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概述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东北欧文学
大部分东北欧国家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呈现出明显 的人民性和战斗性。 特征: 1、反对外族侵略,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腐朽与伪善。 2、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抗争。 3、具有深沉的爱国意识和强烈的变革意识。
代表作家: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挪威的易卜生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匈牙利民族诗人斐多菲。
“批判现实主义” 来源
后人对西方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的概括与评价。 法国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提出“现 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 高尔基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定义:“批判地再现 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地暴露、撕毁所 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为了区别于以往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我们沿用“批判现 实主义”这一名称,来指称从19世纪中后期产生的以“批 判地再现”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文学
特征: 1、以反封建专制反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2、出现了系列化的人物形象 3、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生活在贵族阶 级趋向没落的时期, 在反动的专制政体和农奴制下感到窒息,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 但因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立场, 缺乏生活目标,不能有所作为。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勃洛摩 夫等都是“多余人”的代表。 冈察洛夫的代表作《奥勃洛摩夫》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 “多余人”奥勃洛摩夫形象。
.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现实主义”的兴起
1850年,库尔贝(法)标榜其绘画属于“现实主义”艺术。 其后,杜朗蒂等人创办刊物《现实主义》(1856-1857)。 1857年,尚弗勒里出版论文集《现实主义》。 分为两个时期: 19世纪30-60年代为前期,中心在法、英等国。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 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 己独立存在的规范。
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 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 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 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 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 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 狭窄,
1、现实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思潮 3、现代主义思潮 4、左翼文学思潮 5、自由主义思潮 6、无政府主义思潮 7、精神分析思潮 8、世俗化思潮 9、新历史主义思潮
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 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 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 张。
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 trend
0f thought (or an ideological trend),其意是指 “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其意是指“文学中的 思想倾向”。
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 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 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
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 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 成了它自身的矛盾。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 会化特征。
文学思潮简介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

文学思潮简介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文学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在社会上是否形成广泛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区别文学思潮和文学思想的重要标志。
文学思潮也不同于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
文学流派通常表现为由思想和艺术的共性而不一定由纲领上的共性联系著的作家集团﹐出现文学流派并不一定能形成文学思潮。
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所依据的总的原则﹐这种总的原则并不一定依附于某一文学流派或文学思潮。
而文学思潮则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
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才发生重合﹐如欧洲17世纪的古典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和同时稍后的批判现实主义﹐就既是大规模的文学思潮﹐又是文学流派﹐也是文学的创作方法。
文学思潮的出现﹐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的思想要求﹐这两者是文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此外﹐历史文化的材料准备与文学思潮的形成也具有渊源关系。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也称文学主潮。
文学主潮与历史上进步阶级的思想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情绪相一致﹐与时代发展的洪流相表里﹐反映著历史前进的方向。
但在文学主潮出现和发展的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与之相对立的潮流。
如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主潮是积极浪漫主义﹐但同时也伴随著消极浪漫主义。
而且德﹑英﹑法等国都是消极浪漫主义产生于前﹐积极浪漫主义形成于后。
不过消极浪漫主义持续的时间很短﹐不久就被作为文学主潮的积极浪漫主义取代了。
中国的文学思潮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与西欧不尽相同。
在中国文学史上﹐虽有各种文学流派各树旗帜﹐递嬗相继﹐但像欧洲近代那样连续形成几次大规模文学思潮的现象比较少见。
中国古代以明清时期形成的文学思潮较有代表性。
有的研究者把明清文学思潮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吴承恩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以《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和《长生殿》的作者洪升为代表的感伤主义﹐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可备此一说。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百科名片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理论,它也是一个多义且有争议的概念。
虽然现实主义的批评者和支持者经常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思想整体,但实际上,现实主义并不是一个单一或统一的理论。
目录[隐藏]基本信息现实主义概念的源起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现实主义发展历史什么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国际秩序模式:权力均衡现实主义均势模式的内在矛盾及评价现实主义作家作品表[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正如杰克·唐纳利所指出,现实主义不仅不能提供一种一般理论,而且它基本上也是前后矛盾的,现实主义者对同一事件的解释经常不一致。
现实是变动不居的,针对不同的问题,现实主义当然给出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不然就不称其为现实主义了。
“现实主义变成了建立在共同预设理论假定之上、有点松散联系的前后不一致的理论模式。
”因此,了解现实主义,除了解现实主义的世界观和基本假定这些共同点之外,了解现实主义者之间的不同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拟以经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为例,通过探讨现实主义理论的多样性,进而来揭示现实主义在国际秩序模式上的异同之处。
和浪漫主义有很大不同[编辑本段]现实主义概念的源起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瓦萨拉的《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艺术史轶事: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
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残留在日常生活中。
现实主义文学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01 简介
03 发展背景 05 艺术手法
目录
02 起源 04 基本特征 06 十九世纪
07 二十世纪
09 新主义 011 成果
目录
08 社会主义 010 作品赏析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 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 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 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
简介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 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 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 向是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 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它符合纯文学的特征。 何谓纯文学?谎言去尽之谓纯,把作品中的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 言去干净是纯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现实主义手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去尽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就不能虚构,恰恰相反,要把谎言去干净,表达得客观必须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虚构 不损害现实主义。
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第一部杰出的社会心理小说。他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思想感情瞬 息间的变化,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托尔斯泰更把这种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推向了高峰,以其深刻揭示各种人 物的“心灵辩证法”,“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而开辟了现实主义的新天地。陀思妥耶夫 斯基以惊人的艺术力量刻画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复杂内心世界,深刻剖析了被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毒化、扭 曲了的病态心理和双重性格。他宣称“真正的现实主义”就是“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惊人的正确性叙述人的内心状 态”。这种追根究底地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构成了现实主义在艺术上的特征之一。现实主义的另 一艺术特色,是充分运用讽刺手法,以加强批判揭露的力量。狄更斯、萨克雷、莫泊桑、果戈理、谢德林、契诃 夫等都是讽刺艺术的大师。
现实主义文学

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4. 描写典型环境
现实主义描写普通人,特别注意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现实主义文学塑造人物的 一个特点。
巴尔扎克说:“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 也要用典型表达出来。”(《人间喜剧》前言)托尔斯泰总 是让作品中的人物根据自己的逻辑在一定环境中行动。他说: “人物自己按照他们的性格做着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由 于人物的性格及境遇而引导出来的结局是从其本身来的。”
(1854) ❖ Little Dorrit 《小杜丽》(1857) ❖ 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
(1859) ❖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
(1861)
❖ 一、题材特点
1.现实主义题材,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的黑 暗、不公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又称作写实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
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一重要且主要的流派, 兴盛于19世纪下半叶,为对19世纪上半叶兴盛的浪 漫主义文学的批判反动和推翻,作品创作的焦点, 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社会下的大众,关心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等因素对人民所造成的种种压迫和影响,描 写的是一个当下大时代的变动,而不再是浪漫主义 式个人内心情感的自我世界。
善说教色彩比较浓重。 ❖ 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 ①名家如林,名作如海,群星灿烂。 ❖ ②文学与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从司汤达的《红与黑》窥探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思潮

从司汤达的《红与黑》窥探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思潮摘要:一直以来,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正是产生各种文学思潮的温床,正如十九世纪的欧洲。
广阔的社会现实背景下,为作家们提供丰富的作品题材。
因此,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使这个年代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尤其是以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和福楼拜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仅使小说本身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题材,而且在欧洲的小说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其中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更是在题材、手法、塑造的典型人物以及细致的心理分析上,充分的表现了作品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理念,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红与黑现实主义司汤达典型批判正文:一、司汤达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及其著作《红与黑》。
司汤达(1783—1842),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原名马利•亨利•贝尔。
生于律师家庭,七岁丧母,具有启蒙思想的外祖父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七岁时即投笔从戎,在拿破仑军队中担任骑兵联队军曹、少尉、副官等职。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侨居意大利,在此期间,他同情并参与烧炭党人反抗奥地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同时加入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1821 年,司汤达返回巴黎。
法国七月革命后,任法国驻意大利两个小城的领事。
1841 年请假回到巴黎,第二年三月中风去世,终年六十岁。
在司汤达49 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始终生活在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大搏斗的时代,足迹遍及巴黎和外省的许多地方,他利用细腻的观察和切身体会,准确地体会出了社会不同阶级在这一历史时期其内心与情感上的变化,为以后在《红与黑》中各种人物的描写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其文艺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阐述现实主义原则,贬斥已经过时的古典主义,认为“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学习莎士比亚就要像莎士比亚一样表现当时的风尚,不是去直接模仿他的戏剧,而是应该像这位伟大人物学习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研究方法,和为我们同时代人创作他们所需要的悲剧的艺术。
关于现当代文学思潮

注重个体表达
现当代文学更加注重个体内心世界的表达,关注个体的感受和体验。例如,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强调对 个体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现,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同时,现代主义文学 也关注人类在面对现代社会时的孤独和迷茫。
跨学科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跨越不同学科领域,将文学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以多学科交叉的方式进 行创作。
03
现当代文学主要特点
反映时代特征
当代文学思潮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变革和人类命运。例如,后现代主义文学 思潮强调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批判,认为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机械化的现象严 重。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也关注人类在科技、信息快速发展时代的困境和挑战 。
形式自由
浪漫主义文学在形式上较为自由,不受传统叙事手法的限制,常常 采用自由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
01
02
03
反传统
现代主义文学反对传统叙 事方式和表现手法,强调 创新和实验性,追求新的 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
内心独白
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采用内 心独白的表现手法,通过 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来展现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现代历史的传承
对现代历史的传承也是现当代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传承使现当代作 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深刻的思想基础 。
02
现当代文学主要流派
现实主义文学
写实性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现实生活 进行客观、准确的描绘,通过 细节的描写来展现社会现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