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同义词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英汉同义词的探讨

英汉同义词的探讨

英汉同义词探讨2700摘要:英语同义词一般分为完全同义词和相对同义词两种;汉语同义词分为等义词(或完全同义词)和近义词。

英、汉同义词的主体构成分别是相对同义词和近义词。

英语的相对同义词之间在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语体意义、搭配意义等许多方面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汉语的近义词与之相比,同中有异。

本文拟就英汉同义词的类型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

一、完全同义词和等义词英汉语言中均有很多同义词。

英语同义词一般分为完全同义词(complete or absolute synonyms)和相对同义词(relative synonyms)两种;汉语同义词分为等义词(或完全同义词)和近义词。

两种语言同义词的分类基本相同。

英语的完全同义词只存在于科学术语中,普通词语中极少,如:mother tongue— native language(母语),tariff— duty(关税), socket— fixture(装置),washing machine— washer(洗衣机),sound system—stereo(立体声),perfume—fragrance (香水),spirants— fricatives(摩擦音)。

汉语的等义词与英语的完全同义词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差异。

英语中的这类同义词相当于汉语等义词中的绝对等义词,即一组词语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可互换,例如:维生素一维他命,六弦琴一吉他,激光一莱赛,辅音一子音,盘尼西林一青霉素,等等。

汉语等义词中还有些词意义相同,而它们却有着地方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方面的差异,如:女儿一闺女,妈妈一母亲,爸爸一父亲,红薯一红苕,马铃薯一土豆,荧光灯一日光灯,西红柿一蕃茄,水泥一洋灰,黎明一拂晓,诞辰一生日。

二、相对同义词和近义词英语中相对同义词较多,虽然它们表示同一概念,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细微的差异;而汉语的近义词与之相比,是同中有异。

1、语义的轻重不同英语相对同义词有相同的外延意义,但它们的语义轻重程度不同,如:acknowledge,admit,concede,confess这四个词都有“承认”之意,均可指公开承认或接受某一件事或某一种情况是实事或确定存在,而且有点不得不承认的意思在内。

《2024年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跨文化交流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词语的文化语义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的语言,特别是中文和英语,在表达相同或相似概念时,其文化语义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差异。

二、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共性与差异1. 共性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许多基本概念时,具有共性。

如家庭观念、自然景观、人类情感等主题,英汉两语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这些共性源于人类共同的生活体验和文化发展。

2. 差异然而,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英汉词语在文化语义上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文中的“龙”常被视为吉祥、权力的象征,而在英语中,“dragon”则常被描绘为邪恶的生物。

此外,许多特定于文化的表达方式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没有等价词或表达方式。

三、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对比分析1. 颜色词对比在颜色词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颜色词的指称对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差异。

例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喜庆、繁荣相关联,而在英语中“red”可能象征危险或暴力。

又如,“gree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活力与生长,但在中文中可能不具有这种语义内涵。

2. 动物词对比在动物词方面,由于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英汉两语对某些动物的态度和评价存在差异。

例如,“狗”在英语文化中是忠诚的象征,而在中文中虽然也具有这一意义,但同时“狗”在某些语境下可能带有贬义色彩。

3. 习俗与俚语对比习俗与俚语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难以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

例如,“fishing for a compliment”(恭维别人)这样的俚语在中文中就难以找到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

此外,许多特定的习俗和传统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没有相应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四、结论通过对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表达相同或相似概念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差异。

《2024年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语言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对于词语的语义,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其在不同的语言中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旨在探究这两种语言在文化内涵、表达方式及语义演化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二、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共性与差异1. 共性(1)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相似性:在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时,英汉词语常呈现出相似或共通的语义。

如“阳光”在汉语中常被翻译为“sunshine”,这种语义上的相似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共同感知。

(2)相似的表达方式:在某些表达上,英汉词语有着相似的表达方式,如礼貌用语、问候语等。

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在社交习惯和礼仪方面的共通之处。

2. 差异(1)文化内涵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龙”在汉语中象征着权力、尊贵和吉祥,而在英语中则更多地被视为强大和威严的象征。

(2)表达方式的差异:在表达同一概念时,英汉词语可能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如描述颜色时,汉语中的“火红”在英语中往往需要使用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来传达这一含义。

三、影响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因素1. 历史背景: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对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词语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语义和文化内涵。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随着历史的推移而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含义。

2. 地域性:地理环境、民族风俗等地域性因素也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同一事物在不同地域的语义存在差异。

例如,对于某些动植物的称呼和描述,不同地域的英汉词语可能存在差异。

3. 社会习俗:社会习俗和礼仪规范对语言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词语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

如中西方在对待家庭、友情等人际关系上的差异导致了词语语义的差异。

四、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的价值与意义1. 增进跨文化交流:通过对比研究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减少误解和冲突。

李晓红组 英汉同义近义关系对比研究

李晓红组 英汉同义近义关系对比研究

2.从词汇意义方面辨析 ①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
性质—品质 风俗--风尚 战争—战役
年代--年月 事情--事故
又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
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 时代 -广阔 -- 宽阔 的土地; "开拓 "时期 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 扩充,两者同义范围较小;而 "开辟"着重指 局面--场面 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A man changes his habits, alters his conduct, and varies his manner of speaking.
3.Sources of synonyms同义词的来源

1) Borrowing. Modern English is extremely rich in synonyms, which com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is perhaps borrowing. As a result of borrowing, words of native origin form many couplets and triplets with those from other languages, e.g.
Native room foe h e l p leave Foreign chamber enemy a i d depart

2) Dialects and regional English
地域性语言和方言
(BrE) railway flat windscreen torch

英汉语同义词对比研究

英汉语同义词对比研究

英汉语同义词对比研究摘要:同义词的界定、划分尚未有相当明确的标准,国内外对同义词的同一性和相似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同义词对比研究的回顾,结合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知识点以求更好地解释、了解英汉语言中的同义现象及对比研究。

关键词:同义词;同一性;相似性;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同义词,即词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词,我国语言学界普遍认可这一说法。

怎样确认?界定标准是什么?哪些词可组成一个同义词组(群)?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并未得到很好解释。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英、汉语作为不同的语言体系,在全球化的今天更凸显同义词在对外汉语教学、同义词学习、词典编纂,英语教学等领域的重要地位。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及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知识进一步探讨同义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和人类思想、思维的进步,语言词汇系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探究同义词之来源和产生有何重要意义?据国内外在此领域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词汇选择、意义表征,同义词的搭配分布;文体文本方面包括机器翻译、多语言间互译。

目前看来,从语义的微观着手研究词在句法、语法方面的表征;从统计学角度对同义词统计分析的研究;及对同义动词相关研究较多。

查阅大量外文资料数据发现国外对多义词的研究已不胜枚举,大量文献可谓汗牛充栋,而同义词领域相对文献资料甚少,此研究还相当有潜力。

国外学者刘迪麟教授以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为源数据,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行为表征的方法,观察词分布类型,及所修饰名词种类,对“主要的,基本的”(chief, main, major, Primary and principal)五个同义形容词进行内部语义结构对比分析,最终区分出内部语义结构的细微区别及不同用法(刘迪麟,2010)。

Hanks(1996) 通过分析动词句法和搭配类型(补语结构)及多种实用形式出现的频率以期揭示动词第一、二层面的意义以便区分近义词(Hanks,1996);Divjak和Gries等学者通过对系列俄语同义动词的分析,对其形态句法结构,语义分布类型的探讨,衡量很多变数或数据说明ID标签,用制表和画系统树图来更好区分同义词语义内部结构间的细微差别(Divajak & Gries 2006)。

《2024年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和文化体系,其词语的文化语义差异尤为明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差异,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差异1. 自然环境与地理文化差异英汉词语在自然环境和地理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动植物、气候、地理等词汇的命名和解释上。

例如,英语中的“lion”(狮子)和“bear”(熊)常被用来形容勇敢和强壮,而在汉语中,我们更倾向于用“龙”和“虎”来形容这些特质。

这反映了中西方对自然界的认知差异。

2. 社会习俗与历史文化差异英汉词语在社会习俗和历史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节日、礼仪、宗教等词汇的解读上。

例如,“dragon”(龙)在英语中常被视为邪恶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尊贵的象征。

此外,英语中的“knighthood”(骑士精神)和汉语中的“忠孝”等词汇,也反映了中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差异。

3. 情感表达与价值观念差异英汉词语在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体现在对人际关系、道德观念等词汇的解读上。

例如,英语中的“I love you”(我爱你)直白而坦率,而汉语中的“我爱你”则往往包含更多的情感色彩和委婉的表达方式。

此外,英汉中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价值观的表述也各有特点,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情感表达习惯。

三、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对比分析方法为了更深入地探究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差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对比分析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英汉词语在语义、用法、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语境分析法: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以更准确地理解其文化语义。

3. 跨文化交际法:通过实际跨文化交际活动,观察和分析英汉词语在交际过程中的运用和解读,以揭示其文化差异。

四、结论通过对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自然环境、社会习俗、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一章 汉英语言词汇对比研究

第一章 汉英语言词汇对比研究
英语的语音在语言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意义是通过语音传递的。如词根 cap(=seize),处于词首和词中发不同音,结果引起拼写的变化:captive,deceptive
下列英语可体现英语拼写形式的变化: Oneley onely onley on one ; Skold scold; Publik public; hee he; thease noorse nurse ;swoord sword ; lite light only; these
3.形态理据

英语: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 。所谓综合型语言, 是指这种语言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 义。其典型特征是它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形式,主要包括构词形态和构形 形态。构词形态指起构词作用的词缀变化(affixation),英语词缀不仅 规模大,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构形形态指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包括动词的变化,各种名词、代词、形容词及副词的变化,以及上述词 的词缀变化。
词的理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语音理据: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系。 2.文字理据:表现在词的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的联系。 3.形态理据: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对该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
1.语音理据
汉语的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而英语单词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 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英汉语言中升调表示疑问;降调表肯定 英汉语言的语音理据主要体现在两大类:基本拟声词和次要拟声词
zh x sh c a e
ClDr-
抓住,断 续的声音
水掉下来 ;拉,拖
Clench紧紧抓; cling紧贴;clutch

英汉同义词语体差别对比

英汉同义词语体差别对比

英汉同义词语体差别对比
英汉同义词语体差别对比:
一、英汉同义词语体差别的普遍性
二、英汉同义词中某些相对应的语体差别
英语在其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主往使用不同的词语,一些词语尽管意义相同,但具有明显英语和汉语的动词都可以以其构成形式来反映使用的的语体色彩差别例.
如;horse,steed,charger,courserpalfrey,频率和正式程度,也就是说一组动词同义词中单个动词比短nag,plug均指“马”我们把它们称为同义词但其中horse属语动词语体要正式,书面化些。

司汇中的“共核”成分可用于各种语体:steed,chargerpal英语中有不少的单个动词常常有一个短语动词与之相rey常用于文学语体尤多见于诗歌:而nag和plug则用于对应。

如:咨询一调查,遇到。

这两种语体。

我们再来看看On不同语体的词虽然在词义上相同或相近,但一般说来,短语BigWords中的一段对话:动词由盎格鲁一撤克逊诺的单音节动词构成,使用起来给人以朴实、随意的感情色彩,属于口语体或非正式语体。

而单个动词来源于古典的拉丁诺或希腊语,具有比较精确严格的词义范围,给人以严蓬的感情色彩,属正式语体以下同义词分别由单个动词和短语动词组成,其语体差别非常明显.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同义词对比研究摘要:同义词的界定、划分尚未有相当明确的标准,国内外对同义词的同一性和相似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同义词对比研究的回顾,结合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知识点以求更好地解释、了解英汉语言中的同义现象及对比研究。

关键词:同义词;同一性;相似性;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同义词,即词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词,我国语言学界普遍认可这一说法。

怎样确认?界定标准是什么?哪些词可组成一个同义词组(群)?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并未得到很好解释。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英、汉语作为不同的语言体系,在全球化的今天更凸显同义词在对外汉语教学、同义词学习、词典编纂,英语教学等领域的重要地位。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及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知识进一步探讨同义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和人类思想、思维的进步,语言词汇系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探究同义词之来源和产生有何重要意义?据国内外在此领域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词汇选择、意义表征,同义词的搭配分布;文体文本方面包括机器翻译、多语言间互译。

目前看来,从语义的微观着手研究词在句法、语法方面的表征;从统计学角度对同义词统计分析的研究;及对同义动词相关研究较多。

查阅大量外文资料数据发现国外对多义词的研究已不胜枚举,大量文献可谓汗牛充栋,而同义词领域相对文献资料甚少,此研究还相当有潜力。

国外学者刘迪麟教授以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为源数据,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行为表征的方法,观察词分布类型,及所修饰名词种类,对“主要的,基本的”(chief, main, major, Primary and principal)五个同义形容词进行内部语义结构对比分析,最终区分出内部语义结构的细微区别及不同用法(刘迪麟,2010)。

Hanks(1996) 通过分析动词句法和搭配类型(补语结构)及多种实用形式出现的频率以期揭示动词第一、二层面的意义以便区分近义词(Hanks,1996);Divjak和Gries等学者通过对系列俄语同义动词的分析,对其形态句法结构,语义分布类型的探讨,衡量很多变数或数据说明ID标签,用制表和画系统树图来更好区分同义词语义内部结构间的细微差别(Divajak & Gries 2006)。

刘迪麟教授采用two-dimensional‘Estimation of Significant Collocate Overlap’(ESCO)method来分析形容词搭配问题。

此观点最先由Geeraerts教授提出。

国外在此领域的研究集合了大量数学统计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多门跨学科研究,不少学者已在此领域作了相应贡献,但研究成果有待更多。

在日常语言运用中,人们能充分感受到同义词汇的丰富。

国内著名学者符淮青教授在介绍同义词来源中谈到:新旧词的并存可构成同义词;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可构成同义词;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构成同义词;外来语言的意译词和音译词也可构成同义词(符淮青,2004)。

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在理论语言学、词典学、及英语词汇教学领域的成果较为突出。

在理论语言学界,对于如何进行同义辨析,成分分析理论,原型理论,语义场理论,意义七分法和语义三元论等都有运用于具体研究中。

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知识的涉及,跨学科的研究,如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等。

在词典学领域,对等词同义辨析的处理并不满意,进行有效同义辨析仍需进一步研究;传统近义词典注重意义分析,而意义的差异复杂微妙、难以把握,编一本适合外国人使用的词典不能只停留在意义分析上。

此方面存在问题不少,带有一定英汉语水平的学者在此领域深入和完善。

在英语词汇教学领域,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可看出汉英词典对英文对等词进行同义辨析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理论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掌握区分同义词及其正确用法。

国内外在此领域研究现状对比分析,已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就,但还需进一步深入。

二、同义词界定标准再探同义词的存在是一种语言丰富、发达的标志,同义词的丰富程度和语言的发达程度成正比。

不同学者对同义词界定标准有不同观点。

同义词是指一种词汇系统中词汇意义相同语法功能一致,而在语音、词素(包括词素、词序)上呈现差异的一组词;同义词在内容上“词汇意义相同”,在语句中“语法功能一致”,在语音或词素构成的形式上存在或多或少差异;在具体言语环境中,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具备了这种条件,那么它们也就应纳入同义词范畴(周玉琨,2006)。

在同义词的辨析方法上,有学者从具体作用三个方面入手,即:表意的准确精细;突出强调、加强语义;避免重复呆板,使语言富于变化美。

该学者从范围大小;程度轻重;语义侧重;具体与概括;评价不同;语体区别;理据差别;搭配差异这八方面入手对同义词进行辨析。

英汉语视角下对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未有合理的界定,大多数非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尤其对同义词和近义词概念意义没有明确区分,理所当然把同义词和近义词等同起来,甚至还认为就是同一概念。

单凭概念意义, 也不足以判定同义词。

在汉语学界,众多知名学者在关于同义词界定确认方面也都曾提出过不少看法,如符淮青。

葛本仪也针对同义词研究现状,提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和相近的一组词”这一概念虽也很长时间沿用这个定义,但运用过程中总感到有些问题解决很不透彻。

这个定义名不符实,讲的同义词但基本论述的却是近义词,针对这些,在《再论同义词》一文中提及以下几点:第一,现在对同义词的界定不恰当, 应把意义相同和相近的词分开,并给同义词以应有的地位;第二,词的意义内容,即词的词汇意义及其概念对应性,及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是确定同义词的标准和理论根据;第三,同义词有完全同义词、不完全同义词、义项交叉同义词、言语同义词四类型,并各具不同性质特点);第四,古今词和词素也可形成同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色彩意义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葛本仪,2003)。

综上,汉语视角下的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界定不清。

对其界定的标准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近义词的区分挺让学生烦恼,初学者对词义把握更不准确。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该适度放宽同义词界定标准。

但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言学者来说很有必要能正确区分和使用同义词、近义词,这迫使特别是从事汉语语言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为做更好的界定标准而努力。

三、同义词研究展望对同义词同一性、相似性的研究进行分类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相关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对词语的理据性进行研究。

在20世纪80年代的词汇学著作中,有学者曾提到但一直未引起重视,相关理论不够完善,缺少可借鉴成果。

到20世纪90年代,汉语词汇学和语义学的发展及国外词源学的引进,词语理据研究逐渐被人们意识到,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代表作是王艾录、司富珍的《汉语的词语理据》。

此书全面介绍了词语理据定义、探究原则、方法和掌握词语理据意义等问题。

《语言理据研究》是在该书基础上修订再版。

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词素义和词义关系研究、词源研究、造词法研究、文化词汇学研究等都有重要意义(周荐、杨世铁,2006)。

然而,对词义理据的探讨,学术界把词义的理据和词的理据完全等同起来。

张志毅教授明确提出词义的理据不等同词的理据。

词的理据指用某个词称呼某事物的理由和根据;而词义的理据是指词义形成的缘由,是从发生学角度来探求词义来源(曹炜,2009)。

从词的理据意义出发,抓住同义词同一性和相似性这两特征,这样的归类可使凌乱的词汇变得更具系统性,根据词的理据意义建构词汇网络为语言学者掌握起来更为容易。

但理据意义并非显而易见,对当地文化背景一定了解进而对其进行分类可使语言使用者更为精确细致表达思想感情,更贴切传达文化内涵。

其次,按同一性相似性进行归类可避免词语单调重复使用,更准确掌握其正确用法。

最后,教师们通过对同义词的比较分类把新词汇介绍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单独引入单词更有效,形象明显,对英语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

四、结语本文主要回顾了同义词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现状分析,从定义、来源、分类、意义及同义词界定标准再探和展望,即从词的理据意义为根本出发点深入探讨同义词的同一性和相似性,借用语料库相关知识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会使本领域的研究更客观,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借助于语料库,运用检索软件分别对同义词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李娜,陈德生,2009)。

从可观察、可描述词汇的新视角介入,运用语料库和认知语言学相关知识理论对同义词辨析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巨大库容的语料库所提供的翔实的证据和人类感知世界能力这两者的有效结合可对同义词的细微差异进行更科学全面的分析学习。

总之,对同义词研究领域不断深入不仅对学本族语且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1]Dilin Liu.Is it chief, main, major, primary, or principal concern?A corpus-based behavioral profile study of near-synony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10.15(1),56-87.[2]Divjak, D. & Gries, S. Th. Ways of trying in Russian: Clustering behavioral profiles[J]. 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s andLinguistic Theory,2006,2(1), 23-60.[3]曹炜.现代汉语词义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4]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葛本仪.再论同义词[J].文史哲, 2003,(1).[6]李娜,陈德生.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同义词辨析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探索,2009,(10).[7]周荐,杨世铁.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8]周玉琨.谈谈同义词的概念对应性[J].汉字文化,20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