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诊治

合集下载

后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

后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

例 ; Ⅱ支痛 2例 , Ⅲ支痛 1 例 , I、 Ⅱ、 1 伴高血压病 3 , 例 高血 脂症 1 。病程 2 0年 , 例 2 均经 卡 马西 平等药 物和/ 其他 或 方法( 包括三叉神经外支切断等 ) 治疗无效 。 12 影像学检查 . 所 有患 者均行 C / I T MR 检查 , 磁共 振断 ,R A MT) 层血管成像( ant snn ̄o or hc ni M ge c e ao t g pi as iro m a  ̄
占4 .% , 4 4 与近年来 文献报道的 4 .%_相近 ; 05 6 J 但有不 同的
13 治疗方法 患侧 耳后局部 剃发 , . 气管 插管 +全麻下 , 取耳后发际内 lm斜切 口, 乙状窦后 入路 , c 于 取骨 窗 3m× c 25m大小 , .c 上达横窦 , 外达 乙状窦 , 显微镜下暴露 面神 经或 三叉神经 , 仔细找寻责任 血管 , 游离 并推 开该 责任 血管 , 松 解面神经 或三叉神 经 , 并在 面神经或 三叉神经 受 压点 与责 任血管之 间放置涤伦毡型心脏补 片数小块 , 2例脑肿瘤 切除 后均行责任血管减压 。M D术后治疗基本相同。 V
月 25 . 年随访结果 相同 , 症状完 全缓解 达治愈 , 三叉 神经 痛有 8 . %, 45 面肌痉挛有 7 . %。 由于本组术 中在 面神经 78 或三叉神经相应入脑干入 口处 , 均找 到压迫 的责任血管 , 从 该责任血管入 手进行微血管减压 , 治愈率达 8 %左右 , 0 而没 有无效者 , 故支 持 了面肌痉挛 和三叉 神经痛 的病 因与其 相 应神经入脑干入 口处受 责任血管 压迫有 关 , 后颅微 血管 减
压迫。三叉神经 的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 占5 . , 38 % 岩静脉及 汇合 支占 3 .% , 底动 脉 占 7 7 与文 献报道 85 基 .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手术配合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手术配合
微6 4切 口、 ,, 1 时间短 、 物多 、 用 显微
外科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安排在较大手术间施术。 术前准备充分 、 各仪器性能 良好 、 特殊物品准备 细 致到位 、 体位摆放安全准确及器械护士熟练有序的 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 的保证 。
参考文献 :
显微镜下操作 , 器械护士要耳听术者声音 , 眼观显 示器 , 医护 随时交 流而进 行准 确无误 的 主动传递 。 2. . 1开骨窗 4 传递气钻 、 乳突牵开器 、 小咬骨钳 。
钻 颅 时备 骨 蜡 用 于乳 突部 位 滋养 血 管 破 裂 出血 和 封闭乳 突小 房 。 硬脑 膜切 开后 递显微 器械 。 24 岩静脉处理 .2 .
张桂 英 , 坤 , 刘 刑建
( 保定市第一医院 , 河北 保定 0 10 ) 7 00
关键词 : 微血管减 压术 ; 显 三叉神经痛 ; 面肌痉挛 ; 手术配合
中 图分 类 号 : 6 62 R 1.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4 0 ( 00)O — 0 3 0 17 — 9 X 2 1 一 10 7 — 2
显 微 血 管 减压 术 通 过 显 微 手术 解 除颅 内微 血
素、 蜡 、 骨 明胶 海 绵 、 血 纱 布 、 脑 胶 、e o 止 耳 T f n棉 、 l 温盐 水等 。
管对颅神经 的压迫 , 从而解除患者痛苦 , 即在全麻 气管插 管下侧 卧位 , 于耳后发 迹 内 0 m作一切 .c 5 口, 常规进入颅腔后使用显微镜 和显微器械操作 , 在 责 任 血 管 和 神 经 根 部 之 间插 人 绝 缘 材 料 Tf n eo l
术 前 后 常 规不 需 置 尿 管 , 性 无 需 剃光 头 发 , 女 只需

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3例分析

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3例分析
GU Hu , E O a D NG h-e g LI Yu , HU X ng n CHE Z ifn , U eZ i-e , NG uj e Ⅵ l ,ON S uxn, i Z -u , ki rs r ey,h eo dAf i ae s i l Na c a gU ies y, Dpr me t u ou g r te cn f l td Hop t , nh n nv ri o S i a t
面 肌 痉 挛 合 并 三 叉 神 经痛 患者 的诊 治 情 况 及 术 后 疗 效 。结 果 3例 患 者 MR 检 查 及 术 中 均 见 血 管 对 面 神 经 和 三 I 叉 神 经 的 压 迫 , 予 微 血 管 减 压后 , 状 在 术 后 3月 内 完 全 消 失 。无 面 肌 瘫 痪 、 力 下 降 及 脑 脊 液 漏 等 并 发 症 发 给 症 听 生 。结 论 M V D是 治疗 面肌 痉 挛 合 并 三 叉 神 经 痛 的 有 效 治疗 方 法 。术 前 MR 检 查 叮 明确 诊 断 并 指 导 手 术 。 I
KEY ORDS:t i e i a e agi W rg m n ln ur l a;f c a pa m ; m ir a c l r d c m p e so a ils s c ov s u a e o r s in
Nan ha 3 0 c ng 3 0 06, Chi a) n
ABS RACT:Ob etv To e p o et e efcso c o a c lrd c mp e so r ame to r— T j cie x lr h fe t fmir v s ua e o r s in te t n n ti
Co l so M ir va c a c mpr s i n a fiinty c e t i mi lne r l i i or o a e ncu i n c o s ul r de o e so c n e fce l ur rge na u a g a nc p r t d f ca p s . RIi e pf lf r p e pe a i e d a no e a pe a i n gu d nc . a ils a m M s h l u o r o r tv i g s nd o r to i a e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8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8例

面肌痉 挛及 三叉神 经痛 的病 因多为搏 动性 责任
血管 压迫 相 应 颅 神 经 根 出脑 干 区 (ote i zn , ro xt o e
此处 的 责任血 管 , 松解 蛛 网膜 小 梁 与 神 经及 血 管 的
粘连 , 抬起 责任 血管可 见神 经根 部血 管压 迹 , 确认 血
相应 颅 神经功 能 , 大 限 度 地避 免 永 久 性 神 经功 能 最
障碍 的发 生n】术 中牵 拉 过 度 可 导 致 脑 干 、 脑 及 . 小
颅 神经 功能 障碍 等 严重 并 发 症 , 此应 待 小 脑充 分 因
塌 陷 后探 查 颅神 经 R Z, E 并尽 可 能 在脑 棉 保护 下应
岁; 病程 为 l 0年 , 均 为 6年 . 中面肌痉 挛为 ~1 平 8例
减轻 者 为 1 , 例 经短 期 卡马西 平治 疗后 未 见复发 . 本 组术后 未 见脑 干及 颅 神 经 功 能 障碍 病 例 , 均 未 发 且
5 , 中左 侧 为 1例 , 例 其 右侧 为 4例 ; 叉神 经 痛 为 三 3例 , 中右侧 工, 其 Ⅱ支 为 2例 , 侧 Ⅱ支为 1例 . 左 本
用 显 微 吸引器 , 以代 替脑 压板 , 可短 暂使 用 窄脑 压板 间隙性 牵拉 , 注 意脑 压 板 的牵拉 方 向应 与颅 神经 并 长轴方 向垂直 , 以避 免对 颅 神 经 的纵 向牵 拉[, . 2 ]显 3 微镜 下探 查 到神经 根 出脑 干处 时应 仔 细寻 找压迫颅
【 收稿 日期 】 2 0 22 061 6
R Z所 致 , 守 治 疗 效 果 不 佳 . 边 大 学 医 院 自 E) 保 延 20 0 2年 4月至 2 0 0 6年 l 0月 间采 用 经 后 颅 窝 乙状

MRI在三叉神经痛和半侧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MRI在三叉神经痛和半侧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h mi c l p s e f i a m.R sl ① OnMR ,t eewee8c s s f h l tao aas eut s I hr r a e oe e tm,7 c sso c u t e r ma 4 c s so r o c s a e fao s cn u o , a e f i i t—
De a t n f Ra ilg p rme t d oo y.Yi n o l ’ s tlAf itd t a g u ie st o xig Pe p e SHopi fl e OJ n s iUn v riy,Y xig 2 4 0 a a i n 1 2 0,P. C i a R. h n [ sr c] Obetv Toiv siaet ev leo Abta t j cie n e t t h au f g MRI nda n sso rg mia e rli n e fca s a m.Meh d ig o i f ie n l u agaa dh miail p s i t n to s
经 瘤 7例 , 叉 神 经 瘤 4例 , 膜 瘤 3 , 侧 神 经 微 血 管 压 迫 4 三 脑 例 患 9例 (6 2 )MRI 见 异 常 者 3例 ( . 5 ) ② 手 术 6.1 , 未 4 0 ; 病 理 结 果 : 脂 瘤 8例 , 神 经 瘤 7例 , 又 神 经 瘤 4例 , 膜 瘤 3例 , 叉 神 经 或 面 神 经 根 部 异 常 血 管 压 迫 者 4 胆 听 三 脑 三 6例 (2 1 ) 术 中 未 见 异 常 者 6 (. 1 ) 6. 6 , 例 8 1 。结 论 前 首 选 的检 查 方 法 。 【 键 词】 三 叉 神 经 痛 ; 关 半侧 面 肌 痉挛 ; 血 管 减 压 术 ; 共 振 成 像 微 磁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面肌痉挛,又称为面肌痉挛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或痉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中医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筋活络、祛风定痉的效果。

对于面肌痉挛患者,针灸可以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改善症状。

中药疗法则是通过中药的药性作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舒筋活络,以达到治疗面肌痉挛的目的。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按摩面部穴位和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舒缓疼痛。

除了传统的中医疗法,现代医学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肉毒素注射、神经调控技术等。

肉毒素注射是通过注射肉毒素A 到面部肌肉,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从而减轻肌肉痉挛。

神经调控技术则是通过植入神经调控装置,对面部神经进行调控,达到缓解面肌痉挛的效果。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选择。

除了治疗方法的选择,面肌痉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保健方法。

首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因为情绪波动和疲劳是面肌痉挛的诱发因素之一。

其次,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此外,适当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总的来说,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中医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现代医学也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结合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健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希望面肌痉挛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表现为面部一侧或双侧突发性、剧烈的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拔罐、按摩等。

以下是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些常见方法:1. 中药内服: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与肝风内动、血瘀阻络有关,因此治疗上多采用疏风活血、通络止痛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白芍、地龙、全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师会开具个性化的药方。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合谷、太冲、风池等,可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操作,以确保安全有效。

3. 拔罐疗法:拔罐是通过在特定部位放置罐子并造成局部负压,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目的。

拔罐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 按摩疗法:通过按摩面部和颈部的穴位,如太阳穴、颊车穴、风池穴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按摩治疗需要由专业的按摩师进行,以避免不当操作导致病情加重。

5. 饮食调理: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薏米等,以助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6. 生活调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都有助于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且治疗过程可能较长,需要患者有耐心和毅力。

同时,中医治疗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面部三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面部三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常有扳机点及痛性抽搐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因多发性硬化、延髓 空洞症、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底肿瘤所致。 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面部感觉减退、角 膜反射迟钝等)并持续生疼痛,常合并其 他脑神经麻痹; 牙痛:牙痛一般呈持续性钝痛,局限于牙龈 部,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X线检 查有助于鉴别。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简称面神经炎或 Bell麻痹 (Bel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 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 面瘫。
面神经 Facial nerve
(一)起止、走行、分布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延髓脑桥沟外侧 (小脑中脚下缘) 内耳门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面神经
孤束核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起病者占 70~80%女略多于男,约2:1~3:1 发病部位以第二、三支最多见,大多为单侧 发作性剧痛,为时短暂 表现为面颊、上颌,下颌及舌部电击样、针刺 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 常有扳机点,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 为敏 感区,轻触即可诱发
分期针刺
• 急性期:浅刺加灸,不通电。具体为:针刺患侧阳 白、地仓、牵正、四白、迎香、颊车、翳风和对侧 合谷穴,同时艾灸患侧翳风穴, 所有穴位均浅刺0.5 寸,针用泻法,每5min运针1次,留针30min, 每天1次。 • 静止期:透刺加电。具体为:患侧地仓、颊车相互 透刺,阳白透刺鱼腰, 四白透刺迎香。前两组分别通 以低频疏密波脉冲电流, 针刺患侧翳风、牵正穴和 对侧合谷穴,留针30min,每天1次。 • 恢复期:透刺配合巨刺,不通电。具体为:患侧地 仓、颊车相互透刺,阳白透刺鱼腰, 四白透刺迎香, 不再通电针,针刺健侧阳白、地仓、颊车、合谷、 牵正、四白、迎香,留针30min,每天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珈玛刀治疗 具有简便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但是疗效相对较差,起效较慢, 一般在治疗后1~2个月起效,治疗后疼痛消失者只有60%~70% 左右,且远期复发率较高(16%左右)。少数患者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 感觉障碍、角膜反射迟钝、咀嚼乏力等并发症。
五.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 目前较少应用。可致面部感觉障碍、麻木等并发症,有一定的复发率。
局限性运动性癫痫 习惯性抽搐
以口角部抽搐多见,常伴头眼转动,常累及面神经支 配区以外肌肉,脑电图
多见于儿童,反复刻板,常累及面神经支配区以外肌肉, 可自己控制
面肌痉挛的治疗
1. 药物 常用卡马西平、氯硝西泮、巴氯芬、镇静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疗效不佳。 2.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注射只能获得短期疗效,一般3~6个月复发,需反复注射,部分 患者反复注射后效果逐渐减退,并可出现眼睑下垂、鼻唇沟变浅、口角
经痛者差。
三叉神经各分支支配区域
三叉神经痛患者表情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牙痛
牙龈部,钝痛,牙周炎、龋齿等,X线牙片 舌根、咽喉、扁桃体、耳道深部,扳机点,10%可卡因 一侧耳道、耳廓、乳突, 疱疹,面瘫、味觉听 力下降,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耳道刺激说话吞咽可触发 发作性刀割样, 眶后部,历时长, 颜面潮红、鼻充血、 结膜充血、流泪,可痛醒 鼻根、鼻腔、蝶窦、筛窦、软硬腭、牙、眼眶等颜面深 部,鼻塞、流涕、流泪、畏光
主要表现为面神经支配肌肉的发作性、非随意性抽搐。 最常先累及眼睑(眼皮跳),之后逐渐累及面颊、口角肌肉, 直至颈阔肌。 发作严重时患侧眼裂缩小,口角受牵拉歪斜。
常在疲劳、紧张、激动时出现。安静和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面肌痉挛占绝大多数(约99%),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段受 到异常行走的血管压迫所致。 继发性面肌痉挛比较少见(约1%),可以由于桥脑小脑角区的肿瘤、 血管瘤、囊肿、外伤,或者由于脑干脑炎、延髓空洞症、面神经炎
二. 经皮穿刺射频毁损术 该方法简便快捷,术后短期内疗效在90%以上,但是远期复发率 比较高(25%左右),少数患者可有面部麻木、感觉障碍、角膜 反射迟钝、咀嚼乏力、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三. 封闭疗法 通常采用无水乙醇、甘油等注射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使 神经变性以致坏死,造成神经感觉障碍,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 低,但是疗效维持时间比较有限,复发率较高。可重复封闭。
华山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组的手 术疗效总结
迄今行微血管减压手术600多例: 三叉神经痛 395例 有效率96%,复发4例 (1.0%),死亡0例(0%) 面肌痉挛 216例 有效率99%,复发1例 (0.5%),死亡0例(0%)
下垂等症状。
3.微血管减压手术 是国际上公认的原发性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微血管减压术后有效率
达 95%以上,复发率5%左右。只需在乳突后做一直径约2~2.5cm 的小骨
窗,在显微镜下找到压迫面神经的血管后,将相关血管与神经分开,并在 两者间垫入适当的材料即可。
微血管减压术的安全系数较高,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可以恢复如
正常人,但很少数(<5%)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面瘫、听力 减退、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能够根治原发性面肌痉挛的
唯一方法,疗效好,安全系数高,绝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治愈。
但是高龄体弱、有严重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或出血
性疾病等患者不适合微血管减压手术。
微血管减压示意图
手术过程简介
六. 微血管减压术 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最好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目前 国际上公认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
通过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可以使90%以上的患者获得长期缓解(根治)。
现代显微外科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听力下降、面瘫、脑脊液漏、感染、 出血等并发症比率已经很低 (<5%),死亡率很低或接近于零 (< 0.5%) 。 但是不适用于高龄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
所致,如位于桥小脑角和中颅窝的某些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
囊肿等,以及三叉神经炎症、多发性硬化、脑干脑炎、抬高的岩骨
嵴、圆孔或卵圆孔的狭窄等骨质发育异常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分为:
典型三叉神经痛:发作性、骤发骤停的放射性电击样剧痛,呈针刺、
刀割、撕裂或烧灼样,历时数秒~数分钟,大多数不超过2分钟。
半数以上患者有“扳机点”。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最常见 于第 II 支、 III 支分布区,单纯第 I 支者最少见。神经系统检查一般 无异常体征发现。 不典型三叉神经痛: 持续性疼痛基础上,有阵发性加重,也可以表 现为阵发性麻木。无“扳机点”。非手术禁忌,但疗效较典型三叉神
病例 3 多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减压前
减压后 术前MRTA
病例4 多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小脑前下A 岩静脉
减压前
减压后
病例5 多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小脑前下A 小脑上A
病例6 小脑前下A压迫面神经
病例7 小脑前下A压迫面神经
面肌痉挛手术录像 Gao shumin
三叉神经痛手术录像 Wang zhengzuo
常用显微手术器械
体位和切口
微血管减压术切口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口皮内缝合后,长约5~6cm
骨窗直径约2~2.5cm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胆脂瘤病例 MRI 和 术中照片
病例1 单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减压前
减压后
术前MRTA
术中照片
病例 2 多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减压前
减压后 术前MRTA 术中照片
综上所述,三叉神经痛的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一般而
言,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不能耐受者,如果身体状况较好、 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等禁忌,可以首先考虑微血管减压术,但对于
高龄、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患
者,可以酌情采用射频毁损、珈玛刀等其他治疗手段。
面肌痉挛的诊断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
舌咽神经痛 中间神经痛 丛集性头痛
蝶腭神经痛
疱疹和疱疹后神经痛 疱疹及其疱疹后改变,痛在安静时明显
颞颌关节病
咀嚼和张口诱发,压痛,颞颌关节活动受限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一. 药物治疗
首选卡马西平,约70%患者服药后疼痛缓解,不能根治,常随疗效 逐渐下降而不得不增加剂量,部分患者(约30%)出现头晕、嗜睡、 血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过敏性皮疹等副作用。 其他药物有苯妥因钠、七叶莲、巴氯芬等,
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诊断和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组 复旦大学功能神经外科中心
胡 杰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三叉神经痛分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比较公认的理论是由于三
叉神经根入脑干处存在髓鞘缺失,受到血管长期压迫后神经纤维形 成假“突触”,传入和传出冲动之间形成“短路”所致。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通常由于侵犯三叉神经根的颅内某些器质性病变
后遗症等病变所致。常常伴有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面肌痉挛的鉴别诊断
眼睑痉挛 双侧性,仅局限于双眼轮匝肌
Meige综合征 系一种 面部肌张力障碍,双睑痉挛,多伴口面部、舌、 下颌的不自主运动,呈挤眉弄眼貌
Bell面瘫后遗症 有周围性面瘫病史,眨眼时可见面肌异常联带运动
全身不自主运动 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等表现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