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前准备课件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前准备课件
1,凡属高龄患者,多因脑萎缩明显,颅内 空间相对较大,虽幕上血肿远超过30毫升,幕 下血肿超过10毫升,而发病后患者一直保持清 醒,同时对侧肢体偏瘫也不明显者,可暂不选 手术,在加紧对患者非手术治疗的同时,而应 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必要时再选择微创术;
2,凡发病后一直保持清醒,虽幕上血肿超 过30毫升,幕下血肿超过10毫升,本人原则上 不主张超早期手术,建议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的前提下,可选择在发病后6-24小时后再手术, 这样微创术安全系数可能会比超早期手术要大 得多,因据文献统计,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病24 小时内, 继读出血、和再出血的发生率为约 38%;
3,凡高血压脑出血后,伴进行意识障碍 加重者、或入院时已处于脑疝前期、或脑 疝早期,救治原则是应尽快作好术前准备, 及时行微创术抢救;
4,凡一侧瞳孔散大未超过3小时,双侧 瞳孔散大未超过1小时,存有自主呼吸者,
理应快马加鞭,尽快、或立即微创术救治;
(四)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前准备
(3个必须,1个建议,紧急抢救例外)
6,取下电钻,依次松解并取出微创针钻蕊, 穿刺针管内套上塑料针蕊,稍带旋转,垂直地、 缓慢地、逐步将微创针体送进颅内,针尖送到血 肿中心、即穿刺靶点为止;
7,先将侧管紧接在微创针侧头上,并 关闭侧管上开关,然后拔出塑料针蕊,迅速
盖上微创针顶盖,逐步完善抽吸血肿前其它 各项淮备工作;
8,侧管上接5毫升注射器,打开侧管开 关,用0.5毫升负压轻而慢的抽吸血肿,每 次抽吸约3-5毫升液态血肿,停抽1-2分针之 后再行第二次抽吸,原则上重复上述动作34次,抽出液态血肿总量控制15-20毫升后, 为保持颅内压平稳过渡、下降,原则上不再 采用抽吸操作,而进入下一步;
4,根据血肿穿刺平面、CT片上所测量到从头 表穿刺点至穿刺靶点实际距离,选取相应长短的微 创穿刺针;

颅内血肿穿刺术稿培训课件

颅内血肿穿刺术稿培训课件
(二)禁忌症
1、脑干功能衰竭; 2、凝血机制障碍、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如血友病; 3、明确的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血肿。
3/11/2021
颅内血肿穿刺术稿
3
二、手术时机的选择:
1.手术时机选择原则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分为: 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 早期:发病48小时内 延期手术:发病48小时以后
3/11/2021
颅内血肿穿刺术稿
5
外伤性颅内血肿
• 急性硬脑膜外、硬膜下血肿,原则上应尽早手术。 • 亚急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择期行手术; • 脑内血肿参照自发性脑出血的手术时机。 • 外伤性血肿选择病情较稳定的时间段手术,脑挫裂伤、脑
肿胀严重的颅内血肿,应以选择开颅手术为宜。
3/11/2021
3/11/2021
颅内血肿穿刺术稿
9
YL-1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用途及特点:
• 本产品设计为针、钻一体化,最大的特点在于采
用硬通道技术,不切割神经,是用颅骨自锁技术, 不需缝合头皮即可将穿刺针长期(一般不超过1周) 固定在血肿靶点,应用正压连续冲刷液化原理,结 合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对血肿进行连续冲洗、融 碎、液化、引流,直至血肿清除,而非机械式的破 碎,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病人颅压保持平稳,病人带 针后头部活动不受限制,使用时方便、简单、安全, 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再出血。
3/11/2021
颅内血肿穿刺术稿
4
自发性脑出血
• 如果病情趋于稳定,建议手术在发病6小时后进行。条件允 许或病情进展的,可进行超早期手术。
• 如果病情快速进展,复查CT血肿明显增大,有发展成脑疝 趋势或已经脑疝者,应立即手术。
• 部分病人经内科治疗,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仍持续昏迷, 或呈嗜睡状态,复查CT显示颅内血肿仍有占位效应,中线 结构移位,仍应手术治疗。

颅内血肿ppt课件

颅内血肿ppt课件

16
1.
2.
3.
根据血肿出现的时间可分为: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17
CT表现和治疗
CT表现: 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 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月 形、半月形影 治疗: 手术 - 开颅血肿清除、内外 减压; 非手术治疗 - 病情稳定、出 血量少者。
18
急性硬膜下血肿
19
患者女性,67 岁。主诉:左侧肢体麻木伴头 晕。查体:血压140/100mmHg。CT 颅脑平扫 (Fig.1-3-3-4-a~b)示:右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并 直窦出血,右脑沟消失。并有老年性脑萎缩。
20
10 天后复查CT 颅脑平扫(Fig.1-3-3-4-c~d)示:右侧硬 膜下血肿呈低密度并直窦出血,较前恶化,右侧颅压增高明
2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4、脑室内血肿
3
4
5
二、病因病理

1.
颅内血肿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脑血流循环障碍 脑脊液循环障碍 脑疝形成
2.
3.
6
7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 2. 3.
颅脑创伤后有下列表现者,应考虑存 在颅内血肿:
颅内压升高 意识障碍 瞳孔变化 肢体瘫痪 生命体征改变
1.外伤史:局部软组织肿胀,X片示骨折线跨脑 膜中动脉沟或静脉窦。 2.意识障碍:典型意识障碍类型有中间清醒期 3. 瞳孔改变:小脑幕切迹疝,患侧瞳孔一过性 缩小,继之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孔随 之散大。 4. 神经系统体征:血肿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偏 瘫、病理征阳性。 5.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燥动等。 6. 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体温 上升;晚期呼吸循环衰竭表现。 11

颅内血肿清除术ppt课件

颅内血肿清除术ppt课件
• 用电钻钻孔时,注意往骨瓣上冲水,输甘露醇时快速滴入 • 皮肤消毒前,患者外耳道内塞棉球,眼睑涂金霉素眼膏,
注意勿将碘伏流入眼内,烧伤角膜 • 术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静脉输液、尿量、监督无菌技
术操作 • 术中所用双极镊焦痂不能用刀刮,最好用湿纱布擦 • 显微镜电钻等精密仪器用后要擦拭干净收好,放回原处,
21
.
22
10.创面止血,冲洗切口,保护手术野 递咬骨钳咬除不整齐 骨缘,骨腊止血,冲洗术野,脑棉片保护脑组织,更换细 吸引器头,
11.切开硬脑膜(调节显微镜,根据手术者需要准备) 递脑 膜钩提起脑膜,11号刀片切一小口。脑膜剪扩大,脑膜镊 夹棉片拭血,双极止血(双极功率调制需要,备小棉片, 棉片碗里盐水不能当冲洗盐水用)
铺一成无菌巾。 3.开颅时间长,创面及皮瓣以湿纱布包裹,骨缘以湿棉片覆
盖,脑组织要不断以生理盐水湿润 4.术中注意体位,固定牢靠,防止压伤和灼伤,注意保暖,
调节室温。 5.双极用湿纱布单齿擦,不能用刀片等锐利器械刮 6.洗手护士传递显微器械要做到稳、准、轻,保证器械干净
无血迹
25
小结
• 脑棉用生理盐水浸湿后才可使用,注意清点脑棉,而且湿 脑棉的水不用于冲洗脑膜
适用于额、 颞、顶及 颅前窝的手术
侧卧位:
适用于小脑、 脑干等后 颅窝的手术
俯卧位:
适于枕部、后颅窝、 脊髓的手术。
20
手术步骤及配合
1.消毒皮肤,铺巾,贴脑科贴膜 递消毒钳消毒碗消毒皮肤, 递无菌巾、巾钳、递脑科贴膜、干纱布1块协助贴膜 2.固定吸引器、单极电刀、双极电凝,输液皮条接生理盐水。 3.弧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腱膜层 递干纱布,大圆刀片切 开,头皮夹止血。 4.游离皮瓣止血 递组织钳拉开皮瓣,暴露骨板,刀片游离皮 瓣,电刀双极止血,三角针7号丝线缝吊皮瓣 5.切开及剥离骨膜 递刀片切开,递骨膜剥离子 6.颅骨钻孔 递动力系统,边钻边用生理盐水冲洗,骨腊止血 7.锯骨瓣 递铣刀或线锯,线锯导板,手柄,生理盐水冲洗 骨渣 8.撬开骨瓣 递骨膜剥离子撬开骨瓣,湿纱布包裹,妥善保 管 9.悬吊硬膜 小圆针、1号丝线悬吊硬膜

颅内血肿-脑内血肿ppt课件

颅内血肿-脑内血肿ppt课件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颅内血肿之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诊断标准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检查方法。 神经影像检查

头颅X线平片 除外颅骨骨折,特别是凹陷性颅骨骨折。 头颅CT扫描 在脑挫伤灶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见到圆形 或不规则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影,即可诊断。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颅内血肿之脑内血肿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颅内血肿之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诊断标准 Nhomakorabea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检查方 法。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颅内血肿之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诊断标准


辅助检查
神经影像检查


头颅X线平片 除外颅骨骨折,特别是凹陷性颅骨骨折。 头颅CT扫描 在脑挫伤灶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见到圆形 或不规则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影,即可诊断。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颅内血肿之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 – – –
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的颅内血肿。 CT扫描提示明显脑受压的颅内血肿。 幕上血肿量>30ml、颞区血肿量>20ml、幕下血肿 量>10ml。 病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颅内血肿之脑内血肿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颅内血肿之脑内血肿
广东医学院附属石龙博爱医院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颅内血肿之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多发生在脑挫裂伤最严重的伤灶内, 常见的血肿部位有额叶底部、颞极以及凹陷骨 折处的深部,有时可与硬脑膜下血肿伴发,老 年人好发于脑深部白质内。

颅内血肿-PPT课件

颅内血肿-PPT课件

YOUR SITE HERE
术后护理
3、引流管护理:(1)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cm, 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以免颅内压过低。术后3 日左右行CT检查,证实血肿消失后拔管。
YOUR SITE HERE
术后护理
引流管的护理 (2)妥善固定引流袋:管腔接头固定牢固,更 换枕套、床单及翻身时动作要轻、稳、准,避免 牵拉引流管,以免造成引流颅内感染;导管松脱 。对于躁动不合作的患者,应和家属沟通约束的 必要性,给予保护性约束措施,注意约束带每2 小时松一次,注意观察约束肢体的血运情况,肢 体皮肤有无青紫,皮肤的温度,腕带的松紧度是 否适宜。
颅内血肿的术后护理
主要内容
颅内血肿的分类
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区别
颅内血肿的术后护理
颅内血肿的术后并发症
YOUR SITE HERE
分类
按血肿所在部位: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按出现颅高压时间 急性型 亚急性型 慢性型
YOUR SITE HERE
硬膜?
硬膜是在颅骨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层坚韧的薄层膜 状结构,是用来保护我们的脑组织的屏障。
术后护理
体温 脑出血患者80~90%有发热现象,排除中枢热 、吸收热和脱水热后,应确定是否有感染,应用 有效的抗生素积极防治。 体温高于38.5℃行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与 药物降温。 降温时大量出汗,应补充液体,保持床单位的干 燥清洁,及时更换被服 出血病人,给与冰枕,降温同时降低脑耗氧量
术后护理
引流管的护理 (4)观察引流情况: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 量,术后引流液多为暗红色或陈旧性积血;若出 现引流管持续流出新鲜的不凝固血液、患者躁动 不安、血压突然上升、意识障碍加重等情况时应 考虑有无再出血,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做好开 颅止血的准备。

《颅内引流手术》课件

《颅内引流手术》课件

钻孔:在颅骨上钻孔
插入引流管:将引流 管插入颅内
固定引流管:用螺钉 固定引流管
缝合切口:缝合头皮 切口
观察:观察患者情况, 确保引流管正常工作
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堵塞
观察引流液的颜 色、性质和量
定期更换引流袋, 保持清洁
监测生命体征, 预防并发症
指导患者进行康 复训练,促进功
能恢复
定期复查,评估 手术效果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 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擅自停药或更 改药物剂量
定期复查:术后1-2周内进行,观察引流效果和病情变化 随访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评估病情恢复情况 复查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评估等 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和随访
原因:血凝块、脑 脊液分泌过多、引 流管位置不当等
处理方法:调整引 流管位置、更换引 流管、使用抗凝血 药物等
预防措施:保持引 流管通畅、定期更 换引流管、避免过 度活动等
颅内出血:需要立 即进行手术止血, 并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
脑水肿:需要及时 进行脱水治疗,并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颅内感染:需要及 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并密切观察病情 变化
汇报人:PPT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饮食、 睡眠等
定期复查,监测 病情变化
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颅内压升高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
3D打印技术:用 于制作个性化颅 内引流装置,提 高手术精准度
机器人辅助手术: 提高手术效率和 准确性,减少手 术风险
纳米材料:用于 制作新型颅内引 流装置,提高引 流效果和生物相 容性
症状: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原因:手术操作不当、引流管污染等 处理方法:抗生素治疗、引流管更换等 预防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