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化学自命考试科目大纲

702化学自命考试科目大纲
702化学自命考试科目大纲

702化学(自命)考试科目大纲

主要包括由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三部分

第一部分普通化学

普通化学为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及生物类等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学习化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2) 了解现代化学的实验基础;3) 熟悉用化学术语描述相关化学反应。

这门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溶液和胶体;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平衡原理;化学热力学基础;水溶液中的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化学键分子结构

离子键理论;共价键理论;轨道杂化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晶体结构

溶液和胶体

分散系及其分类;溶液;胶体溶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化学平衡

酸碱反应及酸碱平衡

质子酸碱理论;酸碱平衡;酸碱平衡的移动;缓冲溶液及其性质

沉淀反应及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原理;沉淀的生成;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沉淀的溶解

配位化合物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平衡;螯合物;配合物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

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和电极电势;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电极电势图及应用

主要参考书:

赵士铎主编,《普通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揭念芹主编《基础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

华彤文、陈景祖、严洪杰、王颖霞、卞江、李彦著,《普通化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二部分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农林院校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系统介绍定量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定量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对实际较复杂的问题的处理方法。滴定分析部分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增添了一些现代分析中与仪器相关内容,培养、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教育目标。本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分析化学专业的基础,也是其它一切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基础。定量分析化学课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前景,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以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所发

挥的重要作用。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分类,理解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的分

类,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掌握滴定分析法的计算。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基本概

念,了解误差来源与分类,掌握有限数据的简单统计处理方法,了解提高测定准确度的

措施,理解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酸碱滴定法

学习酸度对水溶液中弱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掌握酸碱平衡定量处理方法。理

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变色范围,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了解混合指示

剂。理解酸碱滴定法原理,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一定误差范围下,弱酸(碱)可

以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掌握常见强酸强碱、弱酸弱碱滴定体系中指示剂的选择。了解混

合酸碱的滴定。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掌握酸碱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配位滴定法

理解EDTA的分析特性,了解其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特点。理解副反应对EDTA

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理解副反应系数(尤其是酸效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理解配

位滴定法基本原理,掌握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大小因素和进行准确滴定的条件。掌握

单一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了解金属指示剂,掌握常见指示剂的应用。了解混合离

子的滴定。掌握配位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氧化还原滴定法

理解条件电势和条件平衡常数,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的因素。理解氧化还

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了解掌握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沉淀滴定法

理解沉淀滴定法基本原理。熟悉莫尔法,了解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了解沉淀滴

定法的应用。

吸光光度法

理解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光吸收定律。了解吸光光度的仪器构造。理解显

色反应及其条件选择。掌握光度分析中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了解分光光度法的

应用。

电势分析法

了解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理解膜电势、不对称电势、玻璃电极测定原理。了解其

它离子选择电极。了解电势滴定法原理,理解用二阶导数法确定滴定终点。

教材:《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揭念芹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8

习题和作业:本教材附有大量思考题和习题,要求学生全部完成习题。

课堂讲授时对重点思考题进行解答。教师每次批改部分学生作业,并印发参

考答案。

第三部分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学习生物学、植物科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生物类相关学科的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这些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学

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为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后续课程建立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烃的含氮衍生物,及糖、氨基酸与蛋白质、类脂化合物等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分别讨论各类有机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鉴别方法等内容。重点内容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分析,化学性质等知识点,及其相互联系和灵活应用。

绪论

有机化学的产生及发展,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特征。有机分子的结构理论,σ键与π键的形成与特性;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学一般研究方法;有机分子结构的书写方式;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质子酸碱理论与路易斯酸碱理论。

烷烃和环烷烃

链状烷烃的结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碳原子的分类。烷烃的命名,烷基的名称。简介普通命名法,着重于系统命名法。烷烃的构型: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形状及电子云的空间分布;烷烃的构象及纽曼投影式。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简介自由基反应机理,分析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超共轭效应;同一烷烃中不同类型碳原子自由基取代反应活性顺序;介绍氧化、燃烧反应。自然界的烷烃及用途。环烷烃和取代环烷烃的命名,六员环的构象式,取代环己烷的结构和稳定性关系。三元环、四元环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桥环与螺环化合物的命名。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烯烃:烯烃碳原子的sp2杂化及烯烃的异构现象(碳架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烯烃的命名和Z、E构型标记法。烯烃的化学性质:(1)双键的还原—催化氢化。(2)双键上的亲电加成—与卤素、卤化氢、硫酸、水、次卤酸、烯烃等加成——马氏规则;诱导效应,共轭效应。(3)硼氢化-氧化反应。(4)双键的氧化—高锰酸钾、臭氧化、环氧化。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各级正碳离子及稳定性差异;特殊结构烯烃的反马氏加成。烯烃双键α-卤代反应。

炔烃:炔烃碳原子的sp杂化及炔烃的结构;炔烃的命名;炔烃三键上的反应:(1)亲电加成—与卤素、卤化氢、水的加成。(2)三键的氧化。(3)三键的还原。(4)端炔的酸性,鉴定及相关反应。(5)炔钠与卤代烃反应。

二烯烃:二烯烃的分类——聚集二烯、隔离二烯、共轭二烯;三种二烯烃的结构特点,着重介绍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共轭效应;由于其结构特点引起的化学特性——1,4共轭加

成——卤素、卤化氢;Diels-Alder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芳香烃

单环芳烃的结构特点——碳原子的杂化状态、苯的空间形象。掌握芳香性概念,并学会判断非苯芳烃——通过分析判断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掌握各种取代苯的命名。掌握苯的化学性质:(1)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代、磺化、傅克烷基化、傅克酰基化等反应;简介反应机理;傅-克烷基化反应引出的正碳离子重排。(2)苯环侧链的氧化;(3)苯环侧链的α-卤代。掌握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其中包括定位基分类,已有两个定位基时第三个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

萘的结构特点。取代萘的命名。萘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磺化等反应及取代位置。萘的氧化。了解致癌烃——稠环芳烃。多苯代脂肪烃结构与命名。

对映异构与非对映异构

掌握手性与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对映异构与非对映异构概念;掌握对映异构体的书写方式——伞形结构与费歇尔投影式;掌握绝对构型标记法——主要R/S和化合物的旋光活性等。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不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联苯类、丙二烯类。掌握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的性质异同。对映异构与非对映异构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意义。了解不对称合成及对映异构体的拆分。

卤代烃

掌握卤代烃的结构、分类与命名。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沸点、水溶性、比重等。重点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亲核取代反应,包括卤原子被羟基取代、被氰基取代、被烃氧基取代、被氨基取代;(2)消除反应;(3)与金属反应生成有机锂和格氏试剂。不同结构卤代烃与硝酸银反应的活性。掌握卤代烃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单分子历程(S N1)和双分子(S N2)历程及其影响因素;不同结构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不同历程。介绍单分子消除反应(E1)和双分子消除反应(E2)历程。掌握亲核取代的立体化学。醇、酚、醚

醇:掌握醇的官能团结构,醇的分类。掌握醇的系统命名法。通过醇的结构分析解释醇的物理性质——沸点、水溶性等。重点掌握醇的化学性质:(1)醇的弱酸性;(2)与含氧无机酸的反应;(3)与卤氢酸等的亲核取代反应及不同级别醇的鉴别;(4)分子内与分子间的脱水反应;(5)醇的氧化反应。掌握醇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和酸催化分子内脱水反应的机理。掌握反应过程中碳骨架的重排。

酚:酚的结构与命名。重点掌握酚的化学性质:(1)酸性;(2)形成酚醚的反应;(3)

苯酚芳香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溴化、磺化、硝代反应;(4)酚的氧化反应;(5)酚与三氯化铁的显色。

醚:醚的结构特点与命名。醚的物理性质——沸点、水溶性等。重点掌握醚的化学性质:(1)醚键质子化及应用;(2)醚键断裂;(3)生成过氧化物等。了解各种环醚,掌握环氧乙烷的性质;了解冠醚的结构及特性。

醛、酮、醌

醛和酮:掌握醛和酮的官能团、分类和命名。掌握羰基的结构。重点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1)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与氢氰酸加成生成α-羟基腈、与亚硫酸氢钠加成生成α-羟基磺酸钠、与格氏试剂加成最终生成各类醇、与羰基试剂(氨的衍生物)加成生成各种加成缩合产物、与水加成、α-β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反应。(2)α-碳原子上的反应——卤仿反应和羟醛缩合反应。互变异构现象。(3)醛酮的氧化反应。(4)醛酮的还原反应。(5)没有α-氢的醛的歧化反应。重点掌握亲核加成的反应机理,不同结构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差异。

醌:醌的结构特点与醌类化合物的命名。醌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包括1,2-加成、1,4-加成、环双键上的加成。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分析羧酸的官能团—羧基的结构。介绍羧酸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羧酸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熔点、水溶性等。重点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其中包括(1)羧酸的酸性,羧酸结构和酸性的关系;(2)羧基中羟基的取代反应——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和酰胺的生成;(3)羧基的还原反应;(4)羧酸烃基上的反应——α-卤代和芳酸芳环上的取代反应。(5)二元羧酸的性质——加热分解、加热脱水、加热脱水和脱羧。

羧酸衍生物: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命名。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1)四类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及水解活性的差异;(2)三类羧酸衍生物的氨解和醇解反应;(3)酯缩合反应(Claisen酯缩合);(4)霍夫曼降解——制备伯胺。

碳酸衍生物:碳酸酰氯——光气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水解、醇解和氨解。碳酸酰胺——尿素,了解尿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与亚硝酸的反应。掌握二缩脲的形成及其显色反应

取代酸:羟基酸的系统命名和俗名,它们在自然界的存在。羟基酸(醇酸)的性质:(1)酸性;(2)氧化反应;(3)不同羟基酸的加热分解反应。了解羰基酸的命名及存在。重点掌

握羰基酸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脱羧反应;(3)乙酰乙酸乙酯的成酮分解和成酸分解;(4)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含氮有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与命名。了解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着重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酸性及互变异构;(2)硝基对芳环上邻、对位基团的影响。

胺:胺的分子结构与胺的分类。胺的物理性质,了解不同结构和类别的胺的沸点、水溶性等。重点掌握胺的化学性质:(1)胺的碱性,不同结构的胺的碱性差异,季铵碱的碱性;(2)胺的烷基化反应;(3)胺的酰基化反应;(4)胺的磺酰化反应,伯、仲、叔三种胺的分离;(5)伯仲叔三种胺分别与亚硝酸反应的产物;(6)芳香胺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磺化与硝代;(7)芳香胺的氧化。掌握芳香胺重氮盐的形成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掌握偶合反应及其应用。

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了解有机硫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与命名,掌握重要有机硫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磷化合物:了解有机磷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与命名,掌握重要有机磷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一些重要的有机磷与有机硫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着重介绍五员、六员含氮、含氧、含硫杂环的命名。分析五员和六员杂环的结构特点和结构差异,重点掌握这两类杂环化合物化学性质:(1)亲电取代-卤化、硝化、磺化;(2)氢化;(3)侧链氧化;(4)N-烷基化等反应,并比较它们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及酸碱性差异。掌握一些重要的与生物相关的稠杂环化合物结构。

糖类化合物

掌握糖的结构特点和糖的分类。

单糖:掌握单糖的分类、单糖的开链及环状结构——重点掌握单糖的Haworth结构式和构象式。了解单糖的变旋现象。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1)还原;(2)氧化;(3)差向异构;(4)成苷反应,糖苷水解反应;(5)羟基上的醚化;(6)单糖的显色反应——Molisch 反应等。

二糖:了解还原性二糖与非还原性二糖的结构并掌握它们的典型的化学性质,比较这两

类二糖的结构区别及其化学性质的差异。

多糖:了解多糖——淀粉、纤维素等活性多糖的结构特点并掌握它们典型的性质。掌握它们的鉴别方法。

氨基酸、蛋白质与核酸

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与构型,要求掌握氨基酸的分类与命名。掌握氨基酸的化学性质:(1)两性性质与等电点;(2)氨基酸的配合性能;(3)氨基酸与茚三酮的反应;(4)不同氨基酸的受热分解反应。多肽的结构与命名,多肽结构的测定。

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的一、二、三级结构及维系蛋白质结构的主键与副键,掌握一级与二级结构的含义,蛋白质的两性性质与等电点,掌握蛋白质的鉴别——颜色反应。

核酸:核酸的化学组成。掌握核酸的典型的性质。

类脂化合物

油脂和磷脂的结构与分类,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与功能,油脂与磷脂在自然界的存在;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皂化、加成、干化、酸败。了解天然蜡的结构与自然界的存在。了解萜类与甾体化合物及其结构特点,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异戊二烯单位划分。

有机化学实验大纲:

常压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萃取;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过滤;重结晶;升华;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法;熔点的测定;沸点的测定;折射率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溴乙烷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酰苯胺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试题知识讲解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 学试题

《生物化学》复习一 一、填空题 1、在电场中蛋白质不迁移的pH叫做。 2、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 3、TPP的中文名称是,其功能部位在噻唑环上。 4、催化果糖-6-磷酸C-1磷酸化的酶是。 5、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步骤是由催化的。 6、 CoQ是电子传递链中惟一的组分。 7、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能使某种蛋白质的溶解度增高的现象叫做。 8、tRNA的氨基酸臂上含有特殊的结构。 9、维生素D3是由其前体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10、在糖无氧酵解中,唯一的氧化发生在分子上。 11、尿素循环中产生的鸟氨酸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12、因为核酸分子具有,所以在260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13、α-酮戊二酸在大多数转氨酶催化的反应中具有汇集的作用。 14、在哺乳动物体内由8分子乙酰CoA合成1分子的软脂酸,总共需要消耗 分子的NADPH。 15、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叫作。 16、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 %。 17、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为。 19、痛风是因为体内产生过多造成的。

20、黄嘌呤氧化酶既可以使用黄嘌呤又可以使用作为底物。 二、解释概念题 1、退火: 2、氧化磷酸化: 3、脂肪酸的β-氧化: 4、转氨基作用: 5、磷氧比值(P/O): 三、判断题 【】1、利用双缩脲反应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2、tRNA分子中用符号Ψ表示假尿嘧啶。 【】3、在任何条件下,酶的Km值都是常数。 【】4、生食胡萝卜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A。 【】5、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6.酶的抑制剂可以引起酶活力下降或消失,但并不引起酶变性。 【】7.用双倒数作图法可求出别构酶的Km值。 【】8.人类缺乏V B1会产生脚气病。 【】9.发酵可在活细胞外进行。 【】10.三羧酸循环是分解和合成的两用途径。 四、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特点?【】 A. 天然蛋白质多为右手螺旋 B. 肽链平面充分伸展 C. 每隔3.6个氨基酸螺旋上升一圈 D. 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高度为0.15nm 2、下述氨基酸中哪一种最有可能出现在球状蛋白质分子的表面?【】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1.《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 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水环境化学 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3.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4.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5.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 6.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 7.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 8.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土壤环境化学 9.土壤组成与性质(吸附、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 10.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重金属、氮磷); 1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的迁移过程)。土壤中农药迁移的基本特性,扩散质体,流动吸附与分配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 12.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及消除。物质透过细胞膜的形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生物转化及消除。1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蓄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 1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5.无机物质的生物转化。氮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16.污染物质的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化效应;重金属元素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有机污染物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7.重金属元素(汞、砷)形态; 18.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19.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发展动向,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四、学分:3.5 课时:56 五、考核方式:考试 六、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七、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八、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初步了解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以及环境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九、说明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介绍、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过程及其生物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等章节。对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固体废弃物处置、光化学烟雾等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的经典研究结果及最新研究动向进行讨论。 1、使用教材: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参考资料:何遂源.《环境化学》.华东理工出版社,2005 十、基本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 【教学重点】 环境化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教学难点】 主要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中国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4) 一、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1分,正确者在括号内打“√”,错误者打“×”) 1.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出一小部分作为分析材料的过程,称为采样。() 2.试样溶解后,有的将溶液全部进行分析,有的则把它定量地稀释到一定体积,然后定量取其一固定体积进行分析,取出的部分叫等分部分。() 3.土壤样品的采集之后,必须风干、粉碎、过筛,以增加其均匀程度,也便于以后的处理。() 4.系统误差是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 5.同一分析试样在多次重复测定时,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叫精密度。 ()6.正态分布曲线清楚地反映了随机误差的规律性、对称性、单峰性、抵偿性。()7.滴定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操作。() 8.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KMnO4是基准物质。() 9.根据质子理论,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是碱,凡是接受质子的是酸。() 10.某样品真值为25.00%,测定值为25.02%,则相对误差为-0.08%。() 11.分析天平底盘下的垫脚螺丝是调节天平零点的。() 12.用间接法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要加入少量的NaOH以维持Na2S2O3溶液的微碱性。() 13.郎伯比耳定律适用于一切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 14.H原子量=1.0079,S原子量=32.06,故H2S的摩尔质量为34.0758。() 15.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等于1mol.L-1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位。它是一个常数,不随温度而变化。() 16.酚酞和甲基橙都有可用于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 17.ε在分光光度分析中表示摩尔吸光系数。() 18.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比色法。() 19.铬黑T指示剂在pH=7~11范围使用,其目的是为减少干扰离子的影响。()20.多元弱碱在水中各形体的分布取决于溶液的pH值。() 二、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1)△r G mθ越负,反应速度越快。(2)△r H mθ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3)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快。(4)活化能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2、满足下列哪组条件的反应可自发进行? (1)△r H>0,△r S>0,高温。(2)△r H>0,△r S>0,低温。 (3)△r H<0,△r S<0,高温。(4)△r H>0,△r S<0,低温。 3、已知下面四个反应的△H°298,其中液态水的标准生成热是: (1)2H(g)+O(g)=H2O(g) △r H mθ298(1) (2)H2(g)+1/2 O2(g)= H2O(1) △r H mθ298(2) (3)H2(g)+1/2 O2(g)= H2O(g) △r H mθ298(3) (4)H2(g)+ O(g)= H2O(1) △r H mθ298(4) 4、在HAc溶液中,加入NaAc会导致: (1)同离子效应(2)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3)盐效应(4)降低溶液中Ac-浓度 5、在密闭溶器中,A、B、C三种理想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B=C,在相同的温度下若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 (1)3倍(2)2倍(3)9倍(4)不变 6、由电对MnO4-与Mn2+与Fe3+/Fe2+组成原电池,已知电对MnO4-/ Mn2+的φθ大于Fe3+/Fe2+ E°值,若增大溶液的PH值,原电池的电动势将: (1)增大(2)减小(3)不变(4)无法判断 7、下述何种物质不能起酸的作用: (1)HSO4-(2)NH4+ (3)H2O (4)NaH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物理学C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C教学大纲 The syllabus of College Physics C 一、课程基本情况 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学》C Course title: College Physics C 课程编号: Course code: 课程总学时: 96 (其中,讲课 96 ) Course duration: 96 lessons. (Contact 96) 课程学分:6.0 Credits: 6.0 课程分类:必修 Course classification: required course 开课学期:春季+秋季 Semester: Spring and fall 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物理系 Open course Unit: Applied physics department, College of Science 适用专业:农科类 Majors: college of agricuture, etc 所需先修课:高等数学 Prerequisite Courses: Advanced mathematics. 课程负责人:革四平王家慧 Instructor: 二、课程内容简介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源泉。物理学中不仅蕴涵着先进生产力,同时也蕴涵着先进文化,对人类的未来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的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教育中,《大学物理学》课程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该程的任务为:①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并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②以创新教育为中心,激发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提高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将来获取知识打好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 三、是非题 1.质膜中与膜蛋白和膜脂共价结合的糖都朝向细胞外侧定位。 2.生物膜是由极性脂和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片状聚集体,膜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侧向扩散和翻转扩散。 3.膜的独特功能由特定的蛋白质执行的,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膜蛋白的含量越高。 4.生物膜的不对称性仅指膜蛋白的定向排列,膜脂可做侧向扩散和翻转扩散,在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相同的。 5.各类生物膜的极性脂均为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6.主动运转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进行,因而需要能量驱动,二是具有方向性。 7.膜上的质子泵实际上是具有定向转运H+和具有ATP酶活性的跨膜蛋白。 8.所有的主动运输系统都具有ATPase活性。 9.极少数的膜蛋白通过共价键结合于膜脂。 10.膜脂的双分子层结构及其适当的流动性是膜蛋白保持一定构象表现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11.在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可增加膜脂的有序性,限制膜脂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下,胆固醇又可扰乱膜脂的有序性,从而增加膜脂的流动性。 四、名词解释 极性脂中性脂脂双层分子外周蛋白嵌入蛋白跨膜蛋白相变温度液晶相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简单扩散促进扩散质子泵 五、问答题 1.正常生物膜中,脂质分子以什么的结构和状态存在? 2.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什么? 3.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在提取性质上有那些不同?现代生物膜的结构要点是什么? 4.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生物膜可以几种状态存在? 5.什么是液晶相?它有何特点?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对生物膜的相变影响的? 7.物质的跨膜运输有那些主要类型?各种类型的要点是什么?

2020年本科插班生《环境化学》》考试大纲(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主要参考教材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2版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时的地位和作用,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考核要求:1、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方向; 2、掌握环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 3、掌握污染物的类别;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其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大气结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转化,大气光化学反应,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考核要求:1、熟悉大气温度层结(大气分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臭氧层的位置。 2、掌握以下概念: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层、气团(块)干绝热减温率、 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 3、掌握大气稳定度的判定。 4、了解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5、掌握光化学第一定律、光化学第二定律、量子产率(效率)、光量子能 量与化学键的关系;掌握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掌握下列重要光化学反应:氧的光解、臭氧的形成与分解、二氧化氮的光解、亚硝酸和硝酸的光解、甲醛的光解、卤代烃的光解。

6、掌握大气中含氮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来源和形态及其在大气中的主 要反应。 7、掌握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酸雨、 臭氧层破坏)的形成机制、特征、危害和控制对策。 8、掌握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化学组成及其去除过程。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重要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过程、原理。 考核要求:1、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天然水酸度、碱度的概念、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2、熟悉有机污染物和金属污染物在水中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3、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 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4、掌握水体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的含义及绘制。 5、掌握电子活度、氧化还原电位和pE的含义;了解pE-pH图的应用;掌 握天然水体pE的计算。 6、掌握水体中重金属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的溶解-沉淀平衡。 7、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的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等迁移转化形式的基本原理。 8、掌握分配系数(K p)、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标化分配系数(K oc) 的概念,以及K p、K ow、K oc与溶解度四者之间的关系。 9、掌握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土壤的组成和性质,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中的迁移及作用机制,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考核要求:1、了解土壤的组成及性质。 2、掌握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掌握土壤酸度的概念(活性 酸度、潜性酸度)。 3、掌握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附答案)资料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 ?Chapter 1 1、现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有哪些? 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损伤。 2、环境化学的分支。 环境分析化学、各圈层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化学。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有哪些特性? (1)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a. 按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 b.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 c.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d. 按人类社会活动不同功能产生的污染物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生活污染等 (2) 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主要特性是:持久行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4、优先控制污染物及其种类 在众多污染物中被筛选出潜在危害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为优先污染物。 优先控制物包括如下几类:挥发性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多氯联苯、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类、酞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在“黑名单”中,共有14类,68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其中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有12类,58种,占总数的85.29%, ?Chapter 2 1、大气层的化学分层 ﹤86 km、匀和层或湍流层86~90km、90km~110km、> 120km、非匀和层、外大气层500km以上。 2、温室气体的种类(举例)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CFC 11、CFC 12、四氯化碳。 3、酸沉降化学 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到地表(干沉降)的过程。

(完整word版)大学物理教程第4章答案张文杰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思 考 题 4.1 阿伏伽德罗定律指出:在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条件下,相同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是相等的,与气体的种类无关。试用气体动理论予以说明。 答: 据压强公式 p nkT = ,当压强和温度相同时,n 也相同,与气体种类无关; 4.2 对一定量的气体来说,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当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微观角度看,两种情况有何区别。 答:气体压强是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而产生的平均作用力的结果。当温度不变时,若体积减小,分子数密度增大,单位时间内碰撞器壁的分子数增加,从而压强增大;而当体积不变时,若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增大,分子碰撞器壁的力度变大,从而压强增大; 4.3 从气体动理论的观点说明: (1)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只要适当地增大容器的容积,就可使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2)一定量理想气体在平衡态(p 1,V 1,T 1)时的热动平衡状况与它在另一平衡态(p 2,V 2,T 2)时相比有那些不同?设气体总分子数为N ,p 2< p 1,V 2< V 1。 (3)气体在平衡状态下,则2 2 2 2 13 x y z v v v v === , 0x y z v v v ===。 (式中x v 、y v 、z v ,是气体分子速度v 的三个分量)。 答:(1)由p nkT = 可知,温度升高时,n 适当地减小,可使压强不变; (2) 在平衡态(2p ,2V ,2T )时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较在平衡态(1p ,1V ,1T ) 时小,但分子数密度较大; (3) 因分子向各方向运动的概率相同,并且频繁的碰撞,速度的平均值为零, 速度平方的平均值大小反映平均平动动能的大小,所以各分量平方平均值相等; 4.4 有人说“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的大,所以氢分子的速率一定比氧分子大”。这样讲对吗? 答:不对,只能说氢分子的速率平方平均值比氧分子的大。 4.5 为什么说温度具有统计意义?讲几个分子具有多大的温度,可以吗? 答:温度的微观本质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大小的量度,而平均平动动能是一个统计平均值,只有大量分子才有统计规律,讲几个分子有多大温度,无意义。 4.6 试指出下列各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1) 12kT ;(2) 32kT ;(3) 2 i RT ;(4) 2M i RT μ;(5) 32M RT μ。 答:(1)对大量分子而言,当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平均来说,每一个自由度所具有 的能量。 (2)对大量分子而言,当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平均平动动能。 (3)当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自由度为i 的一摩尔理想气体具有的内能。 (4)当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自由度为i 的 M μ 摩尔理想气体具有的内能。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含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色氨酸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盐键B.疏水键C.肽键D.氢键E.二硫键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biooo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biooo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 A.8B.>8C.<8D.≤8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 A.半胱氨酸B.蛋氨酸C.胱氨酸D.丝氨酸E.瓜氨酸 二、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 1.含硫氨基酸包括: A.蛋氨酸B.苏氨酸C.组氨酸D.半胖氨酸 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 A.苯丙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脯氨酸 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 A.α-螺旋B.β-片层C.β-转角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 A.pI为4.5的蛋白质B.pI为7.4的蛋白质C.pI为7的蛋白质D.pI为6.5的蛋白质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 A.中性盐沉淀蛋白B.鞣酸沉淀蛋白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10.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 A.溶解度显著下降B.生物学活性丧失C.易被蛋白酶水解D.凝固或沉淀 三、填空题

中国农业大学2014秋季学期大学物理-在线作业A

大学物理-在线作业_A 用户名: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切向加速度等于零 加速度不变 法向加速度等于零 速度不变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加速度不变 知识点: 2. 物体不能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运动中,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恒相等 运动中,加速度不变速度时刻变化 曲线运动中,加速度不变,速率也不变 曲线运动中,加速度越来越大曲率半径总不变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曲线运动中,加速度不变,速率也不变 知识点: 3. 质量相同的物块A、B用轻质弹簧连接后,再用细绳悬吊着,当系统平衡后,突然将细绳剪断,则剪断后瞬间()。

A、B的加速度为零,B的加速度大小为2g A、B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A、B的加速度均为零 A、B的加速度大小为2g,B的加速度为零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A、B的加速度大小为2g,B的加速度为零 知识点: 4. 作匀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总加速度大小不变 法向加速度大小不变 切向加速度大小不变 以上说法都不对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以上说法都不对 知识点: 5. 质点作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sin t 。已知t=0时,质点的初状态为=0,= -A, 则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x= Asin t x= -Acos t x= -Acos t x= -Asin t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x= -Asin t 知识点: 6. 关于力的定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知识点: 7. 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及加速度的关系为()。 速度不为0,加速度一定不为0 速度减小,速度的变化率一定减小 速度为0,加速度一定为0 速度很大,速度一定很大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生物化学》复习一 一、填空题 1、在电场中蛋白质不迁移的pH叫做。 2、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 3、TPP的中文名称是,其功能部位在噻唑环上。 4、催化果糖-6-磷酸C-1磷酸化的酶是。 5、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步骤是由催化的。 6、 CoQ是电子传递链中惟一的组分。 7、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能使某种蛋白质的溶解度增高的现象叫做。 8、tRNA的氨基酸臂上含有特殊的结构。 9、维生素D3是由其前体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10、在糖无氧酵解中,唯一的氧化发生在分子上。 11、尿素循环中产生的鸟氨酸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12、因为核酸分子具有,所以在260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13、α-酮戊二酸在大多数转氨酶催化的反应中具有汇集的作用。 14、在哺乳动物体内由8分子乙酰CoA合成1分子的软脂酸,总共需要消耗分子的NADPH。 15、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叫作。 16、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 %。 17、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为。 19、痛风是因为体内产生过多造成的。 20、黄嘌呤氧化酶既可以使用黄嘌呤又可以使用作为底物。 二、解释概念题 1、退火: 2、氧化磷酸化: 3、脂肪酸的β-氧化: 4、转氨基作用: 5、磷氧比值(P/O): 三、判断题 【】1、利用双缩脲反应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2、tRNA分子中用符号Ψ表示假尿嘧啶。 【】3、在任何条件下,酶的Km值都是常数。 【】4、生食胡萝卜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A。 【】5、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6.酶的抑制剂可以引起酶活力下降或消失,但并不引起酶变性。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

一、绪论 1、环境化学的性质、任务: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 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POPs的概念和特性(填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指人类合成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 过生物食物链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特性:高毒、持久、生物积累性、亲脂憎水性 二、大气环境 1、大气层的垂直结构(填空)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外层) 2、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填空)ppm = m mg/m3 *22.4/M 水中1ppm=1mg/l 3、光化学反应的一般过程,说明为什么红外光一般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一般有如下过程:(1)引发反应:A + hν→A* A为基态;A*为A的激发态;hν为光量子(能量)。 随后,A*可能发生如下后续反应: (2)发生荧光或磷光,回到基态A:A*→A + hν (3)碰撞失活,回到A:A*+ M→A + M* (4)解离成新物质:A*→B1+B2+…… (5)与其它分子反应,生成新物质:A*+C→D1+D2+…… 红外光一般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相应波长715nm),红外光波长大于760nm,光子的能量远低于化学键能,因而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 4、E=N0·hν=N0·h·c/λ(J/mol)(判断断键)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的波长范围:100-700nm 5、何为自由基?对流层大气中重要的自由基的来源 自由基: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1) HO·(1)清洁大气中, O3 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 (2) 污染大气中,可源于HNO2和H2O2光解: 2) HO2·主要来源于醛(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其次,亚硝酸酯和H2O2 的光解可导致生成HO2· 若体系中有CO,则有:OH· + CO→CO2 + H·H· + O2→ HO2· 3) R·、RO·和RO2 (1)烷基(大气中最多的是CH3· ) 主要来源于醛和酮的光解 其次,·O 和OH·与烷烃类发生摘H 反应生成R· (2)烷氧基(如H3CO·)主要来源于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光解 (3)过氧烷基(如H3CO2·)主要来源于CH3·与空气中O2 的结合 6、CH及其衍生物与OH、O3等发生反应的一般规律。 1)烷烃与大气中的HO·、O·等发生摘H反应,O3一般不与烷烃反应 2)烯烃与OH 主要发生加成反应,少数可发生摘氢反应 与O3:先将O3加成到双键上,形成一个分子臭氧化物,然后迅速分解为一个 羰基化物和一个二元自由基 3)其它烃类及衍生物(自己看书,P87-91) 1)环烷烃,类似于烷烃,多发生摘氢反应;环烯烃,类似于烯烃,多发生加成反应。 2)单环芳烃、PAH,类似于烯烃,多发生加成反应,也有的摘氢,主要与·OH 反应。 3)醇、醚、酮、醛,若是饱和烃的衍生物,则主要与·OH发生摘氢反应;若是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则主要与·OH发生加成反应。

大学物理教程第章答案张文杰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社

思 考 题 1.1 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是r = 3 t i +()29.44t t -j (SI )。这个质点的速度V = ;加速度a = ;无穷小时间内,它的位移d r =dx i +dy j = 。dr , dx 和dy 构成无 穷小三角形,令dr =ds ,则ds = ;它的速率v= dt ds = 。 答:这个质点的速度j t i v )8.94(3-+=;加速度j a 8.9-=; j dt t i dt r d )8.94(3-+=。 dt t ds 2)8.94(9-+=;它的速率2)8.94(9t v -+=。 1.2 在X 、Y 平面上运动的质点,其运动方程为r =10cos5t i +10sin5t j ,t 时刻的速度V= ;速率v= ;加速度a= ;该质点作 运动。 答:t 时刻的速度j t i t v 5cos 505sin 50+-=;速率v=50,;加速度)5s i n 5(c o s 250j t i t a +-=;该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 1.3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则在2t 时间间隔中, 其平均 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 (A) t R π2,t R π2 (B)0, t R π2 (C)0,0 (D) t R π2,0 答:(B ) 1.4 质点作曲线运动,r 是质点的位置矢量,r 是位矢的大小,?r 是某时间内质点的位移,?r 是位矢大小的增量,?s 是同一时间内的路程。那么( ) (A) r r ?=? (B) r r ?=? (C)r s ?=? (D) r s ?=? 答:(D ) 1.5 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说法哪种正确:( )

《环境科学综合》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环境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考察考生掌握环境科学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和污染生态化学相关知识。 三、考试基本要求 . 具备全面的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和污染生态化学等方面的环境科学基础专业知识。 . 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 具备一定的运用基础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环境科学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和污染生态化学。总分分。 . 环境化学 .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定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大气、水以及土壤介质的环境化学的基本专业知识,重点掌握各介质的特点、典型污染现象的化学原理与过程、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征。要求考生具有相关的计算能力,利用基础知识分析综合环境问题的能力。 . 题型 有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 . 环境监测 .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环境监测绪论、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重点掌握水、大气方面的基本概念、定义、有关环境监测的规范、重要指标测定的原理、测定方法及相关计算。固废、土壤等内容要求掌握基本的定义与概念。 1 / 2

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因为现在离2015年的考研确实很近了,但是对于2016年的考试却似乎很遥远,所以我想分别对参加这两次考试的同学进行交流。哈哈,本人文采不好,说的全是大白话,请各位见谅,但是说的也全是大实情,不会浪费大家时间。 首先,对于2015年考研的同学,距离现在只有一个月了,我想说的是:身体第一!每年考研几乎都是全年最寒冷的时候,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加特殊的时期,保护好身体是第一位的。遥想当年自己考研,和我一起复习的一个战友,平时学的很猛,各种呕心沥血,以至于考前一个月的时候感冒了,打了半个月吊针,感冒好了之后,整个人都很不在状态,由于体力严重不支,基本每天7点就得上床睡觉了,几天后实在扛不住,又去医院打了ATP。最后考试结果大家也可想而知了。所以再次重申一遍,在这段时间身体是第一位的! 那么学习方面呢?很多同学一到现在就有一种临阵磨枪的感觉,依旧每天打题海战术,大量大量的做题,模拟题、仿真题,搞得天天头都大了,一直在接受新知识,其实我觉得已经没有必要了。我按科目说吧,政治和英语我就不说了,就说我们的专业课,化学和生理生化。先说化学,在这个时候,想必大家已经把新祥旭专业课的历年真题都做了一遍吧,我建议大家做完了一定要做一个系统的总结,总结一下有哪几种题型,考频高的有哪几种,固定题型有哪几种,然后把真题中考过的用到的公式、反应一定要掌握牢固,对于自己掌握的模棱两可的、不清楚的、一定要翻翻书把它确定下来,因为你现在不清不楚的,上了考场你就手软,不敢用。另外就是要给自己定几个必拿分的题型,难题偏题以及自己掌握不了的一概放过,不要再纠结了,把会做的做对,不会的果断放掉,这也是考场上的必备技能,一味的苦苦追求、琢磨你不会的,在现在就是浪费时间,而且会大大打击你的自信!对于生理生化,大家平时应该就是背的比较多吧,那现在我的经验就是翻着看,快速阅读,每天腾出2个小时,翻一遍,有自己总结的条理清楚地笔记是最好的,没有的话,只能翻课本了。但是不要再费劲的背了,就我个人经验,这个时候已经背不过来了,反而是每天翻看,效果更好。 对于2015年考研的同学,我认为这一个月,心里的调节也是很重要的,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再有后悔、还怕这些情绪了,因为自己已经确认了志愿,就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做法,一味的后悔是没有用的,越后悔、你所害怕的越可能变成现实哦。所以,坚强起来,大家都一样,谁坚强了谁就赢了!在这个时期,另一个要摒弃的情绪就是急躁,有很多同学觉得自己怎么越学习,不会的东西反而越多了,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因为你脑子里的知识多了,思考的多了,你需要的知识更多了,就觉得自己哪哪都不会了。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着急,要回归考试,再次看真题,以真题为向导,把你跑远的思路拉回来,不要想象的考试有多么可怕,自己的东西有多不够,也许是你挖得太深,反而得不偿失了。 最后,就像我自己当年考试的时候,往考场上一坐我就后悔了,觉得自己报中国农业大学是报高了,看着考场的竞争者就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所以,大家坐在考场的那一刻,一定不要被考场严肃的气氛:什么监考老师的金属报警器、考场摄像头、信号频闭器、监考老师的各种恐吓….所吓倒,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有不作弊,就什么都不怕,放正心态,深呼吸一口,只把它当作一次考试,千万别想什么:“考验我的时候到了….”这一类的,这都是给自己增加压力。深呼吸,平静的面对试卷吧,正常的发挥就好! 最最后,(哈哈,说了自己文采不好的),祝大家在考试中取的好成绩~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中南大学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环境化学考试是为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自命题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环境化学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环境化学理论分析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等相关问题的能力。 II.考查目标 环境化学考试涵盖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以及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内容,要求考生: (1)掌握的再现本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和解释本学科的专业术语。 (3)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4)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环境化学过程的计算。 (5)运用有关原理,分析有关的环境化学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约5% 大气环境化学,约25%

水环境化学,约30% 土壤环境化学,约16%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约16%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约8%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40 分 问答题 55分 综述题 20分 计算题 35分 Ⅴ.考查内容 1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 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环境污染物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2大气环境化学 2.1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大气的主要成分。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主要特征。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SO2、NO x、CO2、碳氢化合物、含卤化合物)的来源、消除方式与危害。 2.2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辐射逆温层。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2.3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自由基化学基础,包括自由基的概念与产生方法,自由基反应的分类,自由基链反应。光化学反应基础,包括光化学反应过程,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解。大气中重要自由基(HO、HO2·, R·, RO·, RO2·)的来源。NO x的气相转化。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醚、醇、酮、醛)的转化。光化学烟雾的性质、形成和控制对策。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酸性降水。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中国农业大学2014秋季学期大学物理-在线作业B

大学物理-在线作业_B 用户名:W131301141013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种磁介质在外磁场中被磁化后,其磁化强度方向总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则该磁介质必是()。 以上三者都可以 抗磁质 顺磁质 铁磁质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抗磁质 知识点: 2. 理想气体等压压缩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外界对系统作功,内能增加,放热 外界对系统作功,内能增加,吸热 以上全不对 外界对系统作功,内能减少,放热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外界对系统作功,内能减少,放热 知识点: 3.

设某理想气体体积为,压强为,温度为T,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波尔兹曼恒量为 ,则该气体的分子总数可表示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知识点: 4. 有两个力作用在一个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则下列说法中()。 1 这两个力都平行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一定是零 2 这两个力都垂直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可能是零 3 当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 4 当这两个力对轴的合力矩为零时,它们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 1、2、3、4都正确 1、2正确,3、4错误 1、2、3都正确,4错误 只有1是正确的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1、2正确,3、4错误 知识点:

5. 通过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仅由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决定 闭合曲面上各点的场强为零时,面内一定没有电荷 闭合曲面上各点的场强仅由面内的电荷决定 通过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正时面内比无负电荷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通过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仅由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决定 知识点: 6. 既不产生电场,又不产生磁场 只产生磁场 只产生电场 既产生电场,又产生磁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只产生电场 知识点: 7. 关于力的定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 根据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通以稳恒电流的长直导线,在其周围产生电场和磁场的情况将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