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习题答案(涂荣豹)汇编

数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习题答案(涂荣豹)汇编
数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习题答案(涂荣豹)汇编

第一篇数学课程

第1章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

第2章数学课程概述

第3章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

第4章国内数学课程改革

第二篇数学教学理论

第5章一般教学理论概述

第6章数学教学模式

第7章数学教学评价

第三篇数学教学设计

第8章数学教学原则

第9章数学教学设计

第10章数学知识的分类教学设计第四篇数学教学基本技能

第11章备课与说课

第12章数学教学的语言

第13章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附录

第14章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第15章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第16章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篇数学课程

第1章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

数学语言:如同数学的对象一样来源于人类实践,它源于人类的语言,随着数学抽象性和严谨性发展,逐步演变成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数学语言主要有文字语言(术语)、符号语言(记号)和图像语言组成。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理、运算和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公理化方法:从五个公设和五条公理出发,运用演绎方法将当时所知道的几何学知识全部推导出来,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体系。

随机方法:随机方法又称概率统计方法,就是指人们以概率统计为工具,通过有效的收集、整理受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从中寻找确定的本质的数量规律,并对这些随机影响以数量的刻画和分析,从而对所观察的现象和问题作出推断、预测,直至为未来的决策与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一种方法。

数学模型:那些利用数学语言来模拟现实的模型。广义地说,一切数学都是数学模型。

数学的特点:(1)抽象性:①数学抽象的彻底性;②数学抽象的层次性;③数学方法的抽象性。(2)严谨性,(3)广泛的应用性。

公理化方法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有利于概括整理数学知识并提高认知水平。其次促进新理论创立。再次,由于数学公理化思想表述数学理论的简捷性、条件性和结构的和谐性,从而为其他科学理论的表述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他科学纷纷效法建立自己的公理化系统。

数学模型方法:是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数学概括、描述和抽象的基本方法。

随机方法又称概率统计方法的特点:A概率统计方法的归纳性B处理的数据受随机因素的影响C处理的问题一般是机理不甚清楚的复杂问题D概率数据中隐藏着概率特性。

第2章数学课程概述

经验课程: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学生,它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隐性课程: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具有某种潜在性。

研究性课程: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而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直线式:将一门学科的知识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的内容不重复,也就是一个知识点学习完之后,不在作为新知识出现。

螺旋式: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知识内容,也就是说某个知识点学完之后,有可能再次作为新知识出现.

结论式:教材内容反映的是编者经过研究、整理得到的结论性知识,

没有给出得到这些结论的思考、分析、探索过程。

过程式:从问题出发,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出学习新知识的背景与必要性,提供观察、尝试、操作、猜想、验证等方面的学习材料,暴露思维活动过程,总结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学生在数学化的过程中学习概念、公式、法则、性质。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突出的强调个人的心智训练和发展. “实用主义”的教育目标:则强调对于实用技能的掌握.

大众数学的数学课程的设置特点:(1)注重课程内容的普适性,即精选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学生所喜爱并能够接受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课程内容(2)以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3)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4)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5)淡化形式,重在实质。

大众数学内涵:必须面向所有的学生,促进所有的学生学好数学,包括A人人学有用的数学,B人人掌握数学,C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注重数学应用的数学课程:具体表现:A增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数学知识;B加强传统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C进行实践课题的研究。数学课程体系的编排基本原则:(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发展规律,课程体系的编排应符合下列要求:A可接受性B直观性C趣味性;D阶段性。(2)符合数学科学的基本特性,首先要尽可能的保持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古到今、纲目清晰的展

开知识内容,其次要突出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3章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

贝利—克莱因运动 1901年,英国数学家贝利提出了“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应用”的思想,以及改革数学教育的鲜明主张,于此同时,数学家莱克因也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对数学教育的看法,并提出了所谓的“米兰大纲”,法国的波利尔和美国的穆尔也纷纷提出了数学教育改革的主张,于是就形成了贝利—克莱因运动。

新数学运动 1950,新数学运动就已经作为美国战后数学教育计划之一悄悄地开始了主要基于下数学本身的变革和课程观念上的转变。传统的数学课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人们开始制定新的数学课程。继美国、欧洲推进数学教育现代化后,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地区都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机构,召开会议推进“新数学运动”。

回到基础运动几乎是悄无声息的进行的,没有口号,没有统一的纲领,出发点是希望重新引起对基本技能的重视。

问题解决:三种说法:一是作为背景的问题解决。二是作为技能的问题解决。三是作为艺术的问题解决。

IEA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

FIMS第一次国际数学研究;

SIMS第二次国际数学研究;

TIMSS 1994—1995年开始实施的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

PISA 是一项新的面向15岁学生的国际性评价。

IAEP教育进步国际评价的简称;NCTM美国数学教师协会

贝利—克莱因运动的基本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函数思维能力,其主要特点如下:从运动和变化中提出数学对象;运用因果关系对数学内容作实际有效的解释;重视说明数学对象的丰富内容,即强调数学的实用观点。发展函数思维的手段之一是借助一组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对某些明显有“函数内容的”具体对象给予数学的表达和分析。

新数学运动与回到基础运动带给我们的教训:A教育不是一门纯粹独立的科学;B用口号来代替行动纲领,将毫无益处;C数学课程的改革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D教材的编写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1990年NCTM修订《学校..》基本原则:(1)课堂教师是促进数学教育的关键(2)数学教育应当促进所有学生学习数学(3)新的教学大纲的目标的制定要让真正关心它的教师运用方便、容易取得,要让教师知道怎样从他们目前的课堂教学达到大纲的目标(4)在新的大纲中应清楚地阐述发展基本技能的观点(5)社会的支持对于大纲的修改是非常重要的(6)在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进修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7)在数学教育方面,必须发展领导技能来帮助和支持教师的教学(8)只有在教学大纲、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才能取得成功,这三者是紧密结合的。(9)改进教和学需要长时间的。

第4章国内数学课程改革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的普,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代社会逐步实现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竞争已跨越区域的地理界线,愈演愈烈,因为未来的国力竞争将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信息、人才的占有程度。新的时代背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未来公民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公民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终身学习的心向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都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新起了教育改革浪潮。本次教育改革力图以课程为突破口,最终实现教学改革。

与国际相比,我国数学教育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优势:我国学生学习勤奋刻苦,双基扎实。我国际同年龄段学生相比,我国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数学的基本技能熟练,中国学生的总体平均水平比国际同龄人要高得多。

不足:

①教学目标方面存在问题

②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③教学方式方面的问题

④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

⑤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基本理念(1)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2)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作用(3)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4)正确发挥教师的作用(5)关于数学教学评价(6)正确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高中课程的基础性:为适应现代生活与未来发展提供数学基础,获得数学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2)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3)提供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联系的观念(6)正确处理好“双基”的继承与发展(7)强调理解数学的本质,注意适度的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9)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第二篇数学教学理论

第5章一般教学理论概述

教学:(1)教学及学习。(2)教学即教授。(3)教学即教学生学。(4)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学理论一种规范性、实践性的理论,它主要关心两大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如何影响学生学的;二是怎样教才是有效的。

现代教学论:又称思维教学论,其主流思想方式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创新精神的发挥,其理论基础是主体教育论属于以学为本的研究。

传统教学论:文艺复兴以后,针对中世纪神学思想的束缚,培根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近代教学思想为支撑的教学理论,一般称为传统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以前苏联赞可夫为代表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派、以美国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或结构课程派、以德国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派。

教学发生的必要条件:其一是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其二是用易于学生觉知的方式暗示或明释学习的内同容。具体来说又可以被分解为三方面(1)它们必须与引起学习的意图相联系(2)它们必须说明或展示学习的内容(3)它们必须用易于学生理解并适于学习者能力的方式来进行。

《学记》中的教学思想:《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教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地理论,其基础是捷克教育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奠定的,真正使教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功劳,他的《普通教育学》确立了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学理论。

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拉特克的观点,把培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应用于教育,提出人的发展和自然界的动植物一样,教育要适应这种自然,自然适应论原则是教学的方法论原则,孕育了“教与学对应”思想,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建立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最适宜的做法。

杜威的思维教学论是现代教学论的生长点,他提出来“在做中学”的

思想。

第6章数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含义: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大量的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个主题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它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认知发展:强调学生能够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和卢布姆的掌握教学模式两种。

探究发现:强调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和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

启发讨论模式:适用于教师诱导全班学生发现预定目标的情形。教师不再是提供知识答案的唯一来源,而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学生不再是教师讲什么记什么,而是在平等的讨论中主动建构对意义的理解。

问题解决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数学教学模式。

讲授教学模式讲授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有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教学的进程。讲授模式适用概念性强、综合性强,或者比较陌生的课题,能在

较短的时间内讲解较多的知识。

启发讨论模式:适用于教师诱导全班学生发现预定目标的情形。教师不再是提供知识答案的唯一来源,而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学生不再是教师讲什么记什么,而是在平等的讨论中主动建构对意义的理解。启发讨论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有的学生把握不住主题、离题太远,这样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陷入僵局。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干预,采取改变问题的提出形式以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主题,或进行提示,以便接近主题。

问题解决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数学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如下: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注意的问题:A、淡化形式,注重实质;B、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主题,围绕本学科的与即将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C、问题的解决要有层次性,以适合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7章数学教学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内确定一个恰当的评价标准,将每一个别评价对象与之作比较,从而确定每一个对象在这个集合内的相对位置和状态的一种价值判断。

绝对评价是指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恰当的评价标准,评价时将被评价对象与客观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而不考虑被评价对象彼此之间的关系,绝对评价以是否达到客观标准作为评价的主要依

据,从而确定被评价对象所处的状态。

诊断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学习某一部分新知识之前进行,常用来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困难之所在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教学。

形成性评价是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查明学生在某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使用的一种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某个相对完整的学段或一门课程的学习结束之后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的全面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方式,是一种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和过程融为一体的定性评价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难度是反映测验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区分度是反映试题对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区别程度的指标。信度是描述测试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数量指标。效度是测试的有效性、准确性的指标。

数学教学评价:指通过对数学教学过程及结果的考察,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及各项发展水平做出科学的判断,诊断教学双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优化教学过程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它的实际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A评价标准的确定;B评价标准的执行C评价过程的实施D评价结果的应用。

数学教学评价的类型(1)按参照标准分类可以将数学评价分为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2)将教学目标评价按其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①数学教学目标。第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第二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第三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否科学。②数学教学内容。第一,教师呈现和讲解的数学教学内容是够准确无误,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第二,有没有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背景材料,是否体现了“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教学理念;第三,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恰当,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是否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③数学教学过程。第一,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安排是否得当,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是否合理;第二,教学过程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第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互动的关系是否有效,信息交流是否流畅,信息反馈是否及时。④数学教学方法。第一,所选的教学方法应当具有良好的实效性;第二,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发展水平向适应;第三,教学方法是否具有良好的启发性;第四,教学方法的使用中,是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整合,是否注意到了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⑤数学教学效果。第一,检查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第二,看学生除了获得显在的结果知识以外,还获得了哪些过程知识、学生是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第三,注意考察学生的学习负担情况。

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的方法(1)课堂观察。(2)表现性评价。(3)

数学测验。

评价数学测验质量的数量指标有: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第三篇数学教学设计

第8章数学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用以指导教学活动。

抽象性:就是从事物中把某一方面的特性抽取出来而舍弃所有其他方面的特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形成数学概念、得到数学原理的必要手段。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表现在数学概念的定义、数学结论的阐述、推理论证的进行、运算的要求、体系的建构等各个方面。数学“双基”就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合情推理:包括观察与实验、想象与直觉、猜想与验证等数学的探索性特征和创造性思维方式。

自主建构就是建立和构造关于新知识认知结构的过程。

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贯彻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形式化的数学结论的教学要求不能一步到位,要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注重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严谨性和量力性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首先,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水平与认知水平,这是贯彻量力性原则的基础。第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恰当、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第三,螺旋式的处理教材内容。第四,注重数学语言的教学。第五,周密思考,推理有据。强调思维的严谨性时,必须辩证的处理好推理有据与善于利用直观、归纳、猜想的关系。

“双基”与策略创新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的认识数学双基;(2)重视“双基”数学,加强合情推理培养;(3)把握数学“双基”和数学创新的关系。

精讲多练与自主建构相结合原则贯彻的要求:首先,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建构而精讲。再次,注重数学过程教学。

第9 章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数学学习心向:对数学学习而言,学习起点水平包括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备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以及对数学内容的认识、态度。

学习风格(1)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2)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学习风格具有个性差异。

讲解法:就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讲述、分析教材内容和重点,学生则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一种教学方法。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命题逻辑 §2.2 主要解题方法 2.2.1 证明命题公式恒真或恒假 主要有如下方法: 方法一.真值表方法。即列出公式的真值表,若表中对应公式所在列的每一取值全为1,这说明该公式在它的所有解释下都是真,因此是恒真的;若表中对应公式所在列的每

一取值全为0,这说明该公式在它的所有解释下都为假,因此是恒假的。 真值表法比较烦琐,但只要认真仔细,不会出错。 例2.2.1 说明G= (P∧Q→R)∧(P→Q)→(P→R)是恒真、恒假还是可满足。 解:该公式的真值表如下: 表2.2.1 由于表2.2.1中对应公式G所在列的每一取值全为1,故

G恒真。 方法二.以基本等价式为基础,通过反复对一个公式的等价代换,使之最后转化为一个恒真式或恒假式,从而实现公式恒真或恒假的证明。 例2.2.2 说明G= ((P→R) ∨? R)→ (? (Q→P) ∧ P)是恒真、恒假还是可满足。 解:由(P→R) ∨? R=?P∨ R∨? R=1,以及 ? (Q→P) ∧ P= ?(?Q∨ P)∧ P = Q∧? P∧ P=0 知,((P→R) ∨? R)→ (? (Q→P) ∧ P)=0,故G恒假。 方法三.设命题公式G含n个原子,若求得G的主析取范式包含所有2n个极小项,则G是恒真的;若求得G的主合取范式包含所有2n个极大项,则G是恒假的。 方法四. 对任给要判定的命题公式G,设其中有原子P1,P2,…,P n,令P1取1值,求G的真值,或为1,或为0,或成为新公式G1且其中只有原子P2,…,P n,再令P1取0值,求G真值,如此继续,到最终只含0或1为止,若最终结果全为1,则公式G恒真,若最终结果全为0,则公式G

(完整word版)组合数学课后答案

习题二证明:在一个至少有2人的小组中,总存在两个人,他们在组内所认识的人数相同。证明:假设没有人谁都不认识:那么每个人认识的人数都为[1,n-1],由鸽巢原理知,n个人认识的人数有n-1种,那么至少有2个人认识的人数相同。假设有1人谁都不认识:那么其他n-1人认识的人数都为[1,n-2],由鸽巢原理知,n-1个人认识的人数有n-2种,那么至少有2个人认识的人数相同。假设至少有两人谁都不认识,则认识的人数为0的至少有两人。

任取11个整数,求证其中至少有两个数的差是10的整数倍。证明:对于任意的一个整数,它除以10的余数只能有10种情况:0,1,…,9。现在有11个整数,由鸽巢原理知,至少有2个整数的余数相同,则这两个整数的差必是10的整数倍。证明:平面上任取5个坐标为整数的点,则其中至少有两个点,由它们所连线段的中点的坐标也是整数。证明:有5个坐标,每个坐标只有4种可能的情况:(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由鸽巢原理知,至少有2个坐标的情况相同。又要想使中点的坐标也是整数,则其两点连线的坐标之和为偶数。因为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因此只需找以上2个情况相同的点。而已证明:存在至少2个坐标的情况相同。证明成立。

一次选秀活动,每个人表演后可能得到的结果分别为“通过”、“淘汰”和“待定”,至少有多少人参加才能保证必有100个人得到相同的结果证明:根据推论2.2.1,若将3*(100-1)+1=298个人得到3种结果,必有100人得到相同结果。一个袋子里装了100个苹果、100个香蕉、100个橘子和100个梨。那么至少取出多少水果后能够保证已经拿出20个相同种类的水果证明:根据推论2.2.1,若将4*(20-1)+ 1 = 77个水果取出,必有20个相同种类的水果。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 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 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2、学习评价的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 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 17、小学数学概念包括: 18、数学规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9、数学问题的特征 20、影响儿童数学问题解决得主要因素 二、填空题 1、数学的产生是以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为起点的。 2、数学的研究对象:一是现实世界的形式和关系,二是思想世界的形式和关系。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类:实用知识、学科知识和文化素养。 4、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二是指构成的方式。 5、从认知学习的分类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知识:陈述性(概念性知识)、程序性(自动化技能)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与之对应,有三种类型的学习形态:概念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技能性)知识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6、根据小学数学认知学习获得过程和目标的不同,学习任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记忆操作类的学习、理解性的学习和探索性的学习。 7、范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校内外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地批判、判断和决定事物的能力。 8、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更体现出“物化”的特征。 9、一般来说,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前期分析、方案设计、设计评价。 10、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主要工作可以归结为两项: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 11、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 12、学习评价从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分为三类: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13、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表现在:一是忽视了方式的多样化;二是忽视了价值的多元性。 1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组合数学课后答案

作业习题答案 习题二 2.1证明:在一个至少有2人的小组中,总存在两个人,他们在组内所认识的人数相同。 证明: 假设没有人谁都不认识:那么每个人认识的人数都为[1,n-1],由鸽巢原理知,n 个人认识的人数有n-1种,那么至少有2个人认识的人数相同。 假设有1人谁都不认识:那么其他n-1人认识的人数都为[1,n-2],由鸽巢原理知,n-1个人认识的人数有n-2种,那么至少有2个人认识的人数相同。 2.3证明:平面上任取5个坐标为整数的点,则其中至少有两个点,由它们所连线段的中点的坐标也是整数。 证明: 方法一: 有5个坐标,每个坐标只有4种可能的情况:(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由鸽巢原理知,至少有2个坐标的情况相同。又要想使中点的坐标也是整数,则其两点连线的坐标之和为偶数。因为 奇数+奇数 = 偶数 ; 偶数+偶数=偶数。因此只需找以上2个情况相同的点。而已证明:存在至少2个坐标的情况相同。证明成立。 方法二: 对于平面上的任意整数坐标的点而言,其坐标值对2取模后的可能取值只有4种情况,即:(0,0) ,(0,1) ,(1,0), (1,1),根据鸽巢原理5个点中必有2个点的坐标对2取模后是相同类型的,那么这两点的连线中点也必为整数。 2.4一次选秀活动,每个人表演后可能得到的结果分别为“通过”、“淘汰”和“待定”,至少有多少人参加才能保证必有100个人得到相同的结果? 证明: 根据推论2.2.1,若将3*(100-1)+1=298个人得到3种结果,必有100人得到相同结果。 2.9将一个矩形分成(m +1)行112m m +?? + ??? 列的网格每个格子涂1种颜色,有m 种颜色可以选择,证明:无论怎么涂色,其中必有一个由格子构成的矩形的4个角上的格子被涂上同一种颜色。 证明: (1)对每一列而言,有(m+1)行,m 种颜色,有鸽巢原理,则必有两个单元格颜色相同。 (2)每列中两个单元格的不同位置组合有12m +?? ??? 种,这样一列中两个同色单元格的位置组合共有 12m m +?? ??? 种情况 (3)现在有112m m +?? + ??? 列,根据鸽巢原理,必有两列相同。证明结论成立。 2.11证明:从S={1,3,5,…,599}这300个奇数中任意选取101个数,在所选出的数中一定存在2个数,它们之间最多差4。 证明: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依据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贯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内容宽、新、实相结合,力求理论观点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体现数学教育的主要理论,突出反映现代数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并密切联系我国数学教育实际。 课程性质: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是每个师范生的必要修养。《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以一般教育学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数学方法论、数学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以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来综合研究数学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掌握数学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评价等内容,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教学知识,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初等数学及简单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本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1、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罗增儒.中学数学课例分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钟启泉、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3. 8、王林全.现代数学教育研究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9、王林全.当代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 10、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1、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清华组合数学()习题答案

?1.证:对n 用归纳法。先证可表示性: 当n=0,1时,命题成立。 假设对小于n 的非负整数,命题成立。对于n,设k!≤n <(k+1)!,即0≤n-k!<k·k!由假设对n-k!,命题成立, 设n-k!=∑a i ·i!,其中a k ≤k-1,n=∑a i ·i!+k!,命题成立。i=1 k i=1 k 再证表示的唯一性: 设n=∑a i ·i!=∑b i ·i!, 不妨设a j >b j ,令j=max{i|a i ≠b i }a j ·j!+a j-1·(j-1)!+…+a 1·1! =b j ·j!+b j-1·(j-1)!+…+b 1·1!,(a j -b j )·j!=∑(b i -a i )·i!≥j!>∑i·i!≥∑|b i -a i |·i!≥∑(b i -a i )·i! 另一种证法:令j=min{i|a i ≠b i }∑a i ·i!=∑b i ·i!,两边被(j+1)!除,得余数a j ·j!=b j ·j!,矛盾. i=1 k i=1k i=1 j-1i=1 j-1 i=1j-1i=1 j-1 i ≥j i ≥j ?2.证: 组合意义: 等式左边:n 个不同的球,先任取出1个,再从余下的n-1个中取r 个; 等式右边:n 个不同球中任意取出r+1个,并指定其中任意一个为第一个。显然两种方案数相同。 nC(n-1,r) = n ————= ——————— (n-1)! (r+1)·n! r!·(n-r-1)! (r+1)·r!·(n-r-1)! = ——————= (r+1)C(n,r+1).(r+1)·n! (r+1)!·(n-r-1)! ?3.证: 设有n 个不同的小球,A 、B 两个盒子,A 盒中恰好放1个球,B 盒中可放任意个球。有两种方法放球: ①先从n 个球中取k 个球(k ≥1),再从中挑 一个放入A 盒,方案数共为∑kC(n,k),其余球放入B 盒。 ②先从n 个球中任取一球放入A 盒,剩下n-1个球每个有两种可能,要么放入B 盒, 要么不放,故方案数为n2 . 显然两种方法方案数应该一样。 k=1n n-1 ?4.解:设取的第一组数有a 个,第二组有b 个,而 要求第一组数中最小数大于第二组中最大的,即只要取出一组m 个数(设m=a+b),从大到小取a 个作为第一组,剩余的为第二组。此时方案数为C(n,m)。从m 个数中取第一组数共有m-1中取法。总的方案数为∑(m-1)C(n,m)=n ·2 +1. ?5.解:第1步从特定引擎对面的3个中取1个有 C(3,1)种取法,第2步从特定引擎一边的2个中 取1个有C(2,1)种取法,第3步从特定引擎对面的2个中取1个有C(2,1)中取法,剩下的每边1个取法固定。 所以共有C(3,1)·C(2,1)·C(2,1)=12种方案。 m=2 n n-1 ?6.解:首先所有数都用6位表示,从000000到 999999中在每位上0出现了10 次,所以0共出现 了6·10 次,0出现在最前面的次数应该从中去掉, 000000到999999中最左1位的0出现了10 次, 000000到099999中左数第2位的0出现了10 次, 000000到009999左数第3位的0出现了10 次, 000000到000999左数第4位的0出现了10 次, 000000到000099左数第5位的0出现了10 次, 000000到000009左数第6位的0出现了10 次。另外1000000的6个0应该被加上。所以0共出现了 6·10 –10 –10 –10 –10 –10 –10 +6 = 488895次。 5 5 5 4 3 2 1 5543210 ?7.解:把n 个男、n 个女分别进行全排列,然后 按乘法法则放到一起,而男女分别在前面,应该 再乘2,即方案数为2·(n!) 个. 围成一个圆桌坐下, 根据圆排列法则,方案数为2 ·(n!) /(2n)个. ?8.证:每个盒子不空,即每个盒子里至少放一 个球,因为球完全一样,问题转化为将n-r 个小球放入r 个不同的盒子,每个盒子可以放任意个球,可以有空盒,根据可重组合定理可得共有C(n-r+r-1,n-r) = C(n-1,n-r)中方案。根据C(n,r)=C(n,n-r),可得 C(n-1,n-r)=C(n-1,n-1-(n-r))=C(n-1,r-1)个方案。证毕。 2 2 ?9.解:每个能整除尽数n 的正整数都可以选取每个素数p i 从0到a i 次,即每个素数有a i +1种选择,所以能整除n 的正整数数目为(a 1+1)·(a 2+1)·…·(a l +1)个。 ?10.解:相当于把n 个小球放入6个不同的盒子里,为可重组合,即共有C(n+6-1,n)中方案,即C(n+5,n)中方案。 ?11.解:根据题意,每4个点可得到两条对角线,1个对角线交点,从10个顶点任取4个的方案有C(10,4)中,即交于210个点。

数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涂荣豹

第一篇数学课程 第1章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 第2章数学课程概述 第3章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 第4章国内数学课程改革 第二篇数学教学理论 第5章一般教学理论概述 第6章数学教学模式 第7章数学教学评价 第三篇数学教学设计 第8章数学教学原则 第9章数学教学设计 第10章数学知识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四篇数学教学基本技能 第11章备课与说课 第12章数学教学的语言 第13章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附录 第14章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第15章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第16章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篇数学课程 第1章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 数学语言:如同数学的对象一样来源于人类实践,它源于人类的语言,随着数学抽象性和严谨性发展,逐步演变成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数学语言主要有文字语言(术语)、符号语言(记号)和图像语言组成。 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理、运算和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

言的方法。 公理化方法:从五个公设和五条公理出发,运用演绎方法将当时所知道的几何学知识全部推导出来,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体系。随机方法:随机方法又称概率统计方法,就是指人们以概率统计为工具,通过有效的收集、整理受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从中寻找确定的本质的数量规律,并对这些随机影响以数量的刻画和分析,从而对所观察的现象和问题作出推断、预测,直至为未来的决策与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一种方法。 数学模型:那些利用数学语言来模拟现实的模型。广义地说,一切数学都是数学模型。 数学的特点:(1)抽象性:①数学抽象的彻底性;②数学抽象的层次性;③数学方法的抽象性。(2)严谨性,(3)广泛的应用性。 公理化方法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有利于概括整理数学知识并提高认知水平。其次促进新理论创立。再次,由于数学公理化思想表述数学理论的简捷性、条件性和结构的和谐性,从而为其他科学理论的表述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他科学纷纷效法建立自己的公理化系统。 数学模型方法:是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数学概括、描述和抽象的基本方法。 随机方法又称概率统计方法的特点:A概率统计方法的归纳性B处理的数据受随机因素的影响C处理的问题一般是机理不甚清楚的复杂问题D概率数据中隐藏着概率特性。 第2章数学课程概述 经验课程: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学生,它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

组合数学课后标准答案

组合数学课后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习题二证明:在一个至少有2人的小组中,总存在两个人,他们在组内所认识的人数相同。证明:假设没有人谁都不认识:那么每个人认识的人数都为[1,n-1],由鸽巢原理知,n个人认识的人数有n-1种,那么至少有2个人认识的人数相同。假设有1人谁都不认识:那么其他n-1人认识的人数都为[1,n-2],由鸽巢原理知,n-1个人认识的人数有n-2种,那么至少有2个人认识的人数相同。假设至少有两人谁都不认识,则认识的人数为0的至少有两人。

任取11个整数,求证其中至少有两个数的差是10的整数倍。证明:对于任意的一个整数,它除以10的余数只能有10种情况:0,1,…,9。现在有11个整数,由鸽巢原理知,至少有2个整数的余数相同,则这两个整数的差必是10的整数倍。证明:平面上任取5个坐标为整数的点,则其中至少有两个点,由它们所连线段的中点的坐标也是整数。2.3证明:有5个坐标,每个坐标只有4种可能的情况:(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由鸽巢原理知,至少有2个坐标的情况相同。又要想使中点的坐标也是整数,则其两点连线的坐标之和为偶数。因为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因此只需找以上2个情况相同的点。而已证明:存在至少2个坐标的情况相同。证明成立。

一次选秀活动,每个人表演后可能得到的结果分别为“通过”、“淘汰”和“待定”,至少有多少人参加才能保证必有100个人得到相同的结果?证明:根据推论2.2.1,若将3*(100-1)+1=298个人得到3种结果,必有100人得到相同结果。一个袋子里装了100个苹果、100个香蕉、100个橘子和100个梨。那么至少取出多少水果后能够保证已经拿出20个相同种类的水果?证明:根据推论2.2.1,若将4*(20-1)+ 1 = 77个水果取出,必有20个相同种类的水果。

李凡长版-组合数学课后习题答案-习题3

李凡长版-组合数学课后习题答案-习题3

第三章递推关系 1.在平面上画n条无限直线,每对直线都在不同的点相交,它们构成的无限 区域数记为f(n),求f(n)满足的递推关系. 解: f(n)=f(n-1)+2 f(1)=2,f(2)=4 解得f(n)=2n. 2.n位三进制数中,没有1出现在任何2的右边的序列的数目记为f(n),求 f(n)满足的递推关系. 解:设a n-1a n-2 …a 1 是满足条件的n-1位三进制数序列,则它的个数可以用f(n-1) 表示。 a n 可以有两种情况: 1)不管上述序列中是否有2,因为a n 的位置在最左边,因此0 和1均可选; 2)当上述序列中没有1时,2可选; 故满足条件的序列数为 f(n)=2f(n-1)+2n-1 n 1, f(1)=3 解得f(n)=2n-1(2+n). 3.n位四进制数中,2和3出现偶数次的序列的数目记为f(n),求f(n)满足 的递推关系. 解:设h(n)表示2出现偶数次的序列的数目,g(n)表示有偶数个2奇数个3的序列的数目,由对称性它同时还可以表示奇数个2偶数个3的序列的数目。 则有 h(n)=3h(n-1)+4n-1-h(n-1),h(1)=3 (1) f(n)=h(n)-g(n),f(n)=2f(n-1)+2g(n-1) (2) 将(1)得到的h(n)=(2n+4n)/2代入(2),可得 n+4n)/2-2f(n), 4.求满足相邻位不同为0的n位二进制序列中0的个数f(n). 解:这种序列有两种情况: 1)最后一位为0,这种情况有f(n-3)个; 2)最后一位为1,这种情况有2f(n-2)个; 所以 f(1)=2,f(2)=3,f(3)=5. 5.求n位0,1序列中“00”只在最后两位才出现的序列数f(n). 解:最后两位是“00”的序列共有2n-2个。 f(n)包含了在最后两位第一次出现“00”的序列数,同时排除了在n-1位第一次出现“00”的可能; f(n-1)表示在第n-1位第一次出现“00”的序列数,同时同时排除了在n-2位第一次出现“00”的可能; 依此类推,有 1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高等数学一第6章课后习题详解

高等数学一第6章课后习题详解 课后习题全解 习题6-2 ★ 1.求由曲线 x y =与直线 x y =所围图形的面积。 知识点:平面图形的面积 思路:由于所围图形无论表达为X-型还是Y-型,解法都较简单,所以选其一做即可 解: 见图6-2-1 ∵所围区域D 表达为X-型:?? ?<<<

∵所围区域D 表达为X-型:?????<<< <1 sin 2 0y x x π, (或D 表达为Y-型:???<<<

∴所围区域D 表达为Y-型:?? ?-<<<<-2 2 422y x y y , ∴23 16 )32 4()4(2 2 32 222= -=--=- - ? y y dy y y S D (由于图形关于X 轴对称,所以也可以解为: 2316 )324(2)4(22 32 22=-=--=? y y dy y y S D ) ★★4.求由曲线 2x y =、24x y =、及直线1=y 所围图形的面积 知识点:平面图形面积 思路:所围图形关于Y 轴对称,而且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表达为Y-型时,解法较简单 解:见图6-2-4 ∵第一象限所围区域1D 表达为Y-型:? ??<<<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00467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P3 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P4 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P4 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课程的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P5-6 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P9-10 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P11-12 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P13 8、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P13

9、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P14 10、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P14 11、学科结构两个基本含义: 1是一们学科特定的半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 2是一门学科特定的套就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骇异的统一。P15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P17-20 13、“概念重建注意课程范式“的本质:“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亦称“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利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P24 14、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开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内涵的意义P24 15、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P25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的国教育家拉特克。P25 1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P26

李凡长版 组合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1

1 第一章 排列组合 1、 在小于2000的数中,有多少个正整数含有数字2? 解:千位数为1或0,百位数为2的正整数个数为:2*1*10*10; 千位数为1或0,百位数不为2,十位数为2的正整数个数为:2*9*1*10; 千位数为1或0,百位数和十位数皆不为2,个位数为2的正整数个数为:2*9*9*1; 故满足题意的整数个数为:2*1*10*10+2*9*1*10+2*9*9*1=542。 2、 在所有7位01串中,同时含有“101”串和“11”串的有多少个? 解:(1) 串中有6个1:1个0有5个位置可以插入:5种。 (2) 串中有5个1,除去0111110,个数为()6 2 -1=14。 (或: ()()41 42 *2+=14) (3)串中有4个1:分两种情况:①3个0单独插入,出去1010101,共()53 -1 种;②其中两个0一组,另外一个单独,则有 ()()2*)2,2(41 52 -P 种。 (4)串中有3个1:串只能为**1101**或**1011**,故共4*2种。 所以满足条件的串共48个。 3、一学生在搜索2004年1月份某领域的论文时,共找到中文的10篇,英文的12篇,德文的5篇,法文的6篇,且所有的都不相同。如果他只需要2篇,但必须是不同语言的,那么他共有多少种选择? 解:10*12+10*5+10*6+12*5+12*6+5*6 4、设由1,2,3,4,5,6组成的各位数字互异的4位偶数共有n 个,其和为m 。求n 和m 。 解:由1,2,3,4,5,6组成的各位数字互异,且个位数字为2,4,6的偶数均有P(5,3)=60个,于是:n = 60*3 = 180。 以a 1,a 2,a 3,a 4分别表示这180个偶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数字之和,则 m = a 1+10a 2+100a 3+1000a 4。 因为个位数字为2,4,6的偶数各有60个,故 a 1 = (2+4+6)*60=720。 因为千(百,十)位数字为1,3,5的偶数各有3*P(4,2) = 36个,为2,4,6的偶数各有2*P(4,2) = 24个,故 a 2 = a 3 = a 4 = (1+3+5)*36 + (2+4+6)*24 = 612。 因此, m = 720 + 612*(10 + 100 + 1000) = 680040。 5、 从{1,2,…,7}中选出不同的5个数字组成的5位数中,1与2不相邻的数 字有多少个? 解:1与2相邻:())4,4(253P ??。故有1和 2 但它们不相邻的方案数: ()())4,4(2)5,5(53 5 3 P P ??-? 只有1或2:())5,5(254P ?? 没有1和2:P(5,5)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称) 三力: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数学能力观,包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2、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的具体内容. 答:(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完成为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支持“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课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

最新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7-5

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上下册课后习题 答案7-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习题7-5 1. 求过点(3, 0, -1)且与平面3x -7y +5z -12=0平行的平面方程. 解 所求平面的法线向量为n =(3, -7, 5), 所求平面的方程为 3(x -3)-7(y -0)+5(z +1)=0, 即3x -7y +5z -4=0. 2. 求过点M 0(2, 9, -6)且与连接坐标原点及点M 0的线段OM 0垂直的平面方程. 解 所求平面的法线向量为n =(2, 9, -6), 所求平面的方程为 2(x -2)+9(y -9)-6(z -6)=0, 即2x +9y -6z -121=0. 3. 求过(1, 1, -1)、(-2, -2, 2)、(1, -1, 2)三点的平面方程. 解 n 1=(1, -1, 2)-(1, 1, -1)=(0, -2, 3), n 1=(1, -1, 2)-(-2, -2, 2)=(3, 1, 0), 所求平面的法线向量为 k j i k j i n n n 6930 1332021++-=-=?=, 所求平面的方程为 -3(x -1)+9(y -1)+6(z +1)=0, 即x -3y -2z =0. 4. 指出下列各平面的特殊位置, 并画出各平面: (1)x =0; 解 x =0是yOz 平面. (2)3y -1=0; 解 3y -1=0是垂直于y 轴的平面, 它通过y 轴上的点)0 ,3 1 ,0(. (3)2x -3y -6=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解 2x -3y -6=0是平行于z 轴的平面, 它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和-2. (4)03=-y x ; 解 03=-y x 是通过z 轴的平面, 它在xOy 面上的投影的斜率为3 3. (5)y +z =1; 解 y +z =1是平行于x 轴的平面, 它在y 轴、z 轴上的截距均为1. (6)x -2z =0; 解 x -2z =0是通过y 轴的平面. (7)6x +5-z =0. 解 6x +5-z =0是通过原点的平面. 5. 求平面2x -2y +z +5=0与各坐标面的夹角的余弦. 解 此平面的法线向量为n =(2, -2, 1). 此平面与yOz 面的夹角的余弦为 3 21)2(22||||) ,cos(cos 122^=+-+=??==i n i n i n α; 此平面与zOx 面的夹角的余弦为 3 21)2(22||||) ,cos(cos 122^-=+-+-=??==j n j n j n β; 此平面与xOy 面的夹角的余弦为 3 11)2(21||||) ,cos(cos 122^=+-+=??==k n k n k n γ.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种科学! 数学的基本特征: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 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 数学的发展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只关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

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育活动中。 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图形与几何: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育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综合与实践: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分析: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分析研究教材中选配的练习题; 分析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方法; 挖掘和分析教材的数学文化、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

李凡长版组合数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习题

第二章 容斥原理与鸽巢原理 1、1到10000之间(不含两端)不能被4,5和7整除的整数有多少个? 解 令A={1,2,3,…,10000},则 |A|=10000. 记A 1、A 2、A 3分别为在1与1000之间能被4,5和7整除的整数集合,则有: |A 1| = L 10000/4」=2500, |A 2| = L 10000/5」=2000, |A 3| = L 10000/7」=1428, 于是A 1∩A 2 表示A 中能被4和5整除的数,即能被20 整除的数,其个数为 | A 1∩A 2|=L 10000/20」=500; 同理, | A 1∩A 3|=L 10000/28」=357, | A 2∩A 3|=L 10000/35」=285, A 1 ∩A 2 ∩ A 3 表示A 中能同时被4,5,7整除的数,即A 中能被4,5,7的最小公倍数lcm(4,5,6)=140整除的数,其个数为 | A 1∩A 2∩A 3|=L 10000/140」= 71. 由容斥原理知,A 中不能被4,5,7整除的整数个数为 ||321A A A ?? = |A| - (|A 1| + |A 2| +|A 3|) + (|A 1∩A 2| + |A 1∩A 3| +|A 3∩A 2|) - |A 1∩A 2∩A 3| = 5143 2、1到10000之间(不含两端)不能被4或5或7整除的整数有多少个? 解 令A={1,2,3,…,10000},记A 1、A 2、A 3分别为在1与1000之间能被4,5和7整除 的整数集合,A 中不能被4,5,7整除的整数个数为 ||321A A A ?? = |A| - ||321A A A ?? - 2 = 10000 - L 10000/140」- 2 = 9927 3、1到10000之间(不含两端)能被4和5整除,但不能被7整除的整数有多 少个? 解 令A 1表示在1与10000之间能被4和5整除的整数集,A 2表示4和5整除, 也能被7整除的整数集。则: |A 1| = L 10000/20」= 500, |A 2| = L 10000/140」= 71, 所以1与10000之间能被4和5整除但不能被7整除的整数的个数为:500-71=429。 4、计算集合{2·a, 3·b, 2·c, 4·d }的5组合数. 解 令S ∞={∞·a, ∞·b,∞·c,∞·d},则S 的5组合数为()1455 -+ = 56 设集合A 是S ∞的5组合全体,则|A|=56,现在要求在5组合中的a 的个数小于等 于2,b 的个数小于等于3,c 的个数小于等于2,d 的个数小于等于4的组合数. 定义性质集合P={P 1,P 2,P 3,P 4},其中: P 1:5组合中a 的个数大于等于3; P 2:5组合中b 的个数大于等于4; P 3:5组合中c 的个数大于等于3; P 4:5组合中d 的个数大于等于5. 将满足性质P i 的5组合全体记为A i (1≤i ≤4). 那么,A 1中的元素可以看作是由 S ∞的5-3=2组合再拼上3个a 构成的,所以|A 1| =()142 2 -+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