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控制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仿真设计

矢量控制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仿真设计
矢量控制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仿真设计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器件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再加上现代控制理论,特别是矢量控制技术向电气传动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使得交流电机调速技术日臻成熟。以矢量控制为代表的交流调速技术通过坐标变换重建电机模型,从而可以像直流电机那样对转矩和磁通进行控制,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经可以和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因此,研究由矢量控制构成的交流调速系统已成为当今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中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最后,综合矩阵变换的控制策略及异步电动机转子磁场定向理论,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分别建立了矩阵变换仿真模型以及基于矩阵变换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矩阵变换的控制原理、输入、输出性能以及矢量控制系统的优质的抗扰能力及四象限运行特性进行分析验证,展现了该新型交流调速系统的广阔发展前景,并针对基于矩阵变换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特点,着重对矢量控制单元进行了软件设计。

关键词:坐标变换矢量控制异步电动机仿真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the microelectronics component, the microcomputer and 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odern control theory, especially the penetration from vector control technology to electric drive field and application, the feasible AC motor speed regul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more mature day by day.

Depend on the control principle of the MC and the rotor-flux orientation theory, and using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MC and the matrix converter fed induction motor vector control drive system has been build. The input-outpu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bility of four-quadrant operation have been testified, which has proved that the system has wide application field. The software of the vector control unit was designed at the end.

Key words: matrix converter vector control induction motor simulation

目录

摘要 ..............................................................................................................................................I 1.绪论 . (1)

1.1行业背景 (1)

1.2 交流调速技术概况 (2)

1.3 MATLAB 概述 (3)

1.4 Simulink 概述 (4)

2.矢量控制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坐标变换 (9)

2.2.1变换矩阵的确定原则 (9)

2.2.2功率不变原则 (9)

2.3矢量控制 (10)

2.3.1 问题分析 (10)

2.3.2直流电机的转矩控制 (11)

2.3.3异步电机的转矩分析 (11)

2.3.4 矢量控制原理 (11)

3. 总体模块设计 (14)

3.1矢量控制结构框图 (14)

3.2各子系统模块 (15)

3.2.1求解磁链模块 (15)

3.2.2 求解转子磁链角模块 (16)

3.2.3 ids*求解模块 (16)

3.2.4 iqs*求解模块 (16)

3.2.5 ABC到DQ坐标变换模块 (17)

3.2.6 DQ到ABC坐标变换模块 (17)

3.3 电机参数设置 (18)

3.4矢量控制环节模块 (19)

3.5矢量控制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模块 (19)

4. Simulink 仿真 (21)

5. 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1 3s/2r 坐标变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1.1行业背景

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军事以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着电机传动,其中很多机械有调速要求,如车辆、电梯、机床及造纸机械等,而风机、水泵等为了减少损耗,节约电能也需要调速。过去由于直流调速系统调速方法简单、转矩易于控制,比较容易得到良好的动态特性,因此高性能的传动系统都采用直流电机,直流调速系统在变速传动领域中占统治地位。但是直流电机的机械接触式换向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运行中容易产生火花、需要经常的维护检修,使得直流传动系统的运营成本很高,特别是由于换向问题的存在,直流电机无法做成高速大容量的机组,如目前3000转/分左右的高速直流电机最大容量只有400千瓦左右,低速的也只能做到几千千瓦,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生产向高速大容量化发展的要求。

交流电机高效调速方法的典型是变频调速,它既适用于异步电机,也适用于同步电机。交流电机采用变频调速不但能实现无极调速,而且根据负载的特性不同,通过适当调节电压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使电机始终运行在高效区,并保证良好的动态特性。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在调速时和直流电机变压调速系统相似,机械特性基本上平行上下移动,而转差功率不变。同时交流电机采用变频起动更能显著改善交流电机的起动性能,大幅度降低电机的起动电流,增加起动转矩,所以变频调速是一种理想的交流电机调速方法。

变频调速系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的调速系统,也称为恒

f v 控制,这种调速方法采用转速开环恒压频比带低频电压补偿的控制方案,其控制系统结构最简单,成本最低,适用于风机、水泵等对调速系统动态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

转速开环变频调速系统可以满足一般的平滑调速要求,但是静、动态性能都有限,要提高静、动态性能,首先要用带转速反馈的闭环控制。对此人们又提出了转速闭环转

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该方法根据异步电机转矩的近似公式:2

2

R k T s

m

m e ωφ≈,在转

差s 很小的范围内,只要能够保持气隙磁通Фm 不变,异步电机转矩就近似与转差频率ωs 成正比,控制ωs 就达到间接控制转矩的目的。但是转差频率控制是从异步电机稳态

等效电路和转矩公式出发的,因此保持磁通恒定也只在稳态情况下成立。一般说来,它只适用于转速变化缓慢的场合,而在要求电机转速做出快速响应的动态过程中,电机除了稳态电流以外,还会出现相当大的瞬态电流,由于它的影响,电机的动态转矩和稳态运行时的静态转矩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何在动态过程中控制电机的转矩,是影响系统动态性能的关键,人们经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对异步电机更有效的控制策略。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对其最有效的控制首推70年代提出的矢量控制技术。1971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的F. Blaschke等提出的“感应电机磁场定向的控制原理”和美国的P. C. Custman和A. A. Clark申请的专利“感应电机定子电压的坐标变换控制”,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形成了现已得到普遍应用的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矢量控制技术的提出,使交流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无疑是交流传动控制理论上的一个质的飞跃。但是经典的矢量控制方法还存在不少问题,矢量控制要以转子磁链定向,然后才能把定子电流分解为磁化分量和转矩分量,使两者互相垂直,处于解耦状态,因此要先求得转子磁链的相位,才能进行坐标变换。但是异步电机,特别使鼠笼式异步电机的转子磁链是无法直接测量的,只有实测电机气隙磁链后再经过计算才能求得,而且气隙磁场本身也常由于齿谐波磁场的影响而难以准确测量,这就影响了以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的可靠性。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多实际成果。

1.2 交流调速技术概况

据统计,电机类的耗电量占企业总用电量的70%以上,因此电机节能对国家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电气传动及其自动化技术是电气技术的重要组成,电力传动的技术发展水平也是体现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方面。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对电机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可以有效地节电量,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调速系统以直流机组及晶闸管构成的直流V-M系统为主。随着80年代IGBT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及以矢量控制为代表的各种交流调速理论的发展,也伴随着人们为解决能源危机的巨大科研投入,交流调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交流传动系统在性能上也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宽调速范围、高稳态精度、快速动态响应及四象限运行等良好技术性能,其动、静态特性可以和直流传动系统相媲美。交流调速系统其结构简单、功率

大、坚固耐用、惯量小、矢量控制等高性能控制动态响应好、效率高、性价比高、高精度等特点,是目前运用最广泛且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在传动系统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工业应用中远远超过了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应用,并有逐渐取代直流调速的趋势。

1.3 MATLAB 概述

MATLAB是国际上仿真领域最权威、最实用的计算机工具。它是MathWork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数学软件,被誉为“巨人肩上的工具”。

MATLAB是一种应用于计算技术的高性能语言。它将计算、可视化和编程结合在一个易于使用的环境中,此而将问题解决方案表示成我们所熟悉的数学符号,其典型的使用包括:

.数学计算

.运算法则的推导

.模型仿真和还原

.数据分析,采集及可视化

.科技和工程制图

.开发软件,包括图形用户界面的建立

MATLAB是一个交互式系统,它的基本数据元素是矩阵,且不需要指定大小。通过它可以解决很多技术计算问题,尤其是带有矩阵和矢量公式推导的问题,有时还能写入非交互式语言如C和Fortran等。

MATLAB的名字象征着矩阵库。它最初被开发出来是为了方便访问由LINPACK和EISPAK开发的矩阵软件,其代表着艺术级的矩阵计算软件。

MATLAB在拥有很多用户的同时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时期。在大学环境中,它作为介绍性的教育工具,以及在进阶课程中应用于数学,工程和科学。在工业上它是用于高生产力研究、开发、分析的工具之一。

MATLAB的一系列的特殊应用解决方案称为工具箱(toolboxes)。作为用户不可缺少的工具箱,它可以使你学习和使用专门技术。工具箱包含着M-file集,它使MATLAB 可延展至解决特殊类的问题。在工具箱的范围内可以解决单个过程、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小波、仿真及其他很多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和扩充,它已发展成线形代数课程的标准工具。在美国,MATLAB

是大学生和研究生必修的课程之一。美国许多大学的实验室都安装有MATLAB,供学习和研究之用。它集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构成了一个方便的、界面友好的用户环境。其包含的SIMULINK是用于在MATLAB下建立系统框图和仿真环境的组件,其包含有大量的模块集,可以很方便的调取各种模块来搭建所构想的试验平台,同时SIMULINK还提供时域和频域分析工具,能够直接绘制系统的Bode 图和Nyquist图。

MATLAB系统可分为五个部分:

⑴MATLAB语言:

这是一种高级矩阵语言,其有着控制流程状态,功能,数据结构,输入输出及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它既有“小型编程”的功能,快速建立小型可弃程序,又有“大型编程”的功能,开发一个完整的大型复杂应用程序。

⑵MATLAB的工作环境:

这是一套工具和设备方便用户和编程者使用MATLAB。它包含有在你的工作空间进行管理变量及输入和采集数据的设备。同时也有开发、管理、调试profiling 、M-files、MATLAB’s applications的系列工具。

⑶图形操作:

这是MATLAB的图形系统。它包含有系列高级命令,其内容包括二维及三维数据可视化,图形处理,动画制作,表现图形。同时它也提供低级命令便于用户完全定制图形界面并在你的MATLAB软件中建立完整的用户图形界面。

⑷MATLAB数据功能库:

它拥有庞大的数学运算法则的集合,包含有基本的加,正弦,余弦功能到复杂的求逆矩阵及求矩阵的特征值,Bessel功能和快速傅立叶变换。

⑸MATLAB应用程序编程界面:

这是一个允许你在MATLAB界面下编写C和Fortran程序的库。它方便从MATLAB 中调用例程(即动态链接),使MATLAB成为一个计算器,用于读写MAT-files。

1.4 Simulink 概述

Simulink是用于仿真建模及分析动态系统的一组程序包,它支持线形和非线性系统,能在连续时间、离散时间或两者的复合情况下建模。系统也能采用复合速率,也就

是不同的部分用不同的速率来采样和更新。

Simulink提供一个图形化用户界面用于建模,用鼠标拖拉块状图表即可完成建模。在此界面下能像用铅笔在纸上一样画模型。相对于以前的仿真需要用语言和程序来表明不同的方程式而言有了极大的进步。Simulink拥有全面的库,如接收器,信号源,线形及非线形组块和连接器。同时也能自己定义和建立自己的块。模块有等级之分,因此可以由顶层往下的步骤也可以选择从底层往上建模。可以在高层上统观系统,然后双击模块来观看下一层的模型细节。这种途径可以深入了解模型的组织和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定义了一个模型后,就可以进行仿真了,用综合方法的选择或用Simulink的菜单或MATLAB命令窗口的命令键入。菜单的独特性便于交互式工作,当然命令行对于运行仿真的分支是很有用的。使用scopes或其他显示模块就可在模拟运行时看到模拟结果。进一步,可以改变其中的参数同时可以立即看到结果的改变,仿真结果可以放到MATLAB工作空间来做后处理和可视化。

模型分析工具包括线性化工具和微调工具,它们可以从MATLAB命令行直接访问,同时还有很多MATLAB的toolboxes中的工具。因为MATLAB和Simulink是一体的,所以可以仿真、分析,修改模型在两者中的任一环境中进行。

2 矢量控制理论

2.1 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在研究异步电机的多变量非线性数学模型时,常做如下的假设:

⑴忽略空间谐波,设三相绕组对称,在空间中互差120°电角度,所产生的磁动势沿气隙周围按正弦规律分布。

⑵忽略磁路饱和,认为各绕组的自感和互感都是恒定的。

⑶忽略铁心损耗。

⑷不考虑频率变化和温度变化对绕组电阻的影响。

无论电动机转子是绕线型还是笼型的,都将它等效成三相绕线转子,并折算到定子侧。折算后的定子和转子匝数都相等。这样,电机绕组就等效成图2.1所示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图中,定子三相绕组轴线A、B、C在空间是固定的,以A轴为参考坐标轴;转子绕组轴线a、b、c随转子旋转,转子a轴和定子A轴间的电角度θ为空间角位移变量。

图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

⑸数学模型的方程

规定各绕组电压、电流、磁链的正方向符合电动机惯例和右手螺旋定则。这时,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由下述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运动方程组成。

①电压方程

式中 u A 、 u B 、 u C 、 u a 、u b 、u c ---定子、转子的各相电压瞬时值;

i A 、 i B 、 i C 、i a 、i b 、 i c ---定子、转子的各相电流瞬时值; ψA 、 ψB 、 ψC 、 ψa 、 ψb 、 ψ c ---各相绕组的全磁链; R s 、 R r --- 定子和转子绕组电阻; p---微分算子。 ②磁链方程

每个绕组的磁链是它本身的自感磁链和其他绕组对它的互感磁链之和,六个绕组的磁链可表达为:

或写成:Ψ=Li

式中,L 是6×6电感矩阵,其中对角线元素L AA 、L BB 、L CC 、L aa 、L bb 、L cc 分别为定转子三相绕组的自耦自感,其余为定子相互间、转子相互间、定转子相互间的互感。

③转矩方程

?????????

?

??+?????????? ???????????? ?

?=??????????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r r

r

s

s

s c b a C B A p i i i i i i R R R R R R u u u u u u ψψψψψψ????

?????

? ???????????? ??=?????????? ??c b a C B A cc cb

ca

cC

cB

cA

bc bb ba bC bB bA

ac ab aa aC aB aA Cc Cb Ca CC CB CA Bc Bb Ba BC BB BA Ac Ab Aa AC AB AA

c b a C B A i i i i i i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ψψψψψψ

由机电能量转换原理,电磁转矩T e 等于电流不变时磁场储能对机械角位移的偏导数:

式中:ω电角速度;

θ 电角度表示的空间角位移; W m 磁场储能; n p 电机的极对数; θm 机械角位移 由上式可以推导得: T e

=n p L ms [(i A i a +i B i b +i C i c )sinθ+(i A i a +i B i b +i C i c )sin(θ+120°)+(i A i a +i B i b +i C i c )sin(θ-120°)]

L ms ——最大互感磁通对应的定、转子互感;

应该指出,上述公式是在线性磁路、磁动势在空间按正弦公布的假设条件下得出来的,但对定、转子电流对时间的波形未做任何假定,式中的电流i 都是实际瞬时值。因此,上述电磁转矩公式完全适用于变压变频器供电的含有电流谐波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④运动方程

一般情况下,电机的转矩平衡方程式为:

T L ——负载;

J ——电机转轴或传动装置的转动惯量; D ——与转速成正比的阻转矩阻尼系数; K ——扭转弹性转矩系数。

??

?

??

??????

=====m m e p

m

T T m d dW T n Li

i i W dt d θθ

θθω21φ21θωωp

p p L e n K

n D dt d n J T T +++

=

对于恒定负载转矩,可认为,D=0,K=0,则:

2.2 坐标变换

感应电机的控制可以通过矢量的坐标变换来把感应电机的转矩控制等效为直流电动机的转矩控制。所以,矢量的坐标变换是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矢量的坐标变换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2.2.1变换矩阵的确定原则

在确定电机的电流变换矩阵时,应该使得变换前后的旋转磁场等效,即变换前后的电动机旋转磁场相同。

2.2.2功率不变原则

功率不变原则所体现的是在确定电压变换矩阵和阻抗变换矩阵时应该遵守变换前后电机的功率不变的原则。

如果能将交流电机的物理模型等效成直流电机的形式,然后再利用直流电机的控制方式,则可以使问题简化。坐标变换正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在这里不同电机模型等效的原则是:在不同的坐标系下产生的磁动势相同。三相平衡的正弦电流i A ,i B ,i c 通到交流电机三相对称的静止绕组A 、B 、C 会产生旋转磁动势F ,在空间呈正弦分布,并以同步转速ω1绕A---B---C---A 相序旋转。它的物理模型如图2.2 a)所示。然而任意相平衡电流通入相应相的对称绕组均可以产生旋转磁动势,其中以两相绕组最为简单,两相静止绕组α和β,它们在空间相差90°,通以时间上相差90°的两相平衡电流也产生旋转磁动势F ,当图2.2 a)和图2.2 b)产生的磁动势相等时,认为图2.2 a)中的三相绕组和图2.2 b)的两相绕组等效。

图2.2 c)中的两个匝数相同的绕组d 和q 互相垂直.它们分别被通以直流电流i d 和i q ,

dt

dw n J T T p L e +

=

产生合成磁动势F ,令整个铁心以同步转速ω1旋转,则磁动势F 成为旋转磁动势,如果将其大小和转速也控制成与图2.2 a)和图2.2 b)的旋转磁动势相同,则这套旋转的直流绕组就和前面两套交流绕组等效。当观察者也站在铁心上和绕组一起旋转时,在他看来,绕组d 和q 是两个通以直流电而相互垂直的静止绕组,如果控制磁通Ф的位置在d 轴上,这就和直流电机模型没有什么区别了。

a) b) c)

图2.2 等效的交流电动机绕组和直流电动机绕组物理模型 a)三相交流绕组 b)两相交流绕组 c)旋转的直流绕组

2.3矢量控制

2.3.1 问题分析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对异步电机进行调速控制,其实质都是直接或间接控制电机的转矩。所谓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实际上就是借鉴直流电机的转矩关系,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得到与直流电机转矩形式相似的异步电机解耦转矩表达式,进而对其进行方便调节的控制方式。下面首先简单介绍直流电机的转矩控制方式,并通过直流电机与异步电机转矩的比较引出矢量控制原理。

2.3.2直流电机的转矩控制

已知直流电机的转矩,即T e=KΦI a=K’ I a I f (假设Φ∝I f)

式中,K 、K’为比例系数;I a为直流电机转子电枢电流,单位为A;I f为定子励磁电流,单位为A;Φ可认为是由定子励磁电流单独产生的气隙主磁通,单位为Wb(忽略转子电枢电流的电枢反应)。

从直流电机的结构知道,I a和I f相互正交(所谓正交是指两个量在对方坐标轴的投影为0),我们称I a和I f是解耦的。这样一来I a和I f 彼此无关,都只与转矩T e有关,因而可以分别加以控制,因此,当I f一定时,磁场恒定,可以通过调节电枢电流I a来改变电机的转矩和转速。同理,当I a一定时,也可以通过改变I f 来改变电机的转矩和转速。由于I a和I f与T e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它们来调节转矩及转速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动态指标。

2.3.3异步电机的转矩分析

在三相异步电机中,定子上有空间对称分布的三相绕组,转子为鼠笼绕组(或绕线式绕组),在定子三相绕组通以三相对称的交流电时,产生一个以速度ω1旋转的空间磁场,该磁场在转子绕组中感应出转子电流,最终转子电流与空间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异步电机电磁转矩的表达式,即T e=KΦm I2cosФ2

式中,K为比例系数;Φm为气隙中的主磁通(一般来说,Φm应该是由异步电机的定子电流和转子电流共同产生的),单位为Wb;I2为转子电流,单位为A;cosФ2为转子功率因数。

从异步电机的结构知道,对于鼠笼式的转子来说,转子电流I2及功率因数cosФ2显然无法加以控制,而Φm由定子电流和转子电流共同决定,也不能直接控制,因此通过直接改变定子电流来控制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T e显然非常困难,要想实现类似于直流电机的解耦控制更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矢量控制原理就被提出来了。

2.3.4 矢量控制原理

参考直流电机中的解耦控制,如果能够把异步电机的定子电流也分解为互相正交的

磁场分量i d 和转矩分量i q ,(这里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分别对应于直流电机的励磁电流I f 及电枢电流I a ),就可以得到异步电机另一种电磁转矩表达式,即T C =Ki d i q

显然,如果以定子电流作为控制对象,想办法得到相互解耦的i d 和i q ,则对定子电流的控制就可转化为对i d 和i q 的控制,而i d 和i q 又是解耦的,对i d 和i q 分别控制就可以像直流电机一样方便地控制电磁转矩,这就是矢量控制,下面分析整个解耦过程。

根据磁场完全等效的原则,将静止坐标系下的三相定子电流i 1(i A 、i B 、i C )转化为与旋转磁场同步旋转的旋转坐标系下的两相正交电流id 和iq(abc 到dq0坐标系变换)。

三相静止坐标系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转换矩阵VR ,即

?

??

?

??

??

??

+----+-=21

212

1)

32sin()32sin(sin )32cos()32cos(cos 32πθπθθ

πθπθθVR

其反变换矩阵为:

?

????

?

?

?

??+-+----=-1)32

sin()32cos(1)32

sin()32cos(1sin cos 1

πθπθπθπθθθVR

通过上述变换,可将静止坐标系下的三相电流i a 、i b 、i c 等效地变换为旋转坐标下(与磁场同步旋转)的两相正交的电流i d 和i q ( i 0在三相对称情况下为0),而i d 和i q 是互相解耦的,最终可以实现类似于直流电机的解耦控制。

在旋转坐标dq0下,可以得到电机的状态方程及转矩表达式。设有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两组正交绕组,它们分别用来等效实际电机的三相定子绕组和三相转子绕组。其中d s -q s 为定子两相正交绕组的轴线位置,d r -q r 为转子两相正交绕组的轴线位置,

而且d s -q s 和d r -q r 在空间的位置始终是重合的。可以将两相旋转坐标系下感应电机的磁链表达式、电压方程式及电机输出转矩和运动方程写为:

磁链方程:??????? ??rq rd sq sd φφφφ=??????

?

?

?r m

r

m m s

m

s

L L L L L L L L ??????

?

??rq rd sq sd i i i i

电压方程:???

?

??

?

?????????

??+-+-+--+=??????? ??rq rd sq sd r s r

dqr m m

dqr r dqr r r m dqr m m m

dqs s s s

dqs m dqs m s dqs s s rq rd sq sd i i i i p L R L p L L L p

L R L p L p L L p L R L L p

L L p L R u u u u ωωωωωωωω

转矩方程: T e =n p L m (i sq i rd –i sd i rq )

运动方程与坐标变换无关,仍为

以上关系说明,选择转子磁链的空间矢量方向为M 轴方向进行定向,并控制Ψm2的幅值不变,可实现磁场电流分量与转矩电流分量之间的解耦。这样控制转子转矩电流,就能达到控制T 的目的。以磁场进行定向的M 轴与定子绕组a 轴间的夹角Ф可看做是从定子侧面观测到的转子磁通位置,它是一个空间变量,需要通过磁通监测器或磁通运算回路监测出来。

dt

dw n J T T p L e +

=

3. 总体模块设计

3.1矢量控制结构框图

按照上述数学模型建立的矢量控制结构框图如实例图3.1所示。

图3.1矢量控制结构框图

为了实现对电机的矢量控制,使电机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并尽可能使仿真模型简化,而采用电流和转速负反馈控制方式。为了使仿真时间尽可能短并达到一定的仿真精度,选用离散控制系统。

整个系统主要分成6部分:速度控制器、矢量控制器、电流比较脉冲产生器、全桥逆变电路、异步电机和反馈回路。其具体结构如实例图3.2所示。

图3.2矢量控制系统结构框图3.2各子系统模块

3.2.1求解磁链模块

图3.3求解磁链模块

3.2.2 求解转子磁链角模块

图3.4求解转子磁链角模块

该模块是计算θ角,也就是d轴的位置

3.2.3 ids*求解模块

此模型的作用是根据转子磁通来计算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i d*,模型如下所示

图3.5 i ds*求解模块

3.2.4 iqs*求解模块

此模块的作用是计算定子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q分量的给定值i qs*,其内部构造如下所示:

图3.6 i qs*求解模块

3.2.5 ABC到DQ坐标变换模块

ABC-DQ子模块完成从ABC三相定子坐标系到d、q坐标系的变换(3/2变换),在这个模块中,根据定子电流在ABC三相定子坐标系下的分量,经过旋转变换,得出电

动机定子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转矩分量i qs和励磁分量i ds。模块的构造如下图:

图3.7 ABC到DQ模块

3.2.6 DQ到ABC坐标变换模块

DQ- ABC子模块是根据定子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分量,经过旋转变换得出电动

机定子的三相绕组电流的给定值i abc,变换过程如下所示

直流电动机脉宽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

课题名称直流电动机脉宽调速系统设计及实现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①班 学生姓名夏禹 学号 46 指导教师吴生彪

一:设计原理 1.系统设计原理 脉宽调制技术是利用数字输出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技术,尤其是在对电机的转速控制方面,可大大节省能量,PWM 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使输出端得到一系列幅值相等而宽度不相等的脉冲,用这些脉冲来代替正弦波或其他所需要的波形。按一定的规则对各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既可改变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可改变输出频率。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n 和其他参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a a a e U I R n C -= Φ ∑ (1) 式中 Ua ——电枢供电电压(V ); Ia ——电枢电流(A ); Ф——励磁磁通(Wb ); Ra ——电枢回路总电阻(Ω); CE ——电势系数, ,p 为电磁对数,a 为电枢并联支路数,N 为导体数。 由式(1)可以看出,式中Ua 、Ra 、Ф三个参量都可以成为变量,只要改变其中一个参量,就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所以直流电动机有三种基本调速方法:(1)改变电枢回路总电阻Ra ;;(2)改变电枢供电电压Ua ;(3)改变励磁磁通Ф 下图为PMW 直流电机设计框图

基本原理 脉冲宽度调制(PWM)是一种对模拟信号电平进行数字编码的方法。通过高分辨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波的占空比被调制用来对一个具体模拟信号的电平进行编码。PWM信号仍然是数字的,因为在给定的任何时刻,满幅值的直流供电要么完全有(ON),要么完全无(OFF)。电压或电流源是以一种通(ON)或断(OFF)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加到模拟负载上去的。通的时候即是直流供电被加到负载上的时候,断的时候即是供电被断开的时候。只要带宽足够,任何模拟值都可以使用PWM进行编码。简而言之,就是用改变电机电枢(定子)电压的接通和断开的时间比(占空比)来控制马达的速度,在脉宽调速系统中,当电机通电时,其速度增加;电机断电时,其速度减低。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改变通、断电的时间,即可使电机的速度达到并保持一稳定值。 3.直流电机PWM调速基本原理 PWM方式是在大功率开关晶体管的基极上,加上脉冲宽度可调的方波电压,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t,改变占空比,达到控制目的。图1是直流PWM系统原理框图。这是一个双闭环系统,有电流环和速度环。在此系统中有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即以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作为PWM的控制电压。核心部分是脉冲功率放大器和脉宽调制器。控制部分采用SG1525(脉宽调制芯片SG1525具有欠压锁定、故障关闭和软起动等功能,因而在中小功率电源和电机调速等方面应用较广泛。SG1525是电压型控制芯片,利用电压反馈的方法控制PWM信号的占空比,整个电路成为双极点系统的控制问题,简化了补偿网络的设计。)集成控制器产生两路互补的PWM脉冲波形,通过调节这两路波形的宽度来控制H电路中的GTR 通断时间,便能够实现对电机速度的控制。为了获得良好的动、静态品质,调节器采用PI调节器并对系统进行了校正。检测部分中,采用了霍尔片式电流检测装置对电流环进行检测,转速还则是采用了测速电机进行检测,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检测效果。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1.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其仿真 1.1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原理 异步电机矢量变换控制系统和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都是目前已经获得使用的高性能异步电机调速系统,对比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矢量变换系统有可以连续控制,调速范围宽的优点,因此矢量变换控制系统为现代交流调速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采用的是转子磁场间接定向电流控制型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1],如图1所示。 图1矢量变换控制系统仿真原理图 如果把转子磁链方向按空间旋转坐标系的M轴方向定向,则可得到按转子磁场方式定向下的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方程。 (1) (2) (3) (4)

(5) 上列各式中,是转子励磁电流参考值;是转差角频率给定值;是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是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是定子频率输入角频率; 是转子速度;是转子磁场定向角度;是转子时间常数;和分别是电机互感和转子自感。 图4所示控制系统中给定转速和实际电机转速相比较,误差信号送入转速调节器,经转速调节器作用产生给定转矩信号,电机的激磁电流给定信号根据电机实际转速由弱磁控制单元产生,再利用式(1)产生定子电流激磁分量给定信号,定子电流转矩分量给定信号则根据式(2)所示的电机电磁转矩表达式生成。、和转子时间常数Lr一起产生转差频率信号,和ωr相加生成转子磁场频率给定信号,对积分则得到转子磁场空间角度给定信号。和经坐标旋转和2/3相变换产生定子三相电流给定信号、和,和定子三相电流实测信号、和相比较,由滞环控制器产生逆变器所需的三相PWM信号。 1.2 异步电机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建模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利用电气系统模块库中的元件搭建交流异步电机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2],电流控制变频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电流控制变频模型图 整个仿真图由电气系统模块库中的元件搭建组成,元件的直观连接和实际的主电路相像似,其中主要包括:速度给定环节,PI速度调节器、坐标变换模块、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仿真

2.5异步电机基于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学号:S16085207020 姓名:李端凯 图1 矢量控制仿真模型整体结构图 图2 id*求解模块 图3 iq*求解模块

图4 DQ到ABC坐标转换模块 图5 求解转子磁链角模块 图6-1 ABC到DQ坐标转换模块 在这一部分转换中包含两种变换——3/2变换和旋转变换。在交流电动机中三相对称绕组通以三相对称电流可以在电动机气隙中产生空间旋转的磁场,在功率不变的条件下,按磁动势相等的原则,三相对称绕组产生的空间旋转磁场可以用两相对称绕组来等效,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静止坐标系的变换则建立了磁动势不变情况下,三相绕组和两相绕组电压、电流和磁动势之间的关系。图1绘出了ABC 和αβ两个坐标系中的磁动势矢量,按照磁动势相等的等效原则,三相合成磁动势与两相合成磁动势相等,故两套绕组磁动势在α、β轴上的投影都应相等,于是得:

()233332333cos60cos6011 ()22 sin 60sin 602a b c a b c b c b c N i N i N i N i N i i i N i N i N i N i i αβ=--=--=-=+ 写成矩阵形式: 图6-2 ABC 和αβ两个坐标系中的磁动势矢量 111220a b c i i i i i αβ???-- ?????=??????????? 再就是旋转变换,两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的变换(简称2s/2r 变换),两相静止绕组,通以两相平衡交流电流,产生旋转磁动势。如果令两相绕组转起来,且旋转角速度等于合成磁动势的旋转角速度,则两相绕组通以直流电流就产生空间旋转磁动势。从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的变换,称为两相旋转-两相静止变换,简称2s/2r 变换。其变换关系为: cos sin sin cos d q i i i i αβφφφφ-??????=???????????? 由此整理得到: 111cos sin 22sin cos 0a d b q c i i i i i φφφφ????-- ????????=?????-?????????? 同理可得:DQ 到ABC 坐标转换则是其逆变换。 图7 求解磁链模块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2011级) 题目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永忠/刘伟峰 完成日期2014年6月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 ———交流异步电机动态仿真 一 设计目的 1.了解交流异步电机的原理,组成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原理。 2. 设计交流异步电机动态结构系统; 3.掌握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二 设计及Matlab 仿真过程 异步电机工作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仿真异步电机在空载启动和加载过程中的转速和电流变化过程。仿真电动机参数如下: 1.85, 2.658,0.2941,0.2898,0.2838s r s r m R R L H L H L H =Ω=Ω===, 20.1284Nm s ,2,380,50Hz p N N J n U V f =?===,此外,中间需要计算的参数如下: 21m s r L L L σ=-,r r r L T R =,22 2 s r r m t r R L R L R L +=,10N m TL =?。αβ坐标系状态方程: 其中,状态变量: 输入变量: 电磁转矩: 2p m p s r s L r d ()d n L n i i T t JL J βααωψψβ=--r m r r s r r d 1d L i t T T ααβαψψωψ=--+r m r r s r r d 1d L i t T T ββαβψψωψ=-++22s s r r m m m s r r s s 2r r r r d d i R L R L L L L i u t L T L L ααβαα σψωψ+=+-+22 s s r r m m m s r r s s 2 r r r r d d i R L R L L L L i u t L T L L ββαββ σψωψ+=--+[ ] T r r s s X i i αβαβωψψ=[ ] T s s L U u u T αβ=()p m e s s s s r n L T i i L βααβ ψψ=-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成绩 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 Translate DC motor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学生姓名王杰 学号20130503213 信电工程学院13自动 学院班级 化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肖理庆

201 6年 6 月 14 日

目录 1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模型 0 1.1 直流调速系统的主导调速方法 0 因此,降压调速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主导调速方法。 0 1.2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的传递函数 0 1.2.1 电流与电压的传递函数 (1) 1.2.2 电动势与电流的传递函数 (1) 由已学可知,单轴系统的运用方程为: (1) 1.3 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法选择 (3) 1.3.1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 (3) 1.3.2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3) 由前述分析可知,开环系统不能满足较高的调速指标要求,因此必须采取闭环控制系统。图1-4所示的是,转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其是一种结构相对复杂的反馈控制系统。转速控制是动态性能的控制,相比开环系统,速度闭环控制的控制精度及控制稳定性要好得多,但缺乏对于静态电流I的有效控制,故这类系统被称之为“有静差”调速系统。 (4) 1.3.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4) 图1-4 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控制系统 (4) 1.3.3.1 转速调节器(ASR) (4) 1.3.3.1 电流调节器(ACR) (4) 1.4 直流电机的可逆运行 (5) 1.2 ×××××× (7) 1.2.1 电流与电压的传递函数 (7) (8) 3 PLC在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8) 2 ××××× (9) 2.1 ×××××× (9) 2.1.1 ×××× (9) 3 ××××× (11) 3.1 ×××××× (11) 3.1.1 ××××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附录1 (13)

两相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 题目两相步进电机 学院计信学院 专业10自动化 班级2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文远熔 2012 年12 月28 日

两相步进电机课程设计报告 步进电机是一种进行精确步进运动的机电执行元件,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的数字控制,为使系统的可靠性、通用性、可维护性以及性价比最优,根据控制系统功能要求及步进电机应用环境,确定了设计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功能划分,从而实现了基于8051单片机的四相步进电机的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单片机存储器、I/O 接口、中断、键盘、LED 显示器的扩展、步进电机的环形分频器、驱动及保护电路、人机接口电路、中断系统及复位电路、单电压驱动电路等的设计,实现了四相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急停等功能。为实现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系统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系统设计了两个外部中断,以实现步进电机在某段时间内的反复正反转功能,也即数控机床的刀架自动进给运动,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六十年代初期以来,步进电机的应用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用它来驱动时钟和其他采用指针的仪器,打印机、绘图仪,磁盘光盘驱动器、各种自动控制阀、各种工具,还有机器人等机械装置。此外作为执行元件,步进电机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的需要量与日俱增,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步进电机是机电数字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执行元件,由于其精度高、体积小、控制方便灵活,因此在智能仪表和位置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以及单片机技术的迅速普及,为设计功能强,价格低的步进电机控制驱动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源。 关键字: 步进电机单片机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成绩: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坐标变换以及矢量控制基本原理,然后利用Matlab /Simulink软件进行感应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分别建立了交流异步电机模块、逆变器模块、矢量控制器模块、坐标变换模块、磁链观测器模块、速度调节模块、电流滞环PWM调节器,再进行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构成了按转子磁场定向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系统转速动态响应快、稳态静差小、抗负载扰动能力强,验证了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异步电机;坐标变换;矢量控制;Simulink仿真 一、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 型和坐标变换 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 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由下述电压方 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运动方程 组成。 电压方程: 礠链方程: 转矩方程: 运动方程: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比较复杂, 坐标变换的目的就是要简化数学模 型。异步电机数学模型是建立在三相 静止的ABC坐标系上的,如果把它变 换到两相坐标系上,由于两相坐标轴 互相垂直,两相绕组之间没有磁的耦 合,仅此一点,就会使数学模型简单 了许多。 (1)三相--两相变换(3/2变换) 在三相静止绕组A、B、C和两相 静止绕组a、b 之间的变换,或称三相 静止坐标系和两相静止坐标系间的变 换,简称 3/2 变换。 (2)两相—两相旋转变换(2s/2r变 换) 从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 标系 M、T 变换称作两相—两相旋转 变换,简称 2s/2r 变换,其中 s 表 示静止,r 表示旋转。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

目录 1引言 (1) 1.1 交流电机调速系统发展的现状 (1) 1.2 矢量控制的现状 (1)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4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2) 2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4) 2.1 坐标变换的基本思路 (4) 2.2 矢量控制坐标变换 (5) 2.3 矢量控制系统结构 (8) 3 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方程及解耦控制 (10) 4 转速、磁链闭环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统 (13) 4.1 带磁链除法环节的直接矢量控制系统 (13) 4.2 带转矩内环的直接矢量控制系统 (13) 5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5) 5.1 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15) 5.2 异步电动机的重要子模块模型 (16) 5.3 系统仿真结果和分析 (18) 6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1.1 交流电机调速系统发展的现状 在当今用电系统中,电动机作为主要的动力设备而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防、科技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 [2] [3] [4]。电动机负荷约占总发电量的60%~70%,成为电量最多的电气设备。根据采用的电流制式不同,电动机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电动机两大类,交流电动机分为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两种。电动机作为把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主要设备,在实际的应用中,一是要使电动机具有较高的机能量转换效率:二是要根据生产机械的工艺要求控制并调节电动机的转速。电动的调速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劳动生产效率和节电性能。 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凡是要求调速范围广、速度控制精度高和动态响性能好的场合,几乎全都采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其原因主要是:(1)不论异步电动机还是同步电动机,唯有改变定子供电频率调速是最为方便的,而且以获得优异的调速特性。但大容量的变频电源却在长时期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2)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不同,它只有一个供电回路—定子绕阻,致其速度控制比较困难,不像直流电动机那样通过控制电枢电压或控制励磁电流可方便地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但交流电机,特别是笼式异步电动机,拥有结构单、坚固耐用、价格便宜且不需要经常维修等优点,正是这些突出的优点使得气工程师们没有放弃对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技术的探索和发展。进入20世纪70代,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先进的控制理论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具有高动态控制性能的新技术开始被采用,使得交传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交流电动机的诞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已经研制出了形式、用途容量等各种不同的品种。交流电动机分为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两大类。同电动机的转子转速与定子电流的频率保持严格不变的关系:异步电动机则不保这种关系。其中交流异步电动机拥有量最多,提供给工业生产的电量多半是通交流电动机加以利用的。据统计,交流电动机用电量约占电机总用电量的85%。 1.2 矢量控制的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德国西门子公司的EBlasehke提出了“磁场定向控制的理论”和美国的PC.Custmna与A.AQark申请了专利“感应电机定子电压的坐标交换控

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一、问题描述 针对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可实现的PID 控制器,利用simulink 平台实验研究,确定最佳的离散周期并给出实验结果分析和与连续PID 控制器的比较。离散控制器输出连续的受控过程时加零阶保持器。 有余力的同学可尝试设计最小拍无波纹控制器。 二、理论方法分析 离散控制系统所特有的一个参数就是采样周期。可以说离散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的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活的最高的体统性能性价比。 由于采样周期的选择是众多因素的折中考虑,所以一般中有一些近似的计算公式和经验数值可以利用。 在PID 整定完的系统中,对于输入阶跃响应信号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出采样周期; ⑴考虑系统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r t ,则有采样周期24 r s r t T t ≤≤;r t 表示系统的反映速度。 ⑵知道系统是有自平衡的过程,采用过程时间常数 95T ,95T 定义为阶跃响应)(t y 从0变到95%)(∞y 的时间,它综合反映了过程的自平衡能力,其经验公式为 95 9517.007.0T T T s ≤≤。 三、实验设计与实现 搭建Simulink 图后,观测输出波形,发现,上升至95%所需时间约为0.268s

因为959517.007.0T T T s ≤≤。故取Ts 为0.02. 再搭建离散控制系统Simulink 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PID 控制器与离散控制比较。见下图:

比较后发现:利用离散控制系统设计的系统性能指标能够达到PID所要求的水平。 五、结论与讨论 利用离散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设计的离散控制系统与PID整定法设计的连续控制系统性能基本接近。 但在某些场合,特别是现代的工业过程控制中,利用数字电子元件设计的系统有诸多优势:例如方便与计算机相连,便于历史、实时数据存储和传输等 事后感: 由于这部分理论知识学习的不扎实,实验过程中似有“云里雾里”之感…… 参考文献: [1] 杨平等编著,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与实践.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杨平等编著,自动控制原理理论篇.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XX大学 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专业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 2012年7 月9 日至2012年7 月20 日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内容 利用51单片机开发板设计并制作一个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系统能够实时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启动、停止、加速、减速等。 2.要求 (1)掌握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2)掌握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 (3)制定设计方案,绘制系统工作框图,给出系统电路原理图。 (4)用汇编或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与调试。 (5)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6)撰写一篇7000字左右的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年月日 负责教师年月日

学生签字年月日 目录 0 前言 (1) 1 总体方案设计 (2) 1.1 系统方案 (2) 1.2 系统构成 (2) 1.3 电路工作原理 (2) 1.4 方案选择 (3) 2 硬件电路设计 (3) 2.1 系统分析与硬件设计 (3) 2.2 单片机AT89C52 (3) 2.3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4) 2.4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4) 2.5 键盘电路设计 (4) 3软件设计 (5) 3.1 应用软件的编制和调试 (5) 3.2 程序总体设计 (5) 3.3 仿真图形 (7) 4 调试分析 (9) 5 结论及进一步设想 (9) 参考文献 (10) 课设体会 (11)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12) 附录2 程序清单 (13)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2010级) 题目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永忠/刘伟峰 完成日期2013年7月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 ——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控制系统仿真1.1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的一般方法,深入了解反馈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性能及优缺点,实验分析控制系统参数与系统调节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的方法。 1.2 设计原理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的操作变量是给水流量,目的是使汽包水位维持在给定的范围内。汽包液位过高会影响汽水分离效果,使蒸汽带水过多,若用此蒸汽推动汽轮机,会使汽轮机的喷嘴、叶片结垢,严重时可能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而损坏叶片。汽包液位过低,水循环就会被破坏,引起水冷壁管的破裂,严重时会造成干锅,甚至爆炸。 常见的锅炉汽水系统如图1-1所示,锅炉汽包水位受汽包中储水量及水位下汽包容积的影响,而水位下汽包容积与蒸汽负荷、蒸汽压力、炉膛热负荷等有关。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锅炉蒸发量(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就是通过调节给水量,使得汽包水位在蒸汽负荷及给水流量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稳定状态。 图1-1 锅炉汽水系统图

在给水流量及蒸汽负荷发生变化时,锅炉汽包水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分别对应的传递函数如下所示: (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的动态特性 汽包和给水可以看做单容无自衡对象,当给水增加时,一方面会使得汽包水位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给水温度比汽包内饱和水的温度低,又会使得汽包中气泡减少,导致水位降低,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加上给水系统中省煤器等设备带来延迟,使得汽包水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因此,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近似于一个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相串联的无自衡系统,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 ()111()()(1)K H S G S W S s T s ==+ (1.1) (2)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在给水流量及炉膛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当蒸汽流量突然增加时,瞬间会导致汽包压力的降低,使得汽包内水的沸腾突然加剧,水中气泡迅速增加,将整个水位抬高;而当蒸汽流量突然减小时,汽包内压力会瞬间增加,使得水面下汽包的容积变小,出现水位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上述现象称为“虚假水位”。虚假水位在大中型中高压锅炉中比较显著,会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虚假水位”现象属于反向特性,变化速度很快,变化幅值与蒸汽量扰动大小成正比,也与压力变化速度成正比,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 222()()()1f K K H s G s D s T s s ==-+ (1.2) 常用的锅炉水位控制方法有:单冲量控制、双冲量控制及三冲量控制。单冲量方法仅是根据汽包水位来控制进水量,显然无法克服“虚假水位”的影响。而双冲量是将蒸汽流量作为前馈量用于汽包水位的调节,构成前馈-反馈符合控制系统,可以克服“虚假水位”影响。但双冲量控制系统要求调节阀具有好的线性特性,并且不能迅速消除给水压力等扰动的影响。为此,可将给水流量信号引入,构成三冲量调节系统,如图1-2所示。图中LC 表示水位控制器(主回路),FC 表示给水流量控制器(副回路),二者构成一个串级调节系统,在实现锅炉水位控制的同时,可以快速消除给水系统扰动影响;而蒸汽流量作为前馈量用于消除“虚假水位”的影响。

电机调速控制设计

系统设计专题之电机调速控制设计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1CPLD系统简介 1.1CPLD简介 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是从PAL 和GAL器件发展出来的器件,相对而言规模大,结构复杂,属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范围。是一种用户根据各自需要而自行构造逻辑功能的数字集成电路。其基本设计方法是借助集成开发软件平台,用原理图、硬件描述语言等方法,生成相应的目标文件,通过下载电缆(“在系统”编程)将代码传送到目标芯片中,实现设计的数字系统。 1.2CPLD系统的基本构架 主要包括有处理器、外围电路及接口和外部设备三大部分其中外围电路一般包括有时钟、复位电路、。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和电源模块等部件组成。外部设备一般应配有USB、显示器、键盘和其他等设备及接口电路。在一片CPLD 微处理器基础上增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CPLD核心控制模块。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固化在ROM中。 1.3CPLD系统的特点 采用32位EPM3032A微处理器和实时操作系统组成的CPLD控制系统,与传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和基于PC的控制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性能方面:采用32位RISC结构微处理器,主频从30MHz到1200MHz以上,接近PC机的水平,但体积更小,能够真正地“嵌入”到设备中。 实时性方面:CPLD机控制器内嵌实时操作系统(RTOS),能够完全保证控制系统的强实时性。 人机交互方面:CPLD控制器可支持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器,提供功能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这些方面的性能也接近于PC,优于单片机。 系统升级方面:CPLD控制器可为控制系统专门设计,其功能专一,成本较低,而且开放的用户程序接口(API)保证了系统能够快速升级和更新。 1.4CPLD技术的应用领域 CPLD技术可应用在:工业控制;交通管理;信息家电;家庭智能管理;网络及电子商务;环境监测;机器人等领域。 在工业和服务领域中,大量CPLD技术也已经应用于工业控制、数控机床、智能工具、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各个行业,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工业生产和服务方式。例如,飞机的电子设备、城市地铁购票系统等都可应用CPLD系统来实现。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

电力拖动课程结题报告 题目: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 班级:K0312417 姓名:罗开元 学号:K031241723 老师:郎建勋老师 2015年 6月 22 日

前言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设计及仿真在矢量控制技术出现之前,交流调速系统多为V / f 比值恒定控制方法,又常称为标量控制。采用这种方法在低速及动态(如加减速)、加减负载等情况时,系统表现出明显的缺陷,所以交流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启动、低速时的转矩动态相应都不如直流调速系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异步电机控制技术全面从标量控制转向了矢量控制,采用矢量控制的交流电机完全可以和直流电机的控制效果相媲美,甚至超过直流调速系统。 矢量变换控制(以下简称VC)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交流电动机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被控对象,采用了参数重构和状态重构的现代控制理论概念可以实现交流电动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之间的解耦,实现了将交流电动机的控制过程等效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过程。这就使得交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交流调速最终取代直流调速系统成为可能。实践证明,采用矢量控制方法的交流调速系统的优越性高于直流调速系统。矢量控制原理的出现也促进了其它控制方法的产生,如多变量解耦控制等方法。 七十年代初期,西门子公司的F .Blashke 和W .Flotor 提出了“感应电机磁场定向的控制原理”,通过矢量旋转变换和转子磁场定向,将定子电流按转子磁链空间方向分解成为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这样就可以达到对交流电机的磁链和电流分别控制的目的,得到了类似于直流电机的模型,然后模拟直流电机进行控制,可以获得良好的静、动态调速性能。本文分析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原理的基础上, 利Matlab/Simulink 中SimPowerSystems 模块,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分别建立了交流异步电机模块、矢量控制器模块、坐标变换模块、磁链调节器模块、速度调节模块, 再进行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 构成了按转子磁场定向的异步 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转速动态响应快、稳态静差小、抗负载扰动能力强, 验证了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的可行性、有效性。 1.异步电机的 VC 原理 1.1 坐标变换 坐标变换的目的是将交流电动机的物理模型变换成类似直流电动机的模式,这样变换后,分析和控制交流电动机就可以大大简化。以产生同样的旋转磁动势为准则,在三相坐标 系上的定子交流电机A i 、B i 、C i ,通过3/2变换可以等效成两相静止坐标系上的交流电流 α i 和 β i ,再通过同步旋转变换,可以等效成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直流电流 d i 和q i 。如果观察 者站到铁心上与坐标系一起旋转,他所看到的就好像是一台直流电动机。 把上述等效关系用结构图的形式画出来,得到图l 。从整体上看,输人为A ,B ,C 三相电压,输出为转速ω,是一台异步电动机。从结构图内部看,经过3/2变换和按转子磁链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XX大学 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专业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 2012年7月9日至2012年7月20日 课程设计的容及要求: 1.容 利用51单片机开发板设计并制作一个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系统能够实时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启动、停止、加速、减速等。 2.要求 (1)掌握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2)掌握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 (3)制定设计方案,绘制系统工作框图,给出系统电路原理图。 (4)用汇编或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与调试。 (5)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6)撰写一篇7000字左右的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年月日 负责教师年月日 学生签字年月日 目录 0 前言1 1 总体方案设计2 1.1 系统方案2 1.2 系统构成2 1.3 电路工作原理2 1.4 方案选择3 2 硬件电路设计3 2.1 系统分析与硬件设计3 2.2 单片机AT89C523 2.3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4 2.4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4 2.5 键盘电路设计4 3软件设计5 3.1 应用软件的编制和调试5 3.2 程序总体设计5

3.3 仿真图形7 4 调试分析9 5 结论及进一步设想9参考文献10 课设体会11 附录1 电路原理图12附录2 程序清单13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XXXXX大学自动化学院 摘要:本篇论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PWN调速的基本办法,直流电机调速的相关知识以及PWM调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MCS-51单片机的用软件产生PWM信号以及信号占空比调节的方法。对于直流电机速度控制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调速特性,调速平滑,方便,调速围广,过载能力大,能承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的无级快速起动、制动和反转;能满足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系统各种不同的特殊运行要求。电动机调速系统采用微机实现自动控制,是电气传动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采用微机控制后,整个调速系统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电动机稳态运转时转速精度可达到较高水平,静动态各项指标均能较好地满足工业生产中高性能电气传动的要求。 关键词:单片机最小系统;PWM ;直流电机调速; 0 前言 电动机作为最主要的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围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商务和办公设备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如电冰箱,空调,DVD等)中,都大量使用着各种各样的电动机。据资料显示,在所有动力资源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电动机。同样,我国生产的电能中有百分之六十是用于电动机的。电动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电气时代,电动机的调速控制一般采用模拟法,对电动机的简单控制应用比较多。简单控制是指对电动机进行启动,制动,正反转控制和顺序控制。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市场对产品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直流电动机的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性能、过载能力强等特点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能够适应发展的要求,单闭环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作为单片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单片机,正朝着多功能、多选择、高速度、低功耗、低价格、大存储容量和强I/O功能等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档次的不断提高,功能的不断完善,单片机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领域的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特别是在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中。这是因为单片机具有很多优点:体积小,功能全,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结构合理,指令丰富,控制功能强,造价低等。所以选用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矢量控制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仿真设计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器件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再加上现代控制理论,特别是矢量控制技术向电气传动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使得交流电机调速技术日臻成熟。以矢量控制为代表的交流调速技术通过坐标变换重建电机模型,从而可以像直流电机那样对转矩和磁通进行控制,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经可以和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因此,研究由矢量控制构成的交流调速系统已成为当今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中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最后,综合矩阵变换的控制策略及异步电动机转子磁场定向理论,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分别建立了矩阵变换仿真模型以及基于矩阵变换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矩阵变换的控制原理、输入、输出性能以及矢量控制系统的优质的抗扰能力及四象限运行特性进行分析验证,展现了该新型交流调速系统的广阔发展前景,并针对基于矩阵变换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特点,着重对矢量控制单元进行了软件设计。本设计研究的是矢量控制的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系统,采用MATLAB软件在其simulink中进行仿真。 关键词:坐标变换矢量控制异步电动机MATLAB simulink仿真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the microelectronics component, the microcomputer and 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odern control theory, especially the penetration from vector control technology to electric drive field and application, the feasible AC motor speed regul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more mature day by day. Depend on the control principle of the MC and the rotor-flux orientation theory, and using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MC and the matrix converter fed induction motor vector control drive system has been build. The input-outpu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bility of four-quadrant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引言无刷直流电机最本质的特征是没有机械换向器和电刷所构成的机械接触式换向机构。现在,无刷直流电机定义有俩种:一种是方波/梯形波直流电机才可以被称为无刷直流电机,而正弦波直流电机则被认为是永磁同步电机。另一种是方波/梯形波直流电机和正弦波直流电机都是无刷直流电机。国际电器制造业协会在1987年将无刷直流电机定义为“一种转子为永磁体,带转子位置信号,通过电子换相控制的自同步旋转电机”,其换相电路可以是独立的或集成于电机本体上的。本次设计采用第一种定义,把具有方波/梯形波无刷直流电机称为无刷直流电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化生产、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家用电器、工业机器人等设备都向着高效率化、小型化及高智能化发展,电机作为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因此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也发展迅速[1]。 1.1 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概况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由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19世纪40年代,第一台直流电动机研制成功,经过70多年不断的发展,直流电机进入成熟阶段,并且运用广泛。 1955年,美国的D.Harrison申请了用晶体管换相线路代替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电刷的专利,形成了现代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雏形。 在20世纪60年代初,霍尔元件等位置传感器和电子换向线路的发现,标志着真正的无刷直流电机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人Blaschke提出矢量控制理论,无刷直流电机的性能控制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电机在高性能领域的应用。 1987年,在北京举办的德国金属加工设备展览会上,西门子和博世两公司展出了永磁自同步伺服系统和驱动器,引起了我国有关学者的注意,自此我国开始了研制和开发电机控制系统和驱动的热潮。目前,我国无刷直流电机的系列产品越来越多,形成了生产规模。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电子电力技术的发展,无刷直流电机发展的初期,由于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性能差,价格贵,而且受永磁材料和驱动控制技术的约束,这让无刷直流电动机问世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停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Matlab仿真实验

基于Matlab/Simulink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一.理论基础 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思路是以产生相同的旋转磁动势为准则,将异步电动机在静止三相坐标系上的定子交流电流通过坐标变换等效成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直流电流,并分别加以控制,从而实现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以达到直流电机的控制效果。所谓矢量控制,就是通过矢量变换和按转子磁链定向,得到等效直流电动机模型,在按转子磁链定向坐标系中,用直流电动机的方法控制电磁转矩与磁链,然后将转子磁链定向坐标系中的控制量经变换得到三相坐标系的对应量,以实施控制。其中等效的直流电动机模型如图1-1所示,在三相坐标系上的定子交流电流iA、iB、iC ,通过3/2变换可以等效成两相静止正交坐标系上的交流isα和isβ,再通过与转子磁链同步的旋转变换,可以等效成同步旋转正交坐标系上的直流电流ism和ist。 图1-1 异步电动机矢量变换及等效直流电动机模型 从图1-1的输入输出端口看进去,输入为A、B、C三相电流,输出为转速ω,是一台异步电动机。从内部看,经过3/2变换和旋转变换2s/2r,变成一台以ism和ist为输入、ω为输出的直流电动机。m绕组相当于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绕组,ism相当于励磁电流,t绕组相当于电枢绕组,ist相当于与转矩成正比的电枢电流。 按转子磁链定向仅仅实现了定子电流两个分量的解耦,电流的微分方程中仍存在非线性和交叉耦合。采用电流闭环控制,可有效抑制这一现象,使实际电流快速跟随给定值,图1-2是基于电流跟随控制变频器的矢量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1-2矢量控制系统原理结构图 通过转子磁链定向,将定子电流分量分解为励磁分量i sm 和转矩分量i st ,转子磁链r ψ仅由定子电流分量i sm 产生,而电磁转矩e T 正比与转子磁链和定子电流转矩分量的乘积,实现了定子电流的两个分量的解耦。简化后的等效直流调速系统如图1-3所示。 图1-3简化后的等效直流调速系统 二.设计方法 1.电流模型设计 转子磁链在实用的系统中多采用按模型计算的方法,即利用容易测得的电压、电流或转速等信号,借助于转子磁链模型,实时计算磁链的幅值与空间位置。转子磁链模型可以从电动机数学模型中推导出来,也可以利用专题观测器或状态估计理论得到闭环的观测模型。在计算模型中,由于主要实测信号的不同,又分为电流模型和电压模型两种。本设计采用在αβ坐标系上计算转子磁链的电流模型。 由实测的三相定子电流通过3/2变换得到静止两相正交坐标系上的电流i sα和i sβ,在利用αβ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式计算转子磁链在αβ轴上的分量 ?? ? ?? ?? ++-=+--=β αβχαβααωψψψωψψψs r r r s r r r i Tr Lm Tr dt d i Tr Lm Tr dt d 11 (2-1-1) 也可表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