产。

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加强公众参与:增加水环境治理的信息透明度,向公众公开水质监测结果。

引导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水环境治理,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格局。

8.加强跨区域协作:建立跨区域的水环境治理协作机制,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

推动流域治理,协调上下游关系,实现整体水环境的协同治理。

9.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水环境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对水环境风险的评估,及时应对可能的水污染威胁。

10.加强科技支撑:引入先进的水环境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这些建议综合考虑了法规、监测、源头治理、生态修复、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因素,旨在全面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能力和水质的改善效果。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基石。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1. 水质恶化我国许多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严重恶化,主要污染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2.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导致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氧气,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

3. 水环境生态问题突出水污染不仅影响水质,还对水生生物和底栖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多样性。

三、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等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3. 城市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垃圾的随意丢弃等也是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四、处理措施1.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处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水质状况。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对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

4.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

加强城市内河治理,改善城市水环境。

5.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已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

Jan.2021NO.1VOL.312021年1月第1期第31卷中国防汛抗旱CHINA FLOOD &DROUGHT MANAGEMENT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收稿日期:2020-12-01第一作者信息:虞邦义,男,正高级工程师,E-mail:****************.com。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8306)。

虞邦义曹秀清沈瑞(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88)摘要:2020年6—7月,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以下简称三江流域)遭受梅雨期10轮强降雨影响,水阳江干流连续出现3次洪峰过程,全线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青弋江干流全线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水阳江流域遭遇1999年以来最大洪水,造成宣城市直接经济损失29.57亿元。

系统梳理了三江流域2020年暴雨洪水的科学应对举措,分析了三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上蓄、中疏、下排”的系统治理思路,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与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三江流域防洪排涝能力。

关键词:水阳江;青弋江;漳河;三江流域;暴雨;洪涝中图法分类号:P426.61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264(2021)01-23-03DOI:10.16867/j.issn.1673-9264.2020389虞邦义,曹秀清,沈瑞.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21,31(1):23-25.YU Bangyi ,CAO Xiuqing ,SHEN Rui.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Shuiyangjiang 、Qingyijiang and Zhanghe River Basin[J].China Flood &Drought Management ,2021,31(1):23-25.(in Chinese )1流域概况三江流域[1]水系指位于长江下游的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水系,横跨安徽、江苏两省,流域面积18850km 2,其中安徽省93%,江苏省7%,流域地形南高北低,南部山地面积占54%,中游低山丘陵区面积占27%,下游滨临长江的平原圩区占15%,湖泊面积占4%。

关于水源水质保护措施和意见建议

关于水源水质保护措施和意见建议

水质问题会影响人类饮用水安全 ,增加患上肠道疾病、肝病等健
康风险。
水质问题会影响工业生产和农业 灌溉,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02
水源水质保护措施
强化水质监测
定期监测
建立定期水质监测制度,对水源 地进行定期采样和检测,确保水 质达标。
实时监测
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如遥感、物 联网等,对水源地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
社会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水源保护活动,如志愿者行动、水 源保护项目等。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水源 保护中来。
03
对水源水质保护的意见建议
增加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监管
总结词
为了确保水源水质的安全,需要增加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并加强监管力度,防 止污染和破坏。
详细描述
在饮用水源地周边划定保护区,严格限制在该区域内进行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 的活动,如排污、建设等。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巡 查,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进行水质改善技术的研究
总结词
鼓励科研机构进行水质改善技术的研究,为水源水质保护提 供科技支持。
详细描述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鼓励其开展水质改善 技术的研究,如水处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同时,加强 与国际先进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的 水质改善技术水平。
水质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
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危机
总结词
全球水危机是一个跨国问题,需要各国 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VS
详细描述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在水质保护方 面的经验和技术成果。积极参与国际水质 保护项目,共同研发新技术、新方法。在 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治理等方面,遵循 国际公认的原则和标准。同时,倡导国际 社会共同关注水问题,推动全球水治理体 系的完善。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环境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分析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当前状况,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况1. 水质状况恶化由于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等因素,我国许多江河湖泊的水质状况急剧恶化。

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使得水质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2. 河流污染河流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走廊,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河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

3.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

由于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

三、水环境污染的处理措施1.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应建立严格的水质监测体系,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应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3. 加强农业污染控制农业污染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政府应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应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4.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城市污水处理是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同时,应推广水资源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生态修复与保护政府应加强河流、湖泊等水体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建立生态缓冲区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关于改善和提升水质的建议

关于改善和提升水质的建议

关于改善和提升水质的建议
改善和提升水质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到人类健康
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以下是一些建议,从不同角度来全面回答这个
问题:
1. 减少污染源,首先要做的是减少工业和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工厂和农田的废水排放应该经过处理,以减少化学物质和有害
物质的排放。

此外,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确保废水处理符合
环保标准。

2. 保护水源地,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
破坏。

加强对水库、河流和湖泊周边的保护,限制开发和破坏行为,确保水源地的水质清洁。

3.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
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补贴措施
来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4. 加强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治
理水质问题。

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
强企业的环保意识。

5. 提倡节约用水,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提倡节约用水的
生活方式,减少家庭和个人对水资源的浪费。

6. 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农业转变,减少化
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田径流对水质的影响。

7. 加强国际合作,水质问题是全球性的环境挑战,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改善和提升水质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保护水源地、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监测治理、提倡节约用水、发展生态农业
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才能全面提升水质,保障人
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弋江水质污染综合分析及治理建议提要: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保持优良,以二类水为主,但支流污染正在加剧。

长江支流青弋江芜湖宝塔根、秋浦河池州入江口河段水质优,可总体水质为三类,水污染现象正不断加剧。

青弋江的水质状况与沿岸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紧密相连。

我们应对青弋江的水质污染高度警觉,及时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进行防治。

关键词:青弋江水质污染综合分析治理建议青弋江属雨性河流,水位,流量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

青弋江的正源称美溪河,源出黟县西北拜年山(海拔1137米)与黄金尖(海拔888米)之间的方坑南面。

总流域面积7195平方公里,河道全长309公里,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年径流量约4.9×109m³。

青弋江跨祁门、黄山区、黟县、歙县、旌德、石台、泾县、青阳、南陵、宣城、芜湖等十一个县(市、区)。

东界水阳江流域,西部上游接九华山山脉,中下游与漳河水系为邻,南依黄山山脉,北临长江。

水系呈扇形分布,主要支流有徽水(流域面积1083平方公里)、琴溪河(流域面积444平方公里)、孤峰河(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寒亭河(流域面积265平方公里)。

下游清水河、黄池河及赵家河、青山河,为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系之间的通道;中游资福河、上潮河,为青弋江、漳河之间的通道。

西河镇以下,进入水网圩区,与左侧的漳河、右侧的水阳江,河港交汊,很难严格划清水系。

一.青弋江污染状况青弋江芜湖县段属于长江芜湖段,二者水质状况基本相同。

青弋江的水质良好,且水质状况较为稳定。

但近几年来,青弋江水质污染状况逐渐开始突出,水质由Ⅱ类降到Ⅲ类,严峻的水污染问题需早加关注。

2001年,长江芜湖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

水质十项主要指标值如下:溶解氧浓度值在6.20-11.07毫克/升范围之间,年平均浓度值8.4毫克/升;化学需氧量浓度值在1.7一4.2毫克/升范围之间,年平均浓度值2.9毫克/升;氨氮浓度值在0.02一0.40毫克/升范围之间,年平均浓度值0.13毫克/升;挥发酚和六项毒物指标氰化物、总汞,砷化物、六价铬、铅、镉浓度值均低于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

青弋江芜湖县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

而近两年来,水质状况有所下降。

长江芜湖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水质十项主要指标值如下:溶解氧浓度值在6.01~10.70毫克/升范围之间,年平均浓度值7.79毫克/升;高锰酸盐指数在1.57~3.69毫克/升范围之间,年平均浓度值2.36毫克/升;氨氮浓度值在0.186~0.467毫克/升范围之间,年平均浓度值0.336毫克/升;挥发酚和六项毒物指标氰化物、总汞、砷化物、六价铬、铅、镉浓度值均低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青弋江芜湖县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青弋江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青弋江沿市区两岸有数十家工矿企业,每年排放入青弋江约1.52805×107t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其中固体悬浮物约1.7×104t,化学需氧量约4200 t。

最近两年,每年芜湖地区废水排放总量约1154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5977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5564万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824吨。

其中,工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11803吨,生活排放的化学需氧量34021吨。

且每年废水排放量仍在不断增长中。

这些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就被排入青弋江中,加之青弋江本身径流量不大,水体自净能力较弱,导致水质不断下降。

二.青弋江污染源及污染途径整体概况:整段青弋江的污染源主要分为点、面、流动三种类型。

具体分类如下:1.点污染源主要是青弋江沿岸各工厂企业排污点排放的工业废水。

其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对水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的传统的化工、造纸、纺织、医药、食品、制革等行业。

2.面污染源(1)农村: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农田中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高,畜禽水产养殖业发达;(2)城镇:城市化水平提高,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城镇污水净化设施建设未能跟上。

3.流动污染源青弋江为长江支流,航运繁忙,航运船只构成流动污染源。

区内主要污染源排放的污水多就近排入青弋江河道,污染物承载量大且成分复杂,污水很少进行高标准的净化,导致水质不断恶化。

而水质污染加剧,使部分水资源开始失去可利用价值,用水矛盾逐渐加剧。

而在芜湖县河段内,还有一些污染水质的现象,如:1.河道附近村庄中,鸭、鹅在水中嬉戏,许多生活垃圾与家禽粪便随处排放在道路上,而路旁就是河道,垃圾进入河道后会引起水体受到污染。

2.村民为节约水费,大部分的生活用水,如食用水、洗衣、洗菜之类全部取自于溪流。

而洗衣时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也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3.县城附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基本上未经任何处理,便被通过管道直接排放到江中。

加之污废水排泄不畅,水体自净能力不强,所以水质较差,特别是挥发酚含量严重超标。

4.河道上运沙船只来往频繁,船上垃圾通常直接扔入水中,且时常会发生油罐泄露,污染江水。

三.青弋江水质综合评价对水质要求最基本的是《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GB3838-2002。

依照规定,地面水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我国地面水分五大类: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而芜湖地区水质较好,青弋江水质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青弋江芜湖县段丰水期水质污染指数0.454,属中度污染水质,基本符合国家Ⅲ类标准。

通过查阅青弋江水质相关资料,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溶解氧含量较丰富,适合鱼类生长。

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等已超出Ⅲ类水标准。

TN浓度丰水期明显小于枯水期,枯水期浓度是丰水期的 1.3倍。

(2)对单项污染指数(Ii)及综合指数(M)的测算和评价表明青弋江水体水质属中度污染,为Ⅲ类水,主要污染因子为TN、CODcr、BOD5、氨氮等,且在60m³/S流量(顺流平均流量)时污染浓度最高。

.长江流域水量大,水质尚好,但沿江城镇附近都形成了污染带,其支流凡是流经城镇的河流都受到了污染,如水质污染后富营养化、地下水氟超标、缺碘等原生水质问题。

而青弋江河段,也正在逐渐受到污染,水质呈下降趋势,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显突出,需高度重视,早日解决。

四.青弋江水质治理建议1.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采取防治措施。

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以防为重,大力治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制定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目标。

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强化排污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排污交费、水质监测、超标预警、过量惩罚等水资源保护措施,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的综合治理。

3.改变水资源管理体制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和大气水、城市供水与乡村供水一直是分割管理,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从长远发展的趋势来看,水资源作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实行水务统一管理,即对水资源的各种物质形态、市场要素和一切人类干预(包括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等),实行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其核心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水资源行使国家所有权,同时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实行统一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在尽量减少水资源消耗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

4.制订污水排放标准,对必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必要而适当的处理。

出台相关法令规范,要求青弋江沿岸的主要污染企业和已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稳定达标排放,重点污染企业达标率要求达到90%以上,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较大的企业名单将进行公布。

杜绝乡镇企业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渠道;在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在重点企业和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安装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加大监管力度。

5.农村加大管理宣传力度。

对排水入河道的农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和化肥,宜用暖性和速效性肥料;避免人畜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注意保持河道清洁,尽可能地劝说村民使用自来水,不从青弋江中直接取用生活用水,不往江中抛掷垃圾。

6.严格控制船舶污染。

青弋江河道严格控制船舶污染,对港口、码头和船舶停泊地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防止发生油污泄露;加强对运沙船的监管。

7.疏通河道,采用生物措施进行治理。

清除河道底部的污染淤泥,铲除水生杂草;在河道两侧,采用水生生物和生物膜等技术手段,建设防治水体污染的过渡带,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生物浮床、生物廊道、生物隔栅、生物和生物膜护坡等各种人工措施。

8.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以流域或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力争最大限度的利用保护水资源。

9. 营造绿色屏障,建设水源环境;建立节水型工农业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青弋江河道两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推行清洁生产、绿色农业和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10.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绿色意识,呼吁群众一起行动,保护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关心与行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生命的源泉更加清澈,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青弋江资料百度网2.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人民教育出版社3.安徽省重点流域水质月报中国水利网4.《南四湖水质污染综合评价及水质分区》张祖陆《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8.4)5.《芜湖市环境状况公报》(2001——2008)6.《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7.《河流水资源质量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