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减压术式及特点

合集下载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护理配合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护理配合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护理配合目的总结探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护理配合的要点,难点。

方法对25例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做好术中的护理配合。

结果25例患者手足麻木明显减轻,肢体运动无障碍,疗效满意。

结论科学严谨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标签: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护理配合颈椎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单一节段的颈椎病一般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但是多节段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者,单纯前路手术无法解除临床症状,往往需要行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1]。

现将我院自2013年1月~12月所实施的椎管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6例。

年龄45~67岁。

1.2 方法: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取俯卧位持续牵引,后正中切口。

分离组织暴露C3~7椎体行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颈椎后路单开门支撑板内固定术。

彻底止血冲洗,逐层缝合伤口。

包扎伤口,待患者清醒拔管后送回病房。

2. 结果手术成功结束,术后随访患者手足麻木减轻,3例消失。

患者对疗效满意无并发症。

3. 手术配合术前准备:术前一日访视患者,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术中体位,麻醉方式。

告知患者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配合方法。

手术开始前2h开启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湿度50%~60%温度22~24℃。

将术中所需的电刀,气动磨钻,C臂机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保证其功能良好。

器械准备有一般手术器械,颈椎后路手术器械,颈椎后路单开门支撑板内固定装置。

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医师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术中配合:①器械护士护理配合:建立无菌台,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了解手术医生的习惯,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手术流程。

该手术取后正中切口,切开后逐层分离组织。

准备好带有钡线的条形纱布填塞棘突两侧,可充分暴露C3~7节椎体,还可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后路微创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后路微创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后路微创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叶志远;廖文波【摘要】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is a common degeneration disease in spine surgery, which is the well-know radicular symptoms due to stenosis of the nerve root canal.Surgical decompression may become necessary if conservative therapeutic measures fail.The conventional 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 was a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however, the surgical gradually be eliminated because of the big trauma and the high rate of complications.Currently, due to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technology, the cervical endoscopic system, the microscopic system and the tubular retractor, pos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cervical foraminotomy technolo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ecause it could minimize the trauma, promote the recovery and reduce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The review is to introduce several kinds of pos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cervical foraminotomy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卡压引起的根性症状.如果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行手术治疗.传统的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是该术式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应用逐渐减少.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不断发展,通道扩张器的应用,内镜系统及显微镜的发展都使得微创术式既能带来好的临床效果,减少创伤,快速康复,而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使得后路微创椎间孔切开减压术逐步受到重视.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介绍几种后路微创行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式.【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0)001【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切开;显微镜;全内镜;微创脊柱外科【作者】叶志远;廖文波【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贵州遵义 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贵州遵义 5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7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受卡压引起的根性痛及麻木等症状。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久坐不动、不良姿势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颈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

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手术操作步骤术前准备1.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化验、心电图、胸片等。

2.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禁食禁水,以免手术期间发生误吸和呕吐等情况。

3.术前需要对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并向其充分说明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麻醉1.手术开始前,麻醉师需要与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沟通,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2.一般情况下,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采用全身麻醉。

3.麻醉师在手术期间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体位固定1.患者需要被放置在手术床上,头部要做好固定,避免手术期间的移动。

2.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体位,确保其脊柱处于自然弯曲状态。

切口1.术者使用手术刀在患者颈部进行切口,一般位于患者颈椎的正中线。

2.切口长度约为3-4cm,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

颈椎下后路减压1.术者在切口处进行刨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出颈椎的椎弓板和椎间盘。

2.术者使用高速骨钻和冲击器将椎弓板和椎间盘进行部分切除,以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

3.在进行减压过程中,术者需要小心保护周围的神经组织和血管。

颈椎内固定1.在完成颈椎下后路减压后,术者会将椎间融合器(cage)放置在椎间盘的位置。

2.椎间融合器通常由人工材料制成,能够保持椎间间隙的高度和稳定性。

3.在椎间融合器放置后,术者会使用金属螺钉和螺杆将脊椎骨进行固定。

术后处理1.手术结束后,将伤口缝合,进行适当的敷料造口。

2.在恢复室中,对患者进行监测观察,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

3.术后数小时内,患者可以进行床边活动。

4.术后一般需要住院观察1-2天,确保患者康复顺利。

注意事项1.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需要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完成。

颈后路4种手术方式对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研究

颈后路4种手术方式对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研究

颈后路4种手术方式对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研究李鹏飞;贾楠;王立红;靳宪辉;李家承;杨建博【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our different posterior operative ways on 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and axial symptom(AS)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four patients with MCS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in this study.34 patients underwent traditional laminectomy,35 patients underwent open-door laminectomy,33 patients underwent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32 patients underwent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All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X-ray,CT and MRI.The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recovery time,nerv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CCI and AS were compared in 4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and recovery time among 4 groups(P>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recovery rate among 4 groups(P>0.05). The CCI loss rate of open-door laminectomygroup,lateral mass screw group and pedicle screw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laminectomy group,the CCI loss rate of lateral mass screw group and pedicle screw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open-door laminectomy group (P<0.05).The intervertebral height of lateral mass screw group and pedicle screw group was lost&nbsp;less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laminectomy group and open-door laminectomy group(P<0.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4 groups in the axial symptom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S(P>0.05).Conclusion Lateral mass screw and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made a good clinicaloutcome.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rate,the stability of cervical spin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y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postoperative curvature los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erious AS.%目的:通过颈后路4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观察不同术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椎间隙高度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临床意义。

颈椎后路手术

颈椎后路手术

第二节颈椎后路手术一、颈椎后方入路后正中人路是行颈椎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人路之一,此入路可以快速而安全地显露颈椎所有后部结构,此入路有以下适应证:1.颈椎不稳。

2.颈椎退行性病变。

3.颈椎肿瘤。

4.颈椎外伤造成的关节突关节脱位等。

(一)患者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软枕,头部稍前屈,以打开棘突间隙。

术中应用支具和头架固定,可以控制头颈部的位置,并可减少眼部受压机会,同时便于麻醉师管理气道,也可以使患者采取侧卧位。

体表标志:棘突是脊椎最突出的体表标志。

C2棘突是颈椎较大的棘突之一,C7和T1的棘突也很大,这3个棘突均可在颈部后正中线触及。

有时术中很难区分C7和T1,因此,切口前可在病变节段棘突上插人一注射器针头,然后X线透视准确定位。

因为颈椎关节突关节之间的距离和椎间隙都很小,如果不借助X线片准确定位,可能会过度剥离而破坏颈椎后柱的结构、肌肉止点,以致出现术后轴性症状。

(二)切口剃光头部毛发,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做颈后正中直切口,最长上可至枕外隆突上两横指,下可达第七颈椎(隆椎)棘突尖(见图7.7)。

需要注意的是,颈后部皮肤比颈前部皮肤厚,而且不易移动,因此相应手术瘫痕会较宽,所幸的是头发可以遮盖大部分的瘫痕。

图7.7 切口(三)神经界面神经界面位于正中线、两侧颈椎椎旁肌之间(颈椎椎旁肌受左、右颈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

(四)浅层手术分离沿棘突向深层切开(见图7.8)。

跨越后正中线的静脉丛可能会导致少量出血,电刀电凝即可止血。

后正中线浅层手术分离很安全。

如果术中偏离了后正中线而切人了肌组织,则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应立刻电凝止血。

如果患者有明显脊椎裂,则有可能进人椎管而损伤脊髓。

图7.8 颈椎后方显露(五)深层手术分离辨认椎板间的黄韧带,用尖刀从其在下位椎板上缘的附着处切断。

用神经剥离器从正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的间隙进人,将黄韧带与其下方的硬脊膜分开,然后切除黄韧带。

根据需要选择全椎板切除或部分椎板切除,显露其下方蓝白色的硬脊膜,有时硬脊膜被硬膜外脂肪覆盖。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选择演示文稿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选择演示文稿
⒋要用尽可能级别高的询证医学来证明术式的疗效
⒌主要依据远近期临床疗效来判断手术的有效性,而 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影像学结果上
⒍地区疾病谱差异可能带来认识差异,直接影响到对 手术方式的选择
四、颈椎病可选手术方式
⒈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CDF)是颈椎病最经典
的传统术式。适应症:来自于脊髓或神经根前方的压迫,如椎间盘、后 骨刺。
前后路选择争论

⑴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脊髓前后都存 在压迫(颈椎管狭窄),在骨性椎管狭窄 基础上,合并椎间盘突出和黄韧带肥厚。
1、来自前方的致压物不是很大,没有明 显的后凸畸形,单纯后路减压的效果是比 较满意的。
2、前方致压物椎管侵占率较大,单纯后 路减压效果不佳,则需行前路手术。
3有些术者对此类患者行单纯前路手术,理由是: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而融合本身就可以达到消除脊髓动态压迫机制。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选择演示文 稿
优选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选择
颈椎病的手术指征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手段 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争议 各类手术方式、优缺点及比较
一、手术指征 1、脊髓型颈椎病
2、神经根型颈椎病:
二、手术治疗手段
神经减压、关节固定和融合
Ps:1.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融合术 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维 持颈椎正常的生物力学特性,最大程度的实现减压并保护 相邻节段
椎体次全切除术可能存在风险
⒈椎体松质骨出血,椎管内静脉丛出血
⒉OPLL和硬脊膜粘连(可能合并硬脊膜骨化),术中损伤硬 脊膜导致脑脊液漏
⒊不用内固定的植骨融合术植骨块脱出几率大
⒋长节段植骨融合(2个以上椎体次全切除)时间长甚至不融 合
⒌钛网沉降发生率高
颈椎后路手术优点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薛营杰;赵斌;路坦;李爱国;董玉珍【摘要】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收治的因多节段颈椎OPLL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对照组(n=30)和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观察组(n=36).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时颈背部的轴性疼.影像学检查观测2组患者的颈椎曲度指数(CCI)、颈椎活动度(ROM)、颈椎矢状平衡指数(C2-7 SVA),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CCI、C2~7 SVA、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CCI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CC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CCI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ROM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ROM丢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C2~7SVA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C2~7S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2~7SVA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6.7%),脑脊液漏3例(10.0%),轴性症状6例(20.0%),第5颈神经根麻痹7例(23.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18/30);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例(8.3%),脑脊液漏3例(8.3%),轴性症状1例(2.8%),第5颈神经根麻痹2例(5.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9/36);观察组患者轴性症状、第5颈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 =5.119、4.391、0.829,P <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 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恢复效果,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维持颈椎曲度及颈椎矢状位平衡方面不如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但椎管成形术术后保留颈椎活动度更大,且轴性症状、第5颈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低.【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6)007【总页数】5页(P649-653)【关键词】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管成形术;椎板切除术【作者】薛营杰;赵斌;路坦;李爱国;董玉珍【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异位骨化疾病,可对脊髓造成很大的慢性压力,使脊髓受压和神经系统退化,导致步态或平衡改变、精细运动控制丧失及上肢虚弱、麻木或感觉异常。

上颈椎失稳的后路减压与融合治疗

上颈椎失稳的后路减压与融合治疗


旦形 成 高颈髓 段 压 迫 , 未及 时 治疗 , 有潜 在 的 致 命性 。 如 常
治 疗 主张 复位 及早 期 手术 , 目的在 于恢 复 正 常解 剖 关 系 及 关 节 的稳 定性 。常用 的治 疗 方法 是 颅骨牵 引复位 、 减压 , 颈椎 融 合 术 , 年兴 起 的前 路 经 口 固定 术 , 利 于寰 枢 椎 间骨 性 融 近 有 合 , 易造成 手 术损 伤 和感染 , 但 操作 难 度大 。 4 1 手 术适 应 证及 时机 . 寰枢 椎 的失稳 , 可造 成脊 髓 的激 惹 或 损伤 性压 迫 , 脊 髓 于 高 危状 态 , 何 额 外 的 , 时 是 极 轻 致 任 有 微 的作 用 力就 可使 脊 髓 神 经 损 伤 。虽 然 急性 损 伤期 之 后 , 大
视 物不 清 2例 ; 胸 闷 、 短 2例 , 程 2个月 至 6年 , 均 ④ 气 病 平 3 5年 。病 因 : 诉外 伤史 , . 8例 并先 后经 其他 保守 方法 治 疗 , 症 状 迁延 ; 4例无 特殊 原 因 , 以颈椎 病 收入 院 。经人 院 后摄 x线 颈椎 正侧 位 片 , 分 动力 位 或 张 口位 拍 片 或 C 检 查 评估 病 部 T 变性 质 、 节稳 定程 度 以及划 线 测量 关节 失稳 移位 关 系 , 关 部分 病 例为进 一 步对 比行 MRI 查 , 中 寰椎 前 脱 位 2例 , 突 检 其 齿 骨 折 3例 , 基底 陷 入症 2例 , 稳 5例 。 不
经 随 访 1 5 3 5年 , 一 例 再 次 手 术 。临 床 疗 效 分 为 .~ . 无 优 : 状 消失 , 症 x线 片示 植 骨 生长 良好 , 固定坚 固 , 坚 持 正 内 能
自 19 9 2年 1 2月 ~1 9 9 9年 4月 , 我们 采用 颅环 牵 引 , 后路 枕颈、 寰枢 椎骨 减压 或非 骨性 减压 , 植骨 或 内 固定 融合 治疗 上 颈 椎失稳 取 得一 定疗 效 , 报告 如 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球形磨钻在开门侧椎板与侧块联合处磨出纵形骨槽。 最后用1.0的枪钳咬除残余的内板骨质完成开门。这一步的 目的就是保证骨槽的形成,评估铰链的坚硬程度
选择椎管切开减压的病因很多,如果患者的脊髓
压迫呈不对称性,一些医生选择减压受累较多的一侧。
当然,有时候也受医生的有利手影响。如右利手的医 生更愿意站在患者左侧,行左侧切开减压
第一胸椎上缘,做侧
面骨膜下剥离至椎体 侧块中部。在各节段 做减压时候的时候确 认椎板外侧和侧块内
侧的结合部
在应该减压至C2节段的,保留C2后弓的完
整和其上面的大部分肌肉附着点同样可以完
成减压。用枪钳或磨钻去除颈2椎板下缘、中 间的松质骨以及腹侧皮质骨,使椎板成穹顶 样成形
颈椎管测量
开门侧别选择并统一!
术前需要完善的检查
•颈椎动力位平片 •颈椎MRI
•骨质、骨密度检查
•CT三维扫描了解侧块体积、椎动脉走行
患者同其他颈椎后路手术一样取俯卧位,头 部支架固定,最好头部轻微屈曲。颈部的适度屈 曲能减少关节突关节和椎板的重叠,使椎板成形
更方便,同时有助于减少硬膜外和椎体周围静脉
的出血
取后路正中切口, 暴露第二颈椎下缘至
颈椎后路减压术式及特点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李维新
踏上脊柱新长征
tangdunaowai@
在选择何种手术时,神经外科医生必
须考量到许多变量:如压迫的来源和位置、
颈椎的曲度和动度、椎体的稳定性、是否
伴有滑脱、疼痛和肌张力改变等等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方式:
• 全椎板切除 • 全椎板切除加侧块钉棒固定
注意避免两个导致铰链塌陷的常见错误: 骨槽太靠椎板内侧和开槽时骨质去除太多。铰链侧开槽时, 应该适当的多保留一些骨质,以便后面的调整。如果椎板铰链
在骨质充分去除的情况下仍不能弯曲,注意检查开门侧骨槽是
否完全分离
铰链侧开槽准备好后,切断开门区上下两端的黄韧带,分离 囊壁组织和静脉。可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囊壁组织和下面的硬膜 外静脉。手术的设计者们使用双极电凝和剪刀或1.0的枪钳。也 可以在轻轻打开椎板的同时,用神经拉钩分离静脉


继发性缺血、再灌注、感染等
因素造成的损伤 远期变异造成的损伤
颈椎后路开门手术并发症•椎Fra bibliotek塌陷 •轴性疼痛
•再灌注损伤
全椎板切除+侧块钉棒固定
椎板切除+侧块钉棒固定有以下特点
•适用于脊髓型颈椎病伴反曲病例 •无开门椎板塌陷的远期并发症 •手术操作安全、简单
•颈椎运动功能损失
•需要做椎旁植骨 •术中牵拉调整颈椎曲度
手术常见神经损伤
• 操作技巧造成的神经损伤
合使用植骨钢板和开门钢板
在侧块表面头尾径上本身较小,或因椎间
孔切开术所致侧块表面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选
择使用侧孔钢板。在侧孔钢板,除了侧块上的
两枚固定螺钉是与钢板长轴相平行之外,尺寸
的测量和植入方法与开门和植骨钢板相同
广口钢板适用于椎板偏厚的情 况。对于椎板较厚,需要折弯标
准开门钢板椎板架的情况,可以
直接选择适用于厚椎板的广口钢
板。尺寸的选择和植入的方法和
标准开门钢板相同
铰链钢板用于铰链塌陷或位置错误,可能损
伤神经根或硬脑膜的情况。用合适的夹钳抓住并 稳定松弛的椎板,在椎板上钻孔,钻孔的时候必 需牢靠的固定住椎板。然后用两枚螺钉把铰链钢 板固定在椎板上,再打开椎板。最后钻侧块上两
螺孔,植入螺钉固定铰链
• 椎板成形术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 形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其减压原理为尽可能在不破坏颈 椎后方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扩大 椎管以解除脊髓后方的压迫,同 时脊髓后移躲开其前方压迫,从 而达到间接减压
扩大椎管周长以增加直径
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
等类似疾病导致的多节段的脊髓受
压,颈椎椎板成形术能成功的完成 减压
利用试模确定每个节段所需钢板的尺寸。用持板
钳把钢板的椎板架固定在椎板侧,再把钢板的外侧固 定在侧块上。钢板下面的叉口固定在侧块边缘。这有 助固定时候的稳定钢板的位置,同时也能减少外侧固 定螺丝上的垂直负荷
侧块的上的螺孔用1.9×5.5mm的固定深度钻。钻头可
以使用通用手柄手动钻,也可以使用动力手柄
神经根受压!
颈椎椎板成形术有以下的优势
•并发症少 •颈椎运动功能保留
•可以早期活动
早先各种椎管扩大成形术式
椎板成形术失败导致再次狭窄的最常 见的原因就是铰链的闭合。各种不同的技 术被用来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
最理想的是有一种能固定椎板的方法,技术上直 观且固定牢靠,同时尽可能减少医缘性损伤,失血 和手术时间
用固定深度钻在椎板上钻孔,并用 自攻螺钉固定。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打 入第二枚螺钉。在植入螺钉的时候,助 手用钳子固定住椎板,以防铰链处损坏
植骨钢板
这种钢板使用可以在开
门侧植骨。钢板中央螺孔
呈椭圆形,这允许钢板与
骨块做细微的调节。然后
把钢板/植骨块复合体植入
切开的椎板和侧块之间
可以在每个开门节段使用植骨钢板,或结
男性患者杜某:
术前
术前
因椎管狭窄导致的脑积水
骨性椎管的扩大情况
术前
术后
颈段脊髓松解前后对照
男性患者张某:
术前
术后
术后ct三维重建、x线侧位片
女性患者李某:
术前
术中
术后侧位平片、磁共振
有关椎板成形术和固定椎板的技术问题一 直在不停的商讨,后路半开门钢板的使用不但 能够使患者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同时使 椎管再狭窄的机率最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