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库(含答案)

2019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库(含答案)
2019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库(含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展)性。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7、《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8、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9、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0、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1、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12、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3、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1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15、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16、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17、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前者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后者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18、在数学各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

19、《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0、《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1 )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22、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3、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24、“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25、“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26、“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二、简答题

1、简述《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4、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标准》中将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学段,分别是什么?

答、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5、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哪几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答: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6、在数学各学段中,安排了哪几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答: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答、“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段目标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3、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

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4、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5、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简答题

1、简述第一学段学生“情感态度”目标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2、第一学段“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答:(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简述第一学段对学生“问题解决”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4、简述第二学段对学生“数学思考”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5、简述第二学段对学生“问题解决”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6.简述第二学段对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课程内容)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第一学段的“数与代数”领域包含的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2、第二学段的“数与代数”领域包含的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

3、“图形与几何”领域包含的内容有(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4、在“数的认识”里,第一学段要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这些数。

5、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是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

6、图形的运动现象有(平移)、(旋转)、(轴对称)。

7、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等。

8、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9、平均数是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中的教学内容。

10、第一学段认识的面积单位是厘米2、分米2、米2,第二学段知道的面积单位是千米2、公顷。

11、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有(平行)和(相交)。

12、在“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中,第一学段: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几何体,而第二学段则是通过(观察、操作)来认识几何体。

13、体积的度量单位有米3、分米3、厘米3 、升、毫升。

14、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了解比例尺,并在具体的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二、简答题

1、小学第二学段进行简便运算的运算律有哪些?

答: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

加法的分配率。

2、说出3个常见的数量关系。

答: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3、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式与方程”的内容有哪些?

答:(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中“角”的课程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第一学段: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二学段: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5、简单描述“小数”、“分数”在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

第一学段: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第二学段: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小数、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实施建议)测试题

一、填空题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4、“综合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5、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6、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7、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

识)之间的关联。

8、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9、(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的。

二、简答题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2、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哪几个关系?(49页)

答:(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6、简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50页)

答: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7、简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

(评价建议)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3.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准确地把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的要求。

4.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依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5.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要依据(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特别要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

6.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7.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评价时应注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成就。

8.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

9.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0.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简答题

1、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等

2、简述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

答: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

3.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还有什么潜能,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

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一个单元教学结束时,如何进行本单元学习评价?

答:例如: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我设计一个“学习小结”,用合适的形式(表、图、卡片、电子文本等)归纳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习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小结在班级展示交流,通过这种形式总结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条件允许时,可以请家长参与评价。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等等。

(答案不唯一,只要切合实际、合理就行)。

5、在设计书面评价试题时,应关注并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10大核心词,这十大核心词分别是什么?

答: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材编写建议)测试题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测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2、数学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凸显(特色),积极探索教材的(多样化)。

3、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数学理解。

4、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体现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5、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

6、教材可以在不违背(数学知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规律)、(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形成自己的(编排体系),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7、科学性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教材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8、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全面体现和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

9、课程标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要求,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地把握(“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要求的程度。

10、教材的内容、实例的设计、习题的配置等,要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特别是(新增的内容)要经过较大范围的实验,根据实践的结果推敲可行性,并不断改进与完善。

11、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

12、教材应选用合适的学习素材,介绍知识的背景;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

13、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

14、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

15、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6、在编制教学辅助用书时,提倡以(研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主线,赋予充分的(教学实例),注重(数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有效读物。

17、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二、简答

1、教材编写应体现哪些性质?

答:①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②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③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④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⑤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⑥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

2、教材编写体现的科学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全面体现本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②体现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

③准确把握内容标准要求;④教材的编写要有一定的实验依据。

3、教材编写应体现的整体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②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③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④整体性体现还应注意:配置习题时应考虑其与相应内容之间的协调性,教材内容的呈现既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又要使整套教材的编写体例、风格协调一致,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

4、教材内容呈现应体现的过程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②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5、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那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①生活现实;②数学现实;③其他学科现实。

6、举例说明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答:①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②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③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设置巩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凡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习题,需要明确标出。④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获得不同的体验。⑤编入一些拓宽知识或者方法的选学内容,增加的内容应注重于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而不应该片面追求内容的深度、问题的难度、解题的技巧。⑥设计一些课题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借助算盘、函数计算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

7、什么是数学课程资源?

答: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

8、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

答:①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②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③将计算器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

选择题部分

1、( A )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A、书面测验

B、教师观察

C、学具制作

D、学生作业

2、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A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A、学习结果

B、学习过程

C、学习评价

D、学习能力

3、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 B )。

A、指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主要作用

D、辅助作用

4、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A )。

A、基本途径

B、基本过程

C、基本方法

D、基本思想

5、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课程资源的是( D )

A、文本资源

B、信息技术资源

C、社会教育资源

D、人力资源

6、2011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C )

A、基本过程

B、基本方法

C、基本活动经验

D、基本实践能力

7、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要以这五个理念为基础,形成新的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评价目标多元化

B、评价方式多样化

C、评价过程静态化

D、评价主体多元化

8、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B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A、要求

B、不要求

9、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A )的教学。

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

10、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C )的一个重要方式,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B)的过程。

A、单一

B、富有个性

C、被动

12、“用数学”的含义是( B )

A、用数学学习

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

13、《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 A )

A.

发展。 B. C.“人人学有用的数

D.“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14 B )

A.即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技能,并能学以致用。

B.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C.良好的数学教育,要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成绩不高就不是良好的数学教育。

D.严格遵循教材,充分把握《新课标》理念,才能称为“良好的数学教育”

15、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强调学生活动.《新课标》则强调( A )

A. 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既

B.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C. 用什么形式教学、怎样教学,要通过集备后,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模式。

D.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16、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个阶段。

A B C D个

17、《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 B C D

18、 D )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19、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A )。

A、基本途径

B、基本过程

C、基本方法

D、基本思想

20、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 ABCD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2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2、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2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24、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2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 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27、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28、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29、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0、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31、推理一般包括(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3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3、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3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35、2011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C )

A、基本过程

B、基本方法

C、基本活动经验

D、基本实践能力

36、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3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38、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39、( B )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

B、科学性

C、教育性

D、合理性

40、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B)的过程。

A、单一

B、富有个性

C、被动

41、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

养学生的(A B)

A、几何直观

B、推理能力

C、运算能力

42、义务教育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ABCD)方面作出了阐述。

A、知识技能

B、数学思考

C、问题解决

D、情感态度

43、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ABCD)方面的课程内容。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

44、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强调学生活动.《新课标》则强调( A )

A. 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既

B.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C. 用什么形式教学、怎样教学,要通过集备后,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模式。

D.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5、《标准》中提出的“四能”是指(B C)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讨论问题

B、提出问题

C、发现问题

46、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 ABC )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7、“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48、2011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C )

A、基本过程

B、基本方法

C、基本活动经验

D、基本实践能力

4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50、( C )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A、空间观念

B、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C、数学活动经验

51、《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 A )

A.

发展。 B. C.“人人学有用的数

D.“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5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3、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54、“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55、《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 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6、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57、推理一般包括(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5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60、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

养学生的(A B)

A、几何直观

B、推理能力

C、运算能力

2018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 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说明: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姓名 _ 分数_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等 四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的思想、数学() 的思想、数学()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4、“三维目标”是指()、()、()。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 识的发生与发展。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引导者与( )。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和( ),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9、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 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解决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的()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2、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3、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4、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5、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7、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8、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9、《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0、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2、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7、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8、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是()。(多项选择) A、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B、恰当地组织教材。 C、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D、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判断题 1、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错】 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对】 3、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错】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 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对】 1、教师即课程。(X) 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V) 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X) 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X) 5、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V) 6、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V) 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V) 8、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V) 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X) 1.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V) 2.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 5.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几学段【第三】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本次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共强调了几个改变【 6个】 5、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这里要求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6、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课标中知识技能的目标要求是【掌握】 7、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属于下面哪一部分内容【统计与概率】 8、课标中要求“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这里的运算步骤要【以三步为主】 9、《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0、什么叫良好的数学教育? 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11.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强调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 试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1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13、( B )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 B、科学性 C、教育性 D、合理性 14、( A )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 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A、书面测验 B、教师观察 C、学具制作 D、学生作业 1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A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A、学习结果 B、学习过程 C、学习评价 D、学习能力 16、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 B )。 A、指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主要作用 D、辅助作用 17、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A )。 A、基本途径 B、基本过程 C、基本方法 D、基本思想 18、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课 程资源的是( D )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师课程标准知识能力检测 数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5、《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 的思想、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6、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

的。 8、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 10 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2011版) 一、填空(30个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30道)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D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传授者 D、合作者 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 D )结构。 A、文科课程 B、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A )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A、情感与态度 B、合作与交流 C、经历与体验 D、技能与操作 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B )、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 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 D、评价方法优化法 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C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 B、推理和证明 C、方法和语言 D、计算与估算 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A )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综合应用 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 D、操作与综合应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 B )、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 B、试验 C、操作 D、交流 9、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C )四个方面。 A、技能与技巧 B、方法与过程 C、情感与态度 D、合作与交流 10、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 A )学段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D )

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原平市初中数学2011版课标测试题(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 、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数学课程目标包括 和。 3、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 “” “” “”。 “”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 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和。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的过程。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 7、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四部分内容。 8、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和教师的和谐统一。 9、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与 “”,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 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10、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 与相结合的方式。11、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 12、2011年版稿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 “ ”的改革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 13、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 的能力、 的能力。 14、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数学课标测试题(含答案)

20**——20**学年中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2、“指导学生如何学?”这句话表明数学教学设计应以()为中心。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师生 3、现实中传递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预测天气情况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空气指数”、表示儿童智能状况的“智商”等,这表明数学术语日趋() A、人本化 B、生活化 C、科学化 D、社会化 4、数学测验卷的编制步骤一般为()A、制定命题原则,明确测验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 B、明确测验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精选试题,编拟双向细目表。C明确测验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制定命题原则。 D、明确测验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 5、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 B 三个 C四个 D五个 7、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在20世纪,数学学习理论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向的发展历程。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体现基础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②;③。 3、“数学活动”的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的。 4、数学新教材实现从学科中心向促进的价值取向。 5、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已有原来的主导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学生探究发现的,与学生共同学习的。 6、数学思维抽象概括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7、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它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感、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8、课程总目标包含:、、等具体目标。 9、一种运算、能解一种方程、知道一个性质和定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叫做;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操作、思考、交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边际”的目标叫做。 三.判断:(5分) 1.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 ) 2.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 )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5.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四、简答 1、列举三个以上适合课外学生数学活动的形式。(4分)

最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势)和(数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促进学生会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7、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8、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念)。 10、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接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1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学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2017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7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卷(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卷 姓名: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8.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9.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3.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5.(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1)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9、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考试五套试题(黄老师收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1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13、(B)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 B、科学性 C、教育性 D、合理性 14、( A )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A、书面测验 B、教师观察 C、学具制作 D、学生作业 1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A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A、学习结果 B、学习过程 C、学习评价 D、学习能力 16、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 B )。 A、指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主要作用 D、辅助作用 17、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A )。 A、基本途径 B、基本过程 C、基本方法 D、基本思想 18、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课程资源的是( D ) A、文本资源 B、信息技术资源 C、社会教育资源 D、人力资源

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总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的、()的、()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和()。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和()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等四个学习领域。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11-15题为多选题,每

小题2分,共25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教师成长 D.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7、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A.强调探究性学习 B.强调合作学习 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②过 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2)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 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一一建立模型一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1-5题单选,6-10题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C)的教学。 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 3.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4.《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7.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9.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10.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学校姓名 一、填空题(24×2.5=60分) 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包括、、 、四个部分。 2、数与代数的内容包括、、 。 3、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4、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由原来的“双基”变为“四基”,“四基”即、、、 。 5、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 了、、、 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了、 、等行为动词表述。 6、新课程标准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请列举其中的任意5个核心概念、、、、 。 二、简答题:(共40分) 1、叙述新课程中规定的9条基本事实(9分)

2、各举两例说明数学新课程标准相比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容上加强与削弱的方面。(8分) 3、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下的具体目标包括哪四个方面?请简述这四个方面的相互联系?(8分)

三、论述题: 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列举教学案例谈一谈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15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3、三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5、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 6、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任选5个) 二、简答题 1、(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加强的方面: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削弱的方面:新课标删除了关于梯形的相关内容,删除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新课程的总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用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4、(1)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2)教师应为学生设计有促进思维的问题(3)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以此通过实例展开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