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汉挠;林生贵;曾伟金;黄小雄;林锡洲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0(17)3
【摘要】目的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的结肠造影及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X 线诊断符合率94%;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腔外侵犯符合率60%,淋巴结转移检出符合率69%,肝脏及肺部等远处转移符合率100%.结论气钡双重造影为结肠癌筛查中的首选方法.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各有所长,相互补充,能为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判断预后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吴汉挠;林生贵;曾伟金;黄小雄;林锡洲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广东,汕尾,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广东,汕尾,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广东,汕尾,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广东,汕尾,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广东,汕尾,51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R735.3+5
【相关文献】
1.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J], 王敏;王建宏
2.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段顺明
3.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J], 林生贵;曾伟金
4.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李志强;魏文锋;赵伟
5.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李高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在便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

方法:对72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72例患者中69例有异常X线表现,仅3例未见异常,其中直肠前突32例,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63例,会阴下降1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例,内脏下垂11例(其中2例横结肠下垂),乙状结肠疝1例,乙状结肠冗长4例。

其中多种异常表现并存50例。

结论: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对便秘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排粪造影;钡灌肠;便秘排粪造影是指利用造影剂模拟粪便,在患者排粪时对直肠肛门部进行动静态的观察,以达到诊断目的一种检查方法,它能显示直肠及肛管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是功能性出口梗阻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1]。

对于出口梗阻性便秘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优于普通灌肠和内窥镜检查[2]。

由于便秘通常是由出口梗阻和结肠无力引起的[3],且两者常常伴发,所以在做便秘患者影像学检查时本院把排粪造影和钡灌肠检查相结合,全面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5-2013年72例排便障碍患者,男6例,女66例,年龄30~85岁,病程1个月~40年。

主要临床表现:便秘、排便困难、排便不尽、疼痛、肛门部坠胀不适等症状。

排粪造影示69例有异常X线征象,3例X线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设备为东芝数字胃肠机。

1.2 方法术前准备:造影前清洁肠道。

检查时常规准备,将Ⅰ型硫酸钡+Ⅱ型混悬硫酸钡调制的硫酸钡悬液约1200 mL注入直结肠内。

先在诊断床上透视下观察整个肠道情况,如有可疑病变,即摄片留下图像,立位时再观察一下横结肠的位置变化。

然后令患者侧坐于坐便器上进行排钡动态观察,同时摄静态相、力排相、黏膜相、提肛相,力排时以3帧/s的采集速度摄取图像。

摄片范围要包括骶尾骨、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肛门,以利于划线测量。

排粪造影完成后再观察一下整个结肠黏膜相,如发现异常,加摄图像。

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b tl s b k l e s t h s t r t l , t . o d s g li u c i n t r e E e a o o t , a e i wic e , h o te e c t e i n a mu t. n to h e n m t r e t f a p i d t h c h o o e i ns a h e e . s is Th a o l e e t d 1 0 c s s o i— a i m p le o c e k t e c l n 1 s o c i v d Re u t : e r nd m y s l c e 0 a e f a r b ru
M e ia up n , 0 0 7 1 )13 dc l Eq i me t 2 1 , (0 :-.
项 c n r s o o x mi a i n o h a n p r o e M e h d : h s s u y i v i b e 科技 进 步奖3 ,地 市 o t a t c l n e a n to ft e m i u p s . t o s T i t d S a a l l a w i n t e h s ia h o g h e o r s u e g u e , i a s b l w e - a e 级科教进 步奖 。 t h o p t lt r u h t e us f p e s r a g s a r b g , a l hi , tb s d
e e u k t(o to r u ) 5 a e fa piain o hse e e ie(b ev t ng o p , h n mab c e c n r l o p , 0c s so p l t f i n mad vc o s rai r u ) T e g c o t o

结肠X线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技术的应用及体会

结肠X线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技术的应用及体会

结肠X线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技术的应用及体会
刘玉增;杨庆彦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1996(003)001
【摘要】结肠双重对比造影,由于能显示结肠粘膜微小病变,已经成为X线检查的常规手段。

据我院近几年来千余例检查的经验,对结肠X线钡气双重造影检查的技术应用问题,谈一点体会。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刘玉增;杨庆彦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5
【相关文献】
1.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的应用 [J], 陈瑞刚;李眸晗
2.X线气钡双重对比检查对结肠癌浸润深度的评价 [J], 刘林祥;王军;饭沼元
3.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J], 曹洁莹;熊力;李国忠
4.早期食管癌气钡双重对比和低张气钡双重对比的X线诊断 [J], 王孝英;吴红英
5.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对比造影X线诊断 [J], 刘艳艳;曹丽霞;张玉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

(二)几项数据:
1、肛直角:近似于直肠轴线与肛管轴线的夹角,肛直角(ARA)主要反映的是耻骨 直肠肌活动情况,静息和提肛时由于耻骨直肠肌处于收缩状态,所以ARA小,提肛时 最小,力排时该肌放松导致ARA增大。肛直角对诊断耻骨直肠肌肥厚症(PRMH)、 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和肛周疤痕等有较大作用。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 DFG)是 通过向病人直肠注入造影剂,对病人 “排便”时肛管直肠部位进行动、静态 结合观察的检查方法。它能显示肛管直 肠部位的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为临床 上便秘(特别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 断治疗提供依据。
出口梗阻型便秘(也叫直肠性便秘)是指排便出口 附近组织、器官的功能性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羁 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以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 里急后重、大便干燥或不干燥亦难排出为主症。
(7)直肠外脱垂
直肠外脱垂(ERP)也称直肠脱垂或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 肠脱垂于肛门外,形成大小不等、长度和形态不一的肛门外 脱垂块状物。
(8)骶直分离
骶直分离(S-RS):S3水平处骶直间距>20mm(有的可以>80~90mm, 有的S4水平可以>70mm)且直肠近段向前下移位,折屈成角,乙状结 肠和/或小肠位于骶直间,少数患者乙状结肠和/或小肠包绕直肠近段。 这样异位肠曲将直肠向前推压,影响排粪,如果同时伴有内脏下垂, 则排粪更加困难。这些表现均见于力排片,个别特别严重者,也可见 于静息和提肛相。此外,骶尾骨异常对会阴、盆底功能和排粪均有影 响。骶尾骨过屈(曲率过大)可引起排粪困难,骶骨反屈(曲率为负 数)由于盆底结构紊乱,会阴缺乏依托力,易致会阴下降和内脏下垂, 静息即可见会阴下降。
常见的病因有:直肠无力(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 会阴下降、直肠外脱垂等)、盆底肌功能不良(耻 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症、内括约肌失弛 缓症等)、肠外梗阻等。本病秘属于盆腔多个脏器的功能性异常,通常X线检 查有气钡双重造影、钡灌肠、瘘管造影等,侧重形态学改变 的检查方法。排粪造影是在患者“排粪”时,观察肛管、直 肠的动态表现,是侧重功能检查的方法。盆腔多重造影是指 膀胱、阴道、盆底、直肠四重造影,其中直肠造影就是在排 粪造影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盆腔造影的核心是排粪造影, 该检查能显示盆腔脏器功能性异常,与钡灌肠、临床指诊、 内镜检查相比,是一种更敏感可靠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治出 口梗阻型便秘等肛肠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双重对比造影对结肠癌的临床诊断

双重对比造影对结肠癌的临床诊断

双重对比造影对结肠癌的临床诊断结肠癌是常见、多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检查结肠癌的一种有效而又简单的办法。

本文对30例结肠癌进行X病理对照分析,旨在探讨不同病组分期结肠癌X线表现与双对比造影对结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9岁~80岁,平均58岁。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临床表现为便血,便次增加及大便习惯改变,亦伴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1.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大便常规检查注意有无红细胞、脓细胞,结肠癌大便隐血试验多为阳性,此法简便易行,可作为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且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不适合作为普查或早期诊断,但对估计预后观察疗效和复发方面具有一定帮助。

1.3 采用Duck病理分期法A期:癌细胞局限于肠壁内;B期:癌细胞浸出肠壁;C期:在A、B期的基础上伴有淋巴结转移;D期:远处有癌细胞转移。

2 结果30例结肠癌,发生于直肠2例,乙状结肠8例,降结肠4例,横结肠9例,升结肠7例。

Duck A期10例,X线符合8例,2例误为Duck B期。

Duck B期8例,X线符合5例,2例误为A期,1例误为C期。

Duck C期8例,X线符合5例,2例误为D期,1例误为B期。

Duck D期4例,X线符合3例,1例误为C期。

符合率分别为80%、62.5%、62.5%、75%。

3 讨论结肠癌为消化道常见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因其较晚出现远处转移,术前分期有重要临床价值,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

已占恶性肿瘤死因的4~6位。

早期表现为小的息肉样充盈缺损,肠管扩张度稍差。

进展期:依据病理类型表现可为a.结节样充盈缺损;b.局部肠壁僵硬;c.菜花样肿物,表面不平分叶,明显宽基底;d.不规则的环状狭窄,管壁僵硬粘膜中断,狭窄两端截然分开;e.不规则的腔内龛影;f.完全性肠梗阻或肠套叠。

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36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的结肠造影及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对照。

结果:X线诊断符合率为94% ;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为69%,结论: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检查相结合,能为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判断预后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结肠癌;双重造影;CT检查[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double air con trast radiography and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 no sis of colon carc ino ma. Methods: A total of 36 colon carcinoma patients underwent double air contrast radiography of colon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 scopy exam in ati on. Results revealed by the imag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 diag no sis after surgery. Results: The diag no stic accuracy rate was 94% for X ray, 100% forCT, accuracy rate for lymphoid node metastasis was 69%. Con clusi ons: Double air con trast radiography exam in ati on comb ing with CT test can provide accurate evide nee for the stagi ng, selecti on of surgical approach and prog no sis of colon carc ino ma.[KEY WORDS ] Col on carci noma; Double radi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结肠癌是常见、多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收集本院2006年05月〜2009年12月间36例结肠癌,术前均行结肠造影及CT 扫描,对造影及CT图像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为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正文:一、背景介绍排粪造影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检查方法,通过将造影剂注射到患者的直肠或结肠中,然后使用X射线或其它影像学方法来观察排泄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章将详细介绍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二、排粪造影的原理排粪造影的原理是通过注入特定的造影剂来填充结肠腔,然后使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拍摄,从而观察排泄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造影剂可以是水溶性的或油溶性的,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造影剂。

三、患者准备和前期准备1、患者需要提前空腹,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肠道准备,包括清洁灌肠或使用泻药等。

2、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3、患者需要完成相关检查的预约手续,包括时间和地点等。

四、排粪造影的操作步骤1、患者在检查前需排尽粪便,并放置在制备好的便桶内。

2、医生或技术人员进行消毒,穿戴手套和无菌防护衣。

3、在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患者躺在检查床上,将造影剂注入直肠或结肠。

4、使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拍摄,拍摄角度和位置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完成拍摄后,医生或技术人员会对图片进行分析和解读,制作相应的检查报告。

五、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1、用于观察结肠的解剖结构,如结肠的长度、弯曲度和肠壁的厚度等。

2、用于诊断结肠相关的疾病,如结肠炎、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等。

3、用于评估结肠腔的运动功能,如排便功能和排便速度等。

4、用于检测结肠腔内的异物或梗阻情况。

六、注意事项和风险提示1、排粪造影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肠道刺激和不适感,患者应配合医生的指导和鼓励。

2、部分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需做好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3、患者应注意按照医嘱适时排尽粪便,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4、患者术后应继续观察是否有并发症或不适症状,并随时向医生报告。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1、排粪造影操作视频或图片。

2、排粪造影的检查报告示例。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排粪造影:一种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排泄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作者:彭洪云辛林沈威方路徐爱忠王春林【摘要】目的评价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能否作为综合诊断便秘患者有价值的影像参考依据。

方法利用数字X线胃肠机对260便秘患者进行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

结果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诊断出升结肠冗长12例,横结肠冗长8例,降结肠冗长16例,乙状结肠冗长62例,直肠前突59例。

其中,结肠冗长合并乙状结肠癌3例,结肠冗长合并降结肠癌2例,结肠冗长合并横结肠癌2例,结肠冗长合并升结肠癌1例。

结论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可一次性了解结肠病变和排粪障碍现状,是一个综合性诊断顽固性便秘的合理方法。

【关键词】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应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lon 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 combined with defec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Methods A total of 206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underwent colon 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 combined with defecography.Results Of 206 patients, 12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redundant ascend colon by colon 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 combined with defecography,8 cases as redundant transverse colon, 16 cases as redundant descending colon, 3 cases as redundant sigmoid colon, 59 cases as rectocele. Of patients with redundant colon, 1 cases complicated with ascend colon cancer, 2 cases with transverse colon cancer, 3 cases with sigmoid colon cancer, 2 cases with descending colon cancer.Conclusion Colon 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 combined with defecography is a reasonable diagnostic method for constipation. It can investigate colon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defecation disturbance in one time.[Key words] Colon 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Defecography;Application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便秘病因复杂多样,便秘的分类有多种,以病因分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以粪块积留的部位分有结肠型和直肠型(肛管型),以病程或起病方式分有急性和慢性以及痉挛型和弛张型。

以胃肠道功能性改变所致分有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等。

临床工作中,除了以患者主诉症状以外,常需要通过排粪造影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了解患者的排粪功能状态和有无结肠器质性病变,分别作排粪造影与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两项检查有历时长、检查费用高、操作烦琐,尤其是患者要作二次肠道准备等缺点。

如能一次灌钡完成两项检查,可缩短检查周期,降低检查费用,且方便诊治,有利于患者。

我们2000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原有气钡双重造影的基础上再改变体位,一期同时进行排粪造影,对患者临床分类和治疗方式有较全面的直观指导意义。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0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行该项检查260例,男123例,女137例。

年龄14~80岁,平均49岁。

其中,符合1990年11月《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制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且行住院手术治疗的便秘患者62例。

便秘病史2~30年;主要症状:排便周期3~20 d 1次,大便干结、排便不净感、分段排便、排出费力、甚至手抠大便,肛门下坠、腹胀、腹痛、烦躁不安或伴有精神症状等。

根据我院检测条件,术前患者均行大便常规和潜血、直肠指检、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等检查,然后行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

1.2 检查仪器日本东芝Winscope 6000数字胃肠机。

1.3 检查方法患者先做肠道准备,术前半天番泻叶15g泡服或20%甘露醇250 mL口服,大量饮水约1500~2000 mL。

泄至无粪渣排出后检查。

患者左侧卧位,然后把床向头侧低13°(±2°),再把肛管插入肛门,经肛管将气钡剂缓慢注入直肠使其到达回盲部,注入量为600~1000 mL。

嘱患者在检查床上左右翻滚2次,摄录出回盲部至肛门部的肠道走行造影,观察阑尾、升结肠、盲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分布、运输、蠕动、充盈状态以及结肠肝曲、脾曲的悬挂情况,患者直立时结肠悬垂、下垂、移位排空状态,冗长结肠的扭曲盘旋等情况。

嘱患者侧坐在排粪造影便桶上,透视下动态观察排便情况,摄录出静坐、提肛、强忍和力排时的直肠各种侧位相的过程及黏膜相,要求包括骶尾骨、耻骨联合和肛门,必要时加摄正位片,而后分别测量肛直角、耻尾线肛上距及前突的深度、长度、计算出前突的面积及体积。

依据客观成像、测量数据、肠动力检查分出三种类型便秘。

2 结果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异常者157例,占检查病例的60.4%,男72例,女85例。

其中,升结肠冗长12例(图1)、横结肠冗长8例(图2)、降结肠冗长16例(图3)、乙状结肠冗长62例(图4)、直肠前突59例(图5)。

其中,结肠冗长合并升结肠癌1例、结肠冗长合并横结肠癌2例、结肠冗长合并乙状结肠癌3例、结肠冗长合并降结肠癌2例。

本组病例中,行结肠旷置术16例,男性3例,女性13例;结肠次全切除术46例,男性4例,女性42例。

手术病人同时经腹行直肠前突修补、盆底抬高重建术。

3 讨论便秘是发生率极高的消化道障碍性疾病,大多数虽非直接致命性,但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诱发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或伴发癌变也并非鲜见。

有关内科及消化道专科大多以“通便”处理。

而从影像专业探讨便秘的常见方法有结肠传输试验、钡剂灌肠、排粪造影等。

结肠传输试验则对结肠传输无力导致的便秘的诊断有协助作用。

常规钡灌肠检查可以通过结肠蠕动和痉挛的透视观察可得到一些有关结肠功能和结肠形态改变的情况,但常常不能了解细微的肠壁变化和黏膜改变。

而气钡双重造影具有以下优点;了解全结肠的动态、形态及微细的黏膜改变。

排粪姿态的造影能了解直肠黏膜粗乱、脱垂、前突,盆底下降,肠疝,以及盆底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等。

如二者结合在一起应用于检查便秘患者时,可一期了解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即或混合型便秘患者的诊断。

排粪造影(Defecograp hy)是一种对肛管直肠部,盆底肌肉,神经动、静态观察的一种新方法,对常见的功能性出口梗阻病变诊断明显优于传统钡灌肠、临床指诊和内窥镜检查,特别是多种疾病合并存在时排粪造影不仅可以作出完整的诊断,为临床提供客观可靠的治疗依据,而且还能观察疗效。

排粪造影对排粪困难以外的其他病变也有很重要的排除和协助诊断价值。

如直肠癌、骶前脓肿、畸胎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肛瘘、肛门术后、会阴或骶骨外伤等引起的便秘。

国内于1988年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卢任华在临床首先应用报道[1]。

尽管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Bronden和Phillips就已将排粪造影应用于临床,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开展了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的研究,但很长一段时期内未能在基层医院广泛普及。

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X线设备的更新和肛肠外科的普及发展,排粪造影技术才逐步得到普及。

有学者指出,便秘不仅是不经常排便,也包括排便困难,具体是指每周排便少于2次以及25%以上时间是在用力排便[2]。

临床上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

其中以出口梗阻型便秘较为常见,其病变范围主要在直肠及肛门范围内。

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结合动态排粪造影、结肠传输试验、肛门肌电图、肛管压力测定等结果予以确诊分类。

动态排粪造影是便秘分型时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它通过向直肠内注入阳性造影剂,模拟正常生理排便活动,动态观察直肠肛管在整个排便过程中的形态功能变化,根据摄录出静坐、提肛、强忍和力排时的直肠各种侧位相的全过程及黏膜相;并有以下优势:(1)摄录结肠肠道的走行造影,判定有无肠道畸形;(2)能够动态观察排便情况,全面摄录,减少误差;(3)不仅能够充分测量出肛直角、耻骨直肠肌切迹、耻尾线肛上距及前突的深度、长度,计算出前突的面积及体积等精确数据,还能让患者及家属直视病因所在。

动态排粪造影不仅能提供结直肠出口梗阻的诊断,还能评价结直肠解剖形态走行,结肠冗长、盘曲、成角程度。

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和对盆底功能的研究的深入,慢性便秘的影像检查手段越来越多,检查越来越详尽,如动态MR[3~5],螺旋CT[6],动态内镜超声(DAE、DRE)[7]等。

但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为了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诊断,增加了慢性便秘的检查费用和检查时间[8]。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检查的程序和步骤是必要的。

鉴于以上的原因,我院自2000年以来,把同时需要钡灌肠和排粪造影者的检查程序做了改进:一次清洁肠道,一次灌钡,一次完成两项检查。

在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的同时进行排粪造影检查,有助全面了解全结肠的动态、形态的同时来观察肛门直肠排便的动态、形态及功能。

通过对便秘患者进行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检查,加上其他相关的动力学检查,对结肠解剖形态和功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有利于区分出结肠运输缓慢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便秘,这对确诊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我院以这种检查影像结果作为评估慢性便秘患者临床病理变化的基础,以患者多年病症主诉为依据,结合多种检查及患者有强烈解除痛苦的意愿,对顽固便秘患者开展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9,10]。

因此,我们认为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检查方法既可方便患者、经济实惠,同时对临床医师诊治工作有一定参照价值,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