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分析

论著 临床论坛CH INESE COMMUNITY DOCTORS34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0年第26期(第12卷总第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分析李 晶 黄志雄355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 住院药房摘 要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
方法:晚期肿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通过视觉类比量表(VAS)和主诉分级进行疼痛强度评估,分为A 组奥施康定组40例,B 组奥施康定+加巴喷丁组40例,通过个体化用药,研究其治疗疼痛缓解度,有效率和显效率。
结果:A 组疼痛完全缓解9例,明显缓解17例,其有效率为85%,显效率为65%,B 组疼痛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19例,有效率为92 5%,显效率为77 5%,结论:奥施康定+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 奥施康定 加巴喷丁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疗效do:i 10.3969/.j i ssn .1007-614x .2010.26.001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疼痛门诊治疗晚期肿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最后可评估患者为80例。
80例患者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38~85岁,平均63 2岁,受试者年龄、病种分布广,其中肺癌35例(43 75%);乳腺癌22例(27 5%);消化系统肿瘤11例(13 75%),宫颈癌9例(11 25%);头颈部肿瘤3例(3 75%)。
入组条件: 经影像学、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 均有与肿瘤相关的中、重度神经病理性疼痛; 患者生存期均超过1个月。
疼痛强度评估方法:所有疼痛患者均通过视觉类比量表(VAS )和主诉分级法评估其疼痛强度。
0为无疼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
治疗方法:受试者均予奥施康定,首次剂量10m g ,12小时/次,最大剂量为40mg ,此药物整片呑服,不得掰开或研碎服用。
B 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加巴喷丁,300~900mg /日,分3次口服。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普瑞巴林结构和作用与加巴喷丁相似,也是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 与加巴喷丁比较,普瑞巴林起始剂量150mg/d,即可起效,服药方便。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有头晕、嗜睡和周围性水肿如脚踝水肿。FDA批准普瑞巴林的适应症有: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辅助治疗成人癫痫部分发作患者、纤维肌痛。2010英国NICE指南中,普瑞巴林为唯一治疗中枢、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有效的一线药物。
其它药物
辣椒素(capsicin) 作用机制不详,目前认为是通过抑制一种叫作P物质的已知感受伤害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及消耗的方式对传入感觉神经脱敏。辣椒素可缓和慢性骨骼肌或病理性疼痛,但效率较低,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药物。局部辣椒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在国际指南中一般作为三线用药。
局 部 药 物-可乐定
谢 谢!
苯妥英钠(phenytoin) 剂量200-300mg/day。 缺点是其复杂的代谢、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高剂量神经毒作用和对心脏传导作用的影响。 现在已很少使用 。
抗 癫 痫 药 物-非阻滞钠通道的抗癫痫药物
包括: 加巴喷丁(gabapentin) 丙戊酸(valproic acid) 普瑞巴林(Pregabalin)
异常性疼痛(allodynia)和痛觉过敏(Hyperalgesia)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进行物理检查所见的两项重要症状 。 总和(Summation)和感觉后效应(After sensation): 开始时病人可能不能感觉到针刺(感觉缺失),但是在针刺几次后,感觉变得特别疼痛,这种现象成为总和。如果针刺停止后疼痛感觉仍存留几秒钟到几分钟,这种现象称为感觉后。
阿片类药物治疗急性疼痛效果明确 。 阿片类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仍有争议,部分原因是缺乏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理解和不清楚其机制 。 长期给予阿片类药物引起耐药性和成瘾性、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也是限制其应用的原因之一。
阿戈美拉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进展

阿戈美拉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进展摘要:本文首先对AGM的药理学作用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述,其次重点对AGM治疗NP有效机制的最新文献研究进行了汇总,最后分析了AGM治疗NP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具体综述内容如下:关键词:阿戈美拉汀(AGM);神经性疼痛(NP);效果;进展;机制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可选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
阿戈美拉汀为一种非典型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较为新颖。
药物活性成分可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和褪黑素受体处。
上述作用机制的存在,表明AGM不仅存在着抗抑郁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镇痛效果[1]。
为明确镇痛效果产生的有效机制,本研究特围绕AGM治疗NP的这一论点,搜集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展开综述:1 AGM的药理学作用及应用效果简述阿戈美拉汀为MT1、MT2受体激动剂。
给药后,能促进机体褪黑素的分泌,同时增加机体内DA及NA的释放,诱导机体进入慢波睡眠状态。
而近年研究显示,AGM由于可作用于机体α2受体,调节机体钙离子浓度、蛋白激酶C及磷脂酶C浓度的变化发挥镇痛效果。
其有效机制在下节详细阐述。
2 AGM治疗NP的有效机制及不良反应2.1有效机制当前临床上治疗神经性疼痛的药物包括抗惊厥药及抗抑郁药;但由于上述药物的获益/风险比并非最佳,患者服药后可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明确给药方案及给药剂量。
临床上既往推荐NP治疗的一线药物包括加加巴喷丁、阿米替林、文法拉新、卡马西平等。
但由于上述药物的作用靶点较为局限,且NP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导致镇痛效果始终没有明显改善。
对多种NP模型及炎症模型进行分析后能够得出,机体褪黑素的分泌量,能够影响中枢神经对疼痛的感觉,进而有利于疼痛症状的缓解[2]。
AGM为褪黑素受体拮抗剂,在诸多有关小鼠的实验中,已被证实有明显镇痛效果。
其中一项针对大鼠的研究中,分别建立了三个模型,包括创伤性模型、毒性模型及代谢性模型[3]。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及药物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
患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疾病时,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都可产生和维持疼痛症状。
从概念上讲没有一种机制是疾病特异性的,每 种疾病可能存在与之相关的几种典型机制。 一旦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的多个层 面(包括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在 产生和维持疼痛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
概
念
包括糖尿病( Diabetic neuropathy , DN)、 甲状腺功能低下、尿毒症、营养缺乏和化疗以 及格-巴二氏综合征( Guiillain-Barre syndrome,GBS)、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进行性神 经病性肌萎缩( Charcot-Marie-Tooth , CMT )病、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Complex region pain syndrome-Ⅰ,CRPS-Ⅰ)和缺血 性神经病变等。 放疗后神经丛病、神经根病(颈、胸或腰骶)、 压迫性脊髓病、放射后脊髓病
抗癫痫药物—钠通道阻滞药
拉莫三秦(lamotrigine) 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和抑制周围神经产生 的异位冲动,减少中枢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和天冬 氨酸的释放。 300-400mg/day,治疗中枢性疼痛以及三叉神经 痛 效果明确。 有研究报道拉莫三秦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中枢性疼痛、HIV-相关神经病变有效果。 拉莫三秦的缺点是出疹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和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
抗癫痫药物—钠通道阻滞药
苯妥英钠(phenytoin)
剂量200-300mg/day。
缺点是其复杂的代谢、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剂量神经毒作用和对心脏传导作用的影响。
洛西汀、阿米替林、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曲马多、阿片类药物、辣椒碱等治疗周围神经疼痛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

洛西汀、文拉法辛和米那普仑、左旋米那普仑、阿米替林、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曲马多、阿片类药物、辣椒碱等治疗周围神经疼痛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神经病理性疼痛为由人体的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其发病率为7%—10%。
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常见。
药物治疗是治疗主要手段,其中一线治疗药物包括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调节钙离子通道的抗惊厥药物、阻断钠离子通道的抗癫痫药物等。
本文对主要药物进行梳理如下。
SNRIs类药物SNRIs 类药物主要通过在疼痛传导下行抑制通路中发挥作用抑制疼痛。
其广泛应用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痛、幻肢痛等。
代表药物有: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和米那普仑、左旋米那普仑等,前两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在NP 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1)。
表1. 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长期应用后突然停止或中断SNRIs 类药物可能导致停药综合征,如焦虑、易激惹、失眠、震颤、休克样感觉、眩晕和注意力下降等,应尽量缓慢减量。
SNRIs 类药物用于NP大多属超说明用药,仅度洛西汀被FDA 批准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治疗。
TCAs 类抗抑郁药物可作用于疼痛传导通路的多个环节,包括阻断多种离子通道,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主要在疼痛传导途径中的下行抑制通路发挥作用。
常用药物为阿米替林,具体用法用量:初始剂量10~25 mg/d,维持剂量10~100 mg/d,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困倦、困惑、体位性低血压、口干、便秘、尿潴留、体重增加、心律失常等。
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源性猝死风险的病人应避免使用TCAs。
可能导致或加重认知障碍和步态异常,青光眼禁用。
调节钙离子通道的抗惊厥药物该类药物主要包括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作用机制为调节电压门控钙通道α2-δ 亚基,减轻疼痛同时也可改善睡眠和情绪。
药物的吸收受食物影响较小,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基本不经肝脏代谢,没有重要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作者:黎春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22期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一种难以治疗的慢性状态,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其定义为由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所激发或引起的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复杂,治疗困难。
临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镇痛、消除神经源性炎症,神经修复、营养。
镇痛治疗由于作用机制不同,常规止痛药如阿片类强效麻醉药及NSAID的疗效欠佳,非甾体类抗炎药(洛索洛芬、塞米昔布)不推荐使用。
但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NMDA受体拮抗剂及其他一些特殊药物效果较好。
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中枢神经对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重摄取而降低传入神经对痛觉的传导,从而达到止痛作用,同时改善患者睡眠、稳定情绪及抗焦虑的辅助作用。
与治疗抑郁症的用药剂量相比,止痛的平均剂量相对小,约为抗抑郁药剂量的1/3~1/2,起效快。
常用药物:①阿米替林,初始剂量为10 mg,睡前1小时口服,然后逐周增加25 mg,直至疼痛缓解或产生不能耐受不良反应为止,最大剂量为150 mg。
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尿潴留和体位性低血压。
②曲唑酮50 mg/次,2次/日,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不良反应有嗜睡、恶心、食欲不振、乏力等。
因其只阻断5-HT的再摄取,对其他神经受体没有影响,安全性较好。
抗癫痫药物①加巴喷丁为第二代抗癫痫药,2002年经FDA批准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其机制与抑制NMDA受体活性和提高脑内GABA受体效应水平相关。
与其他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相比,具有疗效佳、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目前逐渐成为治疗病理性神经痛的一线药物。
推荐剂量为第1天300 mg(口服,100 mg/次,3次/日),第2天600 mg,第3日900 mg,最高可达4 800 mg,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进行调整。
可与其他镇痛药或抗精神病类药联合应用,相互作用甚少。
不良反应包括镇静、嗜睡及运动失调等。
加巴喷丁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加巴喷丁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者:李在坡何效兵张永进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32期[摘要]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72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给予加巴喷丁及阿米替林治疗4周,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加巴喷丁及阿米替林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 < 0.05。
对各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愈率均在65%以上,同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2.8%)。
结论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关键词] 加巴喷丁;阿米替林;神经病理性疼痛;VAS评分[中图分类号] R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065-03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指由于中毒、缺血、外伤或机体代谢异常等因素导致中枢或外周神经损伤或产生病变而引起的慢性疼痛综合征,主要包括自发性疼痛、疼痛易感、痛敏和疼痛累积等,通常呈慢性,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这类疼痛对阿片类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反应较差。
加巴喷丁(gabapentin)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其结构类似于神经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通过使其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用药[1],2006年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提出药物治疗神经痛指南再次确定加巴喷丁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线药物[2]。
目前加巴喷丁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头痛综合征等。
阿米替林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止痛、镇静及抗抑郁等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加巴喷丁及阿米替林联合应用在治疗神经科常见病理性疼痛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计72例,其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7例(累及肋间神经9例,三叉神经4例,臂丛神经3例,面神经1例),三叉神经痛12例(原发性8例,继发性4例),偏头痛9例,丘脑痛11例,头痛综合征15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8例。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
7 4 8. 中华老年 多器官疾 病杂志 2 0 1 3 年1 0 月2 8 日 第1 2 卷 第1 0 期
C h i n J Mu l t O r g a n D i s E l d e d y , V o 1 . 1 2 , No . 1 0 , O c t 2 8 , 2 0 1 3
近 年循证 医学证 据 的发展带 来 了神 经病 理性疼 痛的新 规则 。神经病理 性疼 痛 的药 物治疗 主要包 括抗癫痫 药 、 抗 抑郁药 、 局 麻药 、阿片类镇 痛药 等 ,本文 对神经 病理性 疼痛 药物治疗 的新 进展进 行综述 。
【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疗法 【 中图分类号 】 R 4 4 1 . 1 【 文献标识码 】 A
性 神经病 ( 如腕 管综合 征 ) ,艾 滋病性 感觉神 经病 ,
医源性神 经痛 ( 如乳 腺切 除术 后疼 痛 ) ,肿瘤压 迫或 浸 润神 经 , 幻肢痛 , 放 疗后 神经丛 病 , 神经根 病 ( 颈、 胸 或腰骶 ) , 创 伤后 神经痛 等 ;中枢性神 经病理 性疼 痛 的 常见类 型包括 :卒 中后疼 痛 ,多发性 硬化 相关 性 疼痛 ,帕金森病 相关 性疼痛 ,创 伤后 脊髓损 伤性 疼痛 , 脊 髓空洞症 ,缺血 后脊髓 病 , 压 迫性脊 髓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巴喷丁
➢ 开始剂量300mg (老人100mg)1次/日;第二天 600mg,2次/日;第三天900mg,3次/日;睡觉前 服用。如果仍未达到效果,剂量可进一步增加。一 般900-1200效果明显; 达到1800 - 3600 mg/d,病 人可以较好耐受,但已有报道4200 mg的剂量。
➢ 加巴喷丁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和极少的严重不良反应。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崔剑 2013年06月06日
概念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神经病理性 疼痛定义为周围和(或)中枢神经系统、 原发和(或)继发性损害、功能障碍或 短暂性紊乱引起的疼痛。
➢其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 诱发的中枢敏化、神经元异常兴奋导致 神经递质过度释放有关。
➢根据神经系统发生原发性损害或功能障 碍的部位,可分为外周性神经病理性疼
药物治疗
➢异位放电和灶性神经炎症是产生神经病 理性疼痛的主要原因,因此药物治疗也 集中于尽力纠正这些异常情况 。
➢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药物主要有 抗癫痫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局麻药、 阿片类镇痛药。
抗癫痫药物
➢抗癫痫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机制: 减少神经元Na+和Ca2+的内流,直接和间接 加强GABA的抑制作用,通过消耗神经递质谷 氨酸的存储或阻断谷氨酸的NMDA受体(N-甲 基-D-天冬氨酸受体)作用位点以减少兴奋 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活性。
痛和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两种。带状 疱疹后神经痛(PHN)和糖尿病性周围 神经痛(DPN)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外周性神 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常见的是卒中后神经痛。
诊断
➢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 Neuropathic pain scale,NPS)包括10项疼痛描述符号(剧
烈、尖锐、灼热、钝样、寒冷、敏感、 不舒服、瘙痒、深部和体表),是精确 有效的评估工具 。 ➢NPS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评估疼痛程度的 工具,还可以用来评价治疗效果。
➢分类:钠通道阻滞性抗癫痫药物
➢
非阻滞钠通道的抗癫痫药物
抗 癫 痫 药 物-钠通道阻滞性抗癫痫 药物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 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
➢ 研究显示卡马西平治疗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有 效,开始100mg,2次/日;第二日后每隔一日 增加100~200m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剂 量400-800mg/day ,分次服用;最高量不超过 1200mg/day。
➢有研究报道拉莫三秦用于治疗糖尿病神 经病变、中枢性疼痛、HIV-相关神经病 变有效果。
➢拉莫三秦的缺点是出疹的发生率相对较 高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苯妥英钠(phenytoin)
➢剂量200-300mg/day。
➢缺点是其复杂作用的影响。
(desipramine) 3.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抑制药(SNRI)比如氟
诊断
➢异 常 性 疼 痛 (allodynia) 和 痛 觉 过 敏 (Hyperalgesia)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 进行物理检查所见的两项重要症状 。
➢总和(Summation)和感觉后效应(After sensation): 开始时病人可能不能感觉 到针刺(感觉缺失),但是在针刺几次 后,感觉变得特别疼痛,这种现象成为 总和。如果针刺停止后疼痛感觉仍存留 几秒钟到几分钟,这种现象称为感觉后。
抗 癫 痫 药 物之间的效果考虑
➢卡马西平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 但是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较差。
➢加巴喷丁对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和带 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尤其明显。
➢拉莫三秦对缓解顽固性三叉神经痛、HIV 神经病变性疼痛和中风后中枢性疼痛有 效。
➢另外与其他抗癫 痫 药比较,加巴喷丁副 作用小。
➢现在已很少使用 。
抗 癫 痫 药 物-非阻滞钠通道的抗癫痫 药物
包括:
➢加巴喷丁(gabapentin) ➢丙戊酸(valproic acid) ➢普瑞巴林(Pregabalin)
加巴喷丁
➢加巴喷丁是新型抗癫痫药物,目前已成
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
➢加巴喷丁不经肝、肾代谢,经尿以原形 排出,故不会诱导或抑制肝脏微粒体酶 。
➢抗癫 痫 药之间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临 床研究。
抗抑郁药物
分为:
1.三环类抗抑郁药(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 包括丙米嗪(imipramine)、阿米替林( amitriptyline)
2.选择性血清素重吸收抑制药(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比如去甲丙咪嗪
丙戊酸(valproic acid)和双丙戊酸钠( divalproex)
➢丙戊酸增加GABA能的传递、增加脑内 GABA浓度和改变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 。
➢不良反应:镇静、胃肠道反应、脱发、 肝功异常、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药物间相 互作用
➢副作用和严重的毒性反应限制了丙戊酸 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
➢ 卡马西平主要副作用是镇静、共济失调、肝功 能损害、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罕见再生障碍性贫 血,需要不断监测血常规 。
拉莫三秦(lamotrigine)
➢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和抑制周围 神经产生的异位冲动,减少中枢兴奋性 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释放。
➢300-400mg/day,治疗中枢性疼痛以及三 叉神经痛 效果明确。
➢ 加巴喷丁常见副作用嗜睡(15.2%)、眩晕(10.9%)、 无力(6.0%),最严重是惊厥(0.9%)。
➢ 加巴喷丁的优点是易于监测、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 较低以及多项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治疗效果明确 。
普瑞巴林
➢普瑞巴林结构和作用与加巴喷丁相似,也是γ -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
➢与加巴喷丁比较,普瑞巴林起始剂量 150mg/d,即可起效,服药方便。不良反应 较轻,主要有头晕、嗜睡和周围性水肿如脚 踝水肿。FDA批准普瑞巴林的适应症有:糖 尿病性外周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辅助治 疗成人癫痫部分发作患者、纤维肌痛。2010 英国NICE指南中,普瑞巴林为唯一治疗中枢、 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有效的一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