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3.7V锂电池讲解

锂电池3.7V锂电池讲解
锂电池3.7V锂电池讲解

3.7v锂电池参数

3.7V锂电池图片 3.7V锂电池参数

三洋Sanyo18650电芯

产品名称:三洋锂电池

UR18650F(2600mAh)

电池型号:UR18650F

标称容量:2500mAh

标称电压:3.7V

平均容量:2600mAh

充电限制电压:4.2V

工作电压:2.75-4.2V

阻:≤100mΩ

尺寸:直径18×高度65mm

外包装膜:红色半透明绝缘垫:浅

蓝色

标准充电:CC转CV模式0.5CA充电

约4hrs

产品名称:三洋锂电池

UR18650W(1600mAh)

电池型号:UR18650W

标称容量:1500mAh

标称电压:3.7V

平均容量:1600mAh

充电限制电压:4.2V

工作电压:2.75-4.2V

阻:≤100mΩ

尺寸:直径18×高度65mm

外包装膜:红色半透明绝缘垫:粉红色

标准充电:CC转CV模式0.5CA充电约4hrs

产品名称:三洋锂电池

UR18650F(2400mAh)

电池型号:UR18650F

标称容量:2300mAh

标称电压:3.7V

平均容量:2400mAh

充电限制电压:4.2V

工作电压:2.75-4.2V

阻:≤100mΩ

尺寸:直径18×高度65mm

外包装膜:红色半透明绝缘垫:绿色

标准充电:CC转CV模式0.5CA充电约4hrs

产品名称:三洋锂电池

UR18650A(2200mAh)

电池型号:UR18650A

标称容量:2150mAh

标称电压:3.7V

平均容量:2200mAh

充电限制电压:4.2V

工作电压:2.75-4.2V

阻:≤100mΩ

尺寸:直径18×高度65mm

外包装膜:红色半透明绝缘垫:深紫色

标准充电:CC转CV模式0.5CA充电约4hrs

产品名称:三洋锂电池UF103450P

电池型号:UF103450P

标称容量:1880mAh

标称电压:3.7V

平均容量:1900mAh

充电限制电压:4.2V

工作电压:2.75-4.2V

阻:≤100mΩ

尺寸:厚10*宽34*高50mm

外包装膜:红色半透明绝缘垫:白色

标准充电:CC转CV模式0.5CA充电约4hrs

产品名称:三洋锂电池UF103450P(With Fuse)

电池型号:UF103450P(With Fuse)

标称容量:1880mAh

标称电压:

3.7V

平均容量:1900mAh

充电限制电压:

4.2V

工作电压:2.75-4.2V

阻:

≤100mΩ

尺寸:厚10*宽34*高50mm

外包装膜:红色半透明

绝缘垫:白色

标准充电:CC转CV模式0.5CA充电

约4hrs

带保险丝:2A92℃

三星SAMSUNG电芯

产品名称:三星18650 1500mAh动力

电池

电芯型号:三星INR18650-15R电芯

品牌:三星/SAMSUNG

标称电压:3.6v 标称容量:1500mAh

阻:≤60mΩ重量:46.0g

外形尺寸:Max18.25*65.00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20℃~ +60℃

充电限制电压:4.25V 放电终止电压:2.45V

标准放电电流:0.5C(750mA)

最大放电电流:20C(30A)

充电电流:750mA(标准)or 1500m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产品名称:三星18650 2400mAh锂电池(ICR18650-24F)

电芯型号:三星ICR18650-24F电芯

品牌:三星/SAMSUNG

标称电压:3.7v 标称容量:2400mAh 阻:≤60mΩ重量:46.0g

外形尺寸:Max18.25*65.00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20℃~ +60℃

充电限制电压:4.25V 放电终止电压:2.45V

标准放电电流:0.2C(480mA)

最大放电电流:1C(2400mA)

充电电流:1200mA(标准)or 2400m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产品名称:三星18650 2800mAh电池(ICR18650-28A)

电芯型号:三星ICR18650-28A电芯

品牌:三星/SAMSUNG

标称电压:3.75v 标称容量:2800mAh 阻:≤70mΩ重量:48.0g

外形尺寸:Max18.25*65.00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20℃~ +60℃

充电限制电压:4.35V 放电终止电压:2.75V

标准放电电流:0.2C(560mA)

最大放电电流:1C(2800mA)

充电电流:1400mA(标准)or

2800m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产品名称:三星电池ICR18650-26F 2600mAh

电池型号:三星ICR18650-26F(原装正品)

品牌:SAMSUNG

标称电压:3.7v 标称容量:2600mAh 直径:18.4mm 高度:65.0mm

阻:≤100mΩ重量:47g 充电式:恒压+恒流(4.2V)

外形尺寸:Max18.25*65.00mm

充电温度:0°C~45°C

放电温度:-20°C ~ +60°C

最大充电电流:1CmA(2600mA)

最大放电电流:2CmA(5200mA)

充电电流:1300mAh(标准) or 2600mAh(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产品名称:三星ICP103450S 2000mAh 锂电池电芯

电芯型号:三星ICP103450S电芯

品牌:三星/SAMSUNG

标称电压:3.7v 标称容量:2000mAh 外形尺寸:10.4×33.9×48.7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20℃~ +60℃

充电限制电压:4.2V 放电终止电压:2.75V

最大充电电流:0.85CmA(1700mA)

最大放电电流:1CmA(2000mA)

充电电流:1000mA(标准)or 1700m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产品名称:三星18650电池2200mAh 电池型号:三星ICR18650-22F(原装正品)

品牌:SAMSUNG

标称电压:3.6v 标称容量:2200mAh 直径:18.4mm 高度:65.0mm

阻:≤100mΩ重量:46

g

充电式:恒压+恒流(4.2V)

外形尺寸:Max18.25*65.00mm

充电温度:0°C~45°C

放电温度:-20°C ~ +60°C

最大充电电流:1CmA(2200mA)

最大放电电流:2CmA(4400mA)

充电电流:1100mAh(标准) or

2200mAh(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LG电芯

产品名称:LG18650锂电池

2400mAh-ICR18650 A4

电芯型号:LG ICR18650 A4电芯

品牌:国LG

标称电压:3.7v 标称容量:2400mAh

阻:≤70mΩ重量:48g

外形尺寸:18.25mm×65.00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限制电压:4.2 ±0.05 V

放电终止电压:2.75V

最大充电电流:1200mA 最大放电电流:4800mA

充电温度:0℃~45℃放电温度:-20℃~ +60℃

充电电流:1200mA(标准) or2.4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产品名称:LG锂电池ICR18650 B4(2600mAh)

电池型号:ICR18650 B4

标称容量:2600mAh

标称电压:3.6V

充电限制电压:4.2V

工作电压:2.75-4.2V

阻:≤70mΩ

尺寸:直径18mm×高度65mm

外包装膜:灰色绝缘垫:白色

标准充电:CC转CV模式0.5CA充电约4hrs

产品名称:LG锂电池ICR18650

S3(2200mAh)

电池型号:ICR18650 S3

标称容量:2200mAh

标称电压:3.6V

充电限制电压:4.2V

工作电压:2.75-4.2V

阻:≤80mΩ

尺寸:直径18mm×高度65mm

外包装膜:天蓝色绝缘垫:白色

标准充电:CC转CV模式0.5CA充电

约4hrs

松下电芯

产品名称:松下18650 2900mAh锂电

池(NCR18650)

电芯型号:松下NCR18650电芯

品牌:松下/Panasonic

标称电压:3.6v 标称容量:2900mAh

阻:≤65mΩ重量:45g

外形尺寸:Max18.6mm×65.2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20℃~ +60℃

充电限制电压:4.25V

放电终止电压:2.45V

标准放电电流:550mA

最大放电电流:3300mA

充电电流:413mA(标准) or825m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产品名称:松下18650电芯2450mAh-CGR18650DA

电芯型号:松下CGR18650DA电芯

品牌:松下/Panasonic

标称电压:3.6v 标称容量:2450mAh 阻:≤65mΩ重量:45g

外形尺寸:18.6mm×65.20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限制电压:4.2 V 放电终止电压:2.75V

最大充电电流:2150mA 最大放电电流:4300mA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20℃~ +60℃

充电电流:1200mA(标准) or2.4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产品名称:全新松下CGR18650CG 2250mAh电芯

电芯型号:松下CGR18650CG电芯

品牌:松下/Panasonic

标称电压:3.6v 标称容量:2250mAh 阻:≤65mΩ重量:44g

外形尺寸:18.6mm×65.2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限制电压:4.25V 放电截止电压:3.0V

最大充电电流:1.5A 最大放电电流:2.5A

充电温度:0℃~45℃放电温度:-20℃~ +60℃

充电电流:430mA(标准) or1.5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产品名称:松下CGR18650CH 2250mAh倍率型锂电池电芯

电芯型号:松下CGR18650CH电芯

品牌:松下/Panasonic

标称电压:3.6v 标称容量:2250mAh 阻:≤32mΩ重量:44.5g

外形尺寸:18.15mm×65.1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限制电压:4.25V 放电终止电压:3.0V

最大充电电流:1500mA(0.67C)

最大放电电流:10A(5C)

充电温度:0℃~45℃放电温度:-20℃~ +60℃

充电电流:430mA(标准) or1.5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索尼18650锂电池

产品名称:索尼18650动力电池

1500mAh

电芯型号:索尼US18650TV动力电芯

品牌:索尼/Sony

标称电压:3.7V 标称容量:1600mAh

阻:≤50mΩ重量:48g

外形尺寸:18.25mm×65.00mm 充电

式:恒压-恒流

充电限制电压:4.2 ±0.05 V 放电终

止电压:2.75V

最大充电电流:3000mA 最大放电电

流:15A(10C)

充电温度:0℃~45℃放电温度:-20℃

~ +60℃

充电电流:750mA(标准) or1.5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2400mAh

电芯型号:索尼US18650GR G7电芯品牌:索尼/Sony

标称电压:3.7v 标称容量:2400mAh 阻:≤70mΩ重量:48g

外形尺寸:18.25mm×65.00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限制电压:4.2 ±0.05 V 放电终止电压:2.75V

最大充电电流:1200mA 最大放电电流:4800mA

充电温度:0℃~45℃放电温度:-20℃~ +60℃

充电电流:1200mA(标准) or2.4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US18650GR 8A 2600mAh

电芯型号:索尼US18650GR 8A电芯品牌:索尼/Sony

标称电压:3.7v 标称容量:2600mAh 阻:≤70mΩ重量:48g

外形尺寸:18.25mm×65.00mm

充电式:恒压-恒流

充电限制电压:4.2 ±0.05 V

放电终止电压:2.75V

最大充电电流:2600mA 最大放电电流:5200mA

充电温度:0℃~45℃放电温度:-20℃~ +60℃

充电电流:1300mA(标准) or2.6A(快速) 充电时间:3hrs(标准) or 2.5hrs(快速)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核心提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 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策略上关注技术领先。韩国更偏重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010-2020年中国及全球锂电产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处于行业的高速增长期。2010年至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呈现消费型电池占比逐年下降、动力类占比逐年提升的格局。2016年受消费电子产品增速趋缓以及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影响,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出“一快一慢”新常态。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51.7万辆,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33.0GWh,同比增长65.83%。随着储能电站建设步伐加快,锂离子电池在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逐步推广,2016年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占比达到4.94%。 2010-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业务发展方向契合政策,发展前景良好。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及设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总体上呈现平稳波动态势,在不同应用领域及细分市场行业利润水平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在低端负极产品和涂布机领域,门槛低,竞争充分,利润水平相对较低。而中高端负极材料、涂布机以及新兴的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产品技术含量高,在研发、工艺改善、客户积累、资金投入等方面进入壁垒较高,附加价值较高,优质企业能够在该领域获得较好的利润率水平。 全球负极材料产业集中度极高,江西紫宸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总量占全球负极材料产销量

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类 名词解析

电池名词解释 最近发现有许多人对电池的专有名词有一些误解,因此笔者在此对这些名词做一些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正确的了解,而不要产生一些认知的误会。 一次电池 顾名思义为只可使用一次性的电池,当电池内以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来提供电力,也无法透过充电或其它方式将原有电能补充回来,因此完全放电后将不可再使用,这是电化学反应为不可逆转。一般市面上常见的干电池、碳锌电池、碱性电池、水银电池、锌空气电池等,皆属此一次性电池。不同的一次性电池种类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但都局限于单次的使用。在制造上许多电池种类的原料使用及制程上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污染性,对环境以及人体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是可以再重复使用的电池,可持续的充电、放电使用,二次电池一样是经过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但可以藉由充电方式,将电能重新转化成化学能,便可让电池再次使用,而使用的次数随着材料与设计有其差异性。市面上常见的有铅酸电池、胶体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不同种类的二次电池因为其额定电压、额定容量、使用温度以及安全性,

有其不同的使用。在制造上许多电池种类的原料使用及制程上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污染性,对环境以及人体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碳锌电池 碳锌电池又称碳锌干电池、碳性电池、碳性电芯,外壳由锌构成。既可以作为电池的容器,又可以作为电池的负极。碳锌电池是从液体Leclanche电池发展而来。传统或一般型以氯化铵为电解质;电池则通常是使用氯化锌为电解质的碳锌电池,是一般使用的廉价电池的一种改良版。电池的正极主要是由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和碳构成。电解液是把氯化锌和氯化铵溶于水中所形成的糊状溶液。碳锌电池是最便宜的原电池,因此成为很多厂商的首选,因为这些厂商所销售的设备中常常需要配送电池。锌碳电池可以用于遥控器、闪光灯、玩具或晶体管收音机等功率不大的设备。此电池正极的碳棒与二氧化锰中所混合的碳只负责引出电流,并不参与反应,正极实际参与还原反应并提供正电的是二氧化锰中的锰,因此,又称为锰锌电池、锌锰电池或锌-二氧化锰电池,也有简称锰干电池的。碳锌电池的电压为1.5V。 锌空气电池 锌空气电池(Zinc-air battery)是一类结构特殊的品种。负极采用了锌合金。而正极材料,则是空气中的氧。在储存时一般保持密封,所以基本上没有自放电。又称锌氧电池,有时也被称为锌空电池。由于锌空电池内部含有高浓度的电解质(氢氧化钾具有强碱性、强腐蚀

2017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核心提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 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策略上关注技术领先。韩国更偏重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010-2020年中国及全球锂电产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处于行业的高速增长期。2010年至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呈现消费型电池占比逐年下降、动力类占比逐年提升的格局。2016年受消费电子产品增速趋缓以及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影响,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出“一快一慢”新常态。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51.7万辆,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33.0GWh,同比增长65.83%。随着储能电站建设步伐加快,锂离子电池在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逐步推广,2016年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占比达到4.94%。 2010-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业务发展方向契合政策,发展前景良好。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及设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总体上呈现平稳波动态势,在不同应用领域及细分市场行业利润水平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在低端负极产品和涂布机领域,门槛低,竞争充分,利润水平相对较低。而中高端负极材料、涂布机以及新兴的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产品技术含量高,在研发、工艺改善、客户积累、资金投入等方面进入壁垒较高,附加价值较高,优质企业能够在该领域获得较好的利润率水平。 全球负极材料产业集中度极高,江西紫宸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总量占全球负极材料产销量90%以上。负极材料产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2015年前五强贝特瑞、日立化成、江西紫宸、上海杉杉、三菱化学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20%、18%、13%、10%、7%,全球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为68%。江西紫宸2016年全球份额提升至10.5%,国内份额提升至14.8%,预计2017年

锂离子电池的三大特性分析

锂离子电池的三大特性分析 时间:2014-11-12 11:12:47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9697 一、电池的容量特性 容量测试得到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放电电压与容量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倍率下的放电电压与容量的关系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整个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电压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1)电池在初始阶段端电压快速下降,放电倍率越大,电压下降的越快; 2)电池电压进入一个缓慢变化的阶段,这段时间称为电池的平台区,放电倍率越小,平台区持续的时间越长,平台电压越高,电压下降越缓慢。在锂离子电池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希望电池工作在平台区; 3)在电池电量接近放完时,电池负载电压开始急剧下降直至达到放电截止电压。从容量测试的结果中,同时还可以得到放电电流与容量的曲线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放电电流与容量的关系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池放电电流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实际容量。放电电流越大,电池容量相应减小,这表明放电电流越大,到达终止电压经历的时间越短。所以谈到电池容量时,应指明其放电电流(放电倍率)。 二、电池开路电压特性 开路电压测试[6]得到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与电池SOC的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电池充电与放电时的OCV-SOC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池的OCV-SOC曲线与电池放电电压曲线趋势基本相同。在SOC的中间区间(20%<SOC<80%)内,电池的OCV变化极小,电池处于平台区;而在SOC的两端区间(SOC<10%和SOC>90%),OCV 的变化率较大,整个磷酸铁锂电池的OCV-SOC曲线呈现中间区域平坦,头尾两端陡峭的样子,开路电压法即是利用这一稳定的对应关系进行SOC估计。 锂离子电池OCV-SOC关系曲线受温度、放电倍率、老化程度因素影响较小[7],但在充放电2种状态下,两条特性曲线之间会存在一定差异。 三、电池内阻特性 图6表示磷酸铁锂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的欧姆内阻。 图6 电池内阻变化曲线

锂离子电池基本知识

一.电池常规知识 目录 1.什么是电池? 2.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有什么区别? 3、充电电池是怎样实现它的能量转换? 4、什么是Li-ion电池? 5、Li-ion电池的工作原理? 6、Li-ion电池的主要结构。 7、Li-ion电池的优缺点。 8、Li-ion电池安全特性是如何实现的? 9、什么是充电限制电压?额定容量?额定电压?终止电压? 10、Li-ion铝壳和钢壳电池比较它的区别有哪些? 11、目前常见的各种可充电电池之间有什么区别? 1、什么是电池? 电池是一种能源。当它正负极连接在用电器上时,因为正负极之间存在电势之差,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储存在电池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释放出来,一只电池必然由两种不同电化学活性的物质组成正负两极,正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电动势差形成电池的电压,根据其电化学系统的不同,各种类型的电池

电压各有不同。 2、一次电池和充电电池有什么区别? ?电池内部的电化学设计决定了该类型的电池是否可充。根据它 们的电化学成分和电极的结构可知,可充电电池的内部结构之 间所发生的反应是可逆的。 ?理论上,这种可逆性是不会受循环次数的影响,既然充放电会 在电极的体积和结构上引起可逆的变化,那么可充电电池的内 部设计就支持这种变化。而一次电池在给定的电池环境中两个 电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是不可逆的,因此,不可以将一次电池 拿来充电,这种做法很危险也很不经济。如果需要反复使用, 应选择真正的循环次数在1000次左右的充电电池,这种电池又 称为二次电池。 ?另一明显的区别就是它们具有较高的比能量和负载能力,以及 自放电率。一次电池能量密度远比一次电池高。然而他们的负 载能力相对要小。 ?二次电池具有相对较高的负载能力,可充电电池Li-ion,随着 近几年的发展,具有高能量容量。 ?不管何种一次电池的电化学系统属于哪种,所有的一次电池的 自放电率都很小。 3、充电电池是怎样实现它的能量转换? ?每种电池都具有电化学转换的能力,即将储存的化学能直接转 换成电能。就二次电池而言(另一术语也称可充电便携式电池),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精编版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核心提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 2016 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 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 2016 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 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策略上关注技术领先。韩国更偏重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010-2020 年中国及全球锂电产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处于行业的高速增长期。 2010 年至2016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呈现消费型电池占比逐年下降、动力类占比逐年提升的格局。 2016 年受消费电子产品增速趋缓以及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影响,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出“一快一慢”新常态。 2016 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 51.7 万辆,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 33.0GWh,同比增长 65.83%。随着储能电站建设步伐加快,锂

离子电池在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逐步推广, 2016 年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占比达到 4.94%。 2010-2016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业务发展方向契合政策,发展前景良好。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及设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总体上呈现平稳波动态势,在不同应用领域及细分市场行业利润水平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在低端负极产品和涂布机领域,门槛低,竞争充分,利润水平相对较低。而中高端负极材料、涂布机以及新兴的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产品技术含量高,在研发、工艺改善、客户积累、资金投入等方面进入壁垒较高,附加价值较高,优质企业能够在该领域获得较好的利润率水平。 全球负极材料产业集中度极高,江西紫宸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总量占全球负极材料产销量 90%以上。负极材料产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2015 年前五强贝特瑞、日立化成、江西紫宸、上海杉杉、三菱化学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20%、18%、13%、10%、7%,全球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为 68%。江西紫宸 2016 年全球份额提升至 10.5%,国内份额提升至 14.8%,预计 2017 年份额维持提升趋势。江西紫宸国内排名前三,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中:贝特瑞、杉杉科技、江西紫宸为行业前三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全解析

锂电池结构 锂离子电池构成主要由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和隔膜四部分组成。目前市场上采用较多的锂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二者正极原材料差异较大,生产工艺流程比较接近但工艺参数需变化巨大。若磷酸铁锂全面更换为三元材料,旧产线的整改效果不佳。对于电池厂家而言,需要对产线上的设备大面积进行更换。 锂电池制造工艺 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涵盖电极制作的搅拌涂布阶段(前段)、电芯合成的卷绕注液阶段(中段),以及化成封装的包装检测阶段(后段),价值量(采购金额)占比约为(35~40%):(30~35)%:(30~35)%。差异主要来自于设备供应商不同、进口/国产比例差异等,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价值量占比有偏差但总体符合该比例。 锂电生产前段工序对应的锂电设备主要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等;中段工序主要包括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后段工序则包括化成机、分容检测设备、过程仓储物流自动化等。除此之外,电池组的生产还需要Pack 自动化设备。 锂电前段生产工艺 锂电池前端工艺的结果是将锂电池正负极片制备完成,其第一道工序是搅拌,即将正、负极固态电池材料混合均匀后加入溶剂,通过真空搅拌机搅拌成浆状。配料的搅拌是锂电后续工艺的基础,高质量搅拌是后续涂布、辊压工艺高质量完成的基础。 涂布和辊压工艺之后是分切,即对涂布进行分切工艺处理。如若分切过程中产生毛刺则后续装配、注电解液等程序、甚至是电池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锂电生产过程中的前端

设备,如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等是电池制造的核心机器,关乎整条生产线的质量,因此前端设备的价值量(金额)占整条锂电自动化生产线的比例最高,约35%。 锂电中段工艺流程 锂电池制造过程中,中段工艺主要是完成电池的成型,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制片、极片卷绕、模切、电芯卷绕成型和叠片成型等,是当前国内设备厂商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领域,占锂电池生产线价值量约30%。 目前动力锂电池的电芯制造工艺主要有卷绕和叠片两种,对应的电池结构形式主要为圆柱与方形、软包三种,圆柱和方形电池主要采用卷绕工艺生产,软包电池则主要采用叠片工艺。圆柱主要以18650和26650为代表(Tesla单独开发了21700电池、正在全行业推广),方形与软包的区别在于外壳分别采用硬铝壳和铝塑膜两种,其中软包主要以叠片工艺为主,铝壳则以卷绕工艺为主。 软包结构形式主要面向中高端数码市场,单位产品的利润率较高,在同等产能条件下,相对利润高于铝壳电池。由于铝壳电池易形成规模效应,产品合格率及成本易于控制,目前二者在各自市场领域均有可观的利润,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二者都很难被彻底取代。 由于卷绕工艺可以通过转速实现电芯的高速生产,而叠片技术所能提高的速度有限,因此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主要采用卷绕工艺为主,因此卷绕机的出货量目前大于叠片机。 卷绕和叠片生产对应的前道工序为极片的制片和模切。制片包括对分切后的极片/极耳焊接、极片除尘、贴保护胶纸、极耳包胶和收卷或定长裁断,其中收卷极片用于后续的全自动卷绕,定长裁断极片用于后续的半自动卷绕;冲切极片是将分切后的极片卷绕冲切成型,用于后续的叠片工艺。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现状与 趋势

一、文献综述 1、前言 现阶段,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引领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日本的行业技术水平具有领先优势,韩国的动力电池制造能力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则具有引领前沿的科研能力。 2、国外发展现状 2·1日本 2·11 2009年,日本政府推出了RISING计划(创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事业)和U~EAD项目(汽车用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系统),并于2013年更新了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路线图(RM2013),具体指标有2020年电池的续航里程实现250~350km·电池系统总电量达到25~35kW·h,电池能量密度实现250Wh· kg-1,功率密变达到1500W·kg-1,循环寿命达到1000-1500次,价格成本降低到2万日元/W·h。RM2013指明了电极材料的发展方向,正极材料要发展xLiMn03·(1~x)LiMO2(M=Ni,Co,Mn,0≤x≤1)、LizMSi0s、LiNiosMn1s04、LiCnP04、Li2MSO·F、LiMO2(M=Ni,Co,Mn);负极材料要发展Sn~CoC合金,Si基负极包括Si/C和Si0,以及Si基合金。 2·12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为松下电池公司。松下是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导者,作为Tesla最主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凭借Tesla的发展稳居市场领导者地位,全球市场份额在20%左右。目前松下电池主要给ModelS和MndelX提供18650圆柱电池,正极采用镍钴铝三元材料(NCA),负极使用硅碳复合材料,单体能量密度可达252Wh·kg-1,而即将使用在Mode13上的21700圆柱形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更是提高到300Wh·kg-1·是目前行业内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 2·2韩国 2·21 2011年,韩国启动了包含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应用技术研究、评价及测试基础设施以及下一代电池研究的二次电池技术研发项目。LG化学和三星SDI是具有代表性的韩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也是动力电池领域的后起之秀,两者凭借先

20150530-史上最全最权威的动力电池起火分析-技术全解析:为何锂电池爆炸新闻不断

技术全解析:为何锂电池爆炸新闻不断 导读:锂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突然扩大了,主要源于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这些年来关于如何使用电池的小贴士,锂电池爆炸等新闻不断,但其中经常包含很多误导性信息。这篇文章中我们从锂电池的简单应用到复杂应用一一说起。 锂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突然扩大了,主要源于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这些年来关于如何使用电池的小贴士,锂电池爆炸等新闻不断,但其中经常包含很多误导性信息。这篇文章中我们从锂电池的简单应用到复杂应用一一说起。

衡量电池性能好坏,有以下几个重要指标: 一、充放电倍率:越高越好 “C”是形容电池充放电电流大小的专用符号。1C放电就代表1小时内把电池从满电放到空的电流大小。iPhone 6电池容量为1810mAH,那么这颗电池的1C放电电流就是1.81安培;比亚迪e6电动汽车中使用的每颗电池容量是200AH,则这个电池1C放电电流就是200安培。一个电池如果用高倍率放电,通常放出的能量比低倍率少。 不同放电倍率下放出的电量 从上图测试结果可知这颗动力电池使用10C放电放出的能量是1C放电下的85%,使用20C放电放出的能量只有1C放电下的70%。 二、充放电循环次数:越多越好 500次是锂电池的常见值,根据不同材料制作的锂电池充放电次数从300-3000次不等。这个值的具体含义每个工厂可能略有不同,大致可以理解为:按

厂商规定的充放电倍率(比如1C放电,0.3C充电;每次从0%充放到100%,照此循环)下,500次循环后,电池容量还剩最初的80%。充放电次数和使用习惯的关系太大了,我们举几个例子。 1、充放电强度对循环次数的影响 工厂标注:每次从0%充放到100%,1C放,0.3C充,500次后容量衰减到80%,这是最严苛的测试循环,也可以不这么严格,看下面 如果每次电量的循环都在25%-75%,1C放,0.3C充,2000次后容量衰减到80% 如果每次电量的循环都在50%-100%,1C放,0.3充,1800次后容量衰减到80% 2、浅充浅放对寿命的影响 工厂标注:每次从0%充放到100%,1C放,0.3C充,500次后容量衰减到80%,是最严苛的测试循环,也可以不这么严格,看下面 每次电量的循环都在25%-75%,1C放,0.3C充,2000次后容量衰减到80% 每次电量的循环都在50%-100%,1C放,0.3充,1800次后容量衰减到80% 以上两个例子可看出充放电的倍率越小、越有利于寿命提升;浅充浅放也有利于寿命提升。 三、内阻:越小越好 这个参数随负载轻重、温度等因素随时变化,随着电池寿命减少,内阻也在逐渐增大。内阻越小的电池越可以高倍率充放电,18650的普通电池内阻在50m Ω左右,动力型的18650电池在15mΩ左右。想知道内阻多大需要用专用的设备测量,普通万用表不行。

(完整版)锂电池英文生产流程

Mixing(配料) Mix solvent and bound separately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s. Make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sty materials after stirring at high speed till uniformity. Coating(涂布) Now, we are in coating line. We use back reverse coating. This is the slurry-mixing tank. The anode(Cathode)slurry is introduced to the coating header by pneumaticity from the mixing tank. The slurry is coated uniformly on the copper foil, then the solvent is evaporated in this oven. (下面的依据情况而定)There are four temperature zones, they are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Zone one sets at 55 degree C, zone two sets at 65 degree C, zone three sets at 80 degree C, zone four sets at 60 degree C. The speed of coating is 4 meters per minute. You see the slurry is dried. The electrode is wound to be a big roll and put into the oven. The time is more than 2 hours and temperature is set at 60 degree C. Throughout the coating, we use micrometer to measure the electrode thickness per about 15 minutes. We do this in order to keep the best consistency of the electrode. Vocabulary: coating line 涂布车间back reverse coating 辊涂coating header 涂布机头 Al/copper foil 铝/铜箔degree C 摄氏度temperature zones 温区 wind to be a(big)roll 收卷evenly/uniformly 均匀oven 烘箱 evaporate 蒸发electrode 极片 Cutting Cut a roll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heet into smaller sheets according to battery specification and punching request. Pressing Press the abo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heets till they become flat. Punching Punching sheets into electrodes according to battery specification, Electrode After coating we compress the electrode with this cylindering machine at about 7meters per minute. Before compress we clean the electrode with vacuum and brush to eliminate any particles. Then the compressed electrode is wound to a big roll. We use micrometer to measure the compressed electrode thickness every 10 minutes. After compressing we cut the web into large pieces. We tape the cathode edge to prevent any possible internal short. The large electrode with edge taped is slit into smaller pieces. This is ultrasonic process that aluminum tabs are welded onto cathodes using ultrasonic weld machine. We tape the weld section to prevent any possible internal short. And finally, we clean the finished electrodes with vacuum and brush. Vocabulary: cylindering 柱形辊压vacuum 真空particle 颗粒 wound 旋紧卷绕micrometer 千分尺internal short 内部短路 slit 分切ultrasonic 超声波weld 焊接

2018年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8年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 消费电子领域:高端电池产品存在结构性紧缺 (5) 1.1 需求:体积密度仍为消费电子电池首要攻克技术指标 (5) 1.2 现状及问题:续航时间仍然是消费电子一大困扰 (6) 1.3 解决方案:高压钴酸锂和硅碳负极为提升电池体积密度的良药 (8) 2. 动力电池领域:万亿市场奔“池”而来 (9) 2.1 需求:动力电池创造万亿市场需求 (10) 2.1.1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爆发之势已立 (11) 2.1.2 强混和轻混48V系统释放高倍率电池需求 (11) 2.2 现状及问题:续航里程和成本是新能源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14) 2.3 解决方案:电极材料和结构优化需同行 (15) 2.3.1 高镍+硅碳负极是动力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不二之选 (15) 2.3.2 A00等部分低端车型在退补后会重新考虑磷酸铁锂 (16) 2.3.3 电池结构:铝壳电池优势在结构优化中进一步凸显 (18) 3. 电池产业链对比及下一代电池 (18) 3.1 锂电池符合国家发展高端制造的规划 (19) 3.2 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 (19) 3.2.1 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快速放量高镍三元和高压钴酸锂存在结构性紧缺 (22) 3.2.2 锂电池负极:人造石墨占比逐年增高硅碳负极已处量产前夕 (25) 3.2.3 锂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已实现国产化替代未来技术难点在添加剂 (30) 3.2.4 高技术壁垒隔膜加速国产化 (32) 3.3 锂电池生产环节具有工艺复杂、行业集中度高、研发投入大等特点 .. 33 3.4 下一代电池需及早布局 (34) 4. 相关建议 (35) 5. 风险提示 (36) 图目录 图1:铅酸、镍铬、镍氢到锂电电池体积密度依次增长66%、188%、106% 6

各种类型电池

各种类型电池 1.镍氢电池 组成:镍氢电池中的“金属”部分实际上是金属氢化物。 用在镍氢电池的制造上,它们主要分为两大类。最常见的是AB5一类,A是稀土元素的混合物(或者)再加上钛(Ti);B则是镍(Ni)、钴(Co)、锰(Mn),(或者)还有铝(Al)。而一些高容量电池的“含多种成分”的电极则主要由AB2构成,这里的A则是钛(Ti)或者钒(V),B则是锆(Zr)或镍(Ni),再加上一些铬(Cr)、钴(Co)、铁(Fe)和(或)锰(Mn)。所有这些化合物扮演的都是相同的角色:可逆地形成金属氢化物。电池充电时,氢氧化钾(KOH)电解液中的氢离子(H+)会被释放出来,由这些化合物将它吸收,避免形成氢气(H2),以保持电池内部的压力和体积。当电池放电时,这些氢离子便会经由相反的过程而回到原来的地方。 特性:镍氢电池是由氢离子和金属镍合成,电量储备比镍镉电池多30%,比镍镉电池更轻,使用寿命也更长,并且对环境无污染。镍氢电池的缺点是价格比镍镉电池要贵好多,性能比锂电池要差。 工作原理:电解质 主要为KOH作电解液(电解质7moL/LKOH+15g/LLiOH) 充电时 正极反应:Ni(OH)2 + OH- →NiOOH + H2O + e- 负极反应:M + H2O + e- →MH + OH- 总反应:M + Ni(OH)2 →MH + NiOOH 放电时 正极:NiOOH + H2O + e- →Ni(OH)2 + OH- 负极:MH + OH- →M + H2O + e- 总反应:MH + NiOOH →M + Ni(OH)2 以上式中M为储氢合金,MH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最常用储氢合金为LaNi5。 应用前景:镍氢电池被普及地应用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中。一些功率特别大的镍氢电池,其容量、输出电池及功率比镍镉电池大,所以在电动遥控玩具(例如遥控车)上取代了镍镉电池。大功率的镍氢电池也使用在油电混合动力车辆中,最佳的例子就是丰田的prius,该

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设计全解析

---------------------------------------------------------------最新资料推荐------------------------------------------------------ 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设计全解析 WORD 格式-可编辑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全解析锂电池结构锂离子电池构成主要由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和隔膜四部分组成。 目前市场上采用较多的锂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二者正极原材料差异较大,生产工艺流程比较接近但工艺参数需变化巨大。 若磷酸铁锂全面更换为三元材料,旧产线的整改效果不佳。 对于电池厂家而言,需要对产线上的设备大面积进行更换。 锂电池制造工艺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涵盖电极制作的搅拌涂布阶段(前段)、电芯合成的卷绕注液阶段(中段),以及化成封装的包装检测阶段(后段),价值量(采购金额)占比约为(35~40%):(30~35)%:(30~35)%。 差异主要来自于设备供应商不同、进口/国产比例差异等,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价值量占比有偏差但总体符合该比例。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1/ 7

WORD 格式-可编辑锂电生产前段工序对应的锂电设备主要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等;中段工序主要包括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后段工序则包括化成机、分容检测设备、过程仓储物流自动化等。 除此之外,电池组的生产还需要 Pack 自动化设备。 锂电前段生产工艺锂电池前端工艺的结果是将锂电池正负极片制备完成,其第一道工序是搅拌,即将正、负极固态电池材料混合均匀后加入溶剂,通过真空搅拌机搅拌成浆状。 配料的搅拌是锂电后续工艺的基础,高质量搅拌是后续涂布、辊压工艺高质量完成的基础。 涂布和辊压工艺之后是分切,即对涂布进行分切工艺处理。 如若分切过程中产生毛刺则后续装配、注电解液等程序、甚至是电池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因此锂电生产过程中的前端设备,如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等是电池制造的核心机器,关乎整条生产线的质量,因此前端设备的价值量(金额)占整条锂电自动化生产线的比例最高,约35%。 锂电中段工艺流程锂电池制造过程中,中段工艺主要是完成电池的成型,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制片、极片卷绕、模切、电芯卷绕成型和叠片成型等,是当前国内设备厂商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领域,占锂电池生产线价值量约 30%。 目前动力锂电池的电芯制造工艺主要有卷绕和叠片两种,对应的

三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分类方法

三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分类方法 ——相关参考资料:目前制造的聚合物锂电池分三类: ①固体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 ②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 ③叠层型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没有液体或胶体电解质那样的有机溶媒,因此它非常稳定,也不易因过量充电、碰撞或其他损害,以及过量使用而造成危险情况。不过,在常温状态下它的离子导电率低,往往仅仅适于高温条件下使用。 但是,最近不断有机构宣布他们发明的固体聚合物锂电池,已经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中使用,而且聚合物的离子传导性和传统的导电液相当,完全达到适用价值。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中加入了增塑剂等添加剂,用来提高离子导电率,使锂电池可在常温下使用。这种聚合物锂电池采用铝塑膜包封,其内部构造有别于液态锂电池,虽仍有安全隐患,但不会爆炸,只会鼓胀。 目前生产的叠层型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涂有锰系化合物活性物质,以金属锂直接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并具有固态电解质。以金属锂直接作为负极活性材料,具有很多优点,首先是它有很高的

可逆容量,其理论值高达3862mAh/g,是目前所用石墨负极活性材料的十多倍。而金属锂的价格又相当低,特别是在中国,且不说已在江西、青海、新疆已开发的锂矿,就具有世界首屈一指的资源储量,据媒体报道,近年在西藏“山南”地区已勘探出尚未开发的锂金属储量,足够20亿辆高级豪华电动轿车(单车总功率达480kW,空车质量达2400kg)使用。 过去,金属锂之所以没有被广泛作为负极活性材料,是由于金属锂在负极上会结晶形成树枝状的金属锂——“枝晶锂”。“枝晶锂”生长到一定程度便会刺破隔膜,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严重威胁人身安全。而现在采用固体电解质作为锂离子的传导通路,可有效抑制“枝晶锂”的生长,因而将金属锂直接作为负极活性材料,不仅可避免液态或胶态锂电池的漏液现象,而且可制成能量密度更高、体积更小的叠层型固体电解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另据有关刊报道:未来两三年内,上述叠层型锂离子电池有可能取代液态锂离子电池市场一半的份额。叠层型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将是下一代各类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成为不可或缺的蓄能元件。 相关公司开发的叠层型锂离子蓄电池吸收了相关汽车公司车载动力电池组技术,成为纯电动汽车的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这种电池组总成现已通过有关严格的可靠性试验,并提供给世界上22个电动汽车制造商以试制各自的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得到普遍的好评。

锂电池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电池的化学知识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种类有多种,其中一种是氧化还原反应,在这种反应中,实际是电子在反应物中的转移过程。通常把提供电子的物质叫还原剂,接受电子的物质叫氧化剂。在电池体系里,一般把这些还原剂或氧化剂统一称作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在电池体系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就是电池反应。原剂或氧化剂和导电骨架加工在一起,便成了电极,其中,还原剂电极发生电池反应时是失去电子,叫负极,而由氧化剂组成的电极在反应中则得到电子,叫正极,对于可充电的电池,正极又叫阴极,负极又叫阳极。当电极插入到相关的溶液时,便获得了一电势,一般称为电极电位.正极,负极处于一相同溶液体系之下是否有电位差,是能否发生电池反应的必要条件。 1.1. 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电池是将物质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一种装置。电池工作时,负极(阳极)发生化学反应,给出电子,电子通过外部电子通道传到正极(阴极)并被其消耗,就这样,电池工作时,电子会源源不断的从负极(阳极)跑出来,通过外部电路到达正极(阴极),直到两电极中某一方被消耗完,电子才会停止转移。电子的定向流动便成为电流,最终获得电能。 1.2. 电池的组成 要使电池能连续工作,必需包含以下部分:电极,电解质,隔离物以及电池外壳。 1.2.1 电极一般由活性物质和导电骨架组成,如前所述,又分为正(阴)极和负(阳)极,是电池的核心部分,是电池产生电能的源泉,通过两极上活性物质和化学变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导电骨架主要起着传导电子和支撑活性物质的作用,又叫集流体。 1.2.2 电解质的一般作用是完成电池放电时的离子导电过程。电池工作时,负极提供的电子通过电池体系的外部电路到达正极从而提供电能,要实现这个能量转换过程,还必需要有一个内部离子导电过程以完成电流回路。离子的正向移动产生电流,电解质的导电就是通过其内部体系的离子迁移从而实施离子导电。 1.2.3 隔离物能常是指置于电池正负极之间的材料,其作用是阻止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直接接触,防止电池的内部短路,并能阻挡两极粉状物质的透过。对隔离物的要求必需是电子的良好绝缘体,并具足够过高的化学稳定性,但对离子的迁移阻力应尽可能的小。 1.2.4 电池的外壳是贮存电池其他组成部分的容器,起到保护和容纳其他组成部分的作用(有的电池是用电池活性材料做成,还参加电池反应)。所以一般要求壳体有足够的机械性能,且壳体材料不影响电池的其他组成部分,为防止壳体免受其他组成部分的影响,一般要求壳体材料有足够高的化学稳定性。 1.2.5聚合物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用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就是锂离子不断在阴、阳极之间穿行过程(嵌入和脱嵌),就象摇椅在摇一样,因此被形象称为“摇椅电池”。 二、基本术语 2.1一次电池(Primary battery): 电池仅能放电,当电池电力用尽时,无法再充电的电池.市售的碱性电池,锰干电池,水银电池等,皆属一次电池。

锂电池现状及发展趋势

锂电池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作为一种高效、可循环使用的能量转换与储存方式的锂电池,它已成为未来一系列高技术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锂电池的发展同时也关乎到我国的环保与资源利用问题,本文分析的是锂电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锂电池;现状;趋势;环保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1.锂电池概述 锂金属电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锂离子电池目前有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B)两类。其中,液态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被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正极采用锂化合物-钴酸锂、锰酸锂,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能量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等方面的优点,使得它成为世界能源发展中的理想能源载体。这就是锂电池的主要分类情况。 那么说到锂电池的结构类型,锂电池一般呈现为圆柱或方型,电池内部采用螺旋绕制结构,用一聚乙烯薄膜隔离材料在正、负极间间隔而成,这种材料有着很强的渗透性。电池内充有有机电解质溶液,里面还装有安全阀和PTC元件,为的是在电池不正常状态时候能够很好的保护电池。 锂电池的能量比较高。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是铅酸电池的约6-7倍;并且使用寿命长,可达到6年以上,同时高功率承受力,使得其能够很好的被运用在电动汽车中,达到一定电力后,能够使得启动加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重量轻,而且绿色环保,里面也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2.锂电池现状 锂电池最早期应用在心脏起搏器中,由于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极低,放电电压平缓等优点,它植入人体后,起搏器能够长期运作而不用重新充电。1992年

锂电池三大技术路线的发展历史回顾

锂电池三大技术路线的发展历史回顾 从当前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正在经历从消费电子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向动力型锂电池演变的过程中,从材料的角度来看是一条“去钴化”路线图。当前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呈现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三大技术路线上演“三国演义”的竞争格局,各自拥有自己的支持企业群落和技术研发生态体系。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2011年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趋势 2011年全球锂电池产业规模维持增长态势。尽管2011年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全球锂电池市场仍旧延续了增长的趋势,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153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46.4亿颗,同比增长22.8%,从过去四年的趋势来看,整个锂电池行业2008年后增长趋势较为稳定。 2011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增速。根据赛迪顾问公司的数据,201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3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全年锂电池产量达到29.7亿颗,同比增长28.6%。从过去四年的数据来看,中国锂电池行业增速高于全球约10~13个百分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与锂电池产能向国内转移的行业背景相符。 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材料占比显著提升 从正极材料市场的增速来看,2011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33%,高于全球29%的行业增速水平。 从正极材料产品结构来看,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动力型正极材料占比显著提升。2008年,国内磷酸铁锂材料销量占比仅为,1.8%,2011年则上升到6.01%的水平。锰酸锂材料占比提升更快,从2008年的6.92%快速提升到2011年12.61%。从整个正极材料产品比例格局来看,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动力型正极材料快速增长正大幅压缩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市场占比。 技术圈地、应用拉动:正极材料“三国演义”格局 从当前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正在经历从消费电子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向动力型锂电池演变的过程中,从材料的角度来看是一条“去钴化”路线图。当前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呈现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三大技术路线上演“三国演义”的竞争格局,各自拥有自己的支持企业群落和技术研发生态体系。 三大技术路线的发展历史回顾 镍钴锰三元材料——调节材料配比使得应用领域横跨高能量密度型消费锂电和动力锂电。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