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普瑞巴林)
普瑞巴林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疗效

普瑞巴林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疗效摘要】目的:讨论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普瑞巴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患者。
参照组患者给予吗啡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94.87%明显比参照组总有效率82.05%高,两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
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能够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疗效;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性;普瑞巴林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与功能障碍所激发或引起的疼痛[1]。
它属于一种慢性疼痛,疼痛表现为痛觉过敏、感觉异常、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临床特征。
按痛觉冲动的发生部位,疼痛可以分为:内脏痛、躯体痛、神经性疼痛。
神经痛是因为神经系统损伤或者受到肿瘤浸润或压迫导致[2]。
根据原发损伤或功能障碍发生在神经内的位置,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被认为来源于周围及中枢两类。
物理性的机械损伤、代谢或营养性神经改变、病毒感染、药物或放疗的神经毒性、缺血性神经损害、神经递质功能障碍等。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患者。
其中,研究组女性18例,男性2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2.7±5.9)岁;参照组女性15例,男性24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51.8±5.7)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神经病理性疼痛(n eu ro path ic pai n,NP)是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常见。
NP不是单一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疾病和损害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涵盖了100多种临床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复杂,导致临床上慢性NP病人的治疗不充分,甚至出现不恰当的治疗。
为规范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和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改进中心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了《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由于在临床实践中N P病人存在独特性和差异性,未必完全与共识建议的情况一致,故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将本共识建议作为参考,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进行独立判断和诊疗。
一、定义及分类国际疼痛学会(IA S P) 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P) 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者疾病而导致的疼痛。
基于损伤或者疾病的解剖位置可以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较常见,由周围神经损害而导致pN P的常见病因及综合征见表。
二、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数据随着人口老龄化,pN P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不同疾病导致的pN P的发病率各不相同。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 n fu l d i abe ti c peri ph e r aln e ur o pat h y, P DPN)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16%的糖尿病病人受其影响,许多病人未被诊断(12.5%) 和未经治疗(39%)。
2013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4%,据此推算,约2200万病人受P DP N困扰。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外周敏化
外周敏化是指伤害性感受神经 元对传入信号的敏感性增加
• 去甲肾上腺素 • 缓激肽 • 组胺 • 前列腺素 • K+ • 细胞因子 • 5-HT • 神经肽
6.Alban Latremoliere, 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2009,10(9). 7.Chun-Ying Li, et al. J Neurosci. 2004,24(39):8494-8499. 8.David J. Dooley,et al.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06,(28)2:75-82.
一线药物
3、局部用利多卡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线用药
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
4、钠通道阻断剂
治疗类型
不良反应
用量
三叉神经痛 的一线用药
✓ 较多见,包括镇静、头晕、步态异常、 肝酶增高、低钠血症、骨髓抑制
✓ 有发生剥脱性皮炎的风险,严重时可 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感染 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 起始剂量: 200~400mg/d
✓ 可能导致或加重认知障 碍和步态异常
✓ 恶心、口干、出汗、乏 力、焦虑、震颤等
用量 ✓ 首剂应睡前服用,
12.5~25mg/次 ✓ 根据患者反应可逐渐
加量 ✓ 最大剂量150mg/d
✓ 150~225mg/d,qd
✓ 起始剂量:30mg/d ✓ 一周后调整到
60mg/d,qd或bid
七、治疗——1.药物治疗
14.Treede RD, Jensen TS, Campbell JN, et al. Neurology.2008,70(18):1630-1635.
普瑞巴林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N E U P 诊 断标 准 ; ( 2 ) 由两 名 神 经 内科 医 师共 同 按 照 C C MD . 3诊 断标 准 评价 , 汉 密 尔 顿抑 郁量 表 ( H A MD) 和汉 密 尔 顿 焦 虑 量 表 ( HA M A) 总分 均高 于 2 0分 ; ( 3 ) 年龄 2 0~6 0岁 ; ( 4 ) 患 者病 历 资料 完 全 , 且 知 情
因其恶心呕吐、 镇静、 瘙痒及尿潴 留等副作用使其临
床 使 用受 到 限制 , 非 甾体 类 消炎镇 痛药 则可 能 引发 胃
肠 出血 、 肾毒性 及 血 小 板 功 能 异 常 ¨ J , 而选 择 性 的
性; ( 4 ) 排 除肌 痉 挛 、 关 节 挛 缩 和肌 强 直 相 关 疼 痛 的
治疗 后 观 察 组 V A S 、 H A MD和 HA M A积分分别为 ( 4 . 1±1 . 2 ) 分、 ( 9 . 5- - . 3 . 3 ) 分 和( 8 . 8± 3 . 2 ) 分, 对照组 为 ( 5 . 4±
0 . 9 ) 分、 ( 1 4 . 8± 6 . 8 ) 分和( 1 5 . 1±8 . 3 ) 分, 两组 相 比差 异具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均 <0 . 0 1 ) ; 观 察 组 总 有效 率 为 8 7 . 5 %( 4 2 / 4 8 ) , 对照组 总有效 率为 6 4 . 6 %( 3 1 / 4 8 ) , 两组相 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1 ) ; 两组 不 良反 应发生
神经 病 理 性 疼 痛 ( N E U P ) 是 指 因躯 体 感 觉 神 经 受 到 损伤 而 引 起 的疼 痛 , 是 一 种 极 其 严 重 的慢 性 疼
痛, N E U P患 者 的躯 体 功 能 、 生理职能 、 躯体疼痛 、 健 康 状 况及 活 力 等 均 明显 低 于正 常 人 。N E U P的 产生 机 制 复杂 、 疼痛 严重 程度 高 , 且治 疗效 果不 理想 , 可严
普瑞巴林药典标准

普瑞巴林药典标准普瑞巴林(Pregabalin)是一种用于治疗癫痫、神经痛、纤维肌痛的药物。
在药典标准方面,普瑞巴林的标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性质:普瑞巴林是一种钙通道α2-δ配体(CALCI)的类似物,能够抑制神经递质谷氨酸和GABA的释放。
它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几乎无臭,无味。
2. 药理作用:普瑞巴林通过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α2-δ亚基,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产生抗癫痫和镇痛作用。
3. 适应症:用于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及纤维肌痛等。
4. 用法用量:普瑞巴林的推荐剂量根据不同的适应症和患者情况而定。
例如,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推荐剂量为每次75mg或150mg,每日2次;或者每次50mg或100mg,每日3次。
起始剂量可为每次75mg,每日2次(150mg/日),或者每次50mg,每日3次(150mg/日)。
治疗纤维肌痛,推荐剂量为 mg/日。
起始剂量应为每次75mg,每日2次(150 mg/日),可在一周内根据疗效和耐受性增至150mg,每日2次(300mg/日)。
5. 不良反应:普瑞巴林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或中度,包括头晕、嗜睡、共济失调、乏力、思维异常、视物模糊、运动失调、震颤、体重增加等。
一些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见,如呼吸衰竭、肺栓塞等。
6. 注意事项:在使用普瑞巴林时,应避免突然停药,以免引起癫痫发作或疼痛复发。
同时,应避免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合用,以免加重不良反应。
7. 药物相互作用:普瑞巴林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清除,因此与其他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合用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此外,普瑞巴林可能会增强其他药物的镇静作用和抗癫痫作用。
总之,普瑞巴林的药典标准包括其化学性质、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的规定,以确保安全有效。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包括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较为常见,是由许多不同疾病和损害引起的综合征,涵盖了100多种临床疾病,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复杂,导致临床上慢性NP病人的治疗不充分,甚至出现不恰当的治疗。
为规范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XXX、国家临床重点专科·XXX疼痛专科医联体和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改进中心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制定了《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
根据损伤或疾病的解剖位置,NP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由周围神经损害而导致pNP的常见病因及综合征见表。
随着人口老龄化,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不同疾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各不相同。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P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6%的糖尿病患者受其影响,但许多病人未被诊断(12.5%)和未经治疗(39%)。
根据2013年的数据,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4%,约有22万病人受PDPN困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也是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年发病率为3.9~42.0/1万,9%~34%的带状疱疹病人会发生PHN。
我国城市医院皮肤科、神经科和疼痛科就诊≥4岁病人中,带状疱疹的总体患病率为7.7%,PHN的总体患病率为2.3%,两者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
NP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组织和细胞结构的改变以及功能异常。
其中常见的机制包括离子通道的改变、外周敏化、中枢敏化和下行抑制系统功能的降低等。
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的治疗

臂丛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可诱发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疼痛的严重程度不为一般止痛剂所缓解。
目前, 臂丛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还没有通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由于镇痛药物疗效有限,外科止痛手术往往是主要手段,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因治疗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多种疗法的联合应用有时能取得较好效果1。
一、药物治疗2010 年 IASP 和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最新版指南推荐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和 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和曲马多。
其他药物包括其他抗癫痫药(如拉莫三嗪、托吡酯)、NMDA 受体拮抗剂及局部辣椒素等2。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是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药物输注泵,将泵内的药物输注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髓或中枢相应的位点,阻断疼痛信号向中枢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2。
国内常见的鞘内泵配制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局麻药、钙通道阻滞剂、α2 受体激动剂及 NMDA 受体拮抗剂等,其中吗啡的临床应用最广,亦被视为一线药物3-5。
二、手术治疗神经外科止痛手术的历史久远,1889 年开展的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距今已有 120 多年的历史。
此后陆续出现脊髓前外侧束切断术、脊髓前联合切开术、丘脑核团毁损术、扣带回切开术、额叶皮质切除术和额叶下纤维束切断术等多种术式,但由于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的问题,这些术式在国内外已少有开展6。
顾玉东曾报道7收治臂丛神经损伤2086例,其中伴有灼性神经痛者48例。
在22例节后损伤中,12例神经连续性存在,斜角肌疤痕化,行臂丛神经松解减压术(包括束膜切开减压),其中6例术后灼性痛消失,2例缓解,4例无效。
无效者中2例再行颈交感神经切除,术后疼痛缓解,1例再行臂丛神经根近椎孔处切断,术后疼痛消失,1例再行丘脑痛觉中枢核立体定向毁损术,术后疼痛缓解。
另10例手术探查时见臂丛在不同平面断伤,行神经瘤切除后直接缝接6例,神经移植4例。
普瑞巴林 (Pregabalin) 神经痛和癫痫的治疗

普瑞巴林 (Pregabalin) 神经痛和癫痫的治疗普瑞巴林(Pregabalin)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痛和癫痫治疗的药物。
本文将介绍普瑞巴林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一、药理作用普瑞巴林通过与神经元中的钙通道结合,调节钙离子流入,从而减少痛觉传导和兴奋性。
它还具有抑制谷氨酸的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
由于这些机制的作用,普瑞巴林在神经痛和癫痫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二、适应症1. 神经痛治疗:普瑞巴林可用于治疗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引起的疼痛。
2. 癫痫治疗:普瑞巴林可用于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和全身性强直-阵挛性癫痫。
三、用法用量使用普瑞巴林前,患者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1. 神经痛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75毫克,分为两次服用。
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性,剂量可逐渐增加至每天300毫克-600毫克。
2. 癫痫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150毫克-300毫克,分为两次服用。
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性,剂量可逐渐增加至每天600毫克-1200毫克。
四、可能的副作用普瑞巴林的使用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常见的包括:1. 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普瑞巴林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等。
2. 普瑞巴林对眼睛的影响:普瑞巴林可能导致模糊视力和眼球震颤等。
3. 普瑞巴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普瑞巴林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包括酒精、苯二氮䓬类药物以及催眠药。
患者在使用普瑞巴林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
总结:普瑞巴林是一种治疗神经痛和癫痫的有效药物。
它通过调节钙离子流入减少痛觉传导和兴奋性,对神经痛和癫痫病情有显著改善。
患者在使用普瑞巴林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
一、定义及分型
• 国际疼痛协会于1994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定 义为周围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和( 或)继发性损害、功能障碍或短暂性紊乱引 起的疼痛。
• 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源性 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
• 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照顾中文语言习惯 ,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 病程长,多数超过3个月,且常伴情感睡眠及生活质 量的损害。
诊断
• 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异常感觉区域应该符合 神经解剖的分布,与确定的损伤部位一致 。
• 对于疑似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检查 应该对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详 细的检查,其中感觉神经的评估是十分重 要的,建议最好进行量化分析。
诊断
治疗
• 神经病理性疼痛首先应尽可能探明病因, 进行有效地对因治疗。对于疼痛的治疗, 应强调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理 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首先选择 无创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结合神经阻滞 等治疗手段。必要时可进行其他微创或手 术治疗,如神经毁损、神经减压、神经调 制或功能神经外科治疗。
治疗
定义及分型
•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放疗后神经丛病 神经根病(颈、胸或腰骶) 毒物接触相关性神经病 创伤后神经痛
定义及分型
• 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脑卒中后疼痛 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疼痛(MS) 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PD) 创伤后脊髓损伤性疼痛 脊髓空洞症 缺血后脊髓病 压迫性脊髓病 HIV脊髓病 放射后脊髓病
诊断
• 详细的病史询问 • 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
包括感觉系统在内的神经检查 • 必要的辅助检查
诊断
•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自发性和(或)诱发性疼痛。
• 自发性疼痛常被描述为持续的灼热感,但也可为间断 地刺痛、撕裂样痛、触电样疼痛或表现为感觉迟钝、 感觉异常(蚁行感/瘙痒感或感觉减退)等。诱发性 疼痛由机械、温度或化学的刺激所引发。痛觉过敏是 指正常致痛刺激的痛觉反应增强。痛觉超敏是指正常 情况下不能引起疼痛的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觉。
• 药物治疗 • 充分利用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安全有效的
药物。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应充分 考虑安全性、顺应性和经济性,不同类型 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对药物的疗效不尽相同 ,必要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小结
• 神经病理性疼痛因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 疾病所致。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核心为中枢敏化。 • 采用适宜的量表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 • 神经病理性疼痛一线药物是钙通道调节剂
、三环类抗抑郁药、SNRI类。
神经病理性疼痛
——国际指南进展
背景
• 神经病理性疼痛由IASP在1994年首次作出明确定义 • 国外神经内科、疼痛科和全科医生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关注
日益提升 • 欧美和亚洲各国陆续出台了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 • 目前在国内,医生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认识不足,尚无关于神经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指南
—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指南
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及方法
•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因对很多药物易产生耐受性,和/ 或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而难以治疗
• 目前缺乏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的共识
• 为非专科医生提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规范诊疗指南 • 对特殊患者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提供可选择的方案
英国卓越临床研究院 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指南
普瑞巴林是唯一被批准用于 中枢和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
神经病理性疼痛推荐治疗药物批准的适应症(2010年3月)
阿米替林 度洛西汀 米帕明
未批准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批准用于糖尿病神经痛
未批准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利多卡因(外用) 去甲替林 普瑞巴林 曲马多
批准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未批准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批准治疗中枢和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较复杂,应选择性 地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如血 、尿、便常规;脑脊液常规和生化;血糖 、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微生物、免疫学检查 、可能的毒物检测。必要时进行神经影像 学检查(如CT及MRI检查)。有条件必要时 也可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 和功能性磁共振(fMRI)检查。
• 评估不同药物治疗21种不同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 • 包括104项关于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镇痛药和局麻药
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头对头试验 • 主要评估指标:疼痛评分减少≥30%、疼痛评分减少
≥50%、患者总体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96.Develop by the center clinical practice at NICE
批准用于中重度疼痛
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推荐 • 阿米替林、普瑞巴林、度洛西汀
二线治疗推荐 三线治疗推荐
• 如最大剂量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不佳,应考虑换药 或联合应用其他药物: – 应用阿米替林未达目标,应换用或联用普瑞巴林
• 如二线治疗疗效不佳,应考虑: – 口服疗
定义及分型
• 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定义及分型
•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急性或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酒精性多发神经病 化疗引起的多发神经病 复杂性区域痛综合征
定义及分型
•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嵌压性神经病(如腕管综合征) HIV感染神经病 医源性神经痛(如乳腺切除术后) 肿瘤压迫或浸润神经 营养缺陷相关性神经病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DPN) 幻肢痛
理性疼痛的诊治指南
目录
1 英国NICE指南(2010年最新版) 2 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指南(2010年最新版) 3 国际疼痛学会(IASP)专家共识(2010年最新版) 4 AAN等学会共同发布糖尿病神经病变疼痛处理指南2011年最新版)
神经病理性疼痛指南
—英国NICE指南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96.Develop by the center clinical practice at 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