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减压术
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6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 T2008N O .26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临床医学随着现代社会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变,患有颈椎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且年龄有不断降低趋势[1],对2003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行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的11例颈椎间盘病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4~58岁,平均46.5岁,均为单节段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颈肩一侧上肢疼痛麻木且无颈椎管狭窄及颈椎不稳;病史4~12个月,平均病史6个月,均行系统保守治疗无效。
1.2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颈椎正侧,双斜,过伸过曲位X 片,颈椎C T ,M RI 检查,均无颈椎不稳,颈椎管狭窄表现[2],其中C 56突出7例,C 67突出3例,C45突出1例,影像检查均明确为单节段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
1.3手术方法采用颈丛+局麻或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双侧肩背部用宽胶布粘贴并向下牵拉以利术中透视,以病变节段为中心行后路正中切口,其长度应包括上下各两个椎节,患侧骨膜下剥离椎旁肌,并将其向外牵拉达小关节突外侧[3],切除黄韧带,以高速磨钻和薄行冲击式咬骨钳去除相邻椎板外侧部,关节突内侧部,为防止不稳,关节突切除不能超过50%,显露侧方硬脊膜及相连的神经根,分离神经根与突出髓核之间的粘连,以神经根拉钩将神经轻轻牵向上方,用长柄尖刀切开纤维环,细小髓核钳取出髓核,如有椎体后缘突出骨赘可一并切除。
冲洗切口,皮下置引流条,逐层缝合[4]。
本组11例,手术时间70~120m i n,平均90m i n,出血150~400m L,平均260m L,术中均未输血。
1.4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及脱水、神经营养药,患者术后24h 颈托保护下坐起站立,颈托保护3~4周后可去除。
分别于术后第1日、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查颈椎X 片,必要时行C T 、M RI 检查。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髓损伤疗效观察

我们 分析 了近两 年来 我 院收治 的低 位颈椎 骨折 脱位
患 者经颈椎 侧块 钉棒 内 固定 手术 治疗 的预后 情 况 。 现 报告如 下 。
1 资料与方 法
口, 长度 一般超 过损 伤 区域 上下 1~ 2个棘 突 。依 次
切开皮 肤 、 皮下 组 织 、 项韧 带 , 锐 性 剥离 显 露 颈椎 棘
通 信 作者 : 曲卫 东
4 2
静滴剩余药量至 4 5 m i n , 继之以 5 . 4 m g / ( k g ・ h ) 维
持2 3 h 。
1 . 3 手术 方法
两 组 均采 用 颈 椎后 路 减 压侧 块 钉
棒 内固定 手术 治疗 。全麻 或局麻 , 俯卧或 侧 卧位 , 上 颅 骨牵 引 架 , C臂 透 视 确 定 损 伤 节 段 , 行 后 正 中切
山东 医药 2 0 1 3年第 5 3卷第 3 8期
颈椎 后 路 减 压 内 固定术 治疗 颈髓 损伤 疗 效 观 察
张 波, 曲卫 东 , 翟连 文 。 王 海斌 ( 山 东大学第二 医院 , 济南2 5 0 0 3 3 )
摘要 : 目的
观察颈椎后路 减压 内固定术对低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 不完全损伤 的效果 。方法
低 位颈椎 骨折脱 位合 并颈髓 不完 全损 伤患者 4 5例 , 男3 2例 、 女 1 3例 , 年龄 2 1~ 6 8岁 、 平均 3 8岁 。致
伤原因: 车祸 伤 3 0例 , 不 慎 摔 伤 9例 , 重 物砸 伤 6
例 。按 照颈髓 损伤节 段不 同分 为上段 组 ( C ~C 水
颈 椎骨折 致颈 段 颈 髓损 伤 患 者 病情 往 往 严 重 , 损 伤平 面往往 在颈 椎 骨 折脱 位 平 面 以上 , 影 响患 者 呼 吸功 能甚 至患 者 的生 命 j , 其致死率 、 致 残 率 均 比较 高 。颈椎 骨折 脱位后 压迫 脊髓 , 导致脊 髓水 肿 、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久坐不动、不良姿势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颈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
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手术操作步骤术前准备1.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化验、心电图、胸片等。
2.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禁食禁水,以免手术期间发生误吸和呕吐等情况。
3.术前需要对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并向其充分说明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麻醉1.手术开始前,麻醉师需要与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沟通,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2.一般情况下,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采用全身麻醉。
3.麻醉师在手术期间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体位固定1.患者需要被放置在手术床上,头部要做好固定,避免手术期间的移动。
2.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体位,确保其脊柱处于自然弯曲状态。
切口1.术者使用手术刀在患者颈部进行切口,一般位于患者颈椎的正中线。
2.切口长度约为3-4cm,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
颈椎下后路减压1.术者在切口处进行刨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出颈椎的椎弓板和椎间盘。
2.术者使用高速骨钻和冲击器将椎弓板和椎间盘进行部分切除,以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
3.在进行减压过程中,术者需要小心保护周围的神经组织和血管。
颈椎内固定1.在完成颈椎下后路减压后,术者会将椎间融合器(cage)放置在椎间盘的位置。
2.椎间融合器通常由人工材料制成,能够保持椎间间隙的高度和稳定性。
3.在椎间融合器放置后,术者会使用金属螺钉和螺杆将脊椎骨进行固定。
术后处理1.手术结束后,将伤口缝合,进行适当的敷料造口。
2.在恢复室中,对患者进行监测观察,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
3.术后数小时内,患者可以进行床边活动。
4.术后一般需要住院观察1-2天,确保患者康复顺利。
注意事项1.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需要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完成。
颈椎骨折伴脱位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位。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观察,大便后及时清洁皮肤。
对小便失禁者,男性患者用阴茎套引流尿液法,效果很好,既可保持床单干燥,又可避免泌尿系感染;女患者若长期留置尿管,很容易引起上行感染,最好采用垫尿布,尿湿后立即更换,并用温热水清洁会阴部和臀部,以保持皮肤干燥,不受尿液刺激。
2.3康复护理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在发病后病情稳定后48—72h开始进行康复治疗Ho,可采用按摩、推拿、翻身、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等被动活动,帮助患者功能锻炼,全身锻炼15~30m i n/d,每天数次H1。
以减少致残率。
参考文献l朱爱珍.501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6。
12(7):305.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3方示枋.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98.4袁莎莉.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
21(8):746.(收稿日期:2010—09—10)颈椎骨折伴脱位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丁佐梅【关键词】颈椎骨折;颈椎脱位;联合减压;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5971(2010)12—1902—02颈椎骨折伴脱位在临床常可见,多由车祸、工伤等意外事故引起,属不稳定型骨折,有时合并颈髓损伤。
如不及早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建立颈椎稳定性,就可能伤及颈部脊髓,导致高位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骨折伴脱位常用而可靠的术式,但该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对32例颈椎骨折伴脱位的患者施行了该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l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22—76岁,均由外伤所致,其中18例伴有不完全性截瘫症状,有5例合并颈髓损伤。
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该文将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并探讨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给予术前常规麻醉以及手术准备后,进行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结果。
结果 2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经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其joa评分情况较治疗前改善率>50%人数为22例,所占比例为84.62%,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仅为7.69%,未出现内固定断裂、脱出等情况,患者植骨愈合率为100.00%。
结论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植骨愈合情况良好,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内固定脱出以及断裂等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 r6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013-02该文选取该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前来就诊的2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并探讨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来就诊的2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在5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0.7)岁,患者病情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9.5±6.9)个月。
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片、ct医学影像检查以及mri医学影像检查均确诊为多节段颈椎狭窄症,患者病变节段为:c3~c6节段病变患者为16例、c3~c7节段病变患者为10例。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普有登,杨俊宇,周兆文,段 洪,孙启增,金 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骨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 目的 探讨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骨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6例经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9~62岁,平均50.5岁,手术节段C 6/77例、C 5/612例、C 4/57例。
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神经根性疼痛视觉模拟(VAS )评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DI )评分、术后颈椎病疗效Odom 评级、术后2 d 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椎间隙高度(DH )、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影像学检查神经受压改善情况。
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6~25个月,平均(18.1±4.8)个月。
平均手术时间(76.9±12.8) min;术中出血量(87.3±14.3) mL;术前根性疼痛VAS 评分平均(6.9±0.8)分,术后末次随访时间根性疼痛VAS 评分平均(1.4±0.6)分,术前与术后根性疼痛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NDI 评分平均(32.4±4.3)分,末次随访时间NDI 评分平均(16.3±6.7)分;术后2 d 平均DH 为(5.8±0.6) mm,末次随访平均DH 为(5.7±0.4)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颈椎病疗效Odom 评级优8例(30.8%),良14例(53.8%),可4例(15.4%),优良率为84.6%。
术后未出现感染、固定物松动、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经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期疗效良好,对于侧方椎间盘突出并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作为除前路手术外的另一选择。
颈椎后路手术

第二节颈椎后路手术一、颈椎后方入路后正中人路是行颈椎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人路之一,此入路可以快速而安全地显露颈椎所有后部结构,此入路有以下适应证:1。
颈椎不稳。
2。
颈椎退行性病变。
3。
颈椎肿瘤.4.颈椎外伤造成的关节突关节脱位等.(一)患者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软枕,头部稍前屈,以打开棘突间隙。
术中应用支具和头架固定,可以控制头颈部的位置,并可减少眼部受压机会,同时便于麻醉师管理气道,也可以使患者采取侧卧位。
体表标志:棘突是脊椎最突出的体表标志。
C2棘突是颈椎较大的棘突之一,C7和T1的棘突也很大,这3个棘突均可在颈部后正中线触及。
有时术中很难区分C7和T1,因此,切口前可在病变节段棘突上插人一注射器针头,然后X线透视准确定位。
因为颈椎关节突关节之间的距离和椎间隙都很小,如果不借助X线片准确定位,可能会过度剥离而破坏颈椎后柱的结构、肌肉止点,以致出现术后轴性症状。
(二)切口剃光头部毛发,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做颈后正中直切口,最长上可至枕外隆突上两横指,下可达第七颈椎(隆椎)棘突尖(见图7。
7)。
需要注意的是,颈后部皮肤比颈前部皮肤厚,而且不易移动,因此相应手术瘫痕会较宽,所幸的是头发可以遮盖大部分的瘫痕。
图7。
7 切口(三)神经界面神经界面位于正中线、两侧颈椎椎旁肌之间(颈椎椎旁肌受左、右颈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
(四)浅层手术分离沿棘突向深层切开(见图7。
8)。
跨越后正中线的静脉丛可能会导致少量出血,电刀电凝即可止血.后正中线浅层手术分离很安全.如果术中偏离了后正中线而切人了肌组织,则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应立刻电凝止血。
如果患者有明显脊椎裂,则有可能进人椎管而损伤脊髓。
图7.8 颈椎后方显露(五)深层手术分离辨认椎板间的黄韧带,用尖刀从其在下位椎板上缘的附着处切断。
用神经剥离器从正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的间隙进人,将黄韧带与其下方的硬脊膜分开,然后切除黄韧带。
根据需要选择全椎板切除或部分椎板切除,显露其下方蓝白色的硬脊膜,有时硬脊膜被硬膜外脂肪覆盖.辨认椎体后部、椎间隙和可能突出的椎间盘。
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后护理查房PPT课件

四、护理问题
LOGO
2、专科护理问题
(1)神经源性膀胱 (2)神经源性肠 (3)日常生活活动重度依赖
Page 15
五、康复护理目标
LOGO
1、近期目标 (1)尽快克服体位性低血压 (2)加强饮食营养 (3)拔除尿管,实施间歇导尿,训练膀胱功能 (4)直肠训练 (5)提高ADL (6)预防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呼 吸功能减退、胃肠功能紊乱等
Page 35
(2)神经源性肠训练
LOGO
肠道功能训练
1.盆底肌训练 病人取仰位或坐位,双膝屈曲稍分开,轻抬 臀部,维持10秒,连续10次,每天练习10次,促进盆底肌功 能恢复。
2.腹肌训练 可增强腹肌的收缩能力,提高排便时的腹内压, 常用方法有仰卧直腿抬高训练,仰卧起坐等。
Page 36
(2)神经源性肠训练
LOGO
主要内容: 1 病情简介 2 康复治疗方案 3 护理评估 4 护理问题
Page 1
LOGO
主要内容: 5 康复护理目标 6 康复护理措施 7 护理评价 8 专科知识点
Page 2
一、病情简介
LOGO
患者姓名:张本树,男,52岁,住院号:536712,因“头颈部 伤痛伴四肢无力3小时”于2016-01-24以“颈髓损伤(运动平面:C5, 感觉平面:C4,AISA分级C级)、颈椎间盘突出症”收住骨三科,1月 25日在全麻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术后行脱水、营养神经、 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于2月14日转入我科行康复训练。
Page 31
LOGO
Crede手法: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膀 胱顶部(脐下方),逐渐施力向内下方压,也可用拳 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加压时须缓慢轻柔, 避免使用暴力和耻骨上直接加压。过高的膀胱压力可 导致膀胱损伤和尿液返流到肾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的生理准备:1、完善各项检查
2、配血及备血 3、药物过敏试验 4、呼吸系统的准备 5、循环系统的准备 6、消化系统准备 7、皮肤准备 8、维持和改善肝、肾功能 9、术前适应性训练 10、术前相应要求的实施
术中配合
术中配合
清点核对手 术中用物
术前15-20分钟刷手, 检查器械物品是否齐
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
• 优点:
• 优点:
近期效果明显
防止颈椎病的发展和畸形
• 缺点:
发生
医源性狭窄、颈椎不稳定、 • 缺点
远期效果不佳
易引起复发性狭窄
麻醉方式
1、全麻:最佳 2、局麻或颈丛阻滞加局麻 3、硬膜外麻醉 4、针刺麻醉
体位
1、俯卧位:最佳 2、颈椎中立位 3、轻度屈曲位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
特殊颈椎(C1,C2和C7)
无椎体、棘突 和关节突 , 由前后弓和侧 块 组成。
前弓短,后弓长前弓的后 面正中有齿突凹,与第2 颈椎的齿状突相关节。
两弓的侧方左右各有一侧块,侧块的 上面皆有一个呈椭圆形的上关节面, 与枕髁相关节。侧块的下面有圆形的 下关节面,与第2颈椎的上关节面相 关节。
C1(寰椎)
横突各自被横突孔穿透,上6个颈椎之横突孔提供椎动脉、 椎静脉和交感神经之通道。每个突起分前后部,两部借一 骨块连接,该骨块上方有一深沟以为脊神经之通道。 -前部与胸内肋骨同源,故又称肋突或肋原。自椎体一侧 发出,在孔前方指向外侧,止于前结节。 -后部为真横突,自孔后方之椎弓发出,指向前外侧,止 于一平坦结节,即后结节。
全完好
术前访视病 人,了解病
情和需求
器械 护士
正确快速传递用 物,保持器械及
用物的整洁
留取标本组织, 必要时做好标
记
包扎和固 定
整理用物
关注手术,配 合抢救,严格
无菌操作
巡回护士职责
做好心理护理,
缓解病人焦虑和恐 惧
接待病人,仔细核 对;安置正确的体
位
术前进行物品 准备
督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原则
巡回 护士
环境准备 物品准备 护士准备 病人准备
环境准备
净化系统的开启 温度设置:22~25℃ 湿度设置:50%左右
物品准备
布类物品:手术衣、手术单(大单、中单、治疗巾、 手术巾等)
辅料类:纱布、血垫、棉球 引流类:单腔引流管 器械类:骨科包 其他:手套、吸引连接管、吸引接头、骨蜡、止
血药、缝线、缝针、电刀,刀片(20#、11#)
手术中的配 合
清点核对手术器械 及物品
协助进行手术 准备
颈椎后路减压术手术步骤
脱
椎探
位
切脱板查 局
间关
s 口
显
位切处 复除理
部 冷
固隙 定植
闭 伤
手术步骤
露位减脊 疗
骨口
压髓
融
合
术后护理
术后处理
器械
送病
环
清洗
人回
境
工作
复苏
处
流程
室或
理
病房
健 康 指 导
常规器械清洗工作流程
器械分类
机械清洗 适用于常规清洗
护士准备
1、外科洗手
2、穿无菌手一术般衣准,戴备无菌手套
3、无菌桌(器械桌)的整理与准备
4、手术区铺单
5、清点、核1、对术手前术进用行环物境及用品准备
2、接待病人
器械护士
3、安置病人
4、缓解病人焦虑和恐惧
5、协助进行手术准备
6、清点核对
巡回护士
7、督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病人准备
病人的心理准备:1、健康宣教
→
终末漂洗 (纯净水下冲洗)
消毒 →(75%酒精擦拭、煮沸、 →
酸性氧化电位)
使用润滑剂保护
干燥 → (擦干、烘干, →
管腔器械使用压力)
打包待灭菌
1
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手术术者 共同送病人
2
巡回护士 房
环境处理
3
管路 饮食 运动 保暖 围领 出院指导
颈椎后路减压 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录
颈椎解剖知识介绍 术术式及麻醉知识 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 术后护理
Company name
颈部解剖
Dissection of the Neck
Company name
颈椎以自上而下之顺序被编为1~7号( C1~C7 )
一般特征(C3~C6)
椎体小,左右径宽于前后径。 -前面和后面均平坦,等深;前者稍低于后者,且其下缘 向下延伸,与下一椎体前上部交叠。 -上面侧向凹陷,有边缘向一侧突出。 -下面从前向后凹,从一端凸向另一端,有侧向浅凹与下 一椎体承接。
枢椎的椎板较厚,其棘 突较其下位者长而粗大, 在X线相上看到上部颈 椎有最大棘突者即为第 二颈椎。枢椎的横突较 小,方向朝下,只具有 一个明显的后结节。
Company name
C7(隆椎):棘突很长,末端 不分叉而呈结节状,隆突于皮 下,而被称为隆椎。
临床上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术式
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
适用于精密 复杂器械
超声波清洗 手工清洗
机械清洗 确认清洗消毒程序
可拆 卸的 零部 件拆 开
精细 和锐 利器 械固 定放 置
管腔 类放 于清 洗架 上
器械 轴节 充分 打开
运行结束
打包待灭菌
超声波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和手工清洗流程
冲洗
洗涤
漂洗
(流动水下冲洗初步) → (清洁剂浸泡刷) → (流动水下冲洗)
健康指导
Thank you
两侧上关节面的后 方有横行的椎动脉 沟,有同名动脉穿 过。
C2(枢椎)
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 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 为寰椎的椎体。齿突根 部的后方,有寰横韧带, 但此韧带较细小;齿突 前面有一关节面与寰椎 前弓构成寰齿关节。
上关节面位于椎体和椎根 连结处上方的粗大稍出的 骨块上,朝向上、后、稍 外方,与寰椎的下关节面 构成寰枢关节;第二颈脊 神经位于该关节的后方, 与下位颈脊神经和椎间关 节的位置关系不同。
椎弓根斜向后,上下缘间中途附于椎体,因此上一椎骨之 椎切迹与下一椎体等深,但更为狭窄。
椎弓板自上而下变窄薄;椎孔大,呈三角形。 棘突短而分叉,分支通常长短不一。
上下关节突在一侧或双侧融合成关节柱,为从椎弓间连结 侧向发出之骨柱。
关节面平坦,呈卵形: -上面朝后上方,稍向内。 -下面朝前下方,稍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