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工艺流程中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

合集下载

压铸工艺实验报告(3篇)

压铸工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压铸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压铸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3. 提高对压铸工艺缺陷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压铸机、压铸模具、加热炉、冷却水系统、实验台等。

2. 实验材料:铝合金、锌合金等。

三、实验原理压铸工艺是一种将熔融金属在高压下快速充填型腔,并在冷却固化后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金属零件的加工方法。

实验主要研究压铸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包括压力、速度、温度、时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压铸模具和材料,并对模具进行清洗和预热。

2. 加热:将熔融金属加热至适宜的温度,确保金属流动性好,便于充填型腔。

3. 充填:启动压铸机,将熔融金属在高压下快速充填型腔。

4. 冷却:在金属凝固过程中,通过冷却水系统对模具进行冷却,保证铸件尺寸精度。

5. 开模取件:待金属凝固后,打开模具取出铸件。

6. 检查与分析:对铸件进行外观检查,分析铸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铸件外观质量:实验过程中,铸件外观质量良好,无明显的缩孔、气孔、裂纹等缺陷。

2. 铸件尺寸精度:实验中,铸件尺寸精度较高,与模具设计尺寸基本一致。

3. 铸件内部质量:实验中,铸件内部质量良好,无明显的缩松、夹渣等缺陷。

六、实验结论1. 压铸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优化压力、速度、温度、时间等参数,可提高铸件质量。

2. 压铸模具的设计对铸件质量有重要影响。

合理设计模具结构,有利于提高铸件尺寸精度和内部质量。

3. 在压铸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熔融金属的温度和流动性,以保证铸件质量。

七、实验改进措施1. 优化压铸工艺参数: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压力、速度、温度、时间等参数,以提高铸件质量。

2. 优化模具设计:针对铸件缺陷,对模具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铸件尺寸精度和内部质量。

3. 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压铸工艺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论(3篇)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备散剂的过程,掌握散剂的基本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和质量检查方法。

通过实验,加深对散剂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方法1. 药材准备:选取实验所需的药材,按照处方要求进行称量、粉碎、过筛等处理。

2. 制备散剂:根据实验步骤,将药材进行混合、研磨、过筛、分剂量等操作。

3. 质量检查:对制备好的散剂进行外观检查、均匀度检查、水分检查、装量差异检查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的散剂外观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符合散剂制备的要求。

2. 均匀度检查:根据《中国药典》规定,本实验制备的散剂均匀度合格,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 水分检查:本实验制备的散剂水分含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不得过9.0%。

4. 装量差异检查:本实验制备的散剂装量差异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应符合规定。

四、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散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包括药材准备、制备过程和质量检查等。

2. 在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药材的粉碎、过筛要均匀,以保证散剂的均匀度。

(2)混合、研磨时要充分,避免出现结块现象。

(3)分剂量时要准确,确保散剂的质量。

(4)质量检查要严格,确保散剂符合规定。

3. 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药材粉碎程度不均匀,影响散剂的均匀度。

(2)部分散剂水分含量略高于规定值。

4.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药材粉碎、过筛工艺,提高药材粉碎均匀度。

(2)调整制备过程中的混合、研磨时间,确保散剂均匀度。

(3)严格控制药材水分,确保散剂水分含量符合规定。

五、实验心得1. 本次实验使我对散剂的制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我认识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我意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关实验汇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关实验汇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关实验汇总引言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一门研究化学原理和工艺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设计、工艺流程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些相关实验进行汇总介绍。

1. 原料质量分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化工原料的质量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的分析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1.样品准备: 按照实验要求,将不同原料样品称取并记录质量。

2.仪器操作:使用天平和其他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质量分析。

3.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和含量。

实验步骤1.预热天平。

2.称取样品,记录质量。

3.将样品放入相应的分析仪器中进行分析。

4.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

5.根据数据计算样品组分的质量分数和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获得样品的质量分数和含量数据,并能够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2. 反应器设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熟悉反应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了解反应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学生通过文献资料和讲解掌握反应器的基本原理。

2.反应器的设计方法: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和模拟,学习反应器的设计方法。

3.反应器的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搭建反应器实验装置。

4.反应器的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得到反应器的性能参数。

实验步骤1.学生通过文献调研和讲解,了解反应器的基本原理。

2.学生根据给定的反应方程和反应条件,进行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3.学生使用实验装置,进行反应器的实际操作。

4.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5.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反应器的性能参数,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获得反应器的设计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为工业生产提供反应器设计和改进的依据。

发酵工程简介实验报告(3篇)

发酵工程简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工艺流程。

3. 熟悉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发酵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原料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品的工程技术。

发酵工程涉及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发酵过程控制、产物提取与纯化等环节。

三、实验内容1. 发酵工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 发酵工程基本工艺流程3. 发酵方法简介4.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四、实验步骤1. 发酵工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1)介绍发酵工程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分析发酵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发酵工程基本工艺流程(1)菌种选育与保藏(2)培养基配制(3)种子扩大培养(4)发酵过程控制(5)产物提取与纯化3. 发酵方法简介(1)厌氧发酵:如酒精发酵、沼气发酵等。

(2)好氧发酵:如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3)固体发酵:如中药发酵、饲料发酵等。

4.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1)选择合适的菌种,进行菌种扩大培养。

(2)配制培养基,进行种子扩大培养。

(3)将种子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过程。

(4)观察发酵过程,记录数据。

(5)分析发酵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工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通过学习,了解到发酵工程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生产产品的工程技术,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代酿酒、制醋等传统发酵工艺。

2. 发酵工程基本工艺流程掌握了发酵工程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培养基配制、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控制、产物提取与纯化等环节。

3. 发酵方法简介了解了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固体发酵等发酵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1)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观察发酵过程,记录数据。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工艺流程和常用发酵方法。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高中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第一部分:常见的工艺手段、操作名称和目的知识归纳一、设备:注意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例如:二、工艺流程一)、原料处理阶段:处理类型包括:1.粉碎固体:目的是增大表面积,使固体充分反应或加快反应速率。

注:常考提高浸出率的方法。

2.溶解原料:使用溶剂或有机溶剂等进行溶解、富集。

例如:3.灼烧、焙烧:仪器选择:酒精灯、三脚架、坩埚钳等,例如从海带中提碘。

4.煅烧原料:可以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例如碳酸钙分解,煅烧高岭土等。

5.其他:1)研磨或剪碎、榨汁等。

2)表面处理:如金属表面的氧化物用浸洗。

3)除去金属表面的油污等:用浸洗。

二)、分离提纯阶段:理清原料和产品的关系→“多的要除、少的要加”→不清楚的跳过。

I.提纯的方法包括:1.氧化除杂:如除去Cu中的Fe。

1)氧化:用氧化剂将Fe氧化成易于后期处理的形式。

2)调节pH除杂: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Fe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加入的物质常为纯碱,但尽量不引入杂质。

2.试剂除杂:加试剂直接反应除去杂质。

例如粗盐的提纯。

3.萃取、分液除杂:如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单质,利用溴和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

1)溴和碘单质的颜色:类型水有机溶剂溴单质3+2+碘单质2+2+2)使用到的仪器:4.过滤除杂:使用到的仪器:5.蒸馏除杂:1)使用范围:2)使用到的仪器:3)常见类型:II.常见题型或知识点考查:1.加热的目的:加快化学反应或促进反应等。

2.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参与的反应;或为使化学平衡向着某方向,例如有H2O2参与的反应。

3.电解:注意:有新信息按新信息写,无新信息按教材知识写。

4.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时,找准氧化还原状态,注意环境的酸碱性、反应的条件、符号,然后配平方程式。

三)、获得产品阶段流程:结晶→过滤→洗涤→干燥1)结晶方法:①蒸发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质且该物质热稳定性好(不会热分解)的结晶析出。

精馏实验报告【最新4篇】

精馏实验报告【最新4篇】

精馏实验报告【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精馏实验报告【最新4篇】精馏实验报告篇一精馏实验报告一、目的及任务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果蔬干制实验报告(3篇)

果蔬干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蔬干制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不同干制方法对果蔬品质的影响。

3. 学习果蔬干制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4. 分析果蔬干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

二、实验原理果蔬干制是将新鲜果蔬中的水分去除,提高其固形物含量,从而延长其保质期和改善其口感、风味的一种加工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不同的干制方法(如自然干制、人工干制等)对果蔬进行干燥处理,并分析其干燥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1. 新鲜果蔬(如苹果、香蕉、胡萝卜等)。

2. 盐、糖等调味品。

设备:1. 自然干制设备:晒场、晒干用具、工作室、贮藏室、包装室等。

2. 人工干制设备:烘房、滚筒干燥机、隧道干燥机、热空气干燥机、真空干燥机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自然干制- 将新鲜果蔬清洗干净,晾干表面水分。

- 将晾干的果蔬平铺在晒场上,接受阳光暴晒。

- 每隔一段时间翻动一次,以确保均匀干燥。

- 干燥至果蔬重量减轻至原重量的1/4左右。

2. 人工干制- 将新鲜果蔬清洗干净,晾干表面水分。

- 根据不同果蔬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干燥设备。

- 将果蔬放入干燥设备中,设定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时间。

- 干燥至果蔬重量减轻至原重量的1/4左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然干制- 苹果:干燥时间为5天,干制率约为75%。

- 香蕉:干燥时间为3天,干制率约为80%。

- 胡萝卜:干燥时间为7天,干制率约为70%。

2. 人工干制- 苹果:干燥时间为3小时,干制率约为75%。

- 香蕉:干燥时间为2小时,干制率约为80%。

- 胡萝卜:干燥时间为4小时,干制率约为70%。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人工干制速度较快,但干制效果略低于自然干制。

这可能是因为人工干制过程中,果蔬表面水分蒸发较快,内部水分扩散速度较慢,导致干制效果略差。

六、实验结论1. 果蔬干制是一种有效的食品加工方法,可以延长果蔬的保质期,改善其口感和风味。

2. 自然干制和人工干制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干制方法。

乙醇-水精馏实验报告

乙醇-水精馏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乙醇-水精馏实验报告篇一:精馏法分离乙醇—水报告化工基础实验报告精馏法分离乙醇—水体系姓名:李伟峰学号:系别:_____化学工程系______专业:石油加工生产技术年级:20XX级同组人:_赖仪凤,周春丹,陈茂飞,李伟勇指导教师:_____陈少峰,梁燕,________20XX年11月13一、实验目的(1)熟悉板式塔的结构及精馏流程;(2)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精馏塔的操作;(3)学会精馏塔塔效率的测定方法。

(4)了解填料精馏塔的基本结构,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

(5)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及调节方法。

(6)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7)掌握精馏塔性能参数的测定方法,并掌握其影响因素。

(8)掌握用图解法求取理论板数的方法。

二.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精馏法对乙醇—水混合液进行分离提纯,通过对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条件下各参数的测定,进而由图解法求取其理论塔板数,确定出最适宜的精馏分离操作条件,并采用等板高度(heTp)来表示其分离能力。

1.实验装置与流程本实验装置的主体设备是填料精馏塔,配套的有加料系统、回流系统、产品出料管路、残液出料管路、进料泵和一些测量、控制仪表。

精馏装置由板式精馏塔主体(包括塔釜、塔身和塔顶冷凝器)、加料系统,产品贮槽及测量仪表所组成。

本精馏装置所采用的精馏塔为筛板塔,塔内径为50mm,塔板15块,板间距为100mm,开孔率4-6%、降液管管径φ14*2;塔釜以2支1kw的电加热棒进行加热,其中一支是常加热,而另一支通过自耦变压器可在0~1kw范围内调节;塔顶为盘管式冷凝器,上升蒸汽在盘管外冷凝,冷凝液流至分配器储槽,一部分回流至塔内,一部分作为产品输出。

料液由泵输送,经转子流量计计量后加入塔内。

本实验料液为乙醇溶液,由进料泵打入塔内,釜内液体由电加热器加热汽化,经填料层内填料完成传质传热过程,进入盘管式换热器管程,壳层的冷却水全部冷凝成液体,再从集液器流出,一部分作为回流液从塔顶流入塔内,另一部分作为产品馏出,进入产品贮罐;残液经釜液转子流量计流入釜液贮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工艺流程中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过滤、洗涤、萃取、蒸馏、蒸发、结晶以及某些物质的检验等等,要熟悉这些常见操作的分离对象、所需实验仪器以及操作要点(如例4:广东高考2013年第(5)问),例5:2014年第(3)问)。 对一些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生产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流程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及目的 1.结晶(重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1)当溶液是单一溶质时: ①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NaCl):蒸发结晶。 ②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化较大(如KNO3):冷却结晶(高温下先配成饱和溶液)。 ③从稀溶液得到带结晶水的晶体(如CuSO4·5H2O)或受热易分解的晶体(如NH4Cl):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 (2)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以上溶质时: ①要使受温度影响最大、溶解度最大的溶质最先结晶析出(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②要使受温度影响最小、溶解度最小的溶质最先结晶析出(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2.过滤:固、液分离(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 3.趁热过滤:防止产品(或杂质)降温时析出导致产率降低(或产品不纯)。 4.洗涤:通常有水洗、冰水洗涤、醇洗。 水洗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适用于溶解度小的溶质)。 冰水洗涤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适用于高温溶解度大、低温溶解度小的溶质)。 醇洗目的:(常用于溶解度较大的溶质)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并使尽快干燥。 5.蒸馏:液、液分离(主要仪器: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 6.蒸发: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晶体)的过程(实验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坩埚钳、酒精灯)。 【注】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例如MgCl2•6H2O→MgCl2,应在HCl气体氛围下蒸发溶剂,以防其水解。 7.萃取: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 8.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分离(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9.升华:将可直接气化的固体分离出来。 10.盐析:加无机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11.灼烧:高温条件下固体物质的燃烧(主要仪器:坩埚)。 12.煮沸:目的通常是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通常为O2);或是为了促进水解,聚沉后便于过滤分离。

【典例讲评】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或饲料添加剂、颜料及电子工业的原材料。其实验室中常采用如下流程来制备: (5)已知硫酸亚铁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若需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应控制结晶和过滤的温度(t)范围为______。 (5)56.6 ℃<t<64℃ 解析:由图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温度在56.6 ℃~64 ℃之间时,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FeSO4·4H2O。 【知识归纳】结晶的几种方法: (1)当溶液是单一溶质时,若所得晶体不带结晶水(如NaCl、KNO3):蒸发、结晶;若所得晶体带结晶水(如CuSO4·5H2O、莫尔盐):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 (2)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溶质时,若要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浓缩(结晶),趁热过滤;若要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溶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SrCl2·6H2O)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用工业碳酸锶粉末(含少量Ba、Fe的化合物)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的过程如下图。

步骤⑤中,洗涤氯化锶晶体最好选用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A.水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锶饱和溶液 2.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

(注: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CuSO4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其基本操作是 、过滤、洗涤和干燥。 3.硼酸(H3BO3)大量应用于玻璃制造行业,以硼镁矿(2MgO•B2O3•H2O、

SiO

2

及少量Fe3O4、CaCO3、Al2O3)为原料生产硼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H3BO3在200C、400C、600C、1000C时的溶解度依次为5.0 g、8.7 g、14.8 g、40. 2 g。Fe3 +、Al3 +、Fe2 +和Mg2 +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 2、5.2、

9.7和 12.4。

(1)“浸取”后,采用“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液”可用于回收硫酸镁,已知硫酸镁的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且溶 液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 升高。为了从“母液”中充分回收MgS04·H20,应采取的 措施是将“母液”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_ 4.绿矾(FeSO4·7H2O)的一种综合利用工艺如下: 母液“除杂”后,欲得到(NH4)2SO4粗产品,操作步骤依次为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____。浓缩时若温度过高,产品中将混有NH4HSO4,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酸钾多用来制造火柴和烟花等。电解法是工业制造氯酸钾的主要方法:电解热的氯化钠水溶液,电解的生成物相互反应制得氯酸钠;再以氯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备氯酸钾。 (1)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低温有利于析出KClO3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品KClO3中常含有其他杂质离子,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亚氯酸钠(NaClO2)主要用于棉纺、造纸业的漂白剂,也用于食品消毒、水处理等,亚氯酸钠受热易分解。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冷却结晶”后经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即可获得粗产品。 7.某炼铁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 CuCl2·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绿矾 NH4HCO3 FeCO3固体 母液 焙烧 煤粉 还原铁粉

(NH4)2SO4粗产品 除杂转化分离……

KCl NaClO3 KClO3 NaCl 溶解度/g

温度/℃ NaClO3 H2SO4 溶解 SO2 反应2 H2O2、NaOH 减压蒸发55℃ 冷却结晶 粗产品 反应1

ClO2

母液 为了获得CuCl2·2H2O晶体,对滤液B进行的操作是: 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滤液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 产品。分析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趁热 过滤”得到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冷却结晶” 过程中,析出CuCl2·2H2O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8.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K2FeO4)为暗紫色固体,可溶于水,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逐渐分解,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工业上制备K2FeO4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方法Ⅰ:次氯酸盐氧化法,工艺流程如图。

上述工艺得到的高铁酸钾常含有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操作是:将粗产品用__________溶解,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乙醇,熔点422℃,沸点1366℃,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以粗盐水(含Ca2+、Mg2+、SO42-等杂质)。Cu、稀硫酸,SO2等为原料合成CuCl的工艺如下:

反应VI后过滤得到的CuCl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钡盐行业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 [主要含有BaCO3、BaSO3、Ba(FeO2)2等]。某主要生产BaCO3、BaSO4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Ba(NO3)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溶解度/g

废渣 粉碎 NaCl 焙烧 空气 酸浸 调节pH至3~4 滤渣 过滤 CuCl2·2H2O …… 废气 盐酸 试剂A 滤液B

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

2030405060708090100温度 /℃

CuCl2 Na2SO4 40%NaOH K2FeO4固体 NaOH

NaClO

NaCl固体 FeCl3溶液 滤液

饱和KOH溶液 转化 氧化 除杂

过滤

过滤

冷冻

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