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小肠结构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仔猪断奶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仔猪断奶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断奶时的一英磅体重相当于保育后期的大约两英磅体重,相当于育肥后期大约四英磅体重,因此通过改善仔猪的肠道健康,而取得养殖的成功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断奶过渡期正确的饲喂和管理仔猪,将更有助于在育肥阶段发挥猪的生长潜能。
来自普瑞纳动物营养中心的研究证实,断奶时肠道的健康状况对于其一生的生产成绩是一个强力的指示。
结果表明,断奶时的一英磅体重相当于育肥后期的大约四英磅体重。
简单地说,断奶时生产成绩好将会支持育肥阶段更重的体重,而这一切都起始于猪的肠道。
消化系统的进化仔猪开始采食饲料后,消化能力将影响猪体重增加的速度。
消化营养物质效率越高的猪,体重增长速度也越快。
在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小肠。
饲料在猪的胃中被分解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在这里营养物质通过成千上万个手指状凸起的小肠绒毛吸收,这些小肠绒毛排列在小肠的内部。
如图1所示,较长的、发育好的小肠绒毛帮助猪更高效地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绒毛短的猪,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较小。
拥有良好发育绒毛的健康的小肠将会使猪在断奶期平稳过渡,并且在育肥期发挥最大生长潜能。
但是,如果出现断奶应激,将会显著影响小肠绒毛的长度和发育。
在剑桥动物生理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小肠绒毛的长度,在出生后4到6周的未断奶仔猪中变化不明显,断奶后5天便缩短了一半。
影响一生的生产成绩断奶时肠道损伤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保育期。
普瑞纳动物营养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断奶时的生产成绩将会预示猪一生的生产成绩。
在这项为期18个月的研究中,研究了1770头猪,研究人员记录了猪从断奶到出栏的体重,包括在保育期和生长育肥期的每一次换料。
图2展示了他们的发现。
赢在起跑线上断奶时的表现是一生生产成绩的基础。
因此,在断奶期间确保小肠绒毛的健康是提高猪生产性能的重要一步。
采食饲料和适当饮水将有助于小肠绒毛的健康发育,在断奶期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物质,这就为在育肥阶段更好得增重打开了大门。
影响断奶仔猪肠道发育的因素及营养调控措施

地 降低 仔 猪胰 腺 和空 肠 内容 物 中胰 蛋 白酶 、 粉 淀
酶 及脂 肪 酶 的活性 . 随着 断奶 后 时 间的 推移 和 但 采 食 量 的增 加 . 这些 酶 的活 性又 得 以恢 复并 呈 现 上 升趋 势 。 对未 断奶 的仔猪 而言 ,~ 15周 龄期 间肠
力、 促进 断奶 仔 猪 健 康 发 育 的 重 要 手 段 , 维 持 对 仔 猪 的健康 生 长 具有 重 要作 用 。 因此 。 通过 分 析 断 奶仔 猪 的生 理 特性 . 究 影 响断 奶仔 猪肠 道 健 研 康 发 育 的 因素 及 营 养 调 控措 施 具 有 重 要 的临 床
9 d分 别 降低 5 .%和 3 .%。断奶 应激 不 同程度 08 38
窝 深度 明显 增 加 . 毛高 度显 著 降低 ; 绒 同时 , 上 肠
皮 细胞 刷状 缘 的蔗糖 酶 、 乳糖 酶 、 麦 芽糖 酶 、 异 海 藻 糖 酶等 活性 下 降 . 些 变 化可 导致 肠 道对 营 养 这 物 质 的消化 吸 收率 降低 ,机 体免 疫 能力 下 降 。 从 而影 响 断奶仔 猪 的生长 发育 降低 或 阻断病原 微 生 物 和 E粮 抗 原 对 肠 道 的危 害是 提 高 机 体 抗 病 t
饲料广 ̄ o2 21年第1期 7
2 l
微生态专栏
ei ∞lm r cOe。 g co u n o F c l y / f mi o
不足 , 胃液 p 值 升 高 。研究 表 明 , H 仔猪 断 奶后 胃 酸 分 泌不 足 是 引起 消化 酶 活 性 降低 的主要 原 因
随后 是 厌 氧 菌 . 最后 形 成 一个 稳 定 的动 态 平衡 状 态 。这 些 微 生物 主 要来 自母 猪 的皮 肤 、 头 和粪 乳 便 . 母 猪 的粪 便 是仔 猪 消化 道 微 生物 的主 要来 而 源 仔猪 断奶 后 由于 胃酸 和消 化酶 分泌 不 足及肠 道 损伤 等 原 因 , 成肠 道 大肠 杆 菌 、 球 菌 、 造 链 肠杆
仔猪生理消化与早期断奶技术

仔猪的生理消化与早期断奶技术仔猪早期断奶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
它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疾病由母体向仔猪的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
目前国外养猪业发达国家已开始推广应用14日龄超早期断奶技术。
但仔猪早期断奶时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影响,常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迟滞、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
其引发因素主要是营养应激,即仔猪由原来吮食气味、味道、营养俱全的液态母乳转向采食香味差、坚硬、营养成分不同的干饲料。
而此时仔猪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适应这种营养物质的剧变,因此配制适合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生理的饲粮是克服早期断奶综合症的最有效方法,本文旨在对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及其饲粮配制予以综述。
1.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仔猪早期断奶时,其消化道的发育、消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等都各具特色。
1.1 消化道发育胃在乳蛋白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哺乳期间,胃的酸性环境及凝乳酶的存在有利于乳蛋白的消化。
仔猪哺乳时,胃内因乳酸的存在,其pH维持较低水平,断奶后胃内容物因缺乏有机酸导致乳酸产生明显减少,内源性盐酸分泌受到抑制,使胃内pH明显升高。
张振斌和蒋宗勇等(1998)研究表明,14日龄断奶仔猪胃和小肠内容物pH以及单位体重胃相对重均高于同龄断奶仔猪。
Kelly等(1991a)、Lineman等(1994)、Tarvid等(1994)研究发现,仔猪断奶后胃绝对重不断增加,并高于同龄哺乳仔猪。
这表明随仔猪断奶后采食量的不断增加,使胃消化固体饲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刺激了胃的发育。
Cera等(1990)报道,哺乳仔猪胰腺绝对重量在2~35天日龄间呈线性递增(P0.01), 21日龄断奶仔猪胰腺绝对重在断奶后3天下降,至断奶后7天低于同龄哺乳仔猪,之后又线性增加。
但以单位空体重来表示的胰腺相对重,哺乳仔猪在2~28日龄逐渐下降(P0.05),21日龄断奶仔猪则逐渐增加,以上说明,胰腺组织的发育在仔猪断奶最初受到阻碍,但与其它组织相比较,仍表现出优先生长,可能是胰腺组织更敏感于采食的物理刺激仔猪肠道组织发育迅速,采食干饲料能够刺激肠道组织的发育。
日粮对断奶仔猪小肠完整性的调节

日粮对断奶仔猪小肠完整性的调节仔猪断奶要经历多种变化,这些变化通常会引起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降低,同时也可能发生腹泻。
小肠不但可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还可以排斥病原体、毒素和过敏性复合物。
小肠的功能依赖于其完整性,而完整性可通过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杯状细胞的数量、跨上皮渗透性、刷状缘酶活力以及生长性能等指标进行评定。
由于绒毛高度下降、跨细胞渗透性增加以及刷状缘酶活力降低,断奶对仔猪小肠完整性有负效应。
本章集中讨论日粮对断奶引起的小肠完整性损伤的调节。
目前的研究认为,饲粮的采食水平是粘膜功能及其完整性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断奶后发生的短期低饲粮采食量是降低小肠完整性的主要原因。
此外,实际的日粮消耗总量与小肠的发育呈正相关。
这些研究涉及一些潜在的功能性饲料成分,包括蛋白质来源、特殊氨基酸、脂肪酸、纤维、功能性低聚糖、生长因子、多胺和核昔酸。
研究表明,单一的饲料成分对断奶仔猪的小肠完整性只有比较小的作用,而将这些复合性功能成分结合起来效果可能会较好。
进一步的研究应包括决定断奶后采食量大小的因子的确定,以及能刺激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功能和促进有益菌群生长的功能性日粮成分。
仔猪断奶后要面对多种自然变化。
在商业化生产条件下,24-}-28日龄进行断奶对仔猪来说通常要经历复杂的变化,包括与母猪的隔离、与同窝仔猪的分开以及和不熟悉的同群仔猪接触(Fraser等,1998)。
仔猪日粮的组成也发生剧烈的变化,母猪的液体乳汁被固体饲料所代替,主要的能量来源由脂肪变为淀粉。
由哺乳向采食固体饲料的过渡通常会造成营养不足,在这期间仔猪不得不适应采食新饲料(Le Dividich和Herpin,1994),断奶后头两天往往会引起饲料采食量降低,从本质上来说,这与日粮的组成无关(McCracken等,1995),但会引起生长停滞(Leibrandt等,1975 ; McCracken等,1995;1999>。
断奶后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后仔猪的生长
04
性能监测与评估
生长性能指标的选择
平均日增重
衡量仔猪整体生长速度的指标,正常范围为每天增长250-300克 。
饲料转化率
反映仔猪对饲料利用效率的指标,数值越低表示饲料转化率越高 ,效益越好。
死亡率
反映饲养环境和管理水平的指标,高死亡率可能表示存在疾病或 其他管理问题。
力有限。
肠道菌群变化
断奶后仔猪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 化,原本在母乳中获得的益生菌减 少,需要逐渐建立稳定的肠道菌群 。
容易腹泻
由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不 完善,断奶后仔猪容易发生腹泻等 消化问题。
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免疫系统不成熟
断奶后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 发育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
容易感染疾病
寄生虫病
定期驱虫,保持猪舍内卫生, 避免仔猪接触感染源。
疫苗接种与驱虫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种类,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 仔猪获得足够的免疫保护。
驱虫
根据寄生虫种类和流行情况,定期进行驱虫,以预防寄生虫 病的发生。
疾病监测与报告
监测
定期观察仔猪的生长情况、食欲、排泄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断奶后仔 猪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呼吸道 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行为学特点
01
02
03
探索行为
断奶后仔猪开始探索周围 环境,对新的食物和环境 产生兴趣。
社交行为
仔猪之间开始建立社交关 系,形成群体行为。
适应行为
断奶后仔猪需要逐渐适应 新的生活环境,学会独立 生活。
断奶对仔猪肠道屏障的影响及营养调控

作者简介:徐运杰(1980-),男,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在大型饲料企业从事饲料配方和质量管理工作 10余年。
联系电话:,E-mail :断奶是仔猪生命过程中应激反应剧烈的时期。
在自然情况下,仔猪断奶周龄通常在10~12周之间,而且是一个逐渐缓进的过程,此时仔猪的胃肠道接近于成熟;但在商业养猪场,为了追求利断奶对仔猪肠道屏障的影响及营养调控徐运杰 2,胡凤娇 3,全丽萍 1,苏双良 1 ,陈学华 1 ,邓 敦 2(1.山东和美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惠民 251700;2.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0;3.濮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濮阳 457000)摘 要:在集约化养殖中,3~4周龄早期断奶是仔猪生命周期中一个非常紧张的时期,此时仔猪胃肠道还未发育成熟。
肠道屏障由上皮、免疫和肠神经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控制上皮屏障的完整性以及肠道功能,包括肠腔营养物质、水和电解质的运输。
早期断奶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可能对猪只一生产生长期的影响。
因此,仔猪断奶饲粮需要正确水平的营养素、营养源和高质量的添加剂,鼓励仔猪快速进食,减轻或消除断奶应激综合症,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养猪就是养“肠道”,合理使用功能性氨基酸、植物化学物质和有机酸等添加剂,能够修复由于断奶应激综合症导致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关键词:肠道屏障;功能性氨基酸;植物化学物质;有机酸Effect of weaning on gut barrier and nutrition regulation in pigletsYunjie Xu 1,2; Fengjiao Hu 3; Liping Quan 1; Shuangliang Su 1; Xuehua Chen 1; Dun Deng 2(1.Shandong Highmade Group Co., Ltd., Binzhou, Shandong 251700, China; 2. T angrenshen Group Shares Co., Ltd., Zhuzhou, Hunan 412000, China; 3. Puyang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Puyang, Henan 457000, China)Abstract: In intensive farming, weaning at the early age of 3-4 weeks is a very tense period in the life cycle of piglets, whe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piglets is not mature yet. The gut barrier is composed of the epithelium, immune system and gut nervous system, which control the integrity of the epithelium barrier and intestinal function, including the transport of nutrients, water and electrolytes in the gut cavity . Early weaning leads to the breakdown of these intestinal functions, increased permeability and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hich may have a long-term impact on the life of pigs. Therefore, weaning diets of piglets need the right nutrients, nutrition sources and high quality additives to encourage piglets to eat quickly , relieve or eliminate weaning stress syndrome, and reduc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rate. T o raise pigs is to keep guts in good health. Rational use of functional amino acids, phytochemicals, organic acids and other additives can repair the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caused by weaning stress syndrome.Keywords: Gut barrier; Functional amino acids; Phytochemicals; Organic acids益最大化,断奶周龄却在3~4周之间,而且快速突然发生,仔猪胃肠道并没有完全成熟。
仔猪断奶营养调控与零腹泻方案

第三周 378.9±26.6a 385.0±25.4 442.0±50.0
ab ab
第四周 534.7±15.6 578.2±32.8 599.0±71.7
速能对早期断奶仔猪饲料效率(F/G)的影响 组别 对照组 谷氨酰胺组 速能组 断奶后阶段 第一周 2.06±0.36 1.60±0.22
a b
仔猪断奶营养调控与零腹泻方案
丁斌鹰 教授
武汉工业学院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教育部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工程研究中心
前 言
近年来,猪的饲养技术 上取得重大进展 ,特别是 在仔猪断奶饲养方面 。养 猪企业采用新的技术 ,充 分发挥猪只生产性能 ,迎 接来自生产成本和市场的 挑战。
一、仔猪断奶生理变化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能荷 EC=(ATP+1/2ADP)/ (ATP+ADP+AMP)
a b ab
a b ab
空白 LPS AKG
AKG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短链脂肪酸酯(速能)
肠粘膜发育关键营养素: 有效能量,缺乏--- 肠细胞内源性饥饿 肠 炎、结肠癌; 短链脂肪酸酯 有效能 量肠粘膜发育与损伤 的修复。 较短链脂肪酸更易到达 后肠。
2. 精氨酸(Arg)
(HE
10
1 0)
IL- 2
2008
(A)
(B)IL-2
3. α-酮戊二酸
mTOR
p70S6K 2010
AKG
p70S6K
LPS
mTOR
3. α-酮戊二酸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断奶仔猪消化生理特点

断奶仔猪消化生理特点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是指在断奶后,仔猪的消化系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适应。
第一,胃和胃腺的变化。
断奶后的仔猪胃的大小和重量会有明显的增加。
此外,胃腺的分泌量也会相应的增加。
这是因为断奶后,仔猪开始进食固体饲料,胃的消化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增强。
第二,肠道的变化。
断奶后的仔猪的小肠相对于胃的比例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断奶后,仔猪开始进食固体饲料,需要更多的吸收和消化营养。
此外,小肠上皮细胞的高度也会增加,以提高吸收能力。
第三,肠道菌群的变化。
断奶后,仔猪的肠道菌群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母乳中含有大量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而断奶后,仔猪开始摄入固体饲料,新的菌种进入肠道,导致菌群的重新平衡。
这对于仔猪的健康和消化功能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第四,消化酶的变化。
断奶后,仔猪的胰腺开始分泌更多的消化酶。
这是因为固体饲料的消化需要更多的酶来完成。
断奶后的仔猪,胰腺的体积和重量都会有相应的增加。
第五,营养吸收的变化。
断奶后的仔猪开始进食固体饲料,营养吸收途径从母乳直接吸收转变为通过消化吸收。
这对于仔猪的消化系统和吸收功能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总结起来,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主要包括胃和胃腺的变化、肠道的变化、肠道菌群的变化、消化酶的变化以及营养吸收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是仔猪适应断奶过程中消化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变化,对于仔猪的生长和发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断奶后,饲养管理和饲料配给需要根据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奶仔猪小肠结构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1、前言断奶仔猪随意采食量的低下以及与之相联系生长性能的降低是阻碍养猪生产提高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
虽然在断奶仔猪营养、行为、卫生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断奶后生长停滞仍然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断奶后肠道结构和功能显著变化,如绒毛萎缩和隐窝增生与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经常被认为是小肠消化和吸收能力的暂时下降,然而断奶后导致这些变化准确的病因还不确定。
本文综述了断奶仔猪小肠生理和生化特性以及影响小肠结构和功能的因素。
2、断奶仔猪小肠的结构和功能2.l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断奶后绒毛萎缩是由细胞损失率的增加或者细胞更新率的降低造成的。
如果绒毛变短是由于细胞损失率增加造成的,那么就会引起隐窝细胞产生增加,隐窝深度增加(细菌易位、饲料抗原成分),然而绒毛萎缩也可能是因为细胞更新率降低即隐窝处细胞分化的减少(采食量低下),两种因素都会造成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率的下降,但是后者可能对肠道结构的影响更为深刻。
隐窝处细胞繁殖和绒毛上皮细胞损失程度可能受微生物区系和日粮类型的调节。
许多研究者报道过断奶后绒毛高度减少(绒毛萎缩)和隐窝深度增加(隐窝增生)。
当把断奶日龄从28d提前到14d时,这种形态学上的变化将更为明显,Hampson(1986a)报道Zld断奶仔猪,在断奶24h后绒毛高度减少为断奶前的75%(940-694um),随后减少的幅度变小,直到断奶后的第5d,减少为原来的50%。
相比之下,未断奶仔猪的绒毛高度仅轻微降低,并且小肠近端绒毛高度比远端降低更为严重。
Hall和Byrne(198)报道与隐窝细胞产生率下降相关的绒毛萎缩,其产生的机制可能与能量和蛋白摄入不足有关,因此绒毛生长受阻可能是由于新细胞的缓慢产生而不是绒毛表面成熟细胞快速损失所造成的。
Hampson (1986)报道断奶后2d内隐窝处细胞数量不会增加,以后开始稳步地增加直到断奶后第11d。
断奶后由于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断奶仔猪比未断奶仔猪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率的显著下降。
Hampson(1986)报道隐窝细胞的产生和绒毛上皮细胞的损失在断奶后的第5d达到平衡并且持续至少5周,而绒毛形状也由出生时长手指状变为宽叶状或舌状。
2.2 断奶后小肠消化和吸收能力断奶后小肠绒毛高度的降低和隐窝深度的增加通常跟小肠绒毛刷状缘乳糖酶和蔗糖酶的特殊活性下降有关。
Hampson和Kidder(1986)报道断奶后乳糖酶和蔗糖酶的特殊活性都快速的下降,于第4-5d达到最低值,哺乳阶段补饲与否对这种趋势不产生影响,此后小肠各个位点乳糖酶活性持续下降,而蔗糖酶于断奶后11d开始恢复。
乳糖酶活性下降比蔗糖酶更为严重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乳糖酶更多分布在绒毛的顶端。
Miller et al.(1998)报道对28日龄或42日龄断奶的仔猪,断奶后5d乳糖酶、蔗糖酶和异麦芽糖酶活性至少降低50%,麦芽糖酶11和麦芽糖酶皿在4周龄断奶的仔猪中没有变化,而在6周龄断奶的仔猪有升高的趋势。
McCracken和Keily多次报道了14日龄断奶仔猪饲喂固体饲料,麦芽糖酶和葡萄糖淀粉酶活性升高了,而这些碳水化合物酶的增加很可能归因于这些酶底物的增加。
一些研究发现断奶后仔猪绒毛高度的降低、隐窝深度的增加和消化酶活性的下降伴随着断奶仔猪对标准剂量D-木糖、丙氨酸吸收能力的下降和含有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吸收能力的下降。
D-木糖通过刷状缘被活跃吸收的一种戊糖,它与丙氨酸被吸收的程度可以用来评价肠道吸收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报道木能检测到断奶后绒毛吸收木糖能力的下降。
Miller et al.(1998)得出结论所有由断奶而产生的问题大部分是肠道结构变化和消化酶活性降低所引起的而不是由吸收功能变化,虽然与Nabuurs et al(1994)的数据相矛盾。
3、断奶后影响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因素虽然对断奶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病因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许多疑问。
我们归纳4个主要因素:①小肠病原微生物;②母乳供应的中断;③日粮类型的改变;④调控肠道发育的细胞因子。
3.1 小肠中病原微生物初生幼畜的胃肠道是无菌的,但是随后母源性和来自外界环境的细菌移植到了肠道,毫无疑问内源性的微生物区系对胃肠道的形态结构和消化吸收功能有非常复杂的影响(Keilyet al,1992)。
比较常规和无菌条件下猪只的小肠结构,可以观察到常规条件下饲养的动物较无菌条件下饲养的动物肠壁和固有膜为厚、绒毛更短、隐窝更深,这是由二糖酶活性的降低和肠上皮细胞周转率加快而引起的。
(Keily et al l992)指出断奶时由微生物和外界环境将对小肠由口粮的变化引起的正常适应性反应会产生双重影响。
断奶后3-10d仔猪大面积的腹泻,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被认为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因素之一。
Nabuurs et al.(1993)指出断奶后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可能影响腹泻的发病机理,他们推测小肠结构和腹泻的关系可能跟绒毛上皮细胞和隐窝细胞功能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短的绒毛和深的隐窝就意味着吸收细胞的减少和分泌细胞的增加。
消化和吸收的减少导致了渗透性腹泻的发生,同时不能被吸收的日粮就作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底物(Hampsonl994)。
为了证明以上观点,Nabuurs et al.(1994)报道分段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仔猪无论断奶与否对水、钠、钾和氯的净吸收都比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少。
日粮成分和肠道微生物区系与肠道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日粮组成很可能影响与微生物描附密切相关的轮膜和部糖蛋白中糖的结构,在哺乳仔猪阶段初乳和常乳中的一些成分(如分泌性免疫球蛋白IgA,乳铁蛋白、溶菌酶、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寡糖)可以改变细菌的生长,但是断奶后这些成分消失了,这不仅增加了仔猪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还可能改变了肠道的形态和功能。
3.2 母乳供应消失初乳和常乳中生长因子、激素和其它具有生物活性物质对小肠细胞分化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断奶后作为这些化合物的来源(母乳)供应突然消失,小肠上皮细胞就缺乏这些物质,这可能显著影响小肠细胞的正常发育、细胞分化和细胞功能。
3.2.1 谷氨酸胺(Glutamine,Gln)近年来的研究表明,Gln是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它是氮在各种组织中转运的媒介物,是合成核苷酸的前质,是胃肠道最主要的能量物质。
谷氨酸胺酶和谷氨酸胺合成酶是与谷氨酸胺代谢相关的两种酶,谷氨酸胺酶在分化快的细胞、肠部膜细胞和淋巴细胞中的活性高,谷氨酸胶合成酶主要存在肌细胞和脑细胞的胞浆内。
Gin是肠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充足的Gln作为小肠代谢底物是小肠保持正常结构的重要条件之一。
同样Gln也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之一,提供GIn可促进slgA的分泌,降低肠细菌移位率,从而保护肠屏障功能。
许多研究以狗和老鼠作为试验动物,结果表明肠绒毛需要Gln维持肠劾膜代谢以及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口服Gln可提高刷状缘转运率而刺激Gln的净摄取量(Salloum et al.,1990),并且刺激谷氨酸胺酶的活性促进新膜生长(Klimberg et al,1990)。
当母源Gln供应消失后,而来自肌肉和血浆的内源Gln不能满足肠道上皮细胞的需要,从而不能维持绒毛的完整性,在断奶仔猪口粮中添加合成Gln是改善断奶后肠道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
Wu和Knabe(1994)报道在哺乳期22d和29dGln是母乳中最丰富的氨基酸,Wu和 Knabe(1993)发现29日龄断奶的仔猪Gln氧化成CO2的比率比对日龄哺乳仔猪提高了2-10倍,这表明随着仔猪断奶后Gln在肠道中可能作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能量底物,这也提示了对断奶仔猪Gln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许多证据支持以上观点。
Wu et al(l996)报道了在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添加1%的Gln能阻止断奶后7d空肠绒毛萎缩。
McBurney(1994)发现断奶仔猪每天消耗大约6.3gGln,以保持血浆和肌肉中Gln浓度与21d哺乳仔猪的浓度相近。
3.2.2 表皮生长因子(EGF)EGF广泛存在于体内众多组织中,以胃肠道最多。
近年来证明,表皮生长因子能刺激胃肠劾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须有Gln参与,EGF还可调节肠粘膜细胞对Gin的转运和利用,可见二者对肠屏障功能至关重要(夏国伟,2000)。
EGF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激素样生理作用,激活酪氨酸激酶,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刺激粘膜增生,其过程包括Gln非依赖期和Gln依赖期两个阶段。
EGF还可增高肠粘膜刷状缘的碱性磷酸酶及氨基酸转肽酶活性(伍烽,1998),EGF参与调节Gln转运,加速肌肉、肺、肝脏的Gln释放,以满足肠私膜细胞分裂、更新和淋巴细胞分裂的需要,加强Gln对小肠站膜的营养作用,减轻胃肠组织形态学损害,减少细菌移位。
由此可见,EGF对肠劾膜屏障的保护可能与其调节Gln的转运和小肠对Gln的摄取和利用有关。
此外,EGF还可促进新膜H糖酶的活性,改变质膜流动性,从而影响葡萄糖等营养物的转运以及Na-K-ATP酶活性和水的通透性,它在胃肠道的成熟、再生和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2.3 多胺多胺是带有正电荷的小分子化合物,有精胺、亚精胺和腐胶等,对正常细胞的生长、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乌氨酸脱羟酶(ODC)是多胺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在应激反应时活性增加,这对组织修复十分重要。
多胺在猪乳和肠道组织中有很高的浓度,而断奶后口粮中缺乏多胺可能对断奶后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刺激肠道细胞分化激素、生长因子和其它营养素与细胞内多胺的含量存在特殊的相关性。
Olanrewaja et al(1992)报道IGF-I与营养相关的作用依赖于多腔的生物合成与摄取。
Grant et al(1990)指出饲喂多胺对断奶仔猪的肠道结构和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2.4 胰岛素(Insulin)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初乳中的胰岛素远高于常乳,Real等(1984)报道,初乳营养活性的下降与其中胰岛素浓度的下降相平行。
口饲胰岛素可显著增加小肠粘膜的重量和蛋白质含量,且这种增加主要发生于回肠后段。
Shulman(1990)研究表明,口饲胰岛素可显著增加仔猪小肠的重量和乳糖酶及麦芽糖酶活性,但对蔗糖酶活性无影响。
最近IGF-I对仔猪肠道结构和发育作用引起人们的兴趣,不仅是因为哺乳仔猪通过初乳和常乳吸收了生理数量的IGF-I,而且外源性IGF-I(或类似物)的处理不会反馈抑制内源性IGF-l的分泌。
研究发现IGF-I经肠内或肠外给予均能刺激肠发育,肠外给予IGF-I能刺激小肠隐窝、固有层和绒毛细胞生长,经口服可增加肠绒毛高度而引起粘膜增厚,用IGF-I喂饲新生猪后可发现空肠末端绒毛高度增加,显著大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