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优势 。 一个 产 业 的
发 展 离 不 开政 府 的 引 导 。 林 业 产 业 也 不例 外 。 通 过 调 研 发 现, 各级 政 府在 观 赏 林 业产 业 发 展 中制 定 了 一 些切 实可 行 的扶 持政 策 。 出 台了促 进观 赏林 业 产业 发 展的 措施 。 但这 仅 仅 是 局部 的和 零散 的 。 虽 然 国家 和 云 南省 为 加 强森 林 资源
的保护 , 对 林 木砍 伐 、 移植、 运 输等 制定 了 有关 政 策 , 如 四旁
观 赏苗 木移 栽 的政 策 、 库 区林 地 占用苗 木移 栽 政 策 、 林 业贴 息贷 款政 策 、 珍 贵 用材 树种 运输 等 , 但 多 数地 区相 关 的扶 持
殖、 林 下 产 品采 集加 工迅 速发 展 , 仅 野 生食 用菌 年 产量 就超
木材 3 4 4 2 万m 3 o 林下 经 济 种植面 积 由 2 0 0 2 年的 6 1 万h m 增加到 2 0 1 2年 的 4 0 O万 h m 2 , 主要产品产量 由 1 5 3万 t 增
加到 5 6 0万 t , 产值由 7 0亿 元 增加 到 4 0 0亿 元 以上 ; 林 下 养
质建 筑 装饰 材 料 等 专业 化 生产 群 体 , 木 材加 工及 人 造 板 的
生产 技术 、 产 品质量 和经 济指 标 已接 近 全 国平均 水平 t z - 3 1 , 锯 材年产 量达 1 2 5 . 9万 m , 人 造板 2 5 0万 m , 集成 材 1 1 . 5万m , 木地 板 3 5 6 . 2万 m , 木门 1 5 0万 件 , 家具 6 0 0万件 , 2 0 1 2年 实现 产 值 1 0 3 . 3亿 元 。 以休 闲 、 健 康 为 特 色 的森林 生态 旅 游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或林地中进行的农业、养殖和其他生产活动,是一种以利用森林资源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形式。
近年来,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普及,林下经济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尽管其在生态保护、就业创收等方面有着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生态破坏问题1.乱砍滥伐:在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存在乱砍滥伐现象。
这不仅导致了森林面积大幅减少,还引发了土壤侵蚀、水源减少等严重后果。
2.非法采伐: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强大,一些非法采伐者得以逍遥法外,破坏森林资源并非法牟利。
解决方法:加强监管力度是最关键的措施之一。
政府需要加大对林下经济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砍伐和其他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对林木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利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二、市场瓶颈问题1.销售渠道不畅:一些林下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市场营销能力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引起的。
2.产品附加值低:林下经济产品通常以简单的原料形式出现,在加工和深加工环节中附加值较低,无法实现更高价值转化。
解决方法: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林下产业链条延伸,鼓励企业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同时,应完善相关农村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并培育专业合作社或农民合作组织等,帮助农民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三、技术支撑不足问题1.科学种植技术欠缺:许多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户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无法提高作物或养殖效益。
2.创新意识薄弱:传统农民往往对新技术抵触心理比较强,不愿尝试或接受新的农业技术,限制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解决方法: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研力量的支持,通过开展培训、推广示范等方式,向农户普及先进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资源单位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于实际生产中。
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摘要:通过对云南省大关县金海、木杆、天星、翠屏、益珠5个样本村5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与大关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的访谈,总结出该县林下经济发展缓慢是受农户的思想禁锢,政府林地流转政策、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还未落实,林下产品供销链条不稳定,农户投资信心不足的影响。
因此,政府应该提升宣传的力度,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发展示范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多管齐下激发农户和企业投资林下产业的积极性和信心,真正实现林下经济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林下经济;制约因素;对策1 发展林下经济的必然性分析2008年以来,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收益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任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均山到户、村集体股份经营林地,使得山有其主、主有其责、责有其利,激发了农民投资林业的热情。
然而农户在林地上的营林、造林投资行为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预期利润不确定的特征,农民近期林业就业率低、林业经济收入改善并不明显。
如何盘活林业用地,拓展林地空间价值,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林改的价值,确保农民依靠林地增产增收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展林下经济便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所谓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使农林牧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多态经营模式。
其具有投资周期短、投资少、易操作、预期利润高的特征,因而发展林下经济是林业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
2 大关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制约因素文章定性结论、定量数据资料是笔者的调查团队通过和大关县林业局林改办相关人员的面谈以及在金海、木杆、天星、翠屏、益珠5个样本村分别选择10户农户进行走访获得。
从样本村来看,近几年来该县林下经济处于自产自销阶段,且产值较低,具体数据见表1。
武定县发展林下经济现状及对策

农事谚语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
武定县发展林下经济现状及对策刘志国,尹光惠(武定县狮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武定 651600 )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兴的林业生产模式,彻底打破了以往仅以采伐木材盈利的传统林业经营模式,使得林地的潜力得到大力开发,通过依托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林地内开展相关的森林经营活动,达到产生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般的林下经济,从产业形态来看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经营模式。
目前,林下经济作为林业产业的一个新增长点,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不仅为农民增收,也使得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如武定县环州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引进云南康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投入资金8000万元,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84.8 hm 2,其中滇重楼13.33 hm 2、黄精33.33 hm 2、金铁锁5.33 hm 2、三七4 hm 2、丹参26.67 hm 2、灯盏花2.13 hm 2,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增加经济收入和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因此,不难看出,林下经济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林业产业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林下经济包括3种最基本的模式,即农林模式、林畜模式、农林畜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有效提升林地利用率,做到立体经营,林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变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现状,实现以短养长、农林牧相互结合,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发展现状武定县境内植物种类既有多样性,又有复杂性,具有低纬、高原山区亚热带气候的特征。
武定县的种子植物有173科1774种,主要是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黄杉、翠柏、干香柏,其中云南松和华山松是武定县的优势林分,含黄杉、翠柏、三尖杉的林分,则是列为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的珍稀林分。
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有141科、605属1422种,其中壳斗科树木有25种,是武定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基本树种,如滇青冈、黄毛青冈、滇石栎、光叶石栎、多变石栎、元江栲、高山栲等;同时混交樟科乔木树种大果香樟、云南樟、滇润楠、长毛楠等。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摘要:会泽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西北部,是云南省的一个极度贫困地区。
会泽县近几年实施了“退耕还草”“封山禁牧”等措施,以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应注意协调发展和保护生态的问题,力求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赢。
会泽县积极推进扶贫产业、特色产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发展林业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成“会泽县”的生态目标。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方向;策略研究会泽县是林业山区大县,境内光热水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462.08万亩,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51.47%,会泽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把巩固传统优势产业与培育新兴特色产业相结合、把壮大产业规模与提质增效相结合、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带动贫困户联动发展相结合、把产品开发与延伸产业链相结合,紧盯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林业产业。
1、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1.1建设优良林下经济的种苗基地培育优质林业经济的苗木生产基地,是保证林业生产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注重和充分利用好苗木生产的有关作用,使苗木项目能够规范化,并重点对符合要求的苗木进行改良,建立规范化苗木生产基地,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调整。
苗木基地的建设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强化苗木的生产和经营,要做到对苗木的供应进行全面而又切实的监督,杜绝盲目使用苗木。
其次,要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建立优质新品种繁育基地,从源头上加强优质种苗的供给。
最后,要加速培育好的苗圃,使林下经济作物能得到大量的优质穗条,提高农业的品质。
1.2做好林下经济相关新技术的研建工作由于各区域间的天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必须针对林下经济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林下经济发展。
利用天然的气候等因素,引进和培育新的林下经济作物新品种,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引进和培育新的林业经济新品种,并利用观测、调查、选择适宜当地特色的新树种。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林下经济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农业模式。
然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升,但林下经济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林下经济往往以牲畜饲养、特色种植等为主要盈利方式,大量耕地被改变用途,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特别是在部分西部地区,过度放牧和种植使得草原退化、森林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2.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虽然林下经济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生态服务功能。
但随着农业压力增大和管理不善,森林、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域的侵蚀和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经济模式单一由于高附加值农产品和生态旅游带来的利润诱惑,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选择经济模式单一,比如仅仅种植特色作物或开展土特产品加工业务。
这使得农民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一旦市场需求下降,就会对农民收入产生严重影响。
4.资金、技术支持不足尽管林下经济具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但在实践中常常受到资金、技术支持不足的困扰。
缺乏资金和技术难题限制了林下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步伐。
三、对策措施1.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政府应加强对林下经济开发区域的规划和管理,在保护自然资源及环境方面建立全面考虑的指导意见。
确保耕地与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平衡发展,并制定相应政策扶持退化草原和破坏森林的修复工作。
2.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滥伐等行为。
同时,通过激励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如提供相应补贴、奖励和培训计划,增强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3.发展多元经济模式鼓励农民通过发展多元经济模式来降低风险,可以开展生态旅游、建设乡村旅游景点、开设农家乐等,以提高经济回报和稳定收入。
政府可以提供扶持资金和专业培训服务,帮助农民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关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关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曲靖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有别于传统的林业生产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不但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土地资源,还能给提升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曲靖市林下经济的调研,详细了解曲靖市林下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曲靖市林下经济对策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集体山林承包到户,曲靖市坚持围绕“生态受保护,产业得发展,林农得实惠”原则和“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有效推动全市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1.曲靖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曲靖市在林改中围绕调优结构促增长、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按照“生态受保护,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明晰的产权给更多的企业和林农有了经营林业的空间,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
目前,全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林业经营组织,鼓励林地承包经营权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企业流转,推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以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森林资源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
截至2020年,全市发展林下经济经营面积42.5万亩,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34个,其中12个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入社成员3290户,合作经济面积16.62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25.2亿元。
2.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经验2.1政策给力曲靖市人民政府和曲靖市林业局分别与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合作社和曲靖市农村信用社合作社签订了《曲靖市人民政府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融资、林农经营林地提供了信贷支持;批准设立“曲靖市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和“曲靖市森林资源评估中心”,落实编制和人员,通过培训,31人取得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证书,标志着市和县(市、区)两级林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完成,保证了林权流转、交易、抵押工作开展。
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与发展

务 挂 钩 ”的 方 式 ,探 索 出 了 土 地 向 专 业 大 户 集 中 、 资 金 向 优 势 产 业 集 中 、面 积 向适 宜 地 区集 中 、党
委 、政 府 服 务 工 作 到 位 的 “ 集 中 一 到 位 ” 模 式 , 三
由 于 缺 乏 资 金 扶 持 , 限 制 了 种 植 、 养 殖 户 发
( ) 资 源 底 数 不 清 三
目前 尚 未 全 面 准 确 调 查 主 要 利 用 林 下 资 源 的 分 布 及 储 量 , 缺 乏 林 下 资 源 区 域 性 保 护 和 利 用 的 科 学 依据 。
( )投 入不 足 四
愿 、 有 偿 、 规 范 ” 的 原 则 ,通 过
“ 地 租 赁 ,劳 土
为 了 进 一 步 巩 固 和 扩 大 主 体 改 革 成 果 ,切 实 放 活
斛 ;保 山 市 龙 陵 县 ,2 l 年 石 斛 种 植 约 1 0万 平 0 1 4 方 米 , 实 现 产 值 1亿 元 。 滇 西 北 的 丽 江 市 玉 龙 纳
经 营 权 、落 实处 置 权 、 保 障 收 益 权 ,确 保 林 农 增 收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云 南 省 将 深 入 推 进 集 体 林 权 制 度 配 套 改 革 列 为 工 作 重 点 。2 ,通 过 加 强 0l 1年
9 4. S元 , 有 6 户 企 业 和 种 植 大 户 示 范 种 植 石 8 4J 0
奖 2 5个 , 获 奖 总 数 4 7个 。 天 麻 、 三 七 、 石 斛 等
林 下 经济 产 品 荣 获金 奖 。
( ) 深 化 林 权 改 革 , 增 强 发 展 活 力 四
经 过 五 年 多 时 间 的 努 力 ,云 南 省 集 体 林 权 制 度 主 体 改革 已基 本结 束 , 成 了明晰 产 权 的 工作 。 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云南省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了林药、林菌、林菜、林禽、林下产品加工及林下休闲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但还存在着发展规模小,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投入不足等制约因素。
建议尽快制定林下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争取资金支持,抓好典型宣传,完善培训体系,推广实用技术,推动云南林下经济产业总体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下资源;现状分析;发展对策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生态环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活动的复合式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林下经济主要有4种类型: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及林下旅游,发展模式有林菌、林药、林禽、林菜、林花、林下休闲等模式。
林下经济自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兴起,随着林下经济活动成就的取得[],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林下经济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
广西省荔浦县积极开发利用本地林下野生竹、藤、草、芒植物,编织各种民间手工艺术品,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出口品种达600多种,年出口贸易达6 700万元[3]。
河北省邯郸市除林粮、林棉间作外,先后探索出了林苗、林草、林药、林花、林菜、林菌、林鸡、林鸭、林鹅、林蝉、林蝗、林鸽、林兔、林下驼鸟、林畜等5种林下经济种养模式[4]。
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使山林分到了一家一户,农民对林地上的产品有了自主权,但如何让林地资源产出经济效益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后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
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地资源转向林产资源与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地避免了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等问题,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补长、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充分体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资源概况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同老挝、越南毗邻。
地理位置为北纬°8′3″~9°5′8″和东经97°3′39″~06°′47″,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东西横跨8649 km,南北纵距990 km,总面积为394万km。
云南省位于长江、珠江、湄公河等六大国际国内重要河流的源头或上游,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
土壤、植被类型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且地区差异明显,具有众多生物种类生存和繁衍的生境条件,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居全国之首[5],全省药材、花卉、香料、菌类的种类均居全国之首,具有丰富的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截至00年,云南省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明晰产权的工作,随着配套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林下经济产业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逐步发展起来。
林业经济产业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林下旅游4种类型,具体表现为林药、野生食用菌、林菜、林禽、林下产品加工及林下休闲旅游等发展模式。
林业调查规划第37卷第6期王学花,杨红艳: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林药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为发展林药产业提供了条件。
石斛分布在红河州、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据初步统计,0年全省石斛种植面积达7634hm。
在昭通市种植天麻,00年种植面积达3433hm,产值005万元。
其他还有滇重楼、珠子参、续断、岩白菜、猪苓、半夏、黄山药、黄草乌、大黄等都已开始林下规模种植。
.野生食用菌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约有600多种,有松茸、牛肝菌、块菌、奶浆菌、羊肚菌、香菇、木耳、竹荪、猴头菌、青头菌、鸡枞、鸡油菌、干巴菌等,其中竹荪、鸡枞、鸡油菌、干巴菌等野生菌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3.森林蔬菜据初步统计,云南省约有森林蔬菜(野菜)600种,主要有臭菜(羽叶金合欢)、刺五加、甜菜、香椿、树头菜、金雀花、苦刺花、攀枝花、棠梨花、大白杜鹃花、松杉尖、青刺尖等。
全省林下蔬菜种植基地约334万hm,原料产值约5亿元。
4.林禽可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在林下发展林禽、特种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
目前云南省的林下养殖主要有野猪、梅花鹿、山鸡、豪猪、野生蜜蜂等,驯养繁殖主要用于食用、医药产品有活体、肉类及保健品等。
养殖基地数量约400个,养殖规模约40万头(只、箱),活体总产值约亿元。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企业847户,总资产超过40亿元,年产值08亿元,带动农户59万户。
5.林产品加工截至0年底,云南省利用林下采集产品进行加工的企业达900多家,年产值60亿元,在5家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中,林产品加工企业有46户,大量林下产品从原料种植逐步转为产品深加工。
石斛已经开发出石斛枫斗、石斛胶囊、石斛茶、石斛含片、石斛饮液、石斛冲剂、石斛保健酒等产品;天麻人工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天麻良种繁育、本地天麻“两菌”分离提纯复壮及运用,为成药开发奠定了较好基础。
昭通的天麻生产企业已生产国药准字号天麻成药如天麻丸、复方天麻颗粒、天麻片、天麻醒脑胶囊和天麻今朝胶囊等,初步形成了昭通天麻的自主知识产权。
6.生态农庄利用农村的自然山水以及农家院落的林荫优势、生态优势、花果优势、园林优势、人文优势等,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绿色消费、返璞归真等功能于一体,不断满足人们对健康型、营养型农产品的需要,是一种新兴产业。
目前全省有生态农庄00多个,占地规模约3333 hm,00年总产值达067亿元。
.林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是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和重要内容。
国家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将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作为全面深化林改,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抓手,提出确保农民群众有积极性、有能力依靠经营山林发家致富,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才是林改成功的关键所在和主要标志。
.有丰富的林下资源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立体气候特征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物种,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香料王国”、“花卉之乡”、“药物宝库”和“生物资源基因库”等美称。
全省分布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99科、36属、约4 000余种,其区系成分复杂、特有种多,是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我国种子植物中特有属04个,云南就有08个,约000种以上。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有力条件,目前全省各地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林下经济。
3.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公众对物质和精神文明追求的不断提高,天然、绿色、健康的产品将逐步受到人们青睐,林药、林菌、林下养殖产品、林下蔬菜等需求旺盛,林下休闲旅游也逐步受到人们青睐,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4.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以来,广大林农就有自发性地发展林下经济的传统,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林改后,产权明晰到户,突出家庭承包,调动了农民靠山致富、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林下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全省已有一批发展林下经济的示范户,有的已具相当规模。
3.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3.发展规模小,没有竞争力云南的林下经济资源种类多、资源总量大,但企业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集聚程度低、深加工程度不高、大多企业只能生产初级原料,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及产业龙头,缺乏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3.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缺乏配套的技术保障措施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模式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
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3.投入不足,支持程度不够由于缺乏资金扶持,限制了种植、养殖户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等。
4.林下经济发展对策4.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结合云南省林下经济特色和优势,完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
重点发展林下药材、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及林下休闲旅游等产业,充分发挥各地的区域比较优势,合理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规模。
4.积极争取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支持通过确立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财政扶持资金。
在林业产业发展项目中优先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扶持。
43.抓好林下经济典型宣传与推广示范。
积极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发展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林下经济全面发展。
44.推广实用技术,完善培训体系林下经济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新品种、新栽植技术、新发展模式、新加工技术等的应用推广。
要从林下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向林农做好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工作,通过科技示范、技术培训、科学普及、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把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
参考文献:[1].吴家学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研究[J]管理学家0[2].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009[3].唐初明张宜香广西荔浦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评价[J]中国林副特产03(4):90-9[4].石利平邯郸市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0(4):66-67[5].杨焕宗张延明云南农业资源区划实践[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