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胶囊工艺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软胶囊基本工艺培训资料

软胶囊基本工艺培训资料

软胶囊工艺流程软胶囊重要特点:1.可掩盖药物等内容物不适苦味、腥味及臭味等异味,变化令人或令某些人难以服用等问题,并使其整洁、美观、容易吞服。

2.相对用药剂量精确,精准度较高,可以达到毫克/粒计量。

3.药物生物运用度高。

相对而言,胶囊剂与片剂、丸剂不同,制备时不需要加粘合剂和压力,又基本属于溶解或细微粉分散于内容物中,一旦崩解就一同释放,因此呈效迅速,比丸剂、片剂明显快并吸取要好。

4.药物生物运用度高因素,达到相似药效所需要血液浓度,软胶囊单位用药量就相对可以减少而达到与相似目片剂等疗效。

如消炎痛胶囊剂与片剂分别一次口服100mtg,6 例服胶囊剂者,平均在1.5h 血中浓度达到高峰,为6g/ml;另6 例服片剂者,平均在2.5h血中浓度才达到高峰,且只有3.5μg/m1。

5.提高药物稳定性。

如对光敏感药物,遇湿热不稳定药物,容易氧化等药物,由于其相对封闭成囊,因此可制备成添加遮光剂软胶囊,防护药物受湿和空气中氧、光线作用,从而提高其稳定性。

6.能弥补其她固体剂型局限性。

如含油量高因而不易制成丸、片剂药物,可制成软胶囊剂;如将牡荆油和卵磷脂等可以制成软胶囊剂。

又如服用剂量小,难溶于水,消化道内不易吸取药物,可使其溶于恰当油中,再制成软胶囊剂,不但增长了消化道吸取,提高了疗效,并且稳定性较好,用要量精确。

7.可定期定位释放药物。

如需在肠道中显效者,可制成肠溶性胶囊。

也可制成直肠用胶囊供直肠给药。

8.可以做成软胶囊内容物非常广泛,合用性大。

软胶囊用途很广,如口服药物软胶囊、栓剂类用药物软胶囊、外用保健类软胶囊、保健食品软胶囊、普通食品软胶囊、化妆品软胶囊、生活洗浴软胶囊、清香类生活用品软胶囊、彩弹玩具类软胶囊、调味品软胶囊等。

9.携带轻巧,使用以便。

10.但是,软胶囊也有局限性,凡药物等内容物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等,均不适当填充于胶囊中,因易使胶囊溶化,易溶性药物和刺激性较强药物,均不适当制成胶囊剂,因胶囊剂在胃中溶化时,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粘膜。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操作课件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操作课件

确认生产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计划 ,确定所需生产的软胶囊 品种和数量。
清洗和消毒
对生产设备、容器和工具 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 保无菌环境。
准备原辅料
根据配方准备所需的原料 、辅料和添加剂,确保质 量符合标准。
配料与混合
配料
将各种原料、辅料和添加剂按照 配方比例称量好,准备混合。
混合
将称量好的原料、辅料和添加剂 放入混合机中,进行均匀混合。
软胶囊的特点
密封性好
软胶囊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够保护内容物不受外界环境的 影响,保持其稳定性和有效性

生物利用度高
由于软胶囊的密封性较好,能 够保护药物不受胃酸和消化酶 的破坏,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
剂量准确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能够确保每 个胶囊内的药物剂量准确,便 于控制给药剂量。
方便使用
软胶囊通常较小,方便吞服, 且不需要用水送服。
填充与封口不良问题
总结词
填充与封口不良是指在填充药物和封口软胶囊时出现 的问题,如填充量不足、封口不严等。
详细描述
填充与封口不良问题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或 软胶囊的形状和质量不佳所引起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检查填充和封口设备的运 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其次,调整设备的参数, 如填充量、封口温度和压力等,以提高填充与封口的效 率和质量;最后,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操 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规程。
均质
对于需要进一步均质的原料,使 用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确保混
合均匀。
熔胶与制粒
熔胶
干燥
将胶液加热至熔融状态,搅拌均匀。
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多 余的水分。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操作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操作

质检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制定依据: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工 艺确定质检标准
质检内容:外观、尺寸、装量、崩 解时限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执行方式:定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 查,确保符合标准
质检人员:需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关 资质
03
软胶囊制备中的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案
软胶囊表面不光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调整囊皮厚度, 使其均匀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操 作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软胶囊的制备 工艺流程
02
软胶囊的制备 要点
03
软胶囊制备中 的常见问题及 解决方案
04
软胶囊制备的 设备与工具
05
软胶囊制备的 质量控制与安 全措施
01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
软胶囊内容物不均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原因:填充设备或技术不佳,导致内容物分布不均匀 解决方法:采用先进的填充技术,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定期维护和校准 原因:内容物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沉淀或结晶 解决方法:对内容物进行预处理,如均质、稳定剂添加等,以改善其稳定性
软胶囊颜色不一致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原因:不同批次原料的色素含量不同 解决方法:加强原料质量检测,确保批次间的一致性 原因: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 解决方法:调整干燥温度,确保温度均匀稳定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软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测:对软胶囊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确 保其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要求。
02 软胶囊的制备要点
配方的选择与优化
优化配方比例,提高软胶囊 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软胶囊生产工艺培训

软胶囊生产工艺培训
5、软胶囊存在的问题 6、软胶囊的检测
编辑课件
软胶囊定义
编辑课件
软胶囊是继片、针剂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 型,系将油状药物、药物溶液或药物混悬液、 糊状物甚至药物粉末定量压注并包封于胶膜 内,形成大小、形状各异的密封胶囊,可用 滴制法或压制法制备。软胶囊囊材是用明胶、 甘油、增塑剂、防腐剂、遮光剂、色素和其 它适宜的药用材料制成。其大小与形态有多 种,有球形、椭圆形、长方形及筒形等,可 根据需要制成内服或外用的不同品种。
编辑课件
防腐剂
在配方中应加入防腐剂,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常用防腐剂:1.羟苯甲酸甲酯
常用量:0.015~0.2%
2.羟基苯甲酸丙酯
常用量:0.01~0.02%
3.苯甲酸钠
常用量:0.02~0.5%
在配药液或胶液添加添加剂时应考虑避免与胶皮相溶或发生反应;酸、胺、碱和 水溶性重金属盐类等应避免。它们能比较强烈或明显的改变软胶囊的许多特征 特性类原因(包括水解、溶化和变性)。
油质药液 软胶囊油质药液的成分组成: 脂溶性药物、油类(植物油或脂肪酸)、助溶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 油质填充药液的物理性质 粘度不能太高,要保证药液在35℃时易于流动(生产时易泵出) 含水量不能过高(最佳为3~4%) 密度(用于脱气控制的指标) PH(范围在3.0~7.5) 药物的均匀性
编辑课件
若粘度过高则制成的软胶囊壳会过于粗糙。当明胶的粘度低时,可通过增加明 胶的量和减少水的量来调节软胶囊壳的配比而达到标准的生产条件,当明胶粘 度过高时,反之亦然。明胶的凝胶强度一般在150~250Bloom之间。过低强 度明胶所需要低于常规的封口温度,干燥时间要长,所制成的软胶囊壳不坚硬 ,而且发粘及表面无光泽。若强度过高,则需要高于常规的封口温度,干燥时 间缩短,制成的胶囊异常坚硬和易碎。当软胶囊药液吸湿性强时,应使用低粘 度高凝胶强度的明胶,并修改标准软胶囊的配方,使其中水的比例降低,从而 使药液不能从软胶囊壳吸收过多的水分,改善药物的化学和物理的稳定性。

软胶囊制备

软胶囊制备

软胶囊的制备第一节概述软胶囊剂(又称胶丸)系指将一定量的药液(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辅料密封于各种形状的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剂型。

囊材由明胶、甘油、水或/和其他适宜的药用材料制成。

囊壳柔软、有弹性、含水量高。

软胶囊的生产方法有压制法和滴制法两种,生产时成型与填充药物是同时进行的。

现介绍压制法的生产流程及操作。

生产工艺流程见图7—1所示。

第二节化胶工艺操作一、实训目标①掌握化胶岗位操作法。

②掌握HJG-700A水浴式化胶罐、VMP—60真空搅拌罐标准操作规程。

③掌握HJG-700A水浴式化胶罐、VMP-60真空搅拌罐的清洁及维护、保养的标准操作规程。

二、实训适用岗位及设备介绍(一)实训适用岗位本工艺操作适用于软胶囊化胶工、明胶液质量检查工、工艺员。

1.软胶囊化胶工(1)工种定义软胶囊化胶工(或称煮胶工)是指将明胶、水、甘油及防腐剂、色素等辅料,使用规定的化胶设备,煮制成适用于压制软胶囊的明胶液的操作人员。

(2)适用范围化胶操作、质量自检。

2.明胶液质量检查工(1)工种定义明胶液质量检查工是指在化胶间进行现场监控和对规定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查、判定的人员。

(2)适用范围化胶全过程质量监督(工艺管理、QA)。

(二)化胶及保温设备简介1.HJG—700A水浴式化胶罐该型号化胶罐(图?—2)化胶量200~700L,采用水平传动、摆线针轮减速器减速圆锥齿轮变向、结构紧凑、传动平稳;搅拌器采用套轴双桨、由正转的两层平桨和反转的三层锚式桨组成,搅动平稳,均质效果好。

罐体与胶液接触部分由不锈钢制成。

罐外设有加热水套、用循环热水对罐内明胶进行加热,温升平稳。

罐上还设有安全阀、温度计和压力表等。

图7-2 HJG—700A水浴式化胶罐图7-3 VMP-60真空搅拌罐2.VMP-60真空搅拌罐VMP—60真空搅拌罐(图7—3)是一种控温水浴式加热搅拌罐,罐内可承受一定的正、负压力。

溶胶能力2.5~15kg,可溶胶、储胶,并可实现地面压力供胶。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操作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操作

第二节
化胶工艺操作
g.接通搅拌机电源,听搅拌桨运转声音是否正常(不 正常应断电重盖)。 h.80℃保温搅拌至胶液粘度测定达到4.5-5.2°E (60℃)。
i.开启真空阀脱气,脱气过程胶液液面会上升,观察 液面,调节排空阀,不要让液面上升接近真空出口。
j.脱气后取样检查胶液是否无气泡,检查合格后停止 搅拌,设定50℃-55℃保温(保温时间长温度设置应稍低, 防止粘度被破坏,临用前再升高)。
第二节
化胶工艺操作
2. 化胶岗位操作法(以HJG-700A水浴式化胶罐操作为例)
(1)生产前准备
① 复核清场情况 a.检查生产场地无上一批生产遗留的胶液、生产工具、物 料、废弃物、状态标志等。 b.检查化胶工作间的门窗、天花、墙壁、地面、灯罩、开 关外箱、风口是否已清洁,无浮尘、无油污。 c.文件检查:无上一批生产记录及与本批生产无关文件等。 d.检查是否有上一次生产的“清场合格证”,且是否在有 效期内,证上所填写的内容齐全,有QA签字。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操作
第七章
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操作
第一节
第二节
概 述
化胶工艺操作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软胶囊内容物配制操作
压制软胶囊工艺操作 软胶囊干燥、清洗工艺操作 综合实训
第一节
概 述
软胶囊剂(又称胶丸):系指将一定量的药液(或药 材提取物)加适宜的辅料密封于各种形状的软质囊材中制 成的剂型。囊材由明胶、甘油、水或和其它适宜的药用材 料制成。囊壳柔软、有弹性、含水量高。
③ 开启真空泵脱泡时,化胶罐内胶液液面会上升,应 经常观察液面,调节排空阀,不要让液面上升接近真空出口。
④ 胶液经滤网放出时温度较高,操作是要小心,慎防 烫伤。

软胶囊生产基本知课件

软胶囊生产基本知课件
02
软胶囊与硬胶囊不同,其囊壳是 柔软的,可以变形,以适应内容 物的体积变化。
软胶囊的特点
稳定性好
软胶囊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密封 处理,能够有效地保护内容物 ,使其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保持稳定。
生物利用度高
软胶囊的囊壳柔软,能够更好 地与胃肠接触,从而有利于药 物的释放和吸收,提高生物利 用度。
剂量准确
软胶囊封口不严
总结词
软胶囊封口不严会导致内容物泄漏,影响产品保存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软胶囊封口不严的原因可能包括封口温度过高或过低、封口时间过短、封口设备故障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 以调整封口温度和时间,检查封口设备是否正常,确保软胶囊封口严密。
软胶囊微生物超标
总结词
软胶囊微生物超标会影响产品质量和安 全性,需要严格控制。
工艺参数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确保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过程监控
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各项工艺参数和关键控制点,及时 发现并纠正异常情况。
批次管理
对每个批次的产品进行标识和管理,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质量控制 。
产品检验与放行管理
检验标准制定
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和国家相关法规,制定详细的检验标准和操作 规程。
1 2 3
生产工艺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软胶囊生产工艺也在逐步 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 量。
新型材料的应用
新型材料如可降解、环保型材料的应用,为软胶 囊的生产提供了新的选择,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可 持续发展。
智能化生产
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与系统,实现软胶 囊生产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过 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软胶囊生产设备培训课件

软胶囊生产设备培训课件

软胶囊生产工艺流程:
化胶 配制药液
前期:转笼7~16h 压制/滴制 干燥 后期:托盘8~16h
洗涤 挥去洗涤溶剂 挑拣 包装 (约5~9h)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压制法生产软胶囊流程图 (生产流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流量调节板 2、厚度调节板 3、胶带轮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明胶盒
(胶皮成型录像)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喷体:喷出药液至两胶皮之间,喷体内有电加 热管,可加热喷体是胶皮受热后能粘合。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软胶囊的形状
球形、圆柱形、橄榄形、管形、鱼形等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各种形状的软胶囊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滚模“对线”调整机构:调整右模转动,使左、 右滚模上的模孔一一对准。 (录 像)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供料泵:左右(或前后)两端各三根(大型压制 设备为五根或六根)柱塞作往复运动,一端将 料液吸入泵体,另一端将料液打出。(录 像)
一、滚模式软胶囊机(软胶囊压制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胶囊的工艺流程软胶囊的主要特点:1.可掩盖药物等内容物不适的苦味、腥味及臭味等异味,改变令人或令部分人难以服用等的问题,并使其整洁、美观、容易吞服。

2.相对用药剂量准确,精确度较高,可以达到毫克/粒计量。

3.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

相对而言,胶囊剂与片剂、丸剂不同,制备时不需要加粘合剂和压力,又基本属于溶解或细微粉分散于内容物中,一旦崩解就一同释放,所以呈效迅速,比丸剂、片剂明显快并吸收要好。

4.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的原因,达到相同药效所需要的血液浓度,软胶囊的单位用药量就相对可以减少而达到与相同目的的片剂等的疗效。

如消炎痛胶囊剂与片剂分别一次口服100mtg,6 例服胶囊剂者,平均在1.5h 血中浓度达到高峰,为6g/ml;另6 例服片剂者,平均在2.5h血中浓度才达到高峰,且只有3.5μg/m1。

5.提高药物稳定性。

如对光敏感的药物,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容易氧化等的药物,由于其相对封闭成囊,所以可制备成添加遮光剂的软胶囊,防护药物受湿和空气中氧、光线的作用,从而提高其稳定性。

6.能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如含油量高因而不易制成丸、片剂的药物,可制成软胶囊剂;如将牡荆油和卵磷脂等可以制成软胶囊剂。

又如服用剂量小,难溶于水,消化道内不易吸收的药物,可使其溶于适当的油中,再制成软胶囊剂,不仅增加了消化道的吸收,提高了疗效,并且稳定性较好,用要量准确。

7.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如需在肠道中显效者,可制成肠溶性胶囊。

也可制成直肠用胶囊供直肠给药。

8.可以做成软胶囊的内容物非常广泛,适用性大。

软胶囊的用途很广,如口服药品软胶囊、栓剂类用药品软胶囊、外用保健类软胶囊、保健食品软胶囊、一般食品软胶囊、化妆品软胶囊、生活洗浴软胶囊、清香类生活用品软胶囊、彩弹玩具类软胶囊、调味品软胶囊等。

9.携带轻巧,使用方便。

10.但是,软胶囊也有局限性,凡药物等内容物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等,均不宜填充于胶囊中,因易使胶囊溶化,易溶性药物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均不宜制成胶囊剂,因胶囊剂在胃中溶化时,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粘膜。

风化药物可使胶囊软化,潮解药物可使胶囊过分干燥而变脆,都不宜作胶囊剂。

软胶囊的组成1、胶皮2、料液胶皮的成分1、明胶(基质)2、甘油(增塑剂或软化剂)3、水(溶剂)4、尼泊金复合酯(防腐剂)5、二氧化钛(遮蔽剂)6、氧化铁红(着色剂)7、乙基香兰醛(矫味剂)8、富马酸(崩解剂)9、磷酸盐(PH调节剂)明胶(Gelatin)是胶原的水解产物,是一种无脂肪的高蛋白,且不含胆固醇,是一种天然营养型的食品增稠剂。

食用后既不会使人发胖,也不会导致体力下降。

明胶还是一种强有力的保护胶体,乳化力强,进入胃后能抑制牛奶、豆浆等蛋白质因胃酸作用而引起的凝聚作用,从而有利于食物消化。

成分:(1)食用明胶是由猪、牛、骡、马的皮子之角料,(其它动物皮除外)经除杂、消毒、蒸煮形成汁子,再经脱水、制造形成的胶条、胶片、粉粒状物(一般常用粉粒状胶)。

(2)药用明胶是选用动物皮、骨和筋腱,经复杂的理化处理制得的无脂肪高蛋白易被人体吸收的高级胶品。

具有粘度高、冻力高、易凝冻等物理特点。

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种无色、无臭、味甘的粘稠液体,每克甘油完全氧化可产生4千卡热量,经人体吸收后不会改变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甘油是食品加工业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剂和保湿剂,食用对人体无毒。

对眼睛、皮肤没刺激作用。

由于其无毒无味无公害,是用于化妆品/食品工业的最佳代用品。

可通过调节增塑剂的量改变软胶囊软硬度。

着色剂为使食品着色的物质,可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刺激食欲。

在配方中应加入防腐剂,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常用防腐剂: 1.羟苯甲酸甲酯常用量:0.015~0.2%2.羟基苯甲酸丙酯常用量:0.01~0.02%3.苯甲酸钠常用量:0.02~0.5%共溶剂(助溶剂):甘油三乙酸酯、柠檬酸三乙酯、三油酸甘油酯、油酸乙酯、辛酸乙酯、苯甲醇、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200~600、二甲基异山梨醇、羟丙甲基纤维素、甘油、丙二醇、乙醇;助悬剂常用的助悬剂为:蜂蜡,可可油,辛酸丙二醇酯,辛酸甘油酯,PEG400,PEG600,PEG3350,PEG8000,PVP,丙二醇,Carbomer934,氢化棕榈油,氢化蓖麻油,羟甲纤维素,75%麦芽糖浆,吐温-80,羧甲基纤维素料液的配制1、搅拌混匀配料比、温度、搅拌时间、物料的加入的先后顺序、物料的溶解方式2、均浆乳化乳化时间、乳化的粒度3、脱气真空度、时间、温度影响因素:1、粘度2、粒度3、均匀性和稳定度软胶囊配方设计时的关键参数最大载药量料液的分散性料液中的油脂的性质和用量表活剂的性质药物的释放速率胶液配比软胶囊主要的外观特征是可塑性强、弹性大,并取决于其囊材组成,即胶、增塑剂和水三者的比例。

软胶囊用胶基本上以明胶为主,增塑剂以甘油为代表,水则以去离子水或纯水以上为好,一般城市饮用水由于含有氯离子和其它成分,对明胶有反作用或不符合药典及出口标准等。

实际使用以城市饮用水制得的去离子水以上级水才是正确的。

软胶囊软硬度与干明胶、增塑剂之间的重量比例直接有关。

如甘油:明胶=25:100时,得到的干燥后的产品(14%含水量)非常硬,甚至于比硬胶囊还坚硬厚实得多;若甘油:明胶=60:100时,得到的干燥后的产品(14%含水量)非常软,但有形,而且棉软而富有弹性,甚至于用手指可以拧撕开软胶囊。

看到过甘油:明胶=180:100的介绍,得到的成品非常柔软,但没有试过,估计制丸比较困难。

日常大多以甘油:明胶=30~40:100来制备常规产品,个别化妆品使用甘油:明胶=50~60:100来制备。

软胶囊成丸质量也跟干明胶与水的重量比例息息相关。

水分太少则胶太粘稠,难以胶带摊铺成型和制丸速度慢而不正常;水分太多则胶带也难以形成或缺乏粘弹性和凝冻能力,制丸同样速度慢而不正常。

胶液制备:A.算出应投入水量,再增加部份浓缩脱去水量,检查设备。

B.把水先预热。

C.准确称取防腐剂,溶解。

注意投入时机,尤其是根据防腐剂理化特性!一股脑操作就不正确。

D.明胶粉投入,搅拌加热。

注意真空动作的时机与作用!E.蒸汽压力必须低于1.3kgf/cm2,保证使浓缩锅内胶液温度不超过70℃。

实验证明72℃时或以上温度对明胶破坏很大,胶液质量呈直斜线下降势头。

F.真空脱泡等,保持温度一定时间。

G.不断观察胶液情况,以适当控制其水份含量。

H.出料温度掌握在60℃为宜。

I.出料前应次序关闭蒸汽、搅拌、真空等,打开必要的阀等,安全规范动作,可以直接感官检验胶液是否已达到要求。

J.出料过滤。

两人放胶与盛胶应密切配合,协调工作。

K.如空压出料,得压缩空气泵开启前检查贮气罐,积水必须放尽,其它不必要管路必须关闭,压力控制在0.4大气压内。

L.盛胶桶是有保温夹套,夹套内有保温水,定期换加,另其夹套内有电气装置,严禁水冲淋、溅。

M.盛胶桶在盛胶前应洁净卫生,关闭底出料考克去盛胶液。

N.移动盛胶桶应2人协同,调温正确,,一段时间内应回顾,以免故障而损坏胶并未能及时察觉。

用前也应检查状态安全完好。

电插座插入吻合,销头拧紧销牢,不得带电热插拔! O.正确取样留样一小碗,待QC人员出正确检验数据。

P.所有设备器具用后应立即清理清洗。

Q.定期杀菌消毒,一般采用热消毒方法,但是注意呼吸器具状态,以防爆炸!R.这一工序必须2小时内完成,否则胶水解而质量降低。

S.全过程及时、正确、完整、整洁、规范地做好生产原始记录。

T.检查电气、蒸汽、设备设施系统的安全。

U.结束。

对制丸工序而言,影响制丸质量的五大方面因素:1.胶液方面:主要是原料胶的质量、配比、溶胶正常正确完成,还有胶液的粘度、冻力、水份、粘度下降率等诸多参数综合。

2.内容物料方面:性质与理化特性、粘稠度、细度、分布均匀情况、流态和分层速度等。

3.人员技术技能水平等方面:认识与实践能力、规范与经验的技术技能关键体现。

其主要职责就是将各个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及时发现,正确处置,调整到最佳配合关系。

4.机器设备匹配和状况方面:在设计与建设时期,正确合理地根据产品制订工艺,在根据工艺选型配置设备设施及辅助设备设施与器具等,是基础前提的硬件工作,不应根据大体认识制订大约工艺,选择大宗设备,尤其是要注意设备设施的系统性匹配问题,在没有系统经验情况下是忌拆零配置,往往容易最终系统打不通,发生瓶颈现象,影响整体生产正常顺利进行。

有些单位会发生几乎同样配置,换了环境就不及原来参考单位的顺利,产量质量就是跟不上,有好多就是忽视了现场环境条件的不同。

所以好多新建的就为了避免如此后果而放大一些设备的工作能力参数参数,来保证达到目标实现,但会造成投资成本放大和运营成本放大的结果。

5.环境因素方面:主要是温度与湿度的恒定及洁净度的保证等,实际不能忽视风源组织和风量平衡绝对的主要因素,还有出回风口位置的合理正确性,否则软胶囊主机的工作状态会受之影响而影响制丸质量。

关于制丸出现的一些问题1.关于小嘴漏油由于制丸工序内容比较复杂而繁多,如丸顶端与边沿张小嘴巴不粘合漏油问题,后工序慢性漏油问题、成品慢性漏油问题、软粘丸问题,网胶带容易熔融断卷问题、丸不容易自然剥落问题、丸呈三角区压不下来的周期性问题、接缝线毛口问题,接缝线粗问题、接缝线一面弯曲呈弓形问题、胶带冷却成型质量问题、气泡丸(油眼睛现象)问题、大小头丸问题、丸嵌一侧模腔靠下丸滚刷下丸现象问题、瘫软丸问题、网胶回收处理工艺和液体石蜡油回收利用工艺等,都是平时容易遇见的问题,他们根据不同情况,造成的原因也并非完全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现象特征采取相应的具体对策措施才能解决。

拿丸形长轴顶端与短轴的边沿张小嘴巴不粘合漏油问题问题来说,排除模具问题和装配问题,主要是喷体过于冷或热的温度问题。

2.关于慢性漏油对后工序慢性漏油问题,往往是内容物颗粒过大,又同步不相应正确调整,嵌入接缝线问题,或模腔倒角问题等使接缝线实际粘合面太窄问题。

对于成品慢性漏油问题的原因,原来此现象并不多见,现在比较多了,因为原来以纯油类内容物产品为主,现在好多都是混悬液型软胶囊,其中又以PEG系列作助悬剂的此现象发生为多,所以内容物配伍是十分重要的科技开发前沿。

还有就是环境热冷一下子变化极端,使“冷暴”现象产生,应控制好生产环境条件和工艺工序过程时间,对成品在寒冷地区的必须考虑适当增加增塑剂的量,完全可以避免。

3.关于软粘丸问题软粘丸问题主要是胶液质量问题和制丸胶皮冷却与喷体过热原因,没能综合结合最佳制丸工艺点。

我提倡制丸喷体的相对“冷作”法,比如喷体可以在47~49摄氏度情况下压丸,就尽可能在47摄氏度制丸,再调整胶液保温温度和胶皮冷却温度与风量等,如果可能就争取用47摄氏度以下温度来制丸,这样得到的丸应用手在手心用里用些力抓一把捏也不影响其漏油,更不粘手和互相粘丸,一米高自由落地应会弹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