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简答题(汇编)

简答

1.基准物质的条件之一是摩尔质量要大,为什么?

答:摩尔质量大,称样量大,降低了由于称量而引入的相对误差。

2.什么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①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该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也可以

用滴定度表示。

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标定法。

③基准物质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非基准物质只能用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两者有什么区别?

在滴定过程中当所加人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映完全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根据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停止滴定时,称为滴定终点。在实际分析中指示剂不一定恰好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即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常常不一致。

4.标准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各有什么影响?

标准溶液的浓度过大时稍差一滴就会给结果造成较大的误差;而过小时终点变色不灵敏,

一般分析中标准溶液常用浓度0.05~1.0 mol/L为宜。

5.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有什么要求?

⑴反应必须定量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无副反应发生,并且能进行完全(完全程度≥99.9% ),这是定

量计算的基础。

⑵反应速度要快。

⑶反应不受其他杂质的干扰。

⑷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6.滴定分析的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滴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且准确,相对误差可达0.1%~0.2%。滴定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7.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确定反应物的基本单元?

在确定基本单元后,可根据被滴定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滴定剂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原则进行计算。一般酸碱反应以提供一个H+或相当结合一个H+为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则以给出或接受一个电子的特定组合为依据。

8.滴定分析误差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如何消除?

滴定分析的误差可分为测量误差、滴定误差及浓度误差。

⑴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不准确或观察刻度不准确所造成的误差。测量仪器不准确是指刻度不准和仪器容积随

温度而发生变化。只要将仪器校准,提高实验技能,加强责任心即可减少误差。

⑵滴定误差是指滴定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滴定终点与反应的化学计量点不吻合②指示剂消耗

标准滴定溶液。③标准滴定溶液用量的影响。在滴定分析中,一般消耗标准滴定溶液为30mL左右④杂质的影响。

⑶浓度误差是指标准滴定溶液浓度不当或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所带来的误差。一般分析中,标准滴定溶液常用浓度

以0.05---1.0mol/L为宜。

9.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⑴纯度在99.99%以上;

⑵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包括结晶水);

⑶稳定;

⑷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10.基准物质主要有哪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二是用于标定标准溶液或直接测定物质的含量。

11.滴定分析

滴定分析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标准滴定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欲待侧组分按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酸碱滴定简答题:

11.溶液PH值和POH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PH+POH=PK。在常温下PH+POH=14

12.酸度和酸的浓度是不是同一概念?为什么?

不是。酸度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而酸的浓度是指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3.什么叫缓冲溶液?举例说明缓冲溶液的组成。

缓冲溶液是一种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该溶液的酸度不因加入或反应产生少量酸或碱,也不因将溶液稍加稀释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缓冲溶液一般由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弱酸盐或弱碱及其盐组成。如HAc-NaAc NHa-NH4Cl 14.缓冲溶液的PH值决定于哪些因素?

缓冲溶液的PH值由Ka(或Kb)及弱酸及弱酸盐(或弱碱积弱碱盐)的浓度比决定。

15酸碱滴定法的实质是什么?酸碱滴定有哪些类型?

酸碱滴定法的实质就是H++OH-=H20酸碱滴定法有强酸(强碱)滴定强碱(强酸),强酸(强碱)滴定弱碱(弱酸)

16.碱指示剂为什么能变色?什么叫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大多是结构复杂的有机弱酸和弱碱,其酸式和碱式结构不同,颜色也不同。当溶液的PH值改变时,指示剂由酸式结构变为碱式结构,或由碱式结构变为酸式结构,从而引起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HIn+1就是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17.滴定曲线说明什么问题?什么叫pH突跃范围?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滴定中为什么突跃范围不同?

①说明在滴定的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的PH值存在突变。

②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形成的滴定曲线中的“突跃”部分的PH变化范围称为PH突跃范围。

③突跃范围的大小是由被滴定的酸或碱的浓度和强弱决定的,被滴定的酸或碱的浓度和强弱不同,突跃范围就不同。18.选择酸碱指示剂的原则是什么?

凡在突跃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全部或大部分落在滴定范围内的,基本都可用作这一类型滴定的指示剂。19.什么叫混合指示剂?举例说明使用混合指示剂有什么优点?

混合指示剂是由一种酸碱指示剂和一种惰性染料或两种酸碱指示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物。

其优点是:变色范围窄,终点变化敏锐,这是利用了它们颜色之间的互补作用而使滴定终点更加敏锐的。例见教材P-75 20、某溶液滴入酚酞为无色,滴入甲基橙为黄色,指出该溶液的pH范围?

答:该溶液的PH范围4.4~8.0

21、为什么NaOH可以滴定HAc但不能直接滴定H3B03 ?

因为KHAc=1.8×10.5所以cKHAc>10"8因此NaOH可以滴定Hac;而H2803的Kal=5.8×10-1。cKaI<10"s所以用NaOH 滴定H2803无明显的滴定突跃,无指示剂指示化学计量点,因此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H2803。

22、为什么烧碱中常含有Na2C03 ?怎样才能分别测出Na2C03和NaOH的含量?

因为烧碱易和空气中的C02作用,所以烧碱中常含有Na2C03。可用双指示剂法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烧碱,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HCl标准溶液滴至酚酞褪色,记下消耗HCI标准溶液的体积V。;然后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 标准溶液滴至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记下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V2。根据Vl、V2以及HCl的浓度即可计算出Na2C03和NaOH的含量。

23.用基准Na2C03标定HCl溶液时,为什么不选用酚酞指示剂而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为什么要在近终点时加热赶去CO2?

Na2C03与HCl的反应分两步进行:C032-+H+=HC03 HCO3-+H+=C02+H20第一化学计量点时PH为8.3 1可选用酚酞做指示剂,但Kal/Ka2~104,又有HCO3-的缓冲作用,突跃不明显,误差较大,所以一般选用第二计量点为终点,第二计量点PH为3.9,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为防止溶液中C02过多,酸度过大,致使终点出现过早,所以,近终点时要加热赶去C02。

24.如何测定H2S04的含量?你能设计测定HAc的含量吗?

工业硫酸可用NaOH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反应式:2NaOH+H2SO4=Na2SO4+2H2O,指示剂可用甲基红-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终点由红紫色变为灰绿色。

⑴、所用试剂: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甲基红乙醇溶液(1g/L)与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g/L)按2+1体积比体积。

⑵、实验内容:用胶帽滴瓶按减量法准确称取工业硫酸试样0.15g—0.2g(约30—40滴),放入预先装有100ml水的250ml 容量瓶中,手摇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刻度,再充分摇匀;用移液管自容量瓶中移取250ml试液,置于锥形瓶中,加2滴混合指示剂,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紫色变为灰绿色为终点。平行测定二至三次;计算H2SO4的百分含量。

醋酸的测定(实验方案):

⑴方法原理

⑵仪器:规格,数量

⑶试剂:规格、浓度、配制量、配制方法。

⑷实验步骤:取样量及方法,制备滴定试液,指示剂,标准滴定溶液,终点颜色变化等。⑸实验记录

⑹分析结果计算公式。

25.酸碱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的计算依据是什么?

待测组分与滴定剂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

26、如何配制不含Na2C03的NaOH标准溶液?

通常先制成NaOH饱和溶液,取NaOH澄清的饱和溶液,用不含C02的蒸馏水稀释并标定。

27、如何获得不含C02的蒸馏水?

将蒸馏水煮沸,冷却后立即使用。

28、标定NaOH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邻苯二甲酸氢钾和草酸晶体。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大,但使用时需干燥;而草酸晶体摩尔质量小,但它在室温空气中干燥即可。

29、标定NaOH标准溶液时,基准物的用量一般如何确定?说明理由?

mB=(cV)NaOHM B VNaOH=20~40mL得mB的取值范围。

30、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在烘干操作时,不慎将温度调高了,有部分转化为邻苯二甲酸酐,在标定NaOH标准溶液时会对NaOH的浓度产生怎样的影响?

标定结果偏低。

31、是否存在NaOH和NaHC03的混合碱?为什么?

不存在。因NaOH和NaHC03发生反应。NaOH+NaHC03=Na2C03+H20

32、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方法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至终点和用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终点,NaOH、Na2C03、NaHC03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各有何特点?

NaOH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酚酞)=V(甲基橙)。

Na2C03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V(酚酞)=V(甲基橙) NaHC03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酚酞)=0;V(甲基橙)>0

33、在混合碱的测定中,加人酚酞指示液后即为无色,问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该混合碱的成分只有NaHC03。

34、为什么在配位滴定中常常要使用缓冲溶液?

EDTA溶液中主要成分是H2Y2-,当它与Mn+配位时,会有H+游离出来,即,Mn++H2y2-=Myn-4+2H+。使溶液酸度

增大,a H增大,由lg K,MY=lgKMY-lga H得出K,MY在滴定过程中逐渐减小,不利于配位反应的进行。因此,配

位滴定时需要使用缓冲溶液控制一定PH值范围。

35、EDTA配合物有哪些特点?见教材P-121 122

36、金属指示剂应具备哪些条件?如何选择金属指示剂?

见教材P-137~138

37、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见教材P-125

38、影响条件稳定常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由lg K,MY=lgK MY-lg a H可知:影响条件稳定常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有金属离子的绝对稳定常数、EDTA的酸效应系数

和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系数。

39、用EDTA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是什么?

见教材P-134

40、配位滴定曲线突越范围大小与哪些元素有关?

见教材P-132

41、酸效应曲线在配位滴定中起什么作用?测定水中硬度如何控制溶液的PH值?

①见教材P-135~136

②测定水中总硬度时,用pH=10的NH3-NH4CI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值。测定水中由钙造成的硬度时,用NaOH

调至pH>12以上。

42、什么是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现象?如何消除?

见教材P-138

43、配位滴定中掩蔽干扰金属离子的方法有哪几种?

见教材P-144 44、以EBT为例,简述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滴定前EBT与待测金属离子反应,形成一种与指示剂自身颜色不同的配合物,即 M + In= MIn

(甲色) (乙色)

终点时已与配位的金属离子被Y夺取,释放出指示剂而引起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呈现指示剂本身颜色,

即。MIn + Y = MY+ In 。

(乙色) (甲色)

45、配位掩蔽法使用的掩蔽剂应具备哪些条件?

见教材P-144

46、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总硬度时,水中Fe3+、A13+、Cu2+的存在易对铬黑T指示剂造成封闭现象,你应采取什么措施?

见教材P-152

47、试拟定水的总硬度及镁硬度的测定步骤。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有哪些。

见实验教材P-68(水中硬度的测定)

48、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几种?该标准溶液应如何贮存?为什么?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但一般采用间接法配制。EDTA标准溶液应贮存于聚乙烯塑

料瓶或硬质玻璃瓶中,因为普通玻璃中的Ca2+易被EDTA溶解形成CaY2+。

49、用于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如何选择?为什么?

配位滴定的测定条件与待测组分及指示剂的性质有关。为了消除系统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在选择基准物时应

注意使标定条件与测定条件尽可能接近。例如,测定Ca2+、Mg2+用的EDTA,最好用CaC03标定。

50、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物质问电子的得失或物质中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转移。

51、什么叫氧化还原电对?举例说明如何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组成的体系,称为氧化还原电对。如

Zn+Cu2+--Zn2++Cu电对可表示为:Zn2+/Zn; Cu2+/Cu

52、根据电极电位的数值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

方向和次序以及反应完全的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可由两电对的电极电位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次序可由各电对的电极电位差来判断。电极电位差越大的,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完全程度可用氧化还原平衡常数K表示。lg K=lgK≥3(n1+n2)时表示反应可进行完全。

53 、选择氧化还原指示剂的依据是什么?

在选择氧化还原指示剂时,应选择其条件电位尽量接近反应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

54、氧化还原滴定法所使用的指示剂有几种类型?

见教材P-176

55、氧化还原滴定法分哪几种方法?写出每种方法的基本反应式和滴定条件。

主要有高锰酸钾法(强酸性)、重铬酸钾法(酸性)、碘量法(中性或弱酸性)。(注意:半反应、测定条件、滴定操

作要领、终点的判断)

56、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哪些标准溶液可以直接配制?哪些标准滴定溶液必须装在棕色滴定管中进行滴定?

57、用碘量法滴定含Fe3+的H202试液,应注意哪些问题?

用NH4HF2消除Fe3+的干扰,控制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剂,使用碘量瓶。

58、cl-离子对KmnO4法测定Fe2+离子及用量K2Cr207法测定Fe2+离子有无干扰?为什么?

C1-离子有还原性能与KMn04作用,因此CI-离子的存在对用KMn04法测定Fe2+,测定结果将偏高;当CI-离子浓度

不是很大时,室温下C1-离子不和Cr2072-发生反应,因此CI-离子的存在对用K2Cr207法测定Fe2+无影响。

59、各类氧化还原滴定法如何确定滴定终点?

60、用Na2C204作为基准物质标定KMn04溶液应控制什么条件?

有三“度”一“点”。

温度:控制在75*C~85~C

酸度:滴定开始时酸度约0.5~lmol/L

滴定速度:开始慢滴,后逐渐加快,近终点时慢滴。

滴定终点:滴定至溶液呈淡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61、间接碘量法中如何防止I2的挥发和I-被空气中的02氧化?

见教材P-189

62、如何制备KMn04、K2Cr207、I2、Na2S203标准滴定溶液?其浓度如何计算?

略。

63沉淀滴定反应为什么要求生成沉淀的溶解度要小,且吸附现象不影响滴定终点?

沉淀的溶解度要小,才能保证滴定反应完全,这是计算依据。沉淀吸附现象不影响滴定终点,才能保证准确确定化学计量点。

64、为什么莫尔法不能用于测定I-?

莫尔法测定r,将生成AgI沉淀。而在莫尔法测定条件下,AgI强烈吸附I-,使终点提前,造成结果误差过大。

65、用莫尔法测定物质含量,当被滴定溶液中有铵盐

存在时,要求溶液的酸度范围更窄。为什么?

当有NH4+存在时,碱性过强发生如下反应

NH4++OH-=NH3+H20; 2NH3+Ag+=Ag(NH3)2+必将消耗更多的AgN03溶液。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酸度在中性附近,防止NH3产生。

66、佛尔哈德法为什么干扰离子较少?

佛尔哈得法是在硝酸的酸性溶液中进行,此时许多弱酸根离子都不与Ag~生成沉淀,因而该方法的选择性较高,干扰离子较少。

67、用莫尔法测定物质含量,为什么要求在中性或弱

碱性溶液中进行?

见教材P-209

68、简述用佛尔哈德法测定I-时的操作步骤?

(1)准确移取被测溶液,加硝酸酸化。

(2)加过量AgNO3标准溶液,摇动,待AgI沉淀完全,再加适量硫酸铁铵指示剂。

(3)用NH4SCN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浅棕红色。

69、简述用佛尔哈德法测定烧碱中氯化钠含量时,应如何操作?

(1)称取适量烧碱制成试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浓硝酸中和至红色消失。

(2)加硝酸酸化,加过量AgN03溶液,适量硫酸铁铵指示剂和适量硝基苯,用力摇动使AgCl

沉淀凝聚,并被硝基苯所覆盖。

(3)用NH4SCN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浅棕红色。

70、法扬司法如何确定滴定时溶液的酸度?

法扬司法滴定时,溶液的酸度主要决定于所使用的吸附指示剂的离解常数。适宜的酸度是保证吸附指示剂有一定的离解度,同时不能使滴定剂Ag+离子水解。

71、淀称量分析法对沉淀反应有何要求?

(1)生成沉淀的溶解度要足够小。

(2)沉淀要纯净,并应容易过滤和洗涤。(3)生成的沉淀易处理成称量形式。

72称量分析中,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为何常常不同?举例说明。

答:沉淀形式是待测组分与沉淀剂反应的产物,称量形式则是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依据,沉淀形式需要烘干或灼烧才能转化成称量形式,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二者将不同。如测Ba2+:用BaS04法,沉淀形式、称量形式都是BaS04;而测Fe3+用Fe(OH)3法,沉淀形式是Fe(oH)3,而称量形式却是Fe203。

73晶形沉淀的条件是什么?

(1)在适当稀的热溶液中进行沉淀。

(2)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沉淀剂。

(3)对于没有后沉淀现象发生的沉淀,沉淀完毕后可陈化。

74、共沉淀和后沉淀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有两点:一是产生的原因不同。共沉淀是由表面吸附、吸留、形成混晶产生;而后沉淀则仅是由表面吸附产生。二是产生的次序不同。共沉淀与沉淀一起产生,而后沉淀是在沉淀陈化的过程中产生。

75、简述用沉淀称量法测定BaCl2.2H20含量的操作步骤?

答:(1)称取适量的氯化钡试样

(2)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氯化钡试样

(3)加过量稀硫酸.使Ba2+沉淀,然后陈化

(4)用倾泻法过滤并对沉淀进行洗涤

(5)用极稀的硫酸溶液洗涤沉淀

(6)将沉淀烘干,灼烧至恒量

(7)计算

76、何谓陈化?陈化的目的是什么?

答:陈化是指在沉淀完全析出后,将沉淀连同溺液放置一段时间。目的是使小晶粒变为大晶粒,不纯净的沉淀转化为纯净沉淀。

77、影响沉淀完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答:影响沉淀的主要因素有同离子效应、酸效应、盐效应、配位效应。同离子效应使沉淀的溶解度减小;配位效应、盐效应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酸效应视沉淀组成而定,酸效应使弱酸盐沉淀的溶解度增大,使弱酸的溶解度减小,对强酸盐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78、NaOH的标准溶液如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用它测定某强酸浓度,分别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有何影响?

答:不相同。因为NaOH吸收了空气中C02后生成Na2C03,当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滴定到终点时,NaOH和Na2C03皆转化为NacI,对HCI溶液消耗无影响,故不影响分析结果。但当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Na2C03只转化为NaHC03,消耗HCI溶液的体积减少,故标定HcI溶液的浓度偏高。

79、配位滴定为什么要控制一定的PH值?

EDTA溶液中主要成分是H2Y2-,当它与M n+配位时,会有H’游离出来,即,M n++ H2Y2-=My Y n-4+2H+。一方面,当H+的增加会使MY浓度降低,不利于配位反应的进行。另一方面H+减少,又使M n+水解程度增强,也不利于配位反应的进行。因此,配位滴定时要控制一定的PH值范围。

80、如何配制、贮存SnCl2溶液?为什么?

称取一定质量SnCl2放人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浓HCI溶解后,再加水稀释。先加人浓HCI是为了防止SnCl2水解。贮存SnCl2溶液时,要放入少量的Sn粒,为了防止SnCl2被氧化为Sn4+。

81沉淀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沉淀按其物理洼质的不同,可以粗略地分为晶形沉淀和元定形沉淀。

晶形沉淀结构紧密、沉淀所占体积小、沾污少、易沉降、易过滤和洗涤。无定形沉淀结构疏松,体积庞大,吸附杂质多,难于过滤和洗涤。

82、简述沉淀的形成过程。

沉淀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

83、根据什么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是什么?

判断依据是两电对的电极电位值。影响因素有浓度、溶液的酸度、生成沉淀、生成配合物等。

84、简述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种?其滴定条件分别是什么?

85、莫尔法的滴定原理是什么?滴定条件是什么?

●指示剂用量:终点体积为100mL时,应加人5%K2Cr04溶液2mL;

●溶液酸度:中性或弱酸性

●滴定过程中剧烈摇动

●消除干扰离子

86、下列溶液如何配制和保存?

A.500g/L浓碱液;

500g/L浓碱液:配制时应在搪瓷盆或大烧杯内配制。冷至塞温后转移至塑料瓶(或桶)内,密封保存。无密封塑料容器时,可将熔融的石蜡倒入干燥的玻璃瓶内,迅速转动玻璃瓶,使瓶内壁均匀地涂一层石蜡,将冷却后的浓碱液倒入其中,用胶皮塞盖紧,密封保存。配制时应使用除去C02的纯水。

B、NaOH标准滴定溶液:用沉降好的浓碱液配制。吸取浓碱液时,注意不要吸入下层沉淀,只能使用上层清液。配制好的NaOH标准滴定溶液,应在密闭的塑料容器中贮存,必要时用胶皮塞密封。不能使用容量瓶保存NaOH溶液。

c.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应使用煮沸并冷至室温的水配制,或配好后煮沸10min。配制时可加入少许Na2CO3:,以抑制细菌的作用。配好的溶液应在荼色瓶中密封保存,放置两周后过滤备用。

D. KMnO4标准滴定溶液:称取稍高于理论用量的KMnO4溶于水中,缓缓煮沸15min,冷却后贮存于茶色瓶中,置于暗处,保存两周,以4号玻璃砂芯漏斗过滤于干燥的棕色瓶中(过滤KMnO4的砂芯漏斗预先应以同样的KMnO4溶液煮沸5min,抽滤瓶也应以同样的KMnO4溶液洗涤2~3次。

87、草酸和苯二甲酸氢钾均可做为拆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二者哪个较好?为什么?

答:苯二甲酸氢钾较好。原因:

(1)苯二甲酸氢钾分子量大,称样量大,引进的相对误差较小。

(2)苯二甲酸氢钾不合结晶水,不易风化;草酸中含2个结晶水,在空气中及高温时会失去结晶水,使其结构和分子式不符,产生较大误差。

(3)苯二甲酸氢钾容易制得纯品,可作基准物,也可配成溶液使用。

88、什么叫滴定曲线?什么叫酸碱滴定曲线?

答:以横坐标为滴定量、纵坐标表示对应量的曲线叫滴定曲线。

表示酸碱滴定过程中被滴定溶液pH值随标准滴定溶液加入量而变化的曲线称为酸碱滴定曲线。

89、强碱滴定强酸和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有何相同?有何不同?

答:强碱滴定强酸和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的币同处:(1)滴定曲线的起始点不同。强碱滴定弱酸滴定曲线起始点的pH值高于同浓度强碱滴定强酸起始点的pH值。

(2)突跃范围不同。强碱滴定弱酸的PH突跃范围较强酸强碱滴定突跃范围小。

(3)滴定曲线形状不同。、

相同处:滴定过后,溶液的pH值主要由过量的强碱决定,这一点两种滴定的情况是相同的。

90、强酸强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强酸强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不仅与体系的性质有关.而且还与酸碱溶液的浓度有关。一般的强酸强碱滴定.酸碱浓度每增大10倍.滴定突跃范围就增大两个pH单位。相反,浓度每缩小lO倍,滴定突跃范围就缩小两个pH单位。

91、在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用量对分析结果有什么影响?

答;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本身就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因此,在滴定中也会消耗一些滴定剂或样品溶液,从而给分析带来误差,且指示剂用量过多或浓度过高会使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因此,在不影响滴定终点变化灵敏度的前提下,一般用量少一点为好。

92、什么叫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它和指示剂的变色点有何关系?

答:指示剂明显地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的pH范围称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各种指示剂由于其电离常数不同,其变色点的pH值也不相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通常在变色点前后各一个pH单位,即pH=pK HIn±l(pK HIn。为理论变色点)。

93、某溶液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显黄色,以石蕊为指示剂时显红色,指出该溶液的pH值范围。

答:该溶液的pH值范围为4.4—5.O。

94、混合指示剂由什么组成?南什么特点?其变色敏锐的原因是什么?

答:混合指示剂是由一种酸碱指示刺和一种惰性染料或两种酸碱指示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物。真特点是:变色范围窄,终点变化敏锐,这是利用了它们颜色之间的互补作用而使滴定终点更加敏锐的。

95、多元酸被滴定的原则是什么?

多元酸是否可被滴定,可按下述原则判断:

(1)当C酸?K酸≥10-8。时,这一级电离的H+可以被滴定。

(2)当相邻的两个K酸值之比>105时,较强的那一级电离的H+先被滴定,出现第一个滴定突跃,较弱的那一级电离的H+后被滴定,但能否出现第二个滴定突跃则取决于酸的第二级电离常数值是否满足C酸?K酸≥10-8的条件。如果大于10-8。则有第二个突跃。

(3)如相邻的两个K酸值之比小于105;时,两个滴定突跃将混在一起,这时只有一个滴定突跃。

96、用甲醛法测定NH4C1中N含量时,为何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而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答:甲醛法测定氯化铵的原理是:氯化铵中NH4+与甲醛反应生成六次甲基四胺,同时生成等分子的盐酸,然后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生成的盐酸,根据氢氧化钠的消耗量,计算氯化铵含量。反应式:4NH4Cl+6HCHO=(CH2)6N4 +4HCl+6H2O,

(CH2)6N4 (六次甲基四胺)是一种极弱的有机碱,存在于溶液中并不影响测定,但由于它的存在,使滴定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微碱性,因此采用酚酞为指示剂比较合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pH3.1~4.4.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故不能使用。另一方面,铵盐和甲醛的反应是可逆的,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定量完成,只有滴定至微碱性才能保证反应进行完全。

97、与酸碱滴定法比较.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些特点?氧化还原滴定法可分为哪几类方法?

答:酸碱滴定法是以中和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其反应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反应历程简单、快速。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

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反应历程复杂,与酸碱滴定比较,反应速度快慢不一,而且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

使用的标准滴定溶液种类繁多。根据所使用的标准滴定溶液的不同,氧化还原滴定法可分为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铈量法、溴酸盐法等。

98、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时,草酸钠溶液为什么要加热至75~85℃?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影响?

略。

99、用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Fe2+时,为什么要加入H2SO4-H3PO4混酸?

略。

100、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重铬酸钾法较高锰酸钾法有何优点?

略。

101、.何为铈量法?其反应原理是什么?该法有何优点?

102、配制碘标准滴定溶液时为什么要加入碘化钾?用反应式说明。配好的碘溶液为什么要保存在棕色瓶中?并要放在暗处?

答(1)因为碘不溶于水,易褡于碘化钾溶液中,生成三碘配离子。反应式:KI+I2=KI3或I-十I2=I3-) 这样即可使碘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另外。I2易挥发,生成三碘配离子后可减少碘的挥发。所以,在配制碘标准滴定溶液时要加入碘化钾。

(2)碘见光易分解: I2十H2O=HI+HIO

尤其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上述反应进行得很快。碘分解后,使碘溶液的浓度降低,故碘溶液需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

103、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碘时,应在何时加入淀粉指示剂?

答:大部分碘被还原,溶液呈浅黄色时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以防止淀粉吸附较多的碘而使终点的蓝色退去缓慢,使滴定结果产生误差。

104、以K2Cr2O7为基准物,用间接碘量法来标定Na2S2O3溶液时,在用Na2S2O3滴定前,为什么要加大量水稀释? 答:原因(1)K2Cr2O7和KI的反应要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而Na2S2O3和I2的反应必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为防止Na2S2O3分解,必须加大量水稀释,以降低溶液酸度。

(2)由于Cr2O72-的还原产物Cr3+显墨绿色,妨碍终点的观察,水稀释后溶液中Cr3+浓度降低,颜色变浅,使终点易于观察。

105、试述碘量法的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碘量法的误差来源有两个:一是碘具有挥发性,易损失。二是I-在酸性溶液中易被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氧化而析出I2。4I-+4H++02=212+2H2O,因此,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时,最好在碘量瓶中进行,并应避免阳光照射。为减少I-与空气的接触,减少I2的挥发,滴定时不应过度摇动,开始滴定时应快滴慢摇,近终点时应慢滴快摇,以免淀粉吸附碘。

106、为金属指示剂?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蹇什么?

答:利用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这种显色剂称为金属离子指示剂,简称金属指示剂。金属指示剂应具备下列条件:

(1)显色配合物(MIn)与指示剂(In)的颜色应显著不同。

(2)显色反应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

(3)显色配合物的稳定性要适当。它既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但又要比该金属离子与EDTA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小,如稳定性太低,就会提前出现终点,而且变色不敏锐;如果稳定性太高,就会使终点拖后,而且可能使EDTA不能夺出其中的金属离子,显色反应失去可逆性,滴定无终点。

(4>金属指示剂应比较稳定,便于贮藏和使用。

此外,显色配合物应易溶于水.如果生成胶体溶液或沉淀,则会使变色不明显。

107、金属指示剂为什么会发生封闭现象?如何避免?

答:金属指示剂发生封闭现象,是由于金属指示剂与某些杂质金属离子生成极稳定的配合物,其稳定性超过了欲测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这样,虽然加入了过量的EDTA,也不能夺取指示剂一金属离子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这种现象即称为指示剂受到了“封闭”。这种与金属离子能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的离子,我们一般称为“干扰离子”,如在滴定Ca2+、Mg2+时Al3+、Fe3+的存在会使指示剂发生封闭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必须对干扰离子加以掩蔽或分离。如加入掩蔽剂、进行沉淀分离等。有时,封闭现象是由被滴定离子本身引起的,它与指示剂形成配合物的的颜色变化为不可逆,这时,可用返滴定法予以消除。

108、适合于配位滴定法的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1)生成的配合物要有确定的组成。

(2)生成的配台物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3)配位反应的速度要是够快。

(4)有适当的指示剂或其他方法测定化学计量点的到达。

109、EDTA配位滴定为什么要控制一定的pH值?怎样判断配位压应能否进行完全?

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稳)表示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它在任何pH值下都是一定值。但实际上配合物的稳定性随酸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随着酸度的增加配合物的有效浓度[Y]4-逐渐降低,对金属离子的配合能力也随之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配合物的酸效应。在一定酸度下,配合物的总浓度[Y]总与有效浓度[Y]4-之间有如下关系:αH=[Y]总/[Y]4-,αH为配合物的酸效应系数,它随溶液pH值的增加而减小。它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表现稳定常数之间的关系为:lgK,稳=lgK稳-lgαH在不同酸度下,K稳是不变的,但αH随酸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K,稳随着酸度的增加而减小。配位反应能否定量进行主要看表现稳定常数K,稳。通常认为表现稳定常数的对数值应大于或等于8,才能使测定误差达到我们要求的准确度,而要使K,稳>108而K稳是不变的,只有控制αH,因此,配位滴定一定要控制溶液的pH值。如果pH值小于应控制的最小pH值,则意味着反应不能定量完成,测定达不到准确度的要求,配位反应就不能进行完全。各种离子与EDTA反应时应控制的最小pH值,可从EDTA的酸效应曲线上查到。

110、什么叫EDTA的酸效应曲线?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略。

111、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的特点是什么?

①EDTA的配位能力强。

②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较强

③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不论金属离子是几价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以l:1关系配合。

112、测定水的总硬度时,在配制的EDTA标准滴定搭液中,常加入少量Mg2+有何作用?它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加入少量Mg2+对测定无影响。

在含有Ca2+的水样中(Mg2+含量很少时)加入MgY2-,,再加入铬黑T(EBT)指示剂以EDTA滴定,发生下述置换反应和滴定反应:MgY2-+Ca2+= CaY2-十Mg02+

Mg2++HIn2-=MgIn-十H+;Ca2++Y4-=CaY2-

终点时:Mgln-+Y4-+H+=MgY2-+Hln2-

酒红色纯蓝色

这是由于K CaY>K MgY而K Mg-EBT>K Ca-EBT即Mg2+与EBT显色灵敏度高于Ca2+与EBT显色的灵敏度。这样可提高终点变色的敏锐性,并使终点误差变小。

在这里,滴定前加入的EDTA-Mg和最后生成的EDTA-Mg的量是相等的,故加入的EDTA—Mg不影响滴定结果。113、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与表现稳定常数(或称条件稳定常数)K,稳和金属离子的浓度CM有关。即K,稳越大,被测离子浓度越大终点误差越小。另外终点误差还与△PM有关,即终点离化学计量点越远,终点误差越大。当lgcK,稳=8时,终点误差为0.01%,当K,稳=6时,终点误差为O.1%。对于一般滴定分析,终点误差为O.1%已相当不错,因此,通常把lgcK,稳≥6作为判断配位滴定能否准确进行的界限.

114、银量法测定C1一的方法共有几种?比较它们的反应条件及优缺点。

答:银量法测Cl一一般有三种方法:(1)莫尔法; (2)佛尔哈德法 (3)法扬司法。

各法所用指示剂、滴定溶液、反应条件见下表

(1)莫尔法:

指示剂:

pH6.5-10.5

滴定溶液AgCl吸附c1一

(2)佛尔哈德法:

指示剂:铁铵矾(Fe3+浓度控制在0.015mol/L)

滴定溶液:NH4CNS

反应条件

①要求在HN03介质中进行,一般酸度0.3~1mol/L。

②防止AgCl转化为AgCNS,需加,硝基苯或1,2-二乙烷,使AgCl沉淀进入有机相.与被滴定溶液隔离。

③应除去氧化剂,氮的低价氧化物Cu2+、Hg2+等

(3)法扬司法:指示剂:吸附指示剂

滴定溶液:AgNO3

反应条件:①根据指示剂选择滴定酸度

②C1一浓度不可太稀

③加入淀粉或糊精

④避免在强光下滴定

各法优缺点的比较:

(1)莫尔法测定C1一直接以硝酸银滴定,操作比较简单快速,用于现场控制分析,但终点不太好看,测定结果易偏高。NH4离子影响测定.须加碱驱逐NH4,中和后滴定。不能在酸性溶液中滴定;

(2)佛尔哈德法:为返滴定法。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测定结果比较准确,但须加入有机溶剂,造成操作环境的污染。操作手续其他法稍繁。

(3)法扬司法:直接以AgNO滴定,操作简单,终点变化明显,但糊精和淀粉均易变质,须使用新鲜的溶液。吸附指示剂价格较贵,需根据溶液的pH值选择使用。

115、滴定分析专用术语

(1)滴定: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操作过程叫做滴定。

(2)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叫做标准溶液。

(3)化学计量点: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的量相当时,即恰好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时的那一点叫做化学计量点。

(4)指示剂:在滴定分析中加入一种能借助它的颜色变化作为化学计量点到达的信号的辅助试剂叫做指示剂。(5)滴定终点: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或仪器测试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而停止滴定操作的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6)终点误差:实际分析操作中滴定终点与理论上的化学计量点不能恰好吻合而存在的差别叫做终点误差。116、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

答: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含量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它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所含的组分,由哪些元素或离子所组成;对有机物质还需确定其官能团和分子结构。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在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以及与化学有关的各学科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工农虫!生产的“眼睛”,科学研究的“参谋”。

117.定量分析方法如何分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关系是什么?

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很多,按任务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按分析对象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按试样用量分为常量、半微量和微量分析;按被测组分含量分为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分析;按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等等。

仪器分析法的优点是迅速、灵敏、操作简便,能测定含量极低的组分。但是,仪器分析是以化学分析为基础曲,因此,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是密切配合、相互补充的,只有掌握好化学分析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学好和掌握仪器分析法。

118.什么叫有效数字?它的运算规则在分析实际工作中有何作用?

答: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所保留的有效数字中只有最后一位数字是可疑的。有效数字不仅表明数字的大小,也反映出测量的准确度。在运算过程中,正确保留各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既可以反映测量的准确度,又可以简化计算。

119.绝对误差和绝对偏差的区别何在?

答:绝对误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此差值越小,表示准确度越高;而精密度是指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以偏差表示。偏差越小,说明测定结果彼此之间越接近,精密度愈高。

120.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绝对误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此差值越小,表示准确度越高;而精密度是指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以偏差表示。偏差越小,说明测定结果彼此之间越接近,精密度愈高。由此可见,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的正确性,它以真实值为衡量标准,由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所决定;精密度表示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它以平均值为衡量标准,只与偶然误差有关,因此准确度和精密度二者概念不同,却有一定关系。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高的精密度不一定保证高的准确度,找出精密而不准确的原因,加以校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目解析(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版)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

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 %030.01/)(1)(222 1=-∑-∑=--∑=n n x x n x x s i %035.01/)(22 2=-∑-=∑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 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思考题答案 1. 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 反应定量进行(>99.9%);反应速率快;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纸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卷类:A、B√ 课程普通化学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D 2、C 3、D 4、B 5、A 6、D 7、D 8、B 9、A 10、B 11、A 12、B 13、C 14、D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1、将压力为200 kPa的O2 5.0 L和100 kPa的H2 10.0 L同时混合在20 L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A.120 kPa B.125 kPa C.180 kPa D.100 kPa 2、37℃时血液的渗透压为775 kPa,给人体静脉注射萄萄糖(摩尔质量为180 g(mol(1)的浓度为(等渗溶液) A.85.0 g(L(1 B.5.41×104 g(L(1 C.54.1 g(L(1 D.2.7×104 g(L(1 3、在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 + B = C,在相同的温度下若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 A.3倍B.2倍C.9倍D.不变 4、汽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其 A.(H、(S和(G在一切温度下均为正值B.(H和(S为正值 C.(G在T值低时为负值,在T值高时为正值D.(H与压力有极大关系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等温等压的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过程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B.只有等压过程才有(H C.因为H = U + PV,所以反应的(H始终大于反应的(U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的焓变 6、对于基元反应:2NO + O2 = 2NO2 ,若将体系的压力由原来的1大气压增大到2大气压,则正反应的速度为原来的 A.2倍B.4倍C.6倍D.8倍 7、反应A:2NO2(g) = N2O4(g) (G (A) = -5.8 kJ·mol(1,反应B:N2(g) + 3H2(g) = 2NH3(g) (G (B) = -16.7 kJ·mol(1 A.反应A较反应B快B.反应B较反应A快 C.两反应速度相同D.无法判断两反应速度 8、具有sp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A.平面正方形B.正四面体型C.平面三角形D.正八面体型9、下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在半充满状态的是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1.如何表示天平的灵敏度?一般分析实验实所用的电光天平的灵敏度以多少为宜?灵敏度太低或太高有什么不好? 答:天平的灵敏度就是天平能够察觉出两盘载重质量差的能力,可以表示天平盘上增加1mg所引起的指针在读数标牌上偏移的格数。天平的灵敏度一般以指针偏移2~3格/mg为宜,灵敏度过低将使称量误差增加,过高则指针摆动厉害而影响称量结果。 2.什么是天平的零点和平衡点?电光天平的零点应怎样调节?如果偏离太大,又应该怎样调节? 答:零点:天平没有载重情况时,天平的零刻度与投影屏上的标线相重合的点。平衡点:天平有载重情况时,两边载重相等时,天平静止的那点。天平零点的调节:用金属拉杆调节,如果不行则用平衡螺丝调节。偏大时则用平衡螺丝调节。 3.为什么天平梁没有托住以前,绝对不许把任何东西放入盘上或从盘上取下? 答:没有托住以前,天平的整个重量由三个玛瑙刀口支撑,如果把东西放入盘上或从盘上取下则会磨损刀口,影响天平的灵敏度。 4.减量法的称量是怎样进行的?增量法的称量是怎样进行的?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宜在何种情况下采用? 答:递减法:先称出(称量瓶+试样)倒出前的质量,再称出(称量瓶+试样)倒出后的质量相减,得出倒出试样的质量。增量法: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在像天平中缓慢加入试样直到达到所需的质量。递减法操作复杂,适用于大部分物品;增加法适用于不易挥发,不吸水以及不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物质。 5.电子天平的“去皮”称量是怎样进行的? 答:打开天平门,将相应的容器放入天平的称量盘中,关上天平门,待读数稳定后按下“TARE”键,使显示为0,然后再向容器中加减药品,再次称量所得的数据就是容器中增减药品的质量。 6. 在实验中记录称量数据应准至几位? 答:应准确至小数点后四位即0.1mg。 7.本实验中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g,为什么? 答:因为每次称量会有±0.1 mg的误差,所以实验中m1-m2会有±0.2 mg的误差,m3-m2也会有±0.2 mg故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g。(注:我们书上只要求小于0.5 mg)s酸 碱标准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 一.注意事项: 1.配完溶液应立即贴上标签注明试剂名称,配置日期,配制者姓名并留一空位以备填入此溶液的准确浓度。 2. 体积读数要读至小数点后两位。 3.滴定速度:不要成流水线。 4.近终点时,半滴操作和洗瓶冲洗。 二、思考题 1.滴定管、移液管在装入标准液前为何需要用滴定剂和要移取的溶液润洗几次?滴定中使用的锥形瓶或烧杯是否需要干燥?是否也要用标准液润洗?为什么? 答:为了让滴定管内的溶液的浓度与原来配制的溶液的浓度相同,以防加入的标准液被稀释。不需要。不要用标准液润洗,因为倾入烧杯或锥形瓶中的基准物的物质的量是固定的,润洗则会增加基准物的量,影响到实验结果。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末考试试题全解

复旦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2005年6月)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Ⅱ) 课程代码: 322.112.2.01 开课院系:化学系 姓名:标准答案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03级化学系 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比耳定律只有当溶液浓度<0.01mol/L时才成立,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高浓度时___a____。 (a)吸光邻近质点的电荷分布相互影响,改变了辐射的吸收能力的缘故 (b)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影响增大之故(c) 仪器的光度误差变得太人之故 (d) 溶液晌杂散光增大之故(e) 容易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之故 2、使用火焰原子化器时,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主要由__c______决定。 (a) 原子在激发态有较长的停留时间(b) 原子的热运动(c) 原子与其它种类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e)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作用 3、对于难挥发电中性物质进行分离定性时,首选的分析的方法为b。 (a) 气相色谱质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c)区带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d)超临界流体色谱法(e) 经典离子交换树脂法 4、测定农药六六六(C6Cl6)使用气相色谱法,选用的最佳检测器应是 c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e) 吸光光度 5、卢浦大桥使用钢材的要求苛刻,其关键是要防止现场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为此,钢材 中的含硫量要控制在0.007%以下,冶炼钢时的现场检测,你估计选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d______。 (a) 滴定分析法(b) ICP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析化学实验答案总结

1.如果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此标准溶液滴定同一种盐酸溶液时可用甲基橙和酚酞为指示剂有何区别为什么 答:吸收二氧化碳,溶液中有碳酸钠. 如果以 甲基橙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氯化钠,应该没有影响. 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碳酸氢钠,相当于有一部分氢氧化钠没有参与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钙体积变大,结果偏大. 2.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多元酸能否用NaoH溶液滴定 答:看你要滴总酸还是分步滴定了.总酸肯定能滴,分步滴定的话要看这些酸的几个解离常数之间有没有差10的三次方以上. 3.Na2C2O4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 答:不行.Na2C2O4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不易获得组分固定的晶体(都会带有数量不定的结晶水) 4.若以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属于那类滴定?咋选择指示剂 答:酸碱滴定,指示剂可以选择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一般选择甲基橙 5.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二氧化碳,为什么? 答: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溶于水中生成碳酸,将同时被滴定. 1. 在中和标准钙溶液中的盐酸时,能否用酚酞代替甲基红来指示?为什么? 答:不能。在缓冲剂NH3-NH4Cl环境下,pH=10,酚酞显红色,会干扰EBT由红色变为蓝色时的终点观察。而甲基红此时显黄色,可以被红色和蓝色掩盖,不会影响终点观察。 2. 简述Mg—EDTA提高终点敏锐度的原理 答:这是因为:测定钙(镁)等离子时,常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而Ca2+与EBT的反应显色不如Mg2+与EBT的反应显色敏锐(变色易观察)。所以测定时,常加入Mg2+-EDTA,这样,在含Ca2+的溶液中加了Mg2+-EDTA后,由于Ca2+-EDTA的稳定性比Mg2+-EDTA强,所以,Mg2+-EDTA中的微量Mg2+能被Ca2+取代出来,而Mg2+与铬黑T的稳定性又大于Ca2+与铬黑T的,所以,最终是Mg2+与铬黑T显色了,终点时,就变成了Mg2+与铬黑T 之间的变色了,更敏锐了。 3. 滴定为什么要在缓冲溶液中进行? 答:控制PH,避免其他离子的影响,指示剂显色也与PH有关。 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1. 本实验中最好采用哪种基准物质来标定EDTA,为什么? 答:用碳酸钙,水硬度的分析是指水中钙镁的总量,基准物质与被测物质一致,相同的分析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考试题目

《分析化学实验》试卷(A) 一、填空(31分,每空1分) 1 移液管、吸量管和容量瓶都是有的精确玻璃量器,均不宜放在烘箱中烘烤。 2 滴定管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以液面呈处与为准,眼睛视线与在同一水平线上。 3 减重称量法常用称量瓶,使用前将称量瓶,称量时不可用手直接拿称量瓶,而要用套住瓶身中部进行操作,这样可避免手汗和体温的影响。 4 标定NaOH溶液时,常用和等作基准物质进行直接标定。 5 标定HCl溶液时,常用和等作基准物质进行直接标定。 6 使用分光光度计,拿比色皿时,用手捏住比色皿的,切勿触及,以免透光面被沾污或磨损。 7 配位滴定法中常用的氨羧配位剂是简称 8 以Zn等基准物质对EDTA进行标定时,如果以EBT为指示剂(EDTA为滴定剂)滴定是在pH约为的条件下,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XO指示剂只适用于(EDTA为滴定剂)pH约为的条件下,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如果以PAN为指示剂(EDTA为滴定剂)滴定是在pH约为的条件下,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 8. 1+1 的H2SO4溶液浓度为 mol/L; 1+1 的HCl溶液浓度为 mol/L。1+1 的NH3溶液浓度为 _mol/L。冰醋酸的浓度为 mol/L。 9.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 10. A (纵坐标)~λ(横坐标)作图为曲线,

A (纵坐标)~ C (横坐标)作图为。 二、简答(69分) 1 用减量法称取试样时,如果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对称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影响?如果试样倒入烧杯(或其他承接容器)后再吸湿,对称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6分) 2 举例说明什么是络合滴定中的“置换滴定法”。(15分) 3 标定Na2S2O3时淀粉指示剂为什么应在近终点时加入?(6分) 4 .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6分) 5.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6分) 6 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5分) 7如何测定含有Ca2+、Mg2+的混合溶液中的Ca2+、Mg2+分量?(25分)(写出原理、操作步骤、所用仪器、试剂) (lgK’MgY =8.70 , lgK’CaY =10.69) 《分析化学实验》试卷(B)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标定NaOH溶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邻苯二甲酸,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2CO3或硼砂(Na2B4O7·10H2O)为基准物质,若Na2CO3吸水,则标定结果;若硼砂结晶水部分失去,则标定结果。 2.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蜂蜜中微量铁实验中,盐酸羟胺作; 醋酸钠的作用是;制作吸收光谱的目的是。将含铁试样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 3.欲配制 1000ml 0.1mol/L HCl 溶液,应取浓盐酸ml;欲配制(1+1)H2SO4应将。

大学分析化学习题集

大学《分析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列方法按任务分类的是()。 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E.重量分析与滴定分析 2.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量范围的要求是()。 A.0.01~0.1g B.0.1~1g C.0.001~0.01g D.0.00001~0.0001g E.1g以上 3.滴定分析法是属于 A.重量分析B.电化学分析C.化学分析 D.光学分析E.色谱分析 4.鉴定物质的组成是属于()。 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E.仪器分析 5.在定性化学分析中一般采用()。 A.仪器分析B.化学分析C.常量分析 D.微量分析E.半微量分析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5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试题 〔6-10〕应选用 A.仪器分析法B.化学分析C.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E.半微量分析 6.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 7.确定未知样品的组成 8.测定0.2mg样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9.用化学方法测定0.8ml样品溶液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10.准确测定溶液的pH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试题 11.下列分析方法按对象分类的是()。 A.结构分析B.化学分析C.仪器分析 D.无机分析E.有机分析 12.下列分析方法称为经典分析法的是()。 A.光学分析B.重量分析C.滴定分析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B )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汇总

思考题汇总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标定盐酸溶液浓度除了用Na 2CO 3 以外,还可以用哪几种基准物质为什么HCl 标准溶液配制后,一般要经过标定 答:可用硼酸。因为盐酸是瓶装的,在量取的时候是用量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所以浓度无法确定,一定要经过基准物质标定。 2.用Na 2CO 3 标定HCl溶液时,为什么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能否改用酚酞作指示 剂 答:用酸性溶液滴定碱性溶液时,如盐酸滴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突跃区间是(~),终点是酸性的所以选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不能改用酚酞,因为不利于滴定重点的观察。 3.盛放Na 2CO 3 的锥形瓶是否需要预先烘干加入的水量是否需要准确 答:不需要烘干,加入的水不需要准确,加水只是起到溶解碳酸钠的作用而已,无需定量。 4.第一份滴定完成后,如滴定管中剩下的滴定溶液还足够做第二份滴定时,是否可以不再添加滴定溶液而继续往下滴定第二份为什么 答:不可以,滴定误差主要来源与读数误差,这样的操作方法会出现4次读数,比正常的方法多了两次读数误差。 混合碱的滴定 1、测定某一混合碱样品时,若分别出现V1V2、V1=0、V2=0等五种情况,说明各样品的组成有什么差别 答:若V1=0说明只有NaHCO3; 若V2=0说明只有NaOH; 若V1=V2说明只有Na2C03; 若V1V2说明是Na2CO3和NaOH混合碱。 2、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均需用操作溶液润洗,而滴定用的烧杯或锥形瓶为什么不能用待测溶液润洗 答:滴定管和移液管属于量器,本身已经考虑了挂壁液滴体积可能带来的误差,因此在不洁净或者不能保证完全洁净的情况下处于避免杂质防止污染的考虑可用待测溶液润洗,烧杯和锥形瓶属于容器,如果用待测溶液润洗,可能因为容器壁上挂有未知体积的待测液而影响滴定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2009-02-18 20:08:58| 分类:理工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5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 1. 熟练减量法称取固体物质的操作,训练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二.实验原理有关反应式如下: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khc8h4o4 + naoh ==knac8h4o4 + h2o 三.实验步骤 1、 0.1.mol/l hcl溶液的配制 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42ml,倒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试剂瓶中(于通风柜中进行),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 用烧杯在台秤上称取2g固体naoh,加入新鲜的或新煮沸除去co2的冷蒸馏水,溶解完全后,转入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 0.1 mol/l hcl 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5 ~ 0.20 g无水na2co3 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加20~3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再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4、0.1mol/l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1)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取khc8h4o4 0.4~0.5 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 (2)与已标定好的盐酸溶液进行比较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oh 溶液于洗净的锥形瓶中,加甲基橙指示剂1~2 滴,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 次。要求测定的相对平均偏差在0.2%以内。五.思考题 1. 滴定管、移液管至使用前为什么要用待装液润洗2~3 次?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是否需要干燥?是否要用待装液荡洗?为什么? 答:避免滴定液被管内壁的蒸馏水稀释待装溶液,多次润洗实验数据更精确。不需要干燥,不用待装液荡洗,加入物品后还需用蒸馏水溶解,荡洗对待装液的物质的量并无影响。 2. 溶解基准物质na2co3使用蒸馏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为什么? 答:不需要,需要溶解蒸馏水的体积在20~30ml,在这之间均可,且计算时采用n=m/m,与c 无关。 3、酚酞指示剂有五色变为为红色时,溶液的ph值为多少?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右边为无色的原因? 答:ph值为8.0~9.6;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co2,ph值小于8.0,所以又变为无色了。 4、标定hcl的两种基准物质na2co3和na2b4o7·10h2o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基准物质na2co3的缺点是易吸潮,使用前应干燥,保存于干燥容器中。 基准物质na2b4o7·10h2o的优点是容易制的纯品,摩尔质量大,称量时相对误差小,不易吸水。缺点是空气中的相对温度小于39%时,易失去结晶水。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6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 1. 掌握na2s2o3 的配制和贮存方法。 2. 学会用k2cr2o7标定na2s2o3浓度的原理和标定条件的控制。 3. 了解淀粉指示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及谜底

( ) . 47.0 E=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使指示剂 通过管线不仅可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

2.下列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C ) A .H 2CO 3——CO 32- B .H 3O +——OH — C .HPO 42-——PO 43- D .+NH 3CH 2COOH——NH 2CH 2COO — 3.已知H 3PO 4的p K a 1=2.12,p K a 2=7.20, p K a 3=12.36,若用NaOH 滴定H 3PO 4,则第二个化学计量点的pH 值约为( B ) A .10.7 B .9.7 C .7.7 D .4.9 4.能用HCl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碱是( D ) A .NaF (HF, p K a =3.46) B .NaAc (HAc, p K a =4.74) C .苯甲酸钠(p K a =4.21) D .苯酚钠(p K a =9.95) 5.金属离子M ,能够用EDTA 直接滴定的条件是( B )A .cK a ≥10-8 B . C . D . 6.佛尔哈德法则Ag +,所用滴定标准溶液、pH 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是(B )A .NH 4SCN ,碱性,K 2CrO 4; B .NH 4SCN ,酸性,NH 4Fe(SO 4)2C .AgNO 3,酸性,NH 4Fe(SO 4)2; D .AgNO 3,酸性,K 2Cr 2O 7;E .NH 4SCN ,碱性,NH 4Fe(SO 4)2 7.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C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8.用Fe 3+滴定Sn 2+时,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 ) A .滴定百分率为25%处的电位为Sn 4+/Sn 2+电对的标准电位; B .滴定百分率为50%处的电位为Sn 4+/Sn 2+电对的标准电位; C .滴定百分率为100%处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 D .滴定百分率为200%处的电位为Fe 3+/Fe 2+电对的条件电位。 9.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使反应进行完全(反应程度>99.9%),必要条件是 ( D ) A . B . C . D .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武汉大学第五版)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陈峻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花溪 550025) 摘要:熟悉电子天平得原理与使用规则,同时可以学习电子天平得基本操作与常用称量方法;学习利用HCl与NaOH相互滴定,便分别以甲基橙与酚酞为指示剂得 滴定终点;通过KHC 8H 4 O 4 标定NaOH溶液,以学习有机酸摩尔质量得测定方法、熟 悉常量法滴定操作并了解基准物质KHC 8H 4 O 4 得性质及应用;通过对食用醋总浓度 得测定,以了解强碱滴定弱酸过程中溶液pH得变化以及指示剂得选择。 关键词:定量分析;电子天平;滴定分析;摩尔质量;滴定;酸度,配制与标定 前言 实验就是联系理论与实际得桥梁,学好了各种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与良好得实验习惯,促其形成严格得量得观念。天平就是大多数实验都必须用到得器材,学好天平得使用就是前提,滴定就是分析得基础方法,学好配制与滴定就是根本。 (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得: 1、熟悉电子分析天平得使用原理与使用规则。 2、学习分析天平得基本操作与常用称量法。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 石英砂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瓶烧杯小钥匙 三、实验步骤 1、国定质量称量(称取0、5000g 石英砂试样3份) 打开电子天平,待其显示数字后将洁净、干燥得小烧杯放在秤盘上,关好天平门。然后按自动清零键,等待天平显示0、0000 g。若显示其她数字,可再次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 打开天平门,用小钥匙将试样慢慢加到小烧杯中央,直到天平显示0、5000 g。然后关好 天平门,瞧读数就是否仍然为0、5000g。若所称量小于该值,可继续加试样;若显示得量超过 该值,则需重新称量。每次称量数据应及时记录。 2、递减称量(称取 0、30~0、32 g石英砂试样 3 份) 按电子天平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然后打开天平门,将1个洁净、干燥得小烧杯 放在秤盘上,关好天平门,读取并记录其质量。 另取一只洁净、干燥得称量瓶,向其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得石英砂,盖好盖。然后将 其置于天平秤盘上,关好天平门,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取出称量瓶,将部分石英 砂轻敲至小烧杯中,再称量,瞧天平读数就是否在-0、30~-0、32 g 范围内。若敲出量不够, 则继续敲出,直至与从称量瓶中敲出得石英砂量,瞧其差别就是否合乎要求(一般应小于 0、4 mg)。若敲出量超过0、32 g,则需重新称量。重复上述操作,称取第二份与第三份试样。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1 固定质量称量 编号 1 2 3 m/g 0、504 0、500 0、503 表2 递减法称量 编号 1 2 3 m(空烧杯)/g 36、678 36、990 37、296 称量瓶倒出试样m1 -0、313 -0、303 -0、313 M(烧杯+试样)/g 36、990 37、296 37、607

大学分析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第三章 一、选择题 1、 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就是-------------------------------------------------------(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做对照试验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做空白试验 2、 实验室中一般都就是进行少数的平行测定,则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A) μσ=±x u (B) μσ =±x u n (C) μα=±x t s f , (D) μα=±x t s n f , 3.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 (A) F 检验 (B) t 检验 (C) u 检验 (D) Q 检验 4. 试样用量为0、1 ~ 10 mg 的分析称为----() (A) 常量分析 (B) 半微量分析 (C) 微量分析 (D) 痕量分析 5、可用下法中哪种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 ) A 、进行对照试验 B 、进行空白试验 C 、进行仪器校准 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6、 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就是 A 、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区间 B 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 范围 C 、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 D 、 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7.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含SO 42-的样品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数据,要判断两位分析人员的分析结 果间就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应该用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 ( ) A 、u 检验法 B 、F 检验法 C 、F 检验法加t 检验法 D 、t 检验法 8.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就是 (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作对照实验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作空白实验 9、 下列论述中错误的就是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 、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10、 已知某溶液pH=0、07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 A.0、85 mol·L -1 B 、 0、8511 mol·L -1C 、 0、8 mol·L -1D 、 0、851 mol·L -1 11、 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时,为了减小称量误差,被称量样品的质量最小为 。 12.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就是 ( )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B 、 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C.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D 、 偶然误差就是由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 13. 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 a ?值为12、35,其K a ?值为 A.4、467×10-13 B 、 4、47×10-13 C.4、5×10-13 D 、 4×10-13 14.由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就是: A 、 偶然误差小 B 、 系统误差小 C 、 标准偏差小 D 、 相对偏差小 15. 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数据,要判断其中就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 A 、 t 检验 B 、 u 检验 C 、 F 检验 D 、 Q 检验 16 、已知某溶液的pH=0、07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 A 、0、85 mol·L -1 B 、 0、8511 mol·L -1 C 、0、8 mol·L -1 D 、0、851 mol·L -1 17.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就是 、( ) A、精密度高准确度也一定高 B、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 C、准确度就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D、精密度就是表示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18. 18、 下列算式的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 ) ()000 18020002510100....-?A 、 五位 B 、 四位 C 、三位 D 、 二位 19、 实验室中一般都就是进行少数的平行测定,则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

大连理工大学2006分析化学A试卷

姓名:_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 学号:__________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试卷: A 闭卷 院系:__________授课院(系):___化院___ 考试日期:2006 年 7 月 6 日试卷共 7 页 _____ 级_____ 班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分析数据中,小数点后的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2.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3.对于多元酸,只要有合适的指示剂,每个质子都可分别滴定。() 4.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将产生偶然误差。() 5.酸碱滴定中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和标准溶液的pKa,与被滴定物的浓度和pKa性质无关。() 6.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7.如果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ΔpM为0.2~0.5,允许终点误差TE 为0.1%,则金属离子能 被直接滴定的条件为:cK’MY≥106或lg cK’MY≥6。() 8.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 反应,使滴定结果偏高。() 9.在色谱分析中,如果在某种固定液中两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同,要想使其获得分离, 理论上讲需要无穷长的分离柱。() 10.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 时,如果溶液的pH值较低,测定结果将偏低。 ()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4L?mol-1?cm-1,现在其他波长处进行测定,其灵敏度一定低。() 12.1802年人们已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在1955年以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直没有建立,这是由于人们一直无法提高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分辨率。() 13.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两者都属于电子光谱,差别是两者使用的波长范围有 不同,紫外吸收光谱主要获得有关分子中共轭体系大小的信息,红外吸收光谱则获得基团 是否存在的信息。() 14.某化合物-CH2CX2-部分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受X的电负性影响。如果X的电负性增 大,质子的化学位移将向高场移动。() 15.质谱图中出现了(M+2):M=1:1的峰,说明该化合物含有氯元素。()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思考题: 1.铵盐中氮的测定为何不采用NaOH 直接滴定法? +的K a=5.6 ×10-10,其Ck a<10-8,酸性太弱,所以不能用NaOH 直接滴定。 答:因NH 4 2. 为什么中和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作指示剂;而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则以甲 基红作指示剂? 答: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可完全将甲酸中和,若以甲基红为指示 剂,用NaOH 滴定,指示剂变为红色时,溶液的pH 值为 4.4,而甲酸不能完全中和。铵盐 试样中的游离酸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时,铵盐就有少部分被滴 定,使测定结果偏高。 3.NH 4HCO 3 中含氮量的测定,能否用甲醛法? 答:NH4HCO3 中含氮量的测定不能用甲醛法, 因用NaOH溶液滴定时,HCO 3 - 中的H+同时被滴定,所以不能用甲醛法测定。 实验五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思考题: 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原理是什么? 答:测混合碱试液,可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以HCl 标准溶液连续滴定。滴定的方法原理可图解如下: 2.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的组成? 1

(1)V1=0 V 2>0(2)V1>0 V2=0(3)V1>V 2(4)V 10 时,组成为:HCO 3 ②V1>0 V 2=0 时,组成为:OH - 2-+ OH- ③V1>V 2时,组成为:CO3 - +CO 32- ④V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