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解读

一、《标准》名称作了适当的调整

原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同时与高中《标准》分离。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更加符合实际与时代要求

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三、修订稿在几条课程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强调:

1、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2、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3、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目标调整为四个方面

修订稿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对实验稿中的五个学习领域进行了调整,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五、课程内容提高了指导性

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目标与内容”。

六、实施建议更为强调地方制定实施方案的作用

修订稿将“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挪至附录部分,同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

七、评价突出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整合性

为了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修订稿增加了一些可供教师直接参考的案例,放至附录部分。特别在对“体能”的评价中,修订稿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要求体育教师处理好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八、课程资源开发强调与体育紧密结合

修订稿强调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2011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一、《标准》名称作了适当的调整

原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同时与高中《标准》分离。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更加符合实际与时代要求

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三、修订稿在几条课程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强调:

1、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2、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3、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目标调整为四个方面

修订稿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对实验稿中的五个学习领域进行了调整,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五、课程内容提高了指导性

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目标与内容”。

六、实施建议更为强调地方制定实施方案的作用

修订稿将“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挪至附录部分,同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

七、评价突出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整合性

为了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修订稿增加了一些可供教师直接参考的案例,放至附录部分。特别在对“体能”的评价中,修订稿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要求体育教师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八、课程资源开发强调与体育紧密结合

修订稿强调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

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体育新课标解读教学内容

一、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一)指导思想不同 (二)目标体系不同 (三)结构不同 (四)学段不同 (五)内容标准不同 (六)教学时数规定不同 (七)评价方法不同 (八)教学要求不同 二、课程性质的定位与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展放在主体地位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5、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学习领域与内容标准 (一)运动参与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学生要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水平一) 乐于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水平二) 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水平三)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知道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 (二)运动技能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知道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水平二) 了解所练习的运动动作,观看体育比赛(水平三)

体育类课程标准模板

体育健康教学大纲( 本科专业) 课程编码: B100101 课程类别: 必修 实践课适用专业: 本科班专业授课单位: 体艺部 总学时: 96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 4学分审定负责人: 张建军 1、总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经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强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的任务是: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在课程教学中, 经过学生的身体练习, 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素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为完善学生人格发展、提升应职应岗能力和今后生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1.2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理, 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 采用多种途径体验参与, 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拓展学习渠道, 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树立”注重健康、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服务专业”的课程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是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内外体育锻炼、校内外( 社会、野外) 活动、运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体育课程, 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积极围绕学生专业培养目标,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提升体能与素养, 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服务。 2、课程目标 2.1体育健康运动技能养成目标: 经过体育健康课程, 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 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 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态度. 2.1.1应知目标: 了解体育健康运动的基本知识; 运动特点; 锻炼价值;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了解体育健康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竞赛组织方法。 理解体育健康运动技术、战术; 实际运用的方法; 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 了解与运动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保健知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测试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康健课程标准》(2011)考试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每空格1分。 1.体育与康健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严重组成部分,本课程以______________为主要手段,以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内容,以增进 ____________,培养学生__________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体育与康健课程以“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康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康健成长相关的知识。 3.根据多维康健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康健课程设置了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案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4.体育与康健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二、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评价。 A、评语式 B、等级制 C、评语和等级制评价相结合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优良的体育道德是课程目标哪个方面的内容() A、运动参与 B、身体康健 C、心理康健与社会适应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哪个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 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 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 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 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课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 四、教材编写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二、附表 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 (一)课程性质(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1-12'GYM'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

体育新课标解读

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他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通过解读发现线的标准比老版本的标准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 以消除一线教师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并且考虑到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故在评价建议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以突出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阐述。 ■修订稿在评价思想和理念不变的基础上,主要从明确体育学习评价目标、合理选择体育学习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合理运用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提高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应试教学,以及体育教师不理解实施体育新课程与一些体育测试之间关系的现象,修订稿还专门增加一段说明,提出“体 育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与实践相结合 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 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 选拔与甄別功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报告 屈中乾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 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 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 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 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 11 二、运动技能. 11 三、身体健康. 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20 二、运动技能. 20 三、身体健康. 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 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 三、身体健康. 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 一、运动参与. 42 二、运动技能. 43 三、身体健康. 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 52 二、评价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 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2)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及创新精神,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3)应改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学生的模仿和接受学习,师生之间是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108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一)指导思想不同 (二)目标体系不同 (三)结构不同 (四)学段不同 (五)内容标准不同 (六)教学时数规定不同 (七)评价方法不同 (八)教学要求不同 三、课程性质的定位与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四、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展放在主体地位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5、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五、学习领域与内容标准 (一)运动参与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学生要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水平一) 乐于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水平二)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21000104 课程类型: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108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 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0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word版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 11 二、运动技能. 11 三、身体健康. 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20 二、运动技能. 20 三、身体健康. 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 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 三、身体健康. 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 一、运动参与. 42 二、运动技能. 43 三、身体健康. 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 52 二、评价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 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新课标解读

?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他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通过解读发现 线的标准比老版本的标准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以消除一线教师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并且 考虑到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故在评价建议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以突出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阐述。 ■修订稿在评价思想和理念不变的基础上,主要从明确体育学习评价目标、合理选择体育学习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合理运用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提高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应试教学,以及体育教师不理解实施体育新课程与一些体育测试之间关系的现象,修订稿还专门增加一段说明,提出“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与实践相结合 ?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 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 ?选拔与甄别功能; ?反馈、调节功能; ?诊断功能; ?激励功能; ?发展功能。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本科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 课程类别:公共课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徐盛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完整版)体育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 邯郸市一中附属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邯郸市一中小学部体育教研组

一、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

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