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债务危机及其启示
迪拜债务危机:影响与启示

作者: 尹振涛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版物刊名: 金融与经济
页码: 19-2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迪拜;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影响;启示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开始逐渐消弭之际,主权债务危机突然席卷全球金融市场,随着冰岛、迪拜、希腊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再度引起了全球性恐慌。
但是,在这些债务危机中,笔者认为迪拜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更大的警示作用。
本文以迪拜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了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迪拜危机

迪拜危机2009年11月26日,阿联酋负债累累的迪拜酋长国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并将把迪拜世界债务偿还暂停6个月。
消息令全球金融市场气氛逆转,引发风险资产市场资金快速出逃。
受此影响,日股跌0.6%,A股跌3.6%,港股跌1.78%,欧洲股市开盘至少下跌2%。
迪拜世界:这是一家业务横跨房地产和港口的企业集团。
同时迪拜还将把迪拜世界的债务偿还延迟6个月。
据最新数据,迪拜政府负债超过了800亿美元,其中迪拜世界占了一半。
迪拜世界最大的主营业务就是房地产,迪拜最大的产业也是房地产。
140亿美元打造的人工棕榈岛成为全球富人眼球聚焦点、迪拜地铁耗资76亿美元,设真皮座椅及电玩游戏、高818米迪拜塔原计划在09年年底建成世界第一高楼。
神话未破灭之前,这些都代表着迪拜美好的未来。
而如今上述项目正面临中途停工甚至烂尾的可能。
关于迪拜: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在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了大力发展房地产和观光旅游业,迪拜政府举债800亿美元,为随后的债务危机埋下祸根。
人们很早以前就发现,迪拜庞大的基建项目和棕榈型旅游度假区,是繁荣时期匆匆上马的项目,名副其实是“建在沙子上”的。
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号称7星级的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在这里兴建,这里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场。
“取之不竭”的石油和重要贸易港口的双重支撑,使得这里成为富人和奢侈品的天堂。
取得如此成就,但迪拜似乎并不满足,于是房地产成为迪拜人最重要的第三经济增长极,且在近5年的发展中,已经取代了前两者成为发展支柱。
迪拜危机的影响:迪拜政府负债800亿美元,包括迪拜世界的590亿美元债务,其中逾一半债权由欧洲银行持有,约达400亿美元。
瑞信分析师称,如果这400亿美元贷款中亏损一半,欧洲银行的坏帐拨备将可能增加5%。
有分析指,渣打和汇控是去年向阿联酋批出贷款的8大外资银行之一。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迪拜的房价已经成功实现了“腰斩”,下跌的幅度已经超过了50%。
迪拜债务危机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迪拜债务危机的原因与影响分析20__年11月25日,迪拜政府宣布将重组旗下最大的主权投资公司迪拜世界,延迟6个月偿还其即将到期的约40亿美元债务。
此事引起全球对迪拜未来偿债能力的担忧,金融市场立即做出反应,多国股汇市相继明显下跌。
迪拜债务危机的发生是金融危机冲击下房地产泡沫破灭,价格大幅度下降,资金链条断裂,实体经济无力支撑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此次事件虽然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冲击与动荡,但其长期的影响较小。
迪拜模式的成败,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无疑是值得反思与借鉴的。
迪拜债务危机影响原因一、迪拜世界及其债务危机的概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由七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其中最大酋长国阿布扎比面积67340平方公里,占阿联酋总面积的87%,石油资源与经济实力均居阿联酋首位。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和经济中心,20__年GDP规模为824亿美元,产业以金融、石油贸易、货运、旅游等为主。
由于阿联酋有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故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它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
迪拜政府持有的资产由财政部直接管理,其旗下主要有三大主权投资公司:迪拜世界公司、迪拜投资公司和迪拜控股公司。
其中迪拜世界公司是迪拜各类重大项目的主导者,负责在全球进行投资,其各类资产总额约为990亿美元,分布于全球约100个城市,业务主要涉及交通物流、船坞海运、城市开发、投资及金融服务等四大领域及各领域下的诸多细分行业市场。
正因如此,迪拜世界在其网站醒目位置标注了“日不落”的字样,并宣称该公司在迪拜酋长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迪拜世界拥有多家全球著名公司。
比如,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商之一的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从事非洲大陆投资和开发的迪拜世界非洲分公司以及负责开发超大型人工岛度假胜地“棕榈岛”、“世界岛”和1100米全球最高摩天大楼“迪拜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迪拜棕榈岛集团等。
在上述公司中,迪拜棕榈岛集团因财务困难而在今年1月暂停了包括“迪拜塔”在内的多个大型项目的建设,目前可能无法及时偿还将于12月中旬到期的35.2亿美元债务。
迪拜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最新文档资料

迪拜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作用造成的结果。
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同样存在泡沫,迪拜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一、迪拜金融危机概况沙漠中崛起的迪拜,自21世纪以来一派繁荣景象,迪拜政府一直致力于将迪拜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金融中心,因此一直大规模举债用于基础建设。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建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在金融、贸易、房地产、旅游等方面飞速发展,宽松的政策也引发大量外资迅速涌入迪拜。
但是,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严重受挫,资产大幅度缩水。
严重依赖外资发展的迪拜自然无法幸免,金融危机爆发后,迪拜不动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成为全球跌得最惨的金融市场,房地产价格下跌超过50%,金融地产泡沫破裂。
而迪拜世界作为世界上操作最好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到2009年底,已经负债达590亿美元。
二、迪拜金融危机成因迪拜曾经被世人誉为“沙漠中的绿洲”,一度被视同为超级富豪的福地,为何在几年间由投资者的天堂变为负债近600亿美元濒临破产的“人间地狱”?(一)地产过度开发进入新的世纪,迪拜一方面加强了传统的港口和贸易发展,巩固其商业枢纽地位,另一方面努力将其发展成为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旅游、金融中心。
由政府推动,在港口营运、房地产开发、旅游休闲、经济自由区运营、私募基金、大型折扣店、航空项目、证券交易和金融服务领域不断推进大型项目,总投资额度超过3000亿美元,经济呈现高度发展态势。
为了将迪拜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迪拜推动了世界最高摩天大厦――迪拜塔、世界唯一的七星级超豪华帆船酒店、世界最大人工岛――棕榈岛等项目。
超豪华的宏大建筑项目一度使迪拜风光无限,但也为日后的金融危机爆发埋下了祸根。
(二)贷款风险聚集在不断进行扩张的过程中,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也迅速增加,为了能够维持项目的完成,政府在全球市场大规模举债,筹集投资资金,债务总额超过8000亿美元,仅迪拜塔一项,就让迪拜背负了800亿美元的债务。
《迪拜的债务危机》课件

迪拜过去几十年依靠石油和房地产产业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迪拜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和债务问题的加剧。
债务问题的根源
1 过度依赖信贷和借债
迪拜在过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几年里过度依赖信贷和借债,导致债务负担沉重。
2 政府支出和社会福利
政府高额的支出和慷慨的社会福利计划也是债务问题的根源之一。
《迪拜的债务危机》PPT 课件
迪拜的债务危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次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迪拜的债 务危机,解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展望未来的发展。
迪拜的债务危机简介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一个城市,以其独特的建筑、豪华的购物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而闻名。然而,迪拜 也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
迪拜的债务危机背景
迪拜的债务重组
1
重组计划
迪拜制定了债务重组计划,以减轻债务压力并恢复经济稳定。
2
全球市场的反应
债务重组计划对全球市场产生了重大反应,投资者对迪拜的信心逐渐恢复。
影响及对策
影响经济和财政状况
债务危机对迪拜的经济和财政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应对措施和未来建议
迪拜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改革财政政策,加 强监管,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结论
1 初步评估和总结
通过对迪拜的债务危机进行初步评估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2 展望迪拜未来的发展
尽管迪拜面临着债务危机的挑战,但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持续发展战略,迪拜有望迎来更 加繁荣的未来。
参考文献
• 引用文献1 • 引用文献2 • 引用文献3
迪拜债务危机发生原因深层剖析及启示

迪拜债务危机发生原因深层剖析及启示作者:李玉娟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04期迪拜债务危机爆发,造成了迪拜国家信用下降和经济发展进程延缓,也可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带来一定影响,但迪拜发展模式取得的成就并不能由此单纯全盘否定。
同时,迪拜债务危机启示颇多,给中国今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也多了一份警示。
一、迪拜债务危机产生背景简介迪拜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极为落后,60年代后期发现了石油,奠定了迪拜经济发展的基础,依靠石油出口收入建成了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沙漠城市。
面对石油资源的逐步枯竭,迪拜政府与领导人意识到经济发展的瓶颈,果断采取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措施,如对外汇不实施管制,货币可以自由汇兑,到迪拜投资不需要缴纳营业税、所得税,资本和利润可完全汇回母国,实施很低的关税,对进出口实施的限制措施较少,并且长期实施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得本币币值较为稳定,无需缴纳消费税等,这一系列措施迅速地实现了迪拜经济的成功转型,逐步摆脱石油工业发展的限制,迪拜政府致力于发展房地产业、金融业、运输业和旅游业以及规模较大的铝厂和干船坞等实体产业,迪拜经济发展由此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种发展路径被媒体称为迪拜模式。
然而迪拜模式的成功随着2009年11月25日迪拜对外的一项宣布而褪色,迪拜当局宣称受巨额债务困扰,迪拜世界将重组,公司所欠近600亿美元债务将至少延期6个月偿还,其中包括迪拜世界下属地产巨头纳西勒公司即将于12月到期的35亿美元伊斯兰债券。
迪拜目前总共拥有大约800亿美元债务,其中迪拜世界负债大约590亿美元,超过一半债权由欧洲银行持有。
二、迪拜危机发生原因的深层剖析1.迪拜世界投资国际金融业务带来的亏损。
迪拜近年来大举投入国际金融业,主要由最大的国有控股集团迪拜世界来操作完成,但由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美国多家全球顶级大公司的纷纷破产,世界经济步入衰退期,在金融危机持续的影响下,投资于国际金融领域的迪拜世界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使迪拜的国际投资出现了严重亏损。
迪拜债务危机发生原因 深层剖析及启示

、
迪 拜 债 务危 机 产 生 背 景 6个 月 偿 还 , 其 中 包 括 迪 拜 世 界
2 房 地 产 市 场 泡 沫 严 重 。 这 .
简 介
下属 地产 巨头纳 西勒 公 司 即将 于 些 年 迪 拜 房 地 产 市 场 开 发 过 热 。
1 2月 到 期 的 3 5亿 美 元 伊 斯 兰 债 在 迪 拜 , 地 紧 锣 密 鼓 遍 布 全 城 , 工
】月 2 日 迪 拜 对 外 的 一 项 宣 布 了 德 意 志 银 行 和 渣 打 银 行 的 股 5 纯 全 盘 否 定 。 同 时 , 拜 债 务 危 1 迪
机 启 示 颇 多 , 中 国 今 年 复 杂 多 而 褪 色 , 拜 当 局 宣 称 受 巨 额 债 份 , 这 两 家 银 行 的 股 价 也 大 幅 给 迪 但 变 的经 济 形 势 也 多 了一 份 警 示 。 务 困 扰 , 拜 世 界 将 重 组 , 司 所 缩 水 , ~切 都 为 迪 拜 债 务 危 机 迪 公 这 欠 近 6 0 美 元 债 务 将 至 少 延 期 埋 下 祸 害 的 种 子 。 0亿
资本 和 利 润 可 完 全汇 回母 国 , 实 的 国有控 股 集 团迪 拜世 界 来操 作 亿 美 元 , 雄 心 勃 勃 的 朱 迈 拉 新 史
但 0 8年 美 国 金 融 危 城 计 划 “ 钱 ” 5 烧 9 0亿 美 元 。 据 统 施 很 低 的 关 税 , 进 出 口 实 施 的 完 成 , 由 于 2 0 对 限 制 措 施 较 少 ,并 且 长 期 实 施 盯 机 的 爆 发 ,引 起 了 美 国 多 家 全 球 计 , 拜 近 年 米 用 丁 工 程 建 设 的 迪 0 0亿 美 元 , 据 世 界 而 住 美元 的汇 率 制 度 , 得 本 币 币 使 顶 级 大 公 司 的 纷 纷 破 产 , 界 经 资 金 高 达 1 0 世
迪拜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人持有房地产 。同时 , 迪拜以建设中东地区物流 、 奢侈旅满
东金融枢纽为 目标 , 实行宽松的 货币政 策 , 并积极 推进 3 0
开始推出的房地产振兴计划。 政府的刺激计划使得迪拜房价从
20 04年至今翻了 4倍。通过投资房产和基础建设 , 迪拜吸引了 大 量 的国际游 资 , 动了旅 游业 、 推 高端房 地产 业 、 金融 业 的发
后即 告枯竭 , 迪拜 当局意识到 仅仅依靠有限 的石 油资源 续经 济增 长 , 因此 , 迪拜 政府迅速进行 了经 济结构的调整 多元化的经济发展策略 。迪拜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把 自由甓
与旅游业相结合 。作为 自由贸易免税区 , 它吸引了无数/ ^
拜投资和消费。自 20 年起 , 01 迪拜政府旗下的国有企业世
产泡沫 、 过度的金融投机行为 、 缺乏约束的金融业 引发的危机 , 导致美 国经济 泡沫 破灭 ; 同样 的问题 也发生在迪拜 。而由于房 地产业造成的迪拜债 务危机 又能 给中国带来什么样 的启示 , 本 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
流、 休闲和金融枢纽为 目标 , 推动了 3 0 0 0亿美元规模的建 目。在此过程中 , 迪拜政府与国有企业 的债务不断增加 , 信
展, 也推动 了迪拜经济的二次繁荣。
二 、 拜 经济 危 机 爆 发 的 原 因剖 析 迪
o 1 、政 府 政 策 导 向 性 失 误 导 致 房 地 价 格 指 数 1o 17 1
美元规 模的建设项 目。 虽然虚拟 经济在很 大程度 上推动 了迪拜房 地产的 投
表 1 迪 拜 的 房 地 产 价格 走 势
迪 拜还将 出 口所获得 的石油美元 存在国 外进行房 地产和 证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迪拜债务危机及其启示提要本文探讨了迪拜债务危机形成原因及我国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迪拜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对房地产过度依赖;投资过度依赖外部贷款;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汇率制度缺乏弹性。
我国应汲取的教训有应警惕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国际热钱;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及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关键词:迪拜模式;债务危机;启示一、迪拜债务危机及其形成原因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面积3,885平方公里,人口226.2万人,为人口最多的酋长国。
目前迪拜的常住居民中有80%为外来人口,来自150多个国家。
迪拜的经济实力在阿联酋排第二位,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所以习惯上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它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
但是,在阿联酋7个酋长国中,迪拜是最缺石油的一个,只占有其石油资源的约2%,而且这些石油资源将于2010年枯竭:在迪拜政府看来,地下的石油总有一天是会被采光的,而要维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早作打算,发展其他产业。
由此,建立世界金融中心的设想,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城市基础建设以及旅游设施的开发等。
迪拜的转型,主要是走高借贷开放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道路。
这一模式巧妙地躲过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扬长避短,一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仅过去5年间,迪拜就有3,000亿美元的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包括世界上唯一一家七星级帆船酒店、世界最奢侈的室内滑雪场等。
但是,海外资金是迪拜经济得以维持的关键,而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引发迪拜出现外资抽逃、资产缩水,使得迪拜债务危机出现。
2009年11月26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酋长国政府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的债务,公司所欠约600亿美元债务将至少延期六个月偿还,其中包括迪拜世界下属地产巨头纳西勒公司即将于12月份到期的35亿美元伊斯兰债券。
消息一出,令全球金融市场为之震惊。
一时间,股市一片惨淡,金价、油价严重受挫。
迪拜的债务危机宣告了“迪拜模式”的破产。
所谓迪拜模式,就是以高端房地产和金融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靠大规模举债和融资等大兴土木,试图驱动金融杠杆“利滚利”,以此拉动经济发展。
迪拜债务危机爆发后,迪拜的房价比最高峰时期下滑了近70%。
股票市场上,在银行股带动下全球股市大跌,美国三大股指分别下跌了1.48%~1.73%;26日法国CAC指数下跌3.4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3.18%;德国DAX指数下跌3.25%。
27日标普500指数下跌1.72%。
亚洲股市延续欧洲股市的暴跌,27日日经225指数跌幅达3.21%;韩国汉城指数跌幅高达4.69%;香港恒生指数暴跌1075.91点。
跌幅达4.84%。
沪、深股市继26日暴跌之后,第二天继续分别大跌2.36%、3.09%。
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对房地产过度依赖。
迪拜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本国人民的居住需求,而是把目光投向世界高端消费者的身上。
可是,这样的消费群体毕竟只是少数,所以一旦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因为本国消费无法填补外来消费大量减少而留下的空白,使原本并不处于危机中心的迪拜,自身发生了危机。
即将完工的‘迪拜塔’馒全球最高建筑,大楼内外装潢都极度豪华,而正是为了建造这个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迪拜才背上了800亿美元的外债,是其GDP的1。
03倍。
另外,大力发展房地产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著名跨国公司在迪拜落户,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跨国公司缩减开支,也造成迪拜的写字楼租金收入不足,导致现金流断裂。
在迪拜,投机者经常从银行获取贷款,然后将其中的1/10投在还没有修建的某处地产上,仅需要将这处房产转手给下一个买家就能赚取巨额利润,下一个买家也会做同样的事情赚钱。
因此,在迪拜某些地产的价格仅在几年之内就增长了十倍。
可以说,迪拜债务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的必然结果,也暴露出迪拜经济发展模式和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许多市场人士指出,迪拜的盛衰与其地产开发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真可谓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第二,投资过度依赖外部贷款。
迪拜虽地处中东,但是它既不是一个产油大国,也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舍弃工业基础而发展房地产行业使迪拜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大大减弱。
迪拜国内基础货币储蓄并不多,为了大力发展房地产和旅游业,只能依赖外部贷款。
在以前,国际经济环境大好时,国际上看好迪拜发展,于是热钱大举流入。
但是,一旦金融危机发生,国外投资者风险意识加强了,再投资就更加谨慎,并不愿再多借钱。
这次危机发生时,迪拜的很多建设项目还在进行当中,仍需后续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但由于过度依赖外部贷款使得迪拜在此刻无钱可用,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避免。
迪拜梦想建立一个世界金融中心,实现跳跃式发展,实在是太急功近利。
利用国际上的热钱来搞建设,最终只不过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美梦。
第三,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迪拜的影响并不像其宣称的那样“毫发无伤”。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国都受到冲击,迪拜也是不可幸免。
房价下跌、建设项目被取消等利空因素接连出现,使其暂停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而且近年来迪拜也大举投入国际金融业,在金融危机持续的影响下,迪拜的投资出现严重亏损,给债务危机埋下隐患。
比如:2007年,“迪拜世界”斥资51亿美元。
购入美国娱乐业巨头米高梅公司近10%的股份。
但后来,米高梅的股价一度从当时的84美元降至16.8美元。
另外,迪拜其他投资公司花费近30亿美元购入了德意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股份,但这两家银行的股价在金融危机中也大幅缩水。
海外投资的失败,对迪拜更是雪上加霜。
第四,汇率制度缺乏弹性。
迪拜执行的是本国货币迪拉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得本国的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一旦美元有什么变化,本国货币的汇率跟着受影响。
盯住汇率制是一种汇率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它是指一国使本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迪拜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有利于维护本国货币的稳定性、预防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关系,也有利于提高一些它的货币国际信誉和地位。
但是,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会导致迪拜经济政策失去独立性,且更容易遭受国际游资投机的冲击。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发放4万亿美元救市,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元贬值形成强烈的预期,从去年到今年,美元的贬值导致迪拜和海湾地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连续数月高达两位数。
美元的贬值引发迪拜经济的衰退,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此次债务危机的“帮凶”。
总之,迪拜危机的根源,从表面看是因为房地产投资的过度膨胀,但其本质却是国家发展战略出现了失误,脱离了本国的实际,做了超越其本身能力的事情。
二、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迪拜危机对当前的中国有很重要的启示。
表面看来,两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国情来看几乎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两国均拥有庞大的经常项目顺差;迪拜和中国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热衷于做大规模的基础投资:两国都希望以房地产为新的支柱带动经济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升;两国的汇率制度都仍然是相当固定的,一个紧盯美元,一个参照一篮子货币:最后,迪拜和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占领了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利润状况良好,但企业制度透明度极低,激励机制严重扭曲。
此外,中国和迪拜还有一个“通病”,就是彼此都属国际热钱垂青的市场。
基于以上现实,此次迪拜债务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较多的启示,主要表现在:第一,应警惕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
迪拜事件中对房地产市场过度依赖所造成的惨烈后果,值得我们借鉴来反思我们国内的房地产市场。
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也很热,迪拜事件发生后,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房地产业,无疑中国的房地产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房价泡沫~直为社会各方之诟病。
目前,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和保值增值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渠道的狭小和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在股票市场阴晴不定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涌入看似更加有潜力的楼市。
因此,中国的楼市基本上是投机和投资性需求,形成最终消费能力的自住型需求已被高昂的房价挤出了市场。
商品房空置率(空置率=空置面积,近三年累计竣工面积)也许就是一个证明。
有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商品房的空置率在30%~50%。
于是一边是大量的房屋空置,一边是普通居民望房兴叹的危险局面出现了。
整个房地产金融业可谓隐患重重。
有专家认为,目前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命脉,而迪拜的教训告诉我们这是危险的。
中国房地产业的巨大泡沫、畸形发展已经在扭曲中国的经济结构,威胁中国经济金融安全。
然而,由于GDP政绩和土地、住房开发对地方财政的高贡献率,一些地方和城市经济如迪拜一样完全靠房地产支撑。
中国政府似乎被房地产“绑架”了。
如国内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房地产业,并继续容忍房价飙升,这就如同迪拜极度奢华的七星级酒店一样,无法避免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导致烂尾工程出现,最终会负面影响国内实体经济运行的稳定。
中国政府不是没有预见到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威胁,过去几个月来也有一系列的动作,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威胁仍在,动作都不果断,改革的力度不足,行动过于迟缓都可能致命,中国应吸取迪拜的教训,尽量采取行动,以确保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第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实,迪拜危机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与其说是在于房地产不能超常发展,还不如说是应该制定一个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要把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中国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是很危险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面临垮掉的风险。
于是政府出台了“4万亿救市计划”。
2009年上半年,银行发放信贷7.37万亿元,本来是希望企业拿到这笔钱去做实业,扩大内需,希望流动性注入经济后,利率下降,投资成本下降,将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最终推动GDP增长。
郎成平说过,“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经济70%过冷,30%过热。
其中靠政府投资和相关产业是过热的,比如基础建设,而其他民营企业是过冷的。
”在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的情况下,挤出效应在所难免。
再加上资本市场不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因缺乏担保、信用记录等,很难拿到资金。
而拿到钱的基本上是大型国有企业,但是在外需萎缩导致严重产能过剩,缺乏高利润的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量流动性流向价格波动性高的资本市场,寻求投机机会,导致这些企业将钱投向不动产。
诚然,投资房地产,刺激老百姓买房也是内需,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国家把恢复经济都靠在房地产上,那是很危险的。
老百姓如果把大部分钱都放在房子上,哪里还会有钱去消费其他的商品?而只会造成国家财富流向政府和房地产商手中。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资扩张来拉动的。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直快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