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安阳县曲沟镇车村小学冯海芬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体表面积学习的难点在于,学生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求每个面所需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盲目套用公式,无法根据具体的情况考虑应该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2)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建立了初步空间观念,同时又有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知识经验。但学生是第一次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因此,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表面积的含义,从中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一

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为有关表面积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以上认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面积的定义: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表面积。

(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比如有五个面或四个面的长方体)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过程与方法:

(1)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或跟表面积有关的问题,如工业生产中需要的包装盒,建筑时要粉刷墙壁等。

(2)掌握知识的过程:温故知新,做好铺垫—动手操作,感受过程—创设情境,思维—合作探究,深化理解—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的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教法和学法

情境教学、诱导探究、实践操作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操作

1、在操作中感悟概念。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到每个面的相对位置,了解到各个面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感悟到表面积的含义,为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

2、经历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从计算一个面的面积就得到了两个面的面积,再到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亲历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感知从不同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使学生全身心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的选用:主要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从长方体到长方体的每个表面,观察到每个面的相对位置,了解到各个面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感悟到表面积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做好铺垫

我设计了4个习题,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始我给学生出示一道装修新房的实际应用问题,问题的解决让同学们猜想,激发兴趣。新课就由此引出。

(二)动手操作,感受过程

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学生经历表面积的展开过程,形成思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

积就是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三)、创设情境,思维开启

1、出示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2、你是怎样算的?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说服的技能,让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的过程。

3、认真倾听并适时点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我们计算时可以选择最简便的算法。

(四)合做探究,深化理解

课件出示例1的题,自主发言。基本练习由单独面面积的计算过渡到表面积的计算,这样可以内化知识,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由特例到一般,优化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由长方形的表面积计算,推导出正方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学生很容易接受。

(五)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出示做一做,看谁最聪明意图:这个练习是循序渐进的,是符合学生认知理论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

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举例子,如计算鱼缸的表面积、粉刷教室墙壁等。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六、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或=(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或=棱长2×6

七、教学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生活化,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1

《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神林小学王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正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观察事物,建立表象。 1、复习引入:《正方体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和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同时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组织活动,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讨论正方体认识面、棱、顶点。 出示讨论提纲: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正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_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长方体的认识_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第1315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时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教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具准备: 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框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之前,首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巧妙的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体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有什么发现?平平的。(板书:面) (2)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觉很直,是一条线段。 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 (3)再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到它很尖,很扎手。 师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具体特征。 这一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操作,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出现,然后交流汇报,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先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 4、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立体图 先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上不动,变换着角度去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然后动手画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立体图,同时指出,看不到的部分要画成虚线。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入手,强化感知过程,清晰学生的表象,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想象力,突破难点。)

新人教《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礼尚往来初次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以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长、宽、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教学的重点就是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五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所以我采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五、教学过程 (一)、从分类中引入 1、请看大屏幕,以4人组为单位,把大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分类 老师发问,请学生观察图中物体的形状跟平面图形一样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从图中的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同时告诉学生这两个图形的各部分不在一个平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紧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感知了从面到体的转变,很自然的导入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拿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后,问,它是什么图形?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讨论特点,并说明你怎么证明? 学生汇报结果...... 例如证明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 (2)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对比 (3)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让学生观察长方体面的特点后,验证自己的观察,验证的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发挥想像力,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

长方体与正方体说课稿

长方体与正方体说课稿 长方体与正方体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生 说课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6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本节课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教材除了在编排上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加强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意从现实生活素材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在练习中适当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些新的变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也为教学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空间。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开始对身边的数学感兴趣。他们思维活跃,极富探索精神。此时,如果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注重了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他们便愿意并想学数学。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沟通长方体、正方体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是:选择恰当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二、目标与要求

1.认知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程序与设计 本课我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和一份测试试卷贯穿课的始终。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学习新知识,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太乐意去复习、整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张暗藏玄机的试卷,其玄机之处就在于第一大题和第八大题。(一、请认真读完试卷,然后在试卷的右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八、如果你已经读完以上题目,只需完成第一题即可。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有意思就笑在心里,等待2分钟的到来,好吗?)学生往往疏忽大意,没看完题就动笔做了,以致2分钟到了完不成任务。我安排此试卷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单元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2.合作探究交流,形成知识网络 首先,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将这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几何教学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采用“感知——探究”的教学模式,运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在学习方式上,我设计以“操作活动”贯穿于学习始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讨论,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诱发新知 在复习部分,我用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图形。然后提问:“屏幕上都有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让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回忆。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由6个(3色)长方形构成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看看能围成一个什么形体?学生操作后我再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由6个长方形构成的组合图形(3色),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从而揭示长方体的概念。 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由面到体的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二)操作演示,探索新知 在操作演示和探索新知部分,我是分这样几个步骤来进行的: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3.归纳并记忆长方体的特征。4.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5.认识长、宽、高。 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方式,感知长方体的特征,建立长方体的概念。在学生仔细观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又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使学生对长方体各部分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要讨论的问题放手给学生,比如: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长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五、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火柴盒、电脑课件。 六、教学流程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然后认识立体图形,进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图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在创新应用上,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通过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鹿泉区大河镇曲寨小学封江彦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教材包括:(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含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三个内容。本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主要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⒈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基础。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及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数学思考。 情感目标: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教学的重点就是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五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所以我采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请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放大后的本单元的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中物体的形状跟平面图形一样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从图中的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同时告诉学生这两个图形的各部分不在一个平面上,它们都是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户县显落村小学 刘娟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单薄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③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结合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单薄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

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用什么样的方法发现的,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1、联系已知、观察实物、建立表象—导课。 2、抓住目标,合作学习,概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抽象图形。 3、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究知识间的联系。 4、具体化(应用)内化新知。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步:联系已知、观察实物、建立表象—导课: 第二步:抓住目标,合作学习,概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抽象图形。 在这个重点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1.观察实物或模型,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师生共同研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并用计算机动态显示验证:大家请看。

人教版数学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课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强化认识并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下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2.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二、说教法 根据几何知识的教学特点、本节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发现法: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些实物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三、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根据课程标准,采用直观演示、观察发现等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之前,我将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用品(柜子、礼品盒等),询问学生:“屏幕上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在学生积极回答之后(长方体/正方体),板书今天的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二)探究新知 我将从5个知识点来进行新知的教学: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首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闭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让学生告诉我他们的发现,然后我将拿出长方体,边摸边讲解:什么叫面、棱、顶点。这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手摸长方体,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我将出示学习提纲:请用手中的学具数一数,并想一想“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自主研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对于这节课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理念进行说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

系。 四、说教法 根据几何知识的教学特点、本节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翻转课堂。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学生在家将今天的新知进行课前自学,并完成自学报告单。 翻转课堂的理念就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有问题的以及难点问题放在课堂解决。它的优势:一是视频本身的特性。视频能够方便地暂停、倒退、重播、快进,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二是翻转课堂借助的授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便于使用。三是在课堂中采用直观演示法、观察发现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逐步提高。 五、说学法 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贯穿始终。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反馈、检测 本节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拿出自学报告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分别请三名同学展示,每一名同学展示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画星做出自我评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题当考官,组员抢答,以此来巩固微课的内容。接着我为了检测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出示5道判断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7-30页内容 2、教材分析: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小学时期,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将为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以及后面学习长方体及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局限性,多数学生在操作、思考、口述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 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是单一的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学习过的一组平面图形和一组生活中的物品:牙膏盒、楼房、魔方等。提问学生:你发现他们和我们原来学过的图形一样吗?那么他们是什么图形呢?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物,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为什么说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设计理念]数学知识的学习来源与生活,本环节,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象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体直接导入新课,自然的将学生代入到探究新知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顺利开始了新知的探讨过程。 2、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4个教学活动,在每个程序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手边的长方体实物、然后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2)小组交流汇报发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③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认识长、宽、高。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1、直观(实物或模型) 2、概括(特征),抽象(图形) 3、具体化(应用)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步:联系已知、观察实物、建立表象—导课: 首先,计算机显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为下面讲“体是由平面围成的”埋下伏笔。接着,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并引导学生观察:“它是由什么围成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微机示墨水瓶盒等各种长方体物体,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初步感性认识长方体。然后老师适时提问:“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呢?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就能够准确地判断了。”这种利用计算机复习旧知,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芮兴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分析归纳出计算公式,这样安排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二、说学生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经非常熟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概括推理能力。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乐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四、说重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上,对于学生来说,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十分赞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观点:即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故此在课堂上,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组织好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自己去动手、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加上我的适时演示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课堂上爱学习的同学眼睛亮晶晶的,而那些面无表情、目光黯淡的同学,他们这堂课的学习往往是失败的,我认为学生的情绪对学习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要通过评价和轻松的语言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 在学法上,我采用了玩、问、探、用、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互相交流解决问题,再动手操作、共同探讨、学习新知,最终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始终认为有效的的评价胜过物质的奖励,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我不再采用“你真棒”、“你真厉害”这样的评价,而是用“我十分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是你的细心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难点”、“别灰心,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得见,我们一起加油”,学生和老师都学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同学,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教学文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本课是从直观形象的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二).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2)能力目标 通过多媒体,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 二、说学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法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想我要转变观念,努力为他们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问题,并自己总结出规律。本课的教学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强调寓教于乐,形象直观,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得出结论。 四、说学法 1.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 2.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最佳动力。怎样让学生体会求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方法的应用价值,而不是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感觉这一层上。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复习。引入课题 (二)探究阶段 用12个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观察实验报告,你发现了什么? ((投影展示:小正方体的数量=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 长方体的体积=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红堡镇中心小学 王映杰 2017年3月13日

《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红堡镇中心小学王映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正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

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复习导入 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我们就通过一组练习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长方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个相对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有()条棱, 可分()组, ()的()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 ()、()、()。 2、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2011-03-25 08:14:47| 分类:评优活动|举报|字号订阅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肥城市龙山小学何敏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说教学理念: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第二,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 个窗口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知识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

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将

“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能力目标: 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长方体 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③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

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用什么样的方法发现的,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