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诗经》 PPT
合集下载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
诗经ppt

《诗经》的成书
孔子编纂说:《论语· 子罕》:“吾自 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采诗说: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 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献诗说:周代公卿献诗、陈诗,以颂美 或讽谏。
孔子编纂说
• 司马迁:“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 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史记· 孔子世家》) • 班固:“ …… 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 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书· 艺文 志》)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 州台歌》 •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打动人 的、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 如何学好古代文学: 1、认识繁体字, 2、了解古今地名演变, 3、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4、增加阅历,增长见识, 5、投入感情地阅读大量优秀作品, 6、尽可能多地背诵经典篇章。
第一讲 《诗经》选读
• 小测试:(名句出处)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词语出处 • 休息 • 中央 • 婚姻 • 艰难 • 尸位素餐 • 秋水伊人 • 高高在上 • 惩前毖后
一、《诗经》是什么?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 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 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谓 “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一般取 其成数,称之为“诗三百”。至汉代,被列为 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东山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诗经讲解PPT课件

宗法目的:敬宗睦族,弘扬孝德。
《大雅·生民》。
.
27
二、农事诗。
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以及与 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和风 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 产规模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分为农业祭祀诗、农业生活诗两种。
.
28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
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
10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 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 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 户而知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
.
11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 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 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 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 天子。
大致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
年间。
.
3
颂:
《周颂》31篇,大部分作于周初;
《鲁颂》4篇,春秋时鲁国祭祀乐歌;
《商颂》5篇,并非商朝作品,而是春 秋时期殷商后裔宋国的祭祀乐歌。
(另有:商诗说;西周中叶说)
.
4
雅:
《大雅》31篇,主要产生于西周时期; 《小雅》74篇,主要是西周后期作品,
少数为春秋之作。
整首诗用比,称为比体诗。如《魏风·硕鼠》。
.
36
兴:托物起兴。诗歌中的一些意象与诗 歌主题存在某种内在联系,通常是隐 约的象征关系。《周南·关雎》“关关雎
鸠,在河之洲” ,雎鸠象征男女爱情。
也可能为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之用,如
《大雅·生民》。
.
27
二、农事诗。
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以及与 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和风 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 产规模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分为农业祭祀诗、农业生活诗两种。
.
28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
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
10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 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 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 户而知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
.
11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 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 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 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 天子。
大致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
年间。
.
3
颂:
《周颂》31篇,大部分作于周初;
《鲁颂》4篇,春秋时鲁国祭祀乐歌;
《商颂》5篇,并非商朝作品,而是春 秋时期殷商后裔宋国的祭祀乐歌。
(另有:商诗说;西周中叶说)
.
4
雅:
《大雅》31篇,主要产生于西周时期; 《小雅》74篇,主要是西周后期作品,
少数为春秋之作。
整首诗用比,称为比体诗。如《魏风·硕鼠》。
.
36
兴:托物起兴。诗歌中的一些意象与诗 歌主题存在某种内在联系,通常是隐 约的象征关系。《周南·关雎》“关关雎
鸠,在河之洲” ,雎鸠象征男女爱情。
也可能为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之用,如
(精品)《诗经》ppt课件

(精品)《诗经》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诗经概述与背景 • 诗经篇章结构与特点 • 诗经中爱情诗篇赏析 • 诗经中社会风俗画卷 • 诗经中自然景物描绘与意境创造 • 诗经在后世文学中传承与发展 • 总结:品味经典,传承文化
01
诗经概述与背景
诗经简介及历史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 歌。
和思想感情。
雅
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 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文人所 作,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政治、历 史、文化等方面。
颂
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 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为歌颂祖先 和神明的功德。
艺术手法与风格
赋比兴
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赋是直接 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托物 起兴。这些手法在诗经中运用得 自然、巧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
倡导学生多读经典,提高文学 素养和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创作诗歌,传承和发 扬《诗经》的文化精神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文艺 演出等活动,展示《诗经》的 艺术魅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忠贞不渝情感体现
《卫风·伯兮》
描写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忠贞 不渝的情感。诗中通过妻子对丈夫 的赞美和期待,表现她对爱情的坚 守和执着。
《鄘风·柏舟》
表达女子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不渝。 诗中通过女子对自己心志的表白和 对世俗偏见的反抗,展现她对爱情 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04
诗经中社会风俗画
卷
农耕生活描绘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古 典文学的源头之一。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 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 和“商颂”。
目录
CONTENTS
• 诗经概述与背景 • 诗经篇章结构与特点 • 诗经中爱情诗篇赏析 • 诗经中社会风俗画卷 • 诗经中自然景物描绘与意境创造 • 诗经在后世文学中传承与发展 • 总结:品味经典,传承文化
01
诗经概述与背景
诗经简介及历史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 歌。
和思想感情。
雅
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 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文人所 作,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政治、历 史、文化等方面。
颂
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 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为歌颂祖先 和神明的功德。
艺术手法与风格
赋比兴
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赋是直接 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托物 起兴。这些手法在诗经中运用得 自然、巧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
倡导学生多读经典,提高文学 素养和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创作诗歌,传承和发 扬《诗经》的文化精神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文艺 演出等活动,展示《诗经》的 艺术魅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忠贞不渝情感体现
《卫风·伯兮》
描写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忠贞 不渝的情感。诗中通过妻子对丈夫 的赞美和期待,表现她对爱情的坚 守和执着。
《鄘风·柏舟》
表达女子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不渝。 诗中通过女子对自己心志的表白和 对世俗偏见的反抗,展现她对爱情 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04
诗经中社会风俗画
卷
农耕生活描绘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古 典文学的源头之一。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 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 和“商颂”。
01第一篇 第一章《诗经》四首

返回目录
赏析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 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深切, 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 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 却。他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 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 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 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真率, 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 动人。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 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自己的 一片情思。作者用雎鸠起兴, 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 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 贞洁的品德。
返回目录
译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 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 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返回目录
赏析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 这诗的立意有关,只不过是作为 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 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 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 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 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 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 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 许,两情相悦。 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 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 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 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 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 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 “投桃报李”的仪式。
赏析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 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深切, 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 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 却。他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 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 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 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真率, 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 动人。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 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自己的 一片情思。作者用雎鸠起兴, 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 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 贞洁的品德。
返回目录
译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 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 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返回目录
赏析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 这诗的立意有关,只不过是作为 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 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 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 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 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 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 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 许,两情相悦。 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 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 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 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 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 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 “投桃报李”的仪式。
诗经ppt优秀课件

开启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先河,为 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对 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如赋、比、兴等手法被广泛
运用。
诗经中的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方 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如爱情、离别、战争等 主题在后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
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 诗歌作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
诗经简介
01 简述《诗经》的成书过程和流传情况,介绍其内 容和形式特点。
02 分析《诗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阐述其在 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2 介绍《诗经》的现代研究价值和意义,为后续的 讲解做铺垫。
02
诗经内容概览
风
总结词
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详细描述
风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了周代各地的民间生活和情感,包括爱情、婚姻、 战争、劳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建议二
加强比较研究。将《诗经》与 其他文化、文学进行比较研究 ,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 特点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拓展 我们的学术视野。
03
建议三
04
关注跨学科研究。《诗经》涉及 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 个领域,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应该 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多角 度、多层面探究《诗经》的丰富 内涵。
诗经中的诗歌作品表现了自然的美和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代社会的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诗经中的诗歌作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 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建设具有一定的 启示作用。
05
诗经名篇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其他艺术修辞手法 夸张 对比 映衬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三、《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
1
添加标题
《诗经》中的物象抽取和周文化精神
2
添加标题
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与作品的内在结构
四、《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名词动词的丰富多彩与具象化特征 重章复唱的章法形式与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锤炼
二、语言形式
《诗 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的编订
编订的方法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2、编订的目的
01
宗教祭祀
02
政治外交
03
道德伦理
04
教育文化
05
娱乐宴飨
《诗经》的体例 风:十五国风,160篇 二南:周南、召南,25篇 十三国风: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35篇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
(2)叠句
1
2
3
4
5
A、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
B、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形容词摹声摹形 (1)叠字(重言)
01
颂:三颂,40篇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国学经典《诗经》课件

雅的艺术特点
雅的艺术特点在于其严谨的结 构和优美的语言,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雅的影响
雅的影响在于它对后世的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 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
颂
颂的意义
颂代表了那一时期的宗教祭祀诗歌,主要赞颂了祖先的功 绩和神灵的伟大。
颂的主题
颂的主题主要是歌颂祖先的功绩和神灵的伟大,同时也反 映了那一时期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
风的主题
风的价值
风的主题是多样的,包括爱情、婚姻、战 争、劳动等,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各个 层面。
风的价值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社 会的真实面貌,为我们了解那一时期提供 了宝贵的资料。
雅
雅的意义
雅代表了那一时期上层社会的 正式诗歌,分为大雅和小雅。
雅的内容
雅的内容主要是对那一时期社 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同时也 反映了那一时期上层社会的精 神面貌。
《蒹葭》
总结词:追寻之歌
详细描述:《蒹葭》描绘了一个人对于心中所爱之人的深深追寻,通过秋天的蒹葭和白露,营造出一种凄美、幽怨的氛围。 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无尽的向往。
《桃夭》
总结词:新婚之歌
详细描述:《桃夭》是一首描写女子出嫁的诗歌,通过桃树的繁茂和女子的美丽,表达了对新婚女子 的美好祝福。诗歌语言欢快,气氛热烈,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和期望。
影响了诗歌的审美观念
《诗经》中的诗歌注重情感表达、意 境创造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影响了后 世的诗歌审美观念,使诗歌创作更加 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现。
《诗经》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诗经》,可以更好地了解和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 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朱熹《诗集传序》)
雅:大小雅,105篇 其中大雅,31篇 小雅,74篇 “朝廷之音曰雅”(郑樵《通志序》)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诗
经》
2015年人民日报评论出诗经中最美的30
句,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们呢?
一、《诗经》简介
*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先秦称为《诗》《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沿用至今。
先秦涵义: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 下以前的历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 早期封建社会)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手指像细草一样的柔软灵活,皮肤凝脂一般的光洁平滑,
脖子像天牛的幼虫那样嫩白细长,牙齿像瓜子儿一样扁平而整齐,
她额头丰满、眉毛弯弯,浅笑盈盈,眼睛黑白分明、含情脉脉、顾 盼生波。 仿佛这位美女以她的绝世仙姿,袅袅婷婷地站在了我们身旁。 这就是典型的“比”。
文学与这个时期的文化形态尚未分离,《诗经》处于诗乐舞结合
的混沌的状态。但《诗经》作为我国最早成熟的文学形式,所确 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楚辞》文学是我国第一位的伟大诗人屈原以不同寻常的政治经 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的,它和《诗经》共同 构成中国诗歌史 的源头 。
先秦文学
载各地的乐曲,绵延500年,纵横万余里,时间如此之 长,低于如此之广,作者如此之复杂, 那么,它又由 谁整理编纂的呢?
作者下至农民,上至公卿。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现在读诗仍押韵,
如《关雎》。
《诗经》的编纂
王者采诗: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班固《汉书·艺文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 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 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 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
1、《诗经》最初被称为《诗》或《诗三 百》,战国后期始称为经。 《庄子· 天运》:“丘治《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经。” 2、西汉文帝时,《诗》首先被官方确认为 经,被当作治国经邦的政治经典列于学官。
《诗经》简介
《诗经》所收诗歌,上起西周初年 下至春秋中叶,记
先秦也是个思想激荡的时代,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
展相一致。《论语》创立的语录 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 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 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
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诗经》名称的由来
先秦文学指这一时期 出现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样 式。
文学样式
原始歌谣 原始神话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诗 歌 四书:
《大学》《春秋》
先秦文学简介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
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分别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并形 成了风、骚并举的文学传统。
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三光日月星
四始:
四诗风雅颂
《国风》:《关雎》 《大雅》: 《清庙》 《小雅》: 《鹿鸣》 《颂》: 《文王》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一)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朱熹《诗集传》 《豳风· 七月》: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比:比喻。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朱熹《诗集传》
A、整首作比 《魏风·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 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B、部分作比 《卫风· 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 眉。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毛诗序》) “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 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 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师法程而 不可易者也。”(朱熹《诗集传序》)
颂:三颂,40篇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
引申:现在网络上经常出现“五千年一遇美女,……最美丽女
子”。 与诗经中描写女性形象的美,哪个更能吸引人?
兴:起兴,有引起联想渲染气氛的作用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孔子删诗: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 取可施于礼义者„„三百五篇,孔 子皆弦歌之。”
——《史记·孔子世家》
反证: 1.《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 此时孔子尚未出生; 2.《诗经》最终定型时,孔子年仅 8 岁。
公卿献诗: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 以颂美或讽谏。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 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 书,师箴,瞍赋,矇诵”。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 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 品。
——《国语·召公谏弭谤》
《诗经》的体例
《风》:乡土之音谓之风。即各地民歌, 共160篇 。
《雅》:王畿之音谓之雅。即王城地区 或宫廷宴享、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 小雅,共105篇 。
《颂》:郊庙之音谓之颂。即宗庙祭祀
的乐歌和史诗,共40篇 。
《诗经》的体例
风:十五国风,160篇 其中二南:周南、召南,25篇 十三国风:邶、鄘、卫、王、郑、齐、 魏、唐、秦、陈、桧、曹、豳,1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