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练习题考试必备

论语练习题考试必备
论语练习题考试必备

《论语》(泰伯篇)阅读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一、阅读《论语》中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8.13 )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

B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

C孔子提出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D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

(2)结合上面的选段,请你对下面这句话做简要的评价。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4 )

《论语》(子罕篇)

一、阅读《论语》中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回答。

二、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

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

B ?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 ?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

D ?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3分)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②,俭,吾从众。拜下③,礼也;今拜乎上,泰④也。虽违众,吾从下。”(9.3 )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重视周礼,但不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成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

B这是孔子对变革的态度,坚持周礼不是不能变,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

C孔子在礼节仪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

D孔子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礼”的。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3.4 )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喟①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②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③。虽欲从之。末由④也矣。”(9.11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⑤。病间⑥,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⑦,予死于道路乎?”(9.12 )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认为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无人能及。

B颜渊在对孔子推崇之时还谈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C、孔子在病情减轻时责备子路干弄虚作假的事。

D孔子说:“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被谁欺骗了呢?我被天欺骗了吗?”

(2)孔子对子路的做法(即派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准备负责料理后事)同意了吗?为什么?

《论语》(乡党篇)

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⑴。上如揖,下如授。勃⑵如战色⑶,足蹜蹜⑷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⑸,愉愉如也。(10.5)

“齐⑹,必有明衣⑺,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⑻。”“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

如也。”“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问⑼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寝不尸⑽,居o (物”

不客。(10.7 )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出使别国言行举止,不亢不卑,从容恭敬,这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

B不管是祭祀,还是日常待人接物,孔子十分推崇“礼”。

C拜送使者是表示对问候之人的敬重,说明孔子与人交重在意诚。

D从他日常家居的情况看,孔子也是不拘小节之人。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简述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见齐衰①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②,必以貌。凶服③者式之,式④负版者⑤。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10.25 )

【注释】①齐衰(z icu i)指丧服,此指穿丧服,作动词。②亵:熟悉,常见。③凶服:死人的衣服。④式:通“轼”,车前扶手用的横木,此作动词,指身子微俯伏在横木上,表示尊敬或同情。⑤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食不厌①精,脍②不厌细。食饐而餲③,鱼馁而肉败④,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⑤,不食。不时⑥,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⑦。惟酒无量,不及乱⑧。沽酒市脯⑨,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⑩。(10.8 )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他觉得吃的粮食必须要精,而且越精越好;吃的肉必须切得细,

而且越细越好。

B “不时,不食”,可理解为吃饭要定时,也可理解为不吃反季节的蔬菜,还可理解为不吃不到成熟期的东西。

C孔子讲究饮食卫生,他强调在特定的境况下不吃,实际上要阐明的是,吃的环境及吃的意义要大于吃的本身。

D孔子寓教于生活,从孔子的日常饮食习惯中反映出他的教育思想。

(2)孔子还说:“席不正,不坐。”选段中,只有“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不食”行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1)(2)两题。(4分)

(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指出这两章《论语》在语言上的特点。(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章《论语》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材料和《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

季,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

(1)材料1、2 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

《论语》(先进篇)阅读题

一、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3 )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 分)

(2)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是什么?( 3 分)

二、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

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

游、子夏。(11.3)

(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从教的方面来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 分)

(2)任选划线中的一人,结合《<论语>读本》, 对他的某一方面作简要评析。(3 分)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①。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1.8)

颜渊死,子哭之恸②。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1.10)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11.11 )

(1 )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死了,孔子悲痛至极。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

B、别人以为孔子哭得太悲伤了,但孔子却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这句话看出孔子对颜渊的重视,把他看成自己学说的继承者。

C、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也同意这样做,与学生们一起隆重地安葬了他。

D、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2)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同意了吗?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②。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③也死,有棺而

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④ ,不可徒行也。”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同意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B孔子认为颜渊的葬礼不能超过自己的儿子。

C.孔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夫,不能没有车。

D.孔子并不是因为节俭而舍不得卖掉车子给颜渊买椁。

(2)结合上面的语段,分析下面选段中孔子对待颜渊的葬礼持什么态度。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第十一》)

五、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①?”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B.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

C.本段对话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D.孔子认为做学问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下面选段孔子说的这句话,说说孔子何以这样主张。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①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第六》)

六、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24.①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②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

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孔子这样评价子路的理由是什么?(1 分)

(2)请就第②章内容,谈谈你对孔子认识。(3分)

七、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1 分)

(2)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3分)

八、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孔子认为师的不足是“□”商的不足是“□□”,两者都未能做到“□口

(2)、孔子是如何评价师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 ?在本章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1分)

2 ?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

十、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①?”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11.22 )【注释】①诸:“之乎”二字的合音。②兼人:好勇过人。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话间接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B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

C本段对话生动得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D孔子认为做学问要谦虚敬慎,不能骄傲自满。

(2)结合上面的选段,练习下面选段孔子说的这句话,说说孔子何以这样主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

①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21 )

十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第二十四章)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第二十三章)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对君主的缺点错误要忠言相劝,谏而不听,就不必再劝,可以辞职不干。

B.孔子认为朋友之间的交往是有限度的,对朋友如果他不听劝告就算了,没有必要发展到对抗性矛盾,使以后的事情更不好办。

C?“不可则止”也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孔子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D. 孔子认为为官. 交友关键是要坚持正道,不能跟着国君. 朋友一起做坏事,否则,便是自取其辱。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怎么理解《论语?泰伯》中孔子所说的“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句话的?

《论语? 子罕篇乡党篇》阅读训练

9? 3子曰:“麻冕(1) ,礼也;今也纯(2) ,俭(3) ,吾从众。拜下(4) ,礼也;今拜乎上,泰(5) 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1) 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2) 纯:丝绸,黑色的丝。(3) 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4) 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5) 泰:这里指骄纵、

傲慢。

( 1)下列对选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重视周礼,但不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同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

B.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丝帽代替用麻织的帖子这一做法,说明他并不是坚持周礼是不能变的,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

C.孔子在礼节仪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

D.孔子主张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下面选段,孔子是如何看待“礼”的。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9? 6太宰(1) 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 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释】(1) 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2) 纵:让,使,不加限量。(3) 鄙事:卑贱的事情。

( 1)下列对选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君子不必多艺,也就是说多艺者就不是君子。

B.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

C.孔子认为君子是可以多艺的,但君子要注重的不仅仅是多艺,更要重视的是道德修养。

D.孔子认为自己多艺,是因为自己少年贫贱,要谋生,因此多掌握一些技艺。

(2)分析上面选段和下面选段共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13? 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 。曰:“吾不如老圃。”樊迟

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

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⑴ 圃:音P U,菜地,引申为种菜。(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⑶襁:音qi d ng,背婴孩的背篓。

三.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论语》检测试卷

《论语》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记录。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家、家、家,儒家的人。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被称为。二、按要求默写。 1.孔子强调学习要经常复习的句子是,?2.阐明要学思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关系的句子,。3.表明要谦虚好学的句子,。 4.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5.孔子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6.孔子说明孔文子被谥为文的原因的句子是,。7.孔子强调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的句子是 8.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孔子说:,。9.写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两个句子: 10.古书中的一些词是成语的一个重要来源,流传至今,仍光彩夺人,试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填恰当的成语。 (1)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对人家,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2)学贵有疑,善于于无疑中发现疑点时要虚心向教师、同学请教,即使对成绩不如自己的人也要。 (3)平时学习的知识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尤其到期末复习时,应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 三、根据要求默写: 1、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2、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习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够掌握知识,这句话是: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论语》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的意思。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论语》中精辟的论述是: 6、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曾经说: 7、《论语》中告诫学生学无止境,老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 8、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 使她对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体会会更深了。 9、《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四、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 而且前程远大。”这句话的原句是() A.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C. 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 A.忠厚的人 B.年轻人 C.学生 D.后面的学生 3.《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 有德行的有()(多选) A.颜回 B.闵子骞 C.冉伯牛 D.仲弓 4.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 A.仁者爱人 B.刚毅木讷 C.温文尔雅 D.克己复礼 5.“言必信”的下一句是() A.必有邻 B.未知生 C.不尤人 D.行必果 6.《孔子游春》中孔子的志向原句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廉洁从业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廉洁从业知识测试题库 一、单选题 1.党员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的,(A )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说法错误的是:(C) A.不得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期货或者以其他委托理财名义,未实际出资而获取收益 B.不得利用企业知识产权,为本人谋取利益 C.个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兼任本企业、出资企业的领导职务 D.不得将企业经济往来中因企业行为受到奖励的财物等据为己有 3.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违纪中,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D),分别处分。 A.所起作用大小 B.职务高低 C.性质严重情况 D.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 4.对预备党员违反党纪的,可以这样处理:(D) A.因为还不是正式党员所以不受党纪约束 B.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C.应保留预备党员资格

D.视情节轻重定,预备党员资格轻则保留,重则取消 5.对拒不执行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决定的党员,可以给予(D)处分。 A.警告或严重警告 B.留党察看 C.开除党籍 D.警告、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 6.党员受到(C)处分,一年内不得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原职的党外职务。 A.警告 B.严重警告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留党察看 7.《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中的“特定关系人”是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近亲属以及(C)。 A.国有资产出资人 B.朋友、战友、同学等 C.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 D.国有资产监管人 8.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几年内不得重新入党?(D)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9.下列哪项行为不属于贪污受贿行为。(D) A.在经济往来中收受回扣 B.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取财物 C.以单位公款进行股票投资

论语读书心得5篇

论语读书心得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论语读后感1 俗话说的好: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现代名著是这样,古代人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也同样如此,比如孔子的论语就是一部很好的书! 《论语》的作者孔子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聪明好学,青年时期便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493章,大部分内容为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一部分不属于问答,只是孔子的言论。《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论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中的知识是无穷的,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的确不超出《论语》。过去臣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 《论语》里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东方智慧,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已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了世界的财富。 论语读后感2 读了《论语》这篇著作,我受用不尽,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

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非常谦虚,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不能骄傲自大,要做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并向孔子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美! 论语读后感3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生的言行举止的综合,可谓是儒家的精华,儒家育人的必备品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儒家文化的四大金典作品。 在封建时期,如果三字经是家喻户晓,那么论语就是代代相传举一个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意思,最经典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可谓是论语的经典,我可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长篇大论解

《论语》试题六及答案

《论语》试题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 C )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 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2、“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 C ) A.弃养 B.舍去 C.抛弃 D.遗弃 3、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B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其中“事思敬”的意思是:( B)。 A.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尊敬他人。

B.做事要想想是否谨慎。 C.做事发脾气时要想想是否会不好的结果。 D.做事时要对人怀有敬意。 6、子贡问孔子:“有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的话是( C) A.君子求诸己 B.君子矜而不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君子不以言举人 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 B)。 A.行善事,可以锋利其兵器。 B.工匠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就一定要弄好他们的工具。 C.有善心的人,必然会找到有利的兵器。 D.做事从善心出发,必然成为自己的利器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指“恭、宽、( B)、敏、惠。” A.诚 B.信 C.善 D.真 9、《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B)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0、《论语》是“论”字,做何解?( D ) A说 B议论 C通“伦”,人伦道德 D编纂 1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B )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试题及答案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 一、单项选择题(共有20道题目,每小题2分,共40分) 1.《条例》是根据制定的。(B) A.宪法 B.中国共产党章程 C.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D.廉洁自律准则 2.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给予________处分。(D) 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违规录取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________;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B) A.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C.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D.不追究其责任 4.在特殊时期或者紧急状况下,拒不执行党组织决定的,给予________处分。(D) A.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 5.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________处分。(B) 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6.诬告陷害他人意在使他人受纪律追究的,情节较重的,给予________处分。(A) A.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B.警告 C.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7.《条例》施行前,已结案的案件如需进行复查复议,适用________。(C) A.新《条例》 B.2003年《条例》 C.当时的规定或者政策 D.《准则》 8.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________处分。(B) 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9.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________处分。(C) A.撤销党内职务 B.留党察看 C.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0.违规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前往港澳通行证,或者未经批准出入国(边)境,情节较轻的,给予________处分。(A) A.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严重警告 11.________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A) A.党章 B.廉洁自律准则 C.纪律处分条例 D.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1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________起施行。(D) A.印发之日 B.2015年10月12日 C.2015年10月22日 D.2016年1月1日 13.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敌视政府等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________,给予开除党籍处分。(C) A.领导者 B.教唆者 C.骨干分子 D.参与者 14.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________,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B)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最新)

在《论语》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分享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下面是《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篇1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交友: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是对我们的忠实劝告,并提醒我们广交益友,不交损友, 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字的另一音番有外国的意思,于是

论语测试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二、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 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12.思而不学则殆.()13.人不堪.其忧()14.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6.择其善者.. 而从之()17.子在川.上曰()18.逝.者如斯.夫()()19.不舍.昼夜()20.三军.. 可夺帅也()21.匹夫..不可夺志也()22.博学而笃. 志()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君子:古:今:2.可以.. 为师:古:今:3.匹夫:古:今:4.饭疏食饮水. 今: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 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三个) 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文中的哪些方面: 9.记录孔子一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句子是: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导读张汝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论语导读》张汝伦2017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孔子对“性”的看法?()(1.0分) 1.0 分 ?A、 人性本恶,其善伪也。 ?B、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C、 性相近,习相远。 ?D、 仁义礼智根于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哪一部文献?()(1.0分) 1.0 分

?A、 周易 ?B、 礼记 ?C、 尚书 ?D、 诗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 “能近取譬”的“譬”是什么意思()?(1.0分) 1.0 分 ?A、 晓谕 ?B、

说服 ?C、 譬喻 ?D、 教导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是什么意思?()(1.0分)1.0 分 ?A、 心中不快 ?B、 愤怒

?C、 嫉妒 ?D、 怨恨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5 孔子几岁有志于学?()(1.0分)1.0 分 ?A、 12 ?B、 15 ?C、 18 ?D、 20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6

子曰:“恭、宽、信、敏、惠。”这里的“敏”如何理解?()(1.0分)1.0 分 ?A、 才思敏捷 ?B、 谋事有当 ?C、 身手矫健 ?D、 见微知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 “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什么意思?()(1.0分) 1.0 分 ?A、 练习 ?B、

实践 ?C、 复习 ?D、 习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8 子曰:“微管仲,我其被发左衽矣!”这里的“微”如何理解?()(1.0分)1.0 分 ?A、 小 ?B、 稍微 ?C、 隐匿 ?D、 无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019年廉政知识考试题库答案

廉政知识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 1.在《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禁止私自从事_A_ 活动。 A.营利性 B. 商业性 C. 经商 D.炒股 2. 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不准在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选 举中搞_B_等非组织活动; A. 投诉 B.拉票 C.检举 D.吃请 3. 禁止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不准_B_社 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公共资金或者其他财政资金。 A. 私分 B. 挪用或者拆借 C. 动用 D.变相使用 4. 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不准在_A_、机构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 部 A.工作调动 B. 任期内 C.离任 D. 干部选拔 5. 禁止利用_D_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 A. 私人关系 B. 朋友关系 C.权力 D. 职权 6. 禁止违反规定_D_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A. 从事 B.参与 C.影响 D. 干预 7.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严格遵守_A_、《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 法律法规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的规定。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B.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 C.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 D.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 政若干准则》 8.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由任免机关或者_B_ 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A. 上级机关 B. 监察机关 C. 同级纪委 D.上级党委 9. 公安机关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_C_和直 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A.直接领导 B.主要领导 C. 领导人员 D. 分管领导

《论语》读书心得感想

《论语》读书心得感想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语》读书心得感想,希望能帮助到您! 《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篇1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话虽有夸大之嫌,但是证明了《论语》在我国诸子百家著作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及其不可超越的地位,其中至多理论仍被世人视为真理,不但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名扬四海,被誉为东方的圣经。 在《卫灵公》里,他说道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时,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孔子认为他的生死观就是将“仁”作为最高标准的。生命是宝贵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仁”。杀身成仁自古以来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在《宪问》中,孔子讲到了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因此,一个人除了要勇之外,还应该修养其他的各种品德,从而变为有道德的人。孔子鄙视物理和权力,崇尚朴素和道德。所以他周游列国,宣扬自己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可惜并未受各国国君接纳。 在《子路》里,孔子阐述了自己对于“士”的理解。孔子认为,“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偶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都是气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虽然孔子的认识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他敢于质疑统治者的精神。孔子眼里,统治者做到以

“仁”待人待国后才称的上是“士”。 在《先进》中,孔子极力提倡“慎言”,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说。因为,白玉被玷污了,还可以把它磨去,而说错了的话,则无法挽回,希望人们言语要谨慎。 在《季氏》里孔子谈到,交朋友要结交那些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而不要结交那些逢迎献媚、花言巧语的人,要用礼乐调节自己,多多地称道别人的额好处,与君子交往注意不急躁、不隐瞒等等,这些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颜渊》中,孔子谈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他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然后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过多地去指责别人;还要注意克服感情冲动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为代价,这就可以辨别迷惑。 总而言之,孔子及其弟子的箴言警句在近日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规范人们的举止,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篇2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论语》选读期末考试试卷

《论语》选读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的价值观 ①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孔子主张“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孔子又有“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之说,即认为道德实践有两种境界,一种是为道德而实行道德,一种是以道德有利而实行道德。前者较后者要高。孟子更有“天爵良贵”之说,这天爵良贵就是天赋的道德意识。人们的道德实践,就是实现这种天赋的内在价值。 ②儒家虽然主张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一个最高的价值标准。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孔子弟子有若讲“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周易大传》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礼记·礼运》讲“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大同”,《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正因为如此,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 ③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孔子、孟子不讳言功。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孟子说:“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孟子·公孙丑》)孔子不完全排斥利,要求“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周易大传》讲“崇德”,也很注重“利用厚生”,高度评价古圣先贤在发明创造各种器用方面的功绩,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系辞上传》)孔子、孟子贱力,荀子则相当重视力。他说:“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载万物,兼利天下。”(《荀子·王制》)这些情况表明,在重义轻德的前提下,给以利和力一定的地位还是可能的。但是,在与其他各派特别是法家的论战中,在反对世俗价值观的努力中,儒家却越来越把利与义、德与力分裂开来,对立起来,造成了价值观上的严重偏颇。如孟子把“利”与“仁义”对立起来,把“为利”与“为善”对立起来,把“以力假仁”的“霸道”与“以德服人”的“王道”对立起来,并且主张对发展生产、奖励耕战的法家“服上刑”,这就很成问题了。汉代的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而《汉书》又将此二语改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问题就更严重了。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陆王学派大力宣扬“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造成了严重后果。尽管宋元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儒者在义利、王霸、德力、理欲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较全面的观点,但毕竟未能取得主导地位。 ④儒家重义轻利、崇德贱力的传统有严重的偏弊,但在评价时,仍应注意分析,不可歪曲夸大。儒家反对的“利”,乃指私利而言。利这个概念,本有公利、私利两重含义,义利问题包含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问题。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其实国家的安定也是利,而且是统治阶级的公利、大利。儒家在反对“私利”的含义上笼统地反对“利”,在用语上有辨析不清之弊,但我们今天在评述时应当辨析清楚。“理欲”问题也是这样,儒家所谓“人欲”也是指私欲而言,而非指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及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合法的物质享受。因此,把“存天理,灭人欲”概括为“禁欲主义”并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等量齐观,是不正确的。力在古代哲学中也有多种含义。它既包含

廉洁自律考试试题及答案

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测试试卷(共100分) 姓名:单位/部门: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条例》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分为()种。 A、三 B、四 C、五 D、六 2、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或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A、一 B、二 C、三 D、四 3、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 给予()处分。 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4、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情节较重的, 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5、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的配偶、子女

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情节较重的,()。 A、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B、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C、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D、不追究其责任 6、党员受到( )处分,其党内职务自然撤销。 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7、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年内不得重新入党。 A、三 B、四 C、五 D、六 8、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应当()。 A、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 B、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C、应当及时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D、应当向有关机关或者组织提出建议 9、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 A、15天 B、一个月 C、二个月 D、三个月 10、对于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本人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的,

论语读后感300字12篇

论语读后感300字(一):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著《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够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务必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知。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没有,就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这句话一向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十分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仅仅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读后感300字(二): 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很多;;;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能够当老师了。 《论语》又教会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是根本不能够的。就好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一样,如何行走呢? 《论语》还教会我如何孝顺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

200体验磨练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最新整理)

2009 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 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 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 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 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 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 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 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 何况人呢? (四)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 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诗经》在汉代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鲁诗传人为(申培)。 2. 古代“小学”分为三门,他们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 清人钱大昕提出“古无舌上音”,其含义是上古时期没有(知彻澄娘)四个声母。 4. 《论语》一书,三国魏时集注者是(何晏),清代(刘宝楠)有《论语正义》。 5. 《诗经》韵例中,单句与单句押、双句与双句押,被称为(交韵)。 6.从韵尾分析,古代汉语中有阴、阳、入的分别,阳声韵有三个韵尾(-M)(-n)(-ng),入声韵有(-p)(-t)(-k)三个韵尾,其中现代汉语中阳声韵尾(-M)已经消失。 7.“史记三家注”包括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8.顾炎武的音韵学著作是(《音学五书》),段玉裁的音韵学著作是(《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音韵学著作是(《诗声类》),《经籍纂诂》的作者是清代(阮元)。 9.清人三大史学名著包括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10.古代目录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老子》属于(子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代守温三十字母的差别是多出()六个声母 A.非敷奉微床娘 B. 帮滂并明泥日 C.照穿床审娘日 D. 见溪群疑来日 2.“同声必同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清代著名学者() A.王念孙 B. 王引之 C.段玉裁 D. 戴东原 3.“读若”“读如”与“读曰”“读为”的区别是() A.前二种用于注音,后二者用于破通假 B.后二种用于注音,前二者用于破通假 C.两种都用于注音 D.两种都用于破通假 4.近体诗如果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边的一句是()。 A.仄仄平平平仄仄

关于《论语》读书心得体会大全

关于《论语》读书心得体会大全《论语》是由孔子所写的,孔子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论语》读书心得体会大全,随小编一起去赏析吧。 《论语》读书心得 勿忘做人之本 中国有句名言叫“半部《论语》治天下”。以前只是听说过,并不清楚这句话的由来和原委,自然更谈不上深入思考了。原来这是出自宋朝开国宰相赵普,他年轻时与赵匡胤是类似同学的关系,一生没有好好读过书,却当了宰相。据史料记载,赵普遇到不能解决的国家大事就搁置到第二天再解决。当天晚上他就会在书房看《论语》。看到这里,我觉得有点夸张和神化了,因为我所看到的《论语》多是大道理,甚至有的会有点像“鸡汤”,听着很有道理但没有给出解决方法。用现在功利化的话来说就是只能听听而已却毫无用处。既然一点用都没有,赵相又是如何解决国家问题的呢? 初读《论语》还是高中阶段为了应付考试熟记名言警句。再读论语已是而已之年,我的心中一直萦绕着一种感动。孔夫子总是用最简单的话语为我们讲述着这个世界上最朴素的真理。其实《论语》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治理国家,更没

有告诉我们什么孔门的政治技巧,它讲的都是大原则。本来读书就不该把书上的话呆板地用。通常某一句话的原则,就可以启发人的灵感,发生联想。真的是这样!就像我们平时总嫌父母老师唠叨,因为觉得他们总是说一些毫无营养的大道理,大道理谁都知道,多说也无益,并且说多了还惹人烦。但是“大道理”真的是道理!我们说“人要诚实守信”,这似乎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平时觉得没什么用,好像诚信的人也没有获得更多好处或者有的时候很难坚持原则,说着容易做来难。可是在很多时候,尤其是一些关键时刻,我们会发现“诚信”能发挥巨大的作用,甚至产生扭转乾坤的效果。比如,1985年海尔总裁张瑞敏接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说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于是率人到仓库检查,发现了70多台不合格冰箱。出于一个企业家对“诚实守信”的坚守,张瑞敏当着含泪员工的面砸碎了有缺陷的76台电冰箱。这一事件对员工内心的震撼是巨大的,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好的商誉。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就能看到,虽然在利益面前坚守原则很难,但是当真正做到时我们会发现它带来的效应或回报是巨大的。所以说“大道理”真的是道理。《论语》告诉我们的是大原则,而这些原则都是大智慧。虽然它并没有具体细化地指导我们在具体问题上一步一步该怎么做,但这些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为人谋而不忠乎()()()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传不习乎()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0、三十而立() 11、四十而不惑() 12、五十而知天命() 13、六十而耳顺() 14、不逾矩()()

15、温故而知新()() 16、学而不思则罔() 17、思而不学则殆() 18、贤哉() 19、一箪食() 20、人不堪其忧() 21、回也不改其乐()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饭疏食饮水()() 25、曲肱而枕之() 26不义富且贵()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8、择其善者而从之()()() 29、子在川上曰() 30、逝者如斯夫()() 31、不舍昼夜() 32、三军可夺帅也()() 33、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博学而笃志()() 35、切问而近思()() 36、仁在其中() 三、原文填空:

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四、重点问题: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2、课文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了什么?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了什么?分别举例。 3、“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