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历史史各地中考选择题库

(完整版)初中历史史各地中考选择题库
(完整版)初中历史史各地中考选择题库

初中历史各地中考选择题库

一、中国古代文化史(上)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注意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2、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3、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始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神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逐鹿

C、长平

D、城濮

5、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6、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7、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9、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0、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一课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奖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1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瀛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12、“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稿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政策。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同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了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4、下图中反映的信息包括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

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汉并天下”瓦当

15、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16、电视剧《三国演义》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17、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18、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意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的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19、下列各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加快民族融合步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的是()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

C、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D、推行茶文化,提倡以茶会友

20、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孙刘联军拥有长江天堑

B、曹军战线长,不习水战遭遇火攻

C、曹操兵力不足

D、孙刘联军力量强大

21、独孤焘是北魏贵族。以下有关他的言行记录可能发生在孝文帝改革后的是()

①他上朝时必须穿宽大袖子的汉服

②在一切公私事务中,他的署名都是刘焘

③他曾跟随孝文帝到曲阜祭孔

④他的儿子娶了汉族高门女为妻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2、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曹操没能做到()

A、官渡之战击败袁绍

B、基本上统一北方

C、指挥赤壁之战

D、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2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4、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制造业

D、造纸业

25、右图为20XX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的会徽,它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凸显了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之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26、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建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27、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建于隋唐时期②由李冰主持建造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史记》

C、《资治通鉴》

D、《宋书》

1、A

2、D

3、A

4、B

5、A

6、A

7、C

8、D

9、D10、D11、A12、A13、C14、A15、C

16、D17、A18、A19、D20、B21、C22、D23、A24、C25、B26、B27、D28、B

二、中国古代文化史(下)

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北通郡涿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运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4、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4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5、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D、郑和下西洋

7、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B、家中摆着唐三彩

C、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D、长安城内有许多“瓦子”,十分热闹

8、“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娟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中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澶州发生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一线为界

9、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A、东晋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10、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11、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A、党项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回纥族

12、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

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C、D、

14、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5、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最远到达()

A、菲律宾群岛B波斯湾沿岸C、印度半岛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6、郑成功跨海收复台湾,向入侵者严正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余既来索,则地当还我……”这里的“贵国”实际上指的是()

A、葡萄牙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

D、日本殖民者

17、抗击外来侵略者、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前期的是()

①戚继光抗倭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雅克萨之战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8、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安西都护府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19、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21、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22、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印刷术④造纸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唐朝时,有很多诗人来到四川,称为“天下诗人皆入蜀”。建于成都浣花溪畔的一处著名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哪一位著名诗人?()

A、刘禹锡

B、薛涛

C、李白

D、杜甫

24、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游

25、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单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梁山伯义士尊晁盖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

26、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事件是()

A、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

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

27、山东诸城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的绘画风格是()

A、山水画

B、文人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28、20XX年6月1日,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别珍藏海峡两岸多年后实现历史性的合璧展览。下列画家及作品与黄公望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1、D

2、A

3、D

4、B

5、D

6、D

7、D

8、D

9、C10、D11、A12、C13、C14、C15、D

16、C17、B18、C19、D20、D21、D22、C23、D24、D25、D26、D27、C28、D

三、中国近代史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的颐和园毁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的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5、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到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腹腔道路的远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远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远动

6、20XX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远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北京大学一学子在狱中题诗:“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被捕学生的爱国情怀。据此猜测,该学生参与了()

A、新文化远动

B、五四远动

C、红军长征

D、一二·九远动

9、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潍坊市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们选择了上海,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

D、中共七大

10、“重走长征路”摄制组想拍摄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会议场景,他们应到()

A、瑞金

B、遵义

C、南昌

D、井冈山

11、“‘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2、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13、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4、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集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15、下列发生在东北地区并使其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6、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

①挺进大别山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是()

A、方举赞

B、陈启沅

C、张謇

D、孙英德

18、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乘飞机

B、发电报

C、坐火车

D、乘轮船

19、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C、清政府的扶持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0、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披件西洋衣,穿西式履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21、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制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张謇

C、詹天佑

D、茅以升

答案:1、A2、B3、B4、C5、C6、B7、A 8、B9、B10、B11、A12、A13、C14、B15、A 16、C17、C18、B19、C20、D21、A

四、中国现代史

1、20XX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B、《刑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A、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3、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82年

6、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7、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一五计划的完成

8、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事件与其相关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11、“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12、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会议是中共()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3、下列有关国家建立经济特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更多地吸引侨资、外资

B、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C、对外资企业可以提高税收,增加收入

D、引进国外的管理经验

14、20XX年5月是,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

16、“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A、台湾、深圳

B、香港、澳门

C、澳门、深圳

D、香港、台湾

17、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A、1984年和1987年

B、1997年和1998年

C、1996年和1997年

D、1997年和1999年

18、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19、1994—20XX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48亿元,打打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选项中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

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0、民族区域自治()

A、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

C、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D、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1、下列有关西藏历史发展史实的排序,正确的有()

①清朝设驻藏大臣②文成公主入藏③西藏和平解放④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2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和普通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周恩来总理是淮安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教之魂”,下列哪一项内容体现了他高超的外交艺术?()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参加重庆谈判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4、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刘少奇

C、毛泽东

D、乔冠华

25、右图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决议之后大笑的图片。这是发生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

A、24届

B、25届

C、26届

D、27届

26、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XX年5月25日在北京结束。“分歧中合作,仍是中美双方的主基调”是我国台湾地区《旺报》对目前中美关系的评论。与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建交

27、“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A、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B、20XX年,温家宝在中欧合作会议上的发言

C、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D、20XX年,江泽民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发言

28、右图是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汪道涵

29、李明同学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A、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

B、“两弹”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30、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下列哪一首歌曲反映的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A、《黄河大合唱》

B、《志愿军进行曲》

C、《翻身农奴把歌唱》

D、《春天的故事》

31、改革开放前,人们常说的“四大件”是()

A、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B、电脑、手机、摄像机、小汽车

C、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录音机

D、手表、冰箱、手机、电脑

3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有关这一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有关对我国目前就业模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统包统配”

B、劳动者自主就业

C、市场调节就业

D、政府促进就业

1、C

2、A

3、C

4、B

5、C

6、A

7、B

8、C

9、A10、B11、C12、A13、C14、A15、D

16、B17、D18、A19、B20、C21、B22、A23、C24、A25、C26、D27、C28、C

29、A30、A31、A32、A33、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