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观后感

人生七年观后感
人生七年观后感

人生七年观后感

人生七年观后感1 这是一部让人由衷赞叹的纪录片,以其独特的拍摄题材和视角,成为影像纪录史上的奇迹。

1964年,著名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Michael Apted还是刚入行没多久的小伙子,他决心拍摄一部反映英国人生活和西方人文的纪录片,于是他采访了一大批英国各地的7岁的小孩,用摄像机记录下来他们的音容笑貌,采访他们谈及自己的生活现状和心中的愿望,最终选定了14个小朋友的影像集合出品1964年的“成长系列之7岁篇”。以后每隔7年,迈克尔·艾普泰德就再次找到当年那14个孩子,记录下此时的他们,7年时间的人生历程,7年来的他们的人生变化和对生活的感悟。

到XX年为止,这个成长系列从1964年开始的7岁篇,拍摄了14岁篇,21岁篇,28岁篇,35岁篇,42岁篇,49岁篇,一直到56岁篇。

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甚至当我们人到中年,回头看时,我们7岁、14岁时的样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我们更是不可能看到别人的成长历程。在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看到随着岁月的流逝,看着社会和时代的沧桑变化,看着14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变成发福秃顶的中年人,看着他们经历事业上的变化,爱情婚姻生活的变故,有一份难言的感受涌现在我的心头。

知道这个纪录片,还要感谢一个博友anny在我的博文“命运天注定”后面的留评:同意你所说的,《56Up》已经说尽了,西游记也说了,孙悟空再怎么变花样,也逃不脱五指山。

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去网上搜这个"56up",发现原来它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系列反映英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些普通人的真实人生命运的纪录片。前一阵儿下载下来,但没有马上看,近来静下心来,抽空把一共11集(7,14,21,28,35,42岁各一集,49岁两集,56岁三集)片子全部看完。

片中14个孩子,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

约翰、安德鲁、查尔斯来自于精英家庭,在私立学校读书。

布鲁斯、尼尔、彼得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自于老工业重镇利物浦;

尼克出身于约克郡的偏远农村家庭;

女孩苏西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巴蕾舞训练,家里在苏格兰有度假别墅。

托尼和三个女孩林恩、杰基、苏珊出身东伦敦的贫民区,算社会底层;

西蒙和保罗在福利院,在没有父母关护的情况下长大,算社会最底层;

看完这个系列,我感慨万分,深感一个人的成长环境、遗传和性格对其人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这些感慨:

1 过早地结婚生子会影响人生的设计和发展。要有耐心等待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2 一个人的体重基本与他所处的阶层相对应。精英阶层的人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一切,包括身材;

3 知识改变命运。受教育程度高的,更容易获得较好的生活;

4 生育孩子的数量与经济状况及受教育程度有关。经济状况好、受教育程度高,生育孩子少;反之,经济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生育孩子多。同时,生育孩子的数量过多,反过来也影响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5 婚姻的幸福与否和知识水平关系不大,和性格情商更为相关;

6 父母的学习能力和智商遗传明显,大体上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看这部片子,我最深的感受可以概括为:自律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也更能享受到自由的人生;

人生七年观后感2 在一次看校内论坛的十大帖子的时候,看见了BBC纪录片《地球上最热的地方》的推荐。看完了那个纪录片之后,顺便闲逛,就发现了这个名为“人生七年”的纪录片。当时想,这个意思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年吗?因

为好奇点开一看,原来是记录了英国地区的14个孩子7岁时的想法,到了14岁、28岁…又再拍一遍,最新的更新甚至是XX年出的56岁。对于人生故事,我向来充满了各种疑问,也有极大兴趣搜集各种版本。于是我饶有兴趣地从,...一直看到了。今天下午看完56up之后,躺在床上睡午觉,各个人物的故事有些错综复杂,让我没能一一记清楚,于是决定仔细地再看一遍,认真提炼一些或许有用的线索。

虽然有那么多部,但如果你没有时间,那么看最后一部也可以有很多收获。

以下是个人剧情分析。

1.苏Sue

是三个女孩中比较活泼的一个,21岁在旅游公司工作,24岁结婚,生了两个孩子,当时认为婚姻和孩子是一体两面的。但之后认为结婚过早会错过完全做自己的人生重要阶段。35岁时离婚,42岁再婚,父母在她35~42岁之间的照顾小孩上帮了很多忙。42岁开始在伦敦的某大学做课程安排,到49岁时已成为行政主管,自己觉得挺幸运。直到56岁时,对婚姻和生活都比较满意。

当被问及对于过去的选择是否有另外的想法时,说:认为现在这样挺好的,并不想思考过去如果能重新选择会怎样。这是不错的态度。

2.保罗Paul

7岁时在美国收养院,梦想当警察,后来在工地上作建筑工。成长中逐渐克服了不擅长表达情感的问题。工作的问题曾使他失去部分信心,直到老年时仍然在努力建立更多的信心。20岁时卖掉房子,与女友一同游澳大利亚,这段时间让他们互相了解与信任。28岁时与Susan结婚,育有一女一子。

假日时他经常与子女一同出游,他认为教育很重要,人读的书是带不走的。而孩子教会他无论读书与否,任何人都会有用处,即使只是关怀别人。后来夫妇在养老村工作,妻子作教育工作,他则负责所有的房屋维修。有一个特点是比较喜欢与年长的人相处。谈到他自己的学习时,承认是自己未好好学习,但认为教育制度需要改革,来让人们喜欢学习。

3.尼尔Neil

小时候很活泼可爱,曾想读哈佛大学,未进,就读于亚伯丁大学,一学期后辍学。21岁时当了建筑工人,28岁时成为了流浪汉,35岁时居住到了社会住宅。在20多岁时他认为自己的优点是任何情况下都能继续下去,而缺点是无法作出积极的行为。

42岁时他成为了伦敦议会的自由民主党成员,49岁时则成为了地方议会的议员,搜集民意并反映,以使它们成为真实。他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意愿成为真实,我想着或许是他成为议员的动机之一,他现在帮助人们实现他们的意愿,

尽量不让它们的想法被忽视。这样经历过那么多挫折而千疮百孔的心灵,仍然愿意为社区做事。他也一直想成为一个作家,写了许多文字却未收到关注。

大部分情况下他很孤独,谈了很多次恋爱并未成功。但他也很享受朋友的陪伴。

4.彼得Peter

与尼尔在幼年时是比较好的玩伴。7岁那年拍摄的镜头里,他比较内向而沉默寡言。之后读了伦敦大学的历史系,先从事教职,并在当时对政治表达了青年人的普遍不满的想法,但影片公开后社会上部分人对其恶意攻击,导致其之后不参与拍摄,直到56up. 之后因对教育事业失望而离开杏坛,学习法律并考取公务员,在工作中遇到了第二任妻子,并生养了一女一子,其说皆发展得不错。与妻子组成了乐团。

有时候回顾人生,会希望当时做出不同的决定或用不同的方式做,但认为人生不是用来反悔的,是用来实践的,而他的人生总体没有太多的妥协,与希望走出的就总体而言是一致的。

5.杰西Jacky

三个女孩之一,胖胖的那个。21岁时与米克结婚,约定不要小孩,但在35岁之前离婚后还是有一个儿子查理。之后遇到了艾恩,又有了两个孩子。与第二任丈夫一直居住在同一地区,在56up中,孙女出世,但丈夫因车祸而去世,

丈夫的母亲和丈夫一样患了癌症并且是晚期,但丈夫的母亲对她非常好,帮助她度过困难时期。

有比较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在56up中提到领残障救济金已14年了,但最近救济金一直在缩水,而她知道有人在冒领,因而对此制度表示不满。人生苦短,但仍然要努力去活,也正在寻找伴侣。

6.苏西Suzy

小时被送到寄宿学校念书,父母离异,比较颓废,14岁时反对节目拍摄。16岁时辍学,到巴黎,21岁参与节目时抽烟比较厉害,对未来有很多的不确定。28岁时已婚,有三个孩子,之后一直到56岁都比较稳定。

婚姻让她的生活变得比较规律。

7.尼克Nick

农场主的儿子,小时候比较腼腆,在地区学校里广受崇拜,21岁时去牛津读物理。28岁时娶同学,育一子。因有制造清洁而廉价的大量电能的使命感,在威斯康辛大学做核融合研究,后来对此灰心,放弃研究,做了电机学教授,为学生们打开一扇窗。42岁时离婚,49岁时与第二任妻子Chris 结婚,认为她是他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人。

他和苏西常写信往来,并对很多事物有共同语言。

8.西蒙Symon

和保罗一样小时候在收养院,长的比较帅因此小时候想

去做电影明星,但之后把梦想改成了自认为比较符合现实的电机工程师。然而因为并不努力学习,故在21岁结婚了并且有5个孩子,对于让孩子们有父亲这件事感到很自豪。在冷冻库工作,当时很想离开那份工作。在28岁时认为这样辛苦的工作也是很好的。35岁时离婚了,因为原先工作的公司倒闭,因而开堆高机作新的工作。42岁时再婚,有一子,发展得挺好。第二任妻子对他改变很大,事事照料着他。

他们认为,人生有时会走上错误的路,但那并不是结束,仍然可以重新开始。

9.布鲁斯Bruce

在牛津读数学,之后去金融区待了一年,到公立学校教书(因为觉得精英私立学校会让阶级社会延续),35岁时请了学术假期去孟加拉教书,42岁时去伦敦东区教书,那时终于结婚,并在之后生了两个儿子。49岁时去修道院学校教书。妻子在附近的贵格会学校教书。56up中提到庆幸自己的野心不是很大。

怕儿子有潜力没发挥,或者误入歧途。

10.琳Lynn

三个女孩之一,与其他两个女孩不同,就读于文法学校,19岁时结婚,在图书馆工作。42岁时到东伦敦上班。44岁时因为裁员而失去了在图书馆的工作。另一个在圣教主教堂担任的理事长工作一直持续到49岁,并被任命再担任四年。

50岁之后开始领退休金,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搬到更小的房子里。认为工党做的不够好,救济金的减少会让很多人直面死亡。

丈夫一直支持她,并辞去两份兼职,寻找了一份全职。有两个女儿,在初中和高中成绩都不错,但却决定补上大学,因为觉得不想从事学术工作。大女儿莎拉,有一个儿子哈利,还在手推车中。小女儿爱玛,在19岁时有了一个私生子康诺,之后有有了一个现在还在襁褓中的孩子莱礼。两个女儿也都在从事照看小孩等有关的工作。

或许因为工作的非营利性与非专业性而面临裁员,虽然一生都在践行爱,虽然幸好有了包容的丈夫,但还是会遇到经济问题。或许也会与爱生气的性格有关,无法过淡定富有安全感的生活。

由于对教育的认识,两个女儿也并没有找到经济收入富足的工作,从而可能在未来面临与她相同的危机。相反,认为教育重要的安德鲁将他的孩子培养到拥有了稳定的工作或者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也为他们许下了不错的前程。

11.约翰John

是三个被视为上层阶级的孩子中最具有传统贵族精神的一个。某辈的祖父是保加利亚独立时的第一任总理,青年时期就认为具有更多特权的人应该对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可能由于家庭传承的关系,坚定而具有使命感,说话时诚实

而略带腼腆,经常说话到一半笑出来,看起来像是狮子座A 型血(?)。

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被迫外出工作担负学费,他就读牛津也获得了奖学金。14岁时希望进入国会,21岁时希望进入大法官法庭,28岁时是一名诉讼律师。35岁时与驻保加利亚前大使的女儿结婚,目前还没有孩子。由于夫妇与巴尔干半岛的渊源,他们为巴尔干山区的教育捐赠了很多钱。42up播出后,有一位慷慨的人寄给他们数千英镑的支票,于是他们在保加利亚又做了很多善事。他很享受自发的表演等等给别人带来的快乐,认为自己有幸福的婚姻和很好的朋友十分幸运。

12.安德鲁Andrew

是三个被视为上层阶级的孩子之一。就读于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法律。如自己所愿在28岁成为事务律师。35岁他成为当地一个事务集团合伙人,之后进入一个重要工业集团的法律事务部。后来该工业集团与德国的某集团合并,他继续任职,偶尔觉得工作有压力。但是足以使妻子不参加工作,并支付孩子的学费。在郊区拥有别墅,夫妇都关心环境保护。认为虽然原先的贵族阶级已经与现在的有所不同,现在阶级的造成原因在于金钱。虽然有些人看起来大富大贵,有些人前途暗淡,但这样是社会向来如此。喜欢滑雪,并且教孩子们滑雪。眼神看起来清澈真诚。

28岁时已结婚,取的来自约克夏的据她自己称不同阶层的女孩。妻子并不参加工作,虽然在56up中表达了想参加工作的意愿,但持消极态度,对婚姻的成功也持消极态度,但安德鲁持积极态度,无论对于婚姻的成功,还是对于妻子的参加工作的可能性。两个孩子,大儿子已在某金融区获得工作,小儿子已从某大学毕业,将去杜伦大学读硕士。

可以看出无论工作还是婚姻都很稳定,而孩子们因为受到了不错的教育,也有了稳定的工作。美中不足在于妻子的成长并不是很大,虽然生活一帆风顺,但因为没能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生活持消极略被动的态度。

13.东尼Tony

出生于伦敦东区,小时候父亲常参与赌博,由于父母期望想成为骑师,14岁在赛马场当学徒,15岁离开学校,但因为比赛失利,而从此放弃了赛马生涯。21岁开始学习开计程车,28岁与黛比结婚,夫妇都开计程车谋生。后来尝试过演员、足球队员等不同的工作。42岁之前有过外遇,之后因为受到了家庭成员的谅解而感到幸运。42岁搬家,49岁为伦敦的房子申请了第二笔贷款,在西班牙买渡假别墅。

有三个小孩,大儿子尼基从事木料清漆处理;大女儿茱蒂因为有了身孕,身体不好而搬回来跟父母一起住,她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东妮,但她的精神状况也不太好,因感情失败而身心受挫;小女儿裴莉是一名邮差小姐,有一个爱踢足球

的男友,是一个典型的伦敦东区孩子。认为工党使国家的经济状况变坏。

28岁的时候夫妇看起来体型都很好,到了49岁时,与安德鲁夫妇、约翰夫妇相比,体型有了很大的差异,变胖了许多。由于自己对于教育的否定态度,子女也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大儿子的工作或许会有健康隐患,大女儿则是遭遇了不幸,小女儿的男友或许也会遇到与东尼类似的问题呢。虽然东尼自身非常乐观,也实现了很多年轻时的愿望,比如当演员等等,生活也还可以过得去,但是给子女带来的生活也是和自己类似的。

14.查理Charlie

7岁时是三个被视为上层阶级的孩子之一,后来与其他两个孩子(分别读了牛津、剑桥的法律系,从事律师工作)不同,读了历史系,后来成为了BBC的记者,同样开始拍摄纪录片。从35up开始就拒绝参加拍摄了。

人生七年观后感3 《人生七年》观后感介绍:人生七年》 (英文原名《7 up》 ) 由迈克尔·艾普特执导, Bruce Balden 、 Jacqueline Bassett 、Symon Basterfield 等出演的一部由 ITV 出品的纪录片。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 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艾普特在 1964 年为英国 BBC 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 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

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年。本片综合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四十二岁、四十九岁及五十六岁多年的访问精华。《人生七年》荣获 XX 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本来我是把 BBC 的这一档节目作为练习英语听力训练的视频,然而当看完整期的节目时它带给我了深刻的感悟。本片选取了 14 位受访者,长达 49 年的持续追踪使我们在一个个受访者的身上看到了社会的一个缩影,尽管他们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社会,但是他们的的确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被选中的孩子们,有工人家庭,教师家庭,少年时的怀揣着各种梦想与对未来的希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的一点点实现在摸索与苦难中着自己的理想,有的被现实的不经意所打击逐渐改变当初的理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过得快乐满足。幼童时保罗在镜头面前反复问“大学是什么?”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渴望,然而最后他也未能如愿以偿进入大学,他成为了一名建筑工,尽管收入很少,但他拥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女儿也成为了家族中第一个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琳恩梦想成为一名百货公司的推销员,最后却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还在业余时间帮助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尽管她的工作很容易

被取代,但她丝毫不后悔,她喜欢帮助别人的那种感觉.......一个个的受访者在自己年过半百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生活这部纪录片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记录,它并没有去主观强调什么道理,而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通过长达 49 年的记录,或许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艾普特可能自己也无法预料到两位受访者的中途退出,在时隔十年后又突然重新出现,正如我们也无法预料到未来人生路上会出现什么,在人类所有能力中,对于未来预期的能力显得尤为薄弱,而这也使得生活充满着未知与不可预见性。在他们的身上看出了共同的特质,反映着英国的一个时代,阶级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的确塑造的人也会不同,但生活就是那样。艾普特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部片子能收获如此巨大的成功,他那份执着与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动了我。花费 49 年的时间,只为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七年的拍摄谈何容易,当我们感叹岁月是一把杀猪刀的时候,我们也收获了来自心底对生命的一种感触,而这些难能可贵的感悟,正是通过一种看似笨拙的,漫长的记录所完成的。在商业片,小成本电影,速拍电影泛滥的今天,刺激惊险的镜头背后,人们真正的收获又有多少呢?又有多少导演能将目光从利益上稍微放开,而是从电影所带给人们的教育出发,真真切切地去做一部好电影呢?这些问题无疑值得人们思考。艾普特做到了,感

谢《人生七年》让我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别人的一生从而对自我,对生命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幸福可能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梦想的满足,有时更是一种心理的感觉,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往往能为我们带来这些。

纪录片《人生七年》观后感分享

纪录片《人生七年》观后感分享 《人生七年》,又称 7 up,是一部由 ITV出品的纪录片,于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到目前为止,该纪录片已经跨越56年(每7年一集)并在ITV和 BBC播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生七年》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七年》观后感(一) 当我看到《人生七年8》的最后一幕,一个长镜头慢慢地从老Tony身上离开,那个记载了他童年、青年的生活并且一度荒废的赌马场的新模样逐渐清晰,成为伦敦奥运会的主运动场的时候,时间的魅力聚焦在了这个小时家境贫寒、父母离异,现在生活美满、子嗣绕膝的老头身上。我体会到,这56年的时光映照在了这14个人的身上,是多么神奇。 准确的说,这并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这是一个系列片。在1963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为BBC拍摄了一部名叫《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他们挑选了来自伦敦的14个7岁的儿童,采用每7年跟踪拍摄的方式,通过跟踪他们的人生轨迹,来研究英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阶级凝固的问题。到2012年,这个电影系列走过了56个年头,然而,导演达到目的了吗? 的确,好像是达到了。14个人之中,有4个人家境殷实,接受了私立学校的教育,他们的人生同样留在了上流阶层(除了其中有一个人自愿当了教师这一好像在英国不太赚钱的职业)。10个中产阶级以及穷人里面,只有一个人成功了,Nicholas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其他的9个人依然生活在底层或中产。然而他们都站在追求“幸福”的大厅里,而且他们幸福的“天花板”一样高。 John小的时候想要参政,14岁的时候他曾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看法,口吻像极了残酷无情的独裁。然而42岁时,John没有成功参政,在成为一个律师之后,他喜欢上了园艺,脑袋半秃的他自己调侃说:“如果我20岁的时候说自己喜欢园艺,大家肯定以为我疯了。” Neil大学辍学,21岁时他在伦敦建筑工地工作,28岁时他成为流浪汉,靠政府的经济金过活,在当时的采访中,从他不停抖动的身体和涣散的眼神中可以明显感到他的精神问题。然而后来,时间给了我们想不到的惊喜,56岁时,导

人生七年观后感范文

人生七年观后感范文 迈克尔?艾普特在60年代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人生七年》,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下面是 xx为您准备的人生七 年观后感范文,供您参阅。 1 这是一部几个小时就可以带你体验跨越人生几十载长河的伟大纪录片,8个七年,让你领略人生百态,体验生活酸甜苦辣。 60年代,著名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保罗?阿尔蒙德还是刚入行没多久的小伙子,他们决心拍一部反映英国人和西方人文的记录片,于是在英国各地的学校采访并最后挑选出了14名7岁小孩进行拍摄并跟踪记录他们的生活轨迹,并此后每隔七年再进行一次拍摄和记录。 到今天为止,这个记录系列从60年代的时候开始的7 岁篇,已经完成了14岁篇,21岁篇,28岁篇,35岁篇,42 岁篇,49岁篇和56岁篇的拍摄。 每看一个七年,就迫不及待在期待下一个他们的七年会

是如何,因为这强烈的好奇心,11集一口气在周六下午看完, 我也非常期待他们的下一个七年,我也发现人类的好奇心似乎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 我们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如此清晰地去观察和记录 自己的每一个人生七年,这也是这部记录篇存在的意义,它 让人可以更好的的从侧面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和脚下的选择。 片中的14个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圈层: 富家三公子:John、Andrew和Charles,他们是典型的 精英家庭的子弟,七岁的时候看他们的穿着和发型都是整整齐齐,非常有小绅士风范,一路私立学校,人生旅途一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高歌猛进,毫不含糊。不过其中的Charles 在高考中并没有考上自己理想中的牛津,21岁之后也再也没 有回归荧幕,不知道是否和考大学有关,当时观看的时候还是有点遗憾的,即使直到,现在也非常期待他可以在接下来的7年可以再次回归。 富家千金:Suzy,节目唯一的富家女,7岁的时候就过着优渥的生活,课余时间是跳芭蕾舞,学钢琴,不过14岁的时候说这个节目没有任何意义,还一度担心她后面会退场,结果很意外的是,她一集都没有落下,让我们看到更全面饱满的人生状态,还是为她点个赞吧。 伦敦东区平民三姐妹:Sue、Jackie、Lynn,普通的家 庭出省,高中毕业后进入的是非常普通的职业学校,结婚都

观电影《美丽人生》有感最新范文5篇

观电影《美丽人生》有感最新范文5篇 观电影《美丽人生》有感范文一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阐述在犹太人还未解放时在集中营过的生活,年幼的儿童和蹒跚的老人都被无情地送进所 谓的“洗浴室”处死,对于还有剥削价值的人则每一天过着做苦力 的艰辛生活,但影片的主角却在这处境中未显露出悲伤的情绪,反 而以乐观的心态应对这一切。 圭多,这个幽默而睿智的犹太人,对于自我的孩子,为不让他陷入到对集中营的恐惧,他便告诉儿子这一切可是是一场游戏,只要 能够坚持到最终就能够获得奖励,而他隐藏在其中的深意则是期望 儿子能够坚强地走过这人生的一道道难关,因为他坚信只要不放弃 期望,就必须能够看到自由的来临。同时作为一名父亲,他为深爱 的妻儿,在困境中仍然用微笑去应对一切,在这种到处充斥着血腥 与悲惨的日子中,他仍抱着期望用幽默的话语与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坎,尽管最终没有逃过德国人冰冷的枪口,可是,我想他的人生是 美丽的,他有着家人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坚贞不渝的感情,尽管受 尽折磨,但他的一生是美丽的,他有着一颗不屈于命运的心,有着 向命运挑战的傲骨。 圭多的儿子正处在应当享受童年的纯真与欢乐时,却身陷在这个人间炼狱,可他却用孩童纯真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对他来说,这 个社会远没有那么残酷,太阳慈爱的光芒每一天都照在人们的身上,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苦难和折磨,可也正是因为这份纯真与当时充 斥着黑暗与鲜血的世界构成强烈的比较,也让我们体会到更加深切 的悲哀,在最终一刻他与母亲相逢,阳光倾洒在他们的身上是如此 地完美,小男孩开心地高呼着“我赢,我们自由”这的确是一个不 错的结局,可在场的每个观众心里还是被狠狠地揪一把。此时此刻,对于这个小男孩来说他的生活是幸福的,他有着深爱他的父亲和温

飞驰人生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文

飞驰人生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文 在历经了一个让人如坐针毡的赛前后,电影《飞驰人生》也终于步入了正轨,作为职业赛车手的韩寒,他对如何呈现赛车惊险镜头,以及赛车手对赛车的专注神情上,是具有极高水准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飞驰人生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飞驰人生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文1 “你过的每一道弯都不可能再来一次,你犯的每一个错都可能断送你的职业生涯。”这是由韩寒导演、沈腾主演的《飞驰人生》中的经典台词。 片中的主角张驰是一个赛车选手,他曾经连续五年赢得赛车冠军,却为了给儿子赢得户口争取更好的受教育机会,而违规参加赛车竞赛,因此被吊销驾照和赛照,并被勒令五年之内不能碰车。 五年之后,张驰重回赛道。禁赛五年之后,很多人都认为他不行了,他无法租借到赛车,想拉赞助攒一辆车也屡屡碰壁,尝尽了人间冷暖。当他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准备好了赛车,开赛之前他的领航员却出了事故无法上场,于是他选择背水一战,不要领航员,自己一个人上路。 对别人来说,只看得到他五年没开车,而波音布鲁克赛道路况特别复杂,弯道多得难以置信,没有领航员的帮助要一个人顺利开完全程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张驰自己却很清楚,这五年来,他练得比谁都勤奋,他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大脑里在这条赛道上开上二十

遍,这条赛道上的每一个弯道都清清楚楚地印在他脑海里了。 张弛说:“我知道这将是我的一生热爱,我将为此一直奋斗。”他奋斗了,也胜利了。但是,他为了胜利献上了自己的生命,却让我觉得无比遗憾。毕竟,禁赛五年,时间再挽不回来了,比赛机会却还可以再有。当年,他为了儿子的教育机会断送了赛车生涯;如今,他为了一次胜利放弃自己的生命,对儿子的爱又被他放在了什么。 飞驰人生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文2 《飞驰人生》近乎一多半的故事俨然都是乏善可陈的废戏,对于沈腾来说,他在电影中也根本没能去驾驭一个落魄的车手,但那最后半小时的巴音布鲁克竞技,却出人意料的用赛车将梦想呼之欲出。 看《飞驰人生》给人最为直观的感受便是仿若看了两部截然不同的电影,而电影的分水岭便是赛前与赛时。 赛前沈腾所饰演的张弛,是一个因非法赛车被禁赛5年,身败名裂的赛车手,5年后为了延续梦想重返赛场,他不得不历经磨难拉赞助,重新打造属于自己的赛车。电影也将所有的段子全部放在了这一过程中,于是从脱衣安检到重拿驾照,从偷拉车架到四处谋求赞助,接踵而至的包袱使电影中的张弛根本不像一个赛车手,而就是那个善于搞笑的沈腾自己。 那么这些包袱在电影中逗人捧腹吗?显然并没有。完全不贴合人物,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包袱所造成的,不但是核心主角的不伦不类,更使电影其余的角色都变的极尽苍白,甚至是虚假。而对于一部其实仅只是98分钟时长的电影来说,占据了三分之二时长的段子拼凑,

《人生七年》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_观《人生七年》有感心得

《人生七年》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_观《人生七年》有感心得----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人生七年》观后感优秀范文(一) 当我看到《人生七年8》的最后一幕,一个长镜头慢慢地从老Tony 身上离开,那个记载了他童年、青年的生活并且一度荒废的赌马场的新模样逐渐清晰,成为伦敦奥运会的主运动场的时候,时间的魅力聚焦在了这个小时家境贫寒、父母离异,现在生活美满、子嗣绕膝的老头身上。我体会到,这56年的时光映照在了这14个人的身上,是多么神奇。 准确的说,这并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这是一个系列片。在1963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为BBC拍摄了一部名叫《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他们挑选了来自伦敦的14个7岁的儿童,采用每7年跟踪拍摄的方式,通过跟踪他们的人生轨迹,来研究英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阶级凝固的问题。到2012年,这个电影系列走过了56个年头,然而,导演达到目的了吗? 的确,好像是达到了。14个人之中,有4个人家境殷实,接受了私立学校的教育,他们的人生同样留在了上流阶层(除了其中有一个人自愿当了教师这一好像在英国不太赚钱的职业)。10个中产阶级以及穷人里面,只有一个人成功了,Nicholas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其他的9个人依然生活在底层或中产。然而他们都站在追求“幸福”的大厅里,而且他们幸福的“天花板”一样高。

John小的时候想要参政,14岁的时候他曾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看法,口吻像极了残酷无情的独裁。然而42岁时,John没有成功参政,在成为一个律师之后,他喜欢上了园艺,脑袋半秃的他自己调侃说:“如果我20岁的时候说自己喜欢园艺,大家肯定以为我疯了。” Neil大学辍学,21岁时他在伦敦建筑工地工作,28岁时他成为流浪汉,靠政府的经济金过活,在当时的采访中,从他不停抖动的身体和涣散的眼神中可以明显感到他的精神问题。然而后来,时间给了我们想不到的惊喜,56岁时,导演见到Neil,他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位议员,还应邀到澳大利亚发表演讲。 在21岁以后宣布离开这部纪录片的Peter被当时的报纸抨击为“撒切尔夫人时代英国的愤怒共产青年”,然而56岁时他回来了,而是以一个崭新的身份。他成为了一个乐队的成员,而且还获得了音乐奖项,在音乐界获得了肯定。 你瞧,他们的生活也挺好的,就像一个走进迷宫的孩子,兜兜转转之后,总是能找到父母急切的拥抱。 《人生七年》就是这样一部片子,他平铺直叙,毫无矫揉造作,真实是他唯一的追求。真实在那三个女孩儿越来越发福的身材上,真实在那越来越多的秃顶上,真实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故事,每一处起承转合,伤感又温情。当我们看到他们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身材越来越走样,头发再也不像从前那么茂盛的时候,我们还会想起他们年轻时的模样。他们也曾经想改变生活,想成为演员或者政客,然而在时光面前,一切都变得圆滑。就像匠人手里的一把美工刀,把每一

美丽人生观后感5篇

美丽人生观后感(1):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800字 雄壮的骏马,优雅的微笑,当你梦中的白马王子突然出此刻你的面前,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当黛丽握住他的手的那一刻,我坚信,他们都是幸福的,无与伦比的幸福。人生必须要有一场华丽的私奔,如此才不辜负感情。在全世界的面前,带你私奔。 原来,世上真的有这样勇敢而不顾一切的感情,勇敢到不惧生死,不怕苦难;原来,真的有一种感情叫做情比金坚;原来,真的有一种感情叫做生死相随;原来,真的有一种感情叫做今生注定。写景文章 在《美丽人生》这部电影里,感情能够使人变得这样勇敢,感情能够在泪水里开出光华夺目的花朵,举世无双,耀眼的让人不敢直视。感情,能够让我们,无畏无惧,放下所有。以全世界为证明,以爱之名,带你私奔。 从这个父亲被抓住开始,我便忍不住哭泣,看到他在儿子眼前笑着迈开傻傻的大步向前走,我已经哭得泣不成声。是死亡,那条路的终点是死亡。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为儿子打造一个无比明亮的天堂。 最后,听到长大后的儿子说,这是爸爸留给我最好的礼物,我哭得泪流满面。为了妻子,他能够冒死闯女监,为了儿子,他能够含笑赴黄泉,这样的男子叫我如何不爱?分手后的签名 他是一个丈夫,他是一位父亲,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生,世间最完美的两种感情他都拥有了,何其幸也? 美丽人生观后感(2): 这是一部与众不一样的带有黑色幽默的影片,是一副让因战争而手上的心灵痊愈的最佳良药,这部电影有着温暖的质感,清晰,达观而又蓬勃向上。没错,这无疑就是那部知名度很高的《美丽人生》。

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个犹太人,因此在那个看不见曙光的年代,他命运的悲惨程度是能够想象的,跟所有命运多舛的犹太人一样,他和挚爱的儿子一齐被关进了集中营。整部电影中父亲一向告诉儿子他们只是在做游戏,只要到达积分便能够赢得奖励。他总是一副笑对人生的面孔,用愉快的语气向儿子描述游戏的精彩,使他天真的的儿子信服,并听话地跟随父亲进行着这场生死游戏。他用谎言编织着孩子快乐的童年,守卫孩子心理的那片净土。到了最后,他也是毫不犹豫的为了儿子而牺牲了自己。 这个父亲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对儿子心灵的守护。整个战争的杯具在父亲的发奋下俨然成了儿子眼中一场需要积分的游戏,他的童年并没有受当时的局势所影响,没有硝烟没有血泪只有快乐的回忆。这是他父亲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美丽人生》要诠释的道理是:要微笑着应对突如其来的苦难,这是一种用心、永不放下的人生态度,也是让人活得简单快乐的最佳方案。是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每个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唯有做到把脸庞上岁月与磨难的痕迹,视作上帝给我们的美丽的酒窝,人生才会活得美丽。 美丽人生观后感(3): 在很早的时候,我妈就跟我提起过《美丽人生》,胡事的概要也讲过,只是一向没有看过。我十分感谢孟老师为我们播放这部电影。 在战争题材的电影里,东方似乎必须会有一种个性的意识,就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总会出现那么一个人,他的出现总是由掌声和鲜花相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民族添彩,只因某某人在战场上绽放出这样那样的光。 对这样遥远的战争故事,难道不觉得太政治了么?战争并不是英雄们背负的,战争不是单属于英雄的故事,不单属于士兵的故事。有时候我在那些所谓的战争作品中找不到时代,倒是颇像一部偶像剧。我们对战争的感知会变成这样,是正因什么? 我也看过一些国外的战争题材的电影,比如《希伯利亚理发师》又比如《黑皮书》。战争过于残忍,正因在战争中所仇恨的对方,同样也在战争中因此而清晰得从心底到指尖地痛苦,又在扳下枪扣时从手指把麻木传到心底。在战争里,前任何一个人的死亡都太微不足道。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恐惧驱使我们忘记了一些东西,放下了一些东西,比强孩子们忘记了纯真。但我们绝对不好放下爱与人道,在战争面前它可能是最脆弱的,但也能够是最坚固的。

《美丽人生》观后感【8篇】

《美丽人生》观后感【8篇】《美丽人生》讲述的是一位叫圭多的父亲和他的儿子被纳粹抓入集中营的故事。下面为你整理了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希望能帮到你!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电影——《美丽人生》,感触很深。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黑色喜剧。讲述了一个活泼乐观的犹太青年圭多来到小镇阿雷佐,遇见了漂亮的姑娘朵拉,经过几番努力,他终于与朵拉结婚,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约叔华,并开了一个书店。可是,好景不长,在儿子五岁时,圭多一家人被德军抓走。为了不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让儿子以为這只是一场游戏,得到1000分就赢了,奖品是坦克,儿子信以为真。于是,圭多一边乐观地干着脏苦的工作,一边编造游戏的谎言。“游戏”结束时,圭多惨死在德国军的枪下,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士兵,将他抱上坦克。最后,约叔华母子相聚。 這个故事悲中带喜,记得刚看故事的开头,真是让大家笑得都快喘不过气了。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上跳起脱衣wu的情节、圭多追求朵拉的情节,都让大家笑声不止。 可想不到的是美好的日子竟然过得這么快,德军抓走了他们,故事此时进入了转折,可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圭多竟

如此乐观,那种对于人生磨难的乐观,那种不惧死亡的乐观。为了让儿子不恐惧,他竟编下了谎言,以微笑面对残酷的生活。可這也是惊险的,死中脱险的约叔华几次险些被德军发现,這时,大家的心也悬着,好在圭多每次都机智的化险为夷,也一次次瞒过了儿子這件事情的真相。 直到最后,德军决定杀死所有人,圭多把约叔华藏在铁箱子中,并嘱咐他一定要藏好,等没有人的时候才能出来,要不然就会扣分的,就不能得到奖品坦克了。纯真的儿子就這样看着父亲微笑着被德军带走了,再也没有回来。看到這儿,大家都沉默了,心里沉甸甸的。 终于,战争胜利了,美军开着坦克把约叔华带到了朵拉身边,开始了他的美丽人生。 原来,圭多早就知道残酷只是短暂的,美丽人生终会到来,所以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儿子纯洁的心灵。 父爱是伟大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噩梦终将过去,用乐观扫清路途的阴霾,美丽的人生之光在迎接着你、我、他……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看了這部电影,我的心里除了感动,剩下的还是感动。 “這是我的经历,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這是影片最后一句台词。 同时,他也让我感到了父爱的伟大。 罗贝托?贝尼尼主演,深刻的表现了父亲和儿子之间的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揭示了人间正道的真谛,是不可多得的鼓劲之作,提气之作,振聋发聩之作。而且,该片以大量无可辩驳的鲜活史实,雄辩地说明了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并有力地批驳了各种泼向社会主义的污水,是理直气壮的辩诬之作,大义凛然的正名之作,用事实说话的拨乱反正之作。 该片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在观看过程中,我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思绪万千。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震撼人心在于深刻揭示了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的,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自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算起,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的历史。500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震撼人心在于以史诗般的厚重道出了正道沧桑。在内容上,本片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突出道路与抉择。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震撼人心在于富含“正能量”。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13亿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追求,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正能量”,只有“正能量”才能推动“中国梦”圆满实现。该片富含的“正能量”是激发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前进动力。 观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在十月革命胜利74年之后,就在俄罗斯原来升起镰刀铁锤图案旗帜的那块土地上,苏联共产党却丢失了执政权,社会主义的旗帜在1991年的12月31日,又黯然飘落了。于是不少人提出疑问:这样悲哀的结局,是不是证明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了?有人甚至坦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白浪费了七十多年时间!”他们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长段历史,完全采取

(观后感)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多篇)

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多篇) ?第一篇:电影观后感800字 ?篇一:电影观后感800字 郭敬明的《小时代》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梦,我觉得就像一个中国梦,电影里那写场景,那些故事似乎李伟民很远,那些情感似乎又李伟民很近。 家长梦见自己的孩子能实现自己从未实现过的梦想而无视自己没能实 现其实并不只是因为外部条件的不足;少女梦见能在收获爱情的同时收获物质并且二者都是顶级的;少年梦见自己能改变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甚至这个世界就凭自己那些中二到极致的见解;文人梦见能在依然清高的基础上同时得到市场的认可,社会的热捧,和各大奖项的青睐;商人梦见自己在能使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必接受自己良心,或那些所谓的社会良心,的问责质疑;股民梦见满场飘红一路大牛而不会有人告诉他们这是泡沫经济华而不实;球迷梦见中国队各路大神附体把巴西踢了5:1还不是在漏斗型的球场上;公知们梦见有一天他们不知道能说这个社会怎么了因为这个社会那么美好所 以他们只能互相讽刺;而你我梦见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突然集体达到了奥斯卡戛纳的一般水平每部电影都让我们因为深度而发笑落泪而不是因为低俗的 笑点矫情的青春;但是只有给我们梦的那个人知道——这不过是个梦。 你我从未见过如此浮夸造作的青春——然而,亲爱的,这是个梦;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给你一个梦,并让你信以为真。

而这部电影,明确而善意的告诉了你,这就是一个梦,“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穿越这个世间的汹涌人群,一一地走过他们,捧着满腔的热情和沉甸甸的爱,走向你,抓紧你,你要等。” 何妨让它继续作为一个我们知道不可能实现的梦存在于心中某处还没有完全对爱情 失去憧憬的地方。 篇二:电影观后感800字 一直都很想看看《阿甘正传》,因为据说它能鼓舞人心,给予观众奋斗下去的勇气和决心。所以这学期我看了《阿甘正传》。阿甘生下来智商只有75,但他的母亲为了他以后的生活,于是想办法把他送进了正常人的学校。如同小时候的我们一样,总有坏孩子欺负人,阿甘也是常常受欺负,这时一辈子他喜欢的珍妮告诉他,跑。于是,他跑了起来,甩掉了追赶他的人,越跑越快,跑进了大学,跑成了橄榄明星,民族英雄,国会勋章获得者,乒乓球明星,百万富翁。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甘在珍妮突然离开他的时候,突然开始奔跑起来,整整用了三年他只是不停地跑着,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跑,他只是想跑,只是觉得这样不停地跑着可以让自己放松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就象阿甘一样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废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就象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数时候,我们也许都在随波逐流,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厌倦。可是,一个腾挪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须尽力将它做得完满,不要计较你

2020黄文秀先进事迹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2020黄文秀先进事迹电影《秀美人 生》观后感 《秀美人生》对作为驻村干部优秀代表黄文秀的回忆、记录和颂扬很有意义,大家在看完电影《秀美人生》后都有什么心得体会呢?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黄文秀先进事迹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6篇,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1 很多人认为二十岁是人生的开始,三十岁是人生的辉煌期。然而,当我看了《秀美人生》中的黄文秀,却发现她将年轻、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那片美丽而贫瘠的土地。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与时间无关,而只与贡献有关。 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那些走出乡村,去过大城市的人,很少有人会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而黄秀文却做到了,她愿意将自己奉献于乡村建设。 我们的人生有很多种方式,轻松的,快乐的。但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黄秀文选择了最艰难且最无私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说,我觉得自己应该向她学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在进行中,对于国家而言,我们需要像黄秀文那样可爱的人,因为在他们心中工作永远第一位,生活也成为工作,即使如此,还怕自己做得不好。这样一个认真的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可爱的人。被关爱的我们,应该努力去发现身边的英雄,并学习他们的美德,这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最好的尊重。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人们都不愿意去做,但是这些事又必须得做,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是躲到后面呢,还是勇于向前呢,我不知道。但我深切的知道,《秀美人生》中的黄文秀就是去做的那类人,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我们更需要拥有这样的品质。 不管如何,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正确的事,义无反顾。 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2 9月2日,贺州市委组织部组织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代表共同观看了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 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黄文秀为人物原型的电影《秀美人生》。 以脚步丈量民情,以自己的辛苦交换老乡们的幸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影片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黄文秀在扶贫期间的生活、工作片段,深深感染着现场同样处在扶贫一线的第

《人生七年》观后感

《人生七年》观后感 看了《人生七年》,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浅谈看法。 我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偏下的家庭,自认为接触过各类阶级的人。 所谓的“贵族阶级”,实际上就是上层阶级的人,在我的朋友圈中并不多。我有一个补课班认识的同学,家中挺有钱的,这点从他的穿衣打扮上就可以看出。当然,我也是后来和他交流才确认了我的推测。他有两副眼镜,都是名牌,换着戴只是取决于他眼睛舒不舒服;他每次上课身着潮牌,名贵且潮;他的兴趣爱好广泛,包括打网球;他学习刻苦,自律性强,因此他顺利从复旦附中毕业,进入了不太满意的复旦大学…… 我也认识中等偏上阶级的人,他是我的表哥之一。他们家住碧桂园,每天睁眼醒来就是三百多平米的别墅,父母都是高管,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我的这位表哥有钱且大气,懂敛财,更懂散财。每次和他相处,都像是做了一场梦。 中等阶级的人可不少,但是中等阶级逆袭北大的可不多。我的一位舅舅,就是这样的人。毕业于大同中学的他,本是像你我一样普通的中产。然而,他学习上有天赋,会学习,肯学习,终于从一众普通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取北大核物理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年轻有为的他,学习先进的核物理技术,和几位朋友一起创立了公司,并进入了董事会。然而,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年仅72岁的舅舅罹患胰腺癌,离开了人世…… 中等阶级的人太多,可我是个典型。父亲早年去日本打工留学,回来后因找不到工作闲居在家;母亲学习成绩优异,毕业于交大医学院的她,是最值得我骄傲的家庭成员。毕业后,在某三甲医院工作,生活也算小康。每个月,我们家就是靠着父亲的存款和母亲的工资度日。父亲不是一个传统的事业有成的男人,母亲也不是传统的家庭妇女。我时常开玩笑说,上帝把你们生错了身体。 底层阶级的人,我也遇到过。高中的一位同班同学兼室友,令我肃然起敬。他们家开服装店为生,就住在服装店楼上的小阁楼里,房子是租的,洗澡要到别处。但他永远是那么的阳光,对人幽默而真诚,把苦闷都往心里憋。我震撼于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于他的人品。他虽然穷,但是有骨气,家庭教养也不错,和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关系处的都很好。说实话,高中三年,我从没见过他生气的样子,每次别人欺负他,他临近爆发,会怒吼,完后把头深埋进胳膊,抬起头,又是一张笑脸。他善跳舞,可生活总是不幸的:在一次篮球活动中,他因为抢篮板摔断了腿。当时我很揪心,但无能为力。 我冷静而克制地打下了以上文字,只是为了说明:人生没有几个七年,酸甜苦辣,可都在里头。人生百态,五味杂陈,相信你的朋友圈里,也会有或多或少,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级的人罢。 中国的阶级固化,不可谓不严重。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而在人情社会中,最重要的是人脉。谁的人脉最广?往往是那些精英阶层的人们。同时,在中国,几乎没有钱摆不平的事,因此人们的“功利心态”喧嚣至上,大行其道。中国人对于物质需求的渴望往往超越了精神需求,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令人痛心的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甚至还在日益扩大,只怕是还没有实现小康,大部分穷人就早已在饥饿与疾病中挣扎至死。这样的话,到2020年,想必中国的确是能实现全面小康的。 说句题外话,在看到英国的贫富差距也很大时,我内心竟有一种莫名的幸灾乐祸之感。大概世界很小,人类很像。

最新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是一部对我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影片。大学二年级时,一次文学课上文学老师为我们放映了这部带有黑色幽默的影片,这部电影一反传统二战题材电影的残酷和血腥,影片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晰的情感,乐观而坚强的心态,是一部能够抚慰因战争而受伤心灵的最佳良药。正是这部影片教会我在面临困境时要乐观面对,不逃避,不抱怨,积极面对,相信生活总是美好的。 《美丽人生》是部剧情片,由罗伯托·贝尼尼执导,罗伯托·贝尼尼、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乔治·坎塔里尼等人主演。该片讲述在看不见曙光的二战期间,一个温暖的犹太人家庭被强制拆散,并在纳粹集中营里开始了一段“特别”生活经历的故事。家中的父亲和孩子被关在了一处,父亲为了不让孩子看到生活中的黑暗和险恶,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幽默感为孩子编织着快乐的童年,守卫孩子心灵的那片净土,避免孩子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集中营的日子对于孩子来说是在经历一场至关重要的生死游戏,父亲一再的强调,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我们要争取很多的积分,只要达到足够的积分便能够赢得奖励。他总是一副笑对人生、充满激情的面孔,用新奇和向往的语气为儿子描述“游戏”的精彩,而天真的儿子对爸爸的描述深信不疑,与爸爸并肩作战,坚持奋斗。影片中的父亲从不唉声叹气,从不绝望,他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孩子。时间证明,他做到了,儿子的童年并没有受到战

争黑暗局势的影响,在他的记忆里不存在硝烟,没有血泪,只有快乐的游戏回忆。 终于,“游戏”要结束了,游戏结束前纳粹对集中营进行大清理,父亲安顿好孩子,并一再嘱托要坚守阵地,自己却被抓到了,当即将路过孩子的“避难所”时,他可爱的笑着,迈开傻傻的大步向前走,还在为游戏做着掩饰,让儿子深信着眼前的一切。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为儿子打造一个无比明亮的天堂。影片最后,父亲惨死在纳粹的枪下,而儿子如愿得到了“游戏”的最高奖赏,登上了真正的坦克,成了一名胜利者。 父亲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对儿子心灵的守护,他以生命为代价换来儿子此生安宁。为了妻子,他能够冒死闯女监;为了儿子,他能够含笑赴黄泉。他是一个优秀的丈夫,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男人。

美丽人生观后感精选范文

美丽人生观后感1 影片用简便诙谐的态度来对待使人无法承受的大痛苦,这是犹太人的幽默,这种幽默是一个饱受蹂躏的民族为了求得生存的一种技巧。年幼的儿子就在父亲的蒙骗下以游戏的态度来对待法西斯的种种暴行。影片结尾时,当法西斯的枪声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当联军的坦克隆隆开向法西斯主义者丢弃的集中营时,基多的儿子还天真地认为自我是游戏的胜利者——父亲告诉过他的坦克出现了——看到那里,我相信所有的眼睛都会噙满了泪水。影片的主题至此脱颖而出,在这荒谬的游戏中美丽与丑陋颠倒,恐怖与幽默并存,把美丽的人生当作游戏的恰恰是那些法西斯主义者。 这是一部以诙谐、简便的手法表现沉重、悲惨的人生的故事片。主人翁基多是一个犹太人,在法西斯主义的铁蹄统治下,他和他的儿子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妻子朵拉虽然不是犹太人,但也毅然跟着丈夫与儿子一齐登上了前往集中营的火车。爸爸与儿子关在一处,妈妈被关在了另一处,在比铁还冷的黑暗中,基多不能对孩子解释集中营中发生的一切骇人听闻的暴行,只能对孩子撒谎说,眼前的事情是一场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只要能够经过各种考验,就会得到最高分,胜利者将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于是,整部影片就在父亲饱含眼泪的微笑中展开了。 美丽人生观后感2 这是一部相当带有浪漫色彩的电影,悲伤的同时又不失一些搞笑的气氛和画面。 影片中的男主角基度是一个智慧、滑稽、感性集一身的人,他一生只爱多拉一个人,爱的很执着很艰辛很浪漫。幸福欢乐的时光很短暂,在他儿子生日的那天,基度是犹太人被抓去了集中营。多拉为了和自我的儿子丈夫在一齐,自愿踏上了那条艰辛的道路——上了火车,来到了集中营。基度是一个超级伟大的父亲,为了不让自我的儿子担心、害怕,他说这是一次旅游。他用尽全力,在集中营的悲惨世界里,为儿子,营造了一幕完美的幻想,他告诉儿子,所有的残酷只可是是一场游戏,游戏的奖励是一辆崭新的坦克。这样,他的儿子才有了足够的勇气,游戏般的在这现实而又残酷的集中营中度过了每一天。直至最终一刻,就在他生命的最终一晚,当他被捕之后,走过那个铁箱子时,仍然装出一副滑稽的模样,惹得儿子笑出声,他仍然坚持着,坚持着使儿子相信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游戏,千

高中生《人生》读后感作文800字5篇

高中生《人生》读后感作文800字5篇 本文是关于高中生《人生》读后感作文800字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高中生人生读后感800字(一) 花了两天的时间,把路遥的《人生》一书看完了,看完后非常有感触,感觉自己的心灵好久没有这样被触动了。 “人不能因为虚荣要抛弃做人的原则”,这是书中光棍老汉德顺对主人公高加林说的一句话。高加林因为被别人“走后门”而失去了自己民办教师的职位,自己转为正式教师的梦想也随之破灭。后来又因为“走后门”而一路青云直上,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走后门”一事被人告发,自己飞黄腾达的梦想又破灭了。 而揭发此事的人正是克南的母亲,她恨他夺去了自己儿媳妇。他为了自己能够去大城市发展,为了自己的声誉和地位,抛弃了巧珍这块“金子”。他只看到黄亚萍的温柔与才华,却忘记了是谁在他最失意最落魄的时候关心她,给他勇气。纯朴善良的巧珍虽然没读什么书,大字不认识几个,但是对高加林的爱却是真挚的。 但是高加林却因为和她没有共同语言,最后放弃了她而选择了能和他谈论十四种新能源的黄亚萍。他这个决定注定要让他后悔一辈子,就算他没有被揭发,而是随着黄亚萍去了大城市,黄亚萍此时虽然深爱着他,但是谁能保证到了大城市里后不会变心呢,那里比他优秀的男人大把,谁知道她会不会像抛弃克南一样抛弃他呢。但是巧珍不一样,他要是选择了巧珍,巧珍会一辈子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过一辈子的。 后来巧珍也很嫁人了,嫁给了庄稼人马拴。高加林知道此事,才后悔当初没有听父亲和德顺老汉的话,本来已经得到了一块金子,却像土圪一样给扔了。 如此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也给上了一课: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选择,一但选择错误,失去的东西也就永远失去无法再拥有它了。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

《人生七年》观后感

《人生七年》观后感 《人生七年》观后感应该怎么写?《人生七年》由迈克尔·艾普特执导,Bruce Balden 、Jacqueline Bassett 、Symon Basterfield等出演的一部由ITV出品的纪录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人生七年》观后感,希望大家多多阅读! 《人生七年》观后感1 暑假里花了两天不到的时间把这部记录片看完了。看完真的感慨很多。不得不说BBC的纪录片真是无人能出其右,更何况这个纪录片横跨了那么多年,这份用心让人感动。 1964年,十四个来自不同阶级的七岁的孩子的被挑选出来拍摄这部记录片,从7岁到56岁,每隔七年拍摄一次,意图展示XX年时英国的缩影。这一系列纪录片的拍摄对当事人的影响是好是坏尚且不论,我们可以用很短的时间看完他们大半辈子的生活,感谢这些参与人。 我猜测有不少的观众和我一样,一开始会在心里预测这个或那个孩子的将来。人家说三岁看到老,其实我们不必这么武断。小时候开朗活泼的孩子长大了未必就是乐观向上的,小时候害羞自卑的孩子长大了却变得自信多了。 也许许多看过的观众会说这部片子里的孩子大多数没有脱离自己所在的阶层,我们这里不必去讨论阶级固化的残酷性还是什么。 我所看到的是平凡人的幸福。

片中年轻时迷茫焦虑的孩子们大多数在49岁56 岁的时候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古人诚不欺我。 我不想去评价别人的生活是成功还是失败,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说些什么。 只能说说从这部纪录片我收获了什么。 1、受教育 受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论这教育是来自大学还是来自社会,我们都应该努力的去学习。 2、工作 有一份自己可以长期为之努力而不厌倦的工作 3、家庭生活 在是否结婚生子上自己要慎重选择,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家庭负责。 不过不要对婚姻期望太高,因为婚姻没有那么多的浪漫。 4、记录 看了这部纪录片第一时间产生了记录下自己每天生活的冲动。 生活匆匆,而我又是个健忘的人。 说来遗憾我小时候的照片大多遗失了。我挺羡慕那些从小到大相册都在的人。 5、梦想

电影《美丽人生》精选观后感5篇范文

电影《美丽人生》精选观后感5篇范文 《美丽人生》由导演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演,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圭多和他的好朋友 从乡下来到城市,为了挣钱圭多努力地寻找工作。他的梦想是在自家门口开一家小书店。 之后圭多遇到了美丽的姑娘多拉,他俩结婚后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乔舒亚,一家三口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可是不幸也随之而来,在乔舒亚五岁生日那天,德国士兵抓走了圭多和乔舒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影片用简便诙谐的态度来对待使人无法承受的大痛苦,这是犹太人的幽默,这种幽默 是一个饱受蹂躏的民族为了求得生存的一种技巧。年幼的儿子就在父亲的蒙骗下以游戏的态度来对待法西斯的种种暴行。影片结尾时,当法西斯的枪声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当联军的坦克隆隆开向法西斯主义者丢弃的集中营时,基多的儿子还天真地认为自我是游戏的胜 利者——父亲告诉过他的坦克出现了——看到那里,我相信所有的眼睛都会噙满了泪水。 影片的主题至此脱颖而出,在这荒谬的游戏中美丽与丑陋颠倒,恐怖与幽默并存,把美丽 的人生当作游戏的恰恰是那些法西斯主义者。 这是一部以诙谐、简便的手法表现沉重、悲惨的人生的故事片。主人翁基多是一个犹 太人,在法西斯主义的铁蹄统治下,他和他的儿子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妻子朵拉虽然不是 犹太人,但也毅然跟着丈夫与儿子一齐登上了前往集中营的火车。爸爸与儿子关在一处,妈妈被关在了另一处,在比铁还冷的黑暗中,基多不能对孩子解释集中营中发生的一切骇人听闻的暴行,只能对孩子撒谎说,眼前的事情是一场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只要能够经过 各种考验,就会得到最高分,胜利者将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于是,整部影片就在父亲饱 含眼泪的微笑中展开了。 这是一部相当带有浪漫色彩的电影,悲伤的同时又不失一些搞笑的气氛和画面。 影片中的男主角基度是一个智慧、滑稽、感性集一身的人,他一生只爱多拉一个人,爱的很执着很艰辛很浪漫。幸福欢乐的时光很短暂,在他儿子生日的那天,基度是犹太人被抓去了集中营。多拉为了和自我的儿子丈夫在一齐,自愿踏上了那条艰辛的道路——上 了火车,来到了集中营。基度是一个超级伟大的父亲,为了不让自我的儿子担心、害怕, 他说这是一次旅游。他用尽全力,在集中营的悲惨世界里,为儿子,营造了一幕完美的幻想,他告诉儿子,所有的残酷只可是是一场游戏,游戏的奖励是一辆崭新的坦克。这样, 他的儿子才有了足够的勇气,游戏般的在这现实而又残酷的集中营中度过了每一天。直至 最终一刻,就在他生命的最终一晚,当他被捕之后,走过那个铁箱子时,仍然装出一副滑 稽的模样,惹得儿子笑出声,他仍然坚持着,坚持着使儿子相信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游戏,

电影人生的选择观后感

电影人生的选择观后感 当你面对着这样一个选择:做一个律师,还是一个赌徒,你会怎么做? 影片的主角(麦克)是一个天生的赌徒,因为一次赌输了他所有的积蓄--$30,000,发誓再也不赌了,(参加中秋活动)观后感。然而,命运却捉弄人似的,他不得不再一次赌博。这一次,他却成为一个胜者。 影片中最最打动我的心是"我们不能逃避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自己永远是不能逃避自己的,我们天生就有我们的本性,"我们的命运决定了我们"。当你找到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你会"从心里觉得我生下来就是做这一行的"。 有时候,生活中就有一些外界的因素让我们无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无法去做真实的自己。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择呢?律师还是赌徒?满足别人对我们的期望还是做自己? 我的身边的同学,有时也会抱怨被调到这个专业,他们觉得这个专业没有前途,自己又不感兴趣,觉得自己运气不好。然而,很多人都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接受了自己的专业,还想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发展。当你面对着众多的压力,而自己又没有动力去再学别的专业的知识了,你就会慢慢屈服于现实,反正自己干这一行也不是干不下去,不感兴趣也没有到讨厌的程度,而且,对着它久了就慢慢认可了,喜欢

了,变得有兴趣了。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能够学得一门知识,让自己生活过得不错,也就满足了。也就不会计较自己是不是被选择。 我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大学生。所以让我选择我一定选律师。它能够让我生活过得很好,而且受到别人的尊敬,我并不介意它是不是我的本性。然而麦克的一句话让我理解他--"这是我在克格勃失败后,第一次感到我的存在"。 我什么时候会感到自己的存在?我应该做什么?我根本不知道。我不像片中的主角,有着某种天赋,所以,我只能默默无闻地做着别人要求我做的事。做着自己不太感兴趣又不太讨厌的工作,碌碌无为地过一生。 我不是没有想过要改变。我跟所有年轻人一样,对未来有憧憬,有自己的梦想,然而事实上,让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而且,我没有天赋,要想实现我的梦想,我必须花很多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却不知道最终的结果是喜是忧,观后感《(参加中秋活动)观后感》。或许就是我这一分怀疑,我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可是,我这样很普通地活着也过得不错,不是吗?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什么,能有选择的权利吗?再说,我是没有勇气,抛弃现在我所拥有的东西,去追求那遥远的,没有踪影的梦想,我没有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