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军事制度史 第三章 湘军兵制共75页

合集下载

近代前期的兵制

近代前期的兵制

近代前期的兵制第一节湘军湘军起源与初创清朝兵制的变化始自咸丰年间湘军的出现。

咸丰二年十二月(1853 年2月)曾国藩在湖南长沙组建起以招募农民为勇、由绅士管带、兵随将转、兵为将有为特色的湘军,从而以募兵制取代了清朝长期实行的兵权掌握于兵部、兵皆世业、将弁由清廷按定制委派的世兵制。

在湘军出现以前,八旗早已腐朽,清朝所依赖的主要军事力量为采用世兵制的绿营。

当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冲出广西、攻入湖南并向湖北挺进之际,清朝的军队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均一败涂地,无力阻止太平军的攻势。

咸丰帝在无奈中于年底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反动武装,希望以此举措扼杀太平天国。

湘军正是作为这样的地主武装中的一支而出现的。

咸丰二年(1852)十一月,在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因丁母忧守制在籍的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接到了清廷“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的谕旨①。

十二月二十一日(1853 年1 月28 日),曾国藩来到省城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及张的幕宾左宗棠等人“感慨深谈”,“无日不共以振刷相勖”②。

在曾国藩抵达长沙的两天之前,左宗棠代张亮基拟有《筹办湖南堵剿事宜折》,根据湖南能力阻太平军对长沙长达80 余日的进攻而终于迫使太平军退兵的经验,强调要编练一支善战的勇营。

折中指出:“委明干官绅,选募本省有身家来历、艺高胆大之乡勇一二千名,即由绅士管带,仿前明戚继光束伍之法行之。

所费不及客兵之半,遇有缓急,较客兵尤为可恃。

”③曾国藩对张亮基、左宗棠的这项建议表示赞同,他在到长沙的第二天撰有《敬陈团练查匪大概规模折》,指出:“自军兴以来,二年有余,时日不为不久,糜饷不为不多,调集大兵不为不众,而往往见贼逃溃,未闻有与之鏖战一场者,往往从后尾追,未闻有与之拦头一战者。

”其原因是“所用之兵,未经练习,无胆无艺,故所向退怯也”。

因此,他强调:“今欲改弦更张,总宜以练兵为要务。

臣拟现在训练章程,宜参照前明戚继光、近人傅鼐成法,但求其精,不求其多,但求有济,不求速效”,他“与抚臣熟商,意见相同”④。

第三章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第三章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第三章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的创建是清朝兵制的重大改革,对晚清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淮军B.湘军C.北洋、南洋、福建水师D.海军衙门2.下列关于湘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按地域以封建宗法关系维系起来的B.以募兵制取代世兵制,建立起严格的封建个人隶属关系C.强调军事训练和思想控制D.更重视陆军建设,有新式武器装备,其战斗力极强,超过了绿营八旗,成为了清朝军队的主力3.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 ),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垂帘听政”。

A.辛酉政变B.天京事变C.戊戌政变D.亚罗号事件4.清政府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担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是( )。

A.李鸿章B.丁汝昌C.奕 D.奕譞5.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方式是( )。

A.官办B.官督商办C.官商合办D.商办6.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是( )。

A.轮船招商局B.开平矿务局C.上海机器织布局D.天津电报总局7.标志着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传统的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事件是1861年( )。

A.辛酉政变B.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C.洋务运动的兴起D.外务部的成立8.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任中国总税务司是( )。

A.赫德B.李泰国C.威妥玛D.璞鼎查9.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是( )。

A.天津机器局B.江南制造总局C.金陵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10.下列不属于李鸿章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条约的是( )。

A.《北京条约》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下列关于京师同文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洋务派为适应办夷务对外语人才的需要而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B.1862年经奕譞等奏准设立,直属总理衙门C.最初的招收对象是十四岁以下的八旗子弟D.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12.清末北洋水师的提督是( )。

论湘军体制和近代军阀制度的关系

论湘军体制和近代军阀制度的关系

论湘军体制和近代军阀制度的关系军阀”一词在《辞海》中该词的解释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拥有武装部队,并能控制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湘军被许多著名历史学家认定为是中国近代军阀的雏形,因此湘军体制也就成了近代军阀制度的开端。

1、1、湘军是与团练、乡勇不同的历史范畴,湘军始于团练,后发展为乡勇,后成为湘军。

在内部结构上,湘军的士兵与将帅之间结成了牢固的隶属关系,以地缘、血缘和业缘为纽带,实行以将领为中心的招募制;在募勇的标准上规定:一是统帅亲自招人,不假于他手,这种募兵制为近代军阀的产生提供了军制基础;而死严定标准;三是原籍招募,取保具结。

这种兵制具有鲜明的封闭性、宗法性与依附性,具有生死与共、其同进退的组织特点,但也有其局限性。

“兵为将有”是湘军组建上最大的特点,形成了谁招募便服从于谁和全国服从曾国藩的格局,形成了近代史上第一支独特的私人武装。

这种模式后为李鸿章、袁志凯等效仿,形成了近代军阀武装集团。

2、从军阀政治形成的历史角度来看,曾创立湘军时期是军阀政治滋生期,其特点表现为君多和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地方势力已经形成影响政治的实力、军阀政治岁能影响政治但不能违背皇权政治,为军阀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3、湘军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军制、军权和政局上,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出现的军阀割据。

曾国藩创立湘军不但改变了清朝的兵制,开创了“兵为将有”的状况,在地方上形成了“督抚专政”的局面,因此近代军阀制度起源于曾。

4、曾国藩开近代新型幕府制度之先河,而幕府是近代军阀的雏形。

5、从军事近代化的视角来看,晚清军事制度的变革是近代中国军事变革最为深刻地内容。

曾国藩创立了湘军开启了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过程,湘军制度成为后来军阀割据的重要历史参照体系。

“将领中心制”是对清朝“经制兵”制度的否定,这使军权和政治实权从皇室贵族手中逐渐转移到地方督抚大员手中,从而导致近代军阀制度的产生。

6、湘军独立的筹饷制度导致了清政府财权下移,为近代军阀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湘军军制对晚清军事改革的影响

湘军军制对晚清军事改革的影响

湘军军制对晚清军事改革的影响湘军军制对晚清军事改革的影响内容摘要:19世纪中叶,一支由书生统领的湘军崛起,并在与太平天国农民军的激烈对峙争斗中取得胜利,充当了清王朝的最后一排柱梁,从而几乎决定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命运。

湘军制度对晚清兵制的影响,其余波直到清末才止。

所以有清一代的军制,咸丰前是八旗、绿营制度的时代,咸、同至光绪甲午为湘军制度的时代,甲午战后为兴练新式陆军的时代,而论其转变,则以湘军为其枢纽。

关键字: 湘军军事改革影响一、湘军兴起的历史背景清朝国家的经制军队原有八旗、绿营两个体系。

八旗早已腐败,不堪征战重任。

而另一支国家经制军绿营,则在制度上存有严重的弊病。

平时绿营军实行汛牟驻防制,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用于驻防,造成兵力极其分散,缺乏集中的训练与监督;且军政不分、差操不分;又兵饷微薄,不足以赡其身家,从而养成了绿营兵将钻营滑巧、谋利敛财、漫无纪律、贪生怕死的积习。

绿营兵在初期还不失为清王朝可以依靠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但乾隆中叶以后,这支军事力量每况愈下,将领生活奢侈,兵士纪律废弛。

到鸦片战争时期,绿营兵已经积弊深重,不堪战守。

清王朝遇事用兵,不得不临时招募乡勇。

鸦片战争后,随着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在两广地区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此时绿营兵完全失去战斗力,“旧日绿营,遂同虚设”。

太平军进攻桂林时,只有一万人左右,而广西的绿营军就有两万两千人,又征调云、贵、川、湘、鄂、皖等省的绿营兵,共计有八、九万人之多,在数量上远远胜于太平军,而太平军所向披靡,直下南京。

随着江南、江北大营的垮台,标志着作为清朝国家权力最重要的工具—绿营被打碎了。

这样,清朝统治者已不可能指望绿营军来战胜太平军了,统治者迫切希望寻找另外的反革命劲旅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的打击。

于是,曾国藩组织的湘军便出现了。

鉴于清朝经制军已完全腐化,根本无力担负镇压太平天国的重任,故【1】曾国藩在筹建湘军时就一再强调:“非别树一帜,改弦更张,断不能办此贼也。

简述湘军军制及其优劣

简述湘军军制及其优劣

转型时代的军事尝试——以湘军兵制为例谢之玉2014111236摘要:湘军是清政府被太平天国运动摧撼,行将就木之时由曾国藩一手成立并发展壮大的一个私人军事集团。

作为一支军队,湘军从1852年成立到1864年消灭太平天国再到1868年全部解散的16年的生命中,它的兵制是维持这支队伍在无数战斗无数胜败中走下去的唯一保障,也是作为地方军队的湘军在战斗力和组织力等方面超越同时期的国家正规军旗营、绿营的根本原因。

本文将从湘军兵制中基础的营制、募兵将制、战略战术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得出湘军兵制在这三个方面的优劣。

本文认为,湘军的兵制是晚清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军事上的一次尝试,它试图通过对旧式的军事思想加以生发,形成新的军事组织来替代腐朽的旗营、绿营抵御内患。

湘军的营制能够使部队成为一个相对有效使用的整体,最大限度发挥士兵的作战能力;而湘军的募兵将制使湘军摆脱了旗营绿营的腐败习气,并通过“人情关系”维系部队;湘军战略战术是因势制宜,结合敌我双方的情况而得出的,正确的战略战术确保了湘军在整场战争中的胜利。

关键词:湘军、兵制、军事改革一、湘军产生的背景太平天国战争是湘军产生的根本原因。

自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自1852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在1年的时间里,面对清政府的重重围剿,从起义时的数万乌合之众发展到号称百万之师,坐拥当时中国半壁江山。

这是与太平军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清政府的节节失败有着紧密联系的。

19世纪50年代,在近代化的新式陆军尚未建立,战斗力较强的士绅团练部队还只是维持一方安定的、没有形成大的规模的时候,清朝所仰仗的主力部队即八旗和绿营是完全不可靠的。

康雍乾盛世的长时间和平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朝廷整体上文恬武嬉、闭目塞听、落后自大、得过且过,反映在军事上就是军队的懈怠无力、贪污腐化盛行;缺乏正规的军事教育系统,从军官到士卒几乎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军事训练,军人应有的军事素质、技术和意识更无从谈起;军队的后勤状况极其糟糕:武器装备严重落后、陈旧、原始、缺乏统一性;军队后勤情况非常落后,没有近代军队所应该拥有的一系列后勤人员和设施包括辎重部队、工程部队、专业的军事医疗人员等。

[军事政治]清朝武装力量简介

[军事政治]清朝武装力量简介

中国陆军转型经历了整个晚清时代,从小站练兵到清亡期间,新军的编练基本上完成了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军队的转型。

关于清末新军训练的照片很少。

天津博物馆藏《校阅陆军第三镇、第一混成协、第二混成协摄影》240幅,就是这类不可多得的官方纪实照片。

编入这些照片的《新军旧影》一书,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清朝先后有8支武装力量: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淮军、防军、练军、海军和新军,兵制经历了传统军制(经制兵)到勇营制(湘军、淮军)再到传统军制(防军、练军)到近代军制(近代海军、新建陆军),装备由冷火器到火器的过程。

下面逐一介绍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海军和新军的创建、性质、特征、建制、装备等情况。

八旗兵弯弓射箭的清朝士兵八旗兵是经制兵,为努尔哈赤所创,起自兵民结合、军政结合、耕战结合的八旗制度。

旗是满洲军制名。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在牛录的基础上形成。

牛录是女真在氏族、部落阶段出师、狩猎当中形成的组织形式。

原来每牛录10人,万历二十九年扩为300人。

万历二十九年设立四固山,固山就是旗。

每旗含5甲喇,每甲喇为5牛录,分别使用黄、白、红、蓝4种旗子,因而是四旗。

四十三年(1615)扩为八旗:在原来的黄、白、红、蓝4旗的基础上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旗主由努尔哈赤的子侄充当。

皇太极时期又扩为二十四旗,即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二十四旗中起核心作用的还是满洲八旗。

八旗每旗指挥人员设都统(固山额真)1人,副都统(梅勒额真)2人,参领(甲喇额真)5人。

牛录的统领是佐领(牛录额真),佐领居参领之下。

二十四旗在习惯上还是称八旗。

八旗在开国时期有亲军营、护军营、前锋营、骁骑营、步兵营5个兵种,入关后又增加圆明园护军营、火器营、键锐营和神机营。

八旗制度是军事制度、经济制度和行政制度。

作为军事制度,八旗中每个1660岁的男子战时随时准备披挂上阵。

所以八旗兵世代军籍,实行世兵制。

八旗兵入关后约20万人,分为京营和驻防两部分。

简述湘军军制及其优劣资料

简述湘军军制及其优劣资料

转型时代的军事尝试——以湘军兵制为例谢之玉2014111236摘要:湘军是清政府被太平天国运动摧撼,行将就木之时由曾国藩一手成立并发展壮大的一个私人军事集团。

作为一支军队,湘军从1852年成立到1864年消灭太平天国再到1868年全部解散的16年的生命中,它的兵制是维持这支队伍在无数战斗无数胜败中走下去的唯一保障,也是作为地方军队的湘军在战斗力和组织力等方面超越同时期的国家正规军旗营、绿营的根本原因。

本文将从湘军兵制中基础的营制、募兵将制、战略战术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得出湘军兵制在这三个方面的优劣。

本文认为,湘军的兵制是晚清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军事上的一次尝试,它试图通过对旧式的军事思想加以生发,形成新的军事组织来替代腐朽的旗营、绿营抵御内患。

湘军的营制能够使部队成为一个相对有效使用的整体,最大限度发挥士兵的作战能力;而湘军的募兵将制使湘军摆脱了旗营绿营的腐败习气,并通过“人情关系”维系部队;湘军战略战术是因势制宜,结合敌我双方的情况而得出的,正确的战略战术确保了湘军在整场战争中的胜利。

关键词:湘军、兵制、军事改革一、湘军产生的背景太平天国战争是湘军产生的根本原因。

自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自1852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在1年的时间里,面对清政府的重重围剿,从起义时的数万乌合之众发展到号称百万之师,坐拥当时中国半壁江山。

这是与太平军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清政府的节节失败有着紧密联系的。

19世纪50年代,在近代化的新式陆军尚未建立,战斗力较强的士绅团练部队还只是维持一方安定的、没有形成大的规模的时候,清朝所仰仗的主力部队即八旗和绿营是完全不可靠的。

康雍乾盛世的长时间和平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朝廷整体上文恬武嬉、闭目塞听、落后自大、得过且过,反映在军事上就是军队的懈怠无力、贪污腐化盛行;缺乏正规的军事教育系统,从军官到士卒几乎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军事训练,军人应有的军事素质、技术和意识更无从谈起;军队的后勤状况极其糟糕:武器装备严重落后、陈旧、原始、缺乏统一性;军队后勤情况非常落后,没有近代军队所应该拥有的一系列后勤人员和设施包括辎重部队、工程部队、专业的军事医疗人员等。

湘军兵志特点研究

湘军兵志特点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2014届学士学位论文湘军兵制特点研究学院、专业历史与社会历史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学生姓名李海潮学号20100301012指导教师姓名刘进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4年5月 1 日湘军兵制特点研究摘要:湘军是曾国藩在晚清时创立的一支重要的军队,该军的创立是晚清兵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从国家经用兵的世兵制走向募兵制,遂导致地方权势上升,中央权力下移,湘军兴起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却未幕落在运动之中,其对晚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曾国藩建湘军改弦更张,别树一帜,剔除了八旗、绿营陈旧的一系列弊病,在镇压太平军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对于湘军兵制特点的探讨,本人认为募兵、选将、成军、后勤几大方面作一浅陋分析,窥伺历史本像。

关键字:曾国藩湘军兵制特点Characteristics of Hunan military systemAbstract: Z engguofan’s Hunan is found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hich an important army , the creation of the army conscripts in late Qing dynasty is a major change . It from countries in fighting the promises to the mercenary system, which hence increase local power, the central power down. Hunan arose in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peasant movement but without curtainfall in campaign,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 in late Qing dynasty. Zengguofan Hunan change, is about to weed out the old army, also the army of a series of i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ppression of Taiping rebels, To recruit for Hunan promi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ussion, I think, Conscription, chengjun, logistics a sets out analysis on several big aspects, watching this like history.Key words: zeng guofan Hunan conscripts characteristics目录一、募兵 (1)二、选将 (4)三、成军 (5)四、后勤 (5)五、影响 (6)六、结语 (6)七、注释 (7)八、参考文献 (8)致谢 (9)湘军是大地主、大官僚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创建的一支清朝非经制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熔造就。”
08.03.2020
28
4、选拔将领不拘出身,不拘 资格,用其所长,不求全责
备。
08.03.2020
08.03.2020
4
3、鉴于绿营征战时临时拼凑组成,兵将不 融,将将不洽,将帅不和等弊端,湘军从 根本上改变了绿营的兵权分割的弊端,集 管理权、指挥权以及财政权于将帅一身。
湘军在招募士兵时,就采取将必亲选, 兵必自招,层层节制,层层挑选的原则来 编组军队。
08.03.2020
5
勇营军制的弊端:
身家”的口号下,倍加凶顽。 3、地域和血缘相结合的组织原则保证了乡
兵的战斗力。
08.03.2020
11
乡兵大致分两大类:一类是“自捍其乡”的团 练,聚则为兵,散则为民,肩负守土之责;另 一类是随军出征的乡勇。
08.03.2020
12
对湘军的影响:
❖ 从湘军的直接渊源来看,湘军起自湘乡乡团。 ❖ 从湘军募兵的特点来看,吸取了乡兵的经验教训。 ❖ 在战术上湘军继承了乡兵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作
第一、它的将帅集军队管理权、指挥权、财务 权于一身,动摇了清朝“兵为国有 ” 的国策,形 成“兵为将有”局面,从而造成将帅拥兵自重,对 中央构成威胁。国家权力重心开始下移,有中央 移至地方督抚,督抚的权力日益加重。 第二、湘军尽管有更新机制,但没有善后之法 相配合。
08.03.2020
6
第一节、湘军--勇营兵制的肇兴
08.03.2020
7
一、湘军的兴起
1、湘军兴起前的湖南 2、曾国藩
08.03.2020
8
湖南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状况
湖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 湖南社会政治方面的变化 湖南思想观念方面的变化
9
08.03.2020
08.03.2020
10
二、清朝的乡兵以及对湘军的影响
乡兵自身的特点及其作用: 1、乡兵大都是土著,得地利之便。 2、乡兵为地主豪绅代表所召集,在“保卫
2
近代的勇营制度是由曾国藩首创。勇 营作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崛起是出于
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从时间上看,勇营制度跨越咸丰、同 治、光绪三个朝代,经历近半个世纪;
从地域上看,全国各省几乎都有勇营 活动的足迹;
从种类上看,勇营除了湘军、淮军外, 还有楚军、毅军等。
08.03.2020
3
湘军兵制与绿营兵制相比,截然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营营制不齐,属于分区固定防守的 地方军体制,湘军则采取野战军体制,革 除了绿营的分散性、散漫性的弊端。 2、改革绿营世袭世兵制,采取募兵制,以 保证兵员质量。
❖ 勇营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 第一、草创时期。曾国藩在湖南湘乡知县朱 孙诒所练湘勇和江忠源所练“楚勇”基础上, 加以整顿训练,独树一帜。
❖ 第二、兴盛时期。
❖ 第三、没落时期。
08.03.2020
15
• 勇营军出现守旧、创新、改良三种类 型,其中创新型湘军、淮军对国内战 争的逆转起了主要作用。
08.03.2020
16
湘军的特点:
1、湘军是曾国藩汲取绿营的弊端,改弦更张, 独辟蹊径创立的一种独特的军事制度。
2、湘军的地位大大提高,能量大大增强。 3、作为湘军主要作战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在当
时既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又是西方国家入 侵最早,经营最力的地区。
4、湘军将领多是 很出色的战将,又是兼具程朱 理学和经世学素养的士人。
5、具有巨大人才优势和宣传优势。
08.03.2020
17
四、湘军建立的经过
1、决策 2、湘军成立的经过 3、湘军的作用和影响
08.03.2020
18
积极作用:
第一、军制改革方面。
第二、重用文人为将官,开辟了文人治军的新 风尚。
第三、湘军成功后,一大批功臣担负了清朝统 治集团个部门的要职,使统治阶级内部的格局 发生变化,一个以汉族士大夫为中心的以中小 地主阶级为主干的势力集团开始形成。
战原则。
08.03.2020
13
三、勇营的类型
❖ 晚清80年的军事制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 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
前夕。 ❖ 二、从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至1895年甲午战争清
政府惨败。 ❖ 三、1895年甲午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08.03.2020
14
08.03.2020
24
戚继光在《练兵实纪》练将篇中所说: “譬如竹之有节,节节而制之,故竹虽 虚,抽数丈之简,而直立不屈,故军士 虽众,统百万之夫如一人。如此必收万 人一心之效,必为堂堂无敌之师,百战
百胜。”
08.03.2020
25
2、规定了严格的选将标准: 忠义血性 勤恕廉明 简默朴实 坚忍耐劳
08.03.2020
26
曾国藩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 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 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 四者相从以俱,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 者,终不可恃。”
08.03.2020
27
3、成立营务处,以储备和培养人 才
曾国藩说:“营务处之道,一在树人,一在立 法。……树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二曰
湘军

淮军
大 军
皖军
系2020
1
勇营:勇,即乡勇,是国家非正规军 事力量,只有在国家遭遇战争,正规部队 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临时招募而成的军队, 一旦战争结束,军队则自行裁撤,它无权 享受正规军事力量的待遇,其所用军费也 主要由地方自己解决,自己筹饷,而不是
由中央拨饷。
08.03.2020
第四、湘军使得湖南在全国引人注目。
08.03.2020
19
消极作用:
第一、造成了湖南绅权的加重。 第二、湘军成功后,几乎所有士兵都被裁汰回
乡。这些散兵游勇成为危害社会的一种因素。
08.03.2020
20
《讨粤匪檄》:
1、称太平军为“粤匪”,利用地方主义孤立 太平军。
2、抓住“田则天王之田”,利用私有观念煽动 群众反对太平天国。
3、利用封建伦理观念反对太平天国。 4 、利用尊孔思想争取封建文人。 5、利用鬼神迷信反对太平天国
08.03.2020
21
08.03.2020
22
第二节、湘军兵制
08.03.2020
23
一、改革选将制度
1、在湘军内部,实行自上而下的逐级选将 制度。规定: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弁由营官 挑选,什长由哨弁挑选,勇丁由什长挑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