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芭玛”数值模拟实验

合集下载

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以“鲇鱼”台风为例

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以“鲇鱼”台风为例
在热带气 旋 的 数 值 模 拟 中$通 常 使 用 块 体 算 法 计 算海面的动 量 通 量 和 热 量 通 量$该 块 体 算 法 中 涉 及 两 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即拖曳系数 5* 和热焓交换系数 5T'&S=HWD?)"!J":*通过理论和数值实验表明$热 带 气 旋只有在 5T(5*大 于 #a;! 时 才 能 获 得 足 够 的 能 量 发 展为 台 风 或 飓 风 !中 心 附 近 最 大 风 速 达 9$a;! 9:aO S(B"'然而$利 用 传 统 块 体 算 法 !基 于 中 低 风 速 的观测资料给出"得到的台风条件下的 5T(5* 小于 #a;)";*$此结果不能 解 释 实 际 情 形 下 台 风 的 发 展$导 致 此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传统的块体算法未考虑海洋
第!"卷!第"#期!
! $#$"年"#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 0/(1&'2(34 ).+5(/,
!"!"#"##"$!#$" )678$$#$"
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以鲇鱼台风为例"
张佳琳张文清"" 夏浩峰管长龙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 青岛 $::"##"
摘!要!本文在海J气J浪J沉积输运耦合模式 +),f23!3CD+FWV?DMJ)6D=HJ,7SFBVCD>DJf=XDJ2DMASDH73>=HBVF>7]FMJ D?AHU2@B7DS"中$添加包含海洋飞沫效应的拖曳系数5* 和热焓交换系数5T 参数化方案$探讨海洋飞沫的动力学和热力 学效应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洋飞沫效应可有效改进热带气旋的路径模拟结果%只考虑海洋飞沫动力 学效应时$对海表动量通量的影响甚少$可使向上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略有增加%同时考虑海洋飞沫动力学和热力学效应 时$可使海表动量通量略有增加$并使向上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显著增加$海洋飞沫主要通过热力学效应有效增加热带气 旋强度$对热带气旋强度模拟的改进效果相比于仅考虑海洋飞沫动力学效应更显著' 关键词!海J气J浪J沉积输运耦合模式%热带气旋%海洋飞沫%动量通量%向上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中图法分类号#!%;"<k 8$%%;9$8:!!!!!!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J!";<!$#$"""#J#"$J"# !"##!"#8":<<"(K86HLA8CMGN8$#$##99$ 引用格式#!张佳琳$张文清$夏浩峰$等8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以-鲇鱼.台风为例)P*8中国海洋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8 RC=HUPA=?AH$RC=HU fDH^AHU$[A=5=FEDHU$D7=?8/WSD>A6=?BASW?=7AFHB7WM@FEBD=BV>=@/BDEED67FH7>FVA6=?6@6?FHD#, 6=BDB7WM@FE7@VCFFH-]DUA.)P*8%D>AFMA6=?FE)6D=H0HAXD>BA7@FE+CAH=$$#$"$!"!"#"#"$J$"8

Shapiro台风风场模型及其数值模拟-自然灾害学报

Shapiro台风风场模型及其数值模拟-自然灾害学报

风灾中引起损失最多的是热带气旋造成的灾害 , 其中以台风造成的灾害最为严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是世界上台风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1949~ 1990 年登陆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有 462 个 , 平均每年 11 个 ; 登陆 地点集中在广东、 海南、 台湾、 福建和浙江 , 占 90 %
[ 1]
。这些地区也是我国人口最密集、 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
2 4 2 -1 - 3
为方位角, 由逆时
- 1
10 m s ; f 为科氏参数 , 单位为 s ; = 1 . 1 ,
2
|u+ c |)
10 ,
= 0 . 04 ; h 为边界 层厚度 , 取 r r r + 1 2 r
2 2 [ 7]
1 000m; F ( c, u )为表面阻力引起的加速度;
为水平拉普拉斯算符,
B 1 /B B [ 8]
( 12 )
式中 P 为距台风中心 r 处的气压 ; P c 为台风中心气压; A 和 B 为决定气压和梯度风径向轮廓线形状的参数, ( 13 )
B
通常认为最大梯度风速半径近似于最大风速半径, 这样由式 ( 12) ( 13) 可得到气压径向梯度分布 r
[ 6]
=
pB Rm ax r r
2 有限差分法
控制方程式 ( 10)是时间和空间坐标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得到解析解很困难 , 可采用数值解法求解。 计算流体力学采用的主要数值方法有 : 有限差分法、 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有限分析法、 谱方法等。该模型以 在较短时间内 ( 一小时或更长一段时间 ) 台风结构变化缓慢为前提, 用一些瞬间来代替台风发展不同阶段, 并且各个阶段可以近似认为是稳定状态, 迭代求解。 Shapiro 等人采用截断谱方法 , 本文采用较成熟的有限 差分法求解。 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值解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 , 用网格线将连续的定解域划分为有限离散 点集, 选取适当的途径将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转化为网格节点上相应的代数方程组 , 即建立离散方程组。 然后, 在计算机上求解离散化方程组 , 得到节点上的离散近似解。节点之间的近似解 , 一般认为光滑变化 , 可 以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确定。

超强台风“芭玛”移动路径及强度异常分析

超强台风“芭玛”移动路径及强度异常分析

超强台风“芭玛”移动路径及强度异常分析张芳苒;赵建宇;姜洪峰;王彦磊;赵艳玲【摘要】Super typhoon “Parma ”(0917) is the typhoon with the longest life cycle and the most number of landings gener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Its moving track is anomalous. Using multiple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nsity and moving track of Typhoon Parma, as well as the respective caus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from late September to mid-October, subtropical high strengthened and moved westwards, then weakened and moved eastwards, and then strengthened and moved westwards again, which had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change of the moving track of typhoon; (2) the Fujiwhara effect of binary cyclone between typhoon“Parma”and typhoon“Melor”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yphoon “Parma” turn ing to the southeast; (3) the east moving of westerly trough, the variation of the moisture and energy transportation, the friction of underlying surface, the Fujiwhara effect of binary cycloneand the cold air also contributed to several intensity variations of typhoon “Parma”.%0917号超强台风是2009年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生成的生命期最长、登陆次数最多、移动路径最为怪异的超强台风.本文利用多种资料,分析了"芭玛"强度及移动路径特点,并对引起其移动路径及强度异常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月底至10月中旬,副高发生了一次"加强西进-减弱东撤-加强西进"的周期性活动,对台风移动路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2)"芭玛"和"茉莉"产生的双台风效应是造成"芭玛"向东南方向转向的主要原因;(3)西风槽东移、水汽和能量输送的变化、下垫面的改变以及冷空气的影响使"芭玛"强度多次发生变化.【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1(028)001【总页数】7页(P53-59)【关键词】台风;移动路径;强度;双台风效应【作者】张芳苒;赵建宇;姜洪峰;王彦磊;赵艳玲【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4台风的路径和强度是台风预报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台风的路径预报也是台风预报难点所在。

台风外围下沉区大气波导成因的数值模拟

台风外围下沉区大气波导成因的数值模拟
第 2 3卷 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J OU RNAL OF APP ED ETEOROLOGI LI M CAL S ENCE CI
Vo _ 3。No 1 I2 .
F b u r 0 2 e r ay 2 1
刘 桂 艳 , 山红 , 永 明 , .台风 外 围下 沉 区 大 气 波 导 成 因 的数 值 模 拟 . 用 气 象 学 报 ,0 2 2 () 7—8 高 王 等 应 2 1 ,3 1 :78 .
形成 过程 中的作用 以及 近地 层水 汽 突变层 的形 成原 因做 详细研 究 。随着大 气数值 模 拟预 报技 术 的不断 发展 和计 算机 运算 性 能 的飞 速增 长 , 分 辨率 的大 高 气 中尺度模 式 已成 为气 象研 究 中 的有 利 工具 [-] 11 , 47 在 大 气波 导机 理研究 方 面也展 示 出 了 良好 的应用 前
出现 大气波 导
, 如 ,0 2年 8月 3 例 20 1日在 台风
鹿 莎 西侧下 沉 区域 的南京 地 区 出现 了一 次 明显 的大
气 波导 过程 。国 内很 多 研究 者 针 对 它 展 开 研究 , 譬 如 胡 晓华等 _ ¨ 利 用 一个 区域 预 报 系统 ( v n e 】 Ad a cd
对 波 导 成 因进 行 细致 分 析 , 果 表 明 : 度 突 变 层 和 逆 温 层 的 同 时 存 在 导 致 了 波 导 的 发 生 , 者 是 其 形 成 的 关 键 因 结 湿 前 素 , 后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其强度 ; 而 台风 前 期 流场 从 海 上 带 来 大 量 的水 汽 , 风 后 期 流 场 将 北 方 高 空 干 空 气 台 输 送 到 受 高压 下沉 运 动 控 制 的 南 京 地 区 , 成 近 地 层 出现 下 湿 上 千 的剧 烈 湿 度 梯 度 ; 沉 运 动 强 度 并 不 足 以直 接 造 下 导 致 南 京 地 区 的逆 温层 , 其 控 制 下 的 晴 朗 天 气 非 常 有 利 于 夜 间地 面 长 波 辐 射 冷 却 而 形 成 逆 温 。 但 关 键 词 :台 风 ; 围 下沉 ; 气 波 导 ;wRF数 值 模 拟 外 大

0505号台风的数值模拟和中尺度结构分析

0505号台风的数值模拟和中尺度结构分析

以N E C P再分析 资料 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 ,对 0 0 号台风登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 55 利 用 模 式输 出 的高 时 空分 辨 率 结果 对 台风 的中尺 度 结构 进 行 了初 步 分析 。
2 资 料 和 模 拟 方 案
本文采用的中尺度数值模式是基于 MM5V .版本 ,选择非静力方案 ,中心位置取 3 6
图 2、 a b分 别是 模 式积 分 2h以后 输 出 的 5 0P 高 度场 和 同 时次 的 NC P再 分 析 资 4 0ha E
州 。 寸
一 。。
卜 。
寸 。
料 50P 0h a高度场。对 比发现 ,位于福建沿海 的低压位置与实况吻合,模拟的低压中心 值比 N E C P再分析资料略偏低 ,模式模拟的 50P 0h a高度场与 N E C P再分析资料基本一
关键 词:台风 ;MM5 ;中尺度 结构 ;暴雨;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P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71 0 3— 0 3 (0 7 1— 0 8 29 20) 0 1— 0 9
1 引言
20 0 5年 7月 1 8~ 2 1日,受 0 0 台风 “ 55号 海棠 ” 响 ,浙 江 和 福 建北 部 出现 了大 范 影 围 的暴 雨 和特 大 暴 雨 天气 过 程 。台风 “ 棠 ”在关 岛东 北洋 面 上 生成 后 向偏 西 方 向移 动 , 海 台风 在 台湾 登 陆后 穿 过 台湾 岛 向西 北 方 向移 动 ,于 1 日 1 9 7时 1 在福 建 省 连江 县 黄 0分 岐镇 再 次 登 陆 , 登 陆时 近 中心 最 大风 力 达 1 2级 ,随 后 台风 继续 向西 北方 向移 动 ,并 逐
朱 健 ,张建 海 ,陈红梅

登陆福建东南沿海0519号台风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登陆福建东南沿海0519号台风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登陆福建东南沿海0519号台风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全球变暖趋势加剧,气候异常现象频繁发生,海洋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破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季节性台风是影响此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因而,对于台风的研究和预测不仅是当下时代气象科学研究重要的方向,也是防汛抗灾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福建东南沿海0519号台风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全面掌握其演变过程和演化规律,在台风预报和防灾减灾中提高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海事、气象、交通、林业、渔业等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

三、研究内容:1.借助台风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分析0519号台风的演变过程和路径;2.通过合理设置模式参数,探究台风的动力学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3.运用多种气象诊断技术,深入分析台风生成和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讨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4.结合实际气象数据和气象场分析,提高对台风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制定新的预测方法和模式。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图解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数值模拟是本研究的核心技术,是对0519号台风演化过程的模拟分析的基础。

多种气象诊断技术的应用将丰富理论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将对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规律性,从而为预测和防灾提供指导。

图解分析是对各种资料进行表格、图形等形式定量和定性地描述和分析,具有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等特点,有利于阐述案例和比较分析。

五、研究预期成果:1.完成福建东南沿海0519号台风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2.深入挖掘台风形成和发展的机制,为台风预报和防灾提供理论参考;3.提出对当前台风预测技术的改进和进一步优化方法,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发展;4.通过对实际气象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提高区域气象预报和服务水平。

0917号超强台风“芭玛”风暴潮特征分析与总结

0917号超强台风“芭玛”风暴潮特征分析与总结

0917号超强台风“芭玛”风暴潮特征分析与总结唐林;姜绍材;苏芳华【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1(28)6【摘要】2009年第17号热带气旋“芭玛”历时半个多月,最后于2009年10月14日16时30分登陆越南北部.此次台风引起的大风、巨浪以及强降雨范围较大,给沿海地区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以广西沿海几个验潮站的实测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水文统计学和气象学等相关知识,对广西沿海的潮位和风暴潮增水等特性进行初步分析,并且探讨了该台风路径较为特殊复杂、持续时间较长等原因.通过分析此次台风的风暴增水特征和气候背景,可以帮助总结预报经验,为今后提高风暴潮预报的准确度提供参考.%At 16:30 pm. On Oct. 14th, 2009, the Typhoon "Parma" ( 0917) landed in the northern Vienam. It brought serious economic loss due to the typhoon's strong winds, the huge waves as well as heavy rainfall to the coastal areas. In this article, synoptic charts,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ictures and tidal data from marine observation stations are analyzed and preliminary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hoon storm surge, the experiences are summariz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torm surge forecasts in the future.【总页数】4页(P7-10)【作者】唐林;姜绍材;苏芳华【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北海536000;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北海5360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北海5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4【相关文献】1.“桑美”超强台风风暴潮增水特征分析 [J], 杨波;林祥;刘青明;封勇2.台湾附近海域超强台风南玛都期间风暴潮对海浪影响的数值研究 [J], 赵昊辰;尹宝树;冯兴如;杨德周3.超强台风“芭玛”移动路径及强度异常分析 [J], 张芳苒;赵建宇;姜洪峰;王彦磊;赵艳玲4.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风暴潮特征分析与预报 [J], 陈宇东;吴向荣5.1621号超强台风"莎莉嘉"风暴潮特征分析 [J], 黄子眉;李小维;姜绍材;陈剑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一次台风浪过程的数值模拟

南海北部一次台风浪过程的数值模拟

南海北部一次台风浪过程的数值模拟孙瑞;侯一筠;李健;胡珀【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年(卷),期】2013(000)012【摘要】In this paper, the Holland model was used to parameterize the No.6 Typhoon Molave in 2009, then the model wind field and the background wind field (CCMP) were overlaped by a weight coefficient to construct the wind field in the north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en the typhoon was passing. The wind field was then interpolated and inputted to the SWAN model with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5′×5′and the temporal step of 1 h, to simulate the wave field in the north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en Molave was passing through. Subsequently, the Jason-2 satellite wave height data was utilized to verify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model results and the measured values. The model resul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hoon center and the maximum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center,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the typhoon and that of the wave field. At last,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wave field when the typhoon was passing was studi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wave energy with the wind factor and the wave factor.%采用Holland模型将2009年6号台风莫拉菲参数化,并通过一个权重系数将模型风场和背景风场叠加起来,构造了南海北部台风过境时的风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风“芭玛”天气过程分析以及数值模
拟实验

姓名: 亓 晨
学号: S08400025
台风“芭玛”天气过程分析以及数值模拟实验
亓 晨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研究生三队 211101)
1 台风“芭玛”概况
2009年第17号超强台风“芭玛”(0917号)9月29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30
日迅速加强为台风,10月1日加强为超强台风,10月3日13时50分,“芭玛”首次登录菲
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晚上入海后迴旋少动。5日中午突然360度大转弯又折回到3日登
陆地点。7日“芭玛”一度减弱为热带低压,而后却又重新加强为热带风暴,再次西进挺进
南海。10日,在南海海域,它再次减弱为热带低压,并缓慢向西行进,靠近海南并逐渐加
强,12日09时50分在海南万宁市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风速为23米/秒(9级)。14
日以热带风暴强度登陆越南,直到10月14日23时,中央气象台才停止对其编号,它是影
响我国的长生命热带风暴之一。一般热带气旋生命期在3~8天左右,但是芭玛在16天的生
命史中,它路径诡异,强度反复无常,在菲律宾,海南及越南多次登陆,给菲律宾,台湾,
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等地带来狂风暴雨,菲律宾数百人丧生。本文用天气学原理对台风
登陆过程进行分析,并采用WRF模式进行一次数值实验,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结果对
台风进行初步的分析。
2 天气形势分析
2.1天气图
500hPa 700 hPa

850 hPa
限于篇幅,我以韩国气象厅提供的10月4日00时(UTC)天气图做简要的分析:500hPa
西太副高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48区,一部分在海上。海上副高呈东西分布,脊线位
于大约北纬30度,西脊点位于东经135度附近,受其南侧东风气流引导下0918号茉莉台风
缓慢向西移动。54区东亚大槽的加深,有利于经向环流的维持,整个大陆中高纬地区逐渐
受槽后西北气流控制,西北冷空气的不断向低压区输送,从而使下游冷槽加深发展,这种大
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台风降水的维持,使得台风不断的产生凝结潜热释放。使得台风稳定发
展。菲律宾群岛以东的同时存在0918号台风,孔宁谦等分析1960~2002年南海中北部TC
强度突变,发现这种双台风型往往造成南海中北部TC强度突然减弱。因此芭玛台风在此期
间稳定少动。由500hPa分析可知,副高断裂,芭玛台风维持在两高(西太副高和大陆高压)
两低(东亚大槽和0918号台风茉莉)之间。处于热带辐合带中。从700hPa上可以看出南支
槽前引导的西南暖湿气流,无论是热量还是水汽输送,对台风的维持非常重要。对于850 hPa
主要考虑这一层的水汽条件,而水气输送主要与路径,即风场有重要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
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和芭玛台风北部的偏东气流辐合,为台风输送源源不断的水汽,进一步
加强了暖湿水汽的集聚,为台风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2.2卫星云图

在9月30日18时可见光云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在云带的曲率中心处和眼区出现一整片稠
密云区,在台风北面有一气旋性扰动云系,说明有一大片强对流云区,云区内的对流活动加
强,云系色调变白,同时卷云区的面积在增大,说明低层有强辐合,高空有强辐散。在气旋
性对流云的南侧表现有一些向外辐散的卷云线,说明风的垂直切变很小。这个台风还会继续
发展。

10月3日12时的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台风外螺旋带以北的锋面云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云系散乱,台风云系东侧受东面茉莉台风气旋型环流的作用,东半部
的云系减弱消失,稠密云区集中在台风西侧。

10月4日12时锋面云系与台风十分接近,部分云系连接在一起,台风明显受大陆高压
阻挡,西太副高东移。台风云区呈“6”字型,此时台风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维持不动。
10月5日受中南半岛大陆高压和西太副高的相互影响,台风维持在两高之间。太平洋副
高明显东移,在57-58区高空槽前西南引导气流控制下,芭玛有东移的趋势。台风南部(南
海上空)外螺旋带有明显的辐合带云系,说明海水表面温度较高。有利于台风的进一步发展。
3 模式试验设计和物理过程方案
3.1 模式实验设计
本文选用的是WRF3.1版本,试验采用NCEP的最后分析(FNL)资料,每日4次水平分
辨率为1×1度的分析场为第一猜测场。空间网格采用二重嵌套的高分辨率设置,粗网格分
辨率为15KM,网格点数为65×42。细网格分辨率为5KM.,网格点数为168×84。模式中
心点为14°N, 122°E,垂直方向取28层,模式顶为100hpa,模拟时间从2009年9月28
日00时(UTC)至2009年10月15日00时。单向嵌套。由于时间和科研条件有限,本文
仅做了一次数值模拟试验。采用的物理过程为:Bett-Miller-Janjic积云参数化方案,微物理
过程采用Lin等方案,Eta Mellor-Yamada-Janjic TKE行星边界层方案,近地面方案采用Eta
similarity方案,陆面过程采用Noah陆面过程方案,每6小时输出一次模拟结果。
4数值模拟结果
4.1台风路径模拟

台风路径实况

路径模拟结果
将模式第一层嵌套输出每天00时的输出的结果,点绘到坐标轴上,上图是9月28日00
时至10月12日00时模拟的台风最低气压中心位置。从图上可以看出模式模拟的路径能大
致反映整个台风的生命史,尤其是10月5号以后台风回旋的特征描述出来,台风模拟的结
果还是可信的。
4.2涡度场和散度场分析

500hpa涡度场
700hpa散度场
利用D02嵌套网格输出的物理量对台风芭玛进行初步分析。从数值模拟的500hPa涡度
和700hPa散度场看,台风芭玛周围环境的引导气流比较弱。在台风中心附近都有正的涡度
和负的散度,反映了台风是一个气旋性的,低层有辐合上升运动的系统,台风生成的初期,
台风中心与正涡度相对应,其辐合特征不明显,辐合中心难以确定。随着台风的发展增强,
负散度和正涡度的特征在台风中心附近很明显。
5 结论
⑴芭玛台风在菲律宾周边滞留的时间特别长,周边环境中没有明显的引导气流,东西两侧
各有一个气旋活动,从而牵制了它的运动。
⑵台风芭玛从菲律宾群岛进入南海后,强度有所减弱,但是由于一直处在大洋的环境下,
海洋的温度等条件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发展。
⑶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芭玛台风重要的影响系统,副高偏强,脊线位置偏北偏东,有
利于热带云团在菲律宾海域发展和向西移动。大气环境场上下比较均匀一致,给台风的形成
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⑷西风带是芭玛的一个重要的引导系统,西风带对副高的位置与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⑸ 高的海温,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正相对涡度等大气环境,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形成发
展和加强。
⑹云系的发展和分布对芭玛的移动具有指示意义。
台风芭玛生命史长,路径诡异,限于篇幅的原因,不能对每一次细微的天气过程做详尽的
描述,不当之处请老师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