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军队发展史
人民解放军 近代史PPT展示

• 担负着保卫中国海上方向 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 洋权益等任务。
★海军★
• 编制:军内为一个独立军种,级别为大军区级。 指挥机构为海军司令部,以及海军政治部、海军 后勤部和海军装备部。 • 组成: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为主体,担负海上 作战任务的现代化合成军种。 • 主要任务:独立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 的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 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 • 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 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 兵、电子对抗、气象等多 兵种合成,由歼击机、强 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 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 技术军种。
空军军旗为天蓝色,象 征辽阔的蓝天, 表示为保卫社会主义祖 国领空神圣不可侵犯而 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 主要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 ,支援陆、海军作战,对 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 运和航空侦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简称二炮)
• 第二炮兵是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战略部队,是中国实 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组建于1966年7月1日,由地地战 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 • 主要任务: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 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 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 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 组成: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是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 的主要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力量。它由近程、中程、远程 和洲际导弹部队,工程部队,作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和 后勤保障部队组成,是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主 要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力量。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是装 备常规战役战术导弹武器系统,遂行常规导弹突击任务的 部队。
解放战争中,朱德同志参与制定了“向北发展,向 南防御”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协助毛泽东同志 指 挥各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 进攻和重点进攻。朱德同志不畏艰险,深入前线, 有效 解决了各兵种协同作战、后勤补给、军工生产 等问题。朱德同志亲自指导解放石家庄战役,为组 织夺取 大中城市的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战略 决战和战略追歼阶段,朱德同志协助毛泽东同志,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指挥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 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统治,领导我们党团结 全国各族人 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朱德同志为 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他极其关心并积极主张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及时提出一 系列正确的建军方针和 原则,对陆、海、空和装甲兵、炮兵等诸军兵种的建设 和发展,对军事院校工作和培养现代军事人才等 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近代中国军事发展概况[优质ppt]
![近代中国军事发展概况[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0dff34581b6bd97e19ea20.png)
抗战时期的军械生产
近代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紧锁的 大门。旧式军队面对侵略者一次又一次失 败,部分精英开始尝试建设一支新式军队 以抵御外侮或镇压内乱。从淮军到国民党 军,中国军队开始了它漫长、艰难而又曲 折的近代化道路,近代中国军事教育相伴 而生。
海军教育的开始
在此后的半个世纪 里,洋务运动和晚 清军事变革使近代 中国军事教育开始 得到逐步发展。其 中战争的推动起到 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两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皆从海 上而来,使清政府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于是 1866年左宗棠创立福州船政学堂,成为中国近代 海军教育的肇始。
陆军教育的开始
中法战争中陆军 在西南战场的失 败,促使清政府 于1885年在天津 创立北洋武备学 堂,开始对陆军进行近代系统化军事教育 。
保定军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创建 于1902年,停办于1923年,是中国近代史 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校址在河北保定 市,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 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民国后改 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谢谢观看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弹道学家俞大维博士于1933年就任兵工署 长, 开始建立标准, 提高产能, 并研制相 关产品, 例如光学仪器, 防毒面具等, 对 后来的抗日战争, 积极进行准备。 1934年 , 并建立了统一的兵工厂会计制度。 在此 时期, 得到了德国的许多帮助, 不但得到
德式毛瑟步枪的工具和图纸以生产中正式 步枪, 更得到了德国兵工署赠送的马克沁 重机枪图纸, 开始改良仿造。
民国初期
北伐成功
• 1928年北伐成功, 国民政府统一中国。 在11月成立了军政 部, 下设兵工署, 国民政府国徽及兵工署徽 统理全国兵工生产。 与陆军署, 海军署, 航空署并列。 开始了有制度, 有计划的兵 工生产。 1932年, 首次由军政部部提出了 总体性的兵工三年发展计划, 历任署长有 张群, 杨维曾, 陈仪等。
中国军队的近代史及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历程

中国军队的近代史及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历程作者:彭海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2期摘要:军队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甚至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围绕中国军队近代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军队的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历程所展开。
关键词:中国军队;近代史;军事战略;调整一、中国军队近代史本文以晚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时间线为线索,研究中国军队的近代史。
中国军队史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不屈史。
在这段历史进程中,虽然军队内部有腐败、有堕落,却也出现了许多为了国家奔涌在前线奋斗的英雄人物。
他们用生命在战斗,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军事人才。
研究中国军队近代史对现代军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从清末的八旗、绿营灭亡到湘军、淮军的诞生从清王朝建立以后,中国就先后有了八旗和绿营这些军队,并且统治了中国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八旗和绿营的内部腐败不堪,团体战斗力日渐下降,最终也逐渐瓦解。
鸦片战争时清政府一味的委曲求全,落后封闭充分的显示了它的腐败无能。
而且当时清王朝的军队一遇到敌人就会溃不成军,完全没有军队团结作战的精神,士兵们更多的是想到自己的利益。
军队纪律松弛导致作战时犹如一盘散沙。
之后中国经历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是一次农民起义,但是它所背负的却是反帝的使命,它是以宗教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反侵略战争。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便引起了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注意。
帝国主义和清政府联合在一起打压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当时初期为了起义而凝聚在一起的太平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恪尽职守。
到了后期,军队规模越来越庞大。
俗话说几个人肯定容易管理,但是一群人在一起总是很难进行管理。
导致从上到下的军事管理松弛,大部分士兵早把起义的目的抛之脑后。
此时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任命曾国藩率领军队对其进行打压。
从此湘军,淮军便踏上了历史的舞台。
湘军是曾国藩领导的由一些关系所组建的军队,它们在一个地方接受集体训练,作战力很强。
中国近代兵制沿革的历史轨迹

中国近代兵制沿革的历史轨迹[摘要]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帷幕,作为社会制度文化的兵制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被迫进行了近代化的沿革。
在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八旗、绿营经制兵制被勇营兵制所取代,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仿照西法编练了新军。
近代兵制的沿革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层面的近代化转型。
[关键词]近代兵制;沿革;历史轨迹军队是国家独立自主的保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为保证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军队战斗力的充分发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军事力量的组织、管理、训练、储备、征募等法规,由这些法规确定下来的制度就是军事制度,简称兵制或军制。
兵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军事指挥系统、军队编制、动员体制,兵役制度、军官培养制度,武器装备、后勤供应和军队各项工作、管理制度,以及人事任免、奖惩等等”[1]1。
近代中国兵制的沿革是中西文化冲突的正面战争以及西学东渐引发并驱动的。
同时,近代化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加速了近代中国兵制沿革的速度;反过来,近代兵制的沿革也影响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系统地研究近代中国兵制沿革的历史脉络以及特征规律,可以为今天军事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近代中国兵制演进的历史轨迹1840年的鸦片战争宣告了中国一个古老时代的终结,也拉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序幕。
近代中国兵制在西方殖民者的武装侵略面前,在要求镇压人民起义的任务面前,被迫走上了曲折的沿革之路,而影响近代中国兵制沿革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首先是八旗、绿营的衰败奠定了近代中国兵制演进的逻辑起点。
清朝前期的经制兵八旗和绿营将士素质逐渐低下,军队训练荒疏;另外,绿营兵“差操不分”,“只知有差,不知有操”[2],日为繁重的差务奔走不遑,无顷刻之暇,根本顾不上操练,战斗力下降。
重温建军历程建军节回顾中国军队的奋斗历史

重温建军历程建军节回顾中国军队的奋斗历史建军节是每年的8月1日,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而设立的,同时也是向军人们致敬的日子。
中国军队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历程,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奋斗和无私牺牲。
在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重温建军历程,回顾中国军队的奋斗历史。
一、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抗日战争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本的侵略行为使得中国陷入了战火之中,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军队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铁血的意志。
他们组织起来,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保卫着国土和人民的安全。
无论是八路军、新四军,还是各个地方的抗日游击队,都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解放战争中的中国军队解放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迎来的又一次伟大历练。
中国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他们组织起来,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期的殊死搏斗,解放了占领区,最终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解放。
三、中国军队的和平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国家的维护和和平的建设。
中国军队服务于人民,履行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职责。
他们参与了多个国际维和行动和人道主义援助,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中国军队的发展成就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军队在装备建设、军事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从陆军到空军、海军,各个军种都有了巨大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战略导弹、航空母舰等军事装备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军队的国防实力。
五、为军人们致敬建军节是向中国军人们致敬的日子,让我们一起为所有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军人们鼓掌。
中国军人在无数次的战斗中,展现出了他们的坚强和勇敢。
他们保卫着我们的家园,为我们的安宁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总结:建军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应该重温建军历程,回顾中国军队的奋斗历史。
论近代中国军队发展史

论近代中国军队发展史赵权(北京科技大学2015级理科实验班1501班)摘要:本文以中国近代以来各个时期中国军队的发展为线索,以中国所经历的反侵略战争为主要内容,概述了中国军人在反侵略斗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清末,太平天国,湘军,淮军,北洋军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队和军人。
他们不管是拿着大刀还是用着洋枪,只要抗击过外敌入侵,他们就是中国军人。
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制式军队为“八旗与绿营”。
“八旗”建立于清兵入关之前,它是满族人特有的兵民合一与军政合一的制度。
后由于兵源的问题,增加了蒙八旗和汉八旗。
而绿营是以进关后俘虏与归降的汉族军队整编而成的。
八旗创建之初,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之一,但到了晚晴时期,由于腐败和鸦片问题,八旗与绿营已经没有多少战力。
就拿曾经十分精锐的键锐营来说,到了晚晴,有一年练习打靶,每人10发子弹,全部中靶者全无;而马术本是八旗的强项,但是,健锐营却“十人上马半数落,呲牙裂嘴腿骨折”。
清末时清朝常备军曾达到120万左右,如此大的基数,当然也是有一些精锐的,比如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
但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导致武器装备及其落后,所以僧格林沁虽然誓死抗击侵略者,但任然落败。
之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酿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大的悲剧。
至此,清军再无可战之兵。
鸦片战争后,巨额赔款是人民负担加重,再加上两广地区的天灾不断,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但它又和以往的不同。
之前的农民起义都是内战,说到底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但太平天国运动却承担着反帝的任务,所以它也算是中国的军队。
也正因为如此,太平天国运动在后期受到了帝国主义和晚晴政府的联合打击,最终失败。
起义初期太平天国所面临过的困难巨大,所以军队纪律严谨,作战勇敢,取得大好形势。
但随着起义部队不断壮大,特别是在攻克南京后,高层将领就开始懈怠起来。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一)中国军队近代化,就其总体发展阶段而论,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1895年清廷小站练兵到1924年国共合作、黄埔建军;后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从严格意义上讲,小站练兵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国家机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王朝建立后,封建统治阶级依靠八旗兵和继起的绿营,统治了中国近三个世纪。
然而,作为封建没落政权的工具,八旗、绿营随着封建制度的沉沦衰败而日趋解体。
19世纪以后,八旗兵已成为名存实亡的"寄生集团",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兵自乾嘉开始,也迅速走向衰朽。
在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清军的腐败无能,有事则临阵溃逃,无事则虚糜粮饷。
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朝50余万军队,"遇敌辄糜",溃不成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60年代初叶开始,在洋务派"求强"、"求富"呼声推动下,清政府曾对军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聘用外国军事教官,购买洋枪洋炮,推行西洋操典等等。
但由于清军积重难返,收效甚微,尤其其建制仍保持绿营的组织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革。
这种表面的局部"西化",虽然为尔后的军队近代化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很快地在实践中碰了壁。
1894至1895年中日甲午一役,参战的中国陆军不堪一击,号称"北洋精华"的海军也全军覆灭。
堂堂天朝大国,居然败于东瀛弹丸小国。
失败的苦果,撞击着人们的心窗。
那种昏聩愚蠢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虚妄自尊,以及纲常名教等封建陈腐教条所筑起的樊篱,再次遭到重创。
朝野上下,"修明武备"的呼声日亮。
许多中外臣工,纷纷提出"筹饷练兵为急务"。
清朝最高统治者也从这次战争中看到了日人"专用西法制胜"之道,决定"仿照西法添设新军"。
近代史考试论文 李鸿章与中国军队近代化

本科生考试论文论文题目:李鸿章与中国军队近代化姓名:学号:班级:1班年级:2012级专业:法学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3年 6 月12日作者声明本考试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
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法学作者学号:作者签名:20 年月日李鸿章与中国军队近代化XXXLi Hongzhang and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X, XX2013年6 月12日摘要李鸿章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毁誉参半。
本文试从军队近代化的角度来分析近代李鸿章对我国军队近代化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和北洋水师入手,首先根据各个文献,总结并提出近代化军队的特点,然后,就淮军与北洋水师的特点与之进行比较,并最终得出结论:淮军只能算是“半近代化”的陆军,北洋水师在可以算是“近代化”的海军,而李鸿章在中国军队近代化中功不可没,他不但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并且也连带着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与以往的论文使用模糊的“近代化”“军队近代化”“近代化军队”的概念不同,笔者首先就利用文献资料给出了近代化军队的特点,并且阐明“近代化军队”与“军队近代化”的关系,然后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李鸿章与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关系。
关键词:近代化;军队;李鸿章AbstractLi hongzhang is a person with much controversy, and he gets both praise and blam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Li hongzhang…s influence on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in terms of th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begins from the building-up of Huai army and North-ocean navy, and firstly sums up the features of modernized military and then compares the features of Huai army and North-ocean navy with them one by one; finally this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Huai army is an “half-modernized” army and North-ocean navy is a modernized navy. And Li hongzhang…s contribution can‟t be neglected. He not only push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military heavily but also push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This paper‟s innovation place is that this paper does not use the obscure concept “modernization””modernized military””military modernization”like former papers. Author firstly gives some features of modernized military by summing up many papers, and sets forth the relation between “modernized military” and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d then basing on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Li hongzhang and China‟ military modernization.Key words: Modernization; military; Li hongzhang目录引论 (1)一、军队近代化的概念 (1)二、李鸿章在军队创建上的作为 (2)三、李鸿章与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关系 (5)结语 (6)主要参考文献 (7)附录 (8)附录一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建议 (8)后记 (9)引论李鸿章,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据我们所学的历史来看,李鸿章多是作为反面人物出现,比如在《马关条约》的签订中,李鸿章就是中方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近代中国军队发展史
赵权
(北京科技大学2015级理科实验班1501班)摘要:本文以中国近代以来各个时期中国军队的发展为线索,以中国所经历的反侵略战争为主要内容,概述了中国军人在反侵略斗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清末,太平天国,湘军,淮军,北洋军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队和军人。
他们不管是拿着大刀还是用着洋枪,只要抗击过外敌入侵,他们就是中国军人。
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制式军队为“八旗与绿营”。
“八旗”建立于清兵入关之前,它是满族人特有的兵民合一与军政合一的制度。
后由于兵源的问题,增加了蒙八旗和汉八旗。
而绿营是以进关后俘虏与归降的汉族军队整编而成的。
八旗创建之初,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之一,但到了晚晴时期,由于腐败和鸦片问题,八旗与绿营已经没有多少战力。
就拿曾经十分精锐的键锐营来说,到了晚晴,有一年练习打靶,每人10发子弹,全部中靶者全无;而马术本是八旗的强项,但是,健锐营却“十人上马半数落,呲牙裂嘴腿骨折”。
清末时清朝常备军曾达到120万左右,如此大的基数,当然也是有一些精锐的,比如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
但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导致武器装备及其落后,所以僧格林沁虽然誓死抗击侵略者,但任然落败。
之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酿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大的悲剧。
至此,清军再无可战之兵。
鸦片战争后,巨额赔款是人民负担加重,再加上两广地区的天灾不断,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但它又和以往的不同。
之前的农民起义都是内战,说到底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但太平天国运动却承担着反帝的任务,所以它也算是中国的军队。
也正因为如此,太平天国运动在后期受到了帝国主义和晚晴政府的联合打击,最终失败。
起义初期太平天国所面临过的困难巨大,所以军队纪律严谨,作战勇敢,取得大好形势。
但随着起义部队不断壮大,特别是在攻克南京后,高层将领就开始懈怠起来。
当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主要做了四件事,形象的说就是盖房子、选妃子、摆谱子、护院子。
他们贪图享乐,早已忘了起义的目的,致使北伐军孤军深入,最终战败。
之后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诸王互杀,翼王出走,直接动摇了其统治基础,为最终战败埋下伏笔。
而为了应对太平天国的起义,腐朽的清王朝不得不依靠汉族地主武装“勇营”来镇压,至此勇营制度出现,湘军,淮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湘军是曾国藩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后人称之为湘军。
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
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残忍的本性,使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更是盘踞江南数十载,成为江南的无冕之皇。
之后的淮军,再往后的北洋军阀身上,都有湘军的影子。
而这时的李鸿章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
他入曾国藩幕府,负责起草文书。
但他
生活散漫,晚睡懒起,曾国藩教训道:“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
”所以之后他一直尊称曾国藩为老师。
在公元1861年上海受太平军围攻危在旦夕之时,李鸿章奉命拯救上海,他仓促组建起一支军队,虽然装备简陋,但战力勇猛。
这支军队后得曾推荐自成一军,史称淮军。
至此,李鸿章开始步入晚清政治舞台。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
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淮军六万,配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沙河地区,使捻军无处可逃,然后加以消灭。
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
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代,之后剿灭捻军一直以淮军为主。
淮军乘势崛起,而湘军则在曾国藩裁军下日趋减少,最终于曾国藩死后衰落。
虽然起身于地方武装,但湘军淮军早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队。
在近代的对外反清略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著名湘军将领左宗棠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大事件,为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潘祖荫称赞他“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他在曾的支持下,自练楚军,并成为湘军中的中流砥柱。
1865年,在英国支持下,中亚浩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事首领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国新疆南部,后自立为“汗”,建立“哲德莎尔”伪政权,继而侵占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实行殖民统治。
1871年,沙皇俄国乘机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使新疆陷入被英俄两国肢解侵吞的险境。
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等人的积极推动下,清政府决心派军队收复新疆。
光绪六年春,左宗棠定出三路进兵伊犁之策。
同年四月十八,左宗棠携棺木出关西征,以示与沙俄决一死战。
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
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而淮军是最早一支接触洋枪洋炮等现代化军事武器的中国军队,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和现代化的步伐,从冷兵器时代走向热兵器时代。
在李鸿章的带领下,淮军驰骋于沪宁杭沿海发达开放地区,成为中国最早一支接触洋枪洋炮的军队。
凭借先进的军事技术,淮军后来者居上,很快超越了湘军,发展为中国国防的主要力量,撑起了晚清国防的脊梁。
在1885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和抵抗八国联军战争中,淮军都是战场主力,屡建奇功。
不可否认,淮军是晚清帝国最重要的国防力量,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中法战争中方取胜,刘铭传带领淮军收复了台湾岛,广西巡抚潘鼎新指挥获得“镇南关大捷”,淮军功不可没。
甲午战争,虽然遭遇惨败,但也不乏英勇表现,丁汝昌等众多将领英勇殉国。
抗击八国联军,淮军将领聂士成英勇战死,众多淮军将士血洒疆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期,李鸿章作为清廷代表压力巨大,后在拜会英、德公使后回贤良寺的路上受了风寒,一病不起,最终在签订《辛丑条约》后于1901年病逝北京。
至此,曾经辉煌的湘军淮军彻底成为历史。
之后,袁世凯崛起,继承淮军集团,北洋军开始出现。
袁世凯早年在朝鲜发迹,后在李鸿章的支持下,袁世凯开始受到重用。
之后奕訢、荣禄等王大臣联名奏请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袁世凯正式入主天津小站,开始用西法编练中国首支新式陆军。
这使他成为了北洋军的首脑,也成为了他之后最重要的政治资本。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发生,为了率北洋军南下镇压起义,清廷重新重用袁世凯,但袁与革命党达成协议,率军进京逼清帝退位。
最后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
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国正式进入民国时期。
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并未进入真正的和平时期。
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不
聊生。
1913年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但由于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最终失败。
之后袁复辟帝制,更是引发了护国战争。
最后为了避免北洋军和国家分裂,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同年6月,袁世凯病逝。
袁死后,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各领导人以省割据,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虽然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也是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之后是长达十年的军阀混战,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到1926年孙中山开始北伐,覆灭吴佩孚、孙传芳势力,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北洋军阀才彻底覆灭。
但是,中国并没有迎来和平的曙光,一场全民族性的抗日战争,正在悄然展开。
参考文献
1论文《晚清军队状况》
2合肥晚报>> 2015年3月10日脚印我看《淮军四十年》
3论文《清末军事制度的改革》
4百度文库人物简介
5杏林居士的博客《北洋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