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质量管理

麻醉质量管理
麻醉质量管理

第114章麻醉质量管理

目录

第1节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国内现状

二、质量管理机构和系统

第2节标准、指南和指标

一、标准和指南

二、指标

第3节质量管理的组成

一、标准和指南

二、过程管理

三、结果管理

第4节持续质量改进

一、持续质量改进的特点

二、持续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114章麻醉质量管理

高新技术发展带来医疗卫生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医疗卫生费用也随着迅速增张,为了解决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势在必行。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改革的必然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通过管理提高效益和效率是现代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体现。麻醉学科同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一样面临着来自医疗管理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公众和媒体的多重压力。麻醉学科要切实地承担自身责任,认真研究和加强麻醉质量管理,推动麻醉学科发展。本章将主要讨论质量管理的发展、麻醉科的结构、质量标准、指南和指标、质量管理的组成和持续质量改进。

第1节质量管理

麻醉质量管理是整个医疗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以及有关质量的概念将有益于正确评估当前麻醉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构和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系统将为实施麻醉质量管理提供确实保证。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国内现状

质量管理最早是在工业生产中形成的。全球的医疗质量管理是在学习和应用工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早在1960年,由Donabedian和Codman将Deming 关于工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质量管理。美国医疗机构开始认识到实行医疗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并且非常直接地将相关的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现代医学领域。美国最主要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是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CAHO)。JCAHO对质量管理的理念也经历了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关于麻醉质量管理最初提出的是质量控制(QC)以及发展为质量保证(QA),两者的工作重点均着重在麻醉的结构和结果;而现在的

工作目标是麻醉质量的持续改进(CQI),其工作更注重在麻醉的全过程和重视消费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根据ISO 9000:2000版本,质量定义为一系列能够满足消费者及其他相关者要求的产品、系统或过程中所固有特征的能力。简而言之,质量就是满足消费者要求的能力。对医疗机构来说,医疗服务质量应该是以当代的知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消费者(病人及其家属)的要求。对接受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要求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就是以最少的并发症、最少的花费、最现代的方式、产生最好的医疗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对麻醉要求的提高,从单纯的医疗质量考虑显然还不能满足当今医疗消费者的要求。因此,医疗质量的评估要与医疗服务质量,尤其是病人的满意度密切结合。医疗质量体现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麻醉学科根据自身特点,从总体的医疗质量出发,麻醉医师应该与临床各学科紧密合作,提高总体的医疗质量。

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令人注目,麻醉工作范围已不局限在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业已扩展到急救、心肺脑复苏、疼痛的研究与医疗,麻醉科已经发展为二级学科。随着麻醉工作范围的扩大,麻醉医师的责任在增加。与麻醉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麻醉质量管理在越来越受到麻醉界、医疗行业、乃至社会关注的同时,麻醉质量管理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几年来我国麻醉学科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已经在探索并且在部分省市开展了系统的麻醉质量管理工作。1989年浙江省最早成立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简称:麻醉质控中心),接着有天津、上海、安徽等省市相继先后建立了麻醉质控中心,至今还有不少省市正在积极筹备建立中。麻醉质控中心作为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专业质量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广泛认可。麻醉质控中心为提高麻醉医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性以及提高病人满意度和降低麻醉风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以期在为病人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努力实现麻醉质量全面管理的同时,推动麻醉学科的整体发展。我国麻醉质控中心是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依靠麻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的。麻醉质控中心的管理工作从麻醉结构的群体调查着手,详细调查医院麻醉科的人员编制、科室建制、麻醉设备和麻醉工作统计等,并从调查结果分析中把握现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善质量管理的计划。开办专门学习班,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适当的行政指令,完善麻醉学科建制。制定麻醉工作制度和诊疗常规,规范麻醉质量管理。制定麻醉科基本装备要求,促进麻醉科设施和装备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麻醉质控中心与各医院的信息网络。麻醉质控中心的工作已有良好开端。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麻醉学科及其麻醉质量管理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我国麻醉质量管理系统还仅仅是处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质量管理机构和系统

权威性的质量管理机构是实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条件。质量管理机构不仅要通过主管部门授予的行政权力和专家的学术地位获得管理的权威性,还应该通过定期发布公正的质控评审信息来巩固和发展管理机构的权威性。根据我国国情,建立赋予相应行政职能的麻醉质控中心是实行麻醉专业管理的有效方法。麻醉质控中心既是麻醉学科具有行业自律能力的自信心表现,也应体现麻醉学科接受整个医学界以及社会监督的博大胸怀。麻醉质控中心通过制定麻醉学科指南和标准,对麻醉医师的专科培养,发布麻醉质控信息,为麻醉医师和医院服务。这不仅有利于麻醉医师的质量提高,也有助于麻醉学科的发展。同时,对于高风险的麻醉学科来说,提高麻醉质量、增加麻醉安全和降低麻醉风险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病人,也包括医院和麻醉医师。

质量管理机构通过质量管理系统发挥管理效能。质量管理机构应用质量管理系统,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达到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的。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推广麻醉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尽管软件开发初期投资较多,但是在日后麻醉质量信息处理中所带来的高效便捷以及麻醉质量的提高,将会大大降低管理成

本。尤其是经信息化处理获得的麻醉质量信息,将有助于全面提升麻醉质量管理水平。

第2节标准、指南和指标

麻醉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必然涉及到标准、指南和指标。因此,有关标准、指南和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制定和更新必然成为麻醉质量管理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标准和指南

标准是为病人服务的最低要求。指南是确定具体病人治疗方案的建议。标准和指南的根本区别在于:指南是应当执行的,而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标准和指南的共同目的都是用来指导做正确的事情以及将正确的事情做好。此外,治疗规范或常规是一种系统发展的工作指南,用来指导医生做出正确的医疗决定。麻醉标准是实施麻醉时,对于麻醉医师、麻醉设备以及麻醉场所等提出的基本要求。麻醉指南是对各项具体麻醉工作的指导和建议。

以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的实用信息为基础;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标准或指南的项目名称,再结合临床的作用评估和应用价值,制定出各项麻醉标准或指南。早在1987年,JCAHO就提出美国医院的麻醉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病人评估、病人处理和质量改进三大部分,并附有标准代码和标准说明。JCAHO的麻醉标准每年出版而且内容不断更新。JCAHO根据标准对医院麻醉质量进行评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在1969年发表第一本实用指南,并且在1986年出版了第一套严格的麻醉应用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围术期最低限度的监测,手术室外麻醉场所的基本要求,仪器检验和麻醉后监护等。ASA还出版了特殊领域的应用指南,如:围术期急性疼痛治疗,成分输血疗法,癌性疼痛治疗,困难气道处理,围术期经食道心脏超声,肺动脉插管,非麻醉医师实施镇静和镇痛的要求等。这些标准和指南特别强调围术期的生理监测并且已经对临床麻醉产生明显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标准和指南也需要不断发展。标准和指南的发展依据是标准和指南对临床作用的结果论证。必要时,就应该根据新的论证结果修订标准和指南。因此,ASA的麻醉指南每年都在发展和更新。

二、指标

指标是测定一个机构功能、工作程序和结果的工具。指标代表着严重事件、并发症或可能影响结果的工作程序的差异。指标也相当于提示需要进行质量改进评审的标志。只有通过收集可靠的数据和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才能得到正确指标。例如上海市麻醉质控中心在过去系统调查麻醉工作以及通过对医疗事故处理中所得到的信息的基础上,确定病人发生中枢神经并发症、周围神经损伤、急性心肌梗塞等数项围术期重大事件作为严重事件调查的指标。这些指标也可作为实施麻醉质量改进的标志。指标通常以率来测量。对于发生率低的重大事件如硬膜外麻醉后的截瘫,只有通过群体调查确定的发病率才有意义。发生率较高的指标如硬膜外穿破后头痛可以直接用率来表示。当采用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测量指标来评估质量结果时,应该进行多因子分析,如:年龄、性别、ASA分级、疾病严重程度和伴发疾病、手术时间(通常作为外科手术的严重程度)和急症状态。对于影响指标结果的临时变化因素(例如:病人总数的变化、手术和/或麻醉技术、麻醉操作者的类型)也必须连续再评价。

第3节质量管理的组成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结构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也就是Donabedian的质量管理三联体。对于一个功能恰当的机构来说,结构必须足以履行其职责,过程必须可操作并且有效率,两者必须对改进结果产生效果。质量改进的重点就是监测和提高这些质量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结构管理

结构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各种设置,通常指人员、设备及其组织形式。麻醉学科的结构则包括麻醉医师的一般素质和业务水平、开展的业务范围和工作量、麻醉仪器及监测设备、手术室和麻醉恢复室的规模设置、麻醉科的建制、麻醉科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等。麻醉结构管理就是要求符合各项麻醉基本标准的管理,也是实施麻醉质量管理的基础。

国家卫生部关于将麻醉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以及按二级学科的要求与标准建设麻醉科的精神,为麻醉学科的结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实施结构管理的初期,要确定质量管理的对象和范围,进行相当规模的基础调查,通常是对麻醉结构的内容进行调查。调查之后,可根据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形式如建立月报表或年报表的形式,也可定期连续调查,连续调查特别有利于比较分析。调查的重要性在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必要的计划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跟踪检查结果,逐步使麻醉学科的结构建设不断完善。

在麻醉结构管理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麻醉专业人员的结构水平与麻醉质量密切相关,人的因素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通过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等多种形式提高麻醉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麻醉科的基本设施和装备标准。足够的麻醉监测和正确使用麻醉监测设备不仅能够提高麻醉质量而且能够减低麻醉风险,因此,麻醉应有必要的监测设备和基本的监测标准。现在的基本共识是:对每一例麻醉,必须监测心电图、无创动脉血压、脉搏和脉搏氧饱和度;当进行气管插管全麻要求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病情需要与可能,还应该实行与此相适应的特殊监测,如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保证病人安全单有监测设备还是不够的,质控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如对各种麻醉机和监测设备的原理、各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保证麻醉医师能重视和正确使用各种监测设备。总之,结构管理就是为过程管理提供基本保证条件。

二、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遵循指南或者诊疗常规实施麻醉工作的实际过程。过程就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的工作程序,即医疗的活动顺序和相互协调。应该明确定义和详细说明所有的过程,并且将过程记录在科室的服务指南或者质量管理手册上。过程管理是整个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好的过程管理是获得好结果的必要保证。围术期不同层面的过程管理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部分。⑴术前管理包括:术前访视及病情评估、病人知情同意、麻醉实施方案、特殊准备和伴随疾病的处理等。⑵术中管理包括:麻醉监测、麻醉记录和麻醉实施。⑶术后管理包括:麻醉后恢复、术后随访、并发症处理和重大事件讨论及报告等。这些内容将在本书的其他章节有详细的叙述,本节仅讨论知情同意、医疗记录及降低麻醉风险。

1.知情同意知情同意就是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将病人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病人亲属并且得到病人亲属认可同意和签名的过程。知情同意也包括病人需要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做出选择,参与医生的医疗决策。麻醉知情同意书应该特别强调:⑴努力使病人亲属理解所有麻醉都有可能发生

并发症和严重损伤,在极少情况下可能发生原因明确的或不明确的意外死亡;⑵记录已经与病人亲属充分讨论了麻醉的危险,以及改变麻醉方式的可能性;⑶让病人亲属接受麻醉计划,并且签名同意。知情同意是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必须执行的过程。知情同意能够发挥相应的法律效用。知情同意既体现了病人的应有权利,也是对医师职业的正当保护,特别有助于医生与病人的沟通,减少医疗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执行麻醉前的麻醉同意书制度。

2.医疗记录良好的医疗记录不仅是病人诊治过程的记载,也是医师责任的自我保护手段。一旦发生医疗方面的法律问题,医疗记录就是医师证明自己没有过失的法律手段。医疗记录不当将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麻醉医师的主要医疗记录是麻醉记录单。必要时,有些麻醉工作可以记录在病史的病程录中。尽管大多数省市乃至全国的麻醉记录单都未统一,但是精确、完整和整洁的麻醉记录单至少应包括:ASA分级、每5分钟的生命体征监测记录、使用的其他监测、使用的液体、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如果麻醉过程中发生事件,应该以叙述形式记录发生了什么,发生的时间,处理的过程,处理的转归,以及在场的相关人员。各种记录应该内容相符。如有不同,应有解释。记录应该及时,不能涂改。记录如有错误只能说明更正。记录必须长期保留。正确完整的麻醉记录是麻醉医师行之有效的法律保护手段。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明确规定麻醉记录单是有效的法律文书。这一切都要求麻醉医师必须特别重视麻醉记录单的正确记录。

3. 降低麻醉风险医疗行业存在着风险,而麻醉更是高风险工作。围术期的麻醉风险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⑴麻醉医师所使用的麻醉机、监护仪等都是非常精密的仪器,如果缺乏细致的维护、保养、校验和正确的使用,总有出错的时候;⑵麻醉医师所使用的强效药物,假如出现贴错标签或者算错剂量等差错,就极易导致严重后果;⑶全国麻醉发展还不平衡,在人员建制、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劳逸不均,麻醉科通常根据外科手术安排而实施麻醉,麻醉工作存在相当的被动性,如果安排不当,长时间连续疲劳工作也容易出错;⑷术前访视的时间短,麻醉医师难以与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而建立良好关系,麻醉医师并不是经常与外科医师讨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一些外科医师并不能完全理解麻醉工作,如果出现没有预料的不良结果,麻醉医师很可能首当其冲。而且,麻醉风险还在于一旦发生意外,往往危害极大如导致脑损害或致死亡。

麻醉质量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加强麻醉质量管理而降低麻醉风险。降低麻醉风险的措施包括:预防病人受到手术以外的伤害,遵循麻醉诊疗常规,完善麻醉记录,协调与病人及其家属的关系,加强与外科医师的合作沟通。即便如此,麻醉并发症仍然时有发生,而且还因此面对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因此,麻醉医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麻醉工作有风险,麻醉医师必须对病人承担责任,得到病人的知情同意和正确的医疗记录均是麻醉医师应尽的责任。在医疗纠纷中,如果有麻醉医师对病人做了不应该的事,或者没有对病人做应该做的事,这些均是麻醉医师违背了应尽的责任。麻醉医师应该努力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而且没有医疗过失。判断麻醉医师是否有医疗责任的通常依据是:⑴责任对象必须是麻醉医师;⑵麻醉医师在医疗过程中存在过失行为;⑶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⑷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判断医疗过失的标准是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因此,麻醉医师要在医疗纠纷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的方法是严格执行上述的法律、法规和常规。

三、结果管理

实施结构管理和过程管理是获得令人满意结果的基础。结果是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后的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代表着部门的最后答案。结果管理是对结果的指标进行测量、分析、评估和比较,并且经过结果反馈,进一步改进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重大事件可以使用群体调查的方法,分析工作程序可以使用序贯调查的方法。

结果测量中,质量项目要定义清楚,定义必须标准化,宜采用量化指标衡量结果。由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以此来评估质量改进比较困难。可以采用测量与麻醉相关的紧急事件和特殊事件的发生率。紧急事件是指如果没有注意和没有迅速纠正、对病人已经发生或可能产生严重损害的事件。如呼吸环路脱开,可由于缺氧导致病人脑损害和死亡,但是及时纠正则对病人可没有任何损害。紧急事件比不良反应常见,测定紧急事件的发生率可作为麻醉质量结果。测定特殊事件也有相同作用。特殊事件可以是明显的但没有导致病人损害的紧急事件,例如误用药物,但经及时发现和治疗,没有产生严重后果。同样,特殊事件也可以对病人有明显损害如发生术中死亡。对于特殊事件必须认真调查,从而明确系统问题并加以纠正。此外,应该同样重视对没有发生严重后果的紧急事件或特殊事件的研究,不能因为没有发生严重后果而放松对于麻醉结构和过程的改进。结果测量应该采用量化指标,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应该采用循证医学的论证模式,即对结果指标进行随机的、有对照的、多中心大样本的分析研究。以统计结果为依据,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

目前,麻醉结果研究的重点大多数放在操作技术(例如: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麻醉药(例如: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辅助药(止吐药)和手术病人类型(例如:心脏病与非心脏病)之间的差异。国外对于麻醉药费用的结果研究比较普遍。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结果测量将包括:⑴经济结果,单病种成本、人均成本等的成本和效益分析;⑵行为结果,病人的满意度测定;⑶临床结果,各种治疗和监测的合适性和有效性;⑷健康结果,病人生命质量的改善。尽管病人的满意度程度难以估计,但是作为最终结果的指标,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重大事件报告和建立数据库也是结果管理中的两项重要工作。

1. 重大事件报告重大事件通常指在围术期产生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重大事件可以作为麻醉质量管理指标,直接反映围术期的医疗结果。例如调查术后2天内出现的中枢神经并发症;外周神经损伤;急性心肌梗塞;心跳骤停;以及院内死亡等。

对于这些重大事件应建立报告制度,使麻醉质控中心得到这些重大事件的信息。各医院每月的工作报表中对重大事件的汇报是获取重大事件信息的基本方法。发生重大事件的医院可向麻醉质控中心提出咨询和请求会诊。麻醉质控中心又可通过医疗事故鉴定中获得信息。随着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在国外从医疗保险公司理赔中也可成为获取重大事件信息的又一来源。质控中心一旦获得重大事件的报告,要认真调查重大事件发生的事实经过,分析围术期发生重大事件的主要原因。如果其中有与麻醉质量相关的原因,则应研究原因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重大事件发生率可用于评估医疗质量。重大事件报告不仅有警示防范作用,也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然,通过报告制度获取重大事件信息还不够完善。因为,通常认为发生重大事件总有医疗疏忽,报告重大事件意味着承认管理过失,而且还担心引起同行指责或者诉讼危险。事实上,质控中心建立重大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并非为了责备个人,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系统及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是为了减少麻醉风险,提高麻醉质量。为了确实做好重大事件报告制度,质控中心要执行相应的保密制度。

2. 建立数据库在整个结果管理中,建立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信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麻醉质量数据库势在必行。收集数据库资料必须定义明确标准,采样真实合理。定义越精确越能如实反映质量问题。数据库收集资料通常采用回顾性调查、自我报告以及分类目录表格方式。一般数据收集最好采用表格加扫描的输入方式。特殊或重大事件可采用叙述记录方式。麻醉数据库收集的内容包括:麻醉总量、全麻数量、区域麻醉量、围术期死亡、急症手术、择期手术、ASA评级分类、术后疼痛治疗及麻醉复苏室入住人数等的数量统计。此类统计通常每月进行,年终总结。数据库还应该具有数据分析系统和指标测量系统的两大功能。

数据分析系统经过对群体调查结果或序贯调查结果的研究,将大量数据转变为有用信

息,并且为质量管理提供评估依据和标准。此外,还应该建立指标测量系统。通过数据库,跟踪质量改进指标。麻醉科除了跟踪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外,应该特别关注术前访视率、知情同意率和术后随访率;重大事件发生率等重要指标。应该将麻醉跟踪指标逐渐地、分阶段地引入麻醉质量的检查和评审过程中。医院根据指标测量系统要求向数据库提供指标数据。数据库将向医院提供相应的质量信息,包括从其他医院获得的比较数据。医院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监控和改进自身医疗质量。同时,外部机构利用这些信息评价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此外,经过数据库的医疗风险分析,向医疗服务消费者提供有关并发症的信息,这有助于消费者对相应医疗服务做出选择。因此,发展全国性的用于医疗服务研究的数据库,将有利于所有医院跟踪同样的质量指标。数据库长期地和连续地收集客观数据,就能为各医院提供可比较的可靠数据。数据库也将在麻醉质量管理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4节持续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重大发展是从开始时的质量保证扩展到目前推行的持续质量改进。麻醉质量管理同样需要在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发展。本节主要讨论持续质量改进的特点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计划,使麻醉质量管理符合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要求。

一、持续质量改进的特点

持续质量改进由质量保证扩展而来。过去质量保证的目标是找出失误或者不良事件,将不良事件的责任归咎于个人错误,而且质量保证还缺乏一种发现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机制。现行的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不是批评指责某一个人,而是要发现导致不良结果的原因。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是整个系统和程序,是要发现产生不良事件的系统中的错误,而且持续质量改进还有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将重点放在医疗卫生系统本身。这个系统包括所有与医疗卫生服务有关的成分,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病人及其家属、物质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在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不良事件被认为是系统错误的责任,因此,提供了确定发生此类事件原因以及改进病人治疗结构和方法的机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通过对不良结果的研究,找出系统原因,并且实施完善结构和改善程序的计划。例如持续质量改进在研究死亡率时,还要研究医疗活动程序与病人死亡率的关系,病人的疾病及其身体状况与死亡率的关系,是否正确评估病人能否耐受麻醉手术,以及抢救复苏时的人员安排等。总之是要在产生不良结果时总结出在结构管理和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找出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持续质量改进工作程序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持续评估医疗服务的各个重要方面,发现提高医疗质量的方法。这是一个从下到上的过程,从真正接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活动的人员开始;而不是从上到下,从管理层开始。就麻醉科推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来说,首先是麻醉医师确认应该做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以及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以此为标准,进行持续检查评估,不断提高质量。针对具体的麻醉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如硬膜外阻滞后发生的神经损伤,首先应测定并记录研究对象的目前状态,也包括结果的测定。接下来分析导致这个结果的医疗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原因,提出质量改进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重新测定研究对象的状态并且鉴别结果是否真正得到改善。然后决定是保持还是继续执行改进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然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中也可能发生随机或系统误差,这些误差往往误导结果。随机误差一般很难预防,只能通过扩大样本来减少误差;而系统误差是可以控制的,并且能够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在持续质量改进评估麻醉工作时要能够鉴别系统误差并加以预防。

二、持续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持续质量改进是遵循"计划-实施-检查-整改"的循环管理模式。实施有效的持续质量改进计划的步骤为:⑴设立质量管理目标和对象(麻醉医师或麻醉科以及麻醉工作程序);

⑵选择指标,通过群体调查确认严重事件和并发症,通过序贯调查了解影响结果的工作程序差异;⑶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⑷采取相应措施;⑸监测实施措施后的结果。因此,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质量循环管理过程。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关键在于要使麻醉医师了解麻醉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持续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整个系统和程序,而非针对个人。遵循标准和指南不仅是为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而且是规范医师自身行为和保护医师正当行为的重要措施。只有当麻醉医师积极参于麻醉质量管理活动,而不是害怕或者抵制质量管理的时候,才能真正落实持续质量改进计划。持续质量改进必须成为麻醉医师每天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

在部门实际质量改进工作中,麻醉科应该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麻醉质控中心和医院规定的各项麻醉标准、指南、诊疗常规及其相关的统计指标;根据不同阶段,确定重点管理目标;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实施计划,定期收集结果资料和分析汇报,不断地提高麻醉服务质量。科室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观察和分析评估应该在科室内充分讨论,寻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提高质量的措施方法。同时,对麻醉医师也应该进行质量改进的训练,使麻醉医师懂得怎样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同时要求他们为质量改进提出建议。随着质量改进计划的实施,医疗行为将会更加规范,医疗服务质量将会不断提高。持续质量改进是实行麻醉质量管理的重要方式,麻醉质量管理只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组成部分。

麻醉质量管理只有纳入整个医院的多学科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才能充分发挥麻醉质量管理的作用。持续质量改进正在向全面质量管理(TQM)扩展。医院将承担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任。全面质量管理将研究有关病人治疗期间的所有问题,包括整个医院的医疗结构、过程、和结果的管理。随着社会和国情的发展,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指标的管理,来增强医疗服务的竞争力。现代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全面质量管理将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庄心良)

自学考试_00153质量管理学_复习资料全

自考“质量管理学” 名词解释题汇总(1) 1、质量: 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 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 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 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 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 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 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 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 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 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 国家标准( 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 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 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36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组长:高宝柱副组长:武毅成员:邢金城华伟瞿秋

(二)科室成立以诊疗小组为单位的下一级质控小组由诊疗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本组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组长:邢金城华伟瞿秋成员:各医疗小组所有医务人员 二、医疗质量控制内容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临床及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医疗质量的管理小组及其岗位职责.doc

成都市XXXX康复医院 关于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 为切实加强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提高全院医疗质量水平,使院医疗质量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快车道,经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及其岗位职责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员:XXX XXX XXX 一、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织;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医务科直接牵头并开展工作。 2.成员:由主要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 二、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其主要任务(职责):负责医院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等的质量控制管理。 3.开展全员质量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对全院医疗质量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 4.负责拟定和修改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定期召开全院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会议,制定和修改各种质量考核标准。 5.在科室检查中,按规定表格,现场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笔录,并提出改正和切实可行的意见,以便下次复查和改进工作。

6.对执行差及违反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科室或人员提出处理建议,对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好的科室或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的建议。 7.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做好医疗质量分析,发现医疗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加以纠正,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 三、工作形式: 8.科室主任主动领导本科职工,在开展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配合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不能消极地等待,不能让事情成堆。 9.每月一次或根据需要,由院长XXX带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组织到具体科室及部门进行现场指导,负责检查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 四、具体分工: XXX 负责院内各种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院内各种医疗质量检查标准的制定与落实。 XXX 负责院内护理质量、医院感染培训、检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XXX 负责住院病区医疗质量、医疗文书质量控制。 XXX、XXX分别负责康复科、妇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办公室设院办公室,XXX负责日常工作。 成都市XXXXX康复医院 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完整版)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淮南新华医院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第一节麻醉质量控制 一、麻醉质量评估 1.麻醉效果:无痛、肌松、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病人无严重不适和全麻时无术中知晓等; 2.麻醉并发症少,麻醉意外发生率低,无差错事故发生,麻醉死亡率低或等于零; 3.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手术医师、病人满意。 二、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指标 1.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 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3.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三级医院≤0.04%; 4.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5.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 6.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7.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 8.“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9.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10.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11.硬膜穿破发生率<0.6%; 12.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3.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4.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 15.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三、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一)Ⅰ级: 1.麻醉诱导平顺,无缺氧、呛咳、燥动及不良的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深浅适度,生命体征稳定,无术中知晓,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应激反应,保持肌体内分泌功能和内环境稳定; 3.麻醉苏醒期平稳,无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等监测正常,肌张力恢复良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恰当,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梗阻等,安全返回病房;

4.麻醉后随访无并发症。 (二)Ⅱ级: 1.麻醉诱导稍有呛咳、躁动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调节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三)Ⅲ级: 1.麻醉诱导不平稳,气管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欠稳定,应激反应明显; 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掌握不熟练,应激反应未予控制,生命体征时有不平稳,肌松欠佳,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延迟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四、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1.Ⅰ级:麻醉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2.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拉反应,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3.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4.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五、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 1.Ⅰ级:神经阻滞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 2.Ⅱ级:神经阻滞欠完善,病人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欠满意,生命体征尚稳定,有轻度并发症发生; 3.Ⅲ级:神经阻滞不完善,病人疼痛较明显,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4.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第二节麻醉科规章制度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150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 度标准版本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组长:高宝柱副组

长:武毅成员:邢金城华伟瞿秋 (二)科室成立以诊疗小组为单位的下一级质控小组由诊疗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本组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组长:邢金城华伟瞿秋成员:各医疗小组所有医务人员 二、医疗质量控制内容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临床及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5.甲级病案率≥90%; 6.药品比例≤28%; 7.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8.完成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9.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 10.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11.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三级医院≤0.04%; 12.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13.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 14.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15.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 16.“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7.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18.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

质量管理学_尤建新_试卷2 --人造板质量控制--课件 ppt 期末考试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试卷(B卷) 2006 - 2007 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010378 课程名:质量管理学考试考查: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得分 1.质量的好坏由谁来评判?() A、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 B、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 C、质量管理机构 D、质量认证机构 2.判断商品质量的优劣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品牌 B、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 C、价格 D、性价比 3.“Juran质量螺旋曲线”包含()个环节 A.13 B. 12 C. 10 D. 9 4.下列关于2000版ISO 9000族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A. 通用性加强 B. 增加了程序文件的数量 C. 与环境、安全等管理体系难以兼容 D. 是对20世纪90年代的ISO 9000族标准进行局部修改而形成 5.将企业在废次品上发生的成本比作“矿中黄金”的质量管理专家是()A.Feigenbaum B. 石川馨 C. Juran D. Crosby 6.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企业应确立一名()A.质量管理专职人员 B. 质量管理经理 C. 内审员 D. 管理者代表 7.排列图又被称为() A.帕累托图 B. 分类法 C. 石川图 D. 相关图 8. 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是以过程质量特性值服从()为假设前提的。 A.F分布 B. 指数分布 C. 正态分布 D. 威布尔分布 9.在制作直方图时,如果分组过多,容易出现() A.偏态型 B. 平顶型 C. 双峰型 D. 锯齿型

10.可靠性指标和技术性能指标的主要区别在于() A.复杂性 B. 时间性 C. 可行性 D. 客观性 二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得分 1.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主要解决了质量检验阶段的那些不足?() A.操作与检验职能没有分化 B. 事后检验 C. 全数检验 D. 破坏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发生矛盾) E. 缺乏管理分工 2.下列属于质量保证成本的费用项目是() A.质量奖励费 B. 专职检验和计量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基金 C. 事故分析处理费D. 诉讼费 E. 产品降级损失 3.下列属于质量策划的输入的因素有() A. 组织的战略 B. 对法律法规要求的评估 C. 对产品性能数据的评估 D. 过去的经验教训 E. 已识别的改进机会 4.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包括()。 A计划 B.执行 C.控制 D.检查 E.改进 5.在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时,需要考虑()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交付及以后的活动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E.外部审核方要求 三是非题:10分(每小题2分)得分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目的是形成一套体系文件。()2.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的)不属于工作环境范畴。()3.计量抽样方案的优点在于手续简便、费用节省,且无需预先假定分布律。()4.当产品进入偶然失效期时,产品寿命分布服从指数分布。()5. 若点子全部处于控制界限内,但出现7个点子连续上升,则判断过程不稳定。() 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得分 1.ISO 9000族标准提出那些质量管理原则?这些原则以哪一条原则为核心,为什么?

麻醉科质量管理方案

麻醉科手术室质量管理方案 质量管理目标:我科麻醉质量管理目标是麻醉质量的持续改进,注重在麻醉的全过程和重视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提高麻醉医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性以及提高病人满意度和降低麻醉风险。 质量管理指标:我科的麻醉质量管理指标遵循国家有关的麻醉标准和指南和法律法规及医院制定的各项指标,我们确定病人发生中枢神经并发症、周围神经损伤、急性心肌梗塞等数项围术期重大事件作为严重事件调查的指标。根据年龄、性别、ASA分级、疾病严重程度和伴发疾病、手术时间(通常作为外科手术的严重程度)和急症状态等进行多因子分析,把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测量指标来评估质量结果。发生率较高的指标如硬膜外穿破后头痛直接监测其发生率。 质量管理计划: 1.完善麻醉结构管理: 按二级学科的要求与标准建设麻醉科,麻醉专业人员的结构水平与麻醉质量密切相关,人的因素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通过我们进行科内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病历讨论、参加省市及医院级学术活动、选派人员进

修等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开展科研及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提高麻醉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我科麻醉设备现在比较完备,有些必备设备正在请购中,重点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我们根据种麻醉机和监测设备的原理、各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保证麻醉医师能重视和正确使用各种监测设备。对每一例麻醉,必须监测心电图、无创动脉血压、脉搏和脉搏氧饱和度;当进行气管插管全麻要求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病情需要与可能,还应该实行与此相适应的特殊监测,如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等。 我们设立科秘书、仪器设备管理员、文体生活委员、科质量控制小组、科医院感染小组、科应急小组等麻醉科的组织形式。2.严格实施麻醉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部分。⑴术前管理包括:术前访视及病情评估、病人知情同意、麻醉实施方案、特殊准备和伴随疾病的处理等。⑵术中管理包括:麻醉监测、麻醉记录和麻醉实施。⑶术后管理包括:麻醉后恢复、术后随访、并发症处理和重大事件讨论及报告等。 3.注重麻醉结果管理: 结果管理包括结果测量、重大事件报告、建立数据库。 结果测量:包括⑴经济结果,单病种成本、人均成本等的成本和效益分析;⑵行为结果,病人的满意度测定;⑶临床结果,

质量管理学期末试题二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期末小测(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使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____。 A.质量管理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体系 2.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______。 A.资源 B.技术 C.垄断 D.质量 3.田口方法是一种_____的方法。 A一次性设计 B.稳健性设计 C.容差设计 D.参数设计 4.采购的质量职能就是为产品提供一种_____的保证。 A.“早期报警”B.“中期报警” C.“晚期报警”D.“警钟常鸣” 5.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就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所进行的正式评价就是_____。 A.过程审核 B.管理评审 C.质量审核 D.计划审核 6.在PDCA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____。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7.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和问题,按它们之间的相互接近关系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示技术是_____。 A.树图 B.因果图 C.亲和图 D.矩阵图 8.将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同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者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比较,以识别自身质量改进机会的方法,称为_____。 A.标杆法 B.分层法 C.调整法 D.统计法 9.质量监督是对产品进行宏观管理的_____。

A.非常措施 B.重要手段 C.一般要求 D.重要原则 10.质量法制是_____。 A.关于产品质量和权利、义务、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关于质量检查评审的一系列的方法的制度 C.关于《产品质量法》的简称 D.关于质量监督的重要法律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质量环 2.质量改进 3.产品质量 4.质量职能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质量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2.简述质量改进的程序。 3.设置质量控制点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在采购阶段进行质量管理。 2.试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10 A D B A B D C A B A 二.名词解释。 1.质量环是指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内容

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目录 第一节麻醉科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1.麻醉科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制度2.麻醉设备管理、维护、物品消毒登记制度 3.麻醉科特殊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第二节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1.科主任职责 2.主任医师职责 3.主治医师职责 4.总住院医师职责 5.住院医师职责 6.助理医师职责 7.麻醉护士职责 8.工程技术人员职责 第三节麻醉科工作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 2.麻醉科主治医师负责制 3.麻醉(急诊)术前术后访视、讨论制度

4.麻醉术前知情告知签字制度 5.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7.麻醉科医疗事故防范制度(医疗事故预防) 8.麻醉并发症登记制度 9.麻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10.麻醉记录单书写规范(管理)规定 11.麻醉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12.会诊制度 13.抢救工作制度 14.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5.医德医风考评制度 第四节临床麻醉工作程序 1.临床麻醉工作流程 2.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3.手术患者术前确认工作流程 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第五节麻醉分级操作规定

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第一节麻醉科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1、麻醉科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制度 1、麻醉科执业医师应当进行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必须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方可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他人开具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或者为自己开具该种处方。 2、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保险柜储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储存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有记录。 4、麻醉科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工作,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专项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管理人员应当掌握与麻醉、精神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熟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 5、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只限于在本院内临床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型仅限于本科内使用。 6、麻醉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情况以及所选择的麻醉、镇痛方法合理选择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种类、剂型、剂量,并在手术日晨向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专职人员提出申请,由管理专职人员发放相应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并有记录在案。 7、麻醉结束后,执业医师使用专用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格式及单张处方最大限量按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执行。 8、执业医师对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型的,应当在麻醉结束后交回原批号的空安瓿,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数量。 9、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由专人负责计数,并同处方一起交回住院药房,凭空安瓿和处方领取新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10、值班医师应当和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专职人员交接班,当面核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数量、剂型,并签名记录在交接班本上。值班期间随时锁上储存专柜,专柜钥匙随身携带,值班完毕交回专柜钥匙。节假日期间,值班医师之间相互交接班,并签名记录在交接班本上。 11、发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丢失或者被盗、被抢的,应当立即向院医务科、院保卫科以及上级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2、具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反规定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报医务科取消其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机关处理。未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不能擅自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2、麻醉设备管理、物品消毒登记制度 麻醉科设备管理制度 1.科内各种设备有一览表、设备卡片并设专入管理。 2.设备设置专门管理人员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制度#精选.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制度 2013/5/12 17:47:41 阅读数:15299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 目录 第一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 第二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第四部分科室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另备)第五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第六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第七部分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第八部分急诊中心医师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另备)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制度急诊中心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单: 杨小秦杨蓉佳樊落张可陈红纲魏晓东李玉华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分管院长和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对全科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全科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季度开会一次,讨论和审定临床工作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护理、院感质量的检查、评价、考核、提出整改措施和反馈情况、检查落实等工作。 4、组织疑难病例、死亡病例、重大手术或罕见疾病、纠纷病案的讨论。 5、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调查、协调处理和汇报工作。 6、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7、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8、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全体成员要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熟悉和了解各种质量指标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 9、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10、医疗制度、医疗技术:①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②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③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

最新质量管理学期末考试1

《质量管理学》模拟样卷二 一、选择题(16%) 1、质量的好坏由谁来评判?…………………………………………………………() A、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 B、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 C、质量管理机构 D、质量认证机构 2、判断商品质量的优劣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品牌 B、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 C、价格 D、性价比 3、如果产品存在瑕疵,担保人应承担…………………………………………………() A、产品质量民事责任 B、产品质量刑事责任 C、产品质量审核责任 D、产品质量行政责任 4、工序检验费用属于………………………………………………………………………() A、预防成本 B、内部损失成本 C、鉴定成本 D、外部损失成本 5、兴趣点质量可以导致……………………………………………………………………() A、没有时,顾客产生不满 B、没有时顾客产生强烈不满 C、具有时顾客满意度增长 D、具有时顾客满意度大幅度增长 6、按认证内容要求来划分,质量认证可以分为…………………………………………() A、国家认证、区域性认证和国际认证 B、强制性认证和自愿申请认证 C、安全认证、合格认证、环境认证、卫生和健康认证 D、企业自我认证、第二方认证和第三方认证 7、控制图中表明生产过程质量失控是……………………………………………………() A、所有样本点都在控制界限内 B、位于中心点两侧的样本点数相近 C、接近中心线的样本点较多 D、样本点程周期性变化 8、按检验的质量特性值划分,检验方式可以分为………………………………………() A、记数检验和计量检验 B、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 C、理化检验和感官检验 D、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 二、是非题(7%) 1、ISO9000是质量保证标准……………………………………………………………() 2、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不包含质量检验………………………………………() 3、质量成本的概念最早由J.M.Juran提出……………………………………………() 4、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综合反映………………………………………………………() 5、QC小组最早起源于日本………………………………………………………………() 6、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质量波动属于系统性波动…………………………………() 7、“6σ管理”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本质是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三、简单题(40%) 1、简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进步和存在问题。 2、简述质量管理的八条原则?并以第一条原则为例说明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收益。 3、什么是审核?什么是第二方审核?质量审核应遵循哪些原则?

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

一、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贵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

质量管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使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 )。 A.质量管理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体系 2.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 )。 A.资源 B.技术 C.垄断 D.质量 3.提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14个要点的质量管理专家是( ) A.戴明 B.休哈特 C.石川馨 D.费根堡姆 4.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5.在ISO9000族标准中,其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度的标准是( ) A.ISO9000 B.ISO9001 C.ISO9004 D.ISO19011 6.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的最终责任是面向( ) A.管理层 B.一线员工 C.外部顾客 D.内部顾客 7.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 ) A.质量体系 B.质量职能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8.在PDCA 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 )。 A.P 阶段 B.D 阶段 C.C 阶段 D.A 阶段 9.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系列标准是( )。 A.GB/T 19000—ISO9000 B.ISO9000 C.GB/T —19000.1—ISO9000-1 D.GB/T19002—ISO9002 10.质量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 ) A.SQC 阶段 B.质量检验阶段 C.TQC 阶段 D.TQM 阶段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质量管理 2.质量改进 3.产品质量 4.质量控制 5.顾客满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质量检验的功能。 2.简述质量改进的程序。 3.简述引起质量变异的两类原因(按性质)。 4.简述质量监督的重要意义。 四.计算题(每题10) 某零件内径尺寸公差为025 .001.020+-φ ,加工100件以后,得到x =20.011,S=0.005, 求工序能力指数。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麻醉科日常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

麻醉科日常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记录时间2016-05-06星期五地点手术室医师办公室检查人员 检查内容手术室内日常临床麻醉工作 当月工作小结手术麻醉总例数288例 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发生例数0例 全身麻醉例数35例12% 椎管内麻醉例数149例52% 院内会诊、协助抢救危重患者例数6例 麻醉记录单合格例数265例92% 手术安全核查记录表、手术风险评估表不合格例数 5例 1.7% 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例数2例0.7% 术中变更麻醉方法例数 2例 0.7% 择期手术术前访视例数170例100% 术后随访例数 288例100% 术后镇痛例数 146例51% 业务学习次数12人次 病例讨论次数0 每月考试考核合格率合格 麻醉药品及麻醉处方管理良好 手术室内日常质控工作完成情况较好 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麻醉单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麻醉存在问题医师261559 剖宫产术腰硬1无房间号体重血 型 2药物无单位 丁伟 261665 肩锁关节固 定术 臂丛1无房间号体重血 型 2药物无单位 丁伟 261573 疝修补术氯胺酮无氯胺酮总量袁德凤 261528 甲状腺切除全麻麻醉结束标志在手 术结束之前 袁德凤261788 剖宫产术腰硬 1无房间号体重血 型 2无药物单位 丁伟

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麻醉单号、存在问题与缺陷以及相关责任人等) 3液体量上下不一 致 262253 剖宫产术腰硬未勾画腰麻张延勇 262259 腹腔镜下卵 巢切除术 全麻窦性心动过缓患者 应用右旋美托嘧啶 单位 262313 剖宫产术硬膜外1无房间号体重血 型 2药物无单位 丁伟 262313 尺桡骨骨折 内固定 氯胺酮1无氯胺酮总量 2无液体总量 张延勇 262360 阑尾切除术硬膜外1无房间号体重血 型 丁伟 262330 尺骨内固定臂丛无麻醉方法袁德凤 262481 腹腔镜胆囊 切除术 全麻无七氟醚吸入标示袁德凤 262489 腹腔镜胆囊 切除术 全麻拔除导管在手术结 束之前 丁伟 261762 剖宫产术腰硬合并症与诊断重复褚衍强 261851 剖宫产术腰硬未勾画腰麻张延勇 261813 剖宫产术腰硬1无穿刺间隙 2药物无单位 丁伟 261916 剖宫产术硬膜外药物无单位褚衍强 261936 剖宫产术腰硬麻黄碱记录在地塞 米松上 丁伟 261996 肱骨骨折固 定术 氯胺酮无氯胺酮总量褚衍强 262044 剖宫产术腰硬未勾画腰麻张延勇 262206 剖宫产术硬膜外未记录助产士袁德凤 261119 胫骨内固定腰硬未勾画腰麻丁伟 261264 疝修补术氯胺酮 1年龄记录为1.2岁 2无房间号体重单 位 3无氯胺酮总量 丁伟1、手术麻醉结束后部分医师没有亲自配送患者返回病房; 2、麻醉中所用药物有漏开处方现象,部分麻醉处方开具不规范,存在不填写身份证号码等问题; 3、麻醉记录单质量较之以前有好转,但仍存在有不规范

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准则

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准 则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一、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贵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县市级以上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二)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 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质量管理学期末考试A和答案

质量管理学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和三个阶段。 2、对一个企业来说,顾客应该包括和。 3、年,我国成为ISO的正式成员。 4、ISO9000修订的原因包括、、和。 5、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面包括、和。 6、质量变异的原因可以从和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7、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包括、、、和。 二、多项选择题(每道题3分,共3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质量效益型经营战略的基本原则为()。 A社会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长远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内部顾客分为以下类型()。 A任务顾客 B工序顾客 C职能顾客 D职级顾客 3、国际标准的采用一般分为()方式。 A等同采用 B不等同采用 C等效采用 D不等效采用 4、企业销售人员要充分利用市场条件应该做好()。 A市场需求调查 B评价尺度 C促销人员培训 D指导消费 5、质量变异的原因可以从()角度加以分析。 A设备 B来源 C性质 D操作 6、工序能力的定性调查方法有() A直方图法 B管理图法 C试切法 D SCAT法 7、质量检验的重要特性是指()。 A公正性 B系统性 C科学性 D权威性 8、三检制是指()。 A自检 B互检 C共检 D专检 9、验收抽样方案的种类() A单次抽样 B双次抽样 C多次抽样 D随即抽样 10、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质量奖包括()。 A美国鲍德里奇质量奖 B欧洲质量奖 C日本戴明奖 D中国国家质量奖 三、简答题(每道题8分,共40分) 1、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卓越领导有什么特点? 2、生产技术准备的主要职能活动内容是什么? 3、质量检验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质量检验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5、企业常见的质量损失有哪几种? 四、计算题(10分) 某地区民用电压测得平均电压x=228.5V,标准差为1.25V,求供电电压介于226V 和230V之间的概率。(Φ(1.2)=0.8849,Φ(-2)=0.0183)

年度麻醉科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2013年度麻醉科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本年度科室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前提,在医疗安全和管理方面又迈进了一步,麻醉科是高风险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永远是科室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疗安全工作事关手术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一年来的医疗工作安全总结如下: 1、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对各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和分工,并不定期检查,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会,对科室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反馈、整改,不断持续改进。 2.制定了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制定了科室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操作常规,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术后镇痛的规范、麻醉苏醒评分表,建立了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沟通制度并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在每月一次组织的科务会上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依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了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知晓率达95%。 4、利用科室晨会对当天择期手术患者根据个人业务水平能力进行合理安排,对在术前访视中出现的疑难病人进行术前讨论,以便制定出最佳麻醉方案,必要时亲自参加手术,保障病人在围手术期的安全,对急危重症病人成立抢救小组,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保障病人的安全最大化。 5、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今年,我科在术前访视、术后访视,手术安全核查、术前病人评估、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知情同意书的告知、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麻醉文书的书写等,不断提高了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 6、做到“三准确”,加强对病人家属的沟通,特别是对一些危重病人,随时告知家属手术进行的进行情况,让家属感到满意的同时也杜绝一些医疗纠纷,加强对手术科室医生的沟通,对病人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取得病人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完成手术。 7、保持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完好率为100%,交接班时认真核对,遇到

麻醉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 制度大全

麻醉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制度大全 麻醉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一、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职能1.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汇总、整改。2.科主任及质控小组成员负责结合本专业特... 一、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职能 1. 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汇总、整改。 2. 科主任及质控小组成员负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质量管理目标、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等并组织实施。 3. 检查本科室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包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病案质量管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责任落实到人。 4. 依据检查情况提出缺陷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将质量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比的依据。 5. 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内容写入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内容包括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7. 按时参加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的会议,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诊疗小组质量管理职能 1.在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本诊疗小组医疗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和落实具体改进措施。 2.对本诊疗小组诊疗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开展监督检查,负责对各项诊疗、操作常规、病案质量、医疗核心制度、医院规章制度等的落实进行检查,并监督具体整改措施的落实。 3.定期召开诊疗小组质量控制会议,讨论本组存在的问题、落实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提出的各项改进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科室质控小组提出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建议。 三、每位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能各级医师严格按照相关岗位职责要求、遵循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及措施的正确实施。 冲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欢迎下载使用,分享让人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