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减压术式及特点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护理配合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护理配合目的总结探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护理配合的要点,难点。
方法对25例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做好术中的护理配合。
结果25例患者手足麻木明显减轻,肢体运动无障碍,疗效满意。
结论科学严谨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标签: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护理配合颈椎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单一节段的颈椎病一般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但是多节段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者,单纯前路手术无法解除临床症状,往往需要行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1]。
现将我院自2013年1月~12月所实施的椎管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6例。
年龄45~67岁。
1.2 方法: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取俯卧位持续牵引,后正中切口。
分离组织暴露C3~7椎体行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颈椎后路单开门支撑板内固定术。
彻底止血冲洗,逐层缝合伤口。
包扎伤口,待患者清醒拔管后送回病房。
2. 结果手术成功结束,术后随访患者手足麻木减轻,3例消失。
患者对疗效满意无并发症。
3. 手术配合术前准备:术前一日访视患者,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术中体位,麻醉方式。
告知患者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配合方法。
手术开始前2h开启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湿度50%~60%温度22~24℃。
将术中所需的电刀,气动磨钻,C臂机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保证其功能良好。
器械准备有一般手术器械,颈椎后路手术器械,颈椎后路单开门支撑板内固定装置。
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医师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术中配合:①器械护士护理配合:建立无菌台,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了解手术医生的习惯,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手术流程。
该手术取后正中切口,切开后逐层分离组织。
准备好带有钡线的条形纱布填塞棘突两侧,可充分暴露C3~7节椎体,还可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后路微创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后路微创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叶志远;廖文波【摘要】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is a common degeneration disease in spine surgery, which is the well-know radicular symptoms due to stenosis of the nerve root canal.Surgical decompression may become necessary if conservative therapeutic measures fail.The conventional 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 was a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however, the surgical gradually be eliminated because of the big trauma and the high rate of complications.Currently, due to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technology, the cervical endoscopic system, the microscopic system and the tubular retractor, pos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cervical foraminotomy technolo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ecause it could minimize the trauma, promote the recovery and reduce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The review is to introduce several kinds of pos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cervical foraminotomy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卡压引起的根性症状.如果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行手术治疗.传统的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是该术式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应用逐渐减少.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不断发展,通道扩张器的应用,内镜系统及显微镜的发展都使得微创术式既能带来好的临床效果,减少创伤,快速康复,而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使得后路微创椎间孔切开减压术逐步受到重视.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介绍几种后路微创行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式.【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0)001【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切开;显微镜;全内镜;微创脊柱外科【作者】叶志远;廖文波【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贵州遵义 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贵州遵义 5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7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受卡压引起的根性痛及麻木等症状。
颈椎手术不同术式麻醉方法选择

准评定 ,结果优 29 例 ,良 10 例 ,可 5 例 ,优良率占 88. 6 %。 4 讨 论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的目的是 : ①受压神经组织减压以 缓解疼痛 ; ②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阻止椎体滑脱进一步加重 。 但对滑脱椎体是否复位尚存争议 。本组病例在安装 RF 和 DF 时进行提升复位 ,治疗及随访效果良好 。复位的优点是 : ①防 止畸形进一步发展 ; ②增加融合率 ; ③减少融合节段 ; ④纠正 腰骶后凸 ,消除腰椎过度前凸及骨盆倾斜 ,获得姿态和步态的 改善 ; ⑤恢复椎管的形态和容积 ,纠正神经孔的狭窄 ,避免腰 骶韧带紧张 ,保护神经根不被牵拉 ,有利于神经减压 。
适用的麻醉方法 ,保证术中的安全 ,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对
全身干扰最小 。
5 参考文献
〔1〕 郑友之 ,陈亚军. 前路颈椎手术神经阻滞麻醉探讨〔J 〕. 临床麻醉 学杂志 ,2000 ,16 (6) :311.
〔2〕 陈为民 ,吴秀英 ,崔健君 ,等. 颈椎手术患者全麻下翻身时循环功 能的变化〔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9 ,28 (5) :231.
3 结 果
本组 365 例 ,364 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1 例因局部麻醉下不 能耐受 ,术中改换麻醉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 。应用乌 拉地尔降压者共计 21 例 ,应用麻黄碱升压者共计 15 例 。全 麻患者术中维持呼气末 CO2 分压在 30~40 mmHg 之间 。137 例全身麻醉患者 109 例术毕 20 分钟内各种反射恢复 ,完全清 醒 ,术毕拔管后安返病房 ;28 例合并高位截瘫患者进行延迟拔 管 ,术毕送入重症监护病房 ,平均带管时间 8 小时 ,其中 26 例 顺利出 ICU 病房 ,1 例合并严重肺部感染 ,1 例合并严重酸碱 平衡失调 、电解质紊乱 ,10 天后死亡 。
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减压术后疗效的随访观察

效容积 , 间接解除脊髓压迫的 弓弦效应产生及对颈椎主动活动度影响甚微 , 其术 后疗 效较同期前路术更佳 。
关键 词 : 颈椎病 ; 减压术 , 外科 ; 椎板切除术 ; 体感诱 发电位 ;O J A评 分 ; 主动活动度 中图分类号 : 8 . ; 8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08—0 8 (0 8 0 0 8 0 R6 15 R6 7 3 A 10 2 7 20 )6— 4 9— 4
go p ( 0 0 )p ep r i l. o toe i v r e r ua o , eJ A soe n E ees n c n d f ・ ru s P> . 5 r ea v y F r h s w t o e 1 a r i t 0 c rs d S P w r g i a t ie o te h y d tn h a i f fr i
w r vl tdadcm ae i h vl t nss m f aa eeOto ad soiin(O eeea ae n o prd ̄t teea ai yt s pn s r p ei A sc t u h u o e oJ h c a o J A)Soesm t cr,o a — o
, A GP iF NGS i ig ( etfO toad s G nrl o i l Taf d a W N e, E h— n q D p r p ei ' e e s t in nMei l o h c, aH pa o f i c
U i rt, in n 3 0 5 C ia nv sy T j 0 0 2, hn ) ei a i
Pr g sso e v c p ndy o i y l pa hy t e t d t t c m p e so ppr ac s o no i f c r ials o l tc m eo t r a e wih wo de o r sin a o he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普有登,杨俊宇,周兆文,段 洪,孙启增,金 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骨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 目的 探讨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骨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6例经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9~62岁,平均50.5岁,手术节段C 6/77例、C 5/612例、C 4/57例。
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神经根性疼痛视觉模拟(VAS )评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DI )评分、术后颈椎病疗效Odom 评级、术后2 d 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椎间隙高度(DH )、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影像学检查神经受压改善情况。
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6~25个月,平均(18.1±4.8)个月。
平均手术时间(76.9±12.8) min;术中出血量(87.3±14.3) mL;术前根性疼痛VAS 评分平均(6.9±0.8)分,术后末次随访时间根性疼痛VAS 评分平均(1.4±0.6)分,术前与术后根性疼痛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NDI 评分平均(32.4±4.3)分,末次随访时间NDI 评分平均(16.3±6.7)分;术后2 d 平均DH 为(5.8±0.6) mm,末次随访平均DH 为(5.7±0.4)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颈椎病疗效Odom 评级优8例(30.8%),良14例(53.8%),可4例(15.4%),优良率为84.6%。
术后未出现感染、固定物松动、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经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期疗效良好,对于侧方椎间盘突出并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作为除前路手术外的另一选择。
颈椎后路手术

第二节颈椎后路手术一、颈椎后方入路后正中人路是行颈椎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人路之一,此入路可以快速而安全地显露颈椎所有后部结构,此入路有以下适应证:1。
颈椎不稳。
2。
颈椎退行性病变。
3。
颈椎肿瘤.4.颈椎外伤造成的关节突关节脱位等.(一)患者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软枕,头部稍前屈,以打开棘突间隙。
术中应用支具和头架固定,可以控制头颈部的位置,并可减少眼部受压机会,同时便于麻醉师管理气道,也可以使患者采取侧卧位。
体表标志:棘突是脊椎最突出的体表标志。
C2棘突是颈椎较大的棘突之一,C7和T1的棘突也很大,这3个棘突均可在颈部后正中线触及。
有时术中很难区分C7和T1,因此,切口前可在病变节段棘突上插人一注射器针头,然后X线透视准确定位。
因为颈椎关节突关节之间的距离和椎间隙都很小,如果不借助X线片准确定位,可能会过度剥离而破坏颈椎后柱的结构、肌肉止点,以致出现术后轴性症状。
(二)切口剃光头部毛发,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做颈后正中直切口,最长上可至枕外隆突上两横指,下可达第七颈椎(隆椎)棘突尖(见图7。
7)。
需要注意的是,颈后部皮肤比颈前部皮肤厚,而且不易移动,因此相应手术瘫痕会较宽,所幸的是头发可以遮盖大部分的瘫痕。
图7。
7 切口(三)神经界面神经界面位于正中线、两侧颈椎椎旁肌之间(颈椎椎旁肌受左、右颈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
(四)浅层手术分离沿棘突向深层切开(见图7。
8)。
跨越后正中线的静脉丛可能会导致少量出血,电刀电凝即可止血.后正中线浅层手术分离很安全.如果术中偏离了后正中线而切人了肌组织,则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应立刻电凝止血。
如果患者有明显脊椎裂,则有可能进人椎管而损伤脊髓。
图7.8 颈椎后方显露(五)深层手术分离辨认椎板间的黄韧带,用尖刀从其在下位椎板上缘的附着处切断。
用神经剥离器从正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的间隙进人,将黄韧带与其下方的硬脊膜分开,然后切除黄韧带。
根据需要选择全椎板切除或部分椎板切除,显露其下方蓝白色的硬脊膜,有时硬脊膜被硬膜外脂肪覆盖.辨认椎体后部、椎间隙和可能突出的椎间盘。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薛营杰;赵斌;路坦;李爱国;董玉珍【摘要】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收治的因多节段颈椎OPLL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对照组(n=30)和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观察组(n=36).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时颈背部的轴性疼.影像学检查观测2组患者的颈椎曲度指数(CCI)、颈椎活动度(ROM)、颈椎矢状平衡指数(C2-7 SVA),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CCI、C2~7 SVA、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CCI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CC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CCI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ROM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ROM丢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C2~7SVA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C2~7S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2~7SVA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6.7%),脑脊液漏3例(10.0%),轴性症状6例(20.0%),第5颈神经根麻痹7例(23.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18/30);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例(8.3%),脑脊液漏3例(8.3%),轴性症状1例(2.8%),第5颈神经根麻痹2例(5.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9/36);观察组患者轴性症状、第5颈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 =5.119、4.391、0.829,P <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 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恢复效果,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维持颈椎曲度及颈椎矢状位平衡方面不如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但椎管成形术术后保留颈椎活动度更大,且轴性症状、第5颈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低.【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6)007【总页数】5页(P649-653)【关键词】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管成形术;椎板切除术【作者】薛营杰;赵斌;路坦;李爱国;董玉珍【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异位骨化疾病,可对脊髓造成很大的慢性压力,使脊髓受压和神经系统退化,导致步态或平衡改变、精细运动控制丧失及上肢虚弱、麻木或感觉异常。
颈椎后路手术过程注意事项

颈椎后路手术过程注意事项颈椎后路手术是一种手术方法,常用于治疗颈椎病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等颈椎相关疾病。
手术后的护理和术后注意事项非常重要,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颈椎后路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1.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骨密度检查、心电图、胸片、颈椎CT、MRI等。
2. 手术交流:患者需要和医生进行充分交流,了解手术的详细内容和处理方案,明确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3. 睡眠环境:术前的睡眠是重要的,确保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
术中操作:1. 全麻:手术需要全麻,患者需在术前8小时内禁食禁水,遵循医生的指导。
2. 感染防护:手术室需要有严格的消毒和感染防护措施,术中要确保手术区域干净,手术器械无菌。
3. 切口选择:切口一般位于颈椎后部中线,手术时医生会尽量减小切口长度,以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
4. 植入物选择:手术中植入物的选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金属板、螺钉等,术前医生会给出详细的建议,患者可参考。
术后护理:1. 观察伤口:术后患者需要及时观察切口,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如出现渗血、红肿、感染等。
2. 饮食:手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通便。
3. 保持颈部姿势:手术后需要保持颈部的正确姿势,合理使用颈托,尽量避免颈部过度活动。
4. 洗浴护理:术后患者不宜沐浴,可以选择擦身子或温水浴,注意保持伤口干燥。
5. 动作限制:手术后需要限制剧烈运动和弯腰、抬重物,避免过度用力和颈部受伤。
6. 用药指导: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并遵守医嘱,不得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
术后复诊:1. 定期复查:手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包括X线、CT或MRI 等检查,以了解术后恢复情况。
2. 康复训练: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按照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促进颈部功能的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铰链钢板用于铰链塌陷或位置错误,可能损 伤神经根或硬脑膜的情况。用合适的夹钳抓住并 稳定松弛的椎板,在椎板上钻孔,钻孔的时候必 需牢靠的固定住椎板。然后用两枚螺钉把铰链钢 板固定在椎板上,再打开椎板。最后钻侧块上两 螺孔,植入螺钉固定铰链
男性患者杜某: 术前
因椎管后路正中切口, 暴露第二颈椎下缘至 第一胸椎上缘,做侧 面骨膜下剥离至椎体 侧块中部。在各节段 做减压时候的时候确 认椎板外侧和侧块内 侧的结合部
在应该减压至C2节段的,保留C2后弓的完 整和其上面的大部分肌肉附着点同样可以完 成减压。用枪钳或磨钻去除颈2椎板下缘、中 间的松质骨以及腹侧皮质骨,使椎板成穹顶 样成形
在侧块表面头尾径上本身较小,或因椎间 孔切开术所致侧块表面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选 择使用侧孔钢板。在侧孔钢板,除了侧块上的 两枚固定螺钉是与钢板长轴相平行之外,尺寸 的测量和植入方法与开门和植骨钢板相同
广口钢板适用于椎板偏厚的情 况。对于椎板较厚,需要折弯标 准开门钢板椎板架的情况,可以 直接选择适用于厚椎板的广口钢 板。尺寸的选择和植入的方法和 标准开门钢板相同
扩大椎管周长以增加直径
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 等类似疾病导致的多节段的脊髓受 压,颈椎椎板成形术能成功的完成 减压
神经根受压!
颈椎椎板成形术有以下的优势
•并发症少 •颈椎运动功能保留 •可以早期活动
早先各种椎管扩大成形术式
椎板成形术失败导致再次狭窄的最常 见的原因就是铰链的闭合。各种不同的技 术被用来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
最理想的是有一种能固定椎板的方法,技术上直 观且固定牢靠,同时尽可能减少医缘性损伤,失血 和手术时间
术前需要完善的检查
•颈椎动力位平片 •颈椎MRI •骨质、骨密度检查 •CT三维扫描了解侧块体积、椎动脉走行
患者同其他颈椎后路手术一样取俯卧位,头 部支架固定,最好头部轻微屈曲。颈部的适度屈 曲能减少关节突关节和椎板的重叠,使椎板成形 更方便,同时有助于减少硬膜外和椎体周围静脉 的出血
用固定深度钻在椎板上钻孔,并用 自攻螺钉固定。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打 入第二枚螺钉。在植入螺钉的时候,助 手用钳子固定住椎板,以防铰链处损坏
植骨钢板
这种钢板使用可以在开 门侧植骨。钢板中央螺孔 呈椭圆形,这允许钢板与 骨块做细微的调节。然后 把钢板/植骨块复合体植入 切开的椎板和侧块之间
可以在每个开门节段使用植骨钢板,或结 合使用植骨钢板和开门钢板
颈椎管测量
开门侧别选择并统一!
用球形磨钻在开门侧椎板与侧块联合处磨出纵形骨槽。 最后用1.0的枪钳咬除残余的内板骨质完成开门。这一步的 目的就是保证骨槽的形成,评估铰链的坚硬程度
选择椎管切开减压的病因很多,如果患者的脊髓 压迫呈不对称性,一些医生选择减压受累较多的一侧。 当然,有时候也受医生的有利手影响。如右利手的医 生更愿意站在患者左侧,行左侧切开减压
注意避免两个导致铰链塌陷的常见错误: 骨槽太靠椎板内侧和开槽时骨质去除太多。铰链侧开槽时,
应该适当的多保留一些骨质,以便后面的调整。如果椎板铰链 在骨质充分去除的情况下仍不能弯曲,注意检查开门侧骨槽是 否完全分离
铰链侧开槽准备好后,切断开门区上下两端的黄韧带,分离 囊壁组织和静脉。可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囊壁组织和下面的硬膜 外静脉。手术的设计者们使用双极电凝和剪刀或1.0的枪钳。也 可以在轻轻打开椎板的同时,用神经拉钩分离静脉
术前
术后
颈段脊髓松解前后对照
男性患者张某:
术前
术后
术后ct三维重建、x线侧位片
女性患者李某:
术前
术中
术后侧位平片、磁共振
有关椎板成形术和固定椎板的技术问题一 直在不停的商讨,后路半开门钢板的使用不但 能够使患者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同时使 椎管再狭窄的机率最小化
颈椎后路开门手术并发症
利用试模确定每个节段所需钢板的尺寸。用持板 钳把钢板的椎板架固定在椎板侧,再把钢板的外侧固 定在侧块上。钢板下面的叉口固定在侧块边缘。这有 助固定时候的稳定钢板的位置,同时也能减少外侧固 定螺丝上的垂直负荷
侧块的上的螺孔用1.9×5.5mm的固定深度钻。钻头可 以使用通用手柄手动钻,也可以使用动力手柄
因素造成的损伤 • 远期变异造成的损伤
•椎板塌陷 •轴性疼痛 •再灌注损伤
全椎板切除+侧块钉棒固定
椎板切除+侧块钉棒固定有以下特点
•适用于脊髓型颈椎病伴反曲病例 •无开门椎板塌陷的远期并发症 •手术操作安全、简单
•颈椎运动功能损失 •需要做椎旁植骨 •术中牵拉调整颈椎曲度
手术常见神经损伤
• 操作技巧造成的神经损伤 • 继发性缺血、再灌注、感染等
颈椎后路减压术式及特点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李维新
踏上脊柱新长征
在选择何种手术时,神经外科医生必 须考量到许多变量:如压迫的来源和位置、 颈椎的曲度和动度、椎体的稳定性、是否 伴有滑脱、疼痛和肌张力改变等等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方式:
• 全椎板切除 • 全椎板切除加侧块钉棒固定 • 椎板成形术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 形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其减压原理为尽可能在不破坏颈 椎后方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扩大 椎管以解除脊髓后方的压迫,同 时脊髓后移躲开其前方压迫,从 而达到间接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