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

高中数学必修 1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 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第 5 页)

1.用符号“

”或“

”填空:

( 1)设 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_______ A ,美国 _______ A ,

印度 _______ A ,英国 _______ A ;

( 2)若 A { x | x 2 x} ,则 1_______ A ;

( 3)若 B { x | x 2 x 6 0} ,则 3 _______ B ;

( 4)若 C

{ x N |1 x 10} ,则 8 _______ C , 9.1 _______ C .

1.( 1)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

( 2) 1 A A { x | x 2 x} {0,1} .

( 3) 3

B

B { x | x 2 x

6 0} { 3,2} .

( 4) 8 C , 9.1 C 9.1 N .

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 1)由方程 x 2 9 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 2)由小于 8 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 3)一次函数 y

x 3 与 y 2x 6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 4)不等式 4x

5 3的解集.

2.解:( 1)因为方程 x 2 9 0 的实数根为 x 1

3, x 2 3 ,

所以由方程 x 2 9 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 { 3,3} ;

( 2)因为小于

8 的素数为 2,3,5,7 ,

所以由小于 8 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

{2,3,5,7} ;

y x 3 x 1

( 3)由

2x 6

,得

y

y

4

即一次函数y x 3 与 y2x 6 的图象的交点为(1,4) ,

所以一次函数y x 3 与 y2x 6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为{(1, 4)} ;

(4)由4x 5 3,得x 2,

所以不等式 4x 5 3 的解集为{ x | x2} .

1.1.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练习(第 7 页)

1.写出集合{ a, b, c}的所有子集.

1.解:按子集元素个数来分类,不取任何元素,得;

取一个元素,得{ a},{ b},{ c} ;

取两个元素,得{ a, b},{ a, c},{ b,c} ;

取三个元素,得{ a, b, c} ,

即集合 { a, b,c} 的所有子集为,{ a},{ b},{ c},{ a,b},{ a,c},{ b, c},{ a, b, c} .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 1)a ______{ a, b,c};( 2)0 ______{ x | x20} ;

( 3)______ { x R | x210} ;( 4){0,1} ______ N;

( 5){0} ______{ x | x2x} ;(6){2,1} ______ { x | x23x20} .2.( 1)a{ a,b,c} a 是集合 { a, b, c} 中的一个元素;

( 2)0{ x | x20}{ x | x20}{0};

( 3){ x R | x210}方程 x210 无实数根, { x R | x210};( 4){0,1}N(或 {0,1}N ){0,1} 是自然数集合N的子集,也是真子集;

( 5){0}{ x | x2x}(或 {0}{ x | x2x} ){ x | x2x}{0,1} ;

( 6){2,1}{ x | x23x20}方程 x23x 20 两根为 x11, x2 2 .3.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 1)A{1,2,4} , B{ x | x是 8 的约数 } ;

( 2)A{ x | x 3k, k N } , B { x | x6z, z N } ;

( 3)A{ x | x是 4 与 10 的公倍数 , x N } , B { x | x 20m, m N } .

3.解:( 1)因为B{ x | x是 8的约数 } {1,2,4,8} ,所以A B ;

( 2)当k2z 时, 3k 6z;当 k 2z 1 时, 3k 6 z 3,

即 B 是 A 的真子集, B A ;

( 3)因为4与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 ,所以 A B .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练习(第 11 页)

1.设A {3,5,6,8}, B {4,5,7,8},求 A I B, A U B .

1.解:A I B{3,5,6,8}I {4,5,7,8}{5,8},

A U B{3,5,6,8}U {4,5,7,8}{3,4,5,6,7,8}.

2.设A { x | x24x 50}, B{ x | x21} ,求 AI B, A U B .

2.解:方程x24x50 的两根为 x11, x2 5 ,

方程 x210 的两根为 x11, x21,

得 A{1,5}, B{ 1,1} ,

即 A I B{1}, A U B {1,1,5} .

3.已知A { x | x是等腰三角形},B { x | x是直角三角形 } ,求 A I B, A U B .

3.解:A I B { x | x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 ,

A U

B { x | x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

形} .

4.已知全集U{1,2,3,4,5,6,7} , A{2,4,5},B {1,3,5,7} ,求 A I (痧U B),( U A) I (?U B) .

4.解:显然e U B{2, 4,6} , e U A{1,3,6,7},

则 A I(e U B){2, 4} , (痧U A) I ( U

B){6} .

1. 1 集合

习题 1. 1 (第 11 页)

A 组

1.用符号“

”或“ ”填空:

( 1) 3 2

_______ Q ;

( 2) 32 ______ N ;

(3)

_______ Q ;

7

( 4)

2 _______ R ;

( 5) 9 _______ Z ; ( 6) ( 5) 2

_______ N .

1.( 1) 3

2

Q

3 2

是有理数; ( 2) 32 N

32 9 是个自然数;

7

7

( 3) Q

是个无理数,不是有理数;

( 4) 2 R 2 是实数;

( 5)

9 Z

9 3 是个整数;

( 6) ( 5) 2

N

( 5) 2 5 是个自然数.

2.已知 A { x | x

3k 1,k

Z} ,用 “

”或“ ” 符号填空:

( 1) 5 _______ A ;

( 2) 7 _______ A ;

( 3) 10 _______ A .

2.( 1) 5

A ; ( 2) 7 A ; (3) 10 A .

当 k 2 时, 3k 1 5 ;当 k 3 时, 3k 1 10 ;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给定的集合:

( 1)大于 1且小于 6 的整数;

( 2) A { x | (x 1)(x 2)

0} ;

( 3) B { x Z | 3 2x 1 3} .

3.解:( 1)大于 1且小于 6 的整数为

2,3,4,5 ,即 {2,3,4,5} 为所求;

( 2)方程 ( x 1)(x 2) 0 的两个实根为 x 1 2, x 2 1,即 { 2,1} 为所求;

( 3)由不等式

3 2x 1 3,得

1 x

2 ,且 x Z ,即 {0,1, 2} 为所求.

4.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 1)二次函数 y

x 2 4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2

( 2)反比例函数 y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x

( 3)不等式 3x

4 2x 的解集.

4.解:( 1)显然有 x 2

0 ,得 x 2

4

4 ,即 y

4 ,

得二次函数 y x 2

4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为 { y | y

4} ;

( 2)显然有 x

0 ,得反比例函数 y

2

0} ;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为 { x | x

x

( 3)由不等式

3x 4 2x ,得 x

4 ,即不等式 3x 4 2x 的解集为 { x | x

4

} .

5

5

5.选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 1)已知集合 A { x | 2x 3 3x}, B { x | x2} ,则有:

4 _______ B ;3_______ A ;{2} _______B; B _______ A ;

( 2)已知集合 A { x | x2 1 0} ,则有:

1_______ A ;{ 1} _______A;_______ A;{1, 1} _______A;

( 3){ x | x是菱形} _______ { x | x是平行四边形} ;

{ x | x是等腰三角形 } _______ { x | x是等边三角形 } .

5.( 1)4 B ;3A ;{2} B ;B A ;

2x 3 3x x 3 ,即A{ x | x3}, B { x | x 2} ;

( 2)1 A ;{ 1} A ; A ;{1,1} =A;

A{ x | x210} {1,1} ;

( 3){ x | x是菱形}{ x | x是平行四边形 } ;

菱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

{ x | x是等边三角形 } { x | x是等腰三角形 } .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6.设集合 A { x | 2 x 4}, B { x | 3x 7 8 2x} ,求 A U B, A I B .6.解:3x7 8 2x ,即 x 3 ,得A{ x | 2 x 4}, B { x | x 3} ,则 A U B { x | x 2} , A I B { x |3 x4} .

7.设集合 A { x | x是小于 9 的正整数 } , B {1,2,3}, C {3,4,5,6} ,求A I B,

A I C ,A I (

B U

C ),A U ( B I C ).

7.解:A{ x | x是小于 9的正整数 } {1,2,3,4,5,6,7,8},

则 A I B {1,2,3} , AI C {3,4,5,6} ,

而 B U C {1,2,3,4,5,6} , B I C {3} ,

则 A I ( B U C ){ 1,2,3,4,5,6} ,

A U (

B I

C ) {1,2,3,4,5,6,7,8}.

8.学校里开运动会,设 A { x | x是参加一百米跑的同学} ,

B { x | x是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 ,

C { x | x是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 ,

学校规定,每个参加上述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请你用集合的语言说明这项规定,

并解释以下集合运算的含义:( 1)A U B;( 2)A I C.

8.解:用集合的语言说明这项规定:每个参加上述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

即为 ( A I B) I C.

( 1)A U B{ x | x是参加一百米跑或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 ;

( 2)A I C{ x | x是既参加一百米跑又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 .

9.设S{ x | x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 A { x | x是平行四边形 } , B{ x | x是菱形 } ,

C { x | x是矩形 } ,求B I C, e A B , e S A.

9.解:同时满足菱形和矩形特征的是正方形,即 B I C { x | x是正方形 } ,

平行四边形按照邻边是否相等可以分为两类,而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菱形,

即 e A B{ x | x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

e S A { x | x是梯形 } .

10.已知集合A{ x | 3x 7}, B { x | 2x 10} ,求 e R (A U B) , e R( A I B) ,

(e R A) I B , A U (e R B) .

10.解:A U B{ x | 2x 10} , A I B{ x | 3x 7} ,

e R A{ x | x3,或 x7} , e R B{ x | x2, 或 x10} ,

得 e R ( A U B){ x | x2, 或 x10} ,

e R ( A I B) { x | x3,或 x7} ,

(e R A) I B{ x | 2x 3, 或7x 10} ,

A U (e R B){ x | x2, 或 3x7或 x10} .

B组

1.已知集合 A {1,2} ,集合B满足 A U B {1,2} ,则集合B有个.

1.4集合B满足A U B A ,则 B A ,即集合 B 是集合 A 的子集,得 4 个子集.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集合C{( x, y) | y x} 表示直线y x ,从这个角度看,

2x y1

表示什么?集合 C , D 之间有什么关系?

集合 D ( x, y) |

4 y5

x

2.解:集合D( x, y) |2x y1

表示两条直线 2x y1, x 4 y 5 的交点的集合,x 4 y5

即 D

2x y1

{(1,1)} ,点D (1,1)显然在直线 y x 上,( x, y) |

4 y5

x

得D C .

3.设集合A{ x | ( x3)( x a)0, a R} , B { x | ( x4)( x1) 0} ,求 A U B, A I B .3.解:显然有集合B{ x | ( x4)( x 1)0}{1,4} ,

当 a 3 时,集合A{3} ,则 A U B{1,3,4}, A I B;

当 a1时,集合A{1,3} ,则 A U B{1,3,4}, A I B{ 1} ;

当 a 4 时,集合A{3,4} ,则 A U B{ 1,3,4}, A I B{4} ;

当 a 1,且 a 3 ,且 a 4时,集合A{3, a} ,

则 A U B {1,3,4, a}, A I B.

4.已知全集U A U B { x N | 0 x 10} , A I (e B) { 1,3,5,7} ,试求集合 B .

U

4.解:显然U{0,1,2,3,4,5,6,7,8,9,10},由U A U B ,

得 e B A ,即 A I (痧B) B ,而 A I (e B) {1,3,5,7} ,

U U U U

得 e B {1,3,5,7} ,而 B痧(B) ,

U U U

即B {0,2,4,6,8.9,10}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 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练习(第 19 页)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 2)f (x)1 xx 3 1.(1) f ( x)

4x7

1.解:( 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4x 70 ,即x

7

4 { x | x

7

} ;

4

( 2)要使原式有意义,则1x 0,即

3x

,x301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 x |3x1} .

2.已知函数f ( x)3x22x ,

( 1)求f (2), f (2),f (2) f (2) 的值;

( 2)求f (a), f ( a), f (a) f (a) 的值.

2.解:( 1)由f ( x)3x22x ,得 f (2)3222218 ,

同理得 f (2)3(2) 22(2)8,

则 f (2) f (2)18826 ,

即 f (2)18, f ( 2)8, f (2) f ( 2)26 ;

( 2)由f ( x)3x22x ,得 f ( a) 3 a2 2 a 3a22a ,

同理得 f (a)3(a)22(a)3a22a ,

则 f ( a) f (a)(3a22a)(3a22a)6a2,

f ( a)3a22a, f (a) 3a22a, f (a) f (a)6a2.

3.判断下列各组中的函数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 1)表示炮弹飞行高度h与时间t关系的函数h 130t5t 2和二次函数 y 130x5x2;( 2)f ( x) 1和g(x) x0.

3.解:( 1)不相等,因为定义域不同,时间t0 ;

( 2)不相等,因为定义域不同,g(x)x0 (x 0) .

1.2.2 函数的表示法

练习(第 23 页)25cm

1

的圆形木头锯成矩形木料,如果矩形的一边长为xcm ,.如图,把截面半径为

面积为 ycm2,把y表示为x 的函数.

1.解:显然矩形的另一边长为502x2 cm,

y x 502x2x2500x2,且 0x 50 ,

即 y x 2500x2(0 x50).

2.下图中哪几个图象与下述三件事分别吻合得最好?请你为剩下的那个图象写出一件事.

( 1)我离开家不久,发现自己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于是返回家里找到了作业本再上学;( 2)我骑着车一路匀速行驶,只是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耽搁了一些时间;

( 3)我出发后,心情轻松,缓缓行进,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

离开家的距离离开家的距离离开家的距离离开家的距离

O时间O时间O时间O时间

( A)(B)(C)(D)

2.解:图象( A )对应事件(2),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表示离开家的距离不发生变化;

图象(B )对应事件(3),刚刚开始缓缓行进,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

图象( D)对应事件( 1),返回家里的时刻,离开家的距离又为零;

图象( C)我出发后,以为要迟到,赶时间开始加速,后来心情轻松,缓缓行进.

3.画出函数y | x 2 | 的图象.

x 2, x2

3.解:y| x 2 |,图象如下所示.

x 2, x2

4.设 A { x | x是锐角 }, B{0,1} ,从A到B的映射是“求正弦” ,与A中元素60o相对应

的 B 中的元素是什么?与 B 中的元素2

相对应的A中元素是什2

么?

4.解:因为 sin 60o

3

,所以与 A 中元素 60o 相对应的 B 中的元素是

3 ;

2

2

因为 sin 45

o

2

,所以与 B 中的元素

2

相对应的 A 中元素是 45o .

2

2

1. 2 函数及其表示

习题 1. 2(第 23 页)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 1) f ( x)

3x ; ( 2)

x 4

3)

f ( x)

6

( 4) 2 3x 2

x

f ( x)

x 2 ;

f ( x)

4 x .

x 1

1.解:( 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

x 4 0 ,即 x 4,

{ x | x 4} ;

( 2) x R , f ( x)

x 2 都有意义,

即该函数的定义域为

R ;

( 3)要使原式有意义,则

x 2 3x 2 0 ,即 x 1 且 x 2,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

{ x | x

1且 x 2} ;

( 4)要使原式有意义,则

4 x 0

4 且 x 1 ,

x 1

,即 x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

{ x | x 4且 x 1} .

2.下列哪一组中的函数

f (x) 与 g(x) 相等?

( )

f (x) x 1, g(x)

x 2 1 ;

( ) f ( x)

x 2, g( x) ( x) 4 ;

1

x

2

( 3) f (x)

x 2 , g( x)

3

x 6 .

2.解:( 1) f ( x) x

1的定义域为 R ,而 g(x)

x 2

0} ,

1 的定义域为 { x | x

x

即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得函数

f ( x) 与

g ( x) 不相等;

( ) f ( x) x 2 的定义域为

R ,而 g (x)

( x)4 的定义域为

{ x | x 0}

2

即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得函数 f ( x) 与 g ( x) 不相等;

( 3)对于任何实数,都有 3 x6x2,即这两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切对应法则相同,得函数 f (x) 与 g( x) 相等.

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82( 1)y3x ;(2)y;(3)y4x 5 ;(4) y x 6x7 .3.解:( 1)

定义域是 ( ,) ,值域是 (,) ;

(2)

定义域是 ( ,0) U (0,) ,值域是 ( ,0) U (0,) ;

(3)

定义域是 ( ,) ,值域是 (,) ;(4)

定义域是 (,) ,值域是 [2,) .

.已知函数

f ( x)3x 2

5x2

,求 f (2) ,

f (a)

f ( a3)

f (a) f (3)

4

.解:因为

f ( x)3x 2

5x2

,所以 f (2)3(2) 2 5 (2) 28 5 2 ,

4

即 f (2)85 2 ;

同理, f (a)3(a) 2 5 (a)23a25a 2 ,

即 f (a)3a25a2;

f (a3)3(a3)25(a3)23a213a14 ,

即 f (a3)3a213a14 ;

f (a) f (3)3a25a2 f (3)3a25a16,

即 f (a) f (3)3a25a16 .

5.已知函数f ( x)x 2 ,

x 6

(1)点(3,14)在f ( x)的图象上吗?

(2)当x 4时,求f ( x)的值;

( 3)当f (x) 2 时,求 x 的值.

5.解:( 1)当x

325

,3 时, f (3)

6

14

33

即点 (3,14) 不在 f ( x) 的图象上;

( 2)当x4

42

,时, f (4)3

46

即当 x 4 时,求 f ( x)的值为 3 ;

( 3)f (x)x 2

,得 x 2 2( x 6) ,

2

x 6

即x 14 .

6.若f ( x) x2bx c ,且 f (1)0, f (3) 0 ,求 f ( 1)的值.6.解:由f (1)0, f (3)0 ,

得 1,3 是方程 x2bx c 0 的两个实数根,

即 1 3b,13 c ,得 b4, c 3,

即 f (x)x24x 3 ,得 f ( 1) ( 1)2 4 ( 1) 3 8 ,

即f ( 1) 的值为8.

7.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0, x0

( 2)G (n) 3n 1,n {1,2,3}.( 1)F ( x);

1,x0

7.图象如下:

8.如图,矩形的面积为

10 ,如果矩形的长为 x ,宽为 y ,对角线为 d ,

周长为 l ,那么你能获得关于这些量的哪些函数?

10 10 8.解:由矩形的面积为

10,即 xy 10 ,得 y

(x 0) , x

( y 0) ,

x

y

由对角线为 d ,即 d

x 2 y 2 ,得 d

x 2

100

0) ,

x 2 ( x

由周长为 l ,即 l

2x 2 y ,得 l

2x 20 (x 0) ,

x

另外 l 2( x y) ,而 xy

10, d 2 x 2

y 2 ,

得 l 2 ( x y) 2 2 x 2 y 2 2xy

2 d 2 20 (d

0) ,

即 l

2 d 2 20 (d

0) .

9.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部直径是 dcm ,高是 hcm ,现在以 vcm 3 / s 的速度向容器内注入某种溶液.求溶液内

溶液的高度 xcm 关于注入溶液的时间 ts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9.解:依题意,有

( d

)2 x

vt ,即 x

4v t ,

2

d 2

显然 0 x

h ,即 0

4v t h ,得 0 t h d 2 ,

d 2

4v

得函数的定义域为 [0,

h d 2

] 和值域为 [0, h] .

4v

10.设集合 A { a,b, c}, B

{0,1} ,试问:从 A 到 B 的映射共有几个?

并将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10.解:从 A 到 B 的映射共有 8 个.

f (a) 0 f ( a) 0 f (a)0 f (a) 0

分别是 f (b)0 , f (b)0 , f (b) 1 , f (b)0 ,

f (c) 0 f (c) 1 f (c) 0 f (c) 1

f ( a) 1 f (a) 1 f (a) 1 f ( a) 1

f (b)0 , f (b)0 , f (b) 1 , f (b)0 .

f ( c)0 f (c)1 f (c)0 f (c)1

B组

1.函数r f ( p) 的图象如图所示.

(1)函数r f ( p)(2)函数r f ( p)的定义域是什么?的值域是什么?

( 3)r取何值时,只有唯一的p 值与之对应?

1.解:( 1)函数r f ( p) 的定义域是 [5,0] U [2,6) ;

( 2)函数r f ( p) 的值域是 [0,) ;

( 3)当r 5 ,或 0r 2 时,只有唯一的p 值与之对应.

2.画出定义域为{ x | 3 x8,且 x 5} ,值域为 { y |1y2, y0} 的一个函数的图象.

( 1)如果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y) 的坐标满足3x8, 1y 2 ,那么其中哪些点不能在图象上?

( 2)将你的图象和其他同学的相比较,有什么差别吗?

2.解:图象如下,(1)点( x,0)和点(5, y)不能在图象上;( 2)省略.

3 f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

[2.1] 2

.函数

当 x( 2.5,3]时,写出函数 f (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

3, 2.5x2

2,2x1

1,1x 0

3.解:f (x)[ x]0,0x1

1, 1x2

2,2x3

3,x3

图象如下

4.如图所示, 一座小岛距离海岸线上最近的点

P 的距离是 2km ,从点 P 沿海岸正东 12km 处有一个城镇.

( 1)假设一个人驾驶的小船的平均速度为

3km/ h ,步行的速度是 5km/ h , t (单位: h )表示他从小岛

到城镇的时间, x (单位: km )表示此人将船停在海岸处距 P 点的距离.请将 t 表示为 x 的函数.

( 2)如果将船停在距点

P 4km 处,那么从小岛到城镇要多长时间(精确到

1h )?

4.解:( 1)驾驶小船的路程为

x 2 22 ,步行的路程为

12 x ,

x 2 22

12 x

(0

x

12) ,

得 t

5 ,

3

x 2 4

12 x x 12) .

即 t

5 , (0

3

( 2)当 x 4 时, t

42 4 12 4

2

5 8

3

5

3

3 (h) .

5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 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练习(第 32 页)

1.请根据下图描述某装配线的生产效率与生产线上工人数量间的关系.

1.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

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

2.整个上午(8: 00 : 12 : 00) 天气越来越暖,中午时分(12 : 00 : 13: 00) 一场暴风雨使天气骤然凉爽了许多 . 暴风雨过后,天气转暖,直到太阳落山(18: 00) 才又开始转凉.画出这一天8:00 : 20:00 期间气温作为时间函数的一个可能的图象,并说出所画函数的单调区间.

2.解:图象如下

[8,12] 是递增区间,[12,13] 是递减区间,[13,18] 是递增区间, [18, 20] 是递减区间.

3.根据下图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3.解:该函数在[ 1,0] 上是减函数,在[0,2] 上是增函数,在[2,4] 上是减函数,

在 [4,5] 上是增函数.

4.证明函数 f ( x)2x 1在R上是减函数.

4.证明:设x1 , x2R ,且 x1x2,

因为 f ( x1 ) f ( x2 )2( x1x2 ) 2( x2x1 )0 ,

即f ( x1 ) f ( x2 ) ,

所以函数 f (x)2x 1在R上是减函数.

5.设f (x)是定义在区间[ 6,11] 上的函数.如果 f (x) 在区间 [ 6, 2] 上递减,在区间[ 2,11] 上递增,画出 f (x) 的一个大致的图象,从图象上可以发现 f ( 2) 是函数 f ( x) 的一个.

5.最小值.

1.3.2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练习(第 36 页)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 1)f ( x)2x43x2;(2) f ( x) x32x

( 3)f (x)x2 1 ;( 4)f (x) x2 1 .

x

1.解:( 1)对于函数f (x)2x43x2,其定义域为 ( ,)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 x 都有 f ( x)2( x)43(x)22x43x2 f ( x) ,

所以函数 f (x)2x43x2为偶函数;

( 2)对于函数f (x)x32x ,其定义域为 (,)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 x 都有 f ( x)( x) 32(x)( x32x) f ( x) ,

所以函数 f ( x)x32x 为奇函数;

( 3)对于函数f (x)x21

,0) U (0,) ,因为对定义域内x,其定义域为 (

每一个 x 都有 f (x)( x)21x21

f ( x) ,

x x

所以函数 f ( x)x21

为奇函数;x

( 4)对于函数f (x)x21,其定义域为(, )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 x 都有 f ( x)( x) 2 1 x21 f ( x) ,

所以函数 f ( x)x21为偶函数 .

2. 已知f ( x)是偶函数,g(x) 是奇函数,试将下图补充完整.

2.解: 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的;

g( x)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习题 1. 3

A 组

1.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y f (x) 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函数 y f ( x) 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 1 )y x25x 6 ;(2)y9x2. 1.解:( 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册教案

1.1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2)1 (+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 2)1 (+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慕尧书城出品,正品保障。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四 全册教案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 ·360 °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③象限角; 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5.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P 2-P 5; ②教材P 5练习第1-5题; ③教材P .9习题1.1第1、2、3题 思考题: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2 α 各是第几象限角? 解:α 角属于第三象限,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1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知识结构梳理 几何法证明 正弦定理的证明 向量法证明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两种应用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角的对角 解三角形 知识点1 正弦定理及其证明 1正弦定理: 2.正弦定理的证明: (1)向量法证明 (2)平面几何法证明 3.正弦定理的变形 知识点2 正弦定理的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应用正弦定理要注意以下三点: (1) (2) (3) 知识点3 解三角形

1.1.2余弦定理 知识点1 余弦定理 1. 余弦定理的概念 2. 余弦定理的推论 3. 余弦定理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4. 理解应用余弦定理应注意以下四点: (1) (2) (3) (4) 知识点2 余弦定理的的证明 证法1: 证法2: 知识点3 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求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他角。 例1(山东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C=73. (1) 求C cos ; (2) 若 =2 5 ,且a+b=9,求c.

1.2应用举例 知识点1 有关名词、术语 (1)仰角和俯角: (2)方位角: 知识点2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1)读懂题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和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术语、名称,如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等,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模型; (3)合理选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的解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单位、结果要求近似等。 1.3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的方法步骤 (1)首先要准备皮尺、测角仪器,然后选定测量的现场(或模拟现场),再收集测量数据,最后解决问题,完成实习报告。要注意测量的数据应尽量做到准确,为此可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方案,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信息。 (2)实习作业中的选取问题,一般有:○1距离问题,如从一个可到达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或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②高度问题,如求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A .15 B .18 C .19 D .23 2.数列{}n a 中,如果n a =3n (n =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 .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 .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a n }中,a 2+a 6=8,a 3+a 4=3,那么它的公差是( ). A .4 B .5 C .6 D .7 4.△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C =60°, 则c 的值等于( ). A .5 B .13 C .13 D .37 5.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6.△ABC 中,如果A a tan =B b tan =C c tan ,那么△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如果a >b >0,t >0,设M =b a ,N =t b t a ++,那么(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大小关系随t 的变化而变化 8.如果{a n }为递增数列,则{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 A .a n =-2n +3 B .a n =-n 2-3n +1 C .a n = n 21 D .a n =1+log 2n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全套教案

第1,2课时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始 边 终 边 顶 点 A O B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 ·360°,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⑵ B 1 y ⑴ O x 45° B 2 O x B 3 y 30° 60o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育精品资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步骤1. 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 得到b b a a s i n s i n = 同理,在△ABC 中, b b c c sin sin = 步骤2. 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 所以C R c D sin 2sin ==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 =;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 (4)R 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 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一个算法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加油吧,少年,拼一次,无怨无悔! 高二数学必修五全套学案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 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ABC中,设BC=a, 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理论 本文分析的内容为新人A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运用系统理论进行研究,其出发点就是将教材看成是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要素之间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关系,以及形成的不同质态的分系统及其排列次序。 进行教材分析,首先从整个数学教育发展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再到课堂教学等方面研究教材分析的意义;然后,按照树立正确教材观、深刻理解课标、分析教材特点、分析教材内容结构、处理教材等步骤研究如何科学分析高中数学教材,其中的案例均来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最后,结合典例分析的感悟,提出了高中数学教材分析时应坚持的思想性、实践性、整体性及发展性原则,以提升教材分析的效果。 二、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的教材分析 从系统上看作为新课程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的必修四,它是由“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三部分内容组成。内容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都有好处。 本章内容以三角恒等变换重点,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并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等建立的正弦、余弦值的等量关系。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向量方法的应用;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

体会化归思想;在应用公式进行恒等变换的过程中,渗透了观察、类比、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特别是充分发挥了“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的作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进行引导。教材还对三角变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了明确的总结。 本章还强调了用向量方法推导差角的余弦公式,并用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和(差)角公式、二倍角公式。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上,降低变换的技巧性要求。教学时应当把握好这种“度”,遵循“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不要随意补充知识点(如半角公式、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这些公式只是作为基本训练的素材,结果不要求记忆,更不要求运用)。 三、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课时的教材分析 3.1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①能利用和、差、倍角的公式进行基本的变形,并证明三角恒等式。 ②能利用三角恒等变换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 ③能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三角问题,通过三角变换解决。 发展要求: ①了解和、差、倍角公式的特点,并进行变形应用。 ②理解三角变换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功能。 ③了解三角变换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2重点难点: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经典教案第一套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课标要求: 1、本章的课标要求包括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但人们必须事先用计算机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计算能够理解的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来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首先设计程序,对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过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点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结合熟悉的算法,把握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2、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了解构造算法的基本程序。 4、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5、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从熟知的问题出发,体会算法的程序化思想,而不是简单呈现一些算法。 2) 变量和赋值是算法学习的重点之一,因为设置恰当的变量,学习给变量赋值,是构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复习资料

、 .~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高一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公式总结 复习指南 1.注重基础和通性通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立足教材,学好用好教材,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力,注意避免眼高手低,偏重难题,搞题海战术,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不良倾向,当然注重基础和通性通法的同时,应注重一题多解的探索,经常利用变式训练和变式引申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思维的严谨性 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避免只停留在“懂”上,因为听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对,对了不一定美。即数学学习的五种境界:听——懂——会——对——美。 我们今后要在第五种境界上下功夫,每年的高考结束,结果下来都可以发现我们宿迁市的考生与南方的差距较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另外我们的学生的解题的素养不够,比如仅仅一点“规范答题”问题,我们老师也强调很多遍,但作为学生的你们又有几人能够听进去! 希望大家还是能够做到我经常所讲的做题的“三观”: 1. 审题观 2. 思想方法观 3. 步骤清晰、层次分明观 3. 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 注重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4.培养学习与反思的整合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或者其他人传授给学生的,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习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和存疑的过程,一个充满想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你不想学,老师强行的逼迫是不容易的或者说是作用不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嘛!数学学习不但要对概念、结论和技能进行记忆,积累和模仿,而且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且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修正。(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将让大家一定要好好预习,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记得有一位中科院的教授曾经给“科学”下了一个定义:科学就是以怀疑和接纳新知识作为进步的标准的一门学问,仔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容得到巩固,知识的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优化,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希望大能够让数学反思成为我们的自然的习惯! 5.注重平时的听课效率 听课效率高不仅可以让自己深刻的理解知识,而且事半功倍,可以省好多的时间。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上课时听不到什么,索性就不听,抓紧课堂上的每一点时间做题,多做几道题心里就踏实。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想象如果上课没有用的话,国家还开办学校干嘛?只要印刷课本就足够了,学生买了书就可以自己学习到时候参加考试就行了。 想想好多东西还是在课堂上聆听的,听听老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老师是如何想到的,与自己预习时的想法比较。课堂上记下比较重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跟着老师的思路,注重老师对题目的分析过程。课后宁愿花时间去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整合和再创造!回忆课堂上老师是怎样讲的,自己在整理时有比较好的想法,就记下来,抓住自己思维的火花,因为较为深刻的思维火花往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套)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6)会应用Scilab求解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因此,算法其实是重要的数学对象。 2、探索研究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