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基本病变 锋版

合集下载

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发表时间:2009-09-03T15:58:50.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8期供稿作者:于德伦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普阳农场医院黑龙江绥滨 1[导读] 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是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在X线上的反映。

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于德伦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普阳农场医院黑龙江绥滨 156200)【中图分类号】R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8-0249-02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是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在X线上的反映。

当病变引起粘膜、管腔和功能改变时,可由造影检查显示;反之,则无所发现。

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分为功能与形态两类。

功能异常可先于后者或由后者所致,也可单独存在。

发现功能异常时,应注意有无形态异常,因后者才是X线依断的基础。

一、形态异常形态异常(morphologic abonormal)是病变导管管腔大小、轮廓、粘膜、解剖位置等的变化在X线上的反映,多由器质性病变所致,分析其病理学基础,是X线诊断的首要步骤。

1、轮廓的改变(1)龛影胃肠道腔壁的缺损,被造影剂充填所形成的影像,称为“壁龛”或“龛影”。

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在切线位是投影于胃肠轮廓线之外,呈三角形、柱形等,正面观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可为线形。

因溃疡边缘的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龛影的口部较窄且光滑整齐。

溃疡愈合期,因瘢痕收缩而致粘膜皱襞呈均匀的纠集。

龛影多见于溃疡病,且最具特征,也见于胃肠道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

恶性肿瘤组织坏死脱落后形成的溃疡,造影时也形成龛影,但此种溃疡是在肿瘤基础上形成,因此,切线位时位于胃肠轮廓线内,其周边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并有粘膜破坏等表现。

(2)憩室是胃肠道壁的囊袋状突出。

可为先天性,可为腔内压力增高使胃肠粘膜经薄弱区膨出,也可为邻近病变的粘连牵拉外突,或上述因素混合所致。

憩室及其邻近的粘膜正常而与龛影不同。

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方法

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方法

常用的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摄片体位
食管双对比相(立位、左右前斜位) 食管充盈相或粘膜相(立位、左右前斜 位) 胃双对比相(仰卧左前斜位) 胃双对比相(仰卧右前斜位) 胃体、胃窦充盈相(俯卧位) 胃底、贲门双对比相(左前斜位)
胃底、贲门双对比相(右前斜位) 十二指肠球和圈充盈相 十二指肠球和圈双对比相 十二指肠球和胃体/窦部加压相 全胃充盈相(半卧位、立位) 不同角度的全胃充盈相或作加压
16.其他部位检查结束后可让患者取仰卧位, 观察有无食管返流;此外,可以取头低足 高位,并做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 动作,观察有无滑动性食管裂孔疝。
17.小肠造影
准备稀钡剂200ml左右,嘱患者每5分钟喝 一口,并来回走动,30min开始观察小肠, 至回盲部显示后结束。
小肠分为六组 第一组:十二指肠 第二组:近端空肠 第三组:远端空肠 第四组:近端回肠 第五组:中端回肠 第六组:远端回肠
3、跟患者交流:
a、临床症状。 b、既往腹部外科病史。 c、午夜后是否空腹。 d、怀孕否(或者是否有可能)。
4、向患者说明检查步骤及主要事项。
钡剂
食道: 硫酸钡:水=3-4:1 胃 : 硫酸钡:水=1:1 小肠或钡灌:硫酸钡:水=1:3-4 钡剂的量 200ml左右
关于低张
如需要可于检查前3~5分钟给予低张 药物(654-2,5~10mg肌注) 低张状态加气钡双对比造影能清晰显 示胃小区及胃小沟等细微结构
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 造影方法
随着CT、MRI及消化内镜的迅猛发展,消化道检 查以不单单只有造影一种检查方法,但胃肠道造 影能动态观察全消化道,而且随着设备的不断更 新、图像质量的不断提高,消化道造影对于一些 细小的病变的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可以这么说, 好的消化道造影基本上能代替其他消化道检查, 仍然是放射科的看家本领

胃肠道-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

胃肠道-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按检查方法分类 口服钡餐造影(oral barium opacification) :
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部及阑尾)
钡剂灌肠造影(barium enema) :结肠
空气灌肠造影:肠套叠
引入对比剂的种类
传统钡剂造影法: 钡剂单对比造影 粘膜法、充盈法、加压法
胃肠道正常影像表现 和基本病变
消化系统
消化管:
口腔、咽 食管 胃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
消化腺:
肝脏、胆道系统、胰腺
其他:
脾脏
胃溃疡
胃窦癌
结肠癌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影像解剖 食管与胃肠道病变的基本影像学征象(掌握)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掌握) 了解消化系统的放射学检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炎性水肿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粘 膜 破 坏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粘膜平坦 黏膜和黏膜下炎
性水肿或肿瘤浸润 粘膜皱襞条纹状
影平坦、消失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粘膜纠集
多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瘢痕收缩引起,光滑、连续 少数由浸润型癌引起,僵 硬、不规则、连续性中断 粘膜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 向病变区集中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气钡双重造影法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食道钡餐造影
食道钡餐造影-粘膜相 食道钡餐造影-充盈相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口服钡餐造影-胃充盈相 口服钡餐造影-胃粘膜相
口服钡餐造影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口服钡餐造影(加压法)清楚显示胃窦部小弯侧 胃溃疡:龛影及粘膜集中征象

早期胃癌的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

早期胃癌的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

继续教育园地早期胃癌的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刘林祥(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山东泰安:[关键词]胃肿瘤;放射摄影术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限于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1-2]。

随着医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定期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早期胃癌检出 率不断提高。

限于黏膜内的早期胃癌切除术后的5、10年生存率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3]。

近年来,胃内 镜检查的普及,致使胃肠钡剂造影检查数量有所减少,但胃肠钡剂造影在观察胃肠道病变的位置、大 小、范围及胃肠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优质 的气钡双对比造影图像可显示胃黏膜的细微结构一胃小沟和胃小区,为检出胃黏膜面早期病变提供了可能,对胃癌的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4-5]。

在此就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进行阐述。

1早期胃癌的肉眼分型早期胃癌在肉眼形态上,分为:隆起型(I型)、表浅型(n型)和凹陷型(m型);其中n型再分为表 浅隆起型(n a型)、表浅平坦型(n b型)和表浅凹陷 型(n c型)[1]。

不同形态可混合存在,如n a+n b型(图 1)。

2 I型早期胃癌I型早期胃癌的病理学定义为:高度为胃黏膜 层厚度3倍以上的隆起性病变,肉眼观察则为高度 在隆起基底部直径1/2以上的隆起性病变。

形态上 表现为半球形或息肉状向胃腔内突出的肿瘤,境界 鲜明的突起、基底部变窄的带蒂或亚带蒂隆起(图2),随加压和体位变化肿瘤可活动为其特征。

隆起的 表面有粗大不整齐的结节(图3)。

组织学多为乳头 状腺癌或高分化腺癌。

带蒂的隆起性病变,即使肿瘤 很大,癌细胞浸润深度也大多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X线检查易显示I型早期胃癌,气钡双对比造影法可作出诊断。

与进展期胃癌鉴别时,需观察隆起 病灶基底部的切线位图像,以便确认基底部胃轮廓有无变形。

I型隆起型----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表浅凹陷型m型----凹陷型鉴别诊断应考虑良性息肉和黏膜下肿瘤:①良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表现为球形 或半球形境界清晰的突起,病灶直径多<1cm,有时 多发,表面光滑,可鉴别。

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

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

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与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海洋石油总医院放射科边晓[摘要] 目的评价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DC)与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20例胃癌患者进行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和CT检查, 并经胃镜和手术病理确诊。

结果肿瘤对胃壁浸润范围及早期胃癌的诊断、肿瘤的定性、黏膜显示、表面轮廓等, DC检查比CT有明显的优势。

而对于有无远处转移及术前分期, CT具有最大的优势。

结论 DC对胃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有一定的漏诊率。

CT对远处转移及邻近器官浸润占优势, 综合CT、DC检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价值较高。

[关键词] 胃癌;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我国胃癌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病死率的23.02% [1],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等特点,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目前胃肠造影检查是发现、诊断胃癌的基本手段, 对于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

但对部分向腔外生长的肿块, 以及对附近淋巴结、脏器转移病变的诊断, 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

近年来由于CT 技术的广泛应用, CT检查对胃疾病的诊断应用日益增多, 该检查已成为继胃肠道影检查后, 胃肿瘤诊断手段的又一重要补充[2]。

本文的宗旨在于综合应用影像学DC、CT检查为胃癌诊断提供客观有力的条件, 收集近两年来本院就诊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20例,就CT、DC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以来因胃癌来院就诊病例20 例, 所有病例均行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 2 天后自愿行CT 检查, 确定瘤体及瘤周情况, 本组资料4 例为早期胃癌,16 例为中晚期胃癌。

1.2 设备西门子R200数字胃肠X线诊断机, GE Prospeed F Ⅱ螺旋CT扫描机。

1.3 检查方法1.3.1 胃肠道造影检查采用气钡双对比造影法。

胃肠道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基本病变-锋版

胃肠道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基本病变-锋版

半立(40-60°)左前斜10-20°:观察结肠脾曲、左 侧横结肠及降结肠中上段
半立仰卧位(40-60°):观察横结肠及结肠肝曲、脾曲
半立(30-60°)右前斜10-20°位:观察结肠肝区、 右侧横结肠及升结肠上中段。
仰卧头低10°右前斜10-20°位:观察回盲部
胃肠道常见疾病
• 食管癌 • 食管静脉曲张 • 消化性溃疡 • 胃癌 • 肠结核 • 结肠癌 • 结肠息肉 • 克隆恩氏病
• 髓质型:管腔不 同程度狭窄,范 围较长,有大小 不一结节样肿物, 病灶上下缘与正 常食管交界处呈 斜坡样表现。
• 蕈伞型:为类圆形或 椭圆形肿块突向官腔, 上下缘呈圆顶状隆起, 多为分叶状边缘,可 累及食管周径之一部 分或大部。官腔变狭 窄。
• 溃疡型:显示不规 则的龛影,切线位 多见龛影深入管腔 内,溃疡边缘隆起 者,X线显示出半月 征。











• 胃:服钡剂约100ml,让病人反复左、右反转身体
以达到钡剂充分冲刷胃粘膜、均匀涂布于粘膜表面 之目的,
①仰卧位双对比:主要用于观察胃体下部、角切迹 及窦部后壁粘膜。
②仰卧右前斜位双对比:以达到胃窦部及角切迹部位 清晰的双对比。
③半立左前斜位双对比:升起台面45°,左前斜位 观察胃体上部、胃底及贲门区。
胃底静脉曲张
龛影:粘膜纠集
项圈征
狭颈征
指 状 痉 挛 切 迹
十二指肠球底部腔外龛影
十二指肠球变形
十二指肠球变形
胃大弯侧充盈缺损
侵润性胃癌,“革囊”胃。
环堤:龛影周围宽窄不
等的透明带,轮廓不规
溃 则而锐利,其中常见结

胃肠道疾病的X线诊断

胃肠道疾病的X线诊断

3、食管压迹
右前斜位是观察 食管压迹的常用 位置, 其前缘可见 三个压迹:主动 脉弓压迹、左主
支气管压迹、左 心房压迹
4.黏膜皱襞
表现为数条纤 细纵向且相互 平行的条纹影, 与胃小弯的黏 膜相连续。
5.蠕动波
随吞咽动作出现,表现为前面舒张,后面收缩的倒 “V”字形,自上而下,直至钡团被推入胃,此为第 一蠕动波,由吞咽动作激发。第二蠕动波由食物对 食道壁的压力引起,起始于主动脉弓水平,向下推 行。第三收缩波为食道环状肌不规则收缩引起,出 现和消失迅速,多发生于食道下段,常见于老年人、 食道炎和贪门失弛缓症。
溃疡型:肿块形成一个局限性大溃疡,深 达肌层。溃疡一般向纵轴发展,溃疡周围 隆起,临床症状不明显。
浸润型 增生型 溃疡型
食管癌的X线表现可概括 为以下几点:
(1)管腔狭窄和 扩张
狭窄范围一般局 限,轮廓不规则、 边缘毛糙不整; 与正常段分界清 楚。钡餐通过受 阻,其上方食管 扩张。
(2)不规 则的腔内 龛影
见于溃疡
型食管癌, 溃疡较大、 轮廓不整, 形态不规 则的龛影, 其长径与 食管的纵 轴一致。
(3)腔内 充盈缺损
形态不规 则,表面 凹凸不平
(4)粘膜皱襞 中断、破坏、 消失
代之以肿瘤表 面杂乱不规则 的影像,管壁 僵硬,蠕动消 失。
5、溃疡病
溃疡病可发生于消化道各部位,其中胃和十 二指肠最常见,约占消化性溃疡的95%。胃 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少见,二者比例约1:4。 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见。 胃溃疡主要是餐后上腹部疼痛,具有反复性、 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十二指肠溃疡90% 以上发生于球部,临床上有饥饿性疼痛且进 食后可好转的特点。
X线:早期表现为食管纵行粘膜皱襞局限性增 粗或稍显迂曲,管壁边缘不光整,管壁柔软 略呈锯齿状。

胃低张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方法的研究

胃低张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方法的研究

胃低张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方法的研究胃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具有安全、方便、对病人痛苦小、易接受以及具有显示粘膜微小病变的特点,对于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线状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等疾患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但由于病人体质及检查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该检查的遗漏率仍在6%-7%[1],为提高检出率,检查方法正确与否及操作程序的准确、熟练程度对检出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 原理胃低张双重造影是利用低张药物使胃的张力降低,胃壁充分舒展,在气钡的双重作用下,清晰地显示出胃内的微细结构。

能否清晰地显示胃内细小结构则标志着造影的成功与否,这关键取决于钡剂的涂布。

影响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钡液粘滞层:当钡液浓度为100-200%(w/v),粘度为100厘泊时,厚度大致在0.1-1mm之间,超过1mm者涂布不佳。

(2)润湿度:钡液的润湿度适当,才有钡微粒在腔壁上附着而形成影像。

(3)薄弱点:由于钡液分子的内聚力和收缩表面的倾向,在外力的影响下,使应力集中处(即薄弱点)的涂布层变薄,断裂和扩大,使局部涂布不良,薄弱点可在体位转动后迅速消失。

(4)钡微粒:含有适当比例大微粒的钡剂能在低凹处形成高密度,与隆起处或腔壁上部的低密度对比明显,有利于细节的显示[2]。

(5)胃液:为无色的酸性液体,pH值0.9-1.5。

影响钡液涂布主要为胃粘膜表面上覆盖的薄层粘液,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2 实验方法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将实验分三组进行。

第一组50例,不做胃冲洗;第一冲洗组50例,用碳酸氢钠2g加100ml温开水做胃冲洗;第二冲洗组50例,用碳酸氢钠1g,糜蛋白酶10mg加温开水50ml做胃冲洗。

X线机为北京产F78-Ⅲ型300MA机,球管为旋转阳极XD51-20-40/125型,焦点面积为1.0×1.0mm2,固定滤线器,点片固定200MA。

硫酸钡为青岛东风化工厂生产的QD-3型,干燥品200g加水80ml浓度为160%(w/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十二指肠:变换体位观察十二指肠各部的变化a.从仰 卧位反转至左侧卧位,得到双对比相;b. 从仰卧位 反转至右侧卧位,得到充盈相;c. 俯卧左前斜位得 到乳头部正面相;d. 仰卧位得到乳头部侧面相。
• 小肠:口服或鼻饲管注入200或300ml造影剂,观 察钡头至回肠末端时,充分变换体位后,于仰卧位 分别摄上、中、下部小肠。小肠分为6组。
使受检部之粘膜面均匀涂布一层钡剂,气体则使管腔膨胀,以显 示粘膜面的细微结构及微小异常。
胃 黏 膜 相
食 管 粘 膜 相
食 管 充 盈 相
胃 体 及 胃 窦 充 盈 相
加压相
双对比相
造影方法及体位
• 食道:口服产气粉后再服钡剂采用右前斜位、后 前位及左前斜位动态观察,并点片,主要观察形 态、边缘、粘膜、钡剂通过的情况等
• 腔内型:大 肿块突向管 腔,边缘清 晰锐利,病 灶处管腔加 宽而不是变 窄,其上方 食管无明显 扩张。
早期食管中段癌:管壁毛糙,粘膜粗乱并有中断, 局部管壁硬。
粘膜破坏、中断
轻 度 静 脉 曲 张
重 度 静 脉 曲 张
胃底静脉曲张
龛影:粘膜纠集
项圈征
狭颈征
指 状 痉 挛 切 迹
1.十二指肠2 . 空肠上部 3.空 肠下部 4.回肠 上部 5.回肠中部 6. 回肠下部
• 结肠:检查前病人一定要清洁肠道。造影应控制在半 小时内,时间过长造影剂出现凝固,产生龟裂现象。 造影程序: ①插入肛管后取俯卧头低位(10-15°)注入钡剂; ②钡剂灌至左结肠区或横结肠中段(约350ml) ③缓慢注入空气,同时将床面调高至水平位,病人 继续左侧抬高并向右后转身呈右侧位,一般注入气体 800-1200ml,当病人述有腹胀感时,应在透视下观 察空气量,看到钡剂由于空气的压力移至盲肠、升结 肠,盲肠充气而扩张时,即可拔管。 ④让病人仰卧,右侧抬高向左侧转身,反复2-3次, 让钡剂充分附着于粘膜表面,再回到仰卧头低位。及 直肠、乙状结肠至降结肠中下部的双对比造影。
十二指肠球底部腔外龛影
十二指肠球变形
十二指肠球变形
胃大弯侧充盈缺损
侵润性胃癌,“革囊”胃。
溃 疡 型 胃 癌
环堤:龛影周围宽窄不 等的透明带,轮廓不规 则而锐利,其中常见结 节状或指压迹状充盈缺 损。 半月综合征:a、龛影位 于胃腔内;b、龛影周围 有清楚而不规则的环堤; c、龛影形状不规则,浅 而大,多呈半月形。
④立位检查:包括胃底部双对比;正位充盈相,观察胃体、 胃窦部及角切迹形态及边缘变化,并右前斜位45°观察胃 后壁边缘改变;压迫法检查胃体下部、胃窦、角切迹及十 二指肠球部。
⑤胃底贲门区双对比造影:贲门周围是病变好发部 位,低张,胃底部充以足量气体,取立位左、右前 斜位,再取仰卧半立位左前斜位或俯卧半立位右后 斜位,让病人脊柱尽量屈曲,边服钡边吞咽气体进 行双对比观察贲门区形态。
右 前 斜 位 后 前 位 左 前 斜 位
• 胃:服钡剂约100ml,让病人反复左、右反转身体
以达到钡剂充分冲刷胃粘膜、均匀涂布于粘膜表面 之目的,
①仰卧位双对比:主要用于观察胃体下部、角切迹 及窦部后壁粘膜。
②仰卧右前斜位双对比:以达到胃窦部及角切迹部位 清晰的双对比。
③半立左前斜位双对比:升起台面45°,左前斜位 观察胃体上部、胃底及贲门区。
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 及基本病变
胃肠道造影对胃肠道病变诊断
• 定位:确定病变的确切部位
• 定形:确定病变的大小和形状 • 定质:确定柔软度和侵润范围
• 定性:确定功能性;
器质性(炎性、良性、恶性)
• 按造影方法可分为传统的钡剂造影法和气钡双重造影法。
• 传统的钡剂造影法观察相: 粘膜法
充盈法
加压法 • 气钡双对比造影法:简称双重造影,是先后引入气体与钡剂,
• 蕈伞型:为类圆形或 椭圆形肿块突向官腔, 上下缘呈圆顶状隆起, 多为分叶状边缘,可 累及食管周径之一部 分或大部。官腔变狭 窄。
• 溃疡型:显示不规 则的龛影,切线位 多见龛影深入管腔 内,溃疡边缘隆起 者,X线显示出半月 征。
• 缩窄型:食管全 周受累,呈环形 狭窄,病变较短, 其上方食管明显 扩张,
半立(30-60°)右前斜10-20°位:观察结肠肝区、 右侧横结肠及升结肠上中段。
仰卧头低10°右前斜10-20°位:观察回盲部
胃肠道常见疾病
• • • • • • • • 食管癌 食管静脉曲张 消化性溃疡 胃癌 肠结核 结肠癌 结肠息肉 克隆恩氏病
• 髓质型:管腔不 同程度狭窄,范 围较长,有大小 不一结节样肿物, 病灶上下缘与正 常食管交界处呈 斜坡样表现。
早期凹陷型胃癌
盲肠、升结
肠狭窄,僵 直、短缩, 腔内见充盈 缺损。回盲 瓣及末断回 肠均受累。
盲肠、升
结肠狭窄, 僵直,可见 不规则锯齿 状龛影,回 盲部出现 “跳跃征”。
直肠癌(增生型
浸润型结肠癌
结肠多发息肉
结 肠 息 肉 ( 带 蒂 )
家族性结肠多发息肉病。
线样溃疡、鹅卵石征、靶征
仰卧正位:观察直肠、乙状结肠,有利于显示后壁病变
俯卧头低足高前后位:观察直肠、乙状结肠, 有利于显示前壁病变。
左侧卧位:观察直肠和乙状结肠侧位
仰卧左前斜10-30°头低10°位:观察乙状结肠、 降结肠下段。
பைடு நூலகம்
半立(40-60°)左前斜10-20°:观察结肠脾曲、左 侧横结肠及降结肠中上段
半立仰卧位(40-60°):观察横结肠及结肠肝曲、脾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