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婚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婚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婚礼古称昏礼,因古人娶妻,婚礼的亲迎是在黄昏时进行,这时太阳将要下山,月亮就要出来,含有「阳往阴来」的意思,因而得名,后来才加上「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礼仪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才开始有婚姻关系。至周代的时候,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称之为六礼。

婚庆,具体来说指的是婚礼庆典策划。婚礼策划是指为客人量身打造的婚礼。它涵盖各种婚礼形式或是各种婚礼形式的组合体,它是根据每位新人的不同爱好、追求或诉求点而不同为新人量身定做的婚礼。可以说婚庆行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长期以来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婚庆行业也相应发生着许多变化。对于结婚,现在新婚人群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婚人群对于结婚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模式化、单一化需求逐渐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加上现今结婚的人群大多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浪漫温馨的婚庆方式。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专业婚庆公司的出现,婚庆行业正向专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一、我国婚庆产业发展的机遇

1、我国婚庆市场规模巨大,消费能力惊人

据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2007年3月3日发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2006-2007》显示,我国最近5年来平均每年全国有近900万对新人登记结婚,中国婚博会组委会2007对全国6万对新人的调查表明,新人用于结婚花费的均价高达125081元,如果加上买车、买房,这个数字将达到557478元。《报告》中显示,华东是结婚成本最高的地区———新人们在不购置新车、新房的前提下,仍要拍出至少13万元筹办婚事。与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的新人不同,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新人更愿意把钱花在新居装修上,而华北新人则更加热衷于花钱拍婚纱照、摆酒席、度蜜月。据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数据表明,全国2006年婚礼当日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2005-2007年上海市新婚夫妇的平均结婚消费约为18万元(不包含购房、购车的费用)。2000-2006年平均每年上海市登记结婚人数约为10万对,2007年结婚人数更是增长到17万对。按此计算,2007年上海市城镇居民用于婚庆消费的费用高达300亿元以上,接近于同

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根据调查现实,在新婚消费方面,88.4%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67.66%的新人安排蜜月旅游;49.14%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举办婚礼;36.83%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

2、婚庆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如今现代意义上的婚庆行业进入中国市场还不到20年,国内婚庆行业与国际接轨只有短短的七八年时间。与传统加工制造业、餐饮业、百货零售业等几乎竞争白热化阶段的成熟期行业相比,婚庆业刚刚进入发展期,潜在的供需矛盾蕴藏着巨大的财富空间。据统计,中国未来国民婚庆消费每年将上涨100亿,婚庆行业无疑将是下一个待开采的金矿。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的租售、婚纱摄影、婚礼庆典服务、婚宴酒席、珠宝首饰等行业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行业相关联,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巨大的市场需求,让许多与结婚相关的行业都能活得“潇洒”。根据《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2006-2007》统计调查,婚纱摄影是婚庆产业相关行业中利润率最高的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30%以上。以北京为例,全市共拥有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影楼4至5家,营业收入在800万到2000万元之间的影楼则多达20家,残酷竞争下的京城影楼利润率仍保持在30%左右;长沙影楼更维持着40%的高利经营。婚礼策划公司和婚纱企业的利润率则在15%至30%之间。二、我国婚庆产业发展现状

婚庆产业化显现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专业婚庆公司的大量产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出现第一家婚庆公司以来,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婚庆公司飞速发展的相呼应的是与婚庆有关的其他行业,如珠宝首饰、摄影摄像、婚纱等行业的发展。以婚庆公司为龙头包括摄影摄像、婚庆器材、新居家装等的婚庆行业链条已经形成并向纵深发展。所谓婚庆产业,是指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是传统意义上仅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补充。随着婚庆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庆

市场消费旺季,各地的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场所、蜜月旅游等企业早在每年的2、3月份和7、8月份就开始为这两大结婚旺季策划筹备。

1、产业链逐步形成

我国结婚产业在婚礼服务、婚纱摄影、婚纱礼服生产、婚宴服务四大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下,76个关联行业相互连接,逐步形成了以结婚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行业集群。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

2、总量规模

随着婚庆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庆市场消费旺季,各地的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场所、蜜月旅游等企业早在每年的2、3月份和7、8月份就开始为这两大结婚旺季策划筹备。各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市场供给总量有所扩大。依据中国婚博会对相关行业专家的调研,全国婚纱影楼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影楼婚纱销量每年至少以20%的速度递增;北京2004年到2005年11月份有276家婚礼服务公司注册,2006年至少翻番。

3、企业规模

中国结婚产业的主要行业企业的规模较小,从业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从从业平均人数来看,全国各城市的婚庆企业的平均从业人员均很少,婚礼策划企业平均每家从业人员10人左右,婚纱摄影企业平均每家40-60人,一些婚庆公司甚至只有一间办公室四处到处联系分项服务。尽管婚纱礼服生产企业具有大中型企业,但除中国潮州、厦门等大型生产基地外,手工定制和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还是占大多数。为了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规范,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素质,2004年4月底,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从2004年开始在国内婚庆行业推行婚庆策划人、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

业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规定2004年五一前夕开始在国内婚庆行业推行婚庆策划人、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

4、区域市场结构

婚庆行业消费的区域性特点非常明确,婚庆产业的区域性特点也很明确,在全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知名的婚庆策划公司、婚纱摄影公司,在当地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区域分布上,结婚产业各行业的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区域性很强,很少出现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连锁企业。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相对发达城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及发达的大中城市,在小城市的分布较少。

5、地域性的行业品牌正在形成

由于婚庆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除原来相关行业的迁移品牌外,真正全国性结婚产业品牌各地尚未形成,但一批在当地市场份额大、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正在逐渐形成行业品牌,优势企业主导的行业整合将提升市场集中度和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洲、深圳等新婚消费能力很强的地区,已经出现了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这涉及到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等方面。例如色色摄影、金夫人摄影等知名影楼早就实现了全国连锁、本地分区布点的格局。

6、产业发展城乡差距过大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传统风俗习惯仍较为浓厚,在广大农村地区。多数新人结婚仍没有找专业婚庆公司策划的习惯,婚礼宴席多在新人家中。可以的发展是,多数新人会选择婚车,婚纱及拍摄新婚影集等。

7、新市场建设热开始升温

我国婚庆用品批发市场起步较晚,与消费需求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在政府的政策导向下开始新建各类婚庆用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新市场建设热开始升温,新建婚庆市场多数以摄影器材和婚纱礼物为主题,面积基

本在2万平米以下,以中小型市场为主。

三、我国婚庆产业面临的问题

与巨大的商机和市场需求相比,婚庆行业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服务水平上,还远远不能达到消费者的要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产业的无序发展

调查显示,对婚庆公司表示基本满意的仅占10%左右。婚庆行业市场巨大、利润丰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但是行业门槛却很低,企业水平、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诚信缺失,中国婚庆产业品牌成长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最终导致婚庆服务业鱼龙混杂,缺乏品牌号召力。大多数的婚庆公司都是民营企业,或是国有企业的三产。国内目前专业婚庆公司无几,业余类婚庆公司参差不齐,缺少管理规范。并且婚庆业的门槛较低,开展婚庆策划业务的方式也只有加盟和自办两种。一般成立一个婚庆公司仅需三五人的策划及实施团队,投资成本在10万元左右,通过专业书籍,短期专业培训,就可以开张了。如果每月订单3份以上一般就可以保本经营,每月订单在5至10份,就可以创造不菲的利润,每月订单15份以上,当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每月订单20份以上,半年内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其主要表现在:(1)产品服务同质化,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2)高端消费市场不成熟,缺乏为高收入新婚人群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3)缺乏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营销模式;资源配置效率低下;(4)行业混乱无序,服务规范缺失;行业标准欠缺,行业管理力不从心;(5)缺乏创新的理念和服务,导致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

2、对消费者存在以次充好的等欺诈行为

由于婚庆公司的服务是一次性服务,也是新人的一次性消费。婚礼的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婚庆服务的质量就更显重要。仔细观察这个婚庆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婚庆业商机多多,婚庆市场蛋糕越做越大,然而其中隐藏的“甜蜜陷阱”却也不少。

其主要表现在(1)婚礼当天使用的婚车。如婚庆市场上出租的租金不菲的加长版林肯和凯迪拉克轿车,看起来非常豪华体面,但其实多半是用二手旧车改装

的。一些婚庆公司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低价购置一些车龄很长的破旧的名牌轿车,私下改装给车做“拉长”手术:将车从中间切开,人为加长车轴和底盘,再焊接好车厢和车门,最后喷漆,花费不过几万元,“改”出来的加长车从外形上根本无法认出来。不知情的新人,花几千块钱租下这样的“加长豪华车”,却不知这种车的危险性。(2)婚礼仪式主持人。在婚礼现场,主持人可以说是整场婚礼的灵魂人物,主持人本身的策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素质修养、文化底蕴往往能够决定一场婚宴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新人的品位和素养。但是我们却往往能看到婚庆市场上“金牌司仪”随便定的现象。如今许多新人热衷于请“金牌司仪”主持婚礼,感觉“金牌司仪”有品质保障,不少婚庆公司也是在新人面前竭力推荐“金牌司仪”的卓越之处。然而,“金牌司仪”并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一般而言,婚庆公司所掌握的司仪资源是相对固定的,所谓的“金牌司仪”和“普通司仪”,婚庆公司完全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任意变更。如果消费者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婚庆公司可以把“普通司仪”说成是“金牌司仪”;如果消费者需要控制婚礼成本,觉得司仪价格太高,原先的“金牌司仪”又可以被婚庆公司说成“普通司仪”。据悉,目前各大城市婚庆司仪的主持费用从每场300元至1600元不等。新人们花1000多元预订“金牌司仪”,结果到场的很可能是“伪金牌司仪”,无形中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3)婚礼鲜花。烘托喜庆气氛的装饰鲜花,其中也是暗藏玄机。婚庆协议上注明的是空运鲜花,而到了婚礼现场却变成了本市就地取材的鲜花,这样现象并不罕见。至于不同档次鲜花间的差别,婚礼当天忙碌的新人一般无暇顾及,也难以辨别,即使提出更换的要求,由于时间空间的原因,婚庆公司无法立即满足,新人为了不影响当天的婚礼气氛,也只能默认接受。而事后的纠纷协商往往不了了之。(4)还有“套餐”引上钩,“定金不退”,“摄影机”“摄像机”玩弄概念,酒席质次价高、婚庆公司为了赚钱不守协议等一系列违法经营的问题,都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

3、全国缺少婚庆“一条龙”服务的专业市场

市场呈高度分散局面,全国婚纱市场呈广州、上海、苏州三角鼎力局面,但其他各地婚庆产品主要参杂在服装、礼品、小商品市场内,高档产品,,珠宝、服装等主要到百货商场、专卖店采购,婚庆公司、摄影公司、鲜花专卖店散居在城市的各角落,市场呈高度分散局面,目前没有真正意义做到婚庆服务“一条

龙”服务市场。

四、婚庆产业的发展趋势

1、婚庆行业将更加正规化、规范化

中国婚庆协会的成立,正式标榜婚庆行业朝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各省市关于婚庆合同的拟定、出台和推广,也标志着婚庆业的管理正在逐步的规范化。为了减少婚庆服务纠纷、规范婚庆公司的服务,2007年11月16日,《北京市婚礼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西城区开始试用,合同就付款方式、期限以及合同的解除、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都做了较明确的表述。婚庆合同明确规定,如果事先约定好的服务项目临时取消,违约方要支付违约金。也明确规定了策划、主持、化妆、摄影、摄像、鲜花、乐队、场地等各个服务环节的收费和服务要求,并为双方留出商榷的余地,避免双方在发生争议时纠缠不清。北京市工商部门表示,这份合同首次将以往的婚庆“协议”上升到合同的高度,是规范婚庆市场管理的一个重大转折。由于婚庆产品及服务区别于其他商品,大部分是根据消费者的要求量身定制,具有个性化和专属性,另外由于婚礼的过程不可逆转,婚庆服务的质量就更显其重要,以合同的形势将婚庆服务落实到具体的条款上,这是必不可少的的程序。河南省婚庆协会和省消协联合拟定的《河南婚礼庆典服务合同(草案)》,对婚礼过程的各个细节都有详尽的约定,如婚礼的策划、场景布置、主持、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婚车租赁使用、新娘化妆、婚纱租赁和婚纱摄影、婚宴酒店。不难看出,河南省消协和省婚庆服务业协会制定合同的目的,是想要获得婚庆公司和消费者双赢的结果。另外,《合同(草案)》还经过了专家的审查和把脉,法律专家、从事市场经济研究人员和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对合同草案的内容提出了对新人精神损失赔偿的内容。河南省财经学院教授史璞说,“结婚对中国人而言是一辈的大事,婚庆公司的违约给新人造成的精神损失,远大于物质损失。合同草案里关于消费者的权益内容,基本上是真空,这会给消费者制造合同陷阱,因此合同草案里应该把消费者的权益明细化。”

2008年1月24日,全国婚庆婚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中民大厦举行,民政部人教司科技处处长甄炳亮同志在会上宣读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全国婚庆婚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的批复文件》。他指出,全国婚庆婚介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来之不易,它的成立对于这个行业将来能够正规有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2、行业分工细化,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80后,90后更加追求个性化、差异化。唯有不断扩展服务范围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其需要。

3、整合资源,创建知名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大浪淘沙,随着婚庆产业的成熟,只有真正优秀的企业才可以生存下来,这就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婚庆产业内的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组合,相互之间整合资源,打造大型的,有竞争力的公司。同时,在这期间,创造车婚庆产业的知名品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可能出现婚庆行业内航空母舰似的超大型企业。

4、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婚庆产业中将发挥更大的宣传和销售作用

由于网络具有其他媒体没有的诸多优势,越来越在婚庆产业的宣传,发展中体现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5、婚庆产业将逐步由发达地区扩展欠发达地区,城市扩展到农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会不断提高。同时时代的发展,因特网的普及使得城乡青年人之间的差别越来婚庆产业,又叫婚庆消费产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婚庆产业链属于以产品与服务结合的需求拉动型产业链,而且有多种产品与服务。婚庆产业的核心活动是新建家庭,其产业链主要是围绕着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及婚后蜜月三个不同阶段形成

婚庆产业链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新人消费需求为导向,所有企业部分或

完全围绕新婚消费主题,以产品、服务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网链

随着婚庆产业的发展,婚庆必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规范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业。婚庆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鉴于笔者的水平有限和时问仓促,关于婚庆产业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从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研究如何建立婚庆的相关企业制度,引导有资质、有实力的婚庆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婚庆产业标准化的研究也制定中,同时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2.从中外传统婚俗中挖掘养分进一步加快婚庆产业的发展。

2020婚礼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婚礼行业现状及 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婚礼行业现状 (4) 1.1婚礼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婚礼市场规模分析 (6) 1.3婚礼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7) 2.婚礼行业存在的问题 (10) 2.1婚庆服务基本是一次性消费 (10) 2.2婚庆公司运营管理成本高 (10) 2.3婚庆服务专业化程度不够 (11) 2.4婚庆服务具有本地化属性 (11) 2.5婚庆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淡旺季 (12) 2.6供应链整合度低 (12) 2.7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2) 2.8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3.婚礼行业前景趋势 (14) 3.1婚庆产业链庞大亟待整合 (14) 3.2“个性化定制”受宠 (14) 3.3“一体式服务”为发展所趋 (15) 3.4品牌不断强化 (15) 3.5婚庆+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15) 3.6延伸产业链 (16)

3.7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6) 3.8呈现集群化分布 (16) 3.9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7) 4.婚礼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4.1婚礼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4.2婚礼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 4.3婚礼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9) 4.4婚礼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0) 5.婚礼行业竞争分析 (21) 5.1婚礼行业竞争分析 (21)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2)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2) 5.2中国婚礼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2) 5.3中国婚礼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 6.婚礼产业投资分析 (23) 6.1中国婚礼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4) 6.2中国婚礼行业投资风险 (24) 6.3中国婚礼行业投资收益 (25)

目前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目前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一、婚庆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 来自民政部的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将近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2009年为1000余万对),全国每年因结婚产生的消费总额已达近5000亿元。巨大的消费额不但催生了影楼、婚宴、婚庆用品、婚庆服饰等行业,许多配套行业如摄影摄像器材、美容美发、珠宝首饰、家居用品、餐饮,甚至装饰材料、汽车、房产、银行贷款、保险理财等也相继进军这一领域。字1990年我国第一家婚庆公司成立以来,国内的婚庆业现已逐渐形成一个大市场。调查结果显示,62.9%的人认为结婚需要举办婚礼。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婚庆市场最为红火,仅北京的婚介机构和婚庆公司就达1000多家,为全国之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基础上,已经朝精神需求方面发展,而在一些发达的城市,这种消费观念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促销了象旅游、婚庆这些行业的火暴。但是作为朝阳产业的婚庆行业,但是这个新兴的行业市场虽大,但却仍未形成产业链,更谈不上规模经营和品牌服务,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方面却存在很多的信任危机。美容、美发、影楼、酒楼、花卉市场和旅行社基本上都分散经营,从事婚庆业的公司、门店,也都规模不大,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同时,婚庆服务品牌开发之后,“传统”项目多,服务面窄,仅限于彩车、司仪、宴会、旅游等几部分,难以满足当代青年追求的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服务。 只有把婚庆当作一个产业来开发,婚庆市场就会越办越火。给婚庆公司评定星级,按规格定价位。规范了婚庆市场,激励婚庆公司提高自身素质,使新人们在举办婚礼时不再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具有信誉的婚庆用品主题商场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二、中国结婚产业的发展与特性 (一)什么是结婚产业?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清楚什么是“结婚产业”?通俗地讲,“结婚产业”又叫新婚消费产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二)结婚产业的特征: 1、结婚产业是一个涉及行业面广的产品、服务综合性产业; 2、结婚产业是一个消费高峰期非常集中、非理性消费且消费额高的产业; 3、结婚产业是一个追赶潮流、彰显个性的时尚产业;

婚庆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婚庆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呈报“金夫人”) 提报人:罗洪禹

目录: 一、前言 (3) 二、婚庆公司现状 (4) 三、项目建设及必要性 (5) 四、项目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 (6) 五、公司组织架构及劳动定员 (10) 六、项目投资估算 (12) 七、合作方式 (13) 八、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3)

一、前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基础上,已经朝精神需求方面发展,而在像沈阳这样的相对较发达城市,消费观念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但是作为朝阳产业的婚庆行业,虽行业市场庞大,但却未形成产业链,更谈不上规模经营和品牌服务,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方面却存在很多的信任危机。美容、美发、影楼、酒楼、花卉市场和旅行社基本上都分散经营,从事婚庆业的公司、门店,也都规模不大,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同时,婚庆服务品牌开发之后,“传统”项目多,服务面窄,仅限于彩车、司仪、婚宴、旅游等几个部分,难以满足当代青年追求的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服务。 1、市场调查: ●64%的人认为婚嫁是人生大事,应倾力为之; ●83%的人认为,婚礼费用应由家庭成员和新人共同承担; ●%的人表示其储蓄存款是为了结婚消费支出; ●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状况、所受教育程度、接受新事物的机会等均是影响新人结婚方式的重要因素。 ●婚礼宴请和蜜月旅行是中国婚礼花费比例最高的项目; 2、项目背景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结婚产业”?通俗讲,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

婚庆公司前景分析

第一章前景分析 一、婚庆行业背景 婚庆行业作为一个古老行业,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婚庆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更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充满了无限的商机与活力,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婚庆产业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名族、一个区域的既传统又现代的婚俗文化特征。而婚俗文化特征中既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的各个层面的文化的影响。因此婚庆活动过程无不反映出某种特定的文化概念。 婚庆行业,又名婚庆消费行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礼庆典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婚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全国已到了火爆的程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上海婚庆协会的成立,正式标榜婚庆行业正朝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婚庆产生的狭义消费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 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国际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金融、房地产等诸多行业都不景气,但婚庆产业并未受到影响,仍然是红红火火。特别是在中国,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婚庆产业迎来新的高峰期。2009年“十一”、“中秋”双节期间,国内各大城市婚庆消费火爆,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传统婚庆公司和旅游、珠宝、金融、汽车、房地产等企业整合营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经济低迷状态下婚庆行业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产业。 从2009年12月1日起,我国首部《婚姻庆典服务》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随该国标还首次出台了《婚庆服务合同》的示范性文本,其中首次对“不可抗力”进行了约定。该文本对婚庆服务的服务内容、婚礼仪式开始时间和举行地点、服务项目、服务费用、双方主要权利义务、双方违约责任等十多项条款进行约定,这标志着我国婚庆业的管理正在逐步规范化。 婚礼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是亲情爱情孝道的演绎地,是婚庆文化的传播地,是两个家庭实力的展示舞台,是婚庆公司宣传招牌的地方,所以将来婚庆公司的竞争一定是品牌的竞争,文化的竞争,高端客户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能率先占有客户满足市场,形成品牌,形成口碑,谁就能永远在婚庆市场占领一席不败之地,谁就能领先一步,领先一路,成为婚庆行业的佼佼者。 二、婚庆行业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正进入新的婚育高峰期,全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对新人结婚。粗略计算,全国每年婚庆产生的消费总额擦超过3000亿元,全国每对新人的加权平均消费金额达到12.58万元,同时,未来5年中国婚庆消费额将在此基础上还要再翻一番。因此婚庆市场被业内人士称为“甜蜜金矿”。 婚庆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蕴藏着巨大商机。目前在各行业中逐渐走俏,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是一项朝阳产业。由于成立婚庆公司门槛较低,最近两年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在婚庆行业也存在不少恶性竞争(如:价格竞争、人才竞争),形成了一种礼仪公司成为婚庆公司的租赁者、高级搬运工的恶性循环局面。大家都知道,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一对新人都想让自己的婚礼浪漫而独具特色。时尚,有品位,文化性强,个性化定制婚礼是每一对新人的追求,婚庆公司满足新人的需求成为制胜法宝。 行业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发展尚未规范、无行业巨头的产业目前,婚庆业还处于行业标准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规模较小,从业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处

我国婚庆市场规模及盈利模式分析

我国婚庆市场规模及盈利模式分析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找谁结婚、结婚的准备、如何结婚三个问题困扰着准新郎新娘们。人们的社交模式正在发生巨变,而影响人们婚恋观的关键性因素也在发生改变。20年前,“老三样”是男人娶妻的硬指标,而今,如果没有“新三样”(房子、车子、票子),结婚就不那么容易了。更纠结的是那些整天“宅”在网上的小伙子,由于结识姑娘的途径很有限,结婚成为了一件遥远的事。80后正在成为结婚的主力军,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崇尚个性,思想独立,父母的财富积累能让他们策划一次隆重而又浪漫的婚礼。摒弃老一辈婚恋观的他们更在乎“曾经拥有”,因此,他们愿意在结婚这件事上花更多的钱。结婚越来越奢侈,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那些掘金婚庆市场的人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 过去,红娘还习惯性地被人们称为“媒婆”,散布在民间,以一种小作坊式的形态野蛮生长着,而今,从红娘衍生开来的婚庆市场规模高达6000亿元。看来,与人做媒不仅是一件甜蜜的事,而且也能带来巨大的财富。无疑,这是一个急剧增长的市场。不过,先到者未必抢到了头筹。婚庆是一门古老的生意,及至今日,这门生意重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死守传统做法的小作坊被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互联网新锐们赶超,而更有野心的人则将眼光瞄向了金字塔的塔尖。婚庆市场不是一个年轻的市场,但它在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却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信息技术让这个古老的产业散发出新的魅力,而这也意味着更大范围的博弈已悄然开始。

婚庆是一个横跨多个行业的大市场,而结婚从来都是商家用来促销的绝好题材。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帮助单身男女找到另一半只是商业的起点,把恋爱、结婚、生子的完整过程纳入到营销的链条里,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让营销变得甜蜜浪漫、温情脉脉,将商业蒙上一层温馨的纱衣,并不足以打动消费者。紧贴需求甚至创造需求,才能创造一个大市场,如果企业把握住了产业大势,擅长“甜蜜”营销,那么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花海阁大小通吃 2007年1月1日,我带着15000元到了北京,开始了创业之路。我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做节目主持人。在北京读书的时候,我利用勤工俭学的机会做过婚庆方面的工作,结交了婚庆行业的许多朋友,很舍不得离开他们。我在南京工作了两三年,朋友们总叫我回北京去。 回到北京,我找了一位合伙人,一起推出了花海阁主题婚礼会馆。最初,除了我和合伙人,公司里只有4个员工。我的身体比较单薄,但那时不管是运输还是场地搭建,或者做别的体力活,我都亲自上阵,干得很辛苦。公司没有广告投入,主要的支出是对酒店提佣,属于潜规则。我们的客户来源,一个是通过客户介绍,一个是酒店介绍,还有北京的一个网络论坛,很多新人会在那里发布婚礼后心得体会的帖子,有人通

中国婚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晚婚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婚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晚婚成为 行业发展新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婚庆行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面对潜力巨大的婚庆市场,国内婚庆行业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改变。新婚人群对于结婚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模式化、单一化需求逐渐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婚庆行业市场规模也在稳定增长,未来其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适婚年龄的主力军为85后、90后人群,而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随着85后90后成为结婚的主力,我国办理结婚登记的人数已经连续四年下降。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婚庆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59.1万对,比上年减少83.7万对,同比下降7.3%。据了解,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结婚年龄也在不断推后。对不少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来说,婚姻不再是获得安全感的唯一途径。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此外,据数据显示:2010年-2014年我国新人初婚年龄集中区间由20-24岁延至25-29岁。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居民初婚年龄将继续集中在25-29岁区间,并有继续向大龄发展的趋势,更长时间的财富积累使得消费者对婚庆具备更强的支付能力。 尽管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结婚人口降低,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结婚对数规模仍然较大,婚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婚嫁行业资金消费不断上涨,客单价消费的增长,将为婚礼市场带来新的增量。 据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狭义婚嫁消费(包括婚礼策划、婚纱摄影、婚纱礼服、婚宴四大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达14623亿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突破18000亿元。同时,到2021年将突破30000亿元,未来几年婚庆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不同地区对婚庆预算各有不同,在婚礼城市的预算排名中,倾向于花费4-6万办婚礼的前三名省市是北京(37%)、广东(29.7%)和四川省(29%);愿意花费6-8万办婚礼的前三省市是四川(50.5%)、江苏(34.6%)和陕西(30.8%);愿意花费10万元以上举办婚礼的省市中,上海一枝独秀(17.2%)。大部分的省份婚礼花费预算在4-8万之间。 酒席在婚礼预算花费中比重较大。据数据显示,2014年来我国婚宴酒席市场规模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我国婚宴酒席行业市场规模为3845亿元,同比下滑2.78%。2013-201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据预测,预计2018年中国婚宴酒席行业市场规模将下滑至3750亿元. 从酒席的消费情况来看:近年来,新人在婚宴酒席上的花费不断创新高。据数据显示:

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目前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一、婚庆产业是一项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来自民政部的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将近15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2009年为1000余万对),全国每年因结婚产生的消费总额已达近5000亿元。巨大的消费额不但催生了影楼、婚宴、婚庆用品、婚庆服饰等行业,许多配套行业如摄影摄像器材、美容美发、珠宝首饰、家居用品、餐饮,甚至装饰材料、汽车、房产、银行贷款、保险理财等也相继进军这一领域。至1990年我国第一家婚庆公司成立以来,国内的婚庆业现已逐渐形 成一个大市场。 二、调查结果显示,62.9%的人认为结婚需要举办婚礼。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基础上,已经朝精神需求方面发展,而在一些发达的城市,这种消费观念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促销了象旅游、婚庆这些行业的火暴。但是这个新兴的行业市场虽大,但却仍未形成产业链,更谈不上规模经营和品牌服务,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方面却存在很多的信任危机。美容、美发、影楼、酒楼、花卉市场和旅行社基本上都分散经营,从事婚庆业的公司、门店,也都规模不大,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同时,婚庆服务品牌开发之后,“传统”项目多,服务面窄,仅限于彩车、司仪、宴会、旅游等几部分,难以满足当代青年追求的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服务。 三、只有把婚庆当作一个产业来开发,婚庆市场就会越办越火。给婚庆公司评定星级,按规格定价位。规范了婚庆市场,激励婚庆公司提高自身素质,使新人们在举办婚礼时不再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具有信誉的婚庆用品主题商场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四、中国结婚产业的发展与特性 (一)什么是结婚产业?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清楚什么是“结婚产业”?通俗地讲,“结婚产业”又叫新婚消费产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二)结婚产业的特征: 1、结婚产业是一个涉及行业面广的产品、服务综合性产业; 2、结婚产业是一个消费高峰期非常集中、非理性消费且消费额高的产业; 3、结婚产业是一个追赶潮流、彰显个性的时尚产业; 4、结婚产业是一个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新兴产业; (三)我国社会观念变迁对结婚消费的影响: 1、中国传统大家庭观念逐渐淡化,现在新婚男女对结婚消费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2、婚姻质量、生活幸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结婚消费则是体现婚姻质量的标志; 3、婚姻被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结婚消费则被当成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时刻; 4、高档次、时尚的结婚消费将引领潮流,人们对结婚越来越注重高质量和个性化; (四)我国结婚产业的现状: 1、我国结婚产业是一个充满巨大商机,前景看好;

婚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婚礼古称昏礼,因古人娶妻,婚礼的亲迎是在黄昏时进行,这时太阳将要下山,月亮就要出来,含有「阳往阴来」的意思,因而得名,后来才加上「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礼仪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才开始有婚姻关系。至周代的时候,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称之为六礼。 婚庆,具体来说指的是婚礼庆典策划。婚礼策划是指为客人量身打造的婚礼。它涵盖各种婚礼形式或是各种婚礼形式的组合体,它是根据每位新人的不同爱好、追求或诉求点而不同为新人量身定做的婚礼。可以说婚庆行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长期以来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婚庆行业也相应发生着许多变化。对于结婚,现在新婚人群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婚人群对于结婚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模式化、单一化需求逐渐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加上现今结婚的人群大多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浪漫温馨的婚庆方式。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专业婚庆公司的出现,婚庆行业正向专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一、我国婚庆产业发展的机遇 1、我国婚庆市场规模巨大,消费能力惊人 据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2007年3月3日发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 展调查报告2006-2007》显示,我国最近5年来平均每年全国有近900万对新人 登记结婚,中国婚博会组委会2007对全国6万对新人的调查表明,新人用于结婚花费的均价高达125081元,如果加上买车、买房,这个数字将达到557478元。《报告》中显示,华东是结婚成本最高的地区———新人们在不购置新车、新房的前提下,仍要拍出至少13万元筹办婚事。与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的新人不同,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新人更愿意把钱花在新居装修上,而华北新人则更加热衷于花钱拍婚纱照、摆酒席、度蜜月。据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数据表明,全国2006年婚礼当日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2005-2007年上海市新婚夫妇的平均结婚消费约为18万元(不包含购房、购车的费用)。2000-2006年平均每年上海市登记结婚人数约为10万对,2007年结婚人数更是增长到17万对。按此计算,2007年上海市城镇居民用于婚庆消费的费用高达300亿元以上,接近于同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根据调查现实,在新婚消费方面,88.4%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67.66%的新人安排蜜月旅游;49.14%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举办婚礼;36.83%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 2、婚庆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婚庆策划行业发展分析

婚庆策划行业发展分析 前景分析 婚庆行业背景 婚庆行业作为一个古老行业,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婚庆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更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充满了无限的商机与活力,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婚庆产业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名族、一个区域的既传统又现代的婚俗文化特征。而婚俗文化特征中既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的各个层面的文化的影响。因此婚庆活动过程无不反映出某种特定的文化概念。 婚庆行业,又名婚庆消费行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礼庆典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婚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全国已到了火爆的程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上海婚庆协会的成立,正式标榜婚庆行业正朝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婚庆产生的狭义消费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 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国际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金融、房地产等诸多行业都不景气,但婚庆产业并未受到影响,仍然是红红火火。特别是在中国,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婚庆产业迎来新的高峰期。2009年

“十一”、“中秋”双节期间,国内各大城市婚庆消费火爆,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传统婚庆公司和旅游、珠宝、金融、汽车、房地产等企业整合营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经济低迷状态下婚庆行业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产业。 从2009年12月1日起,我国首部《婚姻庆典服务》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随该国标还首次出台了《婚庆服务合同》的示范性文本,其中首次对“不可抗力”进行了约定。该文本对婚庆服务的服务内容、婚礼仪式开始时间和举行地点、服务项目、服务费用、双方主要权利义务、双方违约责任等十多项条款进行约定,这标志着我国婚庆业的管理正在逐步规范化。 婚礼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是亲情爱情孝道的演绎地,是婚庆文化的传播地,是两个家庭实力的展示舞台,是婚庆公司宣传招牌的地方,所以将来婚庆公司的竞争一定是品牌的竞争,文化的竞争,高端客户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能率先占有客户满足市场,形成品牌,形成口碑,谁就能永远在婚庆市场占领一席不败之地,谁就能领先一步,领先一路,成为婚庆行业的佼佼者。 婚庆行业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正进入新的婚育高峰期,全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对新人结婚。粗略计算,全国每年婚庆产生的消费总额擦超过3000亿元,全国每对新人的加权平均消费金额达到12.58万元,同时,未来5年中国婚庆消费额将在此基础上还要再翻

婚庆市场分析

婚庆市场分析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目前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一、婚庆产业是一项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来自民政部的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将近15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2009年为1000余万对),全国每年因结婚产生的消费总额已达近5000亿元。巨大的消费额不但催生了影楼、婚宴、婚庆用品、婚庆服饰等行业,许多配套行业如摄影摄像器材、美容美发、珠宝首饰、家居用品、餐饮,甚至装饰材料、汽车、房产、银行贷款、保险理财等也相继进军这一领域。至1990年我国第一家婚庆公司成立以来,国内的婚庆业现已逐渐形成一个大市场。 二、调查结果显示,62.9%的人认为结婚需要举办婚礼。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基础上,已经朝精神需求方面发展,而在一些发达的城市,这种消费观念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促销了象旅游、婚庆这些行业的火暴。但是这个新兴的行业市场虽大,但却仍未形成产业链,更谈不上规模经营和品牌服务,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方面却存在很多的信任危机。美容、美发、影楼、酒楼、花卉市场和旅行社基本上都分散经营,从事婚庆业的公司、门店,也都规模不大,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同时,婚庆服务品牌开发之后,“传统”项目多,服务面窄,仅限于彩车、司仪、宴会、旅游等几部分,难以满足当代青年追求的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服务。 三、只有把婚庆当作一个产业来开发,婚庆市场就会越办越火。给婚庆公司评定星级,按规格定价位。规范了婚庆市场,激励婚庆公司提高自身素质,使新人们在举办婚礼时不再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具有信誉的婚庆用品主题商场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四、中国结婚产业的发展与特性

关于我国婚庆产业发展现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我国婚庆产业发展现状的文献综述姓名:徐雪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公管52班 学号:2235227 指导教师:唐圣菊职称:副教授 2008年6月2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我国婚庆产业发展现状的文献综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徐雪 指导教师唐圣菊 摘要:进入90年代后,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由传统渐渐转向开放,人均收入也有所增加,从而刺激了我国的婚庆消费。作为新兴产业的婚庆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婚庆市场空间日趋扩大,婚庆产业逐渐成为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八零后的一代是充满个性、时尚的一代,他们所需要的婚礼也是脱俗、潮流的,因此我国当代婚庆产业与传统婚俗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但是婚庆产业目前发展尚不成熟,服务、诚信、品牌、竞争、市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我国婚庆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康发展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婚庆;婚庆产业;婚庆经济;礼仪 China's wedding indust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Xu Xue Tutor Tang ShengJu Abstract:After entering the 1990s,the Chinese people's thinking gradually shift from the traditional open,per capita income has also increased,thus stimulating the consumption of our wedding. As an emerging industry of the wedding industry offered great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growing market space for wedding,wedding industry gradually become a promising industry in Chaoyang. After the 1980 generation is full of personality,fashion generation,they need the wedding is refined,the trend,China's contemporary and traditional wedding industry is poles apart from the Marriage is. However,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edding industry is not yet mature,service,integrity and brand,competition,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marke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This paper on China's wed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to be taken. Key words:Wedding;Wedding industry;Wedding economy;Etiquette 婚庆产业,又叫婚庆消费产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中国的婚庆礼俗、文化源远流长,与婚礼相关的服务门类众多。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新婚人群对婚礼消费的需求从简单的温饱型要求逐步发展为个性化、多样化。大家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已经从“特质层面”发展到了“精神层面”,也就是说,新人以及新人的家人,都更希望有个难忘而且有意义的婚礼,不再满足于摆些酒席,亲朋一起

2017年中国婚庆行业

2015年中国婚庆行业 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14年12月31日发布) 2014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中国婚庆犹如一座大的“围城”:“围城”外,金融、互联网、房地产、保险、旅游、酒店、影楼和家纺等等行业长袖善舞,纷至沓来,攻城略地。“围城”内,婚庆行业局面尴尬与变数同在,纠结与调整共生,冷暖自知。婚庆相关产业的“闯入”,让一批中小婚庆企业举步维艰,甚或难以为继。婚庆行业培训乱象丛生;婚庆企业服务诚信缺失;婚礼服务投诉居高不下;新人消费者对婚庆消费的困惑感、对婚庆服务提供商的不满意和不信任感有增无减。 据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346.9万对(内地居民登记结婚1341.4万对,涉外及华侨、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5.5万对),比上年增长1.8%,粗结婚率为9.9‰,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2013年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占35.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2014年1至6月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94万对。 我国婚庆行业在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不仅要稳固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也要学会应对大环境带来的影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认清婚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尤为重要。 一、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5年我国婚庆行业和婚庆经济的发展指明了大势:坚持稳中求进的婚庆行业的总的工作基调,坚持以提高婚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主动认识、适应和引领婚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发现和培育婚庆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优化婚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把转变婚庆服务方式调整婚庆服务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创新驱动,强化行业自律。 二、婚庆企业传统营销方式成本大、受众小,推广效率低。婚庆企业应该审时度势,打破思维定势,依靠创新驱动,积极探寻多业聚合,多极推进的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模式和新的服务产品,以提升婚庆服务的内涵和质量。2015年个性化“私人订制”的婚庆O2O消费平台建设会蜂拥而起,传统婚庆企业将开始重构以互联网和现代金融业为支撑的崭新的商业模式,未来婚庆O2O与线下婚庆公司互为补充,婚庆O2O做低端产品,线下婚庆公司则主要抢占需要更好服务的中高端客户群,这就让婚庆消费变得信息对称、透明、省心、便捷和越加实惠,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消费信心和更好的消费体验。 三、我国婚庆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喜忧参半。婚庆行业企业经营模式仍影响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婚庆企业和从业者仍以“单打独斗”为主,“散兵游勇”,“惯性”前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2014年全国婚庆行业服务营业额达到7000亿左右规模,婚庆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趋于走低并将持续,所谓婚庆暴利已是“昨日黄花”。2015年婚庆行业将整体进入整合期。这种整合,即有外部相关行业、产业的聚合共赢,也有行业内各种生产要素间的重组分享。抱团取暖是婚庆行业度过目前转折期的主要手段之一。 四、各种政府宴请消费的持续萎缩,导致一些高星级酒店、高档酒楼继续转向婚宴市场,2015年婚宴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由于结婚人数逐年减少和高价婚礼的锐减,一

中国婚庆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中国婚庆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第一章绪论 1、选题意义和背景 1.1选题意义 首先,婚庆服务业和网络营销均处于新兴阶段并在飞速发展中,二者的领域前景广阔,对婚庆行业和网络营销加以研究无疑用着积极意义。由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氛围和体系,理论的相对缺失也阻碍了发展步伐,希望本文的探讨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人产生兴趣并投入其中,一起完善相关的理论研究。 其次,婚庆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目前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突出表现为市场缺乏规范和引导、产品同质化严重、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大打价格战等,研究如何从中突围不仅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更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提出了通过网络营销策略的运用来开辟市场、建设壁垒的新思路,希望能给实际从业人员一些帮助。 1.11选题的研究背景 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在婚庆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婚庆的高层次服务也在增多,整个行业都在为满足当代青年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浪漫服务的需求而努力,婚庆产业大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但是,快速发展的婚庆产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中国婚庆产业品牌成长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市场的良莠不齐、诚信缺失,使许多新人对新婚消费充满不信任。因此,从行业规律看,婚庆市场洗牌在即,亟须出现强势品牌来提升服务质量。婚庆行业要把握好市场脉搏,提升文化内涵,开发出符合市场的商品。对于日益壮大的婚庆市场,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如对婚庆公司从审批注册到管理,从等级到价位,都应该有一套相应的规定和措施,并且严格把关,规范运作。要树立品牌意识,增强整个产业链的吸引力,树立行业整体信誉形象。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婚庆是一个新兴行业,但是产业品牌成长仍处于蹒跚学步阶段,有学者指出中国国内新人结婚的年龄将越来越大,结婚的消费范围也将越来越大,涉及到的行业也越来越多,现代人的婚礼正由“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 国外婚庆行业发展悠久,美国、日本和韩国对婚庆都有一定的专业论述,西方学者现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教堂选择、新人年龄对婚庆公司选择的影响和婚礼的形式等等。而东方婚庆婚庆渐渐趋向渐西方化。而许多国外婚庆公司开始瞄准中国国内市场,进军中国婚庆行业。 1.3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婚庆消费激增,婚庆市场空间日趋扩大,婚庆产业逐渐成为充满商机、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

2020婚庆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2020年婚庆行业可行性 分析报告 2020年

目录 1.婚庆行业发展趋势 (4) 1.1婚庆产业链庞大亟待整合 (4) 1.2“个性化定制”受宠 (5) 1.3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5) 1.4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6) 1.5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6) 1.6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6) 1.7呈现集群化分布 (7) 2.婚庆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8) 2.1婚庆行业定义及现状介绍 (8) 2.2婚庆市场规模分析 (9) 2.3婚庆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0) 3.婚庆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3) 3.1婚庆属于一次性消费,不断挖掘新用户成本高 (13) 3.2婚庆公司运营管理成本高 (13) 3.3婚庆服务专业化程度不够 (14) 3.4行业服务无序化 (14) 3.5婚庆服务具有本地化属性,扩张困难 (15) 3.6婚庆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淡旺季 (15) 3.7供应链整合度低 (16)

4.婚庆产业发展前景 (16) 4.1需求开拓 (16) 4.2延伸产业链 (17) 4.3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7) 4.4婚庆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7) 5.婚庆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8) 5.1婚庆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8) 5.2婚庆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 5.3婚庆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9) 5.4婚庆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9) 6.婚庆行业竞争分析 (21) 6.1婚庆行业竞争分析 (22) 6.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6.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6.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3) 6.2中国婚庆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7.婚庆产业投资分析 (24) 7.1中国婚庆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4) 7.2中国婚庆行业投资风险 (24) 7.3中国婚庆行业投资收益 (25)

婚庆行业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婚庆行业调研报告 篇一:婚庆调查报告 前言: 婚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全国已到了火爆的程度。北京、上海、广洲、深圳,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婚庆协会的成立,正式标榜婚庆行业正朝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在婚庆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婚庆的高层次服务也在增多,整个行业都在为满足当代青年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浪漫服务的需求而努力。 第一部分婚庆相关概述 婚庆,具体来说指的是婚礼庆典策划。婚礼策划是指

为客人量身打造的婚礼。它涵盖各种婚礼形式或是各种婚礼形式的组合体,它是根据每位新人的不同爱好、追求或诉求 点而不同为新人量身定做的婚礼。 第二部分婚庆市场运行环境 中国的婚庆行业真正的发展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么长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开拓阶段:1990-1995。在这个阶段,富有开拓思想的人,开始缔造初期的婚庆文化,并且让社会逐步承认。 2、新文化阶段:1995-2000。在这个阶段,婚庆开始逐步引入多元素,展示婚庆文化内涵。如婚纱摄影,各种婚庆道具开始广泛使用。高科技技术开始使用,成为发展得萌芽。 3、纷争阶段:2000-20XX。这个阶段,涌现了大量婚庆公司,原来做司仪的,自己起了炉灶;做摄像的,跟妆的,等等,都做起了老板。同时,专业化开始分工,司仪、车队、道具、摄影、摄像、键盘等分工明细。 4、爆发阶段:20XX-20XX年。由于成立婚庆公司的门槛较低,特别是20XX年,很多新人在这一年做婚礼,婚庆相对集中,导致,爆发出了很多婚庆公司。都想在20XX年大赚一下。同时,各地政府也开始注重婚庆行业的发展,并

中国婚庆产业市场分析状况

2008年中国婚庆市场研究报告 前言 众所周知,婚庆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蕴藏巨大商机。2008年8月,针对广州某一商业项目,本人对婚庆行业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部分研究成果总结成文,商业策划部分则略去。 一、中国新婚消费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素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现代社会时尚追求,使得大众生活中婚庆习俗在不断产生变化,从而诞生了有一定规模符合我国国情的婚庆市场,通过这一市场不断完善和扩大,必定使中国婚庆文化走向更个性化和时尚化,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又一流行趋势。 1.新婚消费需求现状 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2006年3月发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最近5年来平均每年全国有811.3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仅城镇新人在婚礼上的消费就达4183亿元人民币。目前全国每年结婚新人近1000万对,仅北京市2006年就有17万对新人注册结婚。新婚人群愿意把积蓄的31%用于婚庆有关的消费。由于受2005年盲年观念影响,2005年结婚数量下降,2006年受“07猪宝宝”观念影响,结婚数量大幅增加至946万对,增幅为14.8%,其中北京从05年的9.7万对增长到17.1万对,上海从10.5万对15.8万对。 2005年各地结婚人口数量统计

在新婚消费方面,88.4%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49.14%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举办婚礼;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36.83%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67.66%的新人安排蜜月旅游。在结婚人群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目前婚庆消费总额还在不断增长。婚庆这一朝阳产业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婚庆消费总额的不断增长,为从事婚庆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2.新婚消费结构 统计显示,全国每对新人消费结构为:影楼婚纱照3526元,结婚珠宝首饰5659元,婚纱礼服2008元,婚庆礼仪7464元,喜宴水平(不含酒水)1030元/桌,新居装修5.6289万元,蜜月旅游9304元,家用电器16533元,家具17263元;则这些新婚消费已达138646元。数据加权统计表明,如果不算购买新居和家用轿车的话,我国城镇居民的新婚消费主要是新居装修(44.75%)、新居用品(含电器和家具,26.86%)及婚庆宴请(12.89%),占总消费的84.50%,其中新居装修和新居用品属于长期受益性消费。其它消费项目中,蜜月旅游、珠宝首饰、婚礼庆典、婚纱摄影、婚纱礼服等真正结婚消费不足15.5%,仅1.9480万元,与国外消费的比例仍属较小,增长空间较大,而且其中珠宝首饰仍可属于保值性投入。 在结婚消费项目选择上,2006-2007年新人对仅结婚才需要的主要服务和产品选择中,其首选为婚纱摄影(85.6%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其次为婚宴服务(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然后依次为婚礼服务、蜜月旅游和购

婚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婚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作者王一菲界别2009 系别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指导教师段晶晶

摘要 目前婚庆行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尚未被广大消费者所认知。对婚庆服务市场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及业内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以期望能真正解决行业内出现的问题,实现婚庆服务行业真正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婚庆;消费者;营销策略

目录 摘要 (1) 第1章导论 (4) 第2章婚庆服务市场消费者行为特征 (4) 1.1婚庆消费额巨大 (4) 1.2女性占决策主导地位 (4) 1.3 个性化消费成主流 (4) 第3章婚庆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4) 1.1 行业声誉较差 (4) 1.2 产品服务同质化 (5) 1.3 缺乏创新的理念和服务 (5) 1.4 行业季节性强 (5) 第4章婚庆服务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5) 1.1 利用多种营销传播手段,提高知名度 (5) 1.2 提供多种婚礼模式,提高行业进入门槛 (5) 1.3 举行大型促销活动,打造销售声势 (6) 1.4 进行情感营销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导论 现阶段我国婚庆市场规模巨大,消费能力惊人,作为步入新生活的开场白,人们都把这一重大典礼看的神圣而庄重,无论是谁都想把婚事办的热闹、喜庆、体面。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精明的商家早已瞄准这一商机,而婚礼也被这些商家进行了商业化包装,拿来作为产业化运作的载体,使得婚庆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第二章婚庆服务市场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1 婚庆消费额巨大 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庆支出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调查显示,目前一对城市新人的结婚支出介于5—20万元并带动了婚介、婚纱摄影、美容美发等40多个行业,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商机。 2 女性占决策主导地位 调查显示:婚庆活动中有40%的决定出自女方,50%的决定出自双方父母,10%决定出自男方也就是说女性在婚庆决策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一般而言,女性的消费心理具有时尚性、模仿性、感性化等特征。因此,可以利用女性消费心理来研究婚庆服务市场。 3 个性化消费成主流 婚庆服务市场中80年代的消费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主流,追求个性正式这群消费者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婚庆服务业存在的问题1行业声誉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