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

《诗经》 ppt课件

《诗经》 ppt课件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①投:扔。木瓜:属蔷科,丛生灌木,果实椭圆形,可
食。姚际恒以为木瓜就是“瓜”,同下两章“木桃”、 “木 李”就是“桃”、“李”一样。王夫之说:“木瓜、木桃、木 李者,盖刻木为之,以供戏弄。”(《诗经稗疏》) ②报:回赠。 琼琚(jū):美色的佩玉。③匪:同“非”,不是。④好:相爱。 ⑤琼瑶:美玉。⑥玖(jiǔ):黑色的玉。按:三章中“琼琚”、 “琼瑶”、“琼玖”皆泛指美玉,变换是为了谐韵。
辨析:与“投桃报李”之比较
【成语词条】投桃报李 【成语拼音】tóu táo bào lǐ 【成语解释】投:投赠;报:回赠。指他送给我桃儿, 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互相赠送东西 【典故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 以李。” 【应用举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 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 它接了下来。” 【近义词】礼尚往来
《诗 经》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 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 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三百零五篇。原 称为《诗》或《诗三百》,后被汉代儒者奉为经 典,故改称《诗经》。 《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而唱的歌词,按音乐和 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有15国风, 160篇,大部分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 雅”和“小雅”,共有105篇,大多是贵族所作 的乐歌,只有小雅保存了少量的民歌。
“赋”:就是赋陈其 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 叙。
“比”:就是以彼物 比此物也,即比喻 。
“兴”:就是先言它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就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 比、兴”被称为《诗经》 的“六义”。

《诗经》四篇PPT课件

《诗经》四篇PPT课件
原文
例证对比
点题
叹息
递进
规劝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是一个孝子苦于服役,悼念父母的抒情之作。作者在诗中表达自己未能奉养双亲的悔恨。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
抱娘蒿
青蒿
牡蒿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诗经》四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诗经》概 说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故称《诗经》。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收录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的作品305篇。
02
这里所谓“兴”,起也,这里指感染作用;“观”,观察、认识;“群”,聚集,犹现在所说的“团结”、凝聚;“怨”,怨刺,讽刺,讽谏。孔子还特别强调《诗》的实用价值。
制乐,作为各种庆典礼仪的一部分。
01
作为施政方面的参考。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03
娱乐,宴饮、朝聘等场合。
1
原文
2
孤苦无依尽孝不能
3
劳苦
4
凄凉
5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语言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精品)《诗经》ppt课件

(精品)《诗经》ppt课件
(精品)《诗经》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诗经概述与背景 • 诗经篇章结构与特点 • 诗经中爱情诗篇赏析 • 诗经中社会风俗画卷 • 诗经中自然景物描绘与意境创造 • 诗经在后世文学中传承与发展 • 总结:品味经典,传承文化
01
诗经概述与背景
诗经简介及历史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 歌。
和思想感情。

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 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文人所 作,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政治、历 史、文化等方面。

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 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为歌颂祖先 和神明的功德。
艺术手法与风格
赋比兴
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赋是直接 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托物 起兴。这些手法在诗经中运用得 自然、巧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
倡导学生多读经典,提高文学 素养和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创作诗歌,传承和发 扬《诗经》的文化精神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文艺 演出等活动,展示《诗经》的 艺术魅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忠贞不渝情感体现
《卫风·伯兮》
描写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忠贞 不渝的情感。诗中通过妻子对丈夫 的赞美和期待,表现她对爱情的坚 守和执着。
《鄘风·柏舟》
表达女子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不渝。 诗中通过女子对自己心志的表白和 对世俗偏见的反抗,展现她对爱情 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04
诗经中社会风俗画

农耕生活描绘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古 典文学的源头之一。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 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 和“商颂”。

诗经ppt优秀课件

诗经ppt优秀课件

开启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先河,为 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对 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如赋、比、兴等手法被广泛
运用。
诗经中的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方 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如爱情、离别、战争等 主题在后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
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 诗歌作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
诗经简介
01 简述《诗经》的成书过程和流传情况,介绍其内 容和形式特点。
02 分析《诗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阐述其在 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2 介绍《诗经》的现代研究价值和意义,为后续的 讲解做铺垫。
02
诗经内容概览

总结词
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详细描述
风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了周代各地的民间生活和情感,包括爱情、婚姻、 战争、劳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建议二
加强比较研究。将《诗经》与 其他文化、文学进行比较研究 ,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 特点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拓展 我们的学术视野。
03
建议三
04
关注跨学科研究。《诗经》涉及 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 个领域,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应该 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多角 度、多层面探究《诗经》的丰富 内涵。
诗经中的诗歌作品表现了自然的美和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代社会的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诗经中的诗歌作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 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建设具有一定的 启示作用。
05
诗经名篇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其他艺术修辞手法 夸张 对比 映衬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三、《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
1
添加标题
《诗经》中的物象抽取和周文化精神
2
添加标题
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与作品的内在结构
四、《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名词动词的丰富多彩与具象化特征 重章复唱的章法形式与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锤炼
二、语言形式
《诗 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的编订
编订的方法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2、编订的目的
01
宗教祭祀
02
政治外交
03
道德伦理
04
教育文化
05
娱乐宴飨
《诗经》的体例 风:十五国风,160篇 二南:周南、召南,25篇 十三国风: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35篇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
(2)叠句
1
2
3
4
5
A、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
B、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形容词摹声摹形 (1)叠字(重言)
01
颂:三颂,40篇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国学经典《诗经》课件

国学经典《诗经》课件

雅的艺术特点
雅的艺术特点在于其严谨的结 构和优美的语言,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雅的影响
雅的影响在于它对后世的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 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

颂的意义
颂代表了那一时期的宗教祭祀诗歌,主要赞颂了祖先的功 绩和神灵的伟大。
颂的主题
颂的主题主要是歌颂祖先的功绩和神灵的伟大,同时也反 映了那一时期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
风的主题
风的价值
风的主题是多样的,包括爱情、婚姻、战 争、劳动等,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各个 层面。
风的价值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社 会的真实面貌,为我们了解那一时期提供 了宝贵的资料。

雅的意义
雅代表了那一时期上层社会的 正式诗歌,分为大雅和小雅。
雅的内容
雅的内容主要是对那一时期社 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同时也 反映了那一时期上层社会的精 神面貌。
《蒹葭》
总结词:追寻之歌
详细描述:《蒹葭》描绘了一个人对于心中所爱之人的深深追寻,通过秋天的蒹葭和白露,营造出一种凄美、幽怨的氛围。 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无尽的向往。
《桃夭》
总结词:新婚之歌
详细描述:《桃夭》是一首描写女子出嫁的诗歌,通过桃树的繁茂和女子的美丽,表达了对新婚女子 的美好祝福。诗歌语言欢快,气氛热烈,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和期望。
影响了诗歌的审美观念
《诗经》中的诗歌注重情感表达、意 境创造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影响了后 世的诗歌审美观念,使诗歌创作更加 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现。
《诗经》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诗经》,可以更好地了解和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 作者下至农民,上至公卿。
➢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现在读诗仍押韵, 如《关雎》。
《诗经》的编纂
王者采诗: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班固《汉书·艺文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 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 (2)双声 ❖ 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 ❖ 《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3)叠韵 ❖ 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 ❖ 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 ❖ “爰居爰处”(《邶风·击鼓》) ❖ “婉兮娈兮”(《齐风·甫田》)
4、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四始: 《国风》:《关雎》 《大雅》: 《清庙》 《小雅》: 《鹿鸣》 《颂》: 《文王》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一)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2、农事诗 ❖ 例:《豳风·七月》《周颂·丰年》 ❖ 3、燕飨诗 ❖ 例:《小雅·鹿鸣》 《魏风·相鼠》 ❖ 4、怨刺诗 ❖ 例:《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 5、战争徭役诗 ❖ 例:《秦风·无衣》《小雅·采薇》 《豳风·东山》 ❖ 《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 6、婚姻爱情诗 ❖ 例:《周南·关睢》《邶风·静女》 《卫风·氓》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抓住人物活动的 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
❖ (2)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 人物形象
❖ (3)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来塑造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
❖ 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
❖ 3、高超的艺术技巧
.
20
(一)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韩诗:继承先秦说诗的传统,断章取义,割 裂诗句以作自己论文的注脚。
毛诗:将《诗》和《左传》配合起来,以诗 论史。训诂简明,很少神学迷信内容。
.
10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
11
一、《诗经》时代的社会形态
❖ 邰---------豳---岐--------丰邑--镐---❖ 始祖后稷---公刘-古公亶父--文王--武王--
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25
❖ (二)其他艺术修辞手法 ❖ (1)夸张 ❖ (2)对比 ❖ (3)映衬
室家。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
.
24
C、赋兴兼用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
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
❖ 战国时期
❖ A、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前221年
❖ (《史记》)
❖ B、前403周威烈王2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前
221年(《资治通鉴》).
13

❖ 1、农业的发展 2、宗教关系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论语·子罕》)
.
17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形态
.
18
一、《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创作论意义
❖ 1、由原始诗歌的实用功能到功利主义的创作 自觉
❖ 2、由原始诗歌和民歌的集体歌唱到个体诗人 的出现
❖ 3、由原始诗歌的简洁素朴到艺术水平的提高
.
19
二、《诗经》 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
❖ 1、抒情诗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
16
❖ 2、农事诗 ❖ 例:《豳风·七月》《周颂·丰年》 ❖ 3、燕飨诗 ❖ 例:《小雅·鹿鸣》 《魏风·相鼠》 ❖ 4、怨刺诗 ❖ 例:《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 5、战争徭役诗 ❖ 例:《秦风·无衣》《小雅·采薇》 《豳风·东山》 ❖ 《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 6、婚姻爱情诗 ❖ 例:《周南·关睢》《邶风·静女》 《卫风·氓》
❖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序》) ❖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
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
7
❖三、《诗经》名称的由来
❖ 1、《诗经》最初被称为《诗》或《诗三 百》,战国后期始称为经。
❖ 《庄子·天运》:“丘治《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经。”
《诗 经》
.
1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
2
一、《诗经》的编订
1、编订的方法 A、献诗说 B、删诗说 C、采诗说
.
3
2、编订的目的
(1)宗教祭祀 (2)政治外交 (3)道德伦理 (4)教育文化 (5)娱乐宴飨
.
4
❖二、《诗经》的体例
❖ 风:十五国风,160篇 ❖ 二南:周南、召南,25篇
❖ 十三国风:邶、鄘、卫、王、郑、齐、 魏、唐、秦、陈、桧、曹、豳,135篇
“儒者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 三百。”(《墨子·公孟》)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
15
三、《诗经》的内容
❖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 《大雅·生民》:后稷 ❖ 《大雅·公刘》:公刘 ❖ 《大雅·绵》:古公亶父 ❖ 《大雅·皇矣》:文王 ❖ 《大雅·大明》:武王
.
22
兴:起兴,有引起联想渲染气氛的作用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A、只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 《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
宜其遐福。” 《小雅·白华》:“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
二三其德。”
.
23
B、比兴兼用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
❖ “朝廷之音曰雅”(郑樵《通志序》) ❖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毛诗序》) ❖ “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 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 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师法程而 不可易者也。”(朱熹《诗集传序》)
.
6
❖ 颂:三颂,40篇

❖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 (《毛诗序》)
❖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
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朱熹《诗集传序》).
5
❖ 雅:大小雅,105篇
❖ 其中大雅,31篇

小雅,74篇

朱熹《诗集传》
《豳风·七月》: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 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
21
比:比喻。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朱熹《诗集传》
A、整首作比 《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 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B、部分作比
《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 眉。
❖ 洛邑--❖ 平王---
.
12
❖ 春秋时期
❖ A、前770年平王东迁---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 (《史记》,共295年)
❖ B、前770年平王东迁---前403周威烈王23年(《资 治通鉴》)
❖ C、前722年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元年---前481年周 敬王三十九年鲁襄公十四年(《春秋》,共242年)
❖ 2、西汉文帝时,《诗》首先被官方确认 为经,被当作治国经邦的政治经典列于学官。
.
8
四、传诗
1、齐诗:齐人辕固 2、鲁诗:鲁人申培 3、韩诗:燕人韩婴 4、毛诗: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
9
四家诗的特点
齐诗: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解说《易》 和律历。
鲁诗:据《春秋》大义,采先秦杂说,以诗 训诂,以诗印证周代礼乐典章制度,将诗作 为《礼》的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